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截拳道是一代功夫巨星、武術家李小龍宗師創立的一種新型街頭實戰技擊術,在世界武壇上獨樹一幟。
李小龍早年曾系統的學習各種傳統武術、擊劍、拳擊以及跟隨詠春拳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赴美後在不斷的技擊實踐中研究各門各派的特點,提出“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開拓性拳理,致力於追求武術搏擊的根本,追求核心理念為:精簡、直接、非傳統的三要素技擊法,在後期形成了有固定形態和技法的格鬥術,由李小龍本人原著的《
李小龍技擊法 》一書成為了公認的截拳道教材。
李小龍是偉大的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武術革命家、功夫電影開創者、著名武打演員。他從格鬥實戰出發,以詠春拳為技術基礎,深入研究空手道、拳擊、泰拳、菲律賓拳術、柔術、擊劍等26種世界武道精華,汲取中西方哲學及中國傳統武術思想精髓,以武入哲,創立出了具有獨特積極理念的武術,於1967年正式確立其“截拳道”之名稱,並通過一系列媒體將其公之於眾。截拳道的宗旨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指引人走向自我解放的
自由之路 。在後期對其後院弟子黃錦銘等的教學中強化了訓練方法和教授方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實戰技術。
李小龍用這句話開始了他那篇發表在1971年9月號《
黑帶 》雜誌上的題為《從傳統空手道中解放出來》的著名文章。今天,當我們再一次提起這個問題的時候,讓我們先聽聽李小龍“振藩功夫”時期著名弟子伊魯山度的一段回憶。
這是筆者在
丹·伊魯山度 (大陸譯為‘伊諾山度’等)的“振藩踢拳”高級教練員班學習深造時,伊魯山度大師對筆者的談話。1.丹·伊魯山度的回憶1967年初的一天,我與李小龍兩人一道,驅車行駛在旅途中,我們一邊開車一邊談論著西洋擊劍術。小龍說,西洋劍術中,最精湛的技巧,就是它的“阻擊”(stop-hit,意即“防守-反擊”)。一次成功的“阻擊”,意味著對手進攻你時,你不僅僅要防禦對手的攻擊,而且還要在截住對方劍招的同時順勢反擊,防守與反擊同步,一氣呵成,這樣你的搏擊“效率”將大大提高。然後小龍又說道:“我們應把我們的技擊方法稱做‘阻擊之道’或‘截拳之法’。”我問道:“那么這一名稱的中文稱謂是什麼?”“它的名稱將是——截拳道,”小龍答道:“‘截拳道’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截擊對手來拳之道’。因此,我們的方法是將一般習慣打法上的防守(格擋)與反擊分成兩步的做法合二為一,防守與反擊同時進行,一氣呵成。當然,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到這一點,但無論如何,防守反擊(連消帶打)一氣呵成將是我們所要傳授的新式技擊法的主旨所在。” 2.截拳道之名稱“截拳道(Jeet Kune Do)三字,綜上所述,單從字面上解釋,“截”意味著“攔截”、”阻截“、“防守”,“拳”意味著“拳腳”、“攻擊”、“反擊”,“道”即“方式方法”。但李小龍進一步解釋說,“截拳道”僅僅是一個名稱,它的命名純屬偶然,亦為稱呼方便而已。事實上,僅僅從字面名稱上想徹底了解截拳道是不可能的;儘管李小龍提倡無形無式,大道至簡的截拳道原則,但他依然為門下弟子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統的訓練課程,供弟子們訓練之用。這是否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國古代道家有“順其自然”的著名道理,李小龍所制定的這套訓練課程,就是這樣,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綿綿不絕。
名稱由來 截拳道 (英譯:Jeet Kune Do)截:截斷對手攻擊,視為防守;拳:主動出拳,視為攻擊。道:就是
老子 的主要哲學理論的思想和動作的源泉,這裡的道主要源於古代先哲老子思想中的道。截拳道的最大優勢是以最短的出拳距離和最快的時間進行防守反擊、直接反擊、防禦和攻截的拳道實戰與搏擊。1962年4月,由
李小龍 在香港創立,90年代開始隨著引進李小龍的影片開始傳入內地。
1962年4月,李小龍在美國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就讀大二,租用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教邊練,技術大為精進;他在此一時期的武術,可視為李小龍版本的詠春拳,外觀上跟詠春拳別無兩樣,但加上大量中上段踢法,當時李小龍稱這武術體系為“振藩國術”,可視為截拳道的原型。 1967年,李小龍正式確立其武道哲學“
截拳道 ”之名稱。
1996年1月10日於美國華盛頓
西雅圖 由李小龍遺孀琳達、女兒
李香凝 聯同13名李小龍親傳弟子,5名第二代門人組成“振藩截拳道Jun Fan Jeet Kune Do”(簡稱“振道”)。
理念 截拳道可以互補對手使用招式的缺陷,並防守反擊。截拳道是一種變幻無窮的技擊術,它必須緊緊抓住對手使用招式的漏洞和缺陷,隨機應變形成一種攻擊+反擊術去反擊對方,以攻克攻,以防克攻,以反擊克攻擊。敵攻則我攻,敵動則我動,目的是為了節省和縮短攻擊距離。
李小龍 宗師稱他的截拳道無門無派,為什麼呢?因為李小龍反對派別之分,他不相信流派,李小龍曾說過:我不再相信流派了,因為我不信有中國拳術或者是日本拳術,以及空手道和柔道了,如果真的有這些流派的話,那人要有四條手臂和三隻腳,我們才可以截然不同的武術,但事實上我們只有兩隻腳和兩隻手。
正如李小龍說的,反對有派別之分而創立截拳道,與其說截拳道是一種功夫,更不如說它是一種哲學,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心靈的升華,截拳道代表這所有的武術可以融合到一起,萬法歸一!
