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十四五”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巴中市“十四五”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已經巴中市政府同意,巴中市人民政府於2021年8月9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中市“十四五”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8月9日
  • 發布單位:巴中市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第一章 編制背景
“十三五”時期,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取得決定性成就的五年。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定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省委“一乾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大力實施“六大突破”、強化“六個推進”,加快建設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奮力走出秦巴山區脫貧攻堅綠色發展新路子,市域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健康發展良好態勢。
巴中市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全面分析“十四五”時期巴中發展方位和階段特徵,深入研究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問題,研究制訂了《中共巴中市委關於制定巴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認真總結“十三五”發展成就,準確研判國內外發展環境新變化,全面把握市情和階段性特徵,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
以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體現。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要求,在“十三五”信息化建設成就和經驗總結基礎上,充分調研巴中市信息化建設、數字政府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編制了《巴中市“十四五”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本規劃是“十四五”時期指導全市信息化建設、數字政府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檔案,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2025年。
第二章 現狀和形勢
第一節 “十三五”時期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
“十三五”以來,全市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相關決策部署,在信息化建設、數字政府建設、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緊密圍繞“放管服”改革、“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數字政府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等內容,大力實施“通信扶貧”“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全光網市”“寬頻鄉村”“村村通”等工程,促進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實現貧困落後地區加速趕超。總體來看,通過“十三五”的努力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網路處於全省領先地位,信息化套用水平不斷提高,城鄉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全市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骨幹網路整體躍升
“十三五”期間,通過持續實施“光網城市”“中小城市基礎網路完善”和通信扶貧等工程,在建成全光網城市基礎上再度提升,全市城域頻寬出口突破2.5T,全面實現“百兆到戶、千兆到樓、T級出口”的全新光網能力。光網覆蓋家庭用戶超90萬戶,累計建成物理基站5000餘個,城鄉通信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
二、基礎網路廣泛覆蓋
全市光纜達到11餘萬皮長公里,網際網路城域出口頻寬從2017年的520G提升到2020年的2500G,城市社區實現光纖寬頻千兆覆蓋,鄉鎮駐地實現光纖寬頻百兆覆蓋,城鎮寬頻覆蓋率達到100%。2020年底行政村光纜接入有線寬頻覆蓋率為100%,4G基站覆蓋率98%。連續四年入選全國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城市,累計申請國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試點資金2.33億元,有力推進了農村偏遠地區通信網路建設。新建農村4G基站1883個,農村4G網路覆蓋率達94%。短時間內實現了從2G/3G到4G的跨越,農村網路建設得到整體提升。加快窄帶物聯網網路部署力度,全面推進IPv6規模部署,推進實施大數據、雲計算中心建設等工程。全市電話普及率105部/百人,其中固定電話普及率17部/百人,行動電話普及率88部/百人。電話用戶總數348.8887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56.316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92.571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中2G/3G電話用戶66.4886萬戶、4G電話用戶216.859萬戶、5G電話用戶9.2242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85.3203萬戶。行動電話基站15633個,其中5G基站420個。引導和推動電信運營商深挖網路降費潛力,加快實現網路資費下降。
三、數字政府建設提檔升級
加快推進“智慧巴中”建設,建立統一開放的大數據體系,建成並投入使用了電子政務雲、產業雲、民生雲、電子政務災備雲、信創雲、巴中市政務大數據平台、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台等“智慧巴中”核心基礎設施,部署政務服務熱線平台、財政補貼社保“一卡通”監管平台、精準扶貧數字管理系統、融媒體中心技術平台等一大批套用系統,完成巴中市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等系統創新套用,信息套用場景不斷拓展。完成了人口信息、人口健康信息、數字城管、數字民政、精準扶貧數字管理系統、企業信息共享監管暨放心舒心消費服務平台、智慧安監、雪亮工程、智慧型糧庫、地質災害、不動產登記等一大批信息化項目建設並正常投入使用。自主研發“巴中智慧政務平台”,將全市所有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納入平台集中運行、統一管理,探索出“一窗進出、一網運行、一站踏勘、一體監督”工作模式,為四川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提供了巴中樣板,大幅提升政務服務信息化水平。深入開展“最多跑一次”“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改革,將四川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部署到了所有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全面開通政務服務微信預約辦理,政務服務實現市、縣、鄉、村四級聯網聯辦,全市政務服務事項100%實現“最多跑一次”“網上辦”“一次辦”、99.39%實現全程網辦,申辦材料時限縮減比例達到90.77%,服務好評率達到99.99%。
四、數字經濟加速發展
市委四屆六次全會以來,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定推動四大新型工業發展。截至目前,全市發展電子信息企業10家,完成企業升規5家,2020年底實現產值7.45億元、稅收1400萬元。其中離型紙膜、石英晶片等產品的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
新經濟新業態快速興起,信息業發展有序。實施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和省級電商脫貧奔康示範項目,建成市級電商產業園1個、縣級電子商務發展中心5個、鄉鎮電商服務站125個、農村電商服務點546個,建成具有電子商務功能的南江黃羊交易中心、平昌青花椒交易中心、恩陽區名特優農產品體驗中心、通江縣村貨進城體驗店。2020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42.3億元,信息服務業產值超78億元。加快產業數位化轉型,建成IT產業園4個,西部雲谷巴中基地裝機容量6000U,雲存儲能力15PB,是川東北和秦巴山片區率先通過國家信息安全三級等保認證的雲中心。滴滴打車、美團、企業信息化方案提供商等網際網路業態加緊布局,淘寶、百度、騰訊、華為、京東、蘇寧易購等網際網路領軍企業深度參與巴中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加快電商扶貧,引導農產品依靠網路走出鄉村,促進智慧農業、智慧旅遊等新模式蓬勃發展。積極探索電商服務模式,探索出了“電商搭台、政府倡導、市場運作、農戶增收、貧困戶脫貧”新路子,創造了“通江電商扶貧模式”,通江趕街網通過電商平台及網紅直播帶貨,2020年帶動銷售7000萬元,為電商產業發展增添後勁。
五、信息惠民力度逐步增強
全面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智慧型化發展,啟動實施通信基站全覆蓋、重點景區免費WIFI、寬頻鄉村、學校寬頻免費接入等惠民工程,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智慧型化服務體系。
數字教育服務能級不斷提升,全市中國小校(含教學點)基本實現光纖寬頻全覆蓋,“四川雲教”網路教學平台上線,教育教學資源日益豐富。數字醫療便民服務更加普惠,電子健康卡“一卡多用”“一卡通用”深入推進。建成“巴中醫保”全市統一醫保信息平台,社保卡普及率較“十二五”末實現倍增。深入推進巴中市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普及套用,開展金融惠民系統試點。以推進網路扶貧“五大工程”為抓手,靶向施策精準發力,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的獨特優勢和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作用,助力全市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六、網路安全保障日益鞏固
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實施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工程、網路安全能力保障工程,紮實推動“兩個責任制”的剛性落實,全面落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等級保護。全力推進網信技術體系建設,加強網路安全態勢感知、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建立統一高效的網路安全風險報告機制、情報共享機制、研判處置機制,準確把握網路安全風險發生的規律、動向、趨勢。完善網路安全檢查、風險評估等制度。加快實施黨政機關網際網路安全接入工程,加強網站安全管理,加強涉密網路保密防護監管。信創工作在網路基礎設施和重要業務系統中穩步推廣套用。網路安全意識不斷提高。
七、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完善
