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並發布的檔案。《規劃綱要》除前言外,共10章,主要分為3個部分。

基本介紹

發布背景,主要內容,綱要解讀,綱要特點,推進實施,發布意義,

發布背景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宏偉詩篇。2014年,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產資源豐富,運河功能持續發揮,區域發展水平較高,但長期以來,大運河也面臨著遺產保護壓力巨大、傳承利用質量不高、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生態空間擠占嚴重、合作機制亟待加強等突出問題和困難。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我們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
黨的十九大作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大部署,為將大運河打造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誌性文化品牌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機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為發揮大運河連線織網、融匯交流的重要作用,借勢借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提供了難得的時代契機。抓住這樣難得的歷史機遇,強化頂層設計,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引領,統籌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打造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是制定《規劃綱要》的主要目標。

主要內容

《規劃綱要》除前言外,共10章,主要分為3個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3章,提出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相關背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功能定位和主要目標等,對大運河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解讀和闡述,明確規劃期限為2018-2035年,分為2018-2025年和2026-2035年兩階段,並進一步展望至2050年。
第二部分包括6章,從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城鄉區域統籌協調、保護傳承利用機制創新等6個方面提出重點任務,具體設計了文化遺產保護展示、河道水系資源條件改善、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文化旅遊融合提升4項工程,以及精品線路和統一品牌、運河文化高地繁榮興盛2項行動。
第三部分主要是從加強黨的領導、做好組織實施、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法律保障、抓好督查評估等5個方面,提出了保障《規劃綱要》貫徹落實的具體舉措。

綱要解讀

《規劃綱要》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文化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科學規劃、突出保護,古為今用、強化傳承,最佳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則,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
《規劃綱要》明確,要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構建一條主軸帶動整體發展、五大片區重塑大運河實體、六大高地凸顯文化引領、多點聯動形成發展合力的空間格局框架,並根據大運河文化影響力,以大運河現有和歷史上最近使用的主河道為基礎,統籌考慮遺產資源分布,合理劃分大運河文化帶的核心區、拓展區和輻射區,清晰構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空間布局和規劃分區。
《規劃綱要》以專門章節突出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從這3個層次深入理解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突出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以此統領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
《規劃綱要》從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創新保護傳承利用機制等6個方面著手,分6個章節闡述各方面重點工作、重點任務和重要措施,並提出文化遺產保護展示、河道水系資源條件改善、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文化旅遊融合提升4項工程,以及精品線路和統一品牌、運河文化高地繁榮興盛2項行動。
為保障各項工作的推進實施,《規劃綱要》進一步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調動各方力量,健全體制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堅定信心,勇於擔當,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把工作抓實抓好。要強化組織實施,建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協調機制,負責統一指導和統籌協調《規劃綱要》實施,大運河沿線8省(市)是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主體,各縣(市、區)承擔各項任務落實的直接責任,中央各相關部門發揮指導和協調作用。
《規劃綱要》還從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法律保障、抓好督促評估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並明確了重點任務的部門分工,以保障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綱要特點

《規劃綱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突出以文化為引領推動有關地區協調發展,把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打造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推動大運河沿線區域實現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以文化遺產、河道水系、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提出科學規劃、突出保護,古為今用、強化傳承,最佳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則,推動形成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新模式。
三是有效銜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河北雄安新區建設等戰略實施,加快發展綠色航運,充分利用豐富的文化、生態、航運資源,發揮大運河連線織網、融匯交流的重要作用。

推進實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為保障各項工作的推進實施,《規劃綱要》明確,要建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協調機制,負責統一指導和統籌協調《規劃綱要》實施,審議重大政策、重大問題和年度工作安排,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大事項,督促檢查重要工作落實情況。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快制定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等4個專項規劃,大運河沿線8省(市)要抓緊制定出台本地區的實施規劃。
《規劃綱要》強調,大運河沿線各省(市)是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主體,要切實承擔主體責任,精準把握方向定位,健全工作體制機制,各縣(市、區)承擔各項任務落實的直接責任。各地在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過程中,要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整合最佳化各類資源,突出大運河特點和地方特色,要堅持穩紮穩打、久久為功,明確工作路徑,細化工作步驟,紮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中央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指導和協調作用,按照職能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強化溝通協調,配合各地區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規劃協調和銜接,與國家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相關要求精準銜接,及時編制地方國土空間規劃和修訂完善省級、市縣級發展規劃等,健全相關技術標準規範,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並取得實效。

發布意義

一是有利於推動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大運河時空跨度長,地域面積廣,遺產類別多,文化價值高,歷史與現實相互交融,蘊含著深厚的精神內涵,承載著豐富的時代價值。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加強大運河所承載的豐厚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挖掘和闡釋,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核心,推動大運河文化與時代元素相結合,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將為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二是有利於促進區域創新融合協調發展。大運河是貫通南北的文化長廊,也是聯繫不同區域的重要經濟動脈和生態廊道,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生態、航運資源。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緊密結合國家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統籌大運河相關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推進文化旅遊和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以文化為引領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地社會和諧繁榮,將為新時代區域創新融合協調發展提供示範樣板。
三是有利於深化國內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大運河自古以來就是全國各民族各地區交融互動的關鍵紐帶,也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前沿地帶,對國內外文明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中華民族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產。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強化大運河精神內涵,挖掘和弘揚時代價值,深化國際交流互鑒,再現大運河包容開放天然屬性,將為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更好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供重要平台。
四是有利於展示中華文明、增強文化自信。大運河記錄了中國歷史文化寫不盡的厚重、壯美和輝煌,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加強保護傳承利用,堅定文化自信,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將為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重要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