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體系構建研究》是2023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體系構建研究
- 作者:王顥霖
-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8095853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體系構建研究》是2023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體系構建研究》是2023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聚焦當下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的實際情況,建立在對中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實踐、保護研究考察分析的基礎上,集中於對傳統營造技藝的管理制度...
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深化改革,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構建科學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提高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充分發揮文化遺產在傳承中華文化,提高人民民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得“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社會影響 2016年,...
“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叢書為傳統建築的保護和修繕提供了技術依據,對相關地區文化的形成給予建築層面的詮釋,深化了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的研究,填補了傳統建築營造技藝領域的學術空白,對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和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內容簡介 1.“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叢書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藝術研究所編著...
“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叢書的推出,及時有效地記錄和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體系,並使這份豐富而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久遠傳承,其意義重大而深遠。——劉托 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名人推薦 我國以往對傳統建築的保護主要通過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形式,側重物質和靜態的層面,而對非物質層面...
1. 文化遺產價值認知,急需科技創新支撐。針對我國文化遺產學科體系尚未健全,文化遺產價值認知綜合技術能力相對薄弱等問題,需要構建建立我國文化遺產學科體系框架;研究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價值認知、保護和傳承利用基本理念和方法論研究,套用各類現代技術提升我國文化遺產價值認知能力。2. 我國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
“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叢書的推出,及時有效地記錄和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體系,並使這份豐富而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久遠傳承,其意義重大而深遠。——劉托 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序言 “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叢書 序 言 在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
第九節整體性保護——生態博物館的得與失 附錄 附錄一苗族吊腳樓構件名稱漢、苗語對照表(西江地區)附錄二苗族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調查表 附錄三“苗族吊腳樓傳統營造技藝記錄”調查參考問題 附錄四相關苗居研究文獻 作者簡介 劉托 “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叢書編委會主任。清華大學建築學碩士。現任中國藝術...
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畫 文化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為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關於“制定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畫”的要求,促進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特制定本計畫。本計畫所稱...
1.加強非遺代表性項目制度建設。修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支持各地加強非遺代表性項目認定和管理制度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出台非遺代表性項目單項法規。研究推進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分類體系。2.加強非遺代表性項目管理。健全國家、省、市、縣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啟動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
(二)構建更加科學的保護髮展體系 1.探索實施分類保護。根據項目特點和存續狀況,分門別類探索研究保護傳承措施,推動振興發展。加強中醫藥文化保護和傳播,打造一批傳統醫藥文化品牌,促進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加強傳統音樂、傳統舞蹈等表演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效改善存續狀況。舉辦“少年...
·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兼黨委副書記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副院長、院學術(學位)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 ·2019年4月退休 2021年月,受聘為中國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傳統熱成型手工技藝與數位化設計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2...
第二節 做好研究成果發布與轉化 第三節 壯大考古科研機構 第四節 全面挖掘黃河文物價值 第五章 實施黃河文物系統保護 第一節 強化黃河文物資源管理 第二節 實施重大文物保護工程 第三節 促進文物保護科技創新 第四節 持續推進文物平安工程 第六章 創新黃河文物展示利用 第一節 構建黃河文物展示體系 第二節 創新...
展望2035年,我國將建成與文化強國建設目標相適應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體系,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有力支撐文物保護研究利用,考古成果實證我國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博物館強國建設成效顯著,紅色基因得到有效傳承,根植於深厚歷史文化遺產的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民族文化自信顯著增強。三、強化文物資源管理...
揚州園林的地域特徵、造園意匠在中國古典園林體系中具有典型性,在我國造園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和我國許多優秀傳統文化遺產所面臨的困境一樣,揚州園林也存在保護、傳承的問題。基於此,本項目立足於如何以現代的知識體系統攝揚州園林的造園理法與技藝以及如何利用現代技術展示、傳承開展研究。 課題組以揚州園林...
(三)不可移動文物、傳統建築、傳統特色製作技藝或者製造工藝、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的清單和相應圖文資料;(四)保護工作情況、保護目標和保護要求;(五)聽取村(居)民意見的相關材料;(六)其他應當提交的材料。第十二條 符合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條件而沒有提出申報的,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省文化...
