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風鎮

仁風鎮

仁風鎮隸屬於山東省濟南濟陽區,位於濟陽區東北角,東接惠民,北連商河,南與鄒平市隔河相望,是四縣交界之地。轄區面積124平方公里,耕地11.7萬畝。濟東高速(在建)、國道二二О線穿境而過,境內仁鑫路、仁和路貫通南北,東西兩條主幹線曲王路、豐盛街與濟陽區曲堤鎮相連。仁風鎮轄82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60729人,其中農業人口54613人,非農業人口611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仁風鎮
  • 別名:馬防城,迎風城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
  • 政府駐地:西街村
  • 郵政區碼:251414
  • 地理位置:位於濟陽縣東北角
  • 面積:124平方公里
  • 人口:60729人(2005年)
  • 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濟南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城隍廟
  • 車牌代碼:魯A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狀況,地形,氣候,水文,自然災害,鄉鎮發展,產業發展,產業建設,城鎮建設,經濟基礎,關注民生,隊伍建設,工作目標,採取措施,鼓子秧歌,歷史古蹟,歷史名人,駙馬翟武班,時濟雲,人口數據,鎮屬學校,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唐代名將薛仁貴征西時路過此地,當地百姓十分歡迎,薛仁貴見此地百姓善良、淳樸、熱情,仁義之風盛行。薛仁貴就將此地命名為仁風。宋代曾將仁風置為鎮,1944-1950年,仁風曾先後為三邊縣、楊忠縣、惠濟縣縣城,一直是周圍百里內的商貿重鎮。農曆每月的四、九逢集,集市興隆時可達二十多萬人,被稱為“黃河以北第一大集”。
仁風鎮是歷史文化名鎮,古稱有“馬防城”“迎風城”等。據考,古時有東街、西街、南街、北街等四街和東小莊、西小莊、南小莊、北小莊等四官鄉,至今仍存。城內設有城隍廟、法場(今南小莊與王沙村間)、護城河。建築多而規範,有“72眼井,82座廟”之說,廟宇林立,碑碣甚多。 相唐朝大將薛仁貴征東,駐軍“迎風城”。薛家軍軍紀嚴明,受百姓熱情相待。薛將軍稱讚“真乃仁義之風之地也”,“迎風”遂改稱“仁風”,沿用至今。 仁風在北宋時置鎮。明萬曆《濟陽縣誌》載:“仁風鎮城,在縣東北六十里。洪武元年設巡檢司,八年裁革。”仁風鎮一直歸屬濟陽縣。1944年10月為八區。1945年11月為仁風區。1957年2月改為仁風鄉。1958年9月改稱仁風公社。1984年4月改為仁風鎮。2001年3月,仁風鎮與王圈鄉合併,仍稱仁風鎮。

行政區劃

王家村 翟家村 趙家村 付家村八戶王村 三里村 江家村 官道村高家村 談家村 前岳村 官王寨村路家村 楞子陳村 北街村 西張村東張村 蘭家村 史坊村 史家村李八村 肖家村 官莊村 西街村平家村 新路村 田水村 崔家村劉家村 司坊村 羅家村 盧家村東升村 南街村 索家村 孫家村王沙村 流河村 侯家村 後岳村東街村 南陳村 橋南王村 許家村中張村 大里村 姚家村 王大狗村北陳村 蔡家村 晉家村 朱家村董家村 後喬村 前喬村 大牛李村馬圈村 谷家村 張冉村 張秦村三皇村 前圈村 小街村 後圈村楊家村 四合村 宋家村 王老虎村張辛村 伙侯位村 碼頭村 劉家村老桑渡村 王讓村 韓紙村 孫家村南霍村 高紙村 邢家村 新桑渡村時圈村 姬店村

自然狀況

地形

該鎮地處黃泛衝擊平原,地形屬決口扇形地。土層深厚,質地以壤質潮土和壤質鹽化潮土為主,土壤、水、氣候條件較協調,可耕性好。

氣候

仁風鎮位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內,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8℃,年平均無霜期195天,年太陽輻射量124.4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600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

水文

境內河道屬黃河海河系。黃河自韓紙村南入境,由西南而東北,在四合村出境,境內河道長13.25千米。徒駭河位於仁風鎮北部自新路家村西北角入境,由西向東,在蘭家村東北處1500米處出境,全長9.58千米。

