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發源於琉球地區的一種武術)

空手道(發源於琉球地區的一種武術)

空手道是日本傳統格鬥術結合琉球武術唐手而形成的,起源於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唐手是中國武術傳入琉球,結合當地武術琉球手發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將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鬥技與唐手相結合,最終形成空手道。二戰之後通過美軍宣傳而在全世界廣泛傳播。空手道當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鎖、絞、逆技、點穴等多種技術,一些流派中還練習武器術。

一九九四年日本廣島第十二屆亞運會空手道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空手道比賽場地一般為8×8米;至於比賽項目有套路賽(型)和格鬥賽(組手)兩種,而在組手比賽中一方有效進攻導致對手瞬時喪失戰鬥能力或重心明顯移動為得分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手道
  • 日文名:カラテ,KARATE
  • 源流:唐手、日本古武道、伊勢絞技
  • 起源地:琉球、九州
名稱由來,名稱起源,名稱變遷,相關歷史,歷史起源,傳入日本,流派林立,進入中國,流派劃分,道場禮儀,主要流派,松濤館,剛柔流,和道流,糸東流,極真會,空手道訓練,級別段位,教授方法,道服歷史,與奧運會,

名稱由來

名稱起源

空手道是日本傳統格鬥技結合唐手發展出來的。日本傳統武術結合唐手,形成了“からて(karate)”。
空手道大師本部朝基演示內步進空手道大師本部朝基演示內步進
唐手區別於空手,空手道是後期才形成的。空手道原稱“からて(karate)”,據傳說“からて(karate)”原本沒有漢字表記。根據船越義珍容宜仁)的說法“から(kara)!”一詞的含義不明。而唐手可以解釋為“唐手”系因為該武術系由唐人(中國人)的武術發展而成。
唐手的原型我們可以從空手道中去觀察,近古及現代的空手道已不同於唐手,原因是其中融入了日本九州、本州的格鬥技,使人覺得空手道與中國武術有部分差別。但是空手道還有一部分技巧是來源於中國的鶴拳。
唐手大概是由唐朝時由唐朝使者帶往日本九州、琉球地區,結合當地武術發展出來的。空手道則是唐手結合日本武道發展出來的。

名稱變遷

15世紀~18世紀19世紀1901年~1929年~1970年代~
手,琉球手
手(琉球手,沖繩手)
唐手(からて,karate)
唐手(からて,karate)
カラテ,KARATE
唐手(トゥーディー,Toudi)
空手(道)
空手(道)

相關歷史

歷史起源

空手道的發祥地是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今琉球群島),其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最為學術界所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一三九二年,琉球國中山王察度派遣使向中國明朝進貢。明洪武帝派遣閩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這些中國移民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將中國的先進技術帶到了琉球。中國拳法也在此時被帶往了琉球,在結合了當地的格鬥術琉球手後發展成今日空手道的原型唐手。這種說法即“久米三十六姓輸入說”。然而有人對此說產生質疑;指出明朝初期中國拳法尚未發達,唐手是在明朝中後葉時期傳入琉球的。一六零九年,日本薩摩藩攻打琉球;之後將琉球變成其附庸國,並對琉球實行禁武政策。當地人為了反抗薩摩的壓迫從中國人處學習了中國拳法,並與當地的打鬥術琉球手相結合形成了唐手。這種說法被後來的日本人稱為“慶長輸入說”(一六零九年是日本慶長十四年)。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空手道起源於琉球民間的舞方。舞方是琉球舞踴的一種,為琉球民間一種帶有武術性質的舞蹈。舞方後來結合中國武術發展成琉球手,琉球手又發展成唐手空手道。空手家安里安恆及其弟子,以及容宜仁,都支持這種說法。
薩摩藩政策
在二十世紀初,學術界一般認為唐手發展的背景是琉球歷史上的兩次禁武政策。第一次施行於尚真王時代(一四七六年至一五二六年);琉球王府將全國各地的兵器予以收繳並集中於首里城,琉球成為幾乎沒有兵備的國家。第二次是在一六零九年薩摩藩攻打琉球之後,薩摩藩在琉球設定在番奉行所並將全國兵器予以沒收。為了對抗薩摩藩的統治,琉球人積極學習拳法,形成了武術唐手,也就是空手道的原型。
我謝親方弓射図我謝親方弓射図
然而目前有學者對禁武政策發展說提出質疑。根據一六一三年薩摩藩向琉球王府發出的禁武命令,其內容為;“一、禁止持有鐵炮。二、承認王子、三司官、士族本人擁有武器的合法性。三、凡武器類物品修理之事,皆要通報在番奉行所,在經薩摩方面批准後方可修理。四、凡與刀劍類物品有關的事務,皆要接受在番奉行所的批准。”其中並沒有完全禁止武器的持有行為。在這段時期里琉球劍術、槍術、弓術的高手依然很多,而禁武政策起源說則是當時反日情緒盛行的琉球士族激勵練習武術的一種手段。藤原棱三完全否定禁武政策起源說,認為這完全是一種民間的傳聞。
琉球手時代
在《球陽》中曾提到十六世紀武術家虞建極(京阿波根實基)遭刺客暗殺,赤手空拳折斷暗殺者兩股的記載。安里安恆認為,這可能就是琉球手。十八世紀以後琉球湧現出大量武術達人,其中包括向和聲(西平親方朝敘)、毛邦秀(具志川親方盛昌)、僧侶通信、麻真富(渡嘉敷親雲上)等人。
一七七六年日本土佐藩儒學者戶部良熙漂至琉球,寫下了《大島筆記》。該書根據琉球士族的說法,提到了中國武術家公相君曾向琉球士族傳授組合術的武打技法。根據該書的說法,公相君是一七五六年中國冊封使團的一名侍從武官。
唐手時代
到了十九世紀,“唐手”這一名稱開始普遍取代了“琉球手”。該時期著名的武術家有:首里的佐久川寬賀及其弟子松村宗棍、盛島親方、油屋山城;泊村的宇久嘉隆、禪南(照屋親雲上規箴),那霸的湖城以正、長浜築登之親雲上等人。其間一些琉球武術家曾向薩摩的在番役人學習劍道,將劍道的示現流亦融入了唐手之中。空手道中用正拳或手刀擊打木棒的鍛鍊方法,就是受到劍道砍擊木樁的影響。亦有觀點認為空手道追求一擊必殺是受到示現流的影響。在這段期間,唐手共分有三大流派:首里手、那霸手和泊手。其武術都只在特定人群中傳播,嚴禁外泄。
唐手公開
一八七九年,日本吞併了琉球;由於被日本吞併的原因導致琉球士族階級不復存在,也間接導致唐手面臨失傳的危險。而一部分原本有官職和俸祿的士族因突然家境沒落,轉而潛心修煉唐手。在這種情況下,唐手家糸州安恆致力於在學校中普及唐手。一九零一年首里尋常國小校以“空手”為名稱,向學生教授唐手。一九零五年,沖繩縣立第一中學校(今首里高等學校)與沖繩縣立師範學校的體育科亦開始傳授唐手。到了一九三六年,“唐手”正式改名為“空手”。但一些不滿於日本統治的琉球人遠渡中國,在中國開設的道場裡學習中國拳法並傳授唐手。其中包括了湖城以正、東恩納寬量、上地完文等人。而在琉球的空手道各門派都奉東恩納寬量為空手道真正的創始人,皆因其親身東渡至福建向當時的永春白鶴拳宗師如如哥即謝崇祥學習中國拳法。

