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十四五”旅遊業發展實施方案

《雲南省“十四五”旅遊業發展實施方案》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21〕32號),進一步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制定的實施方案。

2022年6月8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雲南省“十四五”旅遊業發展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十四五”旅遊業發展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6月8日
制定經過,方案全文,

制定經過

2022年6月8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雲南省“十四五”旅遊業發展實施方案》。

方案全文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21〕32號),進一步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瞄準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著力推進旅遊業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促進旅遊消費市場提質擴容,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加快旅遊強省建設,實現旅遊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努力成為引領全國旅遊發展創新的一面旗幟。
(二)發展目標
統籌疫情防控和旅遊業發展,科學精準防控要求在旅遊業得到全面落實,守住疫情防控底線;旅遊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重點旅遊區域智慧化水平顯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旅遊領域廣泛套用,培育一批智慧旅遊創新企業和重點項目;特色旅遊帶建設成效顯著,鄉村旅遊有效助推鄉村振興,紅色旅遊發展成為新亮點;旅遊產品和業態更加豐富,市場主體質量和數量明顯提升;旅遊服務水平和開放合作水平達到新高度,大眾旅遊消費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省際和國際旅遊合作進一步深化,旅遊業國內外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明顯提升。到2025年,全省接待遊客總人數10億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達2萬億元以上,旅遊業作為我省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更加鞏固,在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作用更加凸顯。
二、主要任務
(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1.加快智慧旅遊發展。加快雲南旅遊大數據中心建設。最佳化升級“一部手機游雲南”功能套用。引導重點旅遊景區開發數位化體驗產品。進一步提升國家高A級旅遊景區智慧化水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統計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重點旅遊區域5G信號連續覆蓋。推動重點旅遊場所內部引導標識系統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升級。高標準建設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推進智慧旅遊套用場景建設。(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遊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行業新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開展國家旅遊科技示範園區試點申報,推動建立旅遊技術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引進一批旅遊先進設備,促進旅遊裝備技術提升。加快打造刷臉套用場景,形成一批刷臉套用示範旅遊景區、示範酒店。(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商務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最佳化旅遊空間布局
4.最佳化旅遊發展布局。在“一環、兩帶、六中心”總體布局的基礎上,重點推進“中國最美鄉愁旅遊帶”、“茶馬古道旅遊經濟帶”建設,融入構建新藏滇桂邊境旅遊帶。加快推動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遊區和滇黔桂民族文化旅遊區等跨區域特色旅遊功能區建設。推動滇川風景道、滇桂粵邊海風景道、香格里拉風景道等國家旅遊風景道建設。繼續加強“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建設和品牌打造。(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族宗教委、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5.最佳化旅遊城市和旅遊目的地布局。加快推動昆明建成旅遊樞紐城市,推進大理、麗江建設成為重點旅遊城市,支持香格里拉特色旅遊地建設。培育一批旅遊消費目的地。建設一批紅色、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康養旅遊等特色旅遊目的地。(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商務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6.打造城鄉旅遊休閒空間。推進慢行綠道、城市公園等休閒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主客共享的“便民生活圈”。提升旅遊廁所建設管理水平。加強鄉村環境綜合治理,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形成“村村有景色、縣縣是景點”的旅遊環境。(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林草局、省鄉村振興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構建科學保護利用體系
7.推進大旅遊資源普查。樹立大旅遊資源觀,編制全省普查標準體系和工作規程。加強自然和人文資源普查,組織實施旅遊資源普查,積極參與建立中國特品級旅遊資源名錄;建立部門協同機制,做好農業、工業、商業、教育、體育、醫療、交通等其他涉旅行業潛在資源普查。(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體育局、省統計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8.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提升改造重點文化遺產旅遊地。深入打造一批具有雲南歷史文化底蘊的文博品牌。實施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初步構建全省多層級多要素的保護傳承體系。(省文化和旅遊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9.發展綠色低碳旅遊模式。倡導低碳旅遊,探索發展生態旅遊新模式。支持旅遊景區、賓館飯店、民宿客棧等各類旅遊企業開展綠色發展示範,實施節水節電、綠色低碳升級改造項目。引導綠色消費,評選一批綠色景區、綠色飯店、綠色餐飲。(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完善旅遊產品供給體系
10.豐富優質產品供給。打造“16個10”世界級精品旅遊產品,高水平策劃實施一批“35102”文旅項目。實施A級旅遊景區倍增計畫,持續推進創建國家級、省級旅遊度假區,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加快建設一批精品(半山)酒店,打造具有國際水準、雲南特色的高品質旅遊度假酒店集群。大力發展紅色旅遊,規範發展鄉村旅遊。(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林草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1.深入推進“旅遊+”和“+旅遊”。推動旅遊景區、酒店、旅行社等傳統旅遊行業與其他行業創新發展。促進農業、工業、商業、教育、體育、交通、康養等和旅遊融合發展。培育認定一批康養度假、文化體驗、城鎮旅遊、鄉村休閒、戶外運動、研學科普、水電生態旅遊等新業態示範基地。爭創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體育局、省鄉村振興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2.擴大旅遊品牌影響力。打造旅遊品牌矩陣,培育一批國家級旅遊品牌、特色旅遊品牌。策劃推出一批世界級旅遊產品,打造“七彩雲南滇西秘境”品牌。實施雲南特色美食“十百千”計畫,打造“舌尖上的雲南”品牌。(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商務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拓展大眾旅遊消費體系
