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沿太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實施方案

《關於推進沿太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實施方案》,由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於2023年9月11日聯合印發,《實施方案》提出從5方面發力講好太湖故事,充分發揮蘇錫常都市圈傳統與現代、人文與經濟交融互動的突出優勢,建設沿太湖世界級生態創新湖區和文旅魅力湖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推進沿太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實施方案
  • 發布單位: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 頒獎時間:2023年9月11日 
內容概述,方案全文,

內容概述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育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1至2個、建成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2個左右,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4個左右、旅遊休閒街區6個左右,年接待境內外遊客超3.5億人次。
《實施方案》提出,打造湖城交融、河湖一體的特色文旅空間,塑造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樣板區;打造江南文化特色鮮明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度假區,構築現代化國際化旅遊休閒城市群;在有效保護中推動文物和文化遺產更加活起來,做優做強江南文化展示傳播載體,提升創新型文旅產業群全球競爭力;建設體驗多元的水主題娛樂、水生活度假目的地,推出暢遊太湖系列精品線路;全方位展現“水韻江蘇·八百里太湖”精彩,向世界生動講好太湖故事。
《實施方案》還要求,依託蘇南現代化建設領導小組,發揮蘇錫常三市聯席會議制度議事協調機製作用,加強對沿湖文旅發展統籌協調和工作指導,強化政策支持,加強宣傳引導、強化省市聯動,壓緊壓實責任,協調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方案全文

《關於推進沿太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對標對表“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重大任務,高水平培育打造沿太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區,更好助力蘇南地區現代化建設,展現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獨特魅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主動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緊緊圍繞“走在前、做示範”重大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充分發揮蘇錫常都市圈傳統與現代、人文與經濟交融互動的突出優勢,建設太湖流域長盪湖陽澄湖澱山湖滆湖等明珠鑲嵌的世界級生態創新湖區和文旅魅力湖區,形成向世界展示中國“最江南”文化的重要視窗,打造文旅高質量發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先行示範,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守正創新。守護傳承生生不息的江南文脈,挖掘用好園林文化、工商文化、飲食文化、工藝文化、絲綢文化、水鄉人居文化等特色資源稟賦,更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索形成文化傳承發展新模式,推動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高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交相輝映,讓璀璨千年的“雙面繡”綻放新時代的奪目光彩。
——堅持綠色發展。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厚植太湖丘陵生態綠心功能,依託湖光山色與鑲嵌在山環水抱之中的漁港、村落所構成的江南田園風光,充分展示沿湖地區魚米之鄉、物產豐饒的生態價值,高水平共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構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標桿區域。
——堅持國際水準。利用經濟發展活躍、開放程度高、科技實力強的世界級太湖城市群影響力,依託江南園林、古街古鎮、蘇工蘇作、茶藝茶禮等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以及“創新之城,非凡園區”、太湖隧道、滆湖之星等重要地標,更加彰顯“東方水城”人文魅力和“蘇南模式”經濟奇蹟,凸顯具有獨特性代表性的東方風情、東方場景、東方生活標識物。
——堅持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名城”“人間天堂”“蓴鱸詩詞”等江南文化資源稟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託曲徑通幽的老宅古建、古樸明靜的吳風古鎮、儒雅富足的江南古城,打造彰顯湖山毓秀旖旎魅力、古今輝映人文內涵的精品文化旅遊名片,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現代化高品質生活需要,展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生動圖景。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沿太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區在社會主義文化強省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建設中的示範引領作用有效發揮,江南文化的文明價值、時代價值更加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達到新高度,“水韻江蘇”文旅品牌國際國內知名度顯著提升。
