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世界能源大學聯盟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成員,入選“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

學校溯源於1909年創辦於河南的焦作路礦學堂;1938年與東北大學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北洋大學工學院在城固合組為國立西北工學院;1946年焦作工學院在河南洛陽復校;1950年3月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成立了中國礦業學院;1953年遷至北京,改稱北京礦業學院;“文革”期間,學校更名為四川礦業學院;1978年學校在江蘇徐州重建,恢復中國礦業學院校名;1988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2000年整體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4年成為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56所高校之一。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文昌和南湖兩個校區,占地42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15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文獻2000多萬冊(件);設有23個學院,開設74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3450餘人,專任教師2156人;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餘人,各類博士、碩士研究生13300餘人,留學生680餘人,繼續教育學生10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礦業大學
  • 外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 簡稱:中國礦大(CUMT
  • 創辦時間:1909年(己酉年)
  •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綜合類
  • 學校特色雙一流(2017年、2022年) 
    211工程
    111計畫
    全國重點大學
    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劉波(黨委書記)、宋學鋒(校長)
  • 專職院士數:8人 
  • 本科專業:74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6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60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80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8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個
    二級學科9個(含培育學科1個)
  • 院系設定:23個學院,1個獨立學院
  • 校訓:崇德尚學
  • 校歌:《中國礦業大學校歌
  • 校慶日:6月1日
  • 地址:南湖校區:江蘇省徐州市大學路1號
    文昌校區: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金山東路1號
  • 院校代碼:10290
  • 主要獎項:國家科學技術獎36項,“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十二五以來,截至2023年7月) 
    全國和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江蘇省創業教育示範校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0年)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合作交流,社會評價,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學術合作,學術資源,學術會議,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校區情況,南湖校區,文昌校區,知名校友,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是由英國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創辦於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焦作路礦學堂是晚清時期由外國人開辦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時也是在中國創辦最早並一直延續至今的礦業高等學府,躋身中國最早一批近代大學的行列。
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的傍晚
1、焦作路礦學堂時期
1909年3月,河南焦作路礦學堂成立。
1913年12月,首屆學生畢業後,英國福公司停辦了焦作路礦學堂。
2、福中礦務大學時期
1915年6月,恢復辦學,定名為福中礦務學校,確定每年6月5日為校慶日。
1919年2月,學校舉辦專門本科後成為一所既有預科又有本科的專門學校。
1921年夏,學校增設大學本科,更名為福中礦務大學
3、焦作工學院時期
1931年4月,改名為私立焦作工學院,成為當時國內唯一的私立工學院。抗日戰爭爆發,學校先遷陝西西安,再遷甘肅天水,1938年遷陝西城固。
1938年7月,學校奉國民政府教育部令與北洋大學北平大學東北大學所屬工學院合併為國立西北工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
學校東大門
1946年7月,焦作工學院在河南洛陽復校,10月遷河南鄭州。
1947年9月,學校遷至江蘇蘇州。
1949年4月,蘇州解放,更名為國立焦作工學院。9月遷回焦作工學院原址。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將焦作工學院撥歸燃料工業部領導。
1950年3月,華北煤礦專科學校併入焦作工學院。
4、中國礦業學院時期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籌建新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中國礦業學院。
1951年2月,焦作工學院的師生員工及圖書儀器設備全部遷至天津。
1951年4月,在天津舉行中國礦業學院開學典禮和成立大會。
1952年6月,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唐山鐵道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採礦科系併入中國礦業學院,學校因此聚集了全國一流的採礦科學技術人才。
5、北京礦業學院時期
1953年9月,學校遷至北京,更名為北京礦業學院。成為北京學院路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
1960年10月,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6、四川礦業學院時期
中國礦業大學
劉延東同志考察學校
1970年5月,中國礦業學院是13所“京校外遷”高校之一,從北京搬遷到四川省合川縣(現重慶市合川區三匯鎮),更名為四川礦業學院。
7、中國礦業大學時期
1978年2月,學校再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江蘇省徐州市重建,恢復中國礦業學院校名。同年,中國礦業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開始招收和培養研究生。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8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為中國礦業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
1997年7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將北京研究生部改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
1998年,煤炭工業部撤銷,學校劃歸國家煤炭工業局管理。同年,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併入學校,成為學校“北京校區東校園”,形成了“一校兩地三校園”的辦學格局。
2000年2月,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其後,北京校區東校園又劃轉北京廣播學院。
2009年10月,舉行建校暨中國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慶典。同月,北京校區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學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區逐步演變為兩個相互獨立的辦學實體。
2010年4月,中國礦業大學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2012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稱號。
2015年7月,入選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2017年9月,入圍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018年9月22日,中國礦業大學作為發起高校參加世界能源領域高校合作組織——世界能源大學聯盟成立大會。
