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主體性?》是2016年遠流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 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譯者: 林惠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謂主體性?
- 作者: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
- 譯者:林惠敏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30日
- 出版社:遠流
- 頁數:208 頁
- ISBN:9789573278061
- 原作品:Qu'est-ce que la subjectivite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沙特談馬克思主義與主體性
《何謂主體性?》是2016年遠流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 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譯者: 林惠敏。
西方哲學家對於何謂主體性或自我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大致有下列幾種:(1)從笛卡爾到康德都認為主體的認知能力是恆久不變的、超歷史的;並且所有的人都一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當代有康德主義者亨利索(DieterHenrich)在其著作《理性的統一性》(TheUnityofRenson,1944)中持這種觀點。第二種 人心不是指...
《何謂主體性?》是2016年遠流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 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譯者: 林惠敏。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介紹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入門書 人一旦了解人存在的本質之後,才有存在的意義。 主體性對於社會生活和歷史進程的辯證發展來說,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圖書目錄 推薦序 介紹存在主義與馬克思...
主體性的含義 從哲學角度出發,人的主體性主要指人在一切對象性活動中與客體相互作用而表現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功能性特徵,是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在處理外部世界關係時的功能表現。它是人區別於其它動物的標誌,它最能體現人的本質力量。而學生的主體性,可以包含兩種涵義:一種是人在自我發展中的主體性,這是處於發展和...
文化主體性,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文化傳承發展中所展現出的獨特的價值理念和精神特質,是區別於其他國家、民族且具有鮮明文化特質和價值立場的存在狀態。基本概念 文化主體性是在推動文化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具有自主性、能動性等的價值理念,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鮮明文化特質和獨特價值體系。文化主體性凸顯出一個民族對...
文化主體性是指一個國家民族在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展現出的內在本質和獨特特徵,是其繁榮富強的精神基石。歷史意義 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是確保文化建設方向正確,引領新的歷史時期的偉大鬥爭,不斷取得新的歷史成就的關鍵。這種主體性體現為獨立自主的主人翁意識與自信、自覺、自為的歷史主動精神,能為中國式現代化...
《“主體性”的當代哲學視域》是賀來編寫的圖書。“主體性”是哲學中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主體性”觀念在中國當代哲學的進程中產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對於推動思想解放、觀念變革居功至偉。今天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和評估“主體性”原則?馬克思哲學的“主體性”思想在哲學史上所具有的...
人的主體性分為實踐主體和精神主體兩個方面,前者是指人在實踐過程中與實踐對象建立主客體的關係,是作為一種主體而存在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動的,此時的人是實踐的主體;後者則是人在認識過程中與認識對象建立主客體關係,人作為主體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認識的,此時的人是精神主體。
所謂主體性人格,是指人作為主體所表現出來的本質特徵和獨特的個性品質。其基本品質表現為獨立性、能動性、選擇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主體性德育,即是培育學生主體性人格的德育。它將以社會發展要求和學生健康成為需要為根據,在尊重學生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過程中,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自主、自律、能動和創新等品質的...
為什麼“主體性”對於我們認識社會必不可少?1961年,剛發表過《辯證理性批判》的薩特,與一群一流的馬克思主義者相聚於羅馬葛蘭西學院。這是一次極具歷史意義的互動,記錄了薩特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轉變。與此同時,儘管薩特闡明了自己研究主體性的方式,強調了其思想的非主觀主義特徵,卻還是暴露了與黑格爾思想的親緣...
美的主體性,是社會學名詞。所客觀具備的人的社會內容、屬性。即人作為審美創造美主體對於美的發生、發展所起的能動作用的性質。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是康德。他認為美只適用於人類這個主體,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是產生和形成美的重要因素。黑格爾進一步認為,人以自己的實踐去改變外物,在它們上面刻下...
《“主體性”的當代合理性:馬克思的主體性思想研究》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晶。內容簡介 主體性觀念承載著人類對於自由的價值追求,是哲學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論內容。然而,主體性觀念在現當代卻遭到了普遍地拒斥,究其原因在於主體的形上學化及其引發的自我否定。馬克思通過形上學批判,...
《主體形上學批判與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是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金萍。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西方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發展史的內在理窟與思想脈絡,結合現當代哲學界關於主體性問題的研究成果,闡明馬克思哲學在“主體性”問題上的獨特立場和基本觀點,表明馬克思哲學超越了包括近代主體形上學在...
《價值論——一種主體性的研究(第3版)》是李德順撰寫的一部哲學著作,是《當代中國人文大系》叢書之一。本書運用馬克思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立足於學科的高度,就價值現象的本質、發生和存在的基礎,價值意識表現形式和現實實踐形態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探討,並經過分析論證,對價值的本質和特性、價值分類...
文學主體,作家、詩人等文學創作主體。文學創作是主體與客體(創作對象)的統一,沒有創作主體,就沒有文學創作,也沒有文學。在哲學範疇里,“主體”不僅指某種活動的承擔者和施動者,而且指在與客體的關係中處於主動、主導地位,具有“自由自覺性”的“主體性”的人。如果某一活動的承擔者和施動者,被某種外部...