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巴中市網際網路+暨智慧巴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市信息化和智慧巴中建設工作。為適應國家信息化發展新形勢和新要求,2019年機構改革後新組建巴中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為市政府工作部門,統籌全市“網際網路+”發展和“智慧巴中”建設工作,解決了信息化無機構管理、無統籌協調的問題,全市信息化步入了有序發展階段。
八、存在的問題
全市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受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制約,也存在一些問題。全市信息化項目統籌集約建設機制不健全、力度有待加強,信息孤島現象依然存在,協同和共享的程度較低;信息化項目重建設,輕運維、輕運營,後續套用程度較低;本地信息化企業、信息化人才較少,項目本地實施能力較弱;信息化投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依靠財政投入和國企發展;特色農業、紅色旅遊產業數位化賦能力度有待加強。總體來看,推進信息化發展缺資金、缺技術、缺專業人才,推動新基建、新產業、新業態、新經濟優勢不顯、力度不足,通過信息化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增效賦能還需統籌協調、加力推進。
第二節 “十四五”時期巴中發展面臨形勢和階段特徵
從國際形勢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呈現出智慧型化主導、融合式聚變的態勢,突破了時空、地域的限制,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持續深化引發資源要素配置方式、生產組織模式和價值創造路徑等深刻變革。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網路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已經深入人心。近年來,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網路安全博弈日益激烈,網路意識形態鬥爭形勢尖銳複雜,全球網路空間進入動盪變革期。全球經濟體普遍把信息技術創新、數據資源流通套用、產業技術融合發展作為應對新一輪競爭的重要手段。
從國內形勢看,當今中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持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我國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社會大局穩定,數字經濟發展活力強勁,信息化、數位化同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聯繫更加緊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國家層面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不斷出台相應政策檔案。2020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以5G網路部署、光纖寬頻網路最佳化升級、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為抓手,重點推進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型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科技、產業技術等創新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能源局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破除制約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發展的政策瓶頸,著力營造適應大數據發展的創新生態。
從四川發展看,當前我國東西部地區差距正逐步縮小,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四川正處於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期,市場腹地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四川數字經濟發展在人才、技術、創新和市場等方面具備一定比較優勢,有望在全國發展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換道超車”。面向未來,“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在川持續交匯疊加,四川的戰略位勢更加凸顯、發展動能更加強勁、政策支撐更加有力。同時也存在經濟成長壓力、民生需求矛盾、資源環境壓力、城鄉二元分化、發展結構矛盾、外部競爭激烈等多重風險挑戰,亟鬚髮揮信息技術創新引領作用,形成以創新驅動為根本動力,以數字經濟為重要引擎,以網路綜合治理為堅實保障的發展格局。2020年,省委出台《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川委發〔2020〕23號)明確: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大數據產業,通過政府採購、服務外包、社會眾包等多種方式,依託專業企業開展政府大數據套用。2021年,省政府正式出台《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四川)建設工作方案》,明確聚焦六大重點任務: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動數字政府建設、促進數字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協同共建數字雙城經濟圈、培育數字經濟發展生態等,並在加強統籌協調、強化人才引領、加大政策支持、注重評估運用四方面提出具體保障措施。
從內部發展環境看,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支持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2021年,國務院出台《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國發〔2021〕3號),支持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輻射帶動、川陝革命老區核心城市高質量發展試點、川東北經濟區協同發展,使巴中市在全省大局中的戰略位勢進一步提升。內在發展積聚成勢,綜合交通體系構建推動巴中由邊遠山區向區域門戶樞紐轉變,重點產業不斷壯大強化發展支撐,綠色生態資源潛在價值顯著,工業化、城鎮化後發優勢拓展投資增長空間,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新的跨越,高質量發展具備基礎和條件。
綜合判斷,巴中市發展仍然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並存,並且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面向未來,要立足“兩個大局”,辯證看待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把握髮展規律,保持戰略定力,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第三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深入落實“一乾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堅定“三市兩地一樞紐”的發展定位不動搖,按照“兩主三基、四向發力”的總體思路建設網路強市、數字巴中、智慧社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推進以數強基、夯實自主可控的新型基礎設施,以數興業、發展高質量的數字經濟,以智治市、構築精準高效的智慧治理體系,以智善政、建設普惠便捷的惠民服務體系,構建“一雲一庫一平台一中心”的建設運行模式,以“智慧巴中”建設為抓手助力一流營商環境夯實根基,以“數據巴中、數聚巴中”為著力點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巴中打造成為新型智慧城市樣板和標桿。大力推進巴中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貢獻力量。
第二節 基本原則
——找準優勢,突出重點。堅持人民至上、利民為本,因地制宜、揚長補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規劃先行、系統推進,把數字經濟產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新發展格局,把高質量發展貫穿數字經濟產業培育振興主線。
——統籌規劃,集約共建。強化頂層設計,統一規劃部署,構建上接省級、覆蓋全市、縣(區)聯動、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數字政府體系。堅持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和共性套用支撐體系集約化、一體化建設,最佳化資源配置,減少重複投資。
——協同高效,全面轉型。通過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共享、流程再造和業務協同,實現政府運行的協同高效、大數據與政府治理的深度融合,圍繞政府運行和政府履職各個方面,推進數位化轉型。
——以人為本,便利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便民惠民利民為根本目標,大力推進“網際網路+”各類場景套用,化繁為簡,為市場主體和民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服務,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讓民眾和企業生活、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引培並重,跨越發展。加強與成渝地區、沿海發達地區對接,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重點引進電子元器件製造、信息技術服務、高新技術創新企業,大力發展園區經濟,逐步形成功能互補、上下銜接、體系完善的產業鏈,實現後發趕超、跨越發展。
——開放共享,安全可控。推動各類數據資源依法有序開放和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協同共治作用,合力推進數字政府和“智慧巴中”建設。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障的規則體系,加強隱私脫敏保護和安全保密防護,建立安全防護體系,提升安全防護能力。
第三節 發展目標
根據《巴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發展定位: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推進巴中“三市兩地一樞紐”建設,加快推進巴中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創建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市。搶抓川陝革命老區核心城市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積極爭取國家、省支持,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實現後發趕超,為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高質量發展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綜合考慮發展形勢、階段特徵和未來發展支撐條件,同時注重與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體目標相銜接,統籌短期與長遠,兼顧需要與可能,今後五年全市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主要目標是: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現新跨越。以初步建成“智慧巴中”為總目標,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統籌推進,以5G和大數據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跟上時代步伐,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能源、智慧消防等套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加強泛在感知、終端聯網、智慧型調度體系建設。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打通多元化投資渠道,構建新型基礎設施標準體系。