2019年5月17日,中國礦業大學與徐州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簽約儀式舉行;同時,中國礦業大學與徐州第一人民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定。6月1日,中國礦業大學舉行建校110周年創新發展大會。11月30日,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集團、中國礦業大學附屬醫院揭牌暨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新院啟動儀式舉行。
2020年3月,入選“應急安全智慧學習工場(2020)”暨應急管理學院建設首批試點學校。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9月30日,成為高校“資源環境扶貧聯盟”成員。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 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11月,中國礦業大學深圳安全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舉行。
2022年2月,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3年1月,教育部、應急管理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教育部應急管理部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共建中國礦業大學的意見》,決定共建中國礦業大學。6月20日,中國礦業大學與新疆大學共建西部能源研究院成立。7月23日,國內首顆礦用遙感衛星“礦大南湖號”發射成功。12月9日,由中國礦業大學等三方牽頭的全國網路技術+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在安徽蕪湖正式成立。
2024年3月,由徐州市國防動員辦公室、泉山區國防動員辦公室、中國礦業大學共同建設管理的中國礦業大學人防宣教體驗館正式開館。3月27日,中國礦業大學貴州研究院揭牌及合作共建協定簽約儀式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貴州局正式舉行。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5月,學校設有23個學院,1個獨立學院,開設74個本科專業。
中國礦業大學
雪後的校園
中國礦業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專業名稱
學位授予門類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
採礦工程
工學
工業工程
工學
交通運輸
工學
智慧型採礦工程
工學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低碳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工學
安全工程
工學
消防工程
工學
職業衛生工程
工學
應急技術與管理
工學
土木工程
工學
工程力學
工學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工學
工程管理
工學
機械工程
工學
智慧型製造工程
工學
機器人工程
工學
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工學
自動化
工學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工學
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人工智慧
工學
地質工程
工學
資源勘查工程
工學
地球物理學
理學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工學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工學
礦物加工工程
工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工學
套用化學
理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工學
生物工程
工學
能源化學工程
工學
測繪工程
工學
環境工程
工學
地理信息科學
理學
環境科學
工學
遙感科學與技術
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學
儲能科學與工程
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工學
套用物理學
理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理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
理學
統計學
理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工學
信息安全
工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工學
軟體工程
工學
會計學
管理學
金融學
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
工商管理
管理學
市場行銷
管理學
人力資源管理
管理學
電子商務
管理學
大數據管理與套用
管理學
行政管理
管理學
土地資源管理
工學
應急管理
管理學
英語
文學
德語
文學
建築學
工學(建築學)
環境設計
藝術學
工業設計
工學
城鄉規劃
工學
漢語言文學
文學
廣播電視學
文學
法學
法學
音樂學
藝術學
網路與新媒體
文學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教育學
運動訓練
教育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教職工3450餘人,專任教師2156人,其中受聘教授崗位491人、副教授崗位935人,博士生導師530名、碩士生導師1518名,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超過80%。教師隊伍中,有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4個、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15個。學校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畫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擁有兩院院士17名(含外聘),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高端人才124人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78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2人。4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人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6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7人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類別
名稱
國家級教學團隊
採礦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屠世浩)
地質工程專業主幹課程群(曾勇)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主幹課(劉炯天)
電氣信息類基礎教學團隊(王香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
充填採煤的基礎理論與套用研究
炭資源高效潔淨加工理論與套用研究
礦山岩體力學基礎理論研究與工程套用
教育部創新團隊
煤礦瓦斯與煤自燃防治(IRT13098)(2013年)
礦山大型機電裝備可靠性(IRT1292)(2012年)
深部煤與瓦斯共采理論與實踐(IRT1084)(2011年)
與煤炭開採有關的資源與環境保護(IRT0865)(2008年)
資料來源:
兩院院士
姓名
入選時間
所屬學部
備註
1995年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全職
1995年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全職
1995年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全職
1999年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全職
2001年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全職
2007年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全職
2009年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全職
2009年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特聘
王安
2009年
工程管理學部
特聘
2007年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特聘
1997年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特聘
2001年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特聘
1997年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全職
