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加強氣候變化工作方案

《中國氣象局加強氣候變化工作方案》是中國氣象局出台的方案。

2021年4月,《中國氣象局加強氣候變化工作方案》出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氣象局加強氣候變化工作方案
  • 發布單位:中國氣象局
方案發布,方案解讀,

方案發布

2021年4月,《中國氣象局加強氣候變化工作方案》出台。

方案解讀

關鍵字:責任使命
充分認識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性,圍繞定位找準發力點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11年至2020年是全球有器測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大氣中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10ppm,為近80萬年以來最高。全球變暖正深刻影響著全球環境、政治、經濟與社會安全。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完成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這一重大宣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再次向世界釋放出中國將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和美麗世界建設的定力與擔當。從全球來看,2020年,許多國家在更新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同時,紛紛提出碳中和目標,邁向碳中和目標的進程在全球啟動。
姚學祥表示,作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科技支撐部門,中國氣象局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出台《工作方案》,圍繞定位找準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氣候變化工作發力點,明確“十四五”期間氣候變化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全面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能力,體現了氣象部門的責任與擔當。
緊密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圍繞《巴黎協定》落實、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工作方案》明確下一步氣候變化工作重點,強優勢、拓領域,進一步強化跨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科學水平和服務國家戰略的決策諮詢能力,保障氣候安全,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字:戰略支撐
氣象部門作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科技支撐部門,提供堅實的支撐服務
長期以來,中國氣象局在氣候變化檢測歸因等機理研究、全球和區域氣候系統模式開發、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氣候系統模式研發已達國內領先、國際可比水平,深度參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進程,從科學角度維護中國和開發中國家權益。多年來積極參與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總體部署,為氣候變化內政外交提供了重要支撐,為保障國家氣候安全、支撐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另一方面,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是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實現氣象現代化的核心內容之一。
因此,《工作方案》將未來三年到五年的主要目標聚焦在三個方面:為國家和地方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更豐富的科學數據、產品服務;區域氣候變化風險評估能力達同期國際先進水平;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貢獻力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關鍵字:強優勢、拓領域
持續增強在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影響評估、模式研發、溫室氣體監測、風能太陽能利用等方面的優勢
在海拔3816米的青海瓦里關山,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台瓦里關山站靜靜矗立。這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系統的31個全球基準站之一,目前歐亞大陸腹地唯一的大陸性全球基準站,也是國內唯一全球大氣本底台站。在這裡,利用長時間序列的觀測資料繪製出的二氧化碳變化曲線,被稱為“瓦里關曲線”。
中國氣象局一直致力於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更豐富的科學數據、產品服務,提供更高質量的決策建議,增強我國在國際氣候變化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此前,中國第一代全球大氣/陸面再分析系統及產品(CRA)正式業務化運行,打破了目前我國氣候變化研究對國外再分析產品依賴的局面。
姚學祥指出,《工作方案》專門就“突出重點,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提出9項重點任務,涉及加強戰略規劃與政策研究、構建國家溫室氣體觀測網、提升承載力脆弱區氣候變化監測能力、持續加強科學研究和地球系統模式研發、開展面向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影響評估、加強氣候變化資料庫建設、強化氣候資源科學利用與保護工作、強化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科技支撐和談判隊伍能力建設、做好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決策支撐等方面。
而貫穿其中的基本原則是,堅持中國氣象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科學、客觀、準確發展定位;加強觀測體系建設的系統性、全局性,強化研究結論的自主性和國際可比性;積極適應和推動我國氣候治理從參與向主導、引領發展。
關鍵字:整合、聚合、融合
進一步強化跨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應對氣候變化水平和服務國家戰略的決策諮詢能力
要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事關地方經濟發展、傳統行業轉型、新興領域投資、個人消費調整,涉及跨行業、跨領域合作,也需要加強國際層面的合作。
未來3年到5年,如何通過改革和結構最佳化,打造一個高效的、涵蓋不同層次的氣候變化工作體系?姚學祥指出,《工作方案》明確提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創新有活力的氣候變化工作新格局。圍繞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強優勢、拓領域,開創氣候變化工作新局面。
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國家-區域-省級應如何布局?《工作方案》提出,建立以國家級氣候變化創新為龍頭、以區域氣候變化為共性示範、以省級氣候變化為特色服務的工作體系。其中,2021年將完成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中心改革任務。
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目前已投入運行,根據《工作方案》,將爭取用3年至5年的時間,成為我國溫室氣體和碳中和監測評估相關研究及套用技術開發的核心支撐機構,提升區域和城市碳匯監測評估能力。
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在打牢基礎的同時,強化跨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發展。《工作方案》提出了多項舉措,比如研究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戰略對氣象部門氣候變化工作的意義和影響,加強氣候變化對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布局、空間規劃等影響研究;開展面向糧食安全、水資源、生態環境、人體健康、基礎設施等重點方向的災害風險定量化、動態化評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