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實施意見》(黑政辦規〔2018〕26號),有效推進全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開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佳木斯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18年7月26日
  • 實施時間:2018年7月26日
  • 發布單位:佳木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說明,

全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生產力持續提高、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為目標,以“一控、三減、三基本”為重點,堅持資源環境承載力與農業生產相適應的原則,最佳化生產力布局,推廣綠色生產方式,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合理減少農藥化肥投入量,推進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農用地膜循環利用,加快建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長效機制,為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推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提供生態環境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科學謀劃,統籌設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統籌考慮各區域資源稟賦、產業特徵、要素配置以及環境問題,科學規劃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生產力布局,統籌設計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重點和主要路徑,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堅持源頭控制、疏堵並舉,深入研判水、肥、藥等生產要素使用和畜禽糞便、秸稈、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產排狀況,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技術、工程、法律等手段,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污染分類施策治理。
(三)屬地為主,多方參與。堅持“誰污染、誰治理”,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實行“屬地管理、部門指導、職責關聯”制度和問責機制,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運用市場機制,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參與的共治局面。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農業面源污染實現“一控、三減、三基本”的具體目標是:
——“一控”: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農業用水效率逐年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62。合理控制地下水灌溉規模,水田面積穩定在800萬畝以上,到2020年,農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70萬畝以上。
——“三減”:減施化肥,畝均施用量要達到10公斤(折純)以下,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2%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80%以上;減農藥和除草劑,使用量比“十二五”末減少20%以上,農藥利用率達到45%以上;農作物病蟲草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0%以上。
——“三基本”: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全市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
四、重點任務
(一)全力抓好秸稈野外禁燒和綜合利用。堅持“疏堵結合,以用促禁”的總體思路,全力抓好農作物秸稈野外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深入實施市領導包縣(市)區、縣(市)區領導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屯、村幹部包地塊的格線化管理包保責任制,全力加強對秸稈野外焚燒的管控力度,確保不因秸稈野外焚燒導致重污染天氣出現。按照把農作物秸稈作為資源來用、當做產業來抓的總體思路,堅持“農用優先、多元利用,市場導向、政策扶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大力推廣翻埋、碎混和免耕等秸稈全量還田技術。積極爭取國省項目支持,努力增加秸稈壓塊燃料站建設數量,大力推廣生物質節能爐具,推進鄉鎮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燃煤鍋爐改造。充分發揮政策的槓桿和導向作用,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秸稈綜合利用領域,同步推進在建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如期達產達效、發揮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向企業為主體、公司化運營、全社會參與的方向發展。到2020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收、儲、運、產、加、銷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牽頭單位:市農委、環境保護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畜牧獸醫局、工信委,各縣(市)區政府]
(二)推進化肥減施計畫。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糧食、經濟作物等主要農作物全覆蓋,達到精準施肥,減量提效目標。每個縣(市)、郊區至少建設1處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定需定時定量施肥的高產高效示範區。開展有機肥提質增效試驗示範,在蔬菜、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等綠色有機種植基地落實試驗示範點23個,集成推廣堆肥、液態肥、商品有機肥還田等有機肥替代化肥模式。每個縣(市)、區圍繞水溶性緩釋肥料、生物有機肥等高效新型肥料,水稻機械側深施肥、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施肥技術建立示範點5個以上。利用秸稈與畜禽糞便堆制有機肥,腐熟發酵造肥還田。到2020年,全市有機肥施用量達到200萬噸。[牽頭單位:市農委,配合單位:市畜牧獸醫局、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
(三)推進農藥減施計畫。健全病蟲監測預警預報體系,到2020年,實現水田區及重點旱田區全覆蓋。積極爭取植保工程項目,完善市、縣兩級預警監測管理平台和抗病性監測中心建設,健全鄉、村兩級監測網點,加強病蟲害發生的預警預報監測。推廣新型高效植保機械,通過“換藥械、減藥量、控藥害”,加快推廣以水旱田自走式高桿作物噴霧機和植保無人機為主的現代植保機械,到2020年,更換噴頭及噴頭體達到70%以上,淘汰非標準藥械達到50%以上。推廣套用超低容量噴霧、靜電噴霧等先進施藥技術,實現精準噴藥,提高農藥利用率。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範,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藥劑和環保型助劑,加快以生物藥劑、專業性誘殺、趨避性防控等為主的綠色防控措施的示範和推廣。積極培育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一批裝備精良、服務高效、規模適度的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到2020年每個鄉(鎮)至少建立1個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重點開展代防代治、階段承包防治、全程承包防治等服務。開展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與科技園區相結合,每個縣(市)區至少要建立一處綠色防控示範區,集成綜合配套的綠色防控技術,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的廣泛套用。到2020年農作物病蟲草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0%以上。[牽頭單位:市農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