1994年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特聘
1997年
信息技術科學部
特聘
2023年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全職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2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江蘇省優勢學科、7個江蘇省重點學科;1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專業學位博士點,3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0個專業學位碩士點;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1‰,礦物資源與開採工程學科領域連續7年進入全球前50強,2023年位列全球第17;形成了礦業工程與安全科學、遙感測繪與環境、地質學與地質工程、土木建築與力學、機械電氣與控制、計算機與信息、管理與經濟、化工與材料等優勢學科領域。
名稱
學科實力排名
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化學、數學、環境與生態學、計算機科學和社會科學總論
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
工程學、地球科學
進入前1‰
礦物資源與開採工程學科領域
連續6年進入全球前50強
2023年位列全球第17
資料來源: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序號
流動站(一級學科)名稱
批准日期
所屬學院
1
礦業工程
1985.10
礦業工程學院、化工學院
2
電氣工程
1995.2
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
3
測繪科學與技術
1999.2
環境與測繪學院
4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999.2
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5
管理科學與工程
1999.2
管理學院
6
機械工程
1999.2
機電學院
7
力學
1999.2
土木學院、深部岩土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8
控制科學與工程
2000.3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
9
土木工程
2003.11
土木學院、深部岩土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10
環境科學與工程
2007.8
環境與測繪學院
11
地質學
2007.8
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12
信息與通信工程
2009.9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物聯網研究中心
13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12.8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14
安全科學與工程
2012.8
安全工程學院
15
數學
2019.9
數學學院
16
化學工程與技術
2019.9
化工學院
17
公共管理
2023.11
經濟管理學院
18
馬克思主義理論
2023.11
馬克思主義學院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安全科學與工程
礦業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序號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1
0819
礦業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序號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1
081901
採礦工程
2
081903
安全技術及工程
3
081902
礦物加工工程
4
081801
礦產普查與勘探
5
081401
岩土工程
6
080104
工程力學
7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8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序號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1
081601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江蘇省優勢學科
序號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1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2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3
0802
機械工程
4
0814
土木工程
5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6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十四五”省重點學科
序號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1
0701
數學
2
0709
地質學
3
0801
力學
4
0808
電氣工程
5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6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7
1204
公共管理
“十四五”校級重點學科
類別
序號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A類
1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2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3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B類
4
0703
化學
5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6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7
1202
工商管理
C類
8
0202
套用經濟學
9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10
0702
物理學
11
1305
設計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序號
學科門類
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批准日期
1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2021.10
2
理學
0701
數學
2011.03
3
0709
地質學
2006.01
4
工學
0801
力學(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2003.09
5
0802
機械工程
2006.01
6
0808
電氣工程
2011.03
7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2011.03
8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2018.03
9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2011.03
10
0814
土木工程
2006.01
11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2000.12
12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2011.03
13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2000.12
14
0819
礦業工程
1998.06
15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2006.01
16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2011.08
17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可授管理學、工學學位)
1998.06
18
1204
公共管理
2011.03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序號
學科門類
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批准日期
1
經濟學
0202
套用經濟學
2011.03
2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2016.09
3
教育學
0403
體育學
2019.05
4
文學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2011.03
5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2011.03
6
理學
0701
數學
2006.01
7
0702
物理學
2011.03
8
0703
化學
2011.03
9
0705
地理學
2021.10
10
0708
地球物理學
2011.03
11
0709
地質學
2006.01
12
0714
統計學(可授理學、經濟學學位)