門派讓我們產生了隔閡,它會分散所有的力量。
----李小龍
所謂的互補關係,就像三角形銳角、平角、鈍角的互補關係一樣,把地平線看做平角。對手用銳角,或當對手擺出銳角的攻擊架勢時,我方就擺出鈍角的攻擊架勢去防禦他,目的是彌補對手的缺陷和不足並反擊;對手用鈍角,或當對手擺出鈍角的攻擊架勢時,我方就擺出銳角的攻擊架勢去防禦他,目的也是彌補對手的缺陷和不足並反擊。打個比方,對手若擺出用拳的姿勢,企圖向我方上部攻擊,這時對手的下盤就成為了一個防守缺陷;我方即可用馬步下蹲,用腳封住對手的步伐,並直接攻擊對手下盤,並緊接著去反擊對手;同理,如果對手擺出用腳的姿勢,企圖向我方下盤攻擊,這時對手的上部就成為了一個防守缺陷,我方即可收腳,身體前傾用直擊拳狠擊對手頭部和身體上部,並緊接著去反擊對手;同樣的道理,在一對一單挑時,如果對手向我方進攻時以右側(指對手用右拳和右腳)在前、左側在後,則我方也同樣以右側(指我方也用右拳和右腳反擊)置前,並以馬步向前移動,用右腳的步伐占據有利位置,以最簡便的方式封住對手最強的一面(也就是右腳在前左腳在後,然後以馬步向前,用右腳尖向前挪動,做出互補的架勢,然後猛然踩住對手的右腳尖),但不可進入對手的右腳的攻擊範圍,不然可能會被對手踢襠。我方只要踩住對手右腳就可以了,緊接著,我方可立即取消馬步立直起身,把重心集中在自己的右腳尖上,壓制住對手最強的右腳,迅速前傾並用右手向前猛擊一拳,狠狠反擊對手的臉部,這時候,一是由於對手的重心被我方壓制住的原因二是由於對手重心被壓制後抽回他的腳至少需要一秒鐘的時間,這時候對手還沒來得及抽回他的右腳,他就被正中面門並不到一秒鐘的一記快直拳擊倒了,這是最簡單的防守反擊;反過來,如果我方用馬步右腳踩住對手右腳尖,造成對手按捺不住主動收腳,我方便可立即收回前腳,然後直接迅速一記橫掃腿鉤倒此刻正在重心不穩情況下的對手,對手仰面倒地以後,剩下的活兒就好辦了,以上這些是針對那些喜歡主動攻擊別人的對手,表達真我。
一般情況下,遇到某位喜歡擺架勢而不主動攻擊型的對手,互補也是很有作用的。一旦遇到某個擺架勢而不主動攻擊型的對手,我方要做的,就是和對手保持一定距離,並和對手迅速形成互補的樣子,趁對手的表情一下子被迷惑住而無從下手時,然後我方立刻給對手致命一擊。總而言之,我方就是對手所缺少的另一半空間互補體並且是和他相對而互補的那一半空間互補體,既能進行整個空間的防禦、又能進行整個空間的防守,還能進行整個空間的反擊。總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套攻擊體系拼接完整,把這個有缺陷的攻擊系統,補充成一個完整的180°平角和完整的空間。同時我方的架勢又起到了一種防守反擊作用,這就叫截拳道。
武術靈活性 所有動作應該越靈活越好,李小龍常用水來形容武術應該達到的靈活性;水有無限的靈活性,它透明可看穿,但有時也能遮蔽視野;水能分成兩塊,繞過東西,而在另一邊又合而為一;水很溫柔,但也很剛猛,能拔山倒樹。讓你的思維如水一般沒有束縛,招式變幻的偉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啟迪。
修練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於擊破石塊或木板,我們更關心的是用它影響我們的整個思想和生活方式。
如果知識隨著傳統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傳統的陰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並不了解你自己。
無預警出擊 李小龍覺得快而突然的攻擊是最好的。要避免任何給對手的預警,譬如:移動身體,當拳打在對手臉上時對手才發現你的攻擊是最完美的。
釋名 截拳道,“截”是防禦,“拳”是攻擊,“道”是道路、風格。簡單解釋就是“攻擊和防禦之道”,亦即是對付敵人攻擊之方法。因為面對的是一個敵人,故截拳道摒棄任何花哨不實用的技巧,是一種真正“打”的武術。而截拳道中的“道”字,除表示一種武術風格外,還包含有“空手道”、“跆拳道”等當中蘊藏的精神修煉之道。
拳道並非(僅僅是一種)傷殘之法,而系一大道,一種朝向生命真諦追尋的坦蕩大道。
學習技巧之當時亦同時在智慧上增長自己,且更要學習和理解禪學和截拳道的哲理為何
眾所周知,李小龍在大學時修讀哲學,他把哲學寓於武術中,就像
少林寺 “拳禪合一”的。其實從“截拳道”的廣東話音,就可以觀察出來。“截”的“哲”在廣東話是同一發音,而李小龍本身就是廣東人。從“截拳道”名稱上,還體現了這種實戰武術的重要技術理念———截擊,就是在對方攻擊(動作)將出而未出之際進行截擊,亦是中國兵家所云:
“渡河未濟,擊其中流”之意也!