13.創新旅遊消費場景。鼓勵各地升級打造夜集、夜購、夜遊、夜秀主題活動,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積極對接國家級文化和旅遊品牌創建工程,打造一批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休閒街區。支持老字號企業入駐街區、旅遊景區,開設旗艦店、體驗店。鼓勵利用工業遺址、老舊廠房等因地制宜建設文化和旅遊消費場所。(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商務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4.促進大眾旅遊消費。大力開展“雲南人游雲南”活動。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職工省內旅遊。鼓勵各類市場主體自主開展促銷活動。增加旅遊惠民措施,推行區域旅遊景點套票、月票、年卡和旅遊公交等服務。(省直各部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5.提升旅遊公共服務水平。深入實施“雲南服務”提升工程。積極構建“旅遊購放心購”行銷服務體系。完善“快進慢游”交通服務體系,鼓勵發展定製化旅遊運輸服務,推動自駕車露營地、國家步道建設。推動主要旅遊線路、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等停車場建設新能源充電樁。增加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旅遊設施供給。實施導遊專業素養研培計畫和“金牌導遊(講解員)”培養項目。開展“萬名文旅人才”培訓,引進、培養旅遊緊缺人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能源局、省殘聯,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6.創新旅遊宣傳推廣。實施雲南省旅遊宣傳工程,建立雲南省旅遊宣傳推廣典型案例名錄,爭取一批精品旅遊產品入選國家宣傳推廣精品項目名錄。組建雲南旅遊融媒體中心。積極開展“請進來、走出去”宣傳推廣活動。健全“引客入滇”推廣體系,提升客源吸引力。(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商務廳、省外辦,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建立現代旅遊治理體系
17.提升旅遊行業治理水平。開展旅遊行業專項整治行動。提升旅遊市場“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力度,深化旅遊行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制定完善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推動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發展,繼續在旅遊領域開展標準化試點示範建設。(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8.強化旅遊行業信息化監管模式。推廣運用“一部手機管旅遊”。暢通“12345”等舉報投訴渠道。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旅遊市場監管機制,推進多級監管、協同監管和大數據監管等新型監管模式。落實“紅黑榜”制度。推進旅遊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線上線下企業誠信評價機制,建立以遊客為中心的旅遊市場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委網信辦、省市場監管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9.引導文明旅遊新環境。開展文明旅遊示範區、示範單位建設活動。落實文化和旅遊行業文明建設“彩雲行動”。藉助新媒體平台,打造文明旅遊宣傳專欄。(省文明辦、省文化和旅遊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實施文化和旅遊市場主體倍增培育計畫
20.實施旅遊市場主體倍增工程。打造文化和旅遊龍頭企業,整合做強旅行社企業,推動旅遊景區深化改革,發展涉旅住宿企業,打造特色餐飲企業,培育旅遊演藝企業,培育文創商品企業,培育新業態企業。聚焦旅遊產業重點領域精準招商。積極引進旅遊觀光車、遊輪遊艇、遊樂設施、索道纜車、露營房車等旅遊裝備製造企業。(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投資促進局、省工商聯,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健全完善旅遊領域安全體系
21.嚴格科學精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旅遊景區景點公共衛生保障。強化旅遊市場主體責任,建立玻璃棧道等安全管理體系,打造“安全旅遊目的地”。完善旅遊安全風險信息提示機制與應急安全工作制度,提升消防救援管理水平。指導旅遊企業加強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鼓勵保險機構探索開發旅遊安全保險新產品。鼓勵旅遊行業市場主體投保旅遊保險產品。(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雲南銀保監局、省消防救援總隊,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九)提升旅遊開放合作水平
22.深化省際旅遊合作。進一步強化滇川渝、滇黔桂、滇川藏文化和旅遊合作,建立健全區域文化和旅遊合作新機制。加強滇滬旅遊合作機制、泛珠三角區域旅遊大聯盟、長江上游四省市旅遊合作聯盟、中國G219旅遊推廣聯盟和滇閩、滇桂、滇瓊文化旅遊區域合作。(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遊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3.加快發展邊(跨)境旅遊。適時啟動入境旅遊線下促進行動,推動入境旅遊高質量發展。建立多部門協同應對突發事件工作機制。科學制定實施入境旅遊疫情防控技術指南。提升昆曼國際自駕游精品線路。推動中老鐵路沿線旅遊資源及線路產品開發。推進邊境旅遊試驗區和跨境旅遊合作區建設。按照國家規定,做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工作,加強口岸免稅店管理。(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外辦、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昆明海關、雲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有關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4.加強國際旅遊合作。積極參與瀾湄旅遊城市合作聯盟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國際旅遊組織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家舉辦的旅遊年、藝術節等會展節慶及重要外事活動。繼續辦好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中國—南亞博覽會等,提升文化和旅遊對外吸引力、影響力。(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商務廳、省外辦,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統籌協調。全面落實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旅遊高質量發展常態化協調推進工作機制,推動旅遊強省建設。各地、有關部門要將旅遊高質量發展作為本地本部門的重點工作加以推進,結合職能職責和任務分工,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要求,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見效。(省直有關部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政策支撐。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推進重大旅遊項目、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旅遊宣傳推廣等工作,落實好旅遊高質量發展、紓困幫扶和恢復發展等政策。爭取組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基金。強化用地保障,依法保障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土地供給,做好風景名勝區及山水林田湖草等旅遊開發管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債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範圍,推進旅遊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支持旅遊企業上市、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融資,開發適合旅遊業特點的金融產品。(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林草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督促指導。建立健全旅遊業發展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各地、有關部門要深入推動我省“十四五”旅遊業發展工作,壓實主體責任、抓好工作落實。省文化和旅遊廳要牽頭不定期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指導和全面評估,重大情況及時向省人民政府報告。(省直有關部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