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工作方案

《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工作方案》,是為壓實落靠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責任,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產能,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等規定製定的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工作方案(試行)
  • 發布單位:黑龍江省政府
  • 制定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
方案全文
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工作方案(試行)
黨中央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我省地處東北平原黑土區核心區域,黑土耕地面積大、產能高,保護利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為壓實落靠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責任,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產能,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等規定,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等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明確目標任務,強化措施保障,落實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責任到人頭、到部門、到地塊,激勵農民發揮主體作用,推動形成統籌組織、屬地管理、分工負責、合力推進、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實現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全覆蓋,築牢國家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依法嚴格管護。依法對黑土耕地數量、質量、生態實施最嚴格的保護和管理,堅決守住耕地紅線、環境質量底線、不突破資源利用上限。
——堅持屬地分級管理。按照行政管轄和土地權屬,明確黑土耕地保護利用主體,建立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黑土耕地保護屬地管理制度,實現對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的全覆蓋。
——堅持部門協作聯動。強化黑土耕地保護利用部門職責,分工負責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構建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無縫對接的工作機制,一體推進保護、管理、監督與執法。
——堅持保護利用結合。強化黑土耕地保護與利用一齊抓,立足不同地區不同類型耕地實際,落實保護利用各項措施和各級政府、土地經營者責任,保護好、利用好黑土耕地。
——堅持嚴格考核獎懲。強化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績效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強督促檢查,強化評估考核與結果運用,建立獎優罰劣的工作機制。
(三)主要目標
——穩定黑土耕地數量。全省耕地數量不低於國家規劃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數量。
——提升黑土耕地質量。到2025年,全省黑土耕地保護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增加1克/千克以上。到2030年,穩步提升黑土耕地質量,全省黑土耕地保護區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較2025年提高1克/千克。
——改善黑土耕地生態。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行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和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加強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坡耕地和侵蝕溝治理,建立農田林網結構,防治黑土耕地水蝕風蝕沙化。
——建立黑土耕地管護機制。市縣要制定本地區“田長制”實施方案,2021年年底前全面建立“田長制”工作體系,實現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責任全覆蓋。
二、組織體系和工作職責
(一)田長設定
按照行政區劃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責任體系,設定省市縣鄉村和格線、戶“5+2”七級田長。
省市縣鄉級田長由本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村級田長由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格線田長由村“兩委”班子成員或屯長(負責人)擔任,戶田長由耕地實際經營者(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擔任。
省市縣鄉級田長名單由本級政府公布,村級田長名單由所在鄉(鎮)政府公布,格線田長、戶田長名單由所在村“兩委”公布。
省監獄管理局國有耕地田長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設定。北大荒農墾集團、龍江森工集團國有耕地田長根據黑土耕地保護實際單獨設定。
(二)田長職責
省市縣鄉級田長是本行政區域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所轄行政區域內黑土耕地保護和管理工作,包括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嚴格控制建設占用黑土耕地,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推進黑土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管控黑土耕地土壤環境風險,防治黑土耕地水土流失、沙化、鹼化,開展退耕還林還草、秸稈離田還田以及執法監管等,及時制止、處理所轄行政區域內破壞黑土耕地數量、質量、生態和盜採泥炭黑土等違法違規行為,協調、指導、督促下級田長和責任單位落實工作職責及黑土耕地保護利用措施。
村級田長、格線田長是本村、本格線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直接責任人,具體負責督促、檢查黑土耕地保護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秸稈離田還田等落實完成情況;及時勸誡、制止並報告本村、本格線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和破壞黑土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以及盜採泥炭黑土等違法違規行為。