——培育一批高辨識度、高顯示度的特色文化標識,推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彰顯中國特色、體現江蘇水準的品牌項目,形成一批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的標誌性成果。
——培育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1—2個、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村”1個左右,建成國家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2個左右,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4個左右、旅遊休閒街區6個左右,年接待境內外遊客超3.5億人次。
展望2035年,以江南文化為核心的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充分滿足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要,以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優質旅遊服務為代表的高質量旅遊供給更加豐富,形成水韻人文魅力充分彰顯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度假區集群,沿太湖地區成為高水平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視窗。
二、重點任務
(一)鋪展新時代更美“太湖畫卷”
1.打造湖城交融、河湖一體的特色文旅空間。立足江蘇“江湖相伴、江河相匯、江海相融、江城相依”地域特色,依託99%太湖水域面積和占全線4/5的太湖岸線,串聯“擁湖而聚”蘇州、“臨湖而居”無錫、“向湖而生”常州,發揮太湖平原水網密布、河湖縱橫優勢,將湖山勝境、島嶼濕地、人文古蹟、城鄉田園、套合水灣連幅成卷,營造立體呈現“生態綠心”“文化核心”“經濟重心”的全域美境。重點聯動打造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旅遊廊道、揚子江世界級城市休閒旅遊帶,一體化構建“兩廊兩帶兩區”文旅特色空間體系。貫通蘇州太湖百里風光帶、無錫“太湖108廊道”、常州太湖灣等濱湖精華段,推進建設吳江蘇州灣、吳中東山岱心灣、西山明月灣、消夏灣、鎮湖西京灣、無錫濱湖紅沙灣、十八灣、拈花灣、宜興大拈花灣等重要節點。建設提升蘇州平江核心展示園、無錫清名橋—南禪寺運河展示帶、常州淹城遺址特色展示點等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主題展示區和蘇州虞山尚湖核心展示園、蘇州無錫望虞河集中展示帶、常州寺墩遺址特色展示點等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主題展示區。
2.塑造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樣板區。以湖美水清生態空間為支撐,依託“圍水造田、依水而居、傍水為街、環水成市”的江南水鄉古鎮群落,凸顯沿湖地區食則稻魚菱藕、居則枕河人家、行則舟橋兩便、業則漁殖蠶桑的江南韻味,展示體現東方意境、容納和諧生境、提供遊憩佳境的“水鄉客廳”風情。重點推進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檔升級周莊、同里、黎里、焦溪等水鄉古鎮,打造崑山旅遊度假區、蘇州環澄湖片區、蘇錫漕湖—鵝真盪片區“雙湖生態客廳”,推進建設江南圩田、桑基魚塘、水鄉濕地等江南水鄉觀光農業主題展示園。協同推進環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聯動塑造江南運河、太湖—黃浦江歷史文化帶,支持吳江聯合青浦、嘉善打造江南水鄉文化旅遊休閒區,推進相城—崑山—虹橋、太倉—崑山—嘉定等長三角毗鄰區域文旅深度合作。
(二)建設世界知名東方風韻度假勝地
3.打造江南文化特色鮮明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度假區。發揮沿湖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集聚的優勢,打響蘇州“園林之城”、無錫“百年工商名城”、常州“開吳之地•名士之都”品牌,彰顯“寒山寺聽鐘聲”“太湖佳絕處”“三傑故里•紅色名城”獨特IP影響力,向世界展示“品四時之鮮、攬園林之秀、賞崑曲之雅、用蘇工之巧、享時尚之風、棲湖岸之美”的“江南生活典範”,打造境內外遊客深度體驗高品質湖區生活的國際旅遊目的地。重點打造蘇州古典園林以及崑曲古琴宋錦緙絲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碧螺春傳統制茶技藝等世界遺產品牌旅遊產品,提升蘇州吳中太湖旅遊區、金雞湖景區、無錫黿頭渚、常州中華恐龍園等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蘇州太湖、無錫(馬山)太湖、宜興陽羨、常州太湖灣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國際影響力。實施太湖生態島文旅夥伴計畫,推動蘇州太湖生態島農文旅綠色低碳融合發展示範項目建設。支持太湖西山、太湖—滆湖等參與共建上海大都市圈江南韻味鎮村聯盟,支持蘇州樹山村創建世界最佳旅遊鄉村。
