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員忠心進諫,吳王不聽,反予斥責,伍員以死報國,臨死誓願死後將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門上以看吳國被越國消滅。後遂用“伍胥抉目、胥門抉目、懸門抉目、抉眼、伍員冤”等表示以身殉國、忠心不死,或指忠賢橫遭殘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伍員抉目
- 實質:伍員忠心進諫
- 性質:吳王不聽
- 詳細介紹:詳見正文
典源,示例,
典源
《國語·吳語》:伍員(亦稱伍子胥、申胥。員,yǘn)諫吳王不要與越國結盟攻伐齊國,而當以越國為禍患,嚴防越國的入侵。吳王不聽,在伐齊取得小勝後,斥責伍員。伍員仍然力諫,說不忍見吳王宗親為越所擒,“‘員請先死。’遂自殺。將死,曰:‘以懸吾目於東門,以見越之入,吳國之亡也。’”後來,吳果為越國所滅。《莊子·盜跖》戴:“子胥抉眼。”又《史記·吳太伯世家》謂吳王“賜子胥屬鏤之劍死”,伍員死前謂“抉盞眼置之吳東門”。《風俗通義校釋·佚文二十六》謂吳王“還誅子胥”。所記略不同。
示例
【伍胥抉目】李紳《姑蘇台雜句》詩:“伍胥抉目看吳滅,范蠡全身霸西越。”
【胥門抉目】柳亞子《哭鄧擇生》詩之四:“胥門抉目觀吳沼,太息乾刊剩幾頭?”
【懸門抉目】柳亞子《聞一多殉國一周年紀念》詩:“應與李陶同不朽,懸門抉目起風雷。”
【抉眼】劉向《九嘆·惜賢》:“吳申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陸游《書憤》詩:“剖心莫寫孤臣憤,抉眼終看此虜平。”
【伍員冤】元稹《去杭州》詩:“得得為題羅剎石,古來非獨伍員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