由李小龍宗師所創立的實戰搏擊功夫————截拳道(JKD),在世界武壇上獨樹一幟,成為世界著名的技擊術。李小龍作為中國偉大的實戰技擊家、武道哲學家、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世界影視巨星,他集合了詠春、太極、泰拳、空手道、
柔道 、跆拳道、菲律賓武術以及法國拳術等26種世界武道精華,於1966年創立了一種全能、無規則搏擊的現代武道:截拳道(JEET KUNE DO)截拳道(自我塑造之道):世界廣大武術愛好者所熱衷學習的李小龍截拳道,是一個自我塑造的實用型武道,練習截拳道實際上就是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忠實表達自我!我們能夠成為一名截拳道修習者,應該深感榮幸。從截拳道的練習和實踐中,我們大家都可以得到身、心、技的全麵塑造和修行。事實上,即使你不修習截拳道,但是你仍然可以從截拳道的哲學原理中,從他的創始人李小龍奮鬥的一生中,得到了你自己的人生啟悟,這將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起到很大的激勵推進作用。
闡宗 由李小龍所創立和發展的武術體系,完整的說,應稱做振藩截拳道(簡稱“振道”)。這是因為,李小龍創立,發展並傳授的武術體系和技擊藝術,實際上大體分為兩個階段:1959-1967年的振藩功夫階段和1967以後至今的截拳道階段。並非像港台出版的一些截拳道書籍所說的那樣,從1959年李小龍來到西雅圖準備讀大學並開設第一間振藩國術館時起,便將自己所學所傳的武術命名為截拳道,事實上,直至1966年移居洛杉磯,在好萊塢出演電視片集《
青蜂俠 》,李小龍一直把自己不斷發展提高的武術體系稱做振藩功夫,而截拳道則創立於1964年,創立的契機是由於李小龍與
舊金山 功夫教頭
黃澤文 的一場實戰比武引發的。截拳道創立後,李小龍並沒有馬上把這個名稱公開,而是依然作為延伸與發展了的振藩功夫傳授給眾弟子。直至1967年,李小龍認為截拳道作為一種獨立的武術體系,其技術結構與哲學內涵均已趨於成熟,才正式將截拳道這一名稱向自己的門徒及外界公開。由於李小龍的成名,截拳道作為李用彼技術在內的中、早期振藩功夫,在南加州伊魯山度武功學院李小龍的第三位助教兼截拳道大弟子丹.伊魯山度大師,也正一如既往,兢兢業業地傳授著中後期延伸與發展了的振藩功夫和聲名卓著的截拳道。1996年元月,為全面推廣和弘揚李小龍的武道藝術,李小龍夫人
琳達 、“
龍女 ”李香凝以及
木村武之 、伊魯山度、
黃錦銘 、
李愷 、艾倫.喬、理察.巴斯蒂羅等13位最傑出的李小龍原始嫡傳門徒在西雅圖聚會,成立了傳播與管理李小龍武道藝術的權威組織“振藩截拳道核心”會上,經李小龍愛女李香凝提議,將真正的李小龍武道藝術命名為振藩截拳道,以示對創立者李振藩的尊重,並有別於世界各地許多自封的截拳道武館所傳授的所謂截拳道。綜上所述,相信讀者已經悟出本文標題寫作“振藩截拳道”闡宗而非“截拳道”闡宗的涵義所在了。
目的 截拳道透過鍛鍊人類天生的身體武器,達到兩個目的:
1、摧毀面對於你的敵人--消除自由、正義與人性的障礙;
2、摧毀任何紛擾你心靈之物,無須傷害人,但能克服自己的貪婪、
憤怒 與
愚昧 。
截拳道可以開啟個人之智慧,她就像火炬一樣照亮你的心靈,是一種生命之道,一朝向意志力與控制力的動作。截拳道並非傷殘之法,而是一大道,朝向生命真諦追尋的坦蕩大道。我們只有在了解自己時方足以看透旁人而截拳道則是朝向了解自己之道而邁進。學習截拳道絕非單純對知識的尋求,或是形式化的技巧累積,而是發掘自我不足之根源。
截拳道就精神上和技術上的目的,可以綜合為兩個方面。
截拳道 精神 自由的表達自己
截拳道精神是李小龍宗師在實戰和禪的學習中得出來的李小龍個人精神的精華匯總,而武術中,實戰則是截拳道的精華,小龍宗師要求學習者能盡情的自由表達自己,所以學習截拳道,更重要的是理解截拳道的自由表達的精神。這需要不斷的增加自己的自信,讓思維和身體達到合一的地步。在實戰中,沒有害怕,沒有思考,全憑意識,自由發揮,這個過程的修繕是非常難的。所以只有小龍宗師一人可以達到,這也是宗師與普通人不同之處吧。也就是他們都受到自己僅知的某種形式的拘束!真實的觀察,只有在放棄形式之後才可以獲得,而真正的自由意見,也只可在跳出制度以外才能發生。
技術 不用思考的攻擊
在技術上的目的,是將拳法和腿法,通過千萬次的認真訓練,轉換成自己的本能反應。你比如:當沙子飛到眼睛的時候,眼睛會眨下,沙就被擋住了。這種條件反射與生俱來,但我們的技術,通過長期的訓練,也可以達到這種本能反應的地步,當對手出拳,不用思考,我們的拳腳就可以擊倒對方。這種技術上的自由,稱為截拳道的技術自由。
詳解 表現
1、 它按照實戰的不同情況將技法細分,如基本技法,振藩踢拳、封手攻擊、粘打、擒拿、抱摔等;
2、 它是獨立特殊的武道體系:必須要經過專門的學習和嚴格的訓練才可以真正掌握它的技法和理念;
3、 從有型走向無型:從嚴格的基礎動作練習開始,逐漸理解動作與動作之間的本質,一旦明白招術的本質是相通的,即開始步入無型了,就如空手道中的“守--破--離” ;
4、 進行大量的對練和實戰是李小龍所要求的,當然他也是這么做的,視情況還可以加入一些街頭格鬥的模擬場景來進行練習,提高練習者的戰鬥能力。
原則
以下原則是李小龍在《Jeet Kune Do》一書中匯整的觀念。他認為這些是普世而自然的格鬥原則,非常淺顯易懂。總的來說,截拳道的二大核心精神是:
1、 攻擊是最好的防禦:這就是“截拳”的觀念。李小龍認為,一個人攻擊另一個人,就必然地得向對方移動而這就必然地給了對方截擊他的機會。 截擊的觀念不只限於物理攻擊,他認為許多非言語的訊息(對手沒發現的微弱動作)都能被偵測到,並用以“截擊”。“五種攻擊”則能讓修煉者組織他們的攻擊。
2、 實用、簡單、快速:一切動作以實用,與勝利為目標。
直拳
李小龍認為直拳是截拳道最重要的部分,最基本的骨幹,有效的直拳是一切的基礎,若沒有則其他都是空談而直拳重點在快速和精準,而非力量。
四種攻擊距離
1、 踢技
2、 拳技
3、 抓技
4、 寢技
截拳道強調四種距離在戰鬥中都同樣重要。多數武術專注於其中一或二種距離,但李小龍認為真實格鬥中四種距離都隨時會發生,所以要全面地訓練。
中軸 中軸就是人的身體上下垂直中心線。要設法打開,控制,支配對方的中軸。所有攻擊防禦目的在於保護自己的中軸,並打開對方的中軸。基本攻擊戰術