——數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展。鄉村4G深化普及、5G創新套用,城鄉“數字鴻溝”明顯縮小。培育一批既懂信息化、數位化,又懂農業農村的高素質農民、村支書、規模經營主體等生產經營管理主體。農村電商快速發展,在農產品產地初步形成一批農產品電商市場主體,基本形成鄉村智慧物流配送體系。鄉村網路文化繁榮發展,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數字政府治理進入新階段。通過數字政府的建設,政府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將數位技術廣泛套用於政府管理,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最佳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圍繞“民眾少跑路,數據多跑腿”,把數字政府的行政效能提升一個新台階。規劃期末,基本建成高效的數字政府運行體系,包括平台建設、數據共享、數據分析利用、機制最佳化等方面。到2025年底,建成政府對外服務一體化、內部協同一體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線上政府”。基礎支撐和數據資源體系更加完備,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營商環境大幅改善,進入全省數字政府建設第一梯隊。
——數字政府政務服務達到新高度。豐富政務服務渠道,持續深化多終端政務服務協同辦理,不斷完善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地圖,隨時隨地提供全覆蓋、精準化、個性化、智慧化服務。推廣“全程網辦”服務,推動與民眾和企業密切相關的政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應上盡上、上必能辦”;按照個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構建辦理“一件事”主題和服務場景,推出更多“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推廣“跨區域通辦”,統一服務標準和辦理流程,推進同一事項全市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按照“兩年打基礎、三年上台階、五年見成效”的總體目標,到2023年,全市數字產業化初具規模,產業數位化逐步發展,數位化治理日益完善,數字價值化得到彰顯。到2025年,數字經濟在城市治理、鄉村振興、創新創業等方面成效顯著。發展數字經濟企業200家,產值超過400億元,初步建成百億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孵化集聚效應日益突出,引領帶動作用更加明顯,不斷催生髮展新動能、激發發展新活力、構建發展新格局。數字經濟產業園逐漸成為巴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巴中經開區衝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助力。
第四章 主要任務
    第一節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一、建立健全新型智慧城市體系,智慧巴中基本建成
    (一)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
1.加快信息通信網路建設。大力建設5G和光纖超寬頻“雙千兆”網路。積極推動城鄉光纖覆蓋和擴容提速,實施“光寬頻+”計畫,優先實現5G網路在交通樞紐、產業園區、重點景區、核心商圈、智慧城市套用場景等熱點區域深度覆蓋。到2025年,新建5G基站7700個,其中2021年建設1400個5G基站,實現縣城主要區域連續覆蓋;2022年建設1500個5G基站,重點延伸覆蓋5G+農業、工業、文旅、商業、智慧城市等套用場景;2023年建設1800個5G基站,對重點鄉鎮實現5G網路覆蓋;2024年建設2000個5G基站,實現對重要交通幹線、旅遊景區、剩餘鄉鎮、居民聚集點的網路覆蓋;2025年建設1000個5G基站,根據套用情況對原有網路進行補充覆蓋,針對行業套用發展情況,完善網路覆蓋。推動5G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發展5G核心產業及關聯產業,加快5G產業集聚發展。進一步豐富5G套用場景,推動5G網路技術與重點垂直行業的融合套用示範,培育一批5G創新發展新業態。
2.加快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打造綠色數據中心,將“智慧巴中”雲擴容升級,新建紅色文化數據中心,參與川東北城市群區域數據中心建設,爭取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東數西算政策,融入成渝一體化算力網路,創建成渝地區國家樞紐節點。支持運營商、國有企業建設行業大數據中心。
3.加快物聯網建設。在農業領域、工業領域、應急管理領域、市政管理領域探索試點物聯網建設和套用,提升各領域的終端部署和套用。探索新型衛星網際網路、窄帶物聯網(NB-IoT)、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系統建設。
(二)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培育
1.完善要素市場基礎配置。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印發的《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積極爭取國家、省規劃布局,加快巴中市紅色文化數據中心建設,以氣候環境、地理位置、地質結構、電力保障等優勢條件為基礎,積極爭取融入國家、省“數網”“數紐”“數鏈”“數腦”“數盾”體系。
加強各級公共數據匯聚共享,探索建立跨領域、跨層級、跨部門的數據共享流通機制。加快應急、監管、信用等治理領域數據共享套用。積極推動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鼓勵社會機構利用公共開放數據開展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創新。
2.建立健全數據交易規範。制定數據匯聚的接口規範,提高數據資源的復用性和規範性。鼓勵市、縣(區)探索數據要素登記確權體系建設。研究建立促進公共數據開放和數據資源有限流動的制度標準規範。制定數據定價標準和規範。依託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四川省)建立數據資源交易子系統,實施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引導培育大數據交易市場。定期舉辦數字巴中創新大賽,培育大數據創新套用能力和大數據人才。
(三)大力培育發展數字經濟
1.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推進大數據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巴中市在白酒、優質農產品、生態康養、紅色旅遊、山地特色旅遊、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方面優勢,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在上述領域培育一批智慧型製造、服務標桿企業和試點示範項目,加大對數位化服務和生產性服務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發展平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白酒、優質農產品、旅遊等龍頭平台跨界融合,提昇平台供應鏈數位化水平。加快培育電子商務、產業金融等領域平台載體,著力構建平台經濟產業生態圈。支持企業捕捉生命健康、應急產業、網紅經濟、宅經濟、線上消費、智慧物流等商機,推動跨行業跨領域特色園區、特色產業發展。實施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行動,爭創國家信息消費示範(試點)城市。
2.數智賦能。積極發展數智賦能的融合基礎設施,配合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建設,有序推動機場、軌道交通、重點公路交通樞紐服務設施智慧型升級,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網路體系,建成巴中車聯網信息平台。推動城市公園、綠地、濕地、商業綜合體、園區、社區、學校、醫院、市政設施設備等城市空間的基礎設施設備數位化賦能、改造,利用二維碼、RFID、各種感測器、套用軟體構建智慧燈桿、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小區等套用的建設和集群。
(四)構建便捷惠民服務體系
1.最佳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推進“三融五跨”建設,構建一體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技術和服務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用戶服務為中心梳理政府部門辦事流程,加快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的套用,簡化最佳化辦事環節;進一步整合部門熱線,構建全市網路理政體系,提高網路理政能力;加強城市間信息統籌,拓展“川渝通辦”等跨區域服務場景,創新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2.推進智慧民生綜合套用。推動人工智慧輔助診療平台建設套用,開展跨區域智慧型診療、遠程會診,打造一批“5G+智慧醫院”示範項目。推進區域內醫院衛生信息互聯互通互認,研究制定醫療檢測互認制度及規則。提升健康養老助殘托幼等信息化服務能力,推動智慧型服務普惠套用。推進智慧教育創新發展,匯聚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支持智慧型互動學習和終生學習,提高教育供給滿意度,為提供終身教育奠定基礎。整合區域內商業、文化、旅遊、運動、休閒等公共資源,推動智慧旅遊等示範項目建設,支持便民助商服務模式創新。加強文化藝術市場智慧型化服務水平,支持數字演藝等文娛活動,擴展文化服務豐富性。
(五)建立高效城市治理體系
1.加強跨區域城市綜合治理。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探索巴中與湖北省隨州市、重慶市江北區、浙江省金華市和麗水市等友好協作(合作)城市之間智慧城市戰略聯動、規劃銜接、政策協同、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加強覆蓋園區、企業、社區的格線員隊伍建設,推動社會綜合治理相關數據向綜治中心匯聚,打造應急管理、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橫到邊、縱到底”的格線化體系。逐步推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開展城市運行數據分析,增強城市綜合管理的監控預警、應急回響和跨領域協同能力,提高社會訴求“聯動回應”能力以及支持城市間危化品等特種行業運輸信息共享。開展城市及高速公路交通智慧型感知、預測、路網協同等套用,提升城市交通系統智慧型化協同管控水平。
2.創新開展新型智慧監管。對接省級“網際網路+監管”平台,推動更多領域、更多事項納入部門聯合抽查範圍,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開展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最佳化完善社會信用信息平台,加強市場主體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和結果套用,強化“信用+”監管服務場景套用。