4.構築現代化國際化旅遊休閒城市群。發揮蘇錫常地區接軌上海、聯動浙皖、輻射江北的區位優勢,依託沿太湖地區“多中心、網路化”城鎮體系,堅持主客共享和產城旅融合,率先建成普惠、優質、可持續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一批濱湖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文化智慧商圈和“24小時生活圈”,讓人們深度感受都市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的相融相生。重點支持蘇州、無錫、常州創建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支持蘇州、無錫創建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常州、無錫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建設提升蘇州工業園區“國家商務旅遊示範區”,打造“姑蘇八點半”“今夜‘梁’宵”“龍城夜未央”等夜經濟品牌,提升蘇州平江路、李公堤、無錫清名橋、常州青果巷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功能。實施蘇州“最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間”計畫、無錫“藝術拾珍·美好空間珍珠鏈”計畫、常州“龍城運河驛站”項目等,建設提升蘇州灣數字藝術館、拈花灣夜間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三)構築江南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高地
5.在有效保護中推動文物文化遺產更加活起來。深入實施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加快推進太湖北部、太湖西部等史前時期以及吳文化等歷史時期的重要遺址考古研究和價值闡釋。加強歷史文物、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等保護、挖掘、運用,紮實推進非遺系統性保護並挖掘其價值和智慧,不僅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在心裡傳承好。重點推進宜溧山地等重點考古調查勘探和草鞋山、寺墩等重點遺址考古研究,推進草鞋山遺址、闔閭城遺址等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相關保護展示。支持蘇州創建文物建築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姑蘇區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推進實施蘇州“平江九巷”城市更新、無錫“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常州老城廂復興等工程。持續開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活動,推動一批世界級、國家級非遺項目有機融入旅遊景區、度假區。
6.做優做強江南文化展示傳播載體。聚焦吳地風雅、厚文精工、興利濟民、開放交融鮮明特質,健全以吳文化為核心的江南文化展示、宣傳和互動體系,使之與現代文化、時代精神相融相通,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重點引導扶持一批描繪新時代新征程恢弘氣象、滋養人民審美觀價值觀的“吳門力作”和彰顯太湖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的藝術精品,組織創作一批展現墨韻太湖的優秀美術書法作品,設計推出一批以農耕漁歌、江南風物、太湖境象等為主題的精品陳列和沉浸式體驗展。用好“太湖大講堂”等宣傳交流平台。支持蘇州博物館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推進建設環太湖博物館群、江南文化博物館群落、無錫近現代工業遺產博物館群,支持蘇州、無錫建設“博物館之城”。
7.提升創新型文旅產業群全球競爭力。以“數字長三角”、環太湖文化科技創新圈建設為契機,發揮蘇南地區創意經濟成長極及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資源集聚優勢,大力發展數字創意、數字演藝、電競動漫、網路視聽、線上文娛等數字文化產業,加快打造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行業領先的龍頭文旅企業。重點發揮蘇州元和塘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帶動引領作用,最佳化提升蘇州藍文化、無錫文化旅遊、常州創意產業園等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支持蘇州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示範城市、無錫創建國家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推動建設蘇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無錫太湖灣科創數字文化產業功能區、常州網路視聽產業園等數字文化產業示範項目。培育“吳文化+”新興產業業態,推進雕刻、蘇繡、緙絲、木作、制扇技藝、明清家具等工藝美術產業集聚區建設。
(四)構建多彩太湖文旅產品體系
8.建設體驗多元的水主題娛樂、水生活度假目的地。依託藍綠交織的生態圖景、水鄉田園的悠閒愜意,以生態康養、商務會獎、休閒體育、鄉村農事生活體驗等為特色,發展濱湖現代旅遊休閒業態,盡覽太湖“平山遠水”“山長水闊”之美。重點提升無錫貢湖灣濕地、金庭消夏灣生態安全緩衝區的旅遊功能,支持江蘇生物多樣性展示館(江蘇生態館)建設和蘇州市吳中區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培育一批生態旅遊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提升蘇州太湖體育運動休閒小鎮等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支持蘇州聯動上海打造“國際會展之都”。推進無錫、常州等建設近代民族工商業遺產旅遊集聚區。打造蘇州吳中區環太湖“1號公路”、“黃金8公里”湖岸線、無錫古運河水上巴士、常州溧陽“一號公路”、芳茂山恐龍主題服務區等交旅融合標桿項目。