自然災害

境內自然災害歷來危害較大的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雹災平均5年3遇。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大里村大棚遭受大風襲擊的時候,全體機關幹部冒著寒風連夜幫助修築大棚,並為民眾解決西瓜生產、銷售上的困難,受到了民眾的交口稱讚。新中國成立後,境內旱災出現16次,澇災主要2009年5月9日18:30至10日16:00,我鎮境內出現強降水過程,據統計,降雨量為222毫米,轄區內農作物受災嚴重,全鎮農業作物受災總面積45508畝。其中,小麥倒伏面積20410畝,棉花被淹沒面積12713畝,花生被淹沒面積4319畝,西瓜被淹沒面積8066畝(其中300個高溫大棚,合計600畝,大田西瓜7466畝)。危房倒塌51間,但是沒有人員傷亡。

鄉鎮發展

仁風的經濟一直保持快速穩定發展,GDP年均增長9.1%。 棉花加工業木材加工是仁風鎮民營經濟的兩大支柱,也是鎮黨委、政府著力發展的龍頭企業,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財政收入的兩個有效的途徑,到2005年,棉花加工企業已達到50多家,年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產值達到3億元,按照2002-2020年的小城鎮建設規劃,以楞子陳棉花加工小區為中心的工業區已成為該鎮的工業中心。木材加工業也是仁風的民營經濟的一大亮點,以盛亞特板材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木材加工企業已經初具規模。
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5.7億元,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41萬元,增長29.9%;其中,國稅提前5個月完成全年任務,完成312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61.6%,地稅完成1179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04.2%,財政完成150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0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4億元,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2億元,增長13.5 %;農民人均純收入7660元,增長11.2%。順利實現“鄉鎮財稅三年翻番”的目標。

產業發展

主導產業
1、西瓜:全鎮冬暖大棚總面積超過2萬畝,大拱棚、小拱棚西瓜1萬餘畝,大田西瓜2萬畝。每個冬暖大棚年收入超過5萬元,西瓜成為民眾致富的主導產業。自2007年以來,先後三次在濟南泉城廣場舉辦“西瓜文化節”,盛況空前,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多次參加全縣的農產品集中推介活動,富硒精品西瓜供不應求。
2、奶牛:仁風鎮畜牧業幾年來發展迅速,奶牛養殖業成為民眾重要的增收途徑。
3、木材加工:2009年在仁碼路兩側新建了仁風鎮木材加工園區,實現了木材加工業集中經營。規劃建設了一處木材加工園區,2009年底一期工程20戶加工企業已遷入小區。園區建成後將是一個集板材、木片、麵皮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加工集散地,園區的建成將形成林業生產及木材流轉的良性循環。另有蘋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等經濟林1萬餘畝。
4、棉花加工:日加工皮棉800噸以上。
地方特產
1、富硒小蘭西瓜:仁風的富硒小蘭西瓜是一種具有保健性質的高品質瓜種,具有防癌、美容、保健等功能,該品種是2000年10月我鎮與省農科院聯合研製的新品種,並於2000年12月底首先在我鎮示範園進行了冬暖大棚種植試驗。2001年3月底西瓜上市後,受到了省市等有關單位和市場的好評,其含糖量遠遠超過了市場上一般西瓜品種,其含硒量達到17ug,充分滿足了人體對硒的需求,是標準的優質西瓜。2001年我鎮與省農科院又對該品種進行了改良,並於2001年12月在示範園小規模種植,2002年3月上市後,該西瓜品種無論在品質上,還是產量上都比原品種有了較大提高,並在市場上一炮走紅,市場供不應求。2004年被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在首屆齊魯美食節上被譽為“綠色美食”。2006年又被認證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2008年又被認證為“綠色食品”。 經山東省硒研究會專家認定,仁風富硒西瓜具有護心腦、保肝腎、防輻射、抗癌變、解毒素、修復胰島、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效。2009年仁風牌商標榮獲國家地理商標標誌,2010年仁風鎮被中國特產文化節組委會授予“特產業先進單位”,仁風西瓜將逐步成為國內的知名農產品。
2、富硒甜瓜濟陽區“仁風”富硒甜瓜種植面積為5800畝,畝產5000-6000斤,價格3-3.5元/斤,一個大棚僅富硒甜瓜一項就可助農增收近兩萬元。仁風鎮甜瓜栽培歷史悠久,素有“中國西瓜之鄉”是最早的富硒西甜瓜生產基地,基地自然環境優越、無公害污染,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施富硒技術。生產的仁風牌富硒精品西瓜富含“硒”元素,還含有大量胺基酸、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豐富,口感更純正,是瓜中極品!富硒西瓜、富硒香瓜品種齊全、價格合理,重信用、守契約、保證產品質量!甜瓜上市時間:8月10號--10月末,西瓜上市時間:4月--7月末,元旦前後--2月末左右兩季!仁風鎮的西瓜生產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富硒西瓜國內首創,全國無雙。“仁風”牌西瓜是仁風鎮精心打造的品牌。仁風鎮自古就有種植西瓜的傳統,而且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仁風鎮加快西瓜產業化發展,在傳統種植西瓜的基礎上,與科研單位長期合作,在國內首先推出富硒西瓜。該瓜一問世立即以其獨特的品質和極佳的口感在各大城市和超市成為搶購產品。硒元素有“抗癌之王”的美稱,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明顯防止腫瘤的擴展,對男性不育症、哮喘病也有明顯的療效。
3、紅山楂:仁風的紅山楂也是一大特產,它用途廣泛,可以製作山楂糕、山楂餅,山楂核還有藥用功能。食用山楂可有開胃功效。2007年仁風鎮被命名為“中國山楂之鄉”
4、富士蘋果:仁風的紅富士蘋果色澤好,口感好,是饋贈親朋的佳品。