傳入日本

一九二二年(大正十一年)在日本文部省主辦的第一回體育展覽會上,船越義珍(富名腰義珍)表演了唐手。這引起了日本武道家的極大關注,其中包括了日本柔道的創始人嘉納治五郎。次年的六月嘉納治五郎等二百餘名柔道有段者聆聽船越的解說。船越逗留東京指導唐手。
在此同一時期,本部朝基於同年十一月參加了在京都舉行的武術比賽;在賽場上一拳擊倒了來自俄羅斯的拳擊手,向世人展現了唐手的實力。日本人見到了唐手的實力,紛紛學習唐手。本部於同年在大阪開始指導唐手,在本部和船越二人的影響下日本各大學紛紛設立了唐手部。
一九二四年(大正十三年),本部朝勇在沖繩創立沖繩唐手研究俱樂部,一九二六年更名為沖繩唐手俱樂部。該俱樂部成為唐手家技術的交流場所。著名參加者有花城長茂、本部朝勇、本部朝基、喜屋武朝德、知花朝信、摩文仁賢和、宮城長順、許田重發、吳賢貴等人。
復興插曲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琉球群島被美國占領,日本列島亦為聯合國所占領。統治日本的聯合國軍隊最高司令部(GHQ)下令禁止練習武道,因此日本文部省下達了柔道劍道等武道禁止令也導致空手道的活動一度停滯。然而文部省聲稱“空手道的正式名稱是‘空手’”因此“不是武道”。空手道得以再度活躍。空手道自此廣泛大量放棄武器術練習,與琉球古武道明顯分野。
競技空手道
空手家們在太平洋戰爭之前一直試圖將空手道競技化。一九五四年韓武館(今全日本空手道聯盟煉武會)舉辦了第一回全國空手道選手大會,這次大會要求使用防護器具。同年由日本空手道協會主辦的日本傳統派(以“寸止”(日語:寸止ね)為原則,即“禁止直接擊打”之意。)全國空手道選手權大會開幕。一九六二年山田辰雄在後樂園會堂舉辦第一回空手競技會,試行了直接擊打制。一九六四年,全日本空手道聯盟(全空連)成立。一九六九年九月,全空連在日本武道館舉行日本傳統派的第一回全日本空手道選手權大會。同年同月極真空手創立者大山倍達於東京體育館舉辦第一回全接觸式全日本空手道選手權大會,在空手界颳起了一陣旋風。另一方面,全空連於翌年舉辦第一回世界空手道選手權大會。

流派林立

此後空手道在日本開始逐漸全國化、組織化,並出現各種流派。一九四八年船越的弟子於東京創立了松濤館流的最大會派——日本空手協會(JKA),並於一九五七年四月十日被日本文部省認定為社團法人。但是在一九五八年廣西元信因對戰前空手道試合化的不滿從松濤館流中分裂出去,而像遠山寬賢這種標榜無流派的空手家嘖較為少見。與全空連試合規則中“寸止”規則不同的是大山倍達推廣了全接觸式空手,採用了直接擊打制(除攻擊面部外)。然而大山死後,極真會館即分為許多各自獨立的派別。

進入中國

自一九九一年起,以拳士會為代表空手道正式進入中國大陸;至今已發展出包括松濤館、剛柔流、極真會和道會等在內的多個流派。二零零一年四月在上海正式成立的武術協會空手道委員會標誌中國大陸空手道進入正規階段,但市場上亦出現各種真假難辨、魚龍混雜的假空手道館;學員需請教有關人士,細心辨別。

流派劃分

空手道分為廣義的傳統派空手道和廣義的全接觸空手道兩大類(不代表傳統=寸止)。
廣義傳統派空手道下又分為
1、全空連空手,寸止的空手(一般日本本土的空手道就是指這種,其中有大家熟知的四大會館。寸止的規則是空手道傳入日本本土後才有的,日後更發展出無接觸的運動空手道。)
2、沖繩空手(如沖縄剛柔流、上地流、小林流、少林流、少林寺流、松林流、一心流、沖縄松源流、劉衛流、金硬流、湖城流、本部流等)
廣義全接觸空手道(直接打擊制的實戰空手道,基本以極真為母體)下分為
1、狹義的全接觸空手道:以極真會以及某些沖繩的空手道流派為主。大部分極真的比賽規則中是不允許對頭部的打擊,但自二千年以來國際FSA拳真館和極真館在嘗試可以直接擊打顏面的比賽。參加極真比賽的除了極真的分支還有少林寺拳法的白蓮會館、國際FSA拳真館等,沖繩空手道比賽一般可歸類於全接觸空手道比賽但規則中對允許頭部打擊以及允許寢技的套用與極真的規則有些區別。這點上相比於日本空手道,極真空手的理念離沖繩傳統空手更相近。
2、防具空手道/硬式空手道(如全日本空手道連盟錬武會、全日本硬式空手道連盟、全日本少林寺流空手道連盟錬心舘、千唐會、清心流、全日本格鬥打撃連盟、日本防具空手道連盟、全國防具空手道連盟)。
3、美式全接觸空手道
4、其他類格鬥比賽(除了突き、蹴り外還有投、投技、組技、寢技的総合格闘技,可以擊打顏面,有大道塾/空道和其分支和術慧舟會、空手道禪道會)大道塾/空道現已脫離空手道體系,朝綜合格鬥方向發展
5、得分擊倒制空手道(寬水流)

道場禮儀

  1. 當進入或離開道場時,須面向道場行禮同時說“OSU!”這象徵對道場及道場上學員之尊敬。(註:沖繩各流派組織一般不說“Osu”。)
  2. 當遲到進入道場時,應先在道場後旁面向後方跪坐,直至教練允許進場,方可站立,然後面向前方行禮及說“OSU!”才可從最後排排列。(應儘量避免遲到!)
  3. 道場內不可飲食,吸菸或咀嚼香口膠。
  4. 道場內接收到教練之指示時,應立即行動及反應。(不可耽誤時間)
  5. 沒有教練在場時,不得私作搏擊練習。
  6. 未得教練允許,不得擅自離開排列。離開時不得在教練與排列中間穿過,應在排列之後方離去。
  7. 應尊稱教練之職銜,如前輩,老師,師範等。當教練向你說話時,應大聲地以“OSU!”回復。
  8. 練習是一項極嚴肅之事,期間要絕對專心,不能交談或大笑,或騷擾其它學員。在未有指示時,應以“不動立”姿勢等待指示。
  9. 在任何情況下,都絕對服從教練之命令。
  10. 手指甲及腳指甲不可過長,及經常保持整潔。
  11. 在小息期間,應多作練習,不可談天喧譁,不可浪費時間。
  12. 道場之清潔,整齊及安全是全體學員之共同責任。
  13. 在沒有特別情況或儀式下,學員可在道服內穿上整潔T恤。
  14. 道服必須經常保持清潔,腰帶不能濕洗,只可風乾,以象徵刻苦鍛鍊之精神。
  15. 練習時不得佩戴任何飾物。
  16. 道場內,必須關掉傳呼機及手提電話。

