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地理集聚: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及增長效應》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業地理集聚: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及增長效應
- 作者:賀亞亞、李谷成
-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572073
- 類別:自然地理學
- 裝幀:平裝
《中國農業地理集聚: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及增長效應》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農業地理集聚: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及增長效應》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基於經典的資源稟賦理論和**的新經濟地理理論,藉助先進的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深入探討了中國農業地理集聚的內在和外在驅動力,並從整體和...
《中國農業地理集聚 : 時空特徵、形成機理及增長效應》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 者是賀亞亞、李谷成。圖書簡介 本書基於經典的資源稟賦理論和最新的新經濟地理理論,藉助先進的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深入探討了中國農業地理集聚的內在和外在驅動力,並從整體和行業層面考察了農業地理集聚的增長效應。研究內容...
推進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形成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高效節約的美麗國土空間新格局。最佳化鄉村產業布局。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和各區域農業資源優勢,最佳化不同功能區農業定位,推動長株潭都市農業區、洞庭湖平湖農業區、武陵雪峰南嶺羅霄山脈山地農業區、湘中南丘崗節水農業區四個...
馮健,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個人簡歷 馮健(1975-),江蘇沛縣人,理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華中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江蘇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人文地理》雜誌編委。出版專著和教材《城鄉邊界識別與動態監測》、《鄉村重構:...
杜德斌 ,華東師範大學地球科學學部主任、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和上海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長期從事科技創新戰略和世界政治經濟地理等領域的研究。兼任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全球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院長,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
12. 王岱,孫鳴喆,藺雪芹,劉旭.可持續發展指向下北京農業發展系統評價與模式分析,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 2014 13. 王岱,藺雪芹,司月芳.縣域特色產業形成和演化機理研究的主要進展,地理科學進展,2013 14. 曾春水,藺雪芹,王開泳等.中國八大經濟區工業競爭力空間格局及投入產出分析,地理科學進展,2012 15. 周侃,藺雪芹.新...
“新字號”信息產業加快培育,“中國雲谷”大數據產業集聚效應顯現,多家企業入選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和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項目。初步建成衛星製造與套用產業園、北斗導航產業園、地理信息產業園。高端裝備製造優勢突出,機器人產業行業領先,部分智慧型裝備製造和高檔數控工具機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較高。產業數字融合...
15、 技術地理:一門即將產生的邊緣學科,《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1期。16、 澳日科技、經濟合作的新構想,《城市開發》,1991年第7期。17、 澳大利亞政府的技術創新資助管理,《中國軟科學》,1992年第6期。18、 我國科技獎勵設定若干問題探討,《研究與發展管理》,1992年第4期。19、 DSTO...
王家庭,曹清峰,田時嫣. 產業集聚、政府作用與工業地價:基於35個大中城市的經驗研究[J]. 中國土地科學,2012,(9):12-20 王家庭. 天津市住房市場的有效性測度研究[J]. 經濟地理,2012,(1):131-136 王家庭. 公平、效率與物業稅徵收的福利變化[J]. 社會科學輯刊,2011,(3):87-90 王家庭,張...
是眾多產業的一種大融合,具有大跨度性、動態性、可分性和複雜性的特徵。區域物流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許多相似性。它們的發展都需要有政治、地理與氣候、交通運輸、資源與能源、金融與信譽、人才與技術等關鍵的基本要素。基於此,本文首次將原用於國家或地區的非均衡發展理論引用到區域物流發展的規劃之中,作為...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依託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區域經濟學、國民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人文地理學、中國古代史、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七個博士點,地理學、中國文學兩個博士後流動站,通過經濟、地理、歷史、文學、哲學等優勢研究力量的整合,形成了黃河文化的承轉與發展、沿黃地區制度變遷與...
(4)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健康發展。完善地理信息開放共享政策,探索建立地理信息數據交易市場。強化測繪地理信息基礎建設,推行共建共享和分建共享等模式。支持一批具有國內影響力的骨幹企業,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區域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地理信息集聚區。2.全力助推鄉村振興。(1)堅守農民土地權益底線。在村莊規劃編制、土地徵收...
農業資源利用。開展黑土地成因、演化、退化生物學機制、土壤生物生態功能與環境效應、黑土地養分和健康元素含量變化、黑土地污染修復、耕地質量退化、治理與地力提升等研究。 作物學。開展寒地農林物種遺傳改良基礎理論、種質資源創新與遺傳改良基礎理論、農林重要經濟性狀形成機制、群體協同演化規律、基因進化多樣性與組學分...
全市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受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制約,也存在一些問題。全市信息化項目統籌集約建設機制不健全、力度有待加強,信息孤島現象依然存在,協同和共享的程度較低;信息化項目重建設,輕運維、輕運營,後續套用程度較低;本地信息化企業、信息化人才較少,項目本地實施...
推動中心城區“瘦身健體”,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形成“一核兩江三谷四山五城多名片”的空間結構。強化“兩江四岸”城市發展主軸功能,提升中心城區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高水平打造長嘉匯、廣陽島、科學城、樞紐港、智慧園、藝術灣、寸灘國際新城、國際生物城等城市功能名片,樹立卓越視窗形象。順應自然地理格局,塑造多...
開展全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FAST電磁波寧靜區無線電設施及建設等10餘項遙感監測,探索形成一套適合省情的遙感監測體系。完成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轉換套用,市(州)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平台全面建成,“天地圖·貴州”功能更加完善,應急測繪保障能力不斷加強,測繪地理信息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地理信息產業集聚初步顯現,服務產值...
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市場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最佳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集群發展,鏈條聯動。瞄準國際先進水平,促進產業從集聚化向集群化發展躍升,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從穩定性向現代化提升,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加快形成“...
綠色發展背景下中國碳生產率的時空演變和系統最佳化研究(著作)張成(南京財經大學)、史丹(中國社會科學院)、王群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空間:合作、分工與差異(著作)陳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孫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袁豐(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立足“兩統一”核心職責,圍繞履行所有者職責、維護所有者權益這條主線,深化自然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促進治理理念、機制、方法等變革,全面提升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管理水平,形成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的自然資源管理體系的責任更加重大。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聯動執法機制,形成防範和打擊環境違法犯罪的工作合力。實施全省環境監管格線化管理,掛牌督辦了一大批環境違法問題。完善全省空氣、地表水、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基本形成國控、省控、市控三級為主的環境監測網。 ——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進一步提升。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監管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