產業建設

做大做強農業品牌,加快農民增收步伐,作為傳統優勢產業,仁風鎮將緊緊圍繞“四個一”富民工程,按照以“瓜果林”為媒,以“稻糧菜”為基的工作思路,重點在農業特色創品牌、農民增收重實效上做文章。
中國西瓜之鄉中國西瓜之鄉
以“瓜”為媒,美名遠揚。上半年,在發展西瓜產業過程中,強化科學管理,實行了五個統一,即統一育苗、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田間管理、統一富硒、統一銷售。5大品牌基地印製了統一的包裝箱,每箱內都有一張信譽卡,每張信譽卡註明含糖量、種植者、驗級員號碼、收購日期、監督電話,每個西瓜貼有質量證明標誌,真正做到了每個瓜都有“身份證”,每一個瓜的質量都可追溯到生產者。在對外宣傳上,積極組織參加了在垛石勝源公司舉辦的“第四屆西瓜文化節”,在仁風鎮文化廣場舉辦了“瓜王大賽”等活動,並在國道220線豎起“中國西瓜之鄉”宣傳牌,仁風鎮將在加大宣傳力度和生產管理的基礎上,努力爭取中國馳名商標榮譽稱號。
以“果”為基,香飄萬家。仁風鎮是一個林果大鎮,全鎮速生林面積4萬畝,經濟林1萬畝。經濟林主要種植有蘋果、山楂、薄皮核桃、葡萄、包金梨等多種果樹。特別是平家村的蘋果、山楂種植規模近萬畝,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每畝經濟林年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依託全鎮4萬畝經濟林,仁風鎮大力發展林下養殖規模,棚均效益在3萬元左右,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徑。上半年,全鎮新植防護林2590畝,經濟林620畝,農田林網3600畝,四旁植樹13萬株,發展林下經濟1800畝。
以“奶”為源,富裕百姓。上半年,仁風鎮積極出台扶持政策,大力發展奶牛養殖,在已建西張、北陳、朱家、王讓、東街等奶牛養殖基地5處的基礎上,又確定王老虎村奶牛養殖小區一處,截至目前,全鎮奶牛總數近4000頭,日產鮮奶可達12噸。在下一步工作中,仁風鎮將進一步加快奶牛小區建設,提高奶牛小區存欄量,完善奶牛小區配套設施,強化科學管理,提升牛奶品質,三年內力爭再新建3處以上小區,奶牛存量超過1萬頭。
以“菜”為點,以點促面。仁風鎮南部地區以鹽鹼澇窪地居多,在種植品種上重點推廣種植水稻;中部地域以白沙土為主,土質鬆軟、水質甘甜,種植品種主要以林果為主;北部地區主要以紅土地為主,適宜進行大棚蔬菜種植,棚年均收入3萬元左右。上半年,通過積極做工作,又確立了蘭家、西街、許家、付家四處大棚生產基地,預計可新增瓜菜大棚369個。在產業種植結構上,仁風鎮逐步形成“南稻北菜中瓜果”的農業生產格局。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不僅關乎著城鎮的形象,更是城鎮發展的載體和保障,上半年仁風鎮繼續加大投入,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提升城鎮載體功能,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商的良好環境。著力抓好城鎮建設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對公路兩側的違章建築進行了集中清理、拆除,清運垃圾、補植綠化,進一步美化了城鎮駐地的環境,城鎮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在鎮文化廣場北側,新建5000平方米為民服務中心綜合辦公樓一處,計畫投資223萬元,對迎風大街220線路口至派出所段進行重新改造提升,現工程招標已經完成;藉助上級部門扶持政策,對鎮駐地東街、西街、南街和北街道路進行改造提升,不斷改善居民出行條件。計畫投資96萬元,對迎風大街與220線節點和派出所十字路口節點進行高標準改造,進一步提升鎮駐地小城鎮化水平。
仁風文化廣場仁風文化廣場
上半年,仁風鎮按照全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要求,鎮黨委、政府積極利用上級政策,加大投入,投資260萬元新建垃圾處理中轉站一處,現已投入使用;投資50多萬元,新建駐地污水處理中心一處,現設備安裝已經完成。在全鎮82個村進行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各村採取多種形式,清理街道,清運垃圾,清除“三堆”,村村建立了保潔員、安裝了垃圾桶,村內垃圾實現了集中收集,農村面貌煥然一新。5月底,順利通過市城管執法局對我鎮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檢查驗收。