3.提升智慧社區治理能力。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搭建智慧社區服務平台,打造智慧套用場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社區治理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開展智慧社區試點,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智慧社區服務,探索智慧社區服務新模式。
(六)促進生態宜居環境建設
1.推進生態環境資源數位化管控。加強對水、氣、林、土、噪聲、氣象和輻射等城市生態環境資源數據的實時採集、共享、分析、研判和預警,建設生態環境數據中台,提升生態資源數位化管控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推動智慧氣象數據與城市運行套用聯通,打造城市間環境數據聯動體系,提升氣象精準監測預警能力。
2.打造網際網路+節能減排。推廣節能減排信息技術套用,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大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和集約利用、廢物交換利用,促進能源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建設能源大數據平台,構建智慧能源系統。加快能源基礎設施數位化、智慧型化建設,建設能源生產消費的智慧型化體系、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路、與能源系統協同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完善區域內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和重點污染企業線上監控系統,形成全天候、多層次的智慧型多源感知體系。
3.提升防災減災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為支撐,推進災害預警精細化、精準化,提升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領域的信息化系統建設,鼓勵面向社會提供高精度位置和定位服務。
(七)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1.推進公共安全大數據建設。加大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行業的智慧型感知系統和城市感知體系建設,構建“全方位獲取、全網路匯聚、全維度整合”的公共安全大數據感知採集體系。主動對接四川政法大數據平台,推進公共安全數據共享及融合處理。加快智慧政法配套建設,提升對公共安全隱患的預測預警預防能力,打造典型、特色套用,不斷提高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維護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2.強化信息安全保障和管理服務。探索動態防禦等新技術在網路安全漏洞發現、重大事件預警等方面的深度套用,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網路安全態勢感知、應急協同處置和快速恢復能力。提高重要數字基礎設施、重要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台等防攻擊、防篡改、防病毒、防癱瘓、防竊密水平。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級保護制度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構建安全的網路服務環境,構築可控的運行安全服務體系,建設重大公共安全信息化綜合保障體系。
3.加強大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建立數據安全態勢感知與監管平台,構建數據安全協同監管體系。推進密碼服務等數據安全基礎支撐能力建設,加強對數據資源在採集、存儲、套用等環節的安全管理與評估,建設面向數據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流動的安全評估體系,構建數據安全防護系統。落實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加強對政務數據、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持續開展打擊網路違法犯罪活動,推進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知識技能宣傳普及。
(八)理順新型智慧城市工作機制
1.建立新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創新新型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行維護、投資運營和評價評估工作機制,加快新型智慧城市標準和規範體系建設。
2.啟動建築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設,整合公共設施、環衛系統、市政公用系統等數據資源,建設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探索數字孿生技術套用,構建全要素數據化的城市數字模型。
 二、實施鄉村振興,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一)加快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1.大幅提升鄉村網路設施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動農村千兆光網、5G、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持續實施電信普遍服務補償工作,支持農村地區寬頻網路發展。推進農村地區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同步做好網路安全工作,依法打擊破壞電信基礎設施、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設備和電信網路詐欺等違法犯罪行為。完善信息終端和服務供給。鼓勵企業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終端、技術產品、移動網際網路套用軟體。
2.加快鄉村基礎設施數位化轉型。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加快推動農村地區水利、公路、電力、冷鏈物流、農業生產加工等基礎設施的數位化、智慧型化轉型,推進農村地區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型電網、智慧農業、智慧物流建設。
(二)發展農村數字經濟
1.夯實農村數位化基礎。完善自然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台,在永久基本農田、農業面源污染整治、飲用水資源保護等領域實行動態監測。大力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的套用。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積極爭取“三農”大數據、質量安全溯源等平台建設,推動農業農村基礎數據整合共享。
2.推進農業數位化轉型。加快推廣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全面深度融合套用,推動千菇菌業、藍潤集團等企業進行智慧型化種養殖試點,打造科技農業、智慧農業、品牌農業。建設智慧農(牧)場,推廣精準化農(牧)業作業。
3.創新農村流通服務體系。深化鄉村郵政和快遞網點普及,統籌最佳化農村電商、供銷、郵政等網點布局和建設,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促進農產品流通。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培育農村電商品牌。建設綠色供應鏈,推廣綠色物流。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賦能農村實體店,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4.積極發展鄉村新業態。推動網際網路與特色農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等新業態,促進遊憩休閒、健康養生、創意民宿等新產業發展,規範有序發展鄉村共享經濟。
(三)建設智慧綠色鄉村
1.建設成渝地區綠色產品供給地。發展綠色農業,建立農產品電子追溯監管體系,推動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積極發展節水灌溉農業。支持現代農業園區設施建設。
2.提升鄉村生態保護信息化水平。建立全市農村生態系統監測平台,升級完善污水處理信息系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數據。強化農田土壤生態環境監測與保護。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高清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對農村生態系統脆弱區和敏感區實施重點監測,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3.倡導鄉村綠色生活方式。強化農村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與保護,引導公眾積極參與農村環境網路監督,共同維護綠色生活環境。
(四)繁榮發展鄉村網路文化
1.加強農村網路文化陣地建設。利用網際網路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網際網路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建設示範基地。全面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推進數字廣播電視戶戶通和智慧廣電建設。推進鄉村優秀文化資源數位化,建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加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以“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畫為抓手,推進文物數字資源進鄉村。開展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網路展覽,大力宣傳中華優秀農耕文化。
2.加強鄉村網路文化引導。支持“三農”題材網路文化優質內容創作。通過網路開展國家宗教政策宣傳普及工作,依法打擊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及其有組織的滲透活動。加強網路巡查監督,遏制封建迷信、攀比低俗等消極文化的網路傳播,預防農村少年兒童沉迷網路,讓違法和不良信息遠離農村少年兒童。
(五)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
1.推動“網際網路+黨建”。建設完善農村基層黨建信息平台,實現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推廣網路黨課教育。推動黨務、村務、財務網上公開,暢通社情民意。
2.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提高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精細化、現代化水平。推進村委會規範化建設,開展線上組織幫扶。推動“智慧社區”向農村延伸,提高村級綜合服務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動鄉村規劃和建設管理信息化。統籌推進各級綜治中心、“雪亮工程”和“慧眼工程”的實體化運行和實戰套用。加快推進“網際網路+公共法律服務”,建設法治鄉村。加快推廣“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改革模式,推動政務服務網上辦、馬上辦、少跑快辦,提高民眾辦事便捷程度。
(六)深化信息惠民服務