1、 SDA(Single Direct Attack):直接單擊,例如:前手刺拳(Lead Jab)擊對方頭部,或是起前腿踢出中段側踹踢(Side Kick)攻擊對方腰腹等。
2、 SAA(Single Angle Attack):有角度的單擊,例如:前手鉤拳(Hook Punch)擊對方面頰,或是起前腿踢出“鉤踢(Hook Kick)”攻擊對方下陰等。
3、 ABC(Attack By Combination):連續攻擊,例如:前手刺拳擊頭→後手直拳擊頭→前手掌底鉤擊左邊面頰→後手上擊拳擊下巴→後腿鉤踢擊下腹→對方跪地→膝撞對方口鼻→對方倒臥地上→腳尖踢擊對方太陽穴→腳跟踩對方後腦。
4、 HIA(Hand Immobilization Attack):詠春拳中的
搭手 距離攻擊,目的是要令對方的雙手不能作出防守及攻擊,例如:雙方同時右前樁,雙方右前臂同時接觸,我方用左手按在對方的右前臂上,使對方右前臂不能進一步攻擊,同時間我方用右手使出“背拳(Back Fist)”擊對方右面頰(詠春拳的“拍打”)。
ABD(Attack By Drawing):俗稱“連消帶打”,例如:我方刻意放低雙手少許,露出頭部弱點,成功引誘對方後手直拳攻來,我方上半身後仰少許,同時間起前腿踢出鉤踢攻擊對方前腿膝蓋的側面。
5、 PIA(Progressive Indirect Attack):佯攻,俗稱“聲東擊西”,例如:我方提膝佯作腿擊,對方注意力向下方提防,同時用雙手阻擋,我方把提起的腿放回地面,同時前手使出“標指”攻擊對方雙眼。
原本SAA被歸納於SDA之內,截拳道概念把此戰術獨立出來成為個別一項。
宗旨核心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學核心基礎,即反對任何固定的形式,強調“無形之形、無式之式”。拋棄
套路 這種傳統武術特有的形式。大家知道,在很多武術中都有“拳套”,所謂“拳套”就是指固定的套路,例如
組合拳 等都屬於“拳套”。而實戰是強調“務實”、“無形式”,憑本能的感觸應戰。李小龍在教學時,經常喜歡用水作比喻來說明上述哲理:“好像水一樣,應該無形式。將水傾進杯里,便成杯的一部分,將水傾進樽里,便成樽的一部分。踢它擊它,它便會反濺回來。你要抓一把水,水必會屈服,毫不猶疑。你加上壓力,水便溜走。最軟的東西是不懼擊的。” “搏擊的實效並不是形式正確,合乎於古今傳統的那么回事,能夠打勝才是實效……”“搏擊只是一種在實戰中力求擊倒對方的藝術。看對方來勢如何便如何回敬。你不知我的意圖,但我的動作就是你的動作的結果,而我的技術又是你的技術的結果。搏擊沒有一成不變的途徑和方法,它純靠觀感、變化見機行事。”由此可見,截拳道“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最高宗旨和哲學核心充分體現了自由精神的強大威力。截拳道‘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
年輕時的李小龍 精華元素 (2)
詠春拳 (WINC CHUN GUNG-FU)
(8)
鷹爪拳 (EAGLE CLAW SCHOOL)
(9)彈腿門(SPRINGING LEG)
(10)北少林拳(NORTHERN SIL LUM)
(12)
迷蹤藝 (LOST TRACK SCHOOL)
(13)西嶽華拳(WA KUNG)
(16)白眉派(DRAGON STYLE)
(17)白鶴派(WHITE CRANE SCHOOL)
(18)南派少林(SOUTHERN SIL LUM)
(25)柔功門(YAL GUNG MOON)
(26)道家學說(TAOISM)
(27)禪(ZEN)
(28)易經(BOOK OF CHANGES)
(29)西洋拳擊(BOXING)
(30)西洋劍術(WESTERN FENCING)
(31)西洋摔跤(WESTERN WRESTLE)
(34)柔術(JUJITSU)
(35)
菲律賓 武功(FILIPINO MARTIAL ARTS)
(38)日式合氣道(AIKIDO)
有幾種拳法統稱為內家拳,所以一共應該是26種精華元素,在此做詳細的介紹。
註:其中的跆拳道(TAE KWON DO)指的是傳統跆拳道(ITF),腿法,護身術,呼吸法,武器格鬥以及地面搏鬥技術,比起現代跆拳道的技術來說相當全面,就腿法來說,傳統跆拳道的腿法發力方式和擊打方法就和現代跆拳道不同,非常好區別,道服方面WTF道服領口有黑色邊紋而ITF沒有,因為ITF(傳統跆拳道)是跆拳道創始人崔泓熙直接由松濤流空手道演變並創立出來的,和韓國傳統武術之類的沒有任何關係,而眾所周知李小龍當初是從李俊九這裡學習了跆拳道的技術,但是李俊九並非ITF的正統練習者,早期ITF和松濤流空手道幾乎看不出什麼區別,而美國當時沒有跆拳道運動,身為松濤流空手道高手的李俊九趁此機會順理成章地成了美國跆拳道之父,儘管非正統跆拳道練習者但是李俊九對於美國跆拳道運動的發展和傳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所謂李小龍當初學習到的跆拳道技術其實是松濤流空手道技術,而非正統的ITF技術。這點必須搞清楚。
截拳道 武術觀 截拳道認為,所謂“武術”並非單指一種體育運動或自衛術,其本自也是一種以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的藝術。原則上,武術並不能單靠學習,它與科學技術一樣,需要靠實踐,靠體驗。武術是自發性的,就像花朵的自我生長過程一樣,內涵完全不受任何外來欲望與感情約束。在實戰中,截拳道強調,你的對手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會固定在某一個位置上不動;不會像師兄弟般讓你先對峙觀察,再策動攻防;不會如對拆演練或打沙包一樣給你蓄勢運勁、蹲身起步的時間;更不會在電光火石的對搏中打打停停,以便你慢慢思考對策。因此,當你見到對手身體一動,你就要先發制人。在打鬥中,所有的動作都必須簡單、直接。即所有該做的你就去做,毫不浪費時間。在與強敵實戰時,你應暫時拋開一切拳理姿勢正確與否的觀念,胡亂盡己所能與對手一拼到底。
截拳道永遠存在,它永遠不會過時。因為它的思想是向前的。我們
中華武術 ,截拳道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發揚下去!