經濟基礎

抓好經濟是各項事業建設發展的基礎。仁風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財稅建設不放鬆,上半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運行良好。截至6月底,全鎮GDP預計可完成10.99億元,占年計畫的53.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78億元,占年計畫的54%,招商引資總額完成1.86億元,占年計畫的50.3%。財稅收入完成1140.36萬元,占年計畫的56.48%。各項經濟指標均提前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的目標。
重點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濟南大強實業集團投資2.8億元建設的“濟南市環境保護固體廢棄物處置中心”,預計8月份投產。為確保企業為鎮域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濟南市環境保護固體廢棄物處置中心落戶之初,仁風鎮就與企業簽訂了稅收協定,要求企業第一年實現稅收不低於800萬元,以後每年以20%速度遞增,企業全部達產後將繳納稅收4000萬元。山東濟陽環宇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仁風鎮第二個過億元的在建項目。該企業落戶濟北開發區,總投資4億元,一期投資1.2億元,生產規模可達5萬紗錠,全部達產後年可實現稅收5000餘萬元。
另外,投資2250萬元的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濟陽區2011年田間工程建設項目,投資1500萬元的“市投資仁風鎮後喬等村土地整理項目”順利開工建設,總投資42億元的特高壓變電站、濟東高速等重點項目也將在下半年開工建設,這些項目的開工建設都將為仁風鎮鎮域經濟快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注民生

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仁風鎮始終重視抓好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落實好各項涉農惠農政策,抗旱資金、小麥補貼和棉花良種補貼全部發放到位。2012年新農合參合率達到了99.5%;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鎮繳納養老金220萬元;銀齡安康及涉及老年人的優惠政策全部落實。文化教育、低保優撫、計畫生育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王圈國小和鎮中心幼稚園兩座教學樓順利竣工,中心幼稚園已正式投入使用,投資70萬元的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已基本竣工。
做好社會穩定及農村財務管理。高度重視12345投訴辦理,市民熱線辦結率達到99.9%。加強矛盾糾紛排查,上半年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2起,調解成功率達99.8%,確保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規範村財、村賬鎮管,加強村幹部監管,推行村務財務公開,加強對鎮村幹部教育培訓,加快後備幹部培養、選拔,強化幹部的服務意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活躍了幹部的業餘文化生活,營造了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隊伍建設