1.深入推動鄉村教育信息化。進一步最佳化校園網路運行環境,開展光網改造,加快推進數字校園建設。統籌推進‘三個課堂’建設與套用,推廣‘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教學教研模式,實現課程聯排、教學統籌安排、資源同步共享,幫助鄉村學校開齊開好國家課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2.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務。推進全面覆蓋鄉村的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系統建設,加快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社會保險關係網上轉移接續。大力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支持鄉鎮和村級醫療機構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導醫療機構向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建設完善中醫館健康信息平台,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完善面向孤寡和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務體系。推進巴中市鎮、村便民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建設,落實硬體設施,整合服務資源,明確職能職責。
(七)統籌推動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
1.統籌發展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強化一體設計、同步實施、協同並進、融合創新,促進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格局。鼓勵有條件的小城鎮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發展“網際網路+”特色主導產業,打造感知體驗、智慧套用、要素集聚、融合創新的“網際網路+”產業生態圈,輻射和帶動鄉村創業創新。
2.分類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引導集聚提升類村莊全面深化網路信息技術套用,培育鄉村新業態。引導城郊融合類村莊發展數字經濟,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引導特色保護類村莊發掘獨特資源,建設網際網路特色鄉村。引導搬遷撤併類村莊完善網路設施和信息服務,避免形成新的“數字鴻溝”。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建設智慧農業園區。完善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網路,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防範能力。加強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慧型化建設。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加強村級客運站點、文化體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建設。
3.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共享與利用。依託國家數據共享交換體系,推進各部門涉農政務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有效整合。統籌整合鄉村已有信息服務站點資源,推廣一站多用,避免重複建設。
4.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烘乾冷鏈物流體系。完善農村生活性服務業支持政策,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網點,推動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發展,滿足農村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
 第二節 數字政府建設
    一、治理與服務並重,建設高水平“數字政府”樣本
建設高水平的“數字政府”,達到省內“數字政府”建設樣本,為革命老區“數字政府”治理、服務樹立標桿。加強通信網路、雲平台、信息資源共享平台等政府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覆蓋全市、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數字政府,推動政務數據、公共數據、社會數據匯聚融合,為管理、服務、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強化數字在政務服務、營商環境、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監管、公共區域監測監控、公共安全等領域的套用,實現服務手段智慧化、治理過程精細化、管理方式多樣化,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
按照統籌規劃、集約建設的原則一體化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按照“智慧巴中”“113+N”總體框架,即一云:智慧巴中雲;一庫:基礎資料庫;三板塊:智慧政務、智慧民生、智慧產業;N套用:N個行業套用系統,進行數字政府系統的規劃建設。
一云:利用“智慧巴中雲”最佳化、擴能政務雲,有序推進橫向、縱向各層級行業部門業務系統上雲工作,到2025年除涉密系統外,業務系統全部上雲。
一庫:充實基礎資料庫,最佳化數據共享交換平台、數據挖掘分析套用、數據展示等基礎框架體系,匯聚各行業部門數據資源,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分析的依據。
三板塊:圍繞智慧政務、智慧民生、智慧產業三大方面,從治理和服務的角度出發,統籌建設對應的套用。利用省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契機,推進各部門業務系統上雲,加強關聯業務之間的協同,集成為統一的公共信息服務平台。以“天府通辦”巴中分站點、“巴事辦”平台為主要載體,提供普惠便捷的政務服務套用和以社會治理、經濟治理、行業監管、行政執法為代表的治理套用。完善信用監管體系,探索推行個人誠信積分,加快實現全市各級各部門信用數據共享。
N套用:統籌全市的業務需求,結合網際網路、物聯網、電子政務網的技術發展,新建、最佳化各條線的N類套用,縱向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橫向到邊的各類套用。
二、建立集約完善的數字政府基礎支撐體系
(一)政務雲、網路、基礎資料庫集約建設
健全完善“智慧巴中”雲的運行機制、管理辦法,做好“智慧巴中”雲擴容、運營等工作,持續推動市級各部門(單位)政務系統上雲工作。對計算、存儲、網路、安全等硬體支撐平台和雲管理軟體、作業系統、資料庫軟體、中間件等基礎軟體平台同步升級,發展壯大“智慧巴中”雲和災備雲規模,提升雲服務水平,引領市級雲產業發展,同步推進民生雲、產業雲及行業雲建設。
完善電子政務網建設。改造升級電子政務外網,提升網路頻寬,增強網路的可用性和穩定性,提高跨層級、跨區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支撐服務能力,將重要企事業單位接通電子政務外網。推進政府部門網路互聯互通,加強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和外網間的信息安全交換。加快各部門現有業務專網套用分級分類向電子政務內、外網遷移整合。完善電子政務內外網建設、運行機制,做好電子政務外網、區域網路運維、升級改造工作。
充實基礎資料庫。依託“智慧巴中”雲,按科學合理、完整一致、準確可信的原則擴展公共基礎資料庫。逐步建成並完善其他行業資料庫,構建智慧城市統一的基礎數據框架;建立全市數據資源共建、共享的統一管理基礎,實現數據資源匯聚。
(二)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體系建設
數據共享交換機制實現最佳化、數據共享交換平台進行升級、各部門(單位)業務系統有序建設,縱向上,按國家政務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導向,以“天府通辦”建設為契機,積極爭取省級單位(部門)政務系統數據回流巴中;橫向上,市級部門之間、縣級及下屬部門之間橫向到邊。建設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縣(區)一體、業務協同的網狀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體系。
完善政務數據資源體系,最佳化市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和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功能,制定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方案,持續完善數據資源目錄,動態更新政務數據資源。
  三、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體系
    提高政府數位化服務效能。依託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全面打通全市各部門政務服務辦理系統。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提供電子證照、電子簽章、公共支付、通知訊息等共性服務,實現“一網通辦”。升級12345政務服務熱線,建設“天府通辦”巴中分站點,打造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務體系,實現政務服務“掌上辦”。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充分利用社會第三方拓展辦事渠道,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辦”。
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務。聚焦教育、醫療、養老、撫幼、就業、文體、助殘等重點領域,推動數位化服務普惠套用,持續提升民眾獲得感。推進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位化,加大開放共享和套用力度。推進線上線下公共服務協同發展、深度融合,積極發展線上課堂、遠程醫療、數字博物館等,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務機構對接基層,擴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輻射覆蓋範圍。
全面推進政務服務能力提升。在政務服務相關指標平均跑動次數、時限縮減比例、一次辦、馬上辦、全程網辦、入駐占比等指標上繼續加大推進力度,繼續為四川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提供巴中樣板。完善並落實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動態調整市、縣、鄉權責清單及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推進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到2025年,各地各部門依申請類事項實際辦理時間比法定時限平均減少80%以上、平均跑動次數在0.05次以內、馬上辦事項占比達60%以上、全程網辦事項占比達99.5%以上、一次辦及入駐事項占比達到100%。
推動巴中市民雲—“巴事辦”平台建設。強化政務服務管理和公共社區治理,實現市民在教育、醫療、出行、生活等方面全過程服務,政府在政務服務、城市治理、社會治理、創文創衛治理等領域套用。探索賦予“巴事辦”金融功能。
統籌各部門共性套用系統集成統一,共享共用。不斷完善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實現市縣兩級跨區域、跨層級、跨系統的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溝通機制和服務渠道。
四、構建科學精準的治理套用體系