第一,傳承保護體系全面建立。不管是非遺項目還是非遺傳承人,一系列的名錄製度、認定製度、評估制度等全面建立,有力有效促進了非遺的保護和傳承。 第二,非遺保護傳承渠道和途徑不斷拓展。不僅有項目、有傳承人,還有非遺中心的設立,非遺工坊、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保護示範基地等多種方式。比如,非遺工坊,全國設立了67...
紮實推進傳統民居有效保護、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特色產業有效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傳承體系基本形成、新時代文明風尚有效弘揚、民族團結進步有力鞏固發展,著力推進民族特色村寨中的鄉村振興示範村寨、民族和美鄉村、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寨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民族特色村寨打造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
在2010年鳳凰縣民俗園內成立首家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展示基地,包括苗族銀飾博物館、苗族銀飾生產基地和苗族銀飾研發中心三部分,囊括保護、傳承、發展和創新以及展示、遊覽一體的聯動體系。種種活動、博覽會和文化節的開展。助力苗族銀飾在大眾中的認識,也為苗族銀飾的保護提供平台。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
15. 2014年,《開放式創新背景下獨立學院產學研合作體系構建研究》,第一,《昆明學院學報》,2014(2),非核心;16. 2014年,《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傳統技藝的傳承與保護——以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為例》,獨著,《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4(8),非核心;17. 2014年,《侗族傳統民居象徵人類學個案研究的...
積極參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依託老舊建築改建博物館紀念館;大力推行低碳建造方式、低碳技術、綠色建材、綠色施工;廣泛推廣文博單位低碳運營,分區分時精細化管理;有效傳承文物保護傳統材料、營造技藝;等等。(四)開放發展類 主動策劃選題,聯合開展文物出境展覽,以國際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
9.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廣東歷史橋樑的保護方法研究”2010—2015年,排名第三;10.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項目“廣府地區人居環境營造中的傳統生態經驗及當代傳承研究”2018年,排名第二;11.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項目“嶺南客家傳統民居建築樣式及生態營造技藝...
文物工作保障體系日漸完善,文物保護投入大幅遞增,文物科技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文物博物館機構穩步增長,文物博物館人才培訓力度持續加大。文物對外交流合作長足發展,文物進出境管理持續加強,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返還取得新成果。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民眾,文物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持續增長,全社會依法保護文物的意識...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劉克勇等申報的《五年貫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江蘇實踐》、清華大學邱勇等申報的《踐行“三位一體”教育理念,培養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創新人才》、天津大學金東寒等申報的《新工科教育》、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等申報的《面向農業綠色發展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等7項成果被評...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落實分品種重要農產品保障任務,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供需調節、信息發布、儲備調運、應急保障和利益補償機制。第十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嚴格開展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永久基本農田...
聚焦吳地風雅、厚文精工、興利濟民、開放交融鮮明特質,健全以吳文化為核心的江南文化展示、宣傳和互動體系,使之與現代文化、時代精神相融相通,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重點引導扶持一批描繪新時代新征程恢弘氣象、滋養人民審美觀價值觀的“吳門力作”和彰顯太湖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的藝術精品,組織創作一批展現墨韻...
22.加強城市園林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在園林綠化建設中體現地域、歷史、人文特色,弘揚地方傳統文化。定期組織開展專業培訓和技能競賽,傳承園林營造技藝。(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級統籌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定期研究重要事項,推動...
“非遺”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南京雲錦織造技藝、中國雕版印刷、剪紙、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傳統蠶桑絲織技藝和端午節等6個 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入選數量居全國之首;評審、公布了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錄擴展項目;全省所有市、縣(市)和絕...
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新時代人文經濟學有助於掌握歷史主動,樹立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全球發展赤字下的中國答卷 當前,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的負面效應...
——在促進共同富裕上作示範。堅持以人為本,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補齊城鄉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在弘揚紅色文化傳承上作示範。加大革命遺址遺蹟保護修復力度,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