主要流派

松濤館

Shōtōkan
創立日期:一九三六年
松濤館流流祖船越義珍(富明腰義珍)松濤館流流祖船越義珍(富明腰義珍)
來源國家:日本
創立者:船越義珍(1868–1957) 、船越義豪(1906-1945)
來源武術:沖繩武術、柔術
來源流派:首里手、竹內流(古柔術) 、新(或神)道楊心流(柔術)
發展流派:和道流、松濤會、千唐流、神道自然流、養正館空手、極真
松濤館流是空手道的一種,由船越義珍(1868.11.10–1957.4.26)和他的兒子船越義豪(1906-1945)從多種武術發展而來。船越義珍出身在沖繩,他通過一系列的公共演武廣泛地推廣了現代化空手道,並且促進了包括慶應義塾大學、早稲田大學、一橋大學、法政大學等大學在內的大學空手道社團發展。
語源
松濤館是船越義珍1936年在日本目白建立的第一個官方道場的名字,1945年因為聯合轟炸導致被毀。松濤(風吹過時松葉的波浪)是船越義珍在哲學著作和寫給學生信件時的筆名。日本的“館”表示屋子或者大廳。為了紀念他們的老師,船越義珍的學生們創造了讀作松濤館的符號,放在船越義珍教課的大廳的入口處上方。船越義珍從來沒有給自己的流派起名,只叫它“空手道”。
特徵
松濤館的訓練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基本、形和組手。基本和形的技術特點是動作有力,步伐穩健的長橋大馬。松濤館為了發展初學者和色帶的基本技術和步伐,以強而有力,而非更柔的方法教授,因此經常被認為是一種很硬很形式化的武術。而升級到茶帶和黑帶級別的人則結合摔跤和一些合氣道技術,更為流暢,這些可以在黑帶形中找到。組手技術在一個基礎層次上反映了這些步伐和動作,但有經驗的人會更靈活。
1、理念
船越義珍在他的學生成立JKA之前寫下了“空手道二十訓”,最後形成了這種武術的基礎。在這二十訓中松濤館的理念基本建立在武士道和禪的基礎上,訓言中提到對謙遜、尊重、慈悲、內心和外在的寧靜的見解。船越義珍相信通過空手道的練習和二十訓的理解,空手家會提高自己的人格。為了在道場中訓練,道場訓列舉了五個理念法則:求至高人格;守忠誠之道;養努力精神;重尊卑禮儀;戒血氣之勇。道場訓通常公布在道場的牆上;一些松濤館社團在每節課的開始或結束背誦道場訓,為的是更長久的訓練提供激勵和環境。船越義珍也寫:“空手道的終極目標不是擊敗對手的勝利,而是練習者人格的完善。”
2、共同術語
許多空手道中使用的術語均來自日本文化。一些是名字(比如Yame=停止),其他則為武術所獨有(比如kumite=組手、kata=形)。一些術語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比如zenkutsu dachi前屈立;一些則更平常,如rei(行)禮。日文的形式通常在日本以外的學校被保持,以維護沖繩文化和船越義珍的理念。
3、等級
空手道中的等級象徵著經驗,專業技術和對低級別者的資格。和許多武術一樣,松濤館是使用一種有色腰帶系統來區分等。許多松濤館學校使用級或段系統,但加上其他腰帶顏色。不同學校的顏色次序差別很大但都是以有色腰帶表示級,越往初段顏色越深。段位腰帶是不變的黑色,一些學校使用槓來表示不同級別的黑帶。
4、形
形通常被描述為:為了打敗假想敵而預先安排的一系列有序的動作。形包含踢、打、掃、撞、擋和投摔。各種形中的身體活動包括:步進、扭轉、旋轉、倒地和跳躍。在松濤館,形不是為了表演,而是給每個空手家練習所有的技術,包括潛在的殺招(一拳必殺)和特別注意形式和時機的掌握(節奏)。當空手家年老以後,練習形更加注重養生,保持身體的柔韌敏捷。
一些松濤館團體曾在訓練中加入其他流派的形,但當JKA成立後,中山正敏確立了27套形為這個組織的大綱。甚至知道今天,數千個松濤館道場只練習這27個形。這些標準形是:太極初段(有時也叫基本形)、平安初段、平安二段、平安三段、平安四段、平安五段、拔塞大、慈恩、燕飛、観空大、半月、十手、岩鶴、鉄騎初段、鉄騎二段、鉄騎三段、二十四步、珍手、壯鎭、明鏡、雲手、拔塞小、観空小、王冠、五十四歩小、五十四歩大、慈陰。
5、組手
組手(實戰,搭檔練習)是形對真實對手的實際套用。組手中的技術和基本技術稍有不同,松濤館組手的程式包括是由中山正敏首先設立的,其中基礎、中級和高級組手技術和規則都被正式化了。松濤館的練習者首先通過對形的分解來假想敵使用形中教授的技術。形的分解再過渡到約束組手。松濤館的基本-形-組手三位一體的第三部分才是形。從初學者到低段黑帶(一至二段),到中段黑帶(三至四段),再到高段黑帶(五段以上),教授的組手逐步複雜。
初學者首先通過基礎訓練來練習組手,如對於一次、三次、五次或對於頭部(高段)或身體(中段)的進攻;以後退防守步伐格擋,並僅在最後一下防守反擊。這些動作訓練基礎技術和防反已知攻擊的時機感和距離感;大約在紫帶級別,空手家學習一本組手。儘管只包含一步而不是三或五步,但這種練習卻更高級;因為包含了更豐富的進攻和由自己選擇的防守動作,這也要求了防守者比先前組手中更快的防守反擊。防守反擊幾乎包含所以動作,如擊打、摔拿組合。
有些學校規定了防守動作,最有名的是kase派松濤館流有一種八步;三方向的進攻格擋路線,從黃帶到高級別的組手。下一種是自由一本組手,這種組手和接下來的自由組手由中山正敏大量記載並由JKA指導在JKA旗下的社團廣泛用於新手課程。自由一本組手和一本組手相似,但要求空手家在運動中使用。一本組手能夠提高自由組手技術和給主要反擊提供機會(相對於次要反擊)。
大島劼認為自由一本組手是松濤館空手道中最接近現實打鬥的練習,甚至比自由組手更真實。自由組手是需要學習的最後一種組手,在這個練習中兩位練習者可以隨意使用任何空手道技術來組合進攻或閃避、格擋、防守、反擊。儘管鼓勵練習者集中控制攻擊對手,但一旦接觸到表面就要收回。這就允許了對無護具的目標全方位的攻擊(包括踢打臉、頭、咽喉和身體),但同時保證了參與者一定程度的安全。在自由組手中對對手的投摔是被允許的,但在比賽中抓拿和地戰很少出現;因為松濤館空手家經常以單次攻擊結束遭遇戰,避免更多的打鬥和不必要的接觸。
開手一本組手是另一種通常介紹給高段位者的組手練習。這種和自由一本組手開始的風格相近,進攻者以已知命名的方式進攻,防守者防守反擊。但跟自由組手不同,攻擊者必須格擋住防守者的反擊並擊打回去。這種練習通常被認為比自由一本組手或自由組手更難,因為防守者明顯地不能及時的閃躲到安全距離,避免對反擊的反擊。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道場中訓練組手並不和體育空手道完全一樣。在組手中任何技術都是允許的,例如擊打、手刀、頭槌、鎖絞、腳踢等等。在比賽中有規定的執行規則、規定的套用技術和規定的目標限制區域等(如關節和咽喉)。比賽的目的是通過組手原理的套用來得分並創造一個激動人心的競爭性氛圍,但道場中訓練組手的目的是在真實壞境下殺敵或者致殘。
歷史 
船越義珍曾經練習沖繩空手道昭林流。多年後他為了在日本迅速普及空手道,因此將動作改為長橋大馬;更適合初學者;他從來沒有命名過自己的流派,只是稱它“空手道”。船越義珍的空手道反映了糸洲安恆對空手道的改變包括平安形系列,船越義珍還改變了以沖繩方言命名的形的名字。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船越義珍吸取了由柔道創始人嘉納治五郎發明的級/段等級系統和制服(稽古衣)。這個系統使用了有色腰帶來區分等級,以前唐手只有三種顏色的腰帶:白、棕和黑(每種都有等級)。而美國松濤館空手道仍在使用原始的腰帶系統:
8-4 級: 白
3-1 級: 棕
1-5 段: 黑
船越義珍在1924年4月10日,將松濤館空手道初段授予了粕谷真洋、大冢博紀、小西康裕、儀間真謹等七人。他的朝鮮學生成立的松濤館學校後來成為跆拳道,有靑濤館的創始人嚴雲奎、松武館的創始人李永變、智道館的創始人李承捖。
主要組織
JKA(日本空手協會)
ITKF(國際傳統空手聯盟)
SKIF(國際松濤館空手道聯盟)
ISKF(國際松濤館空手聯盟)
JKS(日本空手鬆濤聯盟)
JSKA(日本松濤館空手協會)
KWF(空手之道世界聯盟)
松濤會(Shōtōkai)
SKA(美國松濤館空手)
著名練習者
前UFC輕重量級冠軍町田龍太(Lyoto Machida)是松濤館黑帶3段,他的兄弟町田真三(Shinzo Machida)是4段,他們的父親町田嘉三(Yoshizo Machida)是7段,並且是JKA巴西支部長
現UFC次中量級冠軍Georges St. Pierre是美國本土士道館的黑帶3段
前UFC輕重量級冠軍 冰人 Chuck Liddell 是美國本土kenpo 空手道黑帶
前UFC輕重量級冠軍Vitor Belfort取得了松濤館藍帶