為切實調動鎮黨政班子、脫產幹部及村幹部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月份,仁風鎮組織黨政班子成員、管區負責人及部分村幹部50餘人外出參觀學習,參觀人員實地參觀了章丘市雙山街道三澗溪村社區建設、村務黨務公開欄、黨員活動室等場所及崔寨鎮蓋世物流園區、前街村社區,回河鎮張廟社區、休閒廣場和環宇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認真學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查找自身不足,進一步堅定了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機關幹部圍繞加快鎮域經濟發展,就如何做好本職工作進行了演講,增強了機關幹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建立健全各項考核機制,增強機關幹部幹事創業的能力。上半年,仁風鎮進一步完善了重點工作推進通報制度,將財稅任務、社區建設、大棚生產、民生工程等重點工作、重點工程明確責任到每一名鎮領導幹部,制定完成時限。同時,將大棚生產、發展黨員、城鄉環衛一體化、社會撫養費徵收等工作明確到每一個管區,將上述完成情況全部上牆,實行一周一通報,一月一調度,確保工作有序順利開展。
鎮黨委按照“抓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著力解決村兩委換屆選舉之後遺留的問題。上半年先後請市、縣有關專家對新當選的村幹部進行了農村法律、廉政勤政、財務管理、農業知識等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了基層幹部素質。按照“三推三示兩票決”的制度嚴格把好黨員關,上半年吸納入黨積極分子20人。

工作目標

為確保完成全年各項工作目標,實現全鎮經濟社會穩步發展,下半年我鎮的工作思路是:突出五項重點、落實四項措施,確保實現“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仁風”的工作目標。
突出五項重點,是指在下半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突出完成好財稅任務這個工作重點。強大的財力支撐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分析下半年我鎮的財稅任務:國稅方面,依託我鎮的木材加工和棉花加工企業,國稅完成全年任務壓力不大;地稅方面,下半年,濟南市環境保護固物處置中心即將投產運行,實現稅收。另外還有投資2250萬元的全國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和投資1500萬元的“市投資後喬等村土地整理項目”,以及特高壓變電站的建設施工,也會給地方帶來一定稅收。基於以上情況,下半年我鎮財稅工作思路是:對內“不滴不漏、做到應收盡收”,對外“求大不放小、芝麻西瓜一起抓”,確保完成全年稅收任務。
(二)拓寬視野、放寬思路,突出完成好招商引資這個工作重點。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強大的工業支撐,就不會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招商引資、引進大型的企業項目還是當前鄉鎮工作的一項重點。作為我們這些不具備地域優勢、資源優勢的鄉鎮來說,如何變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就需要拓寬視野、放寬思路,實現招商引資工作“不走尋常路”。就我鎮今後招商引資工作來說,我們的工作思路是:發揮優勢資源、利用現有資源、創造未來資源。發揮優勢資源,就是我們自身所具有的土地資源優勢、人力資源優勢、服務資源優勢,要把“投資窪地變為政策高地”,用感情、真情、用人情來打動客商、引進企業;發揮現有資源,就是充分利用現有的引進企業,通過“以商招商、產業招商”的方式,要形成“產業延伸邊沿輻射”的效應。濟南市環境保護固物處置中心投產後,該企業還將進一步做大做強環保產業鏈,另外,該企業還有意向將周邊民眾的土地全部承包下來,進行萬頭奶牛養殖基地建設,這也是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的好導向。在山東濟南環宇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的帶動下,我鎮的棉花加工企業正在從單一的皮棉加工向紡紗加工轉型,提高了小型棉花加工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了經濟效益。透過這兩項資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形成我鎮經濟發展的未來資源。
(三)放眼長遠、提檔升級,突出完成好城鎮建設這個工作重點。城鎮建設不僅關乎著城鎮的形象,更是城鎮發展的載體和保障。下半年,我鎮將全力抓好迎風大街、東街、王圈街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好鎮駐地兩處節點改造亮點,完善下水道、路燈亮化、街道綠化,使鎮駐地面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為廣大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經營環境。通過一事一議完成北五村的道路改造工程,徹底改變沿徒駭河村莊出行難的問題。建立城鄉環衛一體化長效機制,保持農村面貌整潔,充分利用鎮垃圾轉運站,實現生活垃圾一日一清。加快史家社區建設進度,力爭年底前開工建設,以此帶動周邊村莊社區建設進度。
(四)突出特色、創造品牌,突出完成好特色產業發展這個工作重點。做大做強我鎮農業優勢產業,是農民增收致富之本。下半年,我鎮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思路是:產業壯規模、產品創品牌、民眾增收益。產業壯規模,產品創品牌,主要是抓好富硒西瓜申請“中國馳名商標”的申報工作,同時擴大富硒技術在林果生產中的開發利用,努力形成以富硒為主要品牌的:西瓜、甜瓜、蘋果、山楂、包金梨、水稻等產品,力爭把我鎮打造成“富硒產品第一鎮”。另外,在奶牛養殖方面,完成新桑渡新建奶牛小區建設,鼓勵奶牛養殖戶引進奶牛,壯大奶牛存欄量,增加奶農收入。同時,做好兩個農業開發項目的服務協調工作,保證各項工程順利施工,不斷改善我鎮農業生產條件,實現農民在農業生產上的增收致富。
(五)服務民生、惠政於民,突出完成好和諧社會建設這個工作重點。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我們抓經濟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何服務民生、惠政於民,是我們貫徹“三個有利於”的最好體現。下半年,我鎮將嚴格按照上級的有關規定,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特別是在小麥直補、良種補貼、民政救助、下鄉補貼等重點工作上,一定嚴格程式、規範操作,切實把黨的惠農政策落實到位。重點抓好兩處國小教學樓建設,保證學生暑期開學順利使用;抓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對院內設施進行整修維護,努力為廣大院民提供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認真做好農村60歲老人新農保資金的發放工作,保證到齡老人按時領取社保資金;全面做好計畫生育服務、文化傳承發展、衛生醫療改革等工作,保證全鎮社會和諧發展,人民民眾幸福安康。

