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範例

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範例

本書是作者根據多年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經驗而撰寫的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的著作。本書首先詳細介紹了信息技術教師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然後就備課類、教學類、教育類、學科整合類、課題研究類、學術類、學習專家講座和檔案類、輔導學生競賽類、課件製作類、資源建設類、培訓類、數碼時尚類、網路類、維修維護類等方面的文章的選題及材料的收集進行了論述,並給出了作者多年來在這些方面發表的論文;最後就學校學科教研組建設、項目研究成果申報、信息技術教師的個人成長發展以及信息技術教師競賽活動進行了論述。

本書可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教科研論文寫作的指導,為他們的專業成長提供有效的途徑與方法,也可供中國小一線信息技術教師、IT從業者、在校師範生、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教研員和大學教師,以及其他學科的教師參考。

本書初稿獲廣東省“十一五”教育技術研究與教育信息化優秀成果評選二等獎。

基本介紹

  • 作者:楊偉洲
  • ISBN:9787121203022
  • 頁數:309
  • 定價:38.00元
  • 出版時間:2013-6
內容介紹,榮譽,基本信息,目 錄,

內容介紹

本書首先詳細介紹了信息技術教師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然後就備課類、教學類、教育類、學科整合類、課題研究類、學術類、學習專家講座和檔案類、輔導學生競賽類、課件製作類、資源建設類、培訓類、數碼時尚類、網路類、維修維護類等方面的文章的選題及材料的收集進行了論述,並給出了作者多年來在這些方面發表的論文;最後就學校學科教研組建設、項目研究成果申報、信息技術教師的個人成長發展以及信息技術教師競賽活動進行了論述。
本書可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教科研論文寫作的指導,為他們的專業成長提供有效的途徑與方法,也可供中國小一線信息技術教師、IT從業者、在校師範生、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教研員和大學教師,以及其他學科的教師參考。

榮譽

本書初稿獲廣東省“十一五”教育技術研究與教育信息化優秀成果評選二等獎。

基本信息

ISBN 978-7-121-20302-2
Ⅰ. ①信… Ⅱ. ①楊… Ⅲ. ①計算機課-教學研究-
中國小 Ⅳ. ①G633.672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3)第092999號
責任編輯:田宏峰 特約編輯:牛雪峰
印 刷:三河市鑫金馬印裝有限公司
裝 訂:三河市鑫金馬印裝有限公司
出版發行:電子工業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173信箱 郵編100036
開 本:787×1 092 1/16 印張:20.25 字數:510千字
印 次:2013年6月第1次印刷
印 數:2 500冊 定價:38.00元
凡所購買電子工業出版社圖書有缺損問題,請向購買書店調換。若書店售缺,請與本社發行部聯繫,聯繫及郵購電話......