剛柔流

Gōjū-ryū剛柔流
剛柔流流祖宮城長順剛柔流流祖宮城長順
創立日期:大約1930年
來源國家:沖繩(日本)
創立者:宮城長順(1888-1953)
現任代表:(按字母順序排列)
1、剛柔會 / 山口剛史 (創始人 山口剛玄)
2、國際沖繩剛柔流空手道聯盟(IOGKF) / 東恩納盛男
3、神武館 / 兼井斉 (創始人 金城健一)
4、國際順道館 / 知念輝夫
5、沖繩順道館 / Yoshishige Omine (創始人 宮裡榮一)
6、拳志會 / 外間哲弘
7、健心館 / Raul にもふのぬ (創始人 赤嶺至冠)
8、素東剛柔流 / 泉川寬喜.
9、Senbukan / Seiko Fukuchi 和 泉川寬喜
10、尚武館 / 沢岻政輝 (創始人 新城正信 和 John Porta)
11、尚道館 / 比嘉世幸
12、尚禮館 / 渡口政吉
13、唯心館 / Tomoharu Kisaki
14、明武館:八木明哲 (創始人 八木明德)
15、沖繩剛柔流空手道協會(OGKK) / 比知屋義夫 (創始人 宮裡榮一)
來源:那霸手、少林南拳、福建白鶴
發展:極真
剛柔流是沖繩主要的傳統空手道之一,特徵是結合了剛和柔的技術。“剛”“柔”二字來自於沖繩大師們在19-20世紀使用的著名武術書籍《武備志》。剛,意味著閉手技術直線攻擊;柔,意味著開手技術和圓形移動。
正確的呼吸是強調的重點。剛柔流的練習方法包括身體的加強和控制,他基本接近於打架(距離、粘打、發力等)和同伴訓練。剛柔流在教學中融合了圓和直線的移動。剛柔流結合了硬式攻擊如踢技,閉手擊打和開手圓形技術如進攻、防守,控制對手包括鎖、抓、摔、拋。
歷史
由於缺少檔案的關係剛柔流的歷史是有爭議的,但是我們可以簡要地概括下它的起源。我們知道剛柔流和其他武術在日本現代化的進程相似,它從一種打架訓練變為一種通用的教育體制。東恩納寬量在一九零五年注意到了這點,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傳授武術;根據學生的不同,在家他教以殺敵為終極目的的那霸手;在那霸商業高中,他教作為德智體教育的唐手。
有兩個年份決定了剛柔流由日本人確立:首先在一九三三年,剛柔流在日本被大日本武德會官方確認為武道;也就是被認為是當代武術或是現代武道。第二個年份是一九九八年,大日本武德會確認剛柔流空手道為傳統古流武術。這種古流武術的確認表明了日本社會對日本、沖繩、中國間關係看法的變化。一九九八年前,只有日本本土武士練習的武術才被認為是古流武術。
1 古流武術
剛柔流和空手道這些名字都是新近的,但這門藝術卻很古老。在十九世紀的沖繩,這種武術叫做唐手(意味中國的或唐朝的)。在沖繩,唐手主要由三部分構成:那霸手、泊手和首里手。剛柔流來源於那霸手。如上所述;一九九八年大日本武道會認定剛柔流空手道為一種古流武術。剛柔流也是第一種被認定為武道的沖繩武術。這種武術的起源被認為那霸手或剛柔流有三種可能的來源:第一種為古老的沖繩武術;第二種為由諸如東恩納寛量先生等沖繩旅行者而知名的不同的中國南派拳法;第三種來源為在十九世紀初在那霸建立中國武術學校。這些元素可能互相補足。
1.1 沖繩武術
在沖繩,有五種混合了中國南拳的當地古老武術,孕育了唐手。首先,Ti'gwa,一種在暹羅(泰國的舊稱)的打擊術,在早期文化商業交流時傳入沖繩。其次來自於南拳/福建拳法的kata型。第三,來自於法律執行部門使用的抓捕或鎖關節的tuite擒拿。第四,tegumi沖繩摔跤。第五,buki'gwa武器術,在1609年禁武后被嚴重限制。以上提到的一種沖繩空手道的主要組成和來源是tuite:經常導致地戰的摔跤,關節鎖和破解,投摔,掃落。這些技術在琉球的小村莊裡被廣泛地練習,並且混合了中國武術,孕育出空手道。在型中,常用的地位步伐和/或收手於胸腹是這種技術的標誌。
在剛柔流中,“柔”的技術的使用,如轉掌型,揭示了來自於一種或多種白鶴拳法的影響。傳統上,剛柔流被認為是福建白鶴的衍生。受白鶴影響,剛柔流進行圓型的移動和快速的擊打。受虎型影響,剛柔流採取強力的直線擊打仿佛老虎的爪抓(特別是急所術,也就是點穴)。關於這些中國武術是怎樣幫助剛柔流誕生的有2種理論。
1.2 在中國學習的中國南拳
十九世紀末,空手道大師們為了名義上的“武術朝聖”回到中國。讓剛柔流的發展回到沖繩那霸的當地人東恩納寬量(1853-1916)。青少年時期,他跟隨一位叫做新垣世璋的沖繩大師學習,1873年,他旅行到中國福建省的福州,在那兒,他跟隨多位老師學習。1877年,他開始跟隨一位叫做Ryū Ryū Ko的功夫大師學習(火星_Osu註:東恩納寬量本人是文盲,所以不知自己師父的中文名字,只懂發音,但他的師兄弟仲井間憲里本姓“衛”是“閩人三十六姓”後代,又精通中文所以知道自己師父姓名是劉龍公,所以他的孫兒仲井間憲考在1971年成立流派時用了劉龍公的姓加上本身的姓(劉+衛)而命名“劉衛流”。這說法至今還是用在沖繩官方介紹空手道的網站)東恩納盛寬量在1882年回到沖繩,一邊繼續賣火柴的家族事業,一邊教授一種以整合剛和柔拳法為一個系統而聞名的新的武術。東恩納的武術就是著名的那霸手。剛柔會的歷史認為中國南少林拳法也影響了這種流派。
1.3 在沖繩學習的中國南拳
Fernando Câmara稱,沖繩的上地和剛柔可能都來自於1828年左右在那霸成立的一所拳法學校.Câmara說,宮城長順,在他的《空手道概說》(1934)中沒有提到東恩納寬量,而提到剛柔流的創始是在那霸建立的一所中文學校,Câmara給了我們一些這所學校的著名大師:Sakiyama、新垣世璋、湖城大禎、仲井、和東恩納,他認為Ryū Ryū Ko可能是這所學校顧問中的一人,另外還有偉伯(イワァー,Iwah)Wai Shin Zan,和其他人。
宮城長順說:“在1828年,我們祖先從中國福建省繼承了一種功夫流派。他們繼續著教學並型成剛柔流。甚至今天仍有一個傳統的組織在傳授真正的剛柔流。”值得注意的是,對宮城長順來說,有一個從1828年到1936年的持續性的正統剛柔家組織,而且他認為組織有且僅有一個,通過宮城長順,東恩納寬量並不是剛柔流的起源,而只是將系統傳予宮城長順的人。這樣就有一個問題:誰是第一個非傳統剛柔家?東恩納寬量還是宮城長順?眾所周知,在宮城長順改編成當代的型式時,他改變了系統。據說,東恩納旅行到中國時帶回了一些型。這也是剛柔流歷史傳統的一部分,東恩納為了將他的武術編如沖繩高中體育課,將型中的開掌技術改為用拳。
現代武道
1933年,剛柔流成為第一個在日本被打日本武道會官方認定為武道的空手道學校,也是唯一一同時在沖繩和日本代表空手道歷史的流派。這項認定讓剛柔流空手道進入了現代武術或者是現代武道。
