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中國推進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標識、凝聚中國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園、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文化體驗空間。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個部分及其10個河段,涉及北京、浙江等8個省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 類別:公園
背景意義,實施範圍,頂層設計,地方建設,北京市,山東省,浙江省,河南省,

背景意義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並要求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高位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
大運河作為流動的文化遺產,地理空間跨度大,延續使用時間長,文化遺產資源多,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好,是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活態遺產,是中華民族繁榮興盛的歷史見證,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優質載體。然而,長期以來,大運河系統性、全方位的遺產保護和文化展示不足,保護、挖掘和闡釋大運河所承載的豐厚優秀傳統文化不夠,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有限,圍繞大運河實體的空間管控、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城鄉建設、體制機制等工作有待完善,以文化為引導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任務仍然艱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深入闡釋和生動展現大運河在推動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發展演進中的重要作用,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實施範圍

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里,具有2500多年歷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個部分,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會通河、中(運)河、淮揚運河、江南運河、浙東運河、永濟渠(衛河)、通濟渠(汴河)10個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8個省市。

頂層設計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
2021年8月8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要求各相關部門和沿線省份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整合大運河沿線8個省市文物和文化資源,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珠串線、線帶面”的思路最佳化總體功能布局,深入闡釋大運河文化價值,大力弘揚大運河時代精神,加大管控保護力度,加強主題展示功能,促進文旅融合帶動,提升傳統利用水平,推進實施重點工程,著力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

地方建設

北京市

2022年3月,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召開,會議強調,要高質量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
2023年2月21日,齊崇峰一行實地調研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源頭——昌平白浮泉遺址。
2023年11月16日,齊崇峰等一行調研河北香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推進工作。

山東省

2023年,德州將重點實施總投資1034億元的“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貫通工程”,實施黃河和大運河兩河水系連通、兩河連通景觀廊道、黃河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大旅遊基礎設施等十大項目,打造“兩河牽手”景觀。同年,德州市提出實施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貫通工程,“兩河牽手”之約正式敲定。

浙江省

  • 杭州市
2023年2月23日訊息,杭州市印發了《杭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
2023年1月1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批覆《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
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範圍: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臨平區,涉及運河總長度約261千米(核心空間面積約332平方千米),包括三類河道: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龍山河、西興運河等5條大運河世界遺產(杭州段)河道,餘杭塘河、西塘河、運河三堡段等3條國家與省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及遺產保護規劃涉及河道,東苕溪、杭甬運河、運河二通道等3條其他河道。
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十大標誌性項目: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運河數字孿生平台、大運河亞運公園、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運河歷史十街區、小河公園、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京杭運河二通道

河南省

2022年9月,新鄉紅旗區一批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城市更新項目7個,總投資188.1億元,主要有: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新鄉核心段)、張莊安置區等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