    深化數位化治理重點套用。以數位化治理重點套用為抓手,通過黨建引領,實現政府治理“一屏全覽、一鍵觸達”。加快“雲上巴州”等系統建設,最佳化升級巴中市政務大數據平台。構建行政協作、營商環境建設、市場監管、城鎮治理、社會治安等方面政務套用,加快部門業務系統與巴中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台深度對接,促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數據融合共享和深度套用。
行政協作方面,以黨建為引領,結合紀檢監察信息化、數字統戰、幹部人事信息化建設、國家數字檔案館創建,突破傳統業務條線垂直運作、單部門內循環模式,打造“數字政府”一體化、協同化運行方式,實現業務無縫協同、決策科學智慧型。創新督查考核方式,提高政府行政辦公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構建統一視頻系統、協同辦公平台、雲桌面系統、督查考核系統、事業單位管理系統,提升行政協同水平。統籌推進各級綜治中心、“雪亮工程”和“慧眼工程”的實體化運行和實戰套用。
營商環境方面,探索運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加強數字賦能,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建設創新開放、繁榮穩定、包容審慎的營商環境。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全市招商引資平台和數位化招商引資評價體系。
市場監管方面,最佳化完善社會信用信息平台,整合市場監管部門的數據資源,創新市場監管套用,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聯合監管機制,重點構建智慧食藥監管平台。全面強化食品藥品監管,確保食品藥品安全。支持巴中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積極爭創區域性食品檢測機構、省級質檢中心。
城鎮治理方面,構建全市數字檔案館,深入推進垃圾分類,打造常態化疫情防控體系,營造衛生、文明城市,提升城市人居環境的品質;推進構建住房城鄉建設、自然資源和規劃、水利、消防等行業領域智慧型檢測體系,建設主城區管網排查監測系統、污水處理信息系統、智慧水利系統,提高城市全方位監測感知能力。
社會治理方面,利用無人機、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安全基礎設施。建立健全全市智慧消防安全體系,建設全市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台、無人機起降平台、應急指揮系統,打破各個系統信息孤島,在城市應急管理、自然災害防治、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重大活動保障等方面提供套用支撐和技術手段。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構建完善“三化四通”巴中政法智慧型化體系。加快實施“慧眼工程”和平安智慧小區(單位)建設,加強公安信息化建設及“天網工程”改造升級,有效推動“雪亮工程”和綜治中心實體化、實戰化運行。加快推進立體化信息化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密補點基礎安防設施,推進重點區域安防設施智慧型化升級。加強重點行業和重點人員治安防控網建設。健全網路輿情監測與反應機制,強化網路空間安全保障。依託全市統一融媒體中心,建立政法融媒體分中心。
五、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
    升級政務大數據平台。以“智慧巴中”政務云為載體,升級完善政務大數據基礎平台,形成以大數據為支撐的科學化、精準化決策體系。建立以經濟運行、社會發展、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為重點的“政產學研用”數位化智庫,開展政府數據治理、政務大數據平台管理、政務數據使用規範與制度、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大數據套用等領域的決策諮詢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專業支撐。採集分析網路民意大數據,實現政府決策問政於民、問需於民,提升決策的預見性、科學性。
第三節 數字經濟發展
    一、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
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區域協同,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網路強市、數字巴中、智慧社會。規劃建設數據小鎮,打造數據集市,孵化培育數字經濟小微企業,加大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產業龍頭企業招引力度。加快傳統產業數位化智慧型化轉型,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和網際網路產業示範基地。培育壯大硬體、軟體、信息技術服務業重點產業,推動共享出行、共享充電、共享洗衣等共享經濟規範有序發展。推動建設紅色旅遊、生態康養智慧旅遊服務節點,打造深度套用場景。持續推動西部雲谷巴中基地等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成渝地區、沿海地區數字經濟產業轉移配套承建。
深化成巴、渝巴協同發展,積極融入成渝地區產業分工體系,協作配套電子信息、汽車製造、先進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深度融入成渝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利用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西博會、渝洽會等重大平台,引進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項目,吸引一批企業集團來巴建設生產基地。支持市內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採取“總部+基地”“研發+轉化”“頭部+配套”等互動模式,與省內外產業園區、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集團等建設功能共建型、飛地經濟型合作園區,跨區域構建功能互補、上下銜接、體系完善的產業鏈。積極承接成都生物醫藥、輕工器械、食品飲料等產業和重慶汽摩配件、機電輕紡、醫藥化工等產業轉移,加快建設成渝地區產業協作配套基地。
促進市域協調發展。推進富硒茶葉、核桃、道地藥材、生態養殖特色農業產業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打造北部山區特色農業示範帶,建設山地高效特色農業示範區。依託光霧山、諾水河等自然景區,做優智慧生態旅遊,發展高品質“生態+”“旅遊+”經濟,打造文旅康養產業示範帶。依託川陝革命根據地核心區紅色文化資源,提升區域內重點景區、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智慧型化水平,做響川陝蘇區首府紅色文化品牌,打造紅色文化產業示範帶,建設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黨性教育和紅色文化傳承示範基地。
統籌縣域特色發展。推動“一城三區”一體化、協同化、差異化發展,做精城市經濟,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城市。依託巴中經開區和各縣(區)產業園區,培育壯大新型工業;構建數字經濟“一核多極”模式,按集中集約集群發展模式,各縣(區)新招引的軟體開發、電子信息企業按“飛地企業”政策統一入駐巴中經開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原則上不再單獨新建數字經濟產業園。有效引導數字經濟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建設川東北重要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和數字經濟發展集群。
二、聚集信息高新技術,推動數字產業化
建成成渝地區產業協作配套基地。實施數字產業集聚升級計畫,聚焦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等核心產業,扶持現有電子信息企業技改擴能、提質增效、做大做強;培育本地信息技術科技公司;引進成渝西及沿海發達地區手機晶片、電子儀表設備、LED、物聯設備、充電樁等產品生產項目和企業,逐步形成完整的電子元器件生產製造產業鏈;引入以石墨為原材料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和基於石墨製品的光電材料產業鏈。依託石墨烯資源和產業基礎,培育壯大5G+石墨烯等新材料產業。
加快5G套用。建成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動5G網路建設,加快5G在物聯網、信息消費、智慧型製造等領域套用,打造5G產業領域重點產品,構建5G完整產業鏈。搭建數位技術展示體驗區,引入並整合基於5G、VR、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數位技術的智慧型產品,普及智慧套用,提升市民對數位技術的認知程度。
發展雲計算產業。依託西部雲谷巴中基地,新建紅色文化數據中心,著力打造秦巴山片區區域性數據中心,培育壯大雲計算產業規模,大力發展雲計算產業。重點引進國產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企業,在巴中設立套用示範基地,打造國產自主可控雲計算產業鏈。積極引入第三方雲套用軟體,面向中小企業提供辦公、生產、財務、行銷、人力資源等基本管理功能的企業雲服務軟體,逐漸形成一個雲服務主體、多家雲套用軟體協調發展的雲計算服務新格局。
探索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北斗導航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中的套用,加強人工智慧、區塊鏈的企業合作,把企業的產品、技術轉化為服務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驅動力。
發展大數據產業。加強與國內知名軟體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大數據企業和基礎電信運營商的戰略合作,在政府治理、旅遊交通、醫療健康、商貿物流、現代農業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推進政府部門數據開放共享,加快培育大數據採集、傳輸、清洗、存儲、容災備份、處理、分析、套用、管理、可視化和安全等服務業態,打造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培育一批基於大數據套用的創新企業,建設農業、旅遊、物流、教育、健康等大數據平台,整合分散的數據資源,加快匯集政府治理、民生服務、產業發展各類數據,充分釋放數據資源紅利,實現資源數據化,促進數據產業化。堅持場景驅動、算法賦能、智慧型協同、多元共治,打造韌性、綠色、宜人、安全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樣板,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智慧社會”標桿城市。
發展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建設“智慧巴中”為契機,積極引入醫療、旅遊、交通、農業、教育等行業的智慧套用解決方案提供商、運營商在巴中設立本地化企業或分支機構,同步發展信息化規劃設計、信息技術管理諮詢與培訓、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與測試評估等信息技術服務業態。通過全社會的智慧化套用需求促進軟體開發與信息技術諮詢服務業發展,逐漸形成軟體企業集聚巴中、服務本地、輻射周邊的良好局面。
發展電子商務。依託全市豐富的特色農林產品資源和文旅資源,大力發展電商服務平台和企業,加快發展自營電商、平台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模式,加大“巴中產”“巴中造”“巴中景”的對外宣傳推銷力度。加強電子商務平台與生產加工平台、物流配送平台、金融融資平台的互動與融合,實現電子商務與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深度融合,形成豐富的專業化服務,以服務鏈帶動全產業價值鏈的提升。
發展信創產業。整合從晶片、主機、作業系統到套用軟體的全產業鏈國產設備,面向全市及整個秦巴山區的各級政府部門,提供基於國產化軟硬體體系的數字政府、智慧城市諮詢、設計、建設、運維的一體化服務。研究全市信息化系統服務購買機制,以服務打包的方式購買第三方信息安全服務,包括等保測評、系統測評、攻防演練、應急處置等服務內容。
