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伍員)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

伍員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

基本介紹

  • 本名:伍員
  • 別稱:伍子胥
  • 字號:字子胥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吳國)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出生地: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
  • 出生時間:前559年
  • 去世時間:前484年
  • 主要成就:率吳軍大破楚國;營造姑蘇城
  • 職業:大夫、謀略家、軍事家
  • 封爵:相國
  • 典故:一夜白髮、倒行逆施
  • 籍貫:楚國
人物生平,逃離楚國,奔吳復仇,掘墓鞭屍,成吳霸業,自盡身死,主要成就,修築姑蘇,水利建設,軍事成就,人物評價,軼事典故,一夜白頭,七星龍淵,千金報恩,端午起源,親屬成員,墓址爭議,後世紀念,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逃離楚國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太子被費無忌所誣陷,伍奢也受到了牽連。費無忌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有才幹,不殺掉將成為楚國的禍患。可將他們的父親作為人質將他們召來,不然就會成為楚國的禍害。”楚平王派使者對伍奢說“:你若將你的兩個兒子招來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難保。”伍奢說:“伍尚為人仁厚,召他一定會來。伍員為人剛烈暴戾,忍辱負重,能成大事,他料到來後會一起被擒,一定不會來。”平王不聽,派人召伍奢的兩個兒子說:“你們若來,我就讓你父活命;不來,馬上就殺掉伍奢。”
伍尚要去,伍子胥說:“楚王召我兄弟,並不是為了讓父親活命,是怕我們逃脫後成為禍患,所以拿父親作為人質,假意召我兄弟倆,我兄弟倆一到,父子三人就會一起被殺,對父親的死活有什麼好處呢?況且去了便不能報仇雪恨。不如投奔別的國家,借他國的力量來雪父親的恥辱,一起束手待斃是沒有作為的。”伍尚說“:我知道應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可是只怨父親召我們以求生路,而我們不去,以後又不能報仇雪恨,到頭來豈不被天下人恥笑。”又對伍子胥說“:你可逃走,你可以報殺父之仇,我將安心就死。”伍尚束手就擒,使者來捕伍子胥。伍子胥挽弓搭箭對著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伍奢聽說伍子胥逃走了,嘆息說:“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爭了!”伍尚到了楚國都城,楚王將伍奢並伍尚一道殺死。
伍子胥伍子胥
此時伍子胥欲逃往吳國,奈何路途遙遠,只好作罷。之後他因太子建在宋國,遂投靠之,但宋國內亂,只好與太子一起奔鄭。在鄭國太子建晉國大夫中行寅合作,聯合推翻鄭定公,被定公知曉而被殺,最後子胥只好偕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一起投奔吳國。途中過陳國欲出昭關到吳國,昭關守衛正在到處抓拿他們,兩人只好徒步逃走。
伍子胥出了昭關,怕有追兵趕來,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條大江攔住了去路。正著急時,江上有個老漁夫劃著小船過來,把他渡了過去。過了大江後,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夫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送給你,聊表我的心意。”老漁夫回答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的米糧作為賞金,還答應封告發者為大夫爵位。我不貪圖賞金、爵位,怎么還會貪圖你的寶劍呢?”
伍子胥逃出楚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時盤纏用盡,只好拖著病軀,沿路乞討。

奔吳復仇

到了吳國,吳王僚剛剛繼位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通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過了許久,楚平王因為楚國的邊城鐘離與吳國的邊城都養蠶,兩個女子為爭採桑葉互相廝打而大怒,以致於兩國興兵交戰。吳國派公子光討伐楚國,攻破楚國鐘離居巢凱旋而歸。伍子胥勸吳王僚說:“楚國可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對吳王說:“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殺害,勸大王討伐楚國是為了報私仇罷了。攻打楚國未必能攻破。”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殺掉吳王而自立為王,又不能說穿此事,於是就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自己退出朝廷與太子建的兒子勝躬耕于田野。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當初,楚平王奪太子建的秦女所生的兒子軫,到楚平王死後,竟即位稱王,這就是楚昭王。吳王僚趁楚平王死了,派兩位公子率兵襲擊楚國。楚國派兵切斷吳兵的後路,使吳兵不能返回。吳國國內空虛,公子光就派專諸行刺吳王僚而後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闔閭繼位後,志得意滿,就召伍子胥賜官行人,與他共商國事。
先前受吳王僚派遣率兵攻打楚的兩位公子,因退路被切斷不能返回。後聽說闔閭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就率領軍隊投降了楚國,楚國將舒地封給了他們。闔閭即位三年,就興兵與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國,奪取了舒地,並捉拿了當初吳國投降的二位將軍。吳軍本想進兵郢都,將軍孫武說:“百姓太勞累了,不可進兵,暫且等待時機吧!”才撤回國。
柏舉之戰柏舉之戰
公元前511年,吳國再次攻打楚國,奪取了六地和飅地。公元前509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吳國。吳國派伍員迎擊,在豫章大敗楚軍,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對伍子胥、孫武說:“原先你們說郢都不可攻入,現在怎樣?”二人回答說:“楚國將軍囊瓦貪財,唐國蔡國都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舉進攻,務必先得到唐國、蔡國的幫助才行。”闔閭聽了,調動全部兵力與唐國、蔡國共同攻打楚國,與楚國軍隊在漢水兩岸列兵對陣。吳王的弟弟夫概,率兵請求跟隨出征。吳王不聽,就用自己的部下五千人襲擊楚國將軍子常,子常大敗而逃投奔鄭國。於是吳王乘勝前進,與楚軍五次交戰後,就攻入了郢都。當天楚昭王出逃。次日,吳王進駐郢都。楚昭王輾轉逃到了地。鄖公的弟弟懷說:“平王殺死了我的父親,我殺死他的兒子,不也可以嗎?”鄖公擔心他的弟弟殺害昭王,就與昭王一起投奔隨地。

