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培訓

人力資源培訓

人力資源是存在於人的體能、知識、技能、能力、個性行為特徵與傾向等載體中的經濟資源。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也具有物質性、可用性、有限性。人力資源的物質性是指,有一定的人口,才有一定的人力;一定的人力資源必然表現為一定的人口數量。人力資源的可用性是指,通過對體能、知識、能力、個性行為特徵與傾向(如人格、價值觀)的使用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人力資源的有限性是指,人力資源有質和量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只能以一定的規模加以利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力資源培訓
  • 解釋:人的體能、知識、技能、能力
  • 特徵:⒈人力資源是“活”的資源
  • 核心內容: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
相關定義,培訓內容,培訓教材,培訓系統,

相關定義

“人力資源部”的概念是在上世紀末從美國引入的,在此之前,我國企業中的人事管理部門叫人事部。 人力資源部是對企業中各類人員形成的資源(即把人作為資源)進行管理的部門。
1.它具有能動性、周期性、磨損性,而物質資源只有通過人力資源的加工創造才會產生價值;
⒉人力資源是創造利潤的主要源泉,尤其是在新經濟中,人力資源的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最大財富;
⒊人力資源是一種戰略性資源;
⒋人力資源是可以無限開發的資源,人們的潛能開發程度與人力資源的實際潛能是很不相稱的。

培訓內容

學習系統基礎知識和實務技能,同時配以模擬試題和總複習,為6大
薪酬與福利管理;
組織行為;

培訓教材

培訓教材使用的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指定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一般包括兩本:《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基礎知識》、《人力資源管理師專業能力》。
第一,幫助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全面掌握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組功能,系統掌握現代企業人力 資源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全面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從業人員的理論水平、專業素質和能力技巧,能勝任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等職業崗位,工作效率有顯著提高。
第二,能夠通過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知識技能考核並獲取相應資格證書。