目 錄

第1章 信息技術教師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 (1)
1.1 信息技術教師業務簡介 (1)
1.2 中國小教師教育科研的特點 (3)
1.3 中國小教育科研的常見類型 (4)
1.4 中國小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式 (7)
1.5 教育科研成果選題 (8)
1.6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方法與途徑 (14)
1.7 了解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 (16)
1.8 收集教育信息的途徑 (17)
1.9 信息收集的記錄形式 (19)
1.10 文獻信息的整理 (20)
1.11 文獻資料的鑑別 (22)
第2章 備課類文章 (24)
2.1 概述 (24)
2.2 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24)
2.3 例文選錄 (24)
例文1 談談如何充分利用電子讀物及電子圖書上的資料 (24)
例文2 巧選學科工具 快速製作試題 (30)
例文3 如何製作動畫軟體 (31)
例文4 教師應學會做“電子讀書卡片” (33)
例文5 網上作品(論文)的保存 (35)
第3章 教學類(教研教改類)文章 (38)
3.1 概述 (38)
3.1.1 新課程的教學觀 (38)
3.1.2 教學觀的三個注重和四個轉向 (39)
3.2 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39)
3.2.1 教學設計 (39)
3.2.2 案例 (40)
3.2.3 說課 (41)
3.2.4 課堂教學 (42)
3.2.5 評課 (43)
3.2.6 教學評價 (43)
3.2.7 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 (43)
3.3 例文選錄 (45)
例文1 信息安全及系統維護措施 (45)
例文2 “素材的採集和加工”說課稿 (49)
例文3 談在微機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53)
例文4 淺談信息技術課的開展 (55)
第4章 教育類文章 (59)
4.1 概述 (59)
4.2 教育經驗總結概述 (59)
4.2.1 教育經驗總結的含義及撰寫的意義 (59)
4.2.2 教育經驗總結的常見類型 (60)
4.2.3 教育經驗總結的基本程式 (61)
4.2.4 寫經驗總結報告 (61)
4.3 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 (63)
4.4 例文選錄 (63)
例文1 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 (63)
例文2 談中學信息技術論文的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65)
例文3 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套用研究 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 (67)
例文4 撰稿好幫手 (70)
例文5 新課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校本研究專題學習網站成果匯報 (72)
例文6 一份耕耘 一份收穫 (75)
第5章 學科整合類文章 (78)
5.1 概述 (78)
5.2 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 (79)
5.3 例文選錄 (80)
例文1 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 (80)
例文2 新課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校本研究專題學習網站成果匯報 (81)
例文3 信息技術與STS的整合 (81)
第6章 課題研究類文章 (82)
6.1 概述 (82)
6.2 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83)
6.3 部分課題申報網址介紹 (85)
6.4 例文選錄 (86)
例文1 課題申請立項 (86)
例文2 信息技術與STS的整合 (89)
例文3 “教育信息技術與STS教育整合的研究”中期評估報告 (92)
例文4 開展電腦興趣小組活動 提高學生信息素養水平 (98)
例文5 新課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校本教研專題學習網站成果匯報 (100)
例文6 基於Web的教學與檢測題庫管理系統的實現 (103)
例文7 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與研究 (107)
第7章 學術類文章 (112)
7.1 概述 (112)
7.2 選題的基本原則 (112)
7.3 學術論文的格式和結構及寫作要求 (114)
7.3.1 學術論文的格式和結構 (114)
7.3.2 學術論文各部分的寫作要求與寫作方法 (115)
7.4 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 (124)
7.5 撰寫學術論文常存在的問題 (125)
7.6 例文選錄 (126)
例文1 資訊時代教師素質的培養 (126)
例文2 校本教研提升師生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 (129)
例文3 信息技術與STS的整合 (134)
第8章 學習專家講座、檔案類文章 (138)
8.1 概述 (138)
8.2 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 (138)
8.3 例文選錄 (139)
例文1 教育技術能力:中國小教師的必備能力 (139)
例文2 信息技術課應適當收取上機費 (141)
第9章 輔導學生競賽類文章 (143)
9.1 概述 (143)
9.2 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143)
9.2.1 學生競賽活動介紹 (143)