掘墓鞭屍

吳軍包圍了隨國,對隨人說:“周朝在漢水流域的子孫全被楚國殺盡了。”隨人想殺昭王,王子綦將昭王藏起來,自己裝扮成昭王來對付他們。隨人對於是否把昭王交給吳國占了一卦,不吉利,就謝絕吳國,沒有交出昭王。
當初,伍子胥與申包胥是摯友,伍子胥逃跑時對申包胥說:“我一定要毀滅楚國。”申包胥說:“我一定要保存它。”等到吳兵攻進郢都,伍子胥尋找昭王,沒找到,就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抽打了三百鞭才罷休。
伍子胥掘墓鞭屍伍子胥掘墓鞭屍
申包胥逃到山中,讓人對子胥說:“您報仇的手段,太過分了吧!我聽說,人多能戰勝天,天也能毀滅人。您曾是平王的臣子,親自拱手稱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污辱死人,這難道不是違背天理到了極點了嗎?”伍子胥對來人說:“替我謝謝申包胥,說我就像太陽快落山了,但路途還很遙遠,所以我要倒行逆施。”於是,申包胥逃到秦國告急,向秦國求救。秦國不答應,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晝夜痛哭,七天七夜哀聲不絕。秦哀公可憐他,說:“楚王雖殘暴,但有像這樣的臣子,怎能不保存楚國呢?”就派了五百輛兵車救楚國攻打吳國。不久,在稷地打敗吳兵。

成吳霸業

適逢吳王久留楚國搜尋昭王,闔廬的弟弟夫概趁機逃奔回國,自立為王。闔廬聽到這個訊息,就放棄楚國返回吳國,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被打敗,就逃奔楚國。
楚昭王見吳國發生內亂,就重返郢都,將堂奚谷封給夫概稱作堂奚谷氏。楚國又與吳國交戰,打敗吳國,吳王就回去了。兩年後,闔廬派太子夫差率兵攻打楚國,奪取番地。楚國害怕吳國再次大兵壓境,就離開郢都,遷都到鄀城。當是時,吳王採用伍子胥、孫武的計策,西邊攻克了楚國的疆土,北邊威鎮齊國、晉國,南邊收服了越人。
公元前496年,闔閭與越王勾踐大戰,中箭,闔閭傷腳拇趾,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並托伍氏輔佐少君,封他最高爵位,稱相國公。

自盡身死

夫差繼位後,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對他的兒子說:“我多次規勸大王,大王不採納我的意見,我現在已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你與吳國一起滅亡,沒有好處啊!”於是將他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就返回吳國向夫差匯報。伯嚭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
伍子胥伍子胥
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賜死伍子胥,贈劍令他自盡。伍子胥仰天長嘆說:“唉!奸臣伯嚭作亂,大王反而殺我。我使你的父親稱霸諸侯。在你還未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幾位公子都爭立為太子,我與先王冒死力爭,差點不能被立為太子。你被立為太子後,想將吳國分一半給我,但我並不敢有這種奢望。可是如今你竟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而殺害長輩。”伍子胥在憤恨之餘,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
吳王夫差極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屍首用鴟夷革裹著拋棄於錢塘江中,吳人哀憐他,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為胥山。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雙眼後才舉劍自盡。
伍子胥有一子被託付於齊國的鮑氏,後來別為王孫氏。