發展網際網路金融。以巴中市民雲—“巴事辦”平台建設為抓手,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打造統一的支付結算中心,為預約掛號、就診服務、公車刷卡、水電氣繳費、旅遊門票購買、電子商務交易等提供統一的支付和結算服務,並將交易結算資金沉澱在本地,有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讓本地享受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帶來的紅利。
  三、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促進產業數位化
    實施數位技術融合套用計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帶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提質增效升級。加快推進工業製造體系建設與工業網際網路升級改造有機融合,培育全產業鏈追溯、規模化定製、智慧型檢測等工業網際網路套用新模式。積極推動現代服務業數位化轉型,構建線上線下聯動服務網路,大力培育智慧型零售、平台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農業全產業鏈的廣泛套用,開展數字農業、智慧型農機套用試點示範。
發展全域“網際網路+旅遊”。積極發展以光霧山、諾水河、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色景點等旅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網際網路+旅遊”,加快推進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為特徵的智慧旅遊發展。加強智慧旅遊相關標準建設,打造一批智慧旅遊目的地,培育一批智慧旅遊創新企業和示範項目。推進景區預約、錯峰、限量常態化,建設景區監測設施和大數據平台。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務體驗為導向,推動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創新套用。培育雲旅遊、雲直播,發展線上數位化體驗產品。鼓勵定製、體驗、智慧型、互動等消費新 模式發展,深入打造沉浸式旅遊體驗新場景。與古蜀道沿線地區、泛巴區域合作,協同推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深度融入川渝“巴蜀脊樑”紅色旅遊、“巴山蜀水”生態康養、“巴蜀風韻”民俗旅遊、“巴蜀文脈”人文旅遊等發展布局,加快建設成渝地區休閒度假後花園。
現代農業園區數位化建設。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根據地”,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體相結合,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空間信息、智慧型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業園區數位化改造提升,加強數字農業建設的宣傳引導和典型示範,推動農業信息化深入融合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全過程,推進農業產業數位化建設。
促進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融入成渝地區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實施“5G+工業網際網路”工程,試點一批重點行業和典型工業套用場景、跨行業跨區域創新套用模式的樣板工程。實施“企業上雲”行動,形成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典型套用。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生物醫藥網際網路平台、企業服務雲平台,開展“企業上雲”工程,推動重要企業、重點行業數位化轉型,推廣一批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推動企業內外網升級改造。
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探索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新路徑。加快原材料工業和服務業相融合。加快原材料企業向產品和專業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推動具備區位、技術等優勢的鋼鐵、水泥等企業發展廢棄物協同處置、資源循環利用等服務;推動消費品工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注重差異化、品質化、綠色化消費需求,推動消費品工業服務化升級;深化製造業和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激發發展活力和潛力,營造融合發展新生態。突破工業機理建模、信息物理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人工智慧、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服務企業的創新套用,逐步實現深度最佳化和智慧型決策。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持海螺水泥、好彩頭、意科碳素、泰美克等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平台,引導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推動傳統企業進行工藝裝備升級、數位化改造、智慧型化管理、綠色環保轉型。
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建設。充分發揮西部雲谷巴中基地雲計算資源的輻射和引領作用,以西部雲谷巴中基地、智慧巴中網際網路+眾創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為核心,打造全市數字經濟產業總部基地;以巴中經開區已經規劃的信息產業園、電子設備製造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為多點,構建全市數字經濟“一核多點”發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數字經濟產業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推動園區改造升級,建設智慧園區。發展“飛地”模式,形成集聚效應。以成都巴中區域協同發展為契機,推動在成都設立巴中“飛地”數字經濟園區,鼓勵企業建立“研發創新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巴中”的運行模式,逐步形成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發展態勢。
孵化培育醫療、工業、農業、教育、健康、金融、物流等領域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創新型企業。以數據驅動作為核心生產力,以“資源數據化、數據產業化”為路徑,以數字經濟產業園為培育孵化載體,以政府數據創業白皮書為引領,以數字經濟產業基金為保障,構建安全開放的數據採集、清洗、建模、諮詢、交易和服務的流通生態,挖掘巴中大數據產業園的數據潛在價值,加快巴中市數據產業化的進程。
建立區域供應鏈。搭建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多級的區域供應鏈體系。整合現有郵政、供銷、電商、快遞等行業物流資源,建設集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處理等流通功能於一體的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巴中特色農產品資源,圍繞茶葉、核桃、道地藥材、生態養殖四大支柱性產業,打造秦巴山區農特產品線上線下集散中心,加快構建秦巴山區農林產業優勢互補、對外開放、抱團發展、合作共贏新格局。
搭建直播中心。孵化引進一批直播電商機構,培養發展一批優質主播,建設直播電商基地。豐富以巴中農特產品、巴中美食、巴中美景等為代表、凸顯巴中網紅特色的各類直播服務。鼓勵利用直播電商緩解農產品銷售難題。
數字經濟招引。吸引數字經濟企業來巴設立研發中心、生產中心或分支機構,推動網際網路公司來巴建設運營中心和呼叫中心,形成產業生態圈,示範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加強與華為、浪潮為代表的知名企業合作,承建配套產業轉移;加強與哈工大等高校的合作,利用高校的科研資源、種子項目孵化對應的產業項目。
企業集群發展。制定數字經濟重點企業培育名錄,選擇一批產品技術含量高、研發能力強、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龍頭企業,採取“一企一策”方式定向培育,鼓勵支柱型企業戰略合作,拉動產業鏈集聚延伸,推動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化和高端化發展。創新企業孵化培育,遴選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成長空間大的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制定培育計畫,開展重點培育。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新產品研發。鼓勵優質數字經濟企業對接資本市場,通過股改、掛牌和上市等措施,擴大企業規模,提升綜合競爭力。
 四、營造信息消費環境,培育數位化社會
    提高社會生活數位化水平。構建雲端集成、便捷高效的城鎮社區智慧場景,提升數字普惠服務能力。支持數位化智慧型化生活平台和專業服務機構建設,拓展第三方網際網路服務渠道和服務內容。加大數位化智慧型化生活服務產品開發供給,發展直播帶貨、共享住宿等生活消費新場景,積極培育流量經濟、無人經濟、共享經濟、微經濟等新經濟。加強數字技能培訓,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引導公眾適應數位技術全面融入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趨勢,主動融入數字社會。
促進公共服務數位化便捷化。建立健全適應數位化公共服務供給體制機制,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管理能力。用好用活“巴運出行”等已建便民系統,實現與“巴事辦”等平台互聯互通和同步升級;加快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設,開展智慧醫療和健康醫療大數據套用示範,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體系。拓展“四川雲教”直播平台覆蓋範圍,開發內容豐富的線上教育資源。建設“智慧旅遊”平台,提供游前、游中、游後一站式服務。推動公共文化數位化建設,建成地方數字文化資源庫,實施“巴山鄉愁地圖”數位化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廣泛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全民閱讀、公共文化鑑賞等活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打造全國知名紅色數位化旅遊基地。積極爭取革命文物保護政策,實施革命舊址保護修繕、館藏革命文物保護修復,加強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和百年黨史文物保護展示,提升重大事件遺蹟、重要會議遺蹟、重要機構舊址、重要人物舊居保護展示水平,蒐集整理紅四方面軍、巴山游擊隊等革命史料,提升建設大巴山幹部學院,打造紅色教育數字基地,傳承紅色文化,突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提升紅色旅遊發展水平,推進紅色旅遊人才隊伍建設。