東恩納最傑出的學生是宮城長順(1888-1953),他14歲就跟隨東恩納學習。1915年,宮城長順和一位朋友吳賢貴去福州尋訪東恩納的老師。他們逗留了一年,跟隨了幾位大師學習,但是過去的學校已經沒有了(1900年義和團運動)。他們回去不久,東恩納就過世了。許多東恩納的學生繼續跟隨他學習,他教授了一種在福建白鶴六機手學到的型,叫做轉掌。
東恩納最年長的學生許田重発成立了“東恩流”,保留了更多東恩納接近於那霸手的東西。
1930年,東京舉行全日本武術演武,一位其他演武者問宮城長順最好的學生新里仁安練習的是什麼流派的武術.回到沖繩以後,他將這件事報告給了宮城長順,於是決定取名為剛柔流。宮城長順取自詩《拳法之大要八句》里的一句,大概意思是“打拳的八條法則”,也就是武術八戒。這首詩是中國武術醫藥經典《武備志》里的一部分。這句是“法剛柔吞吐”(吸氣和吐氣的方法是剛和柔或者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吞吐相對,剛柔並濟)。
1 基本型
基本型也就是型的基礎。在剛柔流,三戰型是所有其他剛柔流型的基礎,因為它教授了基本移動,基本技術,發力和運氣的呼吸技巧。它也是身體控制的基礎。空手道家練習這套型越多,他的閉手型變化得越多。第一種變化的三戰型(三戰第一)被認為是基本型。
2 閉手型
閉手型也是基礎型。在學習基本型後學習這套型,這是流派的基礎,不僅是基礎移動,更是基礎原理。傳統上,開手型作為第二套型教授,或者在閉手型(三戰型和/或轉掌型)學習和練習之後的學生的“擅長型”。
三戰型:在剛柔流有兩套三戰。宮城長順的三戰(或者三戰第一):宮城長順為了作為初始和基本型創造而被最廣泛得教授,型中沒有轉身,空手家向前走然後後退。東恩納寬量的三戰(或者三戰第二:這是由東恩納寬量教授,更早的完整版本的三戰型。在這套型中,空手家總是向前,但有兩次180度轉身。
轉掌型:轉掌是由宮城長順在1921年作為“柔三戰”創立的,為了平衡閉手型(三戰型)剛的外表而創立閉手型柔的版本。這是一種結合了伴隨深呼吸的剛的動態張力和柔滑的手部移動。
3 開手型
這是閉手型基礎上的高級型。開手型的動作意圖作為“實戰套用參照”型和開放於多種解釋(分解)。
碎破:這是大多數剛柔組織中,通常學生在擊碎第一和擊碎第二後學的第一套剛柔高級型。頭三個動作是這套型的標誌——手腕-抓握-拋出技術。型的中間是鷺足立,或鶴步,同時做雙手受和前蹴後的膝蹴。
制引戰:制引戰型表現了破壞平衡,拋投,抓取,包括近身戰擊打、掃落、摔倒和拋投技術的使用。
四向戰:它整合了強力的直線進攻(掌底突)和圓型移動和格擋。這也是宮城長順晚年最喜愛的型。
三十六手:這套型教授了怎樣在近身戰時繞著敵人移動,而關節蹴強調了對敵人靈活性的破壞。
十八手:十八手型融合了四個方向的移動,45°角攻擊,遠距離和近身戰的實現技術。這也是渡口政吉擅長的型。
久留頓破:基於中國的螳螂拳,是宮裡榮一擅長的型。
十三手:十三手被認為是在其他那霸手流派中流傳的最古老的型之一。其他流派也練習這套型或是其他版本。一百零八手:也叫百步連,剛柔流最高級的型。開始,對大師來說有三個Go,Chu和Jo級別,後來宮城長順只保留了最高的Jo級別。這也是八木明德和東恩納盛男擅長的型。
4 普及型
1940年,沖繩省長Gen Hayakawa召集了由Ishihara Shochoku (主席)、宮城長順、神谷仁清、新里仁安、Miyasato Koji、徳田安文、金城兼盛、Kyan Shinei和長嶺將真組成的空手道特別委員會。這些人的目的是創立一套既能在學校體育課上教授的非常基礎的沖繩獨立武術流派的沖繩型,而不是像日本為了普及劍道和柔道那樣創立一種標準化的空手道。
這種型不是傳統剛柔流的型,而是“推廣型”,簡單到可以作為學校體育課的一部分,作為學校標準空手道課程的一部分,不同於道場裡的那種。
長嶺將真(松林流)創立了如今作為松林流課程一部分的普及型第一;宮城長順創立了普及型第二,也就是如今剛柔流課程中的擊碎第一。一些剛柔流道場仍練習普及型第一。宮城長順還創立了擊碎第二,但只有剛柔流和其一些衍生在練習。
擊碎第一:
由宮城長順在1936創立,這也是教給初學者的第一套剛柔型。在松林流練習者中稱為普及型第二。
擊碎第二:
擊碎第二融合了些更柔的技術,儘管它和擊碎第一很像。它包含了開掌的使用和圓形技術,這也是教給初學者的第二套型。
5 其他非傳統剛柔流型
一些剛柔流學校有他們自己額外的,不在其他剛柔流課程里的型。一些型是簡單的基本型(像普及型第一或者太極),一些是高級型(像明武館型)。一些來自渡口政吉派系的剛柔流學校(如尚禮館)更有額外的型,如Geikiha 1,2 和Hookiyu 1,2。另一種非傳統型是Kurogane Shatsu(鐵布衫)用來訓練肉體和精神的忍耐。
5.1 明武館型
名武館創始人八木明德先生,以他認為宮城長順最喜愛的技術創立了一套五個型:
天地青龍白虎 朱雀玄武
這些型被認為是明武館型,由兩人組成。天地的前一半能“打”後一半,而其餘四套型能成對對打。
明武館道場也練習一些太極型,和棍/釵的剛柔流型(擊碎、碎破、四向戰)
5.2 山口剛玄剛柔會型
地鶴
玄鶴
天龍
太極:由剛柔會創始人山口剛玄創始人創立的一套五個型。太極教授了基本的格擋/進攻形式和向四個方向的基礎移動。
太極上段 第一,第二
太極中段 第一,第二
太極下段 第一,第二
太極掛受 第一,第二
太極廻受 第一,第二
5.3 正剛館型
正剛館的創始人多田正剛為了向初學者推廣教育課程而創立的額外的型:
基本受之型 基本突擊之型
5.4 尚禮館
尚禮館剛柔流的創始人渡口政吉創立的額外型:
Hookiyu型一 Hookiyu型二
擊碎第三
Gekiha第一 Gekiha第二
Kakuha第一 Kakuha第二
白鶴之舞
渡口政吉也為每個Hookiyu、擊碎、Gekiha和Kakuha型創立了雙人型和一些古流型
剛柔流空手道分支
沖繩和日本組織
全日本空手道連盟剛柔會(JKF Goju Kai)
全日本空手道剛柔會(JKGA)
全日本剛柔流空手道連盟
國際明武館剛柔流空手道協會
國際沖繩剛柔流空手道聯盟(IOGKF)
國際剛柔流空手道連盟
沖繩剛柔流空手古武道神武會神武館
沖縄剛柔流空手道協會(OGKK)
剛柔流國際空手古武道連盟
NPO法人剛柔流武術協會
國際順道館
沖繩順道館
拳志會
素東剛柔流
Sengukan
Shodokan
尚武館
尚禮館
正剛館
其他組織
國際健友館剛柔流空手道古武道會
尚禮尚武館
Hatha剛柔流
剛拳館剛柔流
剛柔流西風館

