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脈

中國山脈

山地延伸成脈狀即為山脈。山脈構成中國地理中國地形中國地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

著名山峰:五嶽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山脈
  • 外文名:Mountains in china
  • 北列:天山一陰山
  • 中列:崑崙山—秦嶺
  • 南列:南嶺
  • 西列:喜馬拉雅山脈
分類,重要意義,山脈列表,山脈及最高峰,中國山脈列表,

分類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崑崙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中國山脈
我國的山脈分布圖我國的山脈分布圖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中國山脈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重要意義

在中國成千上萬的山脈中, 有許多山脈又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秦嶺——淮河,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是中國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地區; 是中國一月均溫 0℃等溫線經過地區,是中國積溫 4500℃經過地區,是中國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水田農業與北方旱地農業界線; 中國河流有無結冰期界線,江漢谷地與渭河平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黃土高原的界線;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青藏高原山脈青藏高原山脈
2.大興安嶺,半濕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界線。
3.崑崙山,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界線,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界線,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界線,西藏藏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界線。
4.祁連山,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與河西走廊界線,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界線,青海省與甘肅省界線。
5 天山,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界線,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界線,冬小麥與春小麥界線 南疆與北疆界線。
6.陰山(長城) 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冬小麥與春小麥界線,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界線,北方少數民族與南方漢民族界線。
7.賀蘭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界線,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
8 巴顏喀拉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青海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
9 橫斷山,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與青藏高寒氣候區界線,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及雲貴高原,西藏自治區與雲南、四川界線
10.太行山,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界線,山西省與河北省界線。
11.巫山,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重慶與湖北省界線。
12.雪峰山,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雲貴高原與江南丘陵界線。
中國山脈
13.武夷山,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福建省與江西省界線。
14.南嶺,熱帶季風氣候區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界線,熱帶季雨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界線,積溫 7500℃經過地區,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界線 。
15.怒山,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界線,雲南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怒江、瀾滄江分水嶺。
16.大巴山,江漢谷地與四川盆地界線 四川省與陝西省界線 漢江與嘉陵江的分水嶺。

山脈列表

山脈及最高峰

主要山脈及其最高峰
山脈名稱海拔高度(米)最高峰海拔高度(米)山脈名稱
海拔高度(米)最高峰海拔高度(米)
3000
友誼峰
4374
賀蘭山
2000以上
賀蘭山
3556
廬山
1000以上
漢陽峰
1474
雲居山
1000
歐山
970
天山山脈
5000
托木爾峰
7435
陰山山脈
1500以上
呼和巴什格
2364
阿爾金山脈
4000
蘇拉木塔格
6295
大興安嶺
1100以上
黃崗梁
2029
祁連山脈
4000以上
祁連山
5547
小興安嶺
500以上
平頂山
1429
疏勒南山
4000以上
崗則吾結(團結峰)
5827
長白山脈
1000
白雲峰
2691
崑崙山脈
5000以上
公格爾山
7649
張廣才嶺
800以上
大禿頂子
1669
阿爾格山
5000以上
布喀達坂峰
6860
龍崗山
700以上
崗山
1347
可可西里山脈
6000
崗扎日
6305
燕山
1000
霧靈山
2116
巴顏喀拉山脈
5000以上
果洛山
5369
太行山脈
1000以上
小五台山
2882
阿尼瑪卿山
5000以上
瑪卿崗日
6282
西山
1000
東靈山
2303
唐古拉山脈
6000
各拉丹冬
6621
五台山
2500
北台頂
3058
岡底斯山脈
6000
冷布崗日
7095
呂梁山脈
1500以上
南陽山(關帝山)
2831
念青唐古拉山脈
6000
念青唐古拉峰
7111
泰山
1000
玉皇頂
1524
喀喇崑崙山脈
6000以上
喬戈里峰
8611
雲台山
300
五台山(玉女峰)
625
喜馬拉雅山脈
6000以上
珠穆朗瑪峰
8844.43
天柱山
1000
天柱峰
1488
橫斷山脈
4000以上
貢嘎山
7556
天目山
1000
清涼峰
1787
怒山
4000以上
梅里雪山
6740
洞宮山
1100以上
黃茅尖
1921
沙魯里山
4000以上
雀兒山
6168
武夷山脈
1000以上
黃崗山
2158
大雪山
5000
貢嘎山
7556
黃山
1000
蓮花峰
1873
無量山
1600
貓頭山
3306
大別山
1000
白馬尖
1777
哀牢山
1600
哀牢山
3166
雪峰山
1000
蘇寶頂
1934
烏蒙山
2000
韭菜坪
2900
南嶺
1000以上
貓兒山
2142
武陵山
1000以上
鳳凰山
2570
瑤山
1000
石坑崆(猛坑石)
1902
大巴山脈
2000以上
摩天嶺
4072
五指山
1000
五指山
1867
大巴山
2000
神農頂
3105
蓮花山
800以上
銅鼓嶂
1560
秦嶺
2000
太白山 (拔仙台)
3767
中央山
3000以上
秀姑巒山
3833
華山
1500以上
草鏈嶺
2646
玉山
3000以上
玉山
3952
羅霄山
1000
南風面
2120
阿里山
1500以上
大塔山
2663
六盤山
2000
米缸山
2942
台東山
500以上
新港山
1682

中國山脈列表

A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哀牢山脈
艾山山脈
B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寶台山脈
寶台山
參見:博平嶺
薄刀嶺山脈
參見:薄刀嶺
C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東三省
徂徠山脈
D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東北
大婁山脈
大青山山脈
大瑤山脈
大澤山脈
玳瑁山脈
玳瑁山
丹桂山脈
丹桂山
鄧峽山脈
鄧峽山
海南
動宮山脈
動宮山
E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俄鬃嶺
海南
峨眉山脈
F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鳳凰山脈
G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崗底斯山脈
高黎貢山脈
公母山山脈
H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四川
衡山山脈
猴獼嶺
海南
廣東
華鎣山脈
黃山
灰騰梁山脈
灰騰梁山
陰山山脈
會稽山脈
J
K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西藏
括蒼山脈
山東
L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嶗山山脈
老嶺山脈
老山山脈
江蘇
里崗山脈
里崗山
龍崗山脈
四川
龍棲山脈
龍王洞山脈
龍王洞山
婁山山脈
四川
魯山山脈
羅平山脈
羅平山
M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蒙山山脈
孟良崮山脈
米倉山脈
木拉山
四川
N
P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Q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七老圖山脈
千里崗山
四川
S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沙魯里山脈
四川
松嶺山
索龍山
四川
T
W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參見:巫山
五桂山脈
五嶺山脈
海南
武功山脈
X
Y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海南
燕山
京津冀一帶
瑤山
廣東
沂山山脈
宜溧山脈
宜溧山
海南
雲台山脈
Z
山脈名稱
主山或別稱
所在地
舟山山脈
竹嵩嶺山脈
竹嵩嶺
子午嶺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