截拳道是一種思想是一種精神,它是種方法論,它是空無的,我們通過拳腳來表達它那種空無,也就是無限無形。它的本質是空無以求全。它無特點無風格,風格是無限的,注重表達自我將自我推向更高。
有些人不了解截拳道,就認為李小龍的招法就是截拳道,截拳道無規定的動作和招法,它表達的動作簡捷,教練教的只是基本的格鬥,真正的截拳道是自己創出來的。
技擊 20世紀60年初,李小龍在
西雅圖 開設“振藩國術館”之始,為“
振藩功夫 ”和後來的“截拳道”親手制定了標誌圖案我們今天稱之為“振藩截拳道太極圖”:圖案中央,是一幅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道家哲學的太極圖,外圍是兩個首尾相接,由精而細的箭頭,象徵宇宙陰陽二者圓轉流動、循環不息這一截拳道技擊矛盾的核心。截拳道認為有關軟功硬功、內家外家之爭執,都無關宏旨。陰陽才是整體的兩半,每一半都同樣重要。陰陽兩極的和諧配合是兩種暗藏在萬物之後的無形的、完善的力量。陰陽亦可稱為太極,是一切武術的基本結構。陰陽是遠在中國西周末期就已創立的一種理論學說。它把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納為陰陽兩大類。此二者相互鬥爭、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循環不息。在自然界,陰陽表現得尤為突出,攻與防,快與慢,虛與實,張與弛……讓我們以二者對峙為例來看看陰陽兩極在武術中的調和互用、因果轉換:甲出手打乙(陽),而乙 卻不可與之硬抗,而應以柔力控制對手來勢(陰),即以柔制剛,方為上策;這就是陰陽的配合。當甲方的攻勢到了盡頭,陽便化為陰,於是乙 方隨即轉陰為陽,予以反擊。從防守(陰),轉勢到反攻(陽)的全部過程順暢自然,毫不拘束。故此截拳道認為擅武者在自身受襲擊時,並不直接截招,與對手硬碰;而順其來勢,引其入圍,再借攻擊之力反擊於彼身
截拳道的技法和陰陽學說是密不可分的。世界萬物的狀態是由陰和陽,而在搏擊中是攻和防。陰和陽是可以處於個各狀態的,攻和防也是互相轉化互應的。
強調 武術因人而異
“大多數武術的練習只是是非曲直一種模仿性的重複,一種工廠製品,失去了獨特性。”李小龍宗師說,“我認為,教授(按:請注意是‘教’授而不是‘傳’授)適當的自衛術應因人而異。我們每人的體質思想都不同,所以我們每人都應該學習適應自己的正確方法,我所說的正確方法,意思是某人所適宜用的最有效的技術。我們只要找出他的擅長,便改進這些技術。” 早在本世紀60年代初,在美國開館授
武進 ,李小龍就已非常強調這一點。在教徒弟時,他從不喜歡大量向學生們灌輸知識,更不願意集體上課;以至後來,他只給單個人上課、輔導,認為只有這樣做效果才會更好。身為“龍子”的
李國豪 生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截拳道這功夫是父親集世界功夫之大成再配合自己的身型、體力設計出來的。這道功夫除了我父親李小龍之外,沒有一個人能學得到,甚至我亦學不到因為世界上只有一個李小龍。”李國豪這番話,並非給熱愛截拳道並渴望學習這門功夫的人們潑冷水,而是進一步強調了截拳道“武術應因人而異”的哲理。所以,只知道盲從和模仿,永遠也找不到武術的真諦。同樣的一拳一腳,由李小龍打出踢出便是“截拳道”,而由你機械地模仿來再發出去,就未必是“截拳道”。你必須通過認真地學習,將截拳道哲理融會貫通,尋求適應自己的最佳打鬥方法;同時,結合自己體質、思想和身型等特點創造出一門完全與自己相適應的武功。這時,不論你所運用的具體招式是功夫、泰拳、空手道還是拳擊,都可稱做“截拳道”,你就會真正理解和掌握截拳道這門獨特的藝術。
截拳道
外界評論
由李小龍所創立的振藩截拳道,是一門非常優秀的武術訓練、技擊之道,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武術哲學與人生哲學。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朋友懷著武術真理的熱愛,懷著對李小龍宗師的深深崇敬,加入到學習、訓練的行列中來。這自然是件好事,“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 語),它會使你在學習中產生無窮的動力,在知識的殿堂里拾級而上,向著武學與人生的高峰奮勇攀登。然而,振藩截拳道不是什麼“神功”、“絕技”,不可能什麼人學了它都會立刻變成擂台之王、搏擊高手和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鐵金剛”(世界上也從來沒有任何一種能達到如此“神效”的武功);能否成為搏擊高手、武學大家,關鍵還要看你所付出的汗水與努力、個人的素質與悟性,和是否經得起千百次實戰的磨礪與檢驗。“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希望青年朋友們能夠科學、客觀地看待和認識振藩截拳道,“
萬丈高樓平地起 ”,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努力打好基礎,勤奮精誠,一步一個腳印地刻苦訓練,並預祝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取得好的成績。
個性解放
在西雅圖李小龍墓前,有一本精美的石雕書,在翻開的書頁上,左邊用中文鐫刻著“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名言和振藩截拳道標誌——太極圖,高度概括了李小龍一生的學術成就;右邊,則用英文鐫刻著李夫人
琳達 女士和振藩截拳道門下眾弟子對一代宗師李小龍的獻詞:“你的在天之靈依然指引我們朝向個性解放之路” 是的,正如李小龍曾說過的那樣:“像其他藝術一樣,從根本上說,武術是一種理智的自我認識,一拳一腳不僅打倒的是面前的對手,同時也打掉你的自私心理,打掉你的恐懼感,打掉你所有的一切心理障礙。因為你一旦懂得了這個道理,你就使自己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截拳道道館