和道流

和道流空手道的創始人為大冢博紀,大冢博紀出生於明治25年。6歲起學習柔術。於大正9年到船越義珍的明正塾學習空手道及日本神道揚心流柔術。大正13年,在皇居濟寧館道場舉行的舞蹈演武會中參加琉球唐手術表演,大冢博紀表演自創的“唐手術亂取形”(現代空手道中的約束對打),以及“捕短刀”、“捕真劍白刃”博得好評。因不滿船越先生反對練習組手,大冢博紀在昭和8年5月創設“和道流”即將空手道與日本柔術合而為一的意思。該流派受到“神道揚心流”柔術的影響頗深,其中“別”、“流”、“押”、“引”、“入身”、“轉身”等更是柔術的技法特徵。和道流最具特色的是格鬥技術,是極少數在格鬥中能體現流派特徵的空手道,該流派出現了許多空手道格鬥比賽冠軍。同時該派空手道也屬松濤館一系因此在套路上深受松濤館流的影響,但也有自身的特色。
和道流流祖大冢博紀和道流流祖大冢博紀
和道流空手道的代表團體有全日本空手道聯盟和道會,世界和道流空手道聯盟等,和道流最大勢力是在日本的大學和學校,以東京大學、東京農業、明治、日本、立教、日本齒科、東京工業、東京外語、北海道、熊本工業、福岡等高校體育聯盟中空手道強校為中堅力量。現任全日本空手道聯盟事務局長荒川通就是和道流的代表人物之一。

糸東流

糸東流的創始人摩文仁賢和生於明治22年琉球首里市,13歲時成為首里手名家糸州安恆的嫡傳弟子,20歲時投入那霸手名師東恩納寬量的門下練習那霸手2年。後又學習了松村派、新垣派等空手道更學習了空手道以外的日本古武道器械。摩文仁賢和於昭和3年上京,他在日本時與宮城長順關係密切,互相學習。
日本糸東流流祖摩文仁賢和日本糸東流流祖摩文仁賢和
昭和9年摩文仁賢和在大坂開設養秀館道場,以自己兩位恩師名字的開頭各取一字當成流名,成為糸東流。糸東流的特點是以“守、破、離”三字來總結,即對型的忠實遵守而後套用最後獨立,以此獨特的方法來修行空手道。不少松濤館的學生從摩文仁處受益良多.
糸東流空手道極其重視空手道精神的修養,開祖摩文仁賢和極強調糸東流空手道為“君子的拳”是為修行圓滿的人格和崇高的人生目的而進行空手道修行。摩文仁先生記憶力極強,為了保存沖繩的型,他的糸東流中一共有47個規定型。
糸東流的代表團體有全日本空手道聯盟糸東會,世界糸東流空手道聯盟,林派糸東流、正氣會、修交會、修道會、聖心會、明武會等。自1989起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級空手道比賽。