省級田長:負責組織領導全省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牽頭制定全省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規劃、意見等,協調、指導、督促並組織考核各市(地)和省級責任單位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承擔總督導、總調度、總問責等職責。
市縣級田長:落實上級田長工作部署和責任單位工作要求,負責組織、推進、落實本級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牽頭調查、制定本級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規劃、意見等,落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耕地占補平衡、鞏固提升耕地質量、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打擊盜採泥炭黑土、秸稈離田還田等制度措施,協調、指導、督促並組織考核下一級田長和責任單位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及時向上一級田長和責任單位報告本級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情況,承擔本級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的督導、調度、查處、問責等職責。
鄉級田長:落實上級田長工作部署和責任單位工作要求,負責組織、調查、落實本鄉(鎮)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組織落實秸稈離田還田、施用有機肥、輪作休耕、深松深耕、保護性耕作、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措施,落實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監管、補充耕地後期管護等措施,指導、協調、督促轄區內村級田長做好相關工作,組織考核村級田長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及時向上一級田長和責任單位報告本鄉(鎮)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情況,舉報違法行為,承擔本轄區內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職責。
村級田長:負責本村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具體工作,落實格線田長、戶田長人選,組織開展具體工作,並對格線田長、戶田長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
格線田長:按照村級田長部署要求,負責組織、調查、落實責任格線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及時向村級田長報告責任格線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情況,承擔責任格線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職責。
戶田長:按照要求落實黑土耕地保護利用措施,加強對所經營地塊數量、質量、生態的管理,如實報告有關情況。
(三)“田長制”辦公室設定、職責及構成
縣級及以上政府要設定相應的“田長制”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調度督導、檢查考核,組織實施具體工作,落實本級田長確定的事項。
省市縣級“田長制”辦公室主任由本級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擔任,辦公室副主任由農業農村、自然資源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成員包括相關責任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辦公室日常工作由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具體承擔。
(四)責任單位和職責分工
根據工作需要,確定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林草局、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糧食局、省農科院、省測繪地信局、省工信廳、省住建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等15箇中省直單位為省級“田長制”工作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確定1名廳級幹部為責任人,1名處級幹部為聯絡人。按照職責分工,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分別牽頭組織實施黑土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其他責任單位配合。
省農業農村廳負責指導全省黑土耕地質量建設、保護和管理工作,組織制定落實分區、分作物的黑土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措施,組織開展秸稈離田還田作業,制定黑土耕地質量標準,牽頭組織實施責任目標考核,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耕地還林還草還濕工作。
省自然資源廳負責全省黑土耕地總量控制、用途管制以及耕地的整理、復墾、開發等監督管理工作,確定各市縣黑土耕地保護數量目標任務,與黑土耕地保護有機結合,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落實耕地保護政策,組織實施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
省生態環境廳負責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配合農業農村部門開展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及修復治理工作。
省水利廳負責組織全省黑土耕地水土流失調查,指導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及十五度以上耕地退耕還林還草等工作。
省林草局負責全省退耕還濕工作,組織指導和監督全省農田防護林建設等工作。
省發改委負責會同農業農村部門做好高標準農田等農田基礎設施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計畫申報下達工作。
省財政廳負責統籌整合各類涉農相關資金,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原則,支持黑土耕地保護。
省科技廳負責開展黑土耕地保護和持續利用方面相關科學技術研究工作,為黑土耕地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省糧食局負責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黑土耕地保護有關工作。
省農科院負責開展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模式創新、耕地質量監測評價及農機作業等黑土地保護數位化動態監測試點等工作。
省測繪地信局負責對黑土耕地管理提供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及技術支持。