9.推出暢遊太湖系列精品線路。發揮沿湖自然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富集優勢,推出一批講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故事的旅遊線路,吸引人們感受清麗悠揚的崑曲腔調、疊山理水的江南園林、形質皆美的珍饈美食、精湛卓越的匠工技藝、繁華大氣的都市時尚。重點推出以姑蘇古城—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天目湖景區等為主的“太湖攬勝之旅”線路。打造以延陵季子廟—淹城遺址公園—泰伯廟—闔閭城遺址博物館—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為主的“吳地文明溯源游”;以拙政園—留園—虎丘—退思園—寄暢園等為主的“錦繡園林觀賞游”;以沙家浜•虞山尚湖旅遊區—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常州三傑紀念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等為主的“紅色基因傳承游”;以蘇幫菜—太湖“水八仙”—陽澄湖大閘蟹等為主的“舌尖美食尋味游”;以江南茶文化博物館—東山雕花樓—中國泥人博物館—茅山茶海等為主的“文博非遺體驗游”;以金雞湖景區—太湖科學城—無錫華萊塢影都—常州環球恐龍城等為主的“現代科技研學游”;以蘇州三山島國家濕地公園—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無錫蠡湖風景區—溧陽長盪湖等為主的“生態文化體驗游”。推動各地完善旅遊碼頭、主題酒店、導覽標識,健全服務驛站、湖堤路、濱湖步道等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串聯沿湖高等級旅遊風景道,打造“太湖道”綠道品牌。聯動環太湖旅遊度假區開發“一程多站”旅遊線路,探索開發環太湖水上游線。
(五)塑造高顏值深內涵“太湖美”整體形象
10.全方位展現“水韻江蘇·八百里太湖”精彩。將沿湖優質文旅資源宣傳推介融入“水韻江蘇”品牌推廣體系,以“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為主題,組織拍攝製作彰顯太湖元素的旅遊宣傳片,與主流媒體、新媒體、旅遊電商等合作開展線上線下主題推廣,利用“游遍江蘇”“你所不知道的‘水韻江蘇’”融媒體欄目拓展宣傳渠道,嘹亮唱響新時代的“太湖美”,吸引更多人感受沿湖美的風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穫美的發現。重點持續辦好戲曲百戲(崑山)盛典、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等品牌活動。支持做響蘇州“四季蘇州•最是江南”、無錫“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等城市文旅品牌。辦好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中國(無錫)徐霞客國際旅遊節、常州文化旅遊節、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無錫江南文脈論壇、中國•常州國際動漫藝術周等活動。聯動“山水清遠·生態湖州”“運河水城·秀美嘉興”等,共同打響環太湖生態文旅品牌。
11.向世界生動講好太湖故事。利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境(涉)外旅遊推廣中心、“水韻江蘇”全球傳播中心等渠道,密切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世界旅遊聯盟、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等國際組織的聯繫,深入開展對外及對港澳台文旅交流合作,推出富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入境游產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讓沿湖地區成為展示中華文明、東方神韻的重要視窗。重點放大蘇州“世界文化遺產典範城市”“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品牌效應,發揮友城平台作用,辦好“歡樂春節”“茶和天下”、“一帶一路”•蘇州手工藝周、中國西班牙文化和旅遊年、中國崑曲江蘇周、無錫“國際月”、“行走的江南園林”全球巡展、中國—阿拉伯國家動漫產業論壇等交流活動。提升完善“水韻江蘇”對外交流精品項目庫,開發“3D雲遊•水韻江蘇”互動體驗項目。推動沿湖地區加強與世界旅遊城市及歐洲博登湖、北美五大湖、日本琵琶湖等世界級湖區城市文旅交流合作。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依託蘇南現代化建設領導小組,發揮蘇錫常三市聯席會議制度議事協調機製作用,加強對沿湖文旅發展統籌協調和工作指導,認真實施蘇錫常都市圈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利用長三角文旅聯盟、旅遊推廣聯盟等,形成跨部門、跨區域協同推進工作格局。推動省太湖辦、蘇州名城保護集團、無錫江南文脈研究中心等參與沿太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探索搭建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海絲遺產、“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等國際交流平台,建立國際國內濱湖城市交流合作機制。
(二)強化政策支持。充分發揮省級文化旅遊發展和文物保護利用專項資金、江蘇藝術基金、省旅遊產業發展基金等引導和帶動作用,加大對本方案重點文旅項目支持力度,並推動納入國家和省重大建設項目庫。鼓勵沿湖地區加大文旅項目和基礎設施投入,優先保障重點文旅項目用地需求,搭建民間資本參與沿太湖地區文化旅遊開發的政銀企合作平台。堅持綠色開發,落實《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01—2030年)》資源分級保護與控制要求,旅遊開發活動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及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河湖管理保護等管控要求,嚴格落實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等相關規定,執行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不對環境質量和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探索“兩山”轉化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依託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探索打造涉外消費專區。支持沿太湖景區合作推行聯票模式。結合蘇州“環太湖國際人才谷”、無錫“太湖人才計畫”、常州“龍城英才計畫”系列政策,培養引進傳統工藝、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科技研發等高端人才和專業人才。協調推動省有關部門,鼓勵各地探索制定發展休閒漁業、水上運動、遊輪遊艇、低空飛行等政策措施。