(四)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提高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為重點,加大有機肥還田工作力度,到2020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以堆肥發酵、有機肥生產、沼渣沼液還田利用為重點,編制2018—2020年種養循環發展規劃,實行以地定畜,促進種養業布局最佳化、協調。進一步強化有機肥原料和質量監管,對規模養殖場或其他企業組織自行漚制的有機肥,必須由有資質的第三方對其原料和產品進行質量監測,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後方可投入種植業生產使用。借鑑國際經驗探索創設有機肥施肥卡制度,並與“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相結合,保證糞肥來源、去向可追溯。支持在田間地頭配套建設管網和儲糞(液)池等,實現糞肥還田,鼓勵專業有機肥生產企業就近建廠,深度處理養殖場達標糞肥,加工成商品有機肥,市場化銷售還田。大力推廣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湯原農牧循環經濟、糞便墊料回用還田、異位發酵床、能源化生產利用等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模式。積極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創建活動,到2020年,全市新創建示範場10個,總數達到35個。[牽頭單位:市畜牧獸醫局、農委,配合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
(五)加大農膜回收力度。推進農膜覆蓋減量化、地膜產品標準化、撿拾機械化、回收專業化、回收利用片區化“五化”利用。加快農膜覆蓋技術適宜性評估,示範推廣倒茬輪作制度、一膜多用、行間覆蓋、降解膜使用替代產品等技術。落實農業農村部嚴禁生產和使用厚度0.01mm以下地膜要求,推廣使用加厚地膜、可降解地膜,從源頭保障地膜可回收性。開展不同類型可降解地膜試驗、篩選、示範、推廣,提高可降解地膜使用面積。積極爭取省農膜回收綜合利用示範縣建設項目,選擇1—2個縣(市)區建立以廢棄農膜為原料的加工企業,鼓勵引導加工企業在重點鄉(鎮)建立回收網點,或利用現有廢品收購站(點),為企業代收廢棄農膜,逐步建立布局合理、運行有效的廢棄農膜回收加工一體化格局。推廣“寶清農膜回收方式”,探索推行“以舊換新、經營主體上交、專業化組織回收、生產企業回收”等回收利用機制。到2020年,初步建立農膜污染防控管理、技術、回收利用體系,廢舊農膜回收與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生物降解膜當年基本降解,在部分區域和作物上逐步替代傳統地膜,當季農膜回收率達80%以上。[牽頭單位:市農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
(六)加大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力度。堅持例行監測、長期監測與協同監測相結合,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加強安全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結合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加密調查和農作物與土壤協同監測。採取多種措施,因地制宜防治耕地污染。配合省做好農業面源污染種植業源、農用地膜殘留、畜禽規模化養殖業省控定位監測點建設與監控。到2020年,實現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監測的現代化、標準化、信息化。[牽頭單位:市農委,配合單位:市國土資源局、環境保護局,各縣(市)區政府]
(七)加大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力度。廣泛開展農藥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宣傳、培訓,增強農藥使用主體的環保意識,逐步提高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落實好即將出台的《黑龍江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積極爭取省農藥精準配製、包裝廢棄物清洗回收及殘液無害化處理示範項目。有條件的縣(市)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農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借鑑外地經驗,先行先試,探索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獎勵機制或管理辦法,切實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牽頭單位:市農委,配合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各縣(市)區政府]
(八)推進農業節約高效用水計畫。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思路推行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突出農藝節水和工程節水措施,推廣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旱作農業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及噴灌、滴灌、管道輸水灌溉等農業節水技術,到2020年,農田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70萬畝以上。以澇區治理、農田灌溉渠道防滲、排水溝疏浚、水源工程加固改造等“五小水利”工程為主,抓好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嚴格實施農業取水許可審批制度,建立取水許可管理信息台帳,加強取用水監督檢查,嚴格控制地下水利用,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到2020年,水田面積穩定在800萬畝以上,以地表水替換地下水灌溉,提高地表水利用水平。各縣(市)區要科學編制年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或計畫,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快建立合理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牽頭單位:市水務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農委,各縣(市)區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級建立由農業分管領導為總召集人,市農委、環境保護局、畜牧獸醫局、林業局、水務局、國土資源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議事協調機制,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農委,負責定期對各縣(市)區開展督促檢查和重點督查,組織相關專家對重大污染事件進行會審分析研判。建立完善專家會審、定期協商會商、信息發布制度。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加強領導,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工作方案,細化任務,加大投入,完善制度,狠抓落實。各縣(市)區於7月底前制定並公布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同時報市政府備案。
(二)明確責任落實。按照《黑龍江省關於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實施意見》要求,堅持“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面源污染工作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制定任務書,排出時間表,層層簽訂責任狀。對農業面源污染監管工作成效,實行亮“紅、黃、綠”牌制。農業、環境保護、水務、畜牧獸醫、發展改革、科技、國土資源、財政等相關部門要按照《黑龍江省關於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實施意見》(黑政辦規〔2018〕26號)中明確的責任分工,認真負責,抓好落實。各部門之間要協同配合,齊抓共管,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三)加強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等途徑,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知識的科學普及、輿論宣傳和技術推廣,讓社會公眾和農民民眾認清農業面源污染的來源、危害,增強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意義的認識。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畫,推廣普及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的清潔生產技術和污染防治措施,著力提高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的科學技術水平,讓廣大民眾理解、支持、參與到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來。