譯者主體性是指翻譯主體的能動性、受動性、為我性的特徵中,而這些特徵構成了翻譯主體譯者的主體性。譯者是翻譯的主體,也是民族文化建構的重要參與者,然而翻譯主體在中國文化多元系統中長期遭到了遮蔽,出現了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現象。隨著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翻譯主體研究得到了應有的重視,並逐漸走向深入。傳...
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客體的基本屬性是客觀性和對象性。基本概念 主體和客體的關係與哲學基本問題緊密聯繫。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客體是不依賴主體而獨立存在的;主體不是消極地適應客觀世界,而是在實踐中能動地反映和改造世界。唯心主義顛倒主客體關係,認為客體依賴主體而存在,沒有主體就沒有客體。主觀唯心主義者...
全書不僅從概念角度釐清何謂“跨主體性”,提出“文化邊界”“新百科全書”與“綜合文本”等新觀念,而且對近期的熱點話題,如外星文明、元宇宙、人工智慧(GPT4)等高科技和未來世界是否會誕生異於人類並凌駕於其上的新主體做出了深入的分析與預判;與歐洲多位哲學同行就“天下體系” 的論辯,則是一個“跨主體性”...
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最初用“主體”表示某些屬性、狀況和作用的承擔者。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一切變化的主體。從17世紀開始,主體和客體成為說明人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一對範疇,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都有重要論述。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主體是具有意識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的現實的人;客體是主體活動所指向的...
二級主體間性即人對另一人關於其他人意圖的判斷與推測的認知的認識。例如,A知道B知道C想要在中午與A一起去吃飯,那么A便是進行了二級主體間性的判斷。通常人們最多能進行五級主體間性的判斷,五級以上就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提出背景 主體間性是拉康提出來的,在闡述中他給現代性的主體性以致命的打擊。他認為,主體...
《金融經濟、主體性、與新秩序的浮現》是群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應貴,鄭瑋寧主編 內容簡介 新自由主義又稱金融資本主義,因為金融經濟主要制度與機制的運作,以及資本新分類的浮現與流通,往往滲透到社會文化各個層面,成為其轉變背後的動力。這不僅造成社會文化現象的金融化趨勢,使具有自我認同與主體性的工作取代勞動...
《主體性哲學:人的存在及其意義》是2011年1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湛。本書主要討論了人的主體性問題。內容簡介 人的主體性問題是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主題,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得到人們普遍的關注。針對西方學者對現代性和主體性的批判,以及由此而來的人們對“還有沒有、還要不要主體...
互動主體性是指人際關係中互為主體存在狀態和我們-主體存在狀態。表示人際關係狀態的社會倫理學概念最早由胡塞爾提出,用以指不同心靈之間的共享反動與傳播溝通。薩特將胡塞爾限於,認識論範圍的互動主體範疇運用人際關係,提出互動主體性世界概念,用以表示人們互為決定條件的生活世界。現通常用以標識互為目的與手段存在...
主體性課堂:主體性課堂是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引導,使學生張揚個性,積極主動地掌握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意志、品質、情感和行為能力得以發展的課堂。特徵:1、在學生觀上,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在教學價值觀上,...
《文化的視覺系統Ⅰ:帝國─亞洲─主體性》是麥田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紀蕙 內容簡介 東、西方視覺文化理論的深入研究與精采對話! 什麼樣的影像是不可接受、怵目驚心、引發鄙視嫌惡甚至嘔吐之感的卑賤影像? 什麼樣的影像是賞心悅目、心嚮往之,甚至是膜拜仿效的崇高對象? 影像牽連了好與壞、美與醜、悅目與刺眼...
《中國當代文學的主體性》的中心是與當代文學相關的主體性問題,而不是主體問題,不可能詳盡描述眾多的主體的塑造和解構,文學的主體性問題的提出和發展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主體性》始終需要關注的對象。因為題目所限,表現出系統的反主體性傾向的先鋒文學以及探索主體間性空間的文學試驗和寫作不作為論述的重點。這也許將...
《主體性和自身性:對第一人稱視角的探究》是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扎哈維。該書以更為主題化同時也更富時代感的方式系統地譯介20世紀晚期西方哲學的代表性成果。內容簡介 《主體性和自身性:對第一人稱視角的探究》一方面旨在圍繞關於遵守規則和私人語言、自然主義與反自然主義的爭論,集中展示語言...
《現象學的展開:《自我的覺悟》及其他》是2019年6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堂家。內容提要 “主體性”決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一個蘊涵著豐富內容的謎中之謎。從笛卡爾開始,西方哲學家們就力圖揭開主體性的謎底,窮究主體性的結構與內涵。無論把主體理解為小我還是大我,有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福柯:關鍵概念》是2020年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狄安娜·泰勒。內容簡介 權力(power)、自由(freedom)、主體性(subjectivity),十二位福柯研究專家經由這三大關鍵概念涉入福柯思想的腹地,全面解析福柯留下的豐富思想遺產,為我們勾勒出理解福柯——理解我們自己的線索。在思想地圖的意義上,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