隨著截拳道在國際上的流行和國內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截拳道組織成立了。
2009年,張安邦師傅邀請李小龍弟子巴斯蒂羅大師赴南京原本截拳道館講學,通過不懈努力,2014年獲得內地首張李小龍第二代直系認證教練證書,後面截拳道鋪展開來,眾多後來者都陸續獲得更高級別的第二代直系認證教練證書,成為中國截拳道推廣的骨幹力量。
2009年,魏峰博士在澳門註冊成立了國際截拳道聯盟,建立了推廣截拳道的國際性機構。在全國的許多地方都有國際截拳道聯盟的道館。道館共有70家左右。
目前,截拳道館已遍布全國各地,北京-上海-黑龍江-廣東-江蘇-重慶-浙江-濟南等地
十級晉升
據李小龍說,中國武術的起源雖然十分久遠,可惜鑒於國人保守的傳統性格,而不能象他國柔道、
空手道 、西洋拳、拳擊、泰國拳等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其最大原因是在於截拳道教授方式及晉升制度未能完善化。而且時至今日,中國人仍抱著“弟子未滿師之前不能教人”之觀念。其實“滿師”標準極度空泛。有人教授一輩子拳術,獨言無一弟子學齊他的全部技藝;也有人只教他的弟子兩三年,便說他已技成,可以任教了;有時不但在同一門派內,甚至在同一師門中也會發生這種全無標準的承諾,因此“滿師”與否,往往只憑師父一句話。因此,李小龍自1970年開始,已制定了一套晉升制度,經數年反覆修正,這套制度已成為國際性的統一晉升系統,在多個國家中甚至已獲“法定”地位。根據李小龍的計畫要求,截拳道的晉級可分為以下幾步。
第一級: 由初學開始,學習各種基本功和基本實戰技術,打好堅實的基礎。也就是力圖讓習者在該階段的練習中,達到雖未必能真正透徹地了解本身所學,但至少能明確地去掌握去運用,以及去傳授本身所學的技術於別人。這種情形就如極大部分的工匠一般,他們雖學得一門製造或修理的技能,但對本身所學只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第二級: 全部將基本技術學齊,並開始學習技擊要訣與戰術運用等理論素質。達到此級的要旨不在乎習者練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惟必須能練到手法標準,懂得如何去使用截拳道跟人搏擊即是。同時,由於日子尚淺,對於傳技之應有竅門尚未通曉,故只屬“助理教練”級。
第三級: 在這個階段,拳手可以開始進行專項素質訓練,如心理訓練、特質訓練等,並可以開始練習器械捕擊法,或者借著器械中的某些訓練課程以輔助拳功之不足。
第四級: 至此階段截拳道的所有技擊手法已經臻於圓滿並能運用於實戰對抗及搏擊之中。
腳法 及一切下盤技巧亦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大致而言,截拳道中的整體課程已經完結。此階段可以說是截拳道拳術中最主要的訓練。一個學習截拳道的人其功夫造詣的精深與否,與此階段有著決定性的關係。也就是說,在前三個階段中,截拳道的技術縱然全部熟習,而如不詣對搏之法,卻等如得物無所用,如入寶山空手回。而且基本技術即如“工具”,實戰即如“使用工具之法”,如不識使用之法,有工具縱何用?故惟能熟練,及至真正搏擊之時運用隨心。且占快、準、勁、狠四大要素。
截拳道 第五級: 在此階段中習者不僅要將截拳法中的徒手技擊法及器械搏擊法全部學齊,更要一再對技術、功力等苦加研磨,以增加搏擊致勝的可能性。之外,對於別派武術亦要開始研究,並找出各門派的獨特風格及打鬥特點,以達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地步,更可由此達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的境界。
第六級: 在此階段,大概而言,已經過了一年多的學習與訓練,如今已學完全部課程,而且以後能否成為一大宗師,視其個人在此階段中的自我修煉而已,這包括對本身技術進一步改進和參加高水平的比賽等。
第七級:這 是“理想中”境界之一。如練習到此種程度,對於截拳道拳理中的各種問題已無須疑問。因為他已經在武學上達到登堂入室的境界。而且據李小龍所說,本門將這一級定為高級資格,除最高負責人以外,他已是各級教練在截拳拳術訓練上的“模範”。晉升到這一級的拳手,除要經由本門高級教練公開推選外,更要在武學上有一定的成就,加上對本門拳法的輝煌的傳播功績。
第八級: 這亦是理想中的階段,應該是一位不但對於截拳拳理的修養達到臻至化境的階段,甚至對一般武術的優劣亦能了如指掌。至此境界,截拳道已非一門技術,而是一種哲理。達到這個級別的拳手可領導本門發展各地事務,即有資格創立自己的功夫館。
第九級: 理論上,練習者臻此境界,已然大智大慧,而且任何武術對他來說已無神秘可言。到此,可以說是達到了“以武入哲”、“卓然成家”的地步。實際上,只有李小龍一人達到了此境界。
第十級: 這只是理想中的一個虛無縹緲的境界,因為李小龍認為人總有缺點,沒有人能達到真正完美的境界。這一階段注重“法”的修煉,由於這是憧憬中的一個最高境界,故此已非時日可以造就,且“法”之為物虛玄之至,有人可以一朝頓悟,有人可能一世懵懂,故至此境界頗難定一標準,今以此等名銜作為對本門中位高的一種尊稱而已。
截拳道第一級為一個空白圓圈,這象徵原始的自由無羈狀態。第二級是用綠、白二色陰/陽箭頭曲線環繞綠、白二色的太極圖。第三級以紫色和白色代表陰陽。第四級是灰色和白色。第五級是紅色和白色。第六級是金黃色和白色。第七級是紅色和金黃色,這是我們振藩國術館的標誌。第八級也是最高的,是一個空白圓圈,返樸歸真回復到原始的狀態。換句話說,所有前面所講的等級都只是用於清除糟粕、雜質和多餘”。
振藩拳道
早期截拳道的形態——振藩拳道