採取措施

為確保完成以上工作目標,我們計畫採取四項措施:
(一)鞏固基層、雙抓雙建,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經濟發展幹部是關鍵。為全面鞏固基層組織建設,我們將重點抓鎮機關幹部和村兩委幹部兩支隊伍,側重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對村級幹部實行“雙諾雙述雙評”制度,要把村兩委幹部的工作放在陽光下“曬一曬”,讓村兩委幹部向民眾述職,接受黨員民眾的監督和評議。村幹部要對照我鎮提出的“雙抓雙強雙促”組織創新體系,看看自己所帶領的村有沒有實現轉變和進步,以此提高村兩委幹部工作積極性;對鎮班子成員和機關幹部,要對照工作分工、對照考核指標體系,自我比較、彼此比較,對照工作找差距,比學趕超促發展。
(二)科學考核、落實責任,牢固樹立仁風發展人人有責的思想。全縣科學發展觀考核方案下發後,我鎮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研究制定了《仁風鎮2012年度科學發展考核方案》,對管區、村都制定了細緻、全面的考核指標,按照100分制對管區、村、村支部書記、計生主任進行嚴格考核,層層落實責任,確保責任到人、任務到人、一一落實。努力在全鎮形成“上下一盤棋、一心謀發展”的工作局面。
(三)解放思想、埋頭苦幹,用工作成績向黨委、政府交卷。黨委、政府堅持以工作論英雄的理念,用工作成績來衡量一個幹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按照工作分工和工作進度,制定“周通報、月公示”制度,把每個領導幹部和管區所負責的工作,制定進度牆板定期公布工作進度,鼓勵幹部解放思想、埋頭苦幹,善於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形成“想幹事、會幹事、乾成事、不出事”的工作氛圍。按照年度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考核使用幹部。
(四)依法行政、廉潔為民,保證黨員幹部隊伍的純潔性。加強對黨員幹部的廉潔從政教育,提高黨員幹部依法行政水平,既是對黨員幹部的關心,更是對他們的愛護。下半年,我們要加強對黨員幹部廉潔從政方面的教育力度,拓寬幹部學習渠道,認真學習黨紀國法,讓廣大幹部“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慾之害、常修為政之德”,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思想,不該拿的不拿、不該吃的不吃、不該做的不做、不該說的不說,讓每一名黨員幹部“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保證黨員幹部在人民民眾中的公僕形象。