省工信廳、省住建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結合各自職責,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各市縣鄉根據實際情況,參照省級組織體系,確定責任單位、責任人、聯絡員和職責分工。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黑土耕地數量保護。根據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結合基本農田和“兩區”劃建管護工作,劃定黑土耕地邊界、摸清黑土耕地底數,形成一張“底圖”,建立一個“平台”,對基本農田、“兩區”和高標準農田黑土耕地數量實施嚴格保護。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管控和用途管制,嚴格核定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責任,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嚴格監管被占用耕地土壤剝離和利用,嚴厲打擊盜採泥炭黑土等破壞黑土耕地違法行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二)加強黑土耕地質量保護。採取農藝、生物、工程等配套措施,因地制宜推行科學輪作,建立以大豆為中軸作物的輪作制度,實現均衡利用土壤養分,恢復和提升地力;推行深松(耕)整地,漸進打破犁底層疏鬆深層土壤,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聚焦秸稈離田還田,推廣“五化”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增加土壤碳儲存和腐殖質,改善土壤板結性狀;擴大有機肥施用,增加土壤養分及有益菌群數量,促進土壤養分釋放利用;推行保護性耕作,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有效防治土壤侵蝕,保護提升黑土耕地質量。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中東部等平原旱田類型區,重點推行科學輪作、秸稈還田、深松(耕)整地、增施有機肥等措施培肥地力。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和老爺嶺等淺山區向低平原過渡帶等坡耕地類型區,重點採取橫坡打壟、壟向區田、修築梯田、治理侵蝕溝等工程措施固土保水,增施有機肥、秸稈覆蓋免耕等農藝措施培肥地力。松嫩平原西部等風沙乾旱類型區,重點強化農田林網建設,防風固沙;擴大秸稈覆蓋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措施,防風保水;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推廣節水灌溉措施,保護利用地下水。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中南部等水田類型區,重點控制井灌稻種植規模,保護利用地下水;加強田間節水、排水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實施水稻秸稈還田,培肥地力;推廣水稻節水控灌技術,節約用水。
(三)加強黑土耕地生態保護。堅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構建黑土耕地生態保護體系,推廣黑土耕地生態保護治理有效模式,採取生物防控措施,推行綠色、有機生產,改善耕地生態環境。加強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和四旁綠化建設。加強風沙地和鹽鹼地治理。禁止在十五度以上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對在十五度以上已經開墾並種植農作物的坡地要制定退耕計畫,逐步還林還草;種植經濟林的,應科學選擇樹種,合理確定規模,採取水土保持措施。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遏制水土流失。實施黑土耕地遙感監測與動態分析,建立科學完整的黑土耕地生態保護考評體系。
(四)加強基礎工程條件建設。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要求,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健全管護機制,打造高產穩產農田,鞏固和提高黑土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推進水利配套工程建設,完善田間灌排系統,推進地表水置換地下水,發展節水灌溉,推廣水稻節水控灌和旱作節水技術。推進農機化工程建設,裝備大中型動力拖拉機、秸稈粉碎機、翻轉犁、免耕播種機、深松整地機、有機肥拋撒車等配套農機具。推進田間配套建設工程,完善農田輸變電設施設備和田間路網,調整田塊規格,平整田塊田面。推進農業信息化工程建設。
(五)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力度,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擴大耕地質量、病蟲害監測點覆蓋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改進施肥用藥方式方法,推廣套用新品種、新劑型肥料和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等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控制化肥農藥的最大施用量,提高肥料農藥利用率,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開展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和廢舊農膜回收處理,落實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生產者、經營者回收主體責任,推廣使用加厚地膜、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從源頭上保障農田殘膜可回收,淨化鄉村生產生活環境。
(六)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深入開展固體廢物大排查,依法開展固體廢物分類治理,減少源頭產生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體系,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深入整治建築垃圾偷排亂倒等行為,落實危險廢物污染防治主體責任,規範醫療廢物收集、貯存、處置,推動開展塑膠垃圾專項清理,加強廢塑膠處置等環節的監管,規範處理污泥,拓展污泥安全利用和處置途徑,嚴格防止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廢塑膠、污泥等固體廢物流入農田、污染耕地。