主要成就

修築姑蘇

吳國封地在江東太湖流域(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區),都城前期位於梅里,後期位於吳(今蘇州)。
姑蘇古地圖姑蘇古地圖
伍子胥在吳中之地“相土嘗水,象天法地” ,充分考察了地理和水文條件,認為太湖東岸的丘陵和平原之間:西面有湖泊、丘陵為屏障,不利於楚國進軍,且能為築城提供大量石料;吳中平原沃野、魚米之鄉,正是絕佳的大後方。
伍子胥構築了周長47里的大城和周長10里的內城姑蘇古城。伍子胥對蘇州的水利建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胥溪”、“胥浦”的開掘和疏通,既避免了吳中地區的水患,又便利了當地的漕運和灌溉。新都包括大小兩城。“闔閭大城”周長近20公里,地點就在今江蘇省蘇州市,作為衛城的“闔閭小城”,周長也有近4公里,在太湖北岸,今江蘇省無錫、常州兩市交界處。

水利建設

伍子胥率眾開挖了歷史上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江。胥江的出現,既避免了吳地的水患,又便利了當地的漕運和灌溉,對當地百姓的生計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胥江由伍子胥加以疏鑿的說法,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宋代水利家宜興人單鍔於元祐四年(1089年)所著的《吳中水利書》引用了錢公輔之說:“自春秋時,吳王闔閭四年(前511年)用伍子胥之謀伐楚,始創此河,以為漕運,春冬載二百石舟,而東則通太湖,西則入長江,自後相傳,未始有廢。”
伍子胥雕像伍子胥雕像
而胥江通航在當時意義重大,吳國的舟師可直接出現在安徽蕪湖市附近的大江之中。據說當年吳國六萬水軍,由太湖出發沿著胥溪悄悄西進,突然出現在巢湖楚軍面前,結果五戰五捷,攻破楚都郢。

軍事成就

吳王闔閭在奪取政權之後,也有向外擴張、與他國爭霸的野心。伍子胥利用吳王的這一野心,一步一步地把闔閭引向富國強兵、擴軍備戰,尋機向外擴張的道路。孫武事吳之後,伍子胥與孫武一起,整頓吳國的軍備,招兵買馬,日夜操練,使吳國逐步強盛。為了削弱楚國的力量,吳王採納伍子胥和孫武的意見,把吳軍一分為三,輪番襲擾楚國。經過幾年的襲擾,楚國國力漸衰。吳楚決戰的時機日漸成熟。吳國人先是攻占了原屬於楚國的舒城,然後西出大別山,直逼漢水。經過吳楚柏舉之戰,吳國人大敗楚軍,攻入楚國都城郢。

人物評價

  • 伍奢:員為人剛戾忍卼,能成大事。
  • 費無極: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
  • 伯嚭:子胥為人剛暴,少恩,猜賊
  • 莊子:伍員、萇弘知事君盡忠,而不知逆君之致禍。
  • 屈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 陳軫: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為臣。孝已愛其親,天下皆欲以為子。
  • 范雎:使臣得盡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之說行也,臣又何憂?
  • 司馬遷: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為君者,其功謀亦不可勝道者哉!
  • 韓嬰:伍子胥前功多,後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後遇夫差也。
  • 桓寬:縞素不能自分於緇墨,賢聖不能自理於亂世。是以箕子執囚,比干被刑。伍員相闔閭以霸,夫差不道,流而殺之。樂毅信功於燕昭,而見疑於惠王。人臣盡節以徇名,遭世主之不用。
  • 劉向:①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吳闔廬用之而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殺之,而國卒以亡。②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蓤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服,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霸。
  • 桓譚:忠臣高節,時有龍逢比干、伍員、晁錯之變;比類眾多,不可盡記,則事曷可為邪?庸易知邪?雖然,察前世已然之效,可以觀覽,亦可以為戒。
  • 諸葛亮: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
  • 司馬貞: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嗟彼伍氏,被茲凶慝!員獨忍詬,志復冤毒。霸吳起師,伐楚逐北。鞭屍雪恥,抉眼棄德。
  • 徐凝:千載空祠雲海頭,夫差亡國已千秋。 浙波只有靈濤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 李廌:烈士可廟食,么麽可悲夫。誓心報荊郢,忍恥適江吳。功成期牖下,旋聞賜屬鏤。楚邦乃怨耦,宿憤向已攄。濤江厭波神,魂魄游故都。存亡兩陳跡,無用愧包胥。
  • 范仲淹 :胥也應無憾,至哉忠孝門。生能酬楚怨,死可報吳恩。直氣海濤在,片心江月存。悠悠當日者,千載祗慚魂。
  • 王安石:子胥出死亡捕竄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說吳,折不測之楚,仇執恥血,名震天下,豈不壯哉!
  • 司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吳國得伍員而克強楚國,漢得陳平而誅項籍,魏得許攸而破袁紹;彼敵國之材臣,來為己用,進取之良資也。
  • 蘇軾:父不受誅,子復仇,禮也。生則斬首,死則鞭屍,發其至痛,無所擇也。
  • 王令:西風騷客倦遊吳,弔古心懷此暫舒。鬼籾久應除佞嚭,民思今果廟神胥。雖然邪正皆歸死,奈有忠讒各異書。回首舊江江水在,怒濤猶是不平初。
  • 楊備:出境鞭屍報父讎,吳兵勇銳越兵憂。忠魂怨氣江雲在,日見爐香菸上浮。
  • 李贄:伍子胥絕孝純忠,驚天震地,楚之烈也。
  • 王若虛:勇而無禮,為而不顧,既自賊其君,又賊人之君,員真小人也哉!
  • 陳志歲:知否申胥本楚人,引吳攻楚為私因。可憐祖國好兒女,半作伍家償命身。
  • 邵寶:伍子胥孝知有親而不知有國,仇一人而戕一國,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 梁啓超: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