9.2.2 選題的範圍及材料的收集 (144)
9.3 例文選錄 (144)
例文1 開展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小組活動 (144)
例文2 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 (147)
例文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9)
例文4 學生網頁製作問題的處理 (149)
例文5 網咖對中學生的影響 (150)
例文6 開展電腦製作活動 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155)
第10章 課件製作類文章 (158)
10.1 概述 (158)
10.2 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159)
10.3 例文選錄 (160)
例文1 聲音素材的採集方法 (160)
例文2 我的課件製作“百寶箱” (163)
例文3 把脈教育教學軟體百密一疏 (166)
例文4 Flash Cam:製作自己的軟體教程 (167)
第11章 資源建設類文章 (169)
11.1 概述 (169)
11.2 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169)
11.3 例文選錄 (170)
例文1 我們需要怎樣的語言實驗室 (170)
例文2 談學校微機室的管理 (171)
例文3 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室進行英語口試訓練 (173)
例文4 關於建設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實施方案 (174)
第12章 培訓類文章 (177)
12.1 概述 (177)
12.2 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177)
12.3 例文選錄 (178)
例文1 什麼培訓內容最妥當 (178)
例文2 加強校本培訓 促進教師信息技術素質的成長 (179)
例文3 明確目標 落實措施 走向名師 (182)
例文4 2012高中信息信息技術國培培訓總結 (184)
第13章 數碼時尚類文章 (188)
13.1 概述 (188)
13.2 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 (188)
13.3 例文選錄 (188)
例文1 弄影舞瑤池 (188)
例文2 如何利用流媒體製作VCD影片 (197)
例文3 CD-R光碟的使用技巧 (199)
第14章 網路類文章 (201)
14.1 概述 (201)
14.2 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201)
14.3 例文選錄 (202)
例文1 在組建網路中雙絞線的接線方略 (202)
例文2 網上交流方式面面觀 (207)
例文3 建站輔助功能代碼全接觸 (209)
例文4 快速創建網路相冊三法 (211)
例文5 “一對多”網路同步拷貝利器——閃電快傳 (214)
例文6 如何在網上獲取所需的資料 (219)
例文7 使用FTP時當心會泄漏密碼信息 (222)
例文8 原來資料也可以這樣下的 (224)
例文9 打造簡單實用的資源伺服器 (228)
第15章 維修維護類文章 (232)
15.1 概述 (232)
15.2 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232)
15.3 例文選錄 (233)
例文1 小小電池引起“黑屏” (233)
例文2 供電線路著火造成的空調故障檢修四例 (234)
例文3 松下彩電屢燒行輸出管故障檢修兩例 (235)
例文4 間冷式無霜電冰櫃製冷不良的檢修 (236)
第16章 投稿的有關知識 (239)
16.1 報刊常識 (239)
16.2 學術期刊有關知識 (241)
16.3 電子郵件投稿時對檔案格式的要求 (242)
16.4 投稿經驗介紹 (244)
16.5 實例說明:實用軟體欄目稿件要求 (245)
第17章 學科教研組建設 (248)
17.1 概述 (248)
17.2 選題及材料的收集 (249)
17.3 例文選錄 (249)
例文1 以校本教研促學科組建設 引領教師信息技術素質的成長 (249)
17.4 學科組的創先爭優 (252)
第18章 項目研究成果的申報 (268)
18.1 概述 (268)
18.2 教育科研成果申報相關網址 (268)
18.3 成果獎評審方案 (270)
18.4 廣東省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申報表填寫實例 (275)
第19章 信息技術教師個人成長發展規劃 (283)
19.1 概述 (283)
19.2 教師專業化成長“三格論” (284)
19.3 基於SWOT的個人自我分析及發展規劃 (285)
19.4 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個人發展規劃書 (288)
第20章 信息技術教師競賽活動推介 (295)
20.1 概述 (295)
20.2 信息技術教師常參加的賽項介紹 (296)
20.2.1 廣東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評選交流活動 (296)
20.2.2 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 (297)
20.2.3 第四屆全國中國小“教學中的網際網路套用”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298)
20.2.4 首屆中國微課大賽 (300)
20.2.5 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 (301)
參考文獻 (309)
序言一
楊偉洲老師是一線信息技術教師中的優秀代表。
我認識楊老師有些年頭了,每每交流,都有新的收穫,讓人眼睛一亮再亮,他不僅在個人發展和指導其他教師發展方面屢有成績,也經常給我許多激勵和啟迪。就我了解的楊老師,他非常善於學習、善於思考,打造了紮實的理論基礎,本書的成稿就能充分說明這一點。