(七)加強行政監管執法工作。加強耕地保護督查和執法監督。推動修訂完善《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制定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依法強化黑土耕地保護的監督管理,落實監督管理責任,對田水路林和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的黑土耕地進行重點整治,對因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黑土耕地進行恢複利用,對村屯周圍及閒散土地、通道進行造林綠化等保護。根據職責分工,建立責任單位牽頭、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嚴厲打擊違法占用黑土耕地、破壞黑土耕地質量、亂砍濫伐、毀壞農田防護林和水土保持林、盜採泥炭黑土以及違法在黑土耕地範圍內建墳、建窯、建房、挖沙、挖魚塘、採石、採礦、取土、排放污染物等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的行為。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在黨委領導下,各級政府要把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擺在農業農村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統籌安排部署,全力推進落實。要科學制定本區域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健全工作機制,督導推進落實。市縣鄉三級田長實行目標責任制,村、格線、戶三級田長實行目標承諾制,確保落實落靠各項重點工作任務。每年12月底前,各市(地)政府(行署)要將年度“田長制”落實情況報省政府,同時抄報省“田長制”辦公室。
(二)強化制度建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原則上每年至少召開1次專題會議協調推進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省級工作會議由省級田長牽頭或委託“田長制”辦公室組織責任單位召開,擬定、審議“田長制”工作重大措施,協調解決實施“田長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對“田長制”工作進行總結考核,安排部署有關工作。地方各級田長要定期召開會議,落實上級田長和“田長制”辦公室工作部署,研究推進本級黑土耕地保護利用重點工作。建立督導制度,督促落實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各項政策和工作措施。建立調度制度,定期調度並通報黑土耕地保護利用情況。省級層面每季度對各市(地)工作調度1次。縣(市、區)、鄉(鎮)政府每半年將工作落實情況報上一級政府。建立問責制度,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責任人、責任單位進行問責。建立“田長制”部門聯席協調機制。
(三)強化監管監測。健全耕地數量和質量監測監管機制。強化黑土耕地保護責任監管,前置監管關口,把監管任務、監管責任重點落實到市縣鄉三級政府和村“兩委”。發揮秸稈禁燒等格線員作用,將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同秸稈禁燒等重點任務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落實,落實黑土耕地保護格線化管理要求。對有土壤污染風險的耕地地塊以及未利用地、復墾土地等擬開墾為耕地的,按規定組織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及修復,並進行分類管理。利用自然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對黑土耕地實行動態監管。開展農機作業等黑土地保護數位化動態監測試點。擴大黑土耕地質量監測點覆蓋範圍,建立耕地質量資料庫,加強監測結果的匯總、分析和運用,支撐黑土耕地質量評價與考核。
(四)強化評價考核。圍繞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三張牌,引入有資質、符合相關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開展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績效評估,為考核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工作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以保護黑土耕地數量、質量、生態和管護機制等為主要考核指標,制定黑土耕地保護“田長制”考核辦法。將“田長制”工作列入市(地)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和市(地)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指標考核內容。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對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政府給予通報表揚和獎勵;對履職不力、監管不嚴、失職瀆職的田長和相關責任單位負責人,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五)強化機制創新。建立長效、穩定的投入機制,統籌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利用、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資金,集中用於黑土耕地保護。發揮財政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加大對黑土耕地保護的投入。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專業服務組織,引導農民將小、散農田集中起來規模經營。鼓勵農民籌資籌勞,參與黑土耕地保護。探索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與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實效掛鈎,激勵引導農戶因地制宜採取有效措施保護黑土耕地。各地要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原則,落實相關工作經費,保證工作正常開展。
(六)強化基礎保障。發揮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作用,整合省內外科研院所優勢資源,開展黑土耕地保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模式創新和成果示範,協助做好黑土耕地保護工作調研和策略制定。組建省級專家團隊,落實工作任務,包保黑土耕地保護技術指導工作,開展黑土耕地保護政策、技術培訓,提高各級田長履職能力和項目實施主體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實踐操作業務技能。制定完善農業投入品使用標準,指導農戶科學精準使用肥料、農藥等。
(七)強化宣傳監督。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介,宣傳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推介黑土耕地保護知識,總結樹立一批基層典型,集成推廣一批技術模式,增強公眾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的法律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營造全社會關注關心支持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的良好輿論氛圍。加強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相關惠農政策、建設項目、補助資金的公示,確保公開、公平、公正。設立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和破壞黑土耕地數量、質量、生態等違法違規行為監督舉報電話,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