鼓子秧歌

仁風的鼓子秧歌聲震全國,享譽海外。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仁風鼓子秧歌歷史淵源。據考證,雛形於夏商,完善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分“快板”、“慢板”、“戲劇”三大流派,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秧歌套種上百種。“傘”、“鼓”、“棒”、“花”人物齊全,扮相俊秀,惟妙惟肖。在山東省及濟南市十四屆民間藝術匯演中,均獲最佳獎。“九一世界國際旅遊節”開幕式表演,令三十多個國家的外賓驚嘆。九三年,受中國文聯和文化部的派遣赴西歐德、法兩國進行文化交流,歷時月余,演出四十多場,引起轟動,被各大媒體譽為“民族舞蹈之經典”、“迷人的東方芭蕾”。
仁風鼓子秧歌仁風鼓子秧歌
在2008年鼓子秧歌,被中國非文化物質管理局評審中國非文化遺產,並在民族表演上獲得非文化遺產金獎。並在2009年十一運會期間被組委會邀請演出等。

歷史古蹟

岳陽橋坐落在南門外20米的護城河上,正沖南門,磚石結構拱形橋,是進出南門必經之路,也是仁風歷史古蹟之一。它的聞名在於近處的一眼古井。據傳井水清澈透亮,水質好,口感美,以此水泡茶,清目開心,常飲能消除疲乏,提氣養神,延年益壽,境內人們以飲此水為時尚,盛夏時節,井前提水消暑者更是絡繹不絕。後來到此提水、談茶論事者越來越多。人們在岳陽橋上談古論今,有聚有散,路過此地的外域人也歇腳飲水,岳陽橋遠近揚名。後此橋毀於戰火,此井仍保留,但水質已被污染。

歷史名人

駙馬翟武班

駙馬翟武班,仁風翟家村人。清鹹豐年間郎中,行醫至京城,恰遇四處張貼皇榜。一皇姑疾病在身,命在旦夕,榜請名醫診治,能治癒者,願以身許配。偶得訊息,皇姑是因飲水喝下蒼蠅,疑慮成疾。翟郎中遂揭榜治病,隔帳號脈,當場施醫。皇姑口含一支雉雞翎而嘔吐,郎中將藏於指甲中的死蒼蠅偷擲嘔吐物中,道出皇姑“頑疾”所在,皇姑心病大除,身體康復。皇上兌現諾言,將皇姑許配翟郎中,並封御大夫。

時濟雲

時濟雲(1892~1970)名毓龍,號霽禪,仁風鎮時家圈村人。著有《墨子哲學》、《周易釋微》、《古琴考》等書。《墨子哲學》一書曾受到梁啓超的讚許。終生熱愛教育事業。青年時代于山東省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先後在齊東、鄒平、濟南、惠民、濟陽等地從事教育。1931年,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投資1000多元建校舍9間,置學田40畝,創辦了齊東縣第四高等國小, 並將自己珍藏的書籍獻出充實學校圖書館。1934年,受梁漱溟之邀到鄒平參加鄉村建設研究,任五區鄉農學校總部主任。抗戰時期,創辦齊東私立復興中學,以游擊辦學形式培養了大批抗日人才。1945年到濟南立達中學任教。建國初在濟南三中任教,直到1960年退休。退休後寄住在仁風完小,為該校捐贈圖書1500餘冊。一生桃李滿天下,現代教育家李廣田就是他的學生。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2827

16310

16517
家庭戶戶數
8864
家庭戶總人口(總)
32385
家庭戶男
16037
家庭戶女
16348
0-14歲(總)
7092
0-14歲男
3592
0-14歲女
3500
15-64歲(總)
22941
15-64歲男
11508
15-64歲女
11433
65歲及以上(總)
2794
65歲及以上男
1210
65歲及以上女
158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2625

鎮屬學校

濟陽縣仁風鎮中學
濟陽縣仁風鎮中心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中心片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北陳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南陳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盧家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史家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司坊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官莊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張辛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李八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橋南王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王圈中心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王圈王讓國小
濟陽縣仁風鎮董家完小
濟陽縣仁風鎮許家完小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濟陽區西大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