楊老師在本書中很好地表現出他所具有的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教研經驗,這已經足夠讓許多年輕的信息技術教師效仿了。更進一步,楊老師藉助自己的理論智慧,善於將所有經驗和認識進行歸納與提升,增強經驗的可遷移性,使其發揮更大的價值,這種能力,更加難能可貴,更值得年輕信息技術教師去學習。
本書涉獵廣泛,每個選題一章,涉及教師發展的方方面面。在每個選題中,既有針對某類問題的透徹分析,又有針對具體案例的到位解剖,說明楊老師視野的開闊。書中資料匯集豐富,涵蓋了備課素材、技能技巧、研究選題、投稿知識等,亦說明楊老師的有心和用心。本書不僅系統地為一線教師提供了模範、借鑑及啟發,也為研究者提供了鮮活可靠的案例樣本和思想源泉。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楊老師對教學變革方向的把握超常準確,有敏銳的觀察力,又有冷靜的頭腦,理智地明辨發展方向,確保不陷入重重的口號漩渦。我認為,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分析能力訓練的人,對錯綜複雜的各派理論的把握非常之難,一般不要輕易涉獵,而經驗豐富的實踐者,結合實際去判斷各類理念的意義和價值,往往能夠最快地得出最準確的結論。楊老師就是這樣發展自己的,可供其他老師借鑑。
通讀書稿,收穫頗多,在此不再贅述。願看到此書的朋友,都能有和我相似的體驗;願看到此書的年輕的信息技術老師,能成長為下一個楊偉洲。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李藝
李藝,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研製組負責人,江蘇省教育技術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兼任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教材審查委員會等職,還兼任國內十餘所大學的兼職教授。研究方向為數位化教學資源開發、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育工程學、教育技術基礎理論。
序言二
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學科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選題非常重要,當確定選題後就會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研究活動,在研究活動中就會涉及很多需要表述的內容,如何對研究的過程及結果進行有效的表述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們在開展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這也是教師普遍缺乏的能力。本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範例。
作者從自己多年的科研與管理經驗,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了幾十篇文章,並主持過省級以上的“九五”、“十五”、“十一五”等科研課題7項,都已經獲結題通過,並多次獲省、市級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獎,該書收錄的60多篇文章涉獵甚廣,內容都是作者的實踐經驗的總結及升華,並且都已經發表在省級以上的刊物,充分說明了作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深厚功底。通過開展教育科研活動,作者獲得了豐碩成果,並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曾榮獲首屆湛江市“青年科技之星”殊榮;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教師培養對象。因此該書對於信息技術教師、信息技術相關同業者,以及其他學科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以及撰寫文章方面都有著非常好的指導及借鑑作用。
本書的主要特點有:
(1)理論聯繫實際,可操作性非常強。本書的內容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而且也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
(2)內容豐富,系統完整。本書全面地介紹了信息技術教師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和各類選題的文章的撰寫及如何進行課題研究。主要涉及的選題有:備課類、教學類(教研教改類)、教育類、學科整合類、課題研究類、學術論文類、學習專家講座檔案類、輔導學生競賽類、課件製作類、資料建設類、培訓類、數碼時尚類、網路類、維修維護類、投稿的有關知識、學科教研組建設類及成果申報推廣、信息技術教師個人成長發展規劃、信息技術教師競賽活動推介等,並且各類型都結合作者本人撰寫發表的文章作為範例進行論述,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輻射作用。
(3)作者的專業成長之路,成長的模式可借鑑。作者在非常艱苦的環境下,始終堅持進行教育科研,目前已經成為一名國家級骨幹教師、廣東省的名教師培養對象。令人敬佩!
我相信,只有廣大教師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教育科研一定能給大家帶來豐碩的成果。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科研不僅能給教師帶來成功,更重要的是能給教師帶來幸福!
我非常榮幸能為本書作序!
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胡中鋒
胡中鋒,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經濟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兼職:廣東省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基礎教育評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研究方向:教育統計、測量與評價、教育研究方法,教育領導力及其測評。