振藩拳道的基本訓練體系由六個相對獨立而又互相緊密聯繫的部分構成:1、詠春(振藩);2、功夫(振藩);3、西洋拳擊(振藩);4、踢拳(振藩);5、擒拿;6、振藩武器。其基本技術結構則包含四個範圍的內容:1、拳法與上肢攻擊技法;2、踢法與膝部技法;3、關節擒鎖、窒息與絞殺技法;4、摔法與地戰技法④。其最重要的理論基礎,是李小龍提出的截拳道“三要素”(精簡、直接、非傳統性)、“四範圍”理論(即拳擊範圍、踢擊範圍、設陷範圍和擒鎖範圍)以及自我發展“四原則”(吸收有用的、拋棄無用的、加上自己特有的、形成自我獨特的),這正是當今國際上最為風行的伊魯山度師傅“截拳道概念”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截拳道科學理論與實踐基礎。
與詠春拳區別
一、 截拳道是融自我解放的靈性哲學、人生成功學和科學的街頭格鬥技為一體的完整的武道系統,而詠春主要只是一門科學技擊術。
二、詠春以埋身陣地戰為特色,而截拳道則以機動控距的
運動戰 為特色,從而使其技戰術重心有別與詠春,更加靈活多樣,更加強調步法移動,講究依靠節奏破壞、角度和路線的多變來調動對手,從而打破其心理和生理之平衡,創造最佳的攻擊、截擊時機,並運用全面的技術,踢、打、摔、拿,像水一樣流變配合,發揮人體武器立體運用系統功能,達成攻擊目的。詠春以近身拳法和封制技巧見長,而截拳道技戰術體系全面而精簡,以踢拳動態流動型技戰術為主體,以擒摔纏鬥型技術(包含摔法、站立擒拿和地面關節鎖制、窒息絞殺技術等)為輔助性必要組成部分,從而能夠適應長、中、近距,乃至不得已的地面格鬥等無限制格鬥的需要。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李小龍乃成為當今世界武壇公認的MMA實踐先驅和重要的思想指引者,因此,將JKD稱之為“JKD MMA”也並無不可。這樣,技藝全面的截拳道者在實踐中的表現,有時可能像拳擊手,不斷晃動游移,隨時發動流水般動態攻擊;有時像一位無劍的劍客,隱蔽直攻,動如脫兔,令人
防不勝防 ;有時,像詠春拳手一樣封手控制,連消帶打,施展埋身陣地戰技巧;有時,如果必要,則又可能像今天無限制MMA
綜合格鬥 選手一樣,將對手拖入地面纏鬥決勝(李小龍曾在《
唐山大兄 》、《死亡的遊戲》、《
龍爭虎鬥 》等經典功夫電影中,充滿預示性的向世界觀眾超前演示了在當今MMA擂台上已成主流的地面騎乘轟擊,以及十字臂鎖、窒息性頸鎖等等地戰技巧。當然,必須提醒的是:除非迫不得已,這種地面纏鬥打法是強調運動戰,以始終保持格鬥局面和空間主動控制的截拳道者所應該盡力避免的)。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小龍截拳道思想的影響下,特別是受到1990年代以來國際武壇上強勁的MMA風潮的影響,海內外部分詠春拳流派,比如
黃淳梁 的詠春拳學,特別是在歐洲發展的
梁挺 詠春,亦開始主動改革傳統訓練模式,積極與現代MMA綜合格鬥趨勢接軌,吸收和借鑑地戰攻防技巧,從而大大強化了詠春在地戰方面的適應能力。
方法重點
截拳道的整體的訓練方法、訓練著重點和結構模式,與詠春拳有著本質性的差異:
1、 與詠春,甚至包括與李小龍創立的道館式振藩拳道體系不同,後期的截拳道完全拋棄了套拳訓練,重質不重量,特彆強調起決定作用的骨幹技術和個人特長技術的最佳化和本能化基本訓練,並重點聚焦於距離和時機感、隱蔽、欺敵、節奏、準確性、速度、勁力、殺手本能和洞察反應等實戰致勝特質進行發展訓練。同時,截拳道以著護具的全接觸模擬實戰作為主要訓練手段,從實戰中發展習者的綜合性實戰能力。為增加街頭格鬥無限制訓練的真實感,截拳道者還走出道館,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分別設計“街戰情境劇本”, 經常模擬進行具有高度壓力的逼真的單對單、單對多、徒手對器械、器械對器械的各種可能情況下的實戰訓練,以提升學生們從心理到生理、從技術到戰術的無限制實戰的全面適應能力。
在截拳道中,真正的格鬥訓練要義,重點不在於你掌握了多少技術,而在於你能夠在實戰中自如運用多少技術;不在於你的技術是如何的獨特、個性或與眾不同,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用人類同樣的肢體語言,在最恰當的時間、距離、位置和角度,快速、有力、準確的即時本能的自我表達,這正是截拳道一切訓練的重點。
2、 在快速、強力、多變的實戰中,一個人在格鬥過程中,對於攻守反擊整體洞察能力的高低及其反應速度的快慢程度,都將決定戰局控制的主動與被動,乃至格鬥的成與敗。在截拳道中,由中、遠距離的視覺和聽覺洞察訓練和近距黐手觸覺訓練有機結合,共同構成的截拳道整體洞察訓練模式,是後期截拳道格鬥訓練的核心,亦是實現截拳道高效率“截擊”格鬥理念的保證。相對來說,這較詠春以近距黐手觸覺訓練為主體的洞察反應訓練模式,在結構上更加整體、全面,更能適應各種距離格鬥的變化,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截拳道者戰術變化的餘地,攻守控制的效率相對更高。
3、 截拳道在體能發展和實戰訓練方面,跨越流派和學科界限所採用的現代化交叉訓練模式與詠春的傳統訓練體系完全不同:如負重動力性與靜力性訓練方式相結合的力量訓練、全面的柔韌訓練以及跑步、跳繩等全面發展力量、靈敏性和心血管系統功能的完善的科學訓練方式;如對於整個訓練過程的計畫和訓練結果的調控的重視對於訓練後營養和恢復手段的強調;如大量現代化的實用輔助訓練工具的創新和有機運用,等等……
寸拳
此種寸勁法在八極,心意,形意等中國傳統拳法中都能找到類似的技術結構,可以說寸勁實際上就是中國傳統武術中,通過內外兼修,使意念力,呼吸力,運動力集中的一種武術勁力的表現方式,看似簡單平淡的一擊,卻足以產生致命的殺傷力!至簡至靈至猛的李小龍無敵寸拳,就是從詠春“
寸勁拳 ”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的高級的殺手鐧技藝。
李小龍 寸拳技法原理與詠春寸勁拳技法原理是大體一致的,但在具體的訓練手段和技術運用變化上,李小龍宗師進行了大量獨特的改進和創造,使之脫胎與詠春—李小龍寸拳更易實際套用,修習更易且更具強悍之攻擊力。
李小龍寸拳 截拳道引用“禪”有什麼意義?