推進消費電子產品創新發展。推動北斗終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家電音響、智慧型攝像頭等消費電子終端產品升級換代,支持智慧型服務機器人、虛擬/增強現實(VR/AR)、智慧型可穿戴設備、消費級無人機、超高清視頻終端等產品創新和產業化升級,鼓勵非接觸式智慧型消費終端推廣套用,加快4K/8K套用普及,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大力發展可穿戴智慧型監護、智慧型醫養輔助設備、醫用機器人等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滿足不同套用場景下的個性化健康養老需求。
建設一批線上線下融合的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引導零售企業智慧化轉型。培育直播帶貨、社交、短視頻、“雲逛街”、“雲購物”等網購新模式。引導“居家經濟”合理有序發展,打造“數位化社區”,增加購物、訂餐、家政等一站式服務供給。拓展網際網路與政務、教育、養老、托育等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
加強人民銀行、商業銀行的對接,爭取數字貨幣的試點套用工作,為信息消費營造支付環境。
消費環境日趨完善。完善信息消費法律法規和統計監測體系,增強應對數字經濟風險能力,形成高效、安全、誠信、有序的信息消費環境,實現消費者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保障能力。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市網際網路+暨智慧巴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職能,研究確定重大事項、重大決策、重大安排,審定發展戰略、規劃、工作方案和實施計畫,協調解決跨區域、跨部門的重要事項。各縣(區)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推進機制,按照全市統一部署,組織推進本地區建設工作。完善“智慧巴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成員單位會議,做好研究政策檔案、推動建設進展、協調解決問題等工作。構建合作機制,加強基礎運營商、三方企業、權威研究機構等實體之間的協作,提高“智慧巴中”建設的協同能力。
    第二節 完善配套措施
    創新推進機制。組建國有全資大數據平台公司,公開公平公正地承接政府信息化項目建設、運營、管理。創新項目建設模式,由各級各部門提出建設需求,信息化主管部門強化頂層設計和整合需求,向本地國資大數據平台公司採購服務,平台公司負責開展需求對接、系統遷移、數據融合、建設維護、系統運營、技術支撐等工作;強化項目的運維、運營機制,確保項目延續發展,探索建立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機制。
深化投融資改革,加大政府財政對信息化發展的資金投入支持,引導非國有資本參與信息化建設,形成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設資金保障體系。用好用活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基金,加大對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領域、重大平台、重大項目及各類試點示範的財政支持力度。
組建大數據產業發展聯盟和建立大數據產業研究院,研究數字經濟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統計分析、發展模式、技術路線、產融合作、人才培養等,對接優質外部企業資源,消化吸收先進的技術和超前的理念,發揮公益性平台、公益性中介、公益性孵化器作用,研究推動巴中市信息化高新技術引進與消化,促進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創新發展,支撐巴中大數據及相關產業發展。
積極爭取電價優惠政策,申報省內水電消納示範區,最佳化供電報裝業務辦理流程,推動直供電改造,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創造良好環境。建立數字基礎設施用電報裝綠色通道,推動實施市場化交易並按規定享受相關政策。
第三節 強化數據要素
建立統一規範的數據管理制度,制定政府信息資源開放目錄,按規定推動醫療衛生、教育科技、文化旅遊、交通運輸、生態環境、農業氣象等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引導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建設行業性數據資源平台,促進社會數據共享與流通。制定數據隱私保護和安全審查規範,加大對技術專利、數字著作權、數字內容產品、個人隱私等的保護力度。加強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數據保護意識。
第四節 健全安全體系
針對政府、公民、企業和社會組織等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海量數據,構建全套全方位、立體網路安全環境,為信息化建設、數字政府治理和服務、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建設網路安全運營中心、網路攻防演練靶場,構建網路安全治理體系。強化網路安全宣傳教育,探索政校行企多主體協同培養網路安全人才的模式,建設巴中市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教育培訓基地。
第五節 注重工作考核
市、縣(區)有關部門作為相關區域和專項領域推動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責任主體,應依據本規劃,細化工作方案和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將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工作納入政府部門目標績效考核。按計畫開展重大任務落實情況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估,加強統計監測、協調調度、績效評估和考核監督,全力推進項目任務完成。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以惠民效果和民眾評價檢驗各項建設成效。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考核評估,根據項目任務進展情況、中期評估完成情況、技術發展新動向等,對規划進行動態調整。
第六節 強化人才引領
外引內聯,組建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數字政府、數字經濟領域智庫,發揮專家學者在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領域的決策諮詢作用,為深入推進網路強市,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鄉村,打造智慧巴中、數字政府建言獻策、出智出力。加強網路領域知名人士聯絡工作。
打造“候鳥”人才基地。依託巴中市良好自然生態、氣候條件,在風景名勝區打造“候鳥”人才基地,邀請專家學者來巴度假、康養,建立來巴季節性休養、生活、旅遊的“候鳥”人才庫,為巴中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注重本地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通過企業、產學研聯盟、政府等各種組織,利用外部資源培養本地信息化人才,形成頭部人才引領、中部人才推動、本土人才落地實施的梯度人才隊伍。
數字經濟人才引培。深入貫徹“百千萬引才工程”“巴山優才計畫”在信息化領域的實施,支持園區企業重點引進數字經濟領域的生產研發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落實優秀人才在編制崗位管理、創新創業扶持、科技成果轉化、科研平台建設、住房安居保障、工作崗位激勵、教育醫療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廣泛吸納優秀人才向產業園區聚集。
    第七節 營造良好氛圍
    創新宣傳方式,積極宣傳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成效、數字政府服務內容、數字經濟的便捷和相應的方針政策,營造全社會關注信息化、關心數字經濟的濃厚氛圍。鼓勵媒體對智慧巴中建設進行宣傳報導。建設智慧巴中體驗中心,集中展示未來智慧生活。
支持舉辦各類專業論壇、專業會展、智慧產業創業大賽等活動,引導相關企業、社會團體、專家學者和廣大市民參與智慧巴中建設,形成全社會支持信息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綜合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移動終端等各種傳媒,通過開闢專題專欄等途徑,廣泛深入宣傳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意義和取得的成就。加強政策解讀和各類示範試點的宣傳推廣,積極構建有利於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解讀

現對《巴中市“十四五”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如下解讀。
一、編制背景
為促進全市未來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工作安排,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要求,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在系統總結“十三五”期間信息化建設的成就和經驗基礎上,經充分調研我市信息化建設、數字政府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實際,牽頭編制了《巴中市“十四五”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二、徵求意見情況
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分別於5月20日、6月2日、6月24日,將《規劃》印送各縣區人民政府、巴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和市級各單位徵求意見。共收到修改意見26條,採納23條,未採納3條,未採納意見已與相關單位溝通並達成一致。6月28日,將《規劃》送市發展改革委進行銜接審查。7月5日,完成意見徵求過程。
三、評估論證及審查情況
(一)專家評估論證情況。2021年6月11日,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組織省經信廳、省大數據發展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專家教授對《規劃》進行了評估論證。
(二)合法性審查情況。2021年7月5日,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提請市司法局進行合法性審查,市司法局共提出9條意見,採納9條。
(三)公平競爭審查情況。2021年8月5日,按照市政府常務會議要求,市市場監管局對《規劃》進行了公平競爭審查,無修改建議意見。
四、主要內容
本次《規劃》共分六個部分(共46000餘字)。
第一部分闡述了編制背景。對《規劃》編制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則、以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等內容進行了說明。
第二部分闡述了現狀和形勢。深入總結了巴中市“十三五”時期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深刻闡述了 “十四五”時期巴中發展面臨形勢和階段特徵。
第三部分明確了總體要求。明確了《規劃》編制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第四部分明確了主要任務。分別以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政府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等內容來明確了巴中市未來五年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主要任務。
第五部分明確了保障措施。從組織領導、配套措施、安全體系、工作考核等七個方面明確了保障方式。
第六部分明確了重點任務清單。《規劃》共涉及3個板塊、14個專欄、90個任務和項目,同時梳理形成了28個信息化產業重點任務清單,確保相關工作落地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