前 言
編寫背景
中國小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一方面能改造、變革研究者自身的教育觀念、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教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教育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其研究成果能給他人以啟迪和教益,從而促進他人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教育教學理論。
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師應如何開展教學研究?如何選擇自己合適的領域?如何撰寫文章、發表論文?如何申報科研成果?如何進行個人成長發展規劃?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成長途徑與方法有哪些?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無數的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師,也成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障礙。
信息技術特級教師許憬老師對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兩條建議:①要重視自己的學科專業化程度。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學科意識,既要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更要重視自己的教育水平。教師的能力總是體現在課堂上,教師的落腳點也始終在課堂,在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成長中,一定要將課堂放到首要的地位,要勇實踐善反思,在課堂教學中獲得專業成長,獲得別人的專業尊重。其實信息技術教師獨特的價值體現是有很多種呈現方式的,課堂教學、課件製作、網頁創意、機器人製作、程式設計、數位化評價等,聚焦其中任何一項,十年礪一劍,自然會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那一刻。②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信息技術教師除了要有上好課、育好人的基本責任外,還要以積極的心態承擔起一份學校責任,就像一名藝術教師有責任為藝術教育出力一樣,信息技術教師應為學校的信息化工作出謀劃策,甚至甘於做墊腳石。堅持,才會改變,有為才有位,不要期待別人的改變,關鍵在於提高自己的工作價值和貢獻度。同時,也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要讓自己在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或理出一條思路來。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發表的60多篇文章,書中所論述的內容對於一線信息技術老師及相關同業者是非常有幫助的,對其他學科的教師也能起到非常好的借鑑作用。作者的成功模式可以複製,可以普遍推廣。在湛江市的信息技術教師展示交流會、“國培計畫(2012)”中國小骨幹教師高中信息技術班,以及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高中理科名教師培養培訓展示交流時,作者所做的書稿介紹,受到學員及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本書初稿在參加2010年廣東省“十一五”教育技術研究與教育信息化優秀成果評選中獲二等獎。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的文章60多篇,主要發表在《電化教育研究》、《信息技術教育》、《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中國電腦教育報》、《軟體》、《電腦知識與技術》、《電腦愛好者》、《教育信息技術》、《中國小計算機教育》、《實驗儀器與教學》、《廣東教育》、《中國小電腦報》、《廣東教育裝備》、《教育信息化》、《電子&電腦》、《電化教育資訊》、《商情》、《廣東電教》、《電子電腦報》、《電腦報》、《家電維修》等報刊。
作者從1998年開始進行課題研究工作,主持的課題獲得省市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的主要有兩項:課題“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獲第六屆廣東省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7年),並獲湛江市第二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6年);課題“教學與檢測題庫管理系統”是廣東省“九五”電化教育科研課題“計算機教學軟體的開發與套用”子課題,獲湛江市第一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2年)。
主持已經獲結題通過的有:“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是中央電化教育館“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網路學習社區資源的整合與最佳化研究”的省級立項專項課題,立項編號0706500571(2011年7月獲省結題通過);“網路協作知識建構支持工具的套用研究”是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教育學重點研究項目“網路協作知識建構的理論與套用研究”課題子課題,編號07sjz003,2012年7月獲省結題通過;“利用MOODLE構建網路學習社區的方法與途徑”是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網路學習社區的構建及其教學套用模式研究”課題的子課題,2012年7月獲省結題通過;“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與設計”是廣東省中國小教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校本課程建設研究”的子課題,課題批准號J06-128-017,2009年12月獲省結題通過;“專題學習網站的有效性研究”是“網路教育的資源整合研究:基礎教育信息化資源開發和套用的有效性研究”(課題類別:教育部重點課題,題課題編號DCB030256)的子課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電化教育館),2006年6月課題結題並獲得二等獎。