極真會

極真會館是由大山倍達於1965年於東京創立。大山倍達原名崔永宜,1923年生於日據時期的韓國全羅北道金堤郡(現金堤市龍池臥龍里,父親崔承玄(최승현),母親金芙蓉(김부용),其為家中6男1女第四子。9歲時在其姊居於滿洲的農場內,首次接觸到武術。1938年,15歲的大山與哥哥前往日本,並投考空軍學校。後來,他跟隨船越義豪學習松濤館空手道獲得黑帶二段。學習柔道4年後,成為黑帶3段。
極真會館創始人大山倍達極真會館創始人大山倍達
二戰結束後。大山跟隨剛柔流曹寧柱學習空手道,曹寧柱以其驚人的力量和精神意志而聞名,對年青的大山倍達有著極具深遠的影響。他鼓勵大山應一生獻身於武道,並建議他離開文明的人類社會去進行肉體及精神上的隱居修煉。這時,大山接觸到吉川英治之著作《宮本武藏》,他從書里學習到劍聖宮本武藏之武士道精神,自此這本著作就成為他心靈上的導師。
1947年,大山倍達參加了某個組織的空手道賽,雖然他得到了冠軍,但他深深體會到空手道比賽並不能最好地鍛鍊實際的打鬥能力。他在戰後以酒吧看門人為職,因襲擊美國兵及參與政治活動而被通緝。這次,他選擇了千葉縣清澄山作為躲避之處。為了這次狂熱的修煉,他每天練習十二小時,每天不停地在寒冷的瀑布下煉習,徒手擊碎石塊,以樹幹作拳打腳踢的鍜煉及在有刺的植物叢上作上百次的跳躍等。晚上,大山會以冥想及靜思來作心靈的鍜煉。經過了十八個月的難苦鍛鍊,因友人離開政壇及妻子拒絕再提供食物,大山終於回到了文明的人類社會,這時他感到自己脫胎換骨,正是大展拳腳的時候。
為了測試自身的力量和宣揚其提倡的實戰空手道,大山於1950年開始,分別與五十二頭公牛交戰,結果三頭當場死亡,有四十九頭公牛的牛角被其以空手道手刀徒手砍掉。1952年間,大山倍達由於無法在國內養活自己(原話),他遠赴美國多個地方,公開實地示範他所主張的武學。其間他將所有270個對手全部擊敗,大部分他都以“一擊必殺”的招式取得勝利。而每一場對決都在三分鐘內分出勝負。有人如此評論大山倍達的威力:“對決時,當他走近你,你就完了。沒有人能抵禦他的攻擊。如你用手臂去抵擋他的拳,你的手臂必然折斷,但如果你沒有抵擋,那折斷的必然是你身上的骨頭或肋骨。”據說,他能以拇指及食指扭曲十元硬幣,更可以用徒手手刀一連劈斷十四瓶威士忌瓶頸。正因大山倍達的驚人力量和技術,自此,人們都稱他為“神手”。
1953年,大山倍達在東京成立他的第一個"大山道場"。此時他正處於高峰狀態。他揉合了不同武術派系加以捨短取長,融會於自身所提倡的實戰空手道中,加上他對學生的訓練非常嚴格,奠定了極真空手道的基礎。1957年,第一所“大山”道場由Bobby Lowe師範於夏威夷成立。Bobby Lowe 熱愛武術。自幼接受教頭父親的中國武術訓練。23歲時的他,已是柔道的黑帶四段,劍道的黑帶二段及合氣道的黑帶初段。如此一位武學高手亦於1952年間,大山在夏威夷之空手道示範中,被其驚人的力量及技術所震攝,隨即與大山會面,並拜其為師,追隨學藝。而Bobby Lowe亦成為極真會館首位“內弟子”。“若獅子”之傳統亦由此而來。極真會館每年均會選出少數精英進行100天的入室嚴格訓練。
極真會之世界性總部於1963年開始建立。於1965年於東京正式啟用。並命名為“極真”,全名為“國際空手道連盟,極真會館”由1969年起,每年主辦全日本空手道大賽及每隔四年主辦全世界空手道大賽,至今從未間斷,並以全接觸式賽例聞名於世。亦因為極真空手道的訓練嚴格,努力不懈,不屈不撓的鬥志精神。令極真得到全球武術界之認同。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間,極真會館在全球120多個國家都設立了分部,成為世界上最大之武術組織之一。

空手道訓練

空手道的技術從表現的形式上共分為型(形)和組手兩種。型是將空手道技術合理組織、配套練習的一連串動作組合,包括攻擊、防禦等各種技法,一般用於單人練習。現今的空手道道館中,型的練習往往是按順序依次演練,每種型的練習時間為數十秒至數分鐘不等。型的練習熟練後,才開始練習空手道的基本組合術,也就是組手。
傳統的空手道是運用拳腳的殺傷力,克敵制勝的一種徒手武術;後來隨著全世界技擊運動的發展,空手道也分門別派分出多種新興流派,也融合了各種格鬥技的技巧,如今還有保有傳統技術風格的傳統空手道,以及結合了拳擊技術和泰拳技術的全接觸空手道,以及結合了摔投寢技的“格鬥空手道”。
由於古代唐手是在特定的士族之中秘密傳承,不少古代的型業已失傳。明治以後,空手家們創立了數種新的型。在古琉球時代,首里手、那霸手和泊手各成一派,其型也各不相同。而在後來空手道傳入日本本土的時候,沖繩與日本本土的型也存在著差異。
關於首里手和泊手的型,詳見下表。
首里手、泊手系“型”列表
型的名稱
傳承者(作者)
備註
型的名稱
傳承者(作者)
備註
騎馬立ナイハンチNanfanchi(初~三段)
松村宗棍,糸洲安恆,松茂良興作
首里手、
泊手系各流派間流傳
竜波ルーファー
比嘉清德
武藝會傳承
拔塞パッサイBassai(大、小)
糸洲安恆,親泊興寬
首里手、泊手系各流派間流傳
二段武ニダンブ
(大)
比嘉清德
武藝會傳承
公相君クーサンクーKushanku(大、小)
糸洲安恆,北谷屋良
首里手、泊手系各流派間流傳
二段武ニダンブ(小)
岸本祖孝
武藝會傳承
チャンナン
Chan‘nan
(糸洲安恆)
平安型的原型。本部朝基創立
三波武サンパブ(大、小)
比嘉清德
武藝會傳承
平安ピンアンPin’an(初~五段)
(糸洲安恆)
首里手系各流派間傳承
阿南君アーナンクーAnanku
喜屋武朝德
慈恩ジオンJion
花城長茂
首里手系各流派間傳承
白鶴ホーフヮー
祖堅方范
松村正統少林流傳承
五十四步ウーセーシUseshi
屋部憲通
首里手系各流派間傳承
アーラン
幸地克秀
在幸地道場傳承
王冠ワンカンWankan
原為泊手的型。後在首里手、泊手系各流派間傳承
二十四步ニーセーシーNiseshi
武藝會傳承
鷺牌ローハイRohai
原為泊手的型。後在首里手、泊手系各流派間傳承
壯鎮ソウチンSochin
新垣世璋
新垣派的型。首里手系流派傳承
鎮東チントウChinto
泊地區的城間和金城
由自福州和安南漂流至泊村的人傳授。後在首里手、泊手系各流派傳承
十三歩セーサンSesan
松村宗棍
亦作セーシャンSeishan。與那霸手的セイサンSeisan系同系統的型。喜屋武朝德創立
珍手チンテーChinte
松茂良興作,親泊興寬
由自福州和安南漂流至泊村的人傳授。
後在首里手、泊手系各流派傳承
ドーチン
兼島信助
慈陰ジーンJi'in
泊的山裡
由自福州和安南漂流至泊村的人傳授。
後在首里手、泊手系各流派傳承
普及型(一、二)
長嶺將真
宮城長順
十手ジッテJitte
泊的仲里
由自福州和安南漂流至泊村的人傳授。
後在首里手、泊手系各流派傳承
基本型(一~三)
知花朝信
汪楫ワンシュウWanshu
真榮田親雲上,本部朝勇,喜屋武朝德
原為泊手的型。後在首里手、泊手系各流派間傳承
基本型(三~五)
仲里周五郎
雲手ウンスーUnsu
本部朝勇,摩文仁賢和
新垣派的型。後在首里系各流派間傳承
太極
船越義豪
松濤館流傳承
白熊
(本部朝基)
本部流傳承
明星
(摩文仁賢和)
糸東流傳承
元手(一、二)
本部朝勇
本部御殿手傳承
青柳
(摩文仁賢和)
糸東流傳承
合戰手(三~五)
(上原清吉)
本部御殿手、武藝會傳承
十六
(摩文仁賢和)
糸東流傳承
實戰ジッチン
本部朝勇
武藝會(比嘉清德)傳承
松風
(摩文仁賢和)
糸東流傳承
元手三戰ムートディーサンチン
本部朝勇
武藝會(比嘉清德)傳承
心波シンパーShinpa
(摩文仁賢和)
糸東流傳承
松三戰ショウサンチン
松村宗棍
武藝會(比嘉清德)傳承
リンカン
仲宗根正侑
泊的型。
剛泊會傳承
那霸手系"型"列表
流派
型的名稱
傳承者(作者)
備註
流派
型的名稱
傳承者(作者)
備註
湖城流
天卷Ten
湖城家
湖城親方以來七代一子相傳
剛柔流
三戰サンチンSanchin
東恩納寬量,宮城長順
湖城流
空卷Ku
湖城家
湖城親方以來七代一子相傳
剛柔流
轉掌テンショウTensho
宮城長順
湖城流
地卷Chi
湖城家
湖城親方以來七代一子相傳
剛柔流
擊碎ゲキサイ
Gekisai(一、二)
宮城長順
湖城流
白龍
湖城家
湖城親方以來七代一子相傳
剛柔流
碎破サイファーaifa
東恩納寬量,宮城長順
湖城流
白虎
湖城家
湖城親方以來七代一子相傳
剛柔流
四向戰シソーチンShisochin
東恩納寬量,宮城長順
湖城流
白鶴
湖城家
湖城親方以來七代一子相傳
剛柔流
十三手セーサンSeisan
東恩納寬量,宮城長順
新垣派
二十四步ニーセーシNiseishi
新垣世璋
首里系各流派傳承
剛柔流
十八手セーパイSeipai
東恩納寬量,宮城長順
新垣派
雲手ウンスーUnsu
新垣世璋
首里系各流派傳承
剛柔流
三十六手サンセーリューSanseru
東恩納寬量,宮城長順
新垣派
壯鎮ソーチンSochin
新垣世璋
首里系各流派傳承
剛柔流
久留頓破クルルンファーKururunfa
東恩納寬量,宮城長順
上地流
三戰サンチンSanchin
上地完文
剛柔流
征遠鎮セーエンチンSeienchin
東恩納寬量,宮城長順
亦作セーユンチンSeiyunchin,戰前寫作“制引戰”
上地流
十三セーサンSeisan
上地完文
剛柔流
壹百八手スーパーリンペイSuparinpei
東恩納寬量,宮城長順
別稱:ペッチューリンPechurin
上地流
三十六サンセーリューSanseirui
上地完文
劉衛流
サンチンSanchin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上地流
完子和カンシワKanshiwa
上地完英
劉衛流
セーサンSeisan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上地流
十六セーリューSeirui
上地完英
劉衛流
ニセーシーNiseishi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上地流
完戰カンチンKanchin
上地完英
劉衛流
サンセールーSanseiru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上地流
完周カンシューWanshu
上原三郎
舊:第二セーサンKanchin
劉衛流
セーユンチンSeiunchin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上地流
十戰セーチンSeichin
糸數盛喜
劉衛流
オーハンOhan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劉衛流
巴球パーチューPachu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劉衛流
安南アーナンAnan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劉衛流
白虎パイクーPaiku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劉衛流
黒虎ヘイクーHeiku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劉衛流
パイポーPaiho
仲井間憲里,仲井間憲忠,仲井間憲孝
仲井間家傳承
組手是由兩名空手道練習者之間相對的練習形式。包括約束組手、自由組手和組手試合。
組手的雛形在琉球王國時代就已經完成。琉球處分之後開始制式化,目前最早的組手制度可追溯到大正時代本部朝基的十二本。在清朝冊封尚泰王時,使臣曾提到了琉球武術中的交手。這可能就是組手的原型。