軼事典故

一夜白頭

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然而,昭關被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很難過關。扁鵲的弟子東皋公(扁鵲出生在公元前407年,這裡說是扁鵲的弟子,傳說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中認出了伍子胥,決定幫助他。
伍子胥伍子胥
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東皋公說“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伍子胥猶豫不決,翻來覆去,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么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矇混過關。你今天頭髮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
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吏遠遠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來了,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亂過了昭關,待官兵最後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現抓錯了。

七星龍淵

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盪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伍子胥伍子胥

千金報恩

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飢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里有飯,於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姑娘覺得人格受辱,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後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端午起源

由於伍子胥屍沈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划龍舟與食粽子
也因為其忠心為國,卻慘遭賜死且沉屍水底,後人將他尊為海神水仙王”之一。王充論衡》也說:“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

親屬成員

  • 先祖:伍舉。
  • 父:伍奢,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
  • 兄:伍尚,被楚平王殺害。
  • 子:伍子胥有一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
  • 後裔:伍被,西漢武帝時期淮南八公之一,據傳為伍子胥後人。

墓址爭議

  • 江蘇吳中說
在江蘇蘇州吳中區胥口鎮西伍相國祠內。伍子胥其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他逃至吳國,助吳王築城練兵,發憤圖強。後被譖自殺。墓封土高約l米多,冢以麻石砌成,墓前碑書“吳相國伍公之墓。原墓在文革中被平毀。在蘇州建城2500年(1986年)之際,該墓修葺一新,墓家直經3米,高1米,全部花崗岩砌成,周圍遍植翠柏青松。還有吳相國伍公鴟夷藏處碑和重建胥山祠記碑等今均無存。近處還有二妃墓、拜將台等古蹟。
  • 湖北老河口說
根據光緒年《光化縣誌》記載:“富村鄉,安古地方,距城三十,民多大族,為周伍子胥故里。” 從司馬遷的《史記》上記載:伍子胥死在吳國,但他的墳卻在他的家鄉光華富村鄉。這是何故呢?光化(現改名為老河口)當地的民眾流傳說:伍員被吳王夫差殺後,故里官宦、士紳、鄉親,將他的屍骨偷運回安葬。為防盜墓,共築一百座墳,九十九座假墳埋在河西(漢水西邊,現屬穀城縣,古時屬光化),真墳埋在河東,並修有一廟。關於伍子胥墓,明朝正德年間《光化縣誌》上也有記載:“伍舉墓在富村鄉,今存石器。” 伍子胥之墓現仍在,位於今老河口市付家寨鎮陳家港村委會鐵匠溝村(陳家港原歷屬富村鄉),墓座南向北,長13米,寬10米,高3.5米,墓上仍有石器。陳家港村委會靠近今丹江口市。1986年4月,丹江口市磚瓦廠在陳家港村委會上港村地取土時,曾挖出戰國墓一個,出土銅器、陶器共七十多件文物。根據戰國墓葬埋的方法應是墓群,故在其附近的伍子胥墓可見確係戰國古墓。

後世紀念

  • 地名紀念
胥口地名就因伍子胥而設,這是伍子胥拋屍入江所在地,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建起了伍子胥墓和胥王廟,並把伍子胥率領開挖的運河命名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為胥山,瀕臨的太湖命名為胥湖。
胥口胥口
  • 節日習俗
當年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後馬革裹屍拋入江中,沿江漂至今胥口,當地民眾撈起予以厚葬,自發建造了胥王廟(公元前484年),此地由此更名胥口。每年端午節,來自世界各地的伍氏後人都會來這裡舉行祭拜儀式,同遊客一起向胥江拋粽子。

影視形象

年份電視劇/電影飾演者
1996
西施
1994
東方小故事之蘆盪托渡》
1996
1996
1997
孫武
1997
大刺客之魚腸劍》
2004
斷腸劍
2006
2006
樊志起
2007
2008
兵聖
2010
2011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