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的國家“十五”課題“高中綜合型STS課程的構建與實施”(2006年6月結題)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規劃課題“中小幼STS課程構建與實施的研究”(課題主持人梁民、程喆,主要成員蔡霞、黃小梅、楊偉洲、劉永紅、楊勇);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的國家“十二五”課題“通用技術學生作品多元性評價研究”(2011年5月立項)是廣東省中國小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重點課題,主持人李智明,主要成員林鵬程、楊偉洲、鄧志華、何康仲、楊軍、楊勇、詹春生、陳家裕)。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活動,進一步深化了信息技術教學研究工作,本書深入剖析了信息技術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並在所涉獵的方面都儘可能附上已經發表的範例。相信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內容安排
本書是作者根據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經驗而撰寫的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的著作,不僅可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教科研論文寫作的指導,而且系統、全面、深入、細緻地闡述了信息技術教師適合撰寫文章或開展研究的領域,因而該書的觀點更具啟發、借鑑、指導意義,必將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研究的開展,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有效的途徑與方法。主要內容共20章:
第1章介紹信息技術教師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首先介紹信息技術教師業務相關知識,內容涉及堂教學、輔導學生競賽活動、教師培訓、課件製作、網路維護、電腦維護等方面;然後介紹中國小教師教育科研的特點、常見類型、一般程式成果選題,成果的表述方法與途徑;最後介紹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教育信息的收集途徑和記錄形式、文獻資料的整理和鑑別。
第2章介紹備課類文章。首先對新課標下的備課要求進行論述;然後對選題及材料的收集進行介紹;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3章介紹教學類(教研教改類)文章。首先介紹新課程的實施,強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四個要素的整合,新課程的教學觀及教學觀的三個注重和四個轉向;然後介紹選題及材料的收集,主要有教學設計、案例、說課、課堂教學、評課、教學評價、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等方面;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4章介紹教育類文章。首先概述教育類文章的寫作題材,教育經驗總結概述;然後分析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5章介紹學科整合類文章。首先概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及其涵義、基本思想、基本要點和基本特點;然後分析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6章介紹課題研究類文章。首先概述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課題的三種基本類型:——基礎理論研究課題、套用性研究課題和開發性研究課題;然後分析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7章介紹學術類文章。首先概述學術類文章、選題的基本原則、格式、結構、寫作要求,以及撰寫學術類文章常存在的問題;然後分析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8章介紹學習專家講座、檔案類文章。首先概述學習專家講座、檔案的意義;然後分析這類選題的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9章介紹輔導學生競賽類文章。首先概述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的各種競賽活動及其目的、意義;然後分析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相關的競賽活動;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10章介紹課件製作類文章。首先概述課件的概念和發展趨向,以及這類文章的特點;然後分析這類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11章介紹資源建設類文章。首先概述教育資源建設情況;然後分析這類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12章介紹培訓類文章。首先概述利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工作;然後分析這類選題範圍及材料的收集,常見的培訓的方式(如校本培訓、專家引領、外出學習等)和有效的教師培訓模式(如世界咖啡及參與式教學);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13章介紹數碼時尚類文章。首先概述最新的數碼產品、產品的使用經驗以及用相關軟體進行後期處理等;然後分析這類選題的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14章介紹網路類。首先概述網路安全、網路套用、網路管理等方面的軟硬體知識;然後分析這類選題的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15章介紹維修維護類文章。首先概述常見的故障和維護,以及做好日常維護工作和數據備份的措施;然後分析這類選題的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16章介紹投稿的有關知識。介紹報刊和學術期刊的相關知識,對檔案格式的要求,投稿經驗,並給出了實例說明。
第17章介紹學科教研組建設方面的內容。首先概述學科教研組的重要意義;然後分析這類選題的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18章介紹項目研究成果的申報。首先概述教學成果的涵義,成果申報相關網址和評審方案,給出了具體的實例;然後分析這類選題的範圍及材料的收集;最後介紹相關的範例。