截拳道引用“禪”是為了修身養性,樹立習武信心,增加智慧和培養堅強的意志以禪的修悟認識自己,認識武術的博大精神,從而陶治武術情趣,更深刻地認識和剖析武術精神的內涵。
由來及發展
振藩功夫,又叫振藩國術、振藩拳法,後期又稱做“振藩拳道”(實際上已是創立初期的截拳道).眾所周知,李小龍宗師本名叫
李振藩 ,“李小龍”只是他在香港拍電影做童星時起的藝名.因此,從在
西雅圖 開設第一間武館起李小龍便用自己的本名將武館命名振藩國術館(Jun Fan Gung-Fu Institute),而把自己傳授給學生的武術體系命名振藩功夫(Jun Fan Gung-Fu,簡稱Jun Fan),有中華民族,龍的傳人威震藩邦、揚威海外之意.(註:Jun Fan是李小龍按振藩二字的漢語廣東話發音拼寫的英文拼音.另,李小龍把功夫二字拼作Gung-Fu,與海外武術界常見的拼法Kung-Fu略有不同.這裡請讀者注意.)由於李小龍是一位求真務實,不斷開拓進取的武術家,旅居美國的12年中,始終堅持一邊自己研究、鍛鍊、提高,一邊將不斷發展進化的武術體系傳授給學生.因此,振藩功夫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武術體系,而是一個不斷發展進化,不斷自我完善的,生機勃勃的武道哲藝進程.創立之初的振藩功夫主要是經李小龍改進的詠春拳技術(當時尚傳授小念頭、尋橋、標指等詠春拳套路,以及單、雙黏手
木人樁 等訓練內容)、中國南北兩派的一些拳法精華和
三節棍 、長棍、長槍等傳統兵器;中後期的“振藩功夫”又有了很大改變,廢除了詠春傳統套路,而保留了詠春實戰精華
散手 和黏手、木人樁等訓練內容,在詠春拳原有的定步黏手基礎上又增加了活步黏手,並進一小豐富和充實了木人樁技法。同時,開始廣泛吸收拳擊、
擊劍 、空手道、跆拳道、
泰拳 和柔道等世界流派武技之精華,實際上,已是發展和完善了的“振藩”與創立初期的“截拳道”的混合體。由於李小龍的武道哲藝進程是一個連續不斷、密不可分的過程,因此,在“振藩功夫”與“截拳道”之間並沒有一道二分明顯的分界線。今天,我們圈內人士都把1964年李小龍對舊金山功夫教頭黃澤文的一場實戰比武視做從“振藩”到“截拳道”的轉折點。1964年8月,美國加州舊金山(舊金山)。李小龍由於堅持傳授異族學員中國武術(振藩功夫),受到當地保守的國術界的最後通牒,被迫接受挑戰,與一名來自香港的華人武師黃澤文惡戰一場。兩人各使傳統武術,交起手來均感打得十分彆扭。李小龍雖經硬拼頑強取勝,卻贏得很不痛快。一場本應幾秒鐘便結束的戰鬥,卻拖拖沓沓打了幾十秒鐘才將對手“搞掂”。這遠不是他理想中快打速勝的結果。這場比武,導致李小龍對傳統武術的套路技術深刻徹底地反思,最終拋棄了套路,創造出無固定技術動作、無套路形式的“截拳道”。與此同時,李小龍還邀出席了1964年度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並結識了“美國空手道之父”埃德.帕克、“美國跆拳道之父”
李俊九 、“空手道擂台悍將”
羅禮士 、“菲律賓魔杖大師”伊魯山度、柔術大師威利.傑伊“美國柔道之父”吉恩.勒貝爾等一大批武壇頂尖的名家高手,與他們互相交流、切磋、學習,大大豐富了自己的武術體系,為“截拳道”的誕生鋪平了道路。在“截拳道”創立初期,考慮到其武術與哲學體系尚未發展完善,李小龍並沒有馬上向自己的學生及外界公開這一名稱,而是仍把它稱做“
振藩功夫 ”或“振藩拳道”,直至3年以後的1967年才正式宣布“截拳道”的誕生。
概念派截拳道踢拳、地面絞殺,
冷兵 格鬥、現實綜合運用為主要內容,提倡模擬綜合格鬥訓練。
包括截拳道特殊訓練器械、沙包、木人樁、防護靶等等,從而在截拳道訓練課程中進行帶氧及
無氧運動 。各類型的截拳道能鍛鍊出具有力量感的體型外,更能鍛鍊你的思想、體能、膽量、集中力、意志力、自衛力、以及不同的搏擊格鬥技巧及目標等,概念截拳道亦是一種最佳時尚的搏擊、健身運動,能夠令你變成一個力量、心智外型一流的人。
學會如何運用截拳道的拳、腳、肘、膝、摔、鎖、拿等格鬥技術之後,能感受到一個格鬥高手的愉悅心態和突破生理極限美妙。概念截拳道訓練課程──全面學習振藩截拳道初、中、高級實戰搏擊技法,改良派
詠春拳 ,
自由搏擊 (踢拳)全部課程和混合格鬥地面(柔術)技術以及截拳道高級哲學理論知識。
未來發展
截拳道分成了兩派,概念派和原始派。我們今天國內看到的,多數是原始派也就是振藩武術和後期截拳道。
李小龍傳奇 所謂概念派,也就是不教授招式為主,而是通過不同體系所使用的技術來啟發練習者完善自我,吸收對自己有用的,去掉對自己沒有用的部分。更接近于格斗的本質。
截拳道的真實意義在於啟發練習者完善自我,發掘自身的特點,認識問題的本質,通過手指(招式)看到月亮(招式背後的實際用途和本質)。
親傳弟子
1、
嚴鏡海 (詹姆斯·嚴·李,James Yimm Lee):是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助教(已歿)。
2、
丹尼·伊諾山度 (伊魯山度,Dan Inosanto):與李小龍關係亦師亦友,“截拳道概念Jeet Kune Do Concept”的主要提倡者。
6、
艾倫·喬 (Allen Joe):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弟子。
7、George Lee: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弟子,李小龍的訓練器械製造師之一。
8、
黃錦銘 (Ted Wong):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時期的入室弟子,生前常在世界舉辦有關
截拳道 的研討會與私人教學,“原本派截拳道”的主要提倡者(已歿)。
9、
李愷 (Lee Kai):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弟子,現從事振藩截拳道的教學。(已歿)。
10、理察·巴斯蒂羅(Richard Bustillo):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弟子,現指導
加州 IMB學院並在研討會教學。(已歿)。
11、Larry Hartsell: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曾在加州LAMA學院任教並在研討會教學。
12、Herb Jackson: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入室弟子,李小龍的訓練器械製造師之一。
13、Bob Bremer: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
14、Pete Jacobs: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
15、Steve Golden: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曾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已歿)。
16、Jerry Poteet: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生前曾擔任電影武打設計和從事私人教學(已歿)。
18、李國豪;李小龍的兒子(已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