(三)督促推進實施。建立本實施方案落實情況督查評估工作機制,對重大事項、重大平台、重大項目督促分年度滾動推進、細化落實,及時跟蹤督導和總結評估,加強宣傳引導、強化省市聯動,壓緊壓實責任,協調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沿太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區特色項目庫
項目類型
項目名稱
文旅設施類
博物館
提升蘇州博物館西館、蘇州吳文化博物館、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無錫博物院、宜興陶瓷博物館、宜興市博物館、江陰市博物館、“兩湖”創新區規劃展示館等,推進蘇州太湖博物館、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博物館、無錫工商文化博物館、常州紡織博物館建設
公共文化空間
推進建設城市文化綜合體蘇州灣文化中心,最佳化提升蘇州“江南小劇場”、無錫“喜馬拉雅朗讀亭”、常州“秋白書苑”等最美公共文化空間
藝術創作類
藝術作品
支持大型原創錫劇《燭光在前》《卿卿如晤》、蘇劇《太湖人家》、大型原創錫劇《太湖烽火》、民族交響組曲《江南行》、民族管弦樂《大江南》等展演巡演,提升打造《浮生六記》《遇見姑蘇遊園今夢》《半園·珍珠塔》《太湖秀》《尋夢山塘》《虎丘夜遊》等旅遊演藝精品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類
重點遺址
推進東山村、塘北、三星村等考古研究,加強湖熟文化重點遺址和南京西街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
推動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吳歌、江南絲竹、無錫惠山泥人、宜興紫砂、常州梳篦、青竹刻、金壇刻紙等非遺項目活態展示和提質
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類
景區、度假區
建設提升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三國水滸景區、靈山景區、惠山古鎮、常州天目湖動物王國文旅綜合體、環球動漫嬉戲谷;推進建設陽澄湖半島、常熟虞山文化、蘇州西部生態、陽澄湖生態休閒、常熟沙家浜、無錫山水城、無錫陽山生態休閒、無錫翠屏山、無錫鴻山、常州金壇長盪湖、溧陽曹山旅遊度假區
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豐富蘇州觀前街區、金雞湖景區、周莊古鎮、同里古鎮、無錫拈花灣小鎮、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常州環球恐龍城、青果巷等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業態產品,提升蘇州山塘歷史文化街區、木瀆鎮、無錫盪口古鎮歷史文化街區、梅里古鎮、常州市江南環球港、東方鹽湖城
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類
美麗鄉村
建設蘇州旺山村、陸巷村、明月灣古村、東吳村、無錫馬山街道、和平生態村、桃源村、白塔村、常州戴埠鎮、李家園村、深溪岕村、楊家村、王家村、柚山村、雅浦村、城西回民村特色旅遊村鎮,建設提升蘇州開弦弓村、無錫大坊橋村、常州仙姑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工業旅遊區
完善蘇州吳江東方絲博園、太湖雪桑蠶絲文化園、沙洲優黃文化園、常州武進綠博園等工業旅遊區
旅遊民宿
打響“錦繡江南魚米鄉”“溧陽茶舍”“金壇美宿”“陽羨美宿”及蘇州漫山島民宿、無錫“馬山民宿研習社”等鄉村民宿品牌
特色文旅產業示範園區、項目
加快建設蘇州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數字文化產業基地、太湖蘇州灣度假樂園、無錫大拈花灣文化旅遊康養等重大文旅項目,推進常熟紅豆山莊、舜山康養等綜合體建設,建設吳江江村農文旅融合示範區、“東方湖區”全域水鄉文旅綜合體、無錫小南灣鄉創綜合體、宜興窯湖、常州西太湖影視基地,建設提升蘇州金浦九號文化產業園、常熟國家大學文創園、無錫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常州五星文化產業園等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推進建設蘇州“蘆盪火種”、無錫“紅色山鄉·薪火太華”、常州“溧陽紅色水西片區”等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培育項目
文體旅遊活動類
體育賽事
舉辦蘇州灣帆船聯賽、蘇州東太湖國際皮划艇槳板大賽、蘇州護城河賽艇城市聯賽、“環太湖1號公路”萬人馬拉松、夜跑漁洋山、金雞湖龍舟賽等特色體育賽事IP、無錫馬拉松、環太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世界跆拳道大滿貫冠軍系列、常州西太湖半程馬拉松賽、金壇茅山半程馬拉松賽、中國網球巡迴賽常州公園賽
生態建設類
生態文旅
推動常州長盪湖、無錫陽山、蘇州穹窿山、蘇州灣黃金湖岸等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提檔升級,探索環太湖“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推進吳中西山、濱湖長廣溪、宜興龍池山、溧陽天目湖湖群等“生態島”試驗區建設,籌建太湖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展示中心,建設提升蘇州同里國家濕地公園、無錫鵝湖玫瑰文化園等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