培訓系統

人力資源管理核心之一培訓與發展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同時也是工作的難點。培訓需求如何分析?應該培訓哪些內容?培訓對象如何確定?師資力量從哪裡來?等等。這些是經常困擾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的問題。本文試從構建結構化的培訓體系入手,逐層分析和解決這些熱點和難點問題。
  1. 企業培訓工作的現狀
當一個企業面臨著各種發展需求時,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制約因素就是人力資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培訓作為人力資源管理所必須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企業都非常重視。但是培訓效果往往事與願違,培訓成效在低效率上徘徊。以至許多從事人力資工作的人認為培訓是一個“美麗的陷阱”,導致有的企業對培訓工作的支持僅僅停留在精神上鼓勵。縱觀企業培訓工作存在的現象,就不難理解培訓效果的低效、無效甚至是負面的。
⒈盲目跟風,為趕時髦做培訓,為培訓而培訓,流行什麼培訓課程,企業就組織員工參加什麼培訓。
培訓需求分析是培訓工作最關鍵和最基礎的一項工作。很多企業往往忽視這項工作。做培訓不進行需求分析,就不知道培訓什麼內容;不能確定培訓對象,導致培訓效果事倍功半。培訓計畫也是一種擺設,為計畫而計畫,為應付上級檢查而做計畫。
思維方式存在問題。不是針對崗位進行分析從事者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從課程入手,考慮接受這些課程的培訓能掌握什麼知識,這自然就會出現跟風趕時髦現象。
⒉培訓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企業認為培訓是人力資源部的工作,培訓需求分析自然也是人力資源部的事。其實不然,一個企業有上百個崗位,涉及幾十門學科,這不是靠一個人力資源部力量就能做好需求分析工作的,而是要求企業每個部門都參與,相互協作,正如國家教育部不會制訂每一專業的課程設定。人力資源部的主要責任是制訂培訓制度、構建培訓體系,保證培訓體系的正常運作。
⒊企業缺乏專職或兼職講師,教材開發力量不足。每個企業無論是技術、工藝還是管理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所以並不是社會上的培訓資源就能滿足企業的培訓需要。由於企業內部缺乏專職或兼職講師,平時疏於教材的開發和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培訓時教材東拼西湊,難以保證培訓效果。
⒋培訓與企業的的管理體系脫節,沒有配套的培訓管理體系來激勵員工參加培訓的願望,引導員工培訓目標,以及沒有相應的處罰制度。
鑒於以上現象,企業要使培訓的投入和產出成正比例,必須從構建結構化的培訓體系入手,扎紮實實做好培訓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1. 如何構建結構化的培訓體系
通常一個完整的培訓體系包括:培訓課程體系、培訓講師管理制度、培訓效果評估和培訓管理體系四部分組成。其中前三項是培訓體系的三大核心工作內容。培訓管理體系是把原本相對獨立的培訓課程體系、培訓講師管理制度、培訓效果評估融入到企業管理體系中,尤其要和晉升體系、薪酬體系相配合。
⒈如何建立培訓課程體系
培訓課程設定是建立在培訓需求分析基礎之上,根據培訓課程的普及型、基礎型和提高型將培訓課程分為員工入職培訓課程、固定課程和動態課程三類。
員工入職培訓課程設定較為簡單,屬普及性培訓,課程主要包括企業文化、企業政策、企業相關制度、企業發展歷史等。
固定培訓課程是基礎性培訓。是從事各類各級崗位需掌握的應知應會知識和技能,崗位調動、職位晉升、績效考核反應知識、技能有欠缺者需加強固定課程培訓。
動態培訓課程是根據科技、管理等發展動態,結合企業發展目標和競爭戰略做出培訓分析,這類培訓是保證員工能力的提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結構化的培訓體系模型
不難理解,固定培訓課程設定是培訓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在企業中必須建立起以員工職業化為目標的分層分類員工培訓體系,明確不同崗位,不同級別的人員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
首先,人力資源部會同各級部門,從崗位分析入手,對所有崗位進行分類,如分為管理類、專業類、技術類等。在分類基礎上對每一類進行層次級別定義和劃分。由此,按照企業的組織結構和崗位勝任模式來建立固定課程體系就有了分析的基礎和依據。以各級各類崗位為基礎,分析員工開展業務工作所需的職業化行為模組和行為標準,在分析這些活動時,可以遵循以下三種思路。
從活動開展的內在邏輯關係來考慮。
從活動範圍來考慮。
從活動內容本身組成部分來分析。
分析支持這些職業化行為模組和行為標準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由此,確定各級各類的培訓課程,從而開發出相應的培訓教材。不同級別的必備知識可以是相同的,但在深度和廣度上應該有所區別。
動態培訓課程可以從二個層次上進行分析。
企業目標。分析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競爭戰略,所希望達到的目標。考慮與此相關的管理思路、管理觀念和工作重點的轉移,組織流程的改造及涉及新的技術領域、工藝技術,並與此確定培訓課程。
從科技發展角度分析。如今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發展日新月異。當一項工作內容發生重大革新時,由此帶來的新技術、新的管理理念來確定培訓課程。
培訓體系建立之後,培訓對象的確定,可以遵循以下思路。
高層管理者。根據企業經營策略確定企業的人員要求,並由人力資源部分析並確定相應的人員培訓。
中層管理者。根據企業為他們制定的發展計畫和績效考評的結果,由高層管理者和人力資源部分析和確定他們的下一步發展需求。
基層管理者和普通員工。由中層管理者根據員工的績效考評來分析確定他們的培訓需求。
員工可以自己提出培訓需求,得到上一級主管及人力資源部認可。
⒉培訓講師隊伍建設
講師是整個培訓流程的源頭,講師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培訓質量的好壞。培訓講師來源基本上有兩種途徑:一是外部聘請;二是企業內部講師。限於篇幅,本文只對內部講師的隊伍建設略作介紹。
講師的主要任務是講課、教材開發和參與培訓課程的設定。為保證講師隊伍的高素質,企業內部應制訂《講師資格認證制度》,可以從專業知識、專業經驗、成就及表達能力四方面進行認證。對講師的工作績效可每半年或一年考核一次,優勝劣汰。同時為支持和鼓勵講師主動積極地開展培訓工作,給講師一定的時間從事教材的開發和一定的講課費和教材開發費。最後企業應幫助講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組織他們進行專業培訓和技能訓練。
⒊培訓效果評估
培訓效果評估是培訓流程中的最後一個環節。評估結果將直接作用於培訓課程的改進和講師調整等方面。評估從四個方面考察。
第一層評估,反應層面。這類評估主要是考核學員對培訓講師的看法,培訓內容是否合適等。這是一種淺層評估,通常是通過設計問卷調查表的形式進行。
第二層評估,學習層面。主要是檢查學員通過培訓,掌握了多少知識和技能。可以通過書面考試或撰寫學習心得報告的形式進行檢查。
第三層評估,行為層。該層關心的是學員通過培訓是否將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套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工作績效。此類評估可以通過績效考核方式進行。
第四層評估,結果層。這類評估的核心問題是通過培訓是否對企業的經營結果產生影響。結果層的評估內容是一個企業組織培訓的最終目的,也是培訓評估最大的難點。因為對企業經營結果產生影響的不僅僅是培訓活動,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結果。
⒋培訓管理體系
培訓體系是動態平衡的體系。包括培訓課程體系和培訓講師調整,及如何激勵學員培訓意願?如何開發和管理培訓供應商?如何把培訓課程的內容轉化為工作流程和規範化的操作檔案等等,這些都是培訓管理體系要考慮的,並通過制訂相關制度加以落實。正如前文提到的培訓管理體系是保證培訓體系有效運作,對培訓活動順利開展起支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