(四)加大投入力度。各縣(市)區要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上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重點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膜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耕地污染修復等。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上,優先支持模式和第三方治理,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培育壯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新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在稅收優惠、金融信貸、用地、用電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
(五)創新工作機制。學習借鑑“寶清縣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創新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機制,採取農資經營業戶“押金銷售”、定點回收等方式,加大廢棄物回收處置力度。各縣(市)區要從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和個人中總結、選樹一些在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方面的好典型、好經驗,進行宣傳、複製、推廣。探索建立社會化服務組織,有針對性的對農業面源污染進行專業化服務,實現精準施肥、施藥,提高肥藥利用率。

印發的通知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佳木斯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屬單位:
《佳木斯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7月26日

說明

一、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為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和質量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快農業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推進全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開展,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實施意見》(黑政辦規〔2018〕26號)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檔案。
二、制定依據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實施意見》(黑政辦規〔2018〕26號)
三、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及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重點解決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問題。
2、重點解決農業“三減”問題。
3、重點解決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問題。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市級建立由農業主管領導為總召集人,農委、環保局、畜牧獸醫局、林業局、水務局、國土資源局、發改委、財政局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議事協調機制,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農委,負責定期對各縣(市)區開展督促檢查和重點督查,組織相關專家對重大污染事件進行會審分析研判。建立完善專家會審、定期協商會商、信息發布制度。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加強領導,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工作方案,細化任務,加大投入,完善制度,狠抓落實。
2、明確責任落實。按照《黑龍江省關於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實施意見》要求,堅持“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面源污染工作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制定任務書,排出時間表,層層簽訂責任狀。對農業面源污染監管工作成效,實行亮“紅、黃、綠”牌制。農業、環保、水務、畜牧獸醫、發改委、科技、國土資源、財政等相關部門要按照《黑龍江省關於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實施意見》(黑政辦規〔2018〕26號)中明確的責任分工,認真負責,抓好落實。各部門之間要協同配合,齊抓共管,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3、加強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等途徑,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知識的科學普及、輿論宣傳和技術推廣,讓社會公眾和農民民眾認清農業面源污染的來源、危害,增強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意義的認識。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畫,推廣普及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的清潔生產技術和污染防治措施,著力提高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的科學技術水平,讓廣大民眾理解、支持、參與到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來。
4、加大投入力度。各縣(市)區要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上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重點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膜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耕地污染修復等。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上,優先支持模式和第三方治理,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培育壯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新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在稅收優惠、金融信貸、用地、用電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
5、創新工作機制。學習借鑑“寶清縣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創新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機制,採取農資經營業戶“押金銷售”、定點回收等方式,加大廢棄物回收處置力度。各縣(市)區要從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和個人中總結、選樹一些在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方面的好典型、好經驗,進行宣傳、複製、推廣。探索建立社會化服務組織,有針對性的對農業面源污染進行專業化服務,實現精準施肥、施藥,提高肥藥利用率。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此規範性檔案應當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執行。
佳木斯市農業委員會
2018年8月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