級別段位

空手道的段級位制和色帶制是參照柔道創立的。空手道段位制於1924年由船越義珍發行,為歷史上最早的空手道段位制。
與柔道一樣,空手道分為黑帶和白帶。黑帶為有段者,白帶為入門者。黑帶與白帶之間(1~3級),多數流派設有茶帶。一些流派當初設有綠、黃、青等色帶,今日已一般化。段級位和色帶在各個流派中有差異,傳統派空手的段位為全日本空手道聯盟的公認段位。
空手道的稱號有范士、教士(達士)和錬士,最早由大日本武德會授予。1945年日本投降後,在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SCAP)的命令下解散。此後,由各個流派或會派自行授予。

教授方法

在琉球王國時代,唐手(空手道)的教學是秘密進行的,往往是在夜深人靜的時間,或是在人煙稀少的地點(如墓地)進行。這是為了避免被薩摩藩的在番役人所發現的緣故。因此當時沒有道場,師徒的人數也很少。
與同時期的日本武術不同的是,以空手道為代表的琉球武術沒有專門的武術書籍,而是通過口耳相傳和實際演練進行傳承的。相傳在當時每學會一種型就需要花費三年的時間。琉球時代採用的是約束組手而不是20世紀初的自由組手,因此必須在實戰中進行訓練。
明治以後,空手道的教授大為轉變。沖繩縣的各中學和師範學校開始公開教授空手道,師兄弟之間一對一的練習。在教練的號令下,大量徒弟同時練習同一種型。糸洲安恆在此時期內創立了平安之型。
進入大正時代後,沖繩唐手俱樂部在那霸成立。當時沖繩的空手大家參加了俱樂部,第一次作出了共同研究、共同修煉唐手的努力。又,船越義珍和本部朝基於此時期出版了空手道史上第一部研究書籍。昭和之後,空手道的技法名稱開始出現,書籍紛紛出版,對組手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並作出了試合的努力。空手道的段級位制和色帶制被認定,同時練習體系也逐漸合理化。空手家們相繼建立自己的道場,以教授更多的徒弟。
然而,隨著空手道的近代化,西洋的身體動作、運動理論的傳入,引起了空手家的反省。如今興起了對古傳空手和沖繩空手再認識、再評價的熱潮。

道服歷史

在琉球王國時代,史料中沒有關於空手道道服的記載。在太平洋戰爭之前的相片中,習武者大多是赤裸上身練習空手道。在1929年發表的《拳法概說》中,喜屋武朝德提到赤裸上半身的目的是為了練習皮膚的強韌性。然而,在1921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訪問沖繩之際,由容宜仁指揮的首里城正殿演武中,人們穿著白色上衣練習武術。
今日的空手道道服是1922年船越義珍在講道館演武之際,從神田的生地問屋買入白木棉地,參照柔道道服的風格親手縫製出來的。這是文獻上記載最早的空手道道服。1934年在《空手研究》中刊登了空手道道服的廣告,並於昭和初期開始販賣。由於空手道與柔道的差異,人們對空手道道服逐漸改良,成為今天的樣子。
在今日的空手道道服中,傳統派空手道的道服與全接觸式空手道的道服有些許不同。

與奧運會

2012年5月4日訊息,世界空手道聯合會主席安東尼奧-埃斯皮諾斯(Antonio Espinos)告訴ATR記者,在兩次嘗試進入奧運會未獲成功之後,這一次空手道聯合會的準備比以往更加充分。
2013年5月29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經投票表決,空手等5個備選項目遺憾出局。
2019年2月22日,世界空手道運動協會發表聲明稱對空手道落選2024巴黎奧運會增補項目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