第19章介紹信息技術教師個人成長發展規劃。首先概述教師的專業發展的三個階段,教師專業化成長“三格論”,基於SWOT的個人自我分析及發展規劃;然後給出了相關的範例。
第20章介紹信息技術教師競賽活動。
本書對哪些人最有幫助
在職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師: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技術教學研究範例,以作者自身的專業成長實踐為基礎,為同行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的成功模式,可以開拓教師的視野和思路,使他們在工作、學習中少走彎路、多出成果做出應有的貢獻。該書可以作為教師繼續教育、教師培訓的教材或輔助教材。
IT從業者:即信息技術從業人員,本書在新技術、新套用等方面有比較敏銳的觸角,尤其是信息技術在教育上的套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於“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的論述,如“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路”,這充分說明了關於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在校師範生:本書的實踐可以為在校的師範生提供豐富的資源,以便更好地適應並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教研員和大學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教研員和大學教師擔負著培養及指導教師及未來教師的責任,本書可以為他們提供許多培養的新思路,以及一些典型的範例,這些對於專門從事研究教育教學的學者們來說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其他學科教師:本書中關於教師在教學中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整合、信息技術的套用、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如何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如何發表文章、如何進行成果申報、如何進行個人發展規劃、如何創建示範教研等內容,對於其他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致謝
在本書出版之際,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作者參閱了國內外有關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在此對所參閱文獻和論文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感謝南京師範大學李藝教授和華南師範大學胡中鋒教授給予無私的指導並為本書作序推薦!
感謝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高中理科類名教師培訓項目培訓班班主任鄭海燕老師無私的幫助和鼓勵;感謝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高中理科類名教師培養對象工作室(信息技術)的學科理論導師趙建華教授、實踐導師朱光明教研員(廣東省信息技術)以及工作室成員(胡鐵生、劉毅婉、唐章輝、王同聚、方少芹)的指導及幫助;感謝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教育家培養對象黃國洪(特級教師、中學正高級教師)對書稿提出的修改意見。
感謝教育部和財政部“國培計畫(2012)”——中國小骨幹教師研修項目江南大學高中信息技術培訓班的培訓專家團隊的李藝教授、邊楚女特級教師、劉向永博士的指導,以及國培班學員喻文喜、鄧鳩洲、楊廣、曾令濤、王淦昌、符康錄、王園一、劉鳳七、覃筱傑等的指導及幫助。
感謝廣東廣雅中學何偉釗特級教師、李偉燕老師給予的指導及幫助。
感謝湛江市教育局信息技術教研員林力文老師、通用技術教研員李智明老師、湛江市霞山區教育局信息技術教研員敖將奎無微不至的關懷及指導。
感謝我校(湛江市第四中學)梁民校長、楊小平副校長的鼓勵及支持;感謝我校信息技術科組成員(蘇勇、陳富、肖翎、王小鳳、譚春暉)的同伴互助、教學相長,從他們的身上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和智慧。
感謝深圳市偉綠達科技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深圳市偉綠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開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可為用戶提供創新型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及設備自動化之全面解決方案。
感謝我的家人,自始至終對我寫作本書的幫助和支持。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還要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和本書責任編輯田宏峰先生的大力支持與辛勤工作。田宏峰編輯的熱情高效、細緻負責的工作方式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本書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再版時改進,聯繫信箱。
作 者 簡 介
楊偉洲,信息技術中學高級教師,國家級高中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教師培養對象,廣東省中國小計算機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理事,湛江市中國小信息技術研究會副秘書長;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職教研員。曾獲首屆湛江市青年科技之星,湛江市優秀教研組長等榮譽。
主持省級以上課題共七項,均已結題,多項課題成果獲省市普通教育科研成果獎,特別是主持的“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項目獲廣東省第六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60多篇,編寫專著1部並獲省二等獎。
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範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