2011.08
13
工學
0801
力學(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2006.01
14
0802
機械工程
2006.01
15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2006.01
16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2011.03
17
0808
電氣工程
2011.03
18
0809
電子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2011.03
19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2006.01
20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2011.03
21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2006.01
22
0814
土木工程
2006.01
23
0815
水利工程
2021.10
24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2006.01
25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2006.01
26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2006.01
27
0819
礦業工程
2006.01
28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可授工學、理學、農學學位)
2006.01
29
0831
生物醫學工程(可授工學、理學、醫學學位)
2021.10
30
0833
城鄉規劃學
2011.08
31
0835
軟體工程
2011.08
32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2011.08
33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可授管理學、工學學位)
2006.01
34
1202
工商管理
2011.03
35
1204
公共管理
2011.03
36
藝術學
1305
設計學(可授藝術學、工學學位)
2016.09
專業學位博士點
序號
專業學位授權點代碼
專業學位授權點名稱
批准日期
1
0857
資源與環境博士
2021.10
2
0858
能源動力博士
2022.09
專業學位碩士點
序號
專業學位授權點代碼
專業學位授權點名稱
批准日期
1
0256
資產評估碩士
2010.09
2
0351
法律碩士
2014.05
3
0452
體育碩士
2010.09
4
0551
翻譯碩士
2010.09
5
0552
新聞與傳播碩士
2021.10
6
0851
建築學碩士
2016.09
7
0854
電子信息碩士
2019.05
8
0855
機械碩士
2019.05
9
0856
材料與化工碩士
2019.05
10
0857
資源與環境碩士
2019.05
11
0858
能源動力碩士
2019.05
12
0859
土木水利碩士
2019.05
13
0860
生物與醫藥碩士
2019.05
14
0861
交通運輸碩士
2019.05
15
1251
工商管理碩士
1996.11
16
1252
公共管理碩士
2005.02
17
1253
會計碩士
2010.09
18
1256
工程管理碩士
2010.09
19
1351
藝術碩士
2010.09

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3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畫試點專業”和3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成2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和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40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擁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9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試點。
中國礦業大學
校圖文信息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8門)
礦物加工工程
採礦學
通信電子電路
工程製圖
土質學與土力學
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
選礦廠設計
檢測與轉換技術
類別
名稱
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3個)
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礦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煤炭潔淨加工與高效轉化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
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學、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繪工程、會計學、信息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能源材料方向)、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工方向)
省級品牌專業(15個)
採礦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地質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測繪工程、會計學、工程力學、熱能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套用化學、工商管理
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1個)
地球物理學
省級特色專業(9個)
信息工程、數學與套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市場行銷、套用物理學、工業工程、藝術設計、消防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
工程管理
國家仿真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
採礦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
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資料來源:
截至2024年5月,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3項,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2項,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2人。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推進國際化辦學,與近百所國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建有9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聯合20餘所國外大學發起成立了“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交流平台。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礦業工程教育能力中心”並成為該中心在華唯一旗艦高校。在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合作共建“中巴礦物資源英才中心”和“中厄礦業學院”。在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創辦了“旅遊孔子學院”。獲全國首批“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積極主辦承辦“國際礦業科學技術大會”“能源、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綠色開採理論與實踐國際研討會”“國際匹茲堡煤炭會議”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學術交流日益活躍。
中國礦業大學海外合作高校、科研機構一覽表
國別
海外合作高校、科研機構名稱
美國
肯塔基大學
佛羅里達大學
密蘇里大學羅拉分校
倫斯勒理工學院
阿拉斯加大學菲爾班克斯分校
匹茲堡大學
科羅拉多礦業學院
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
南達科塔礦業理工學院
南伊利諾大學
博伊西州立大學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
田那西州大學
北卡羅萊那大學夏洛特分校
北卡羅萊那大學潘布洛克分校
新澤西洲立大學
舊金山州立大學
新澤西理工學院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
印地安那州立大學
新澤西理工學院
紐約理工學院
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卡特彼勒公司
特利福克化工公司
HW PROCESS TECHNOLOGIES公司
澳大
利亞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科庭科技大學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新南威爾斯大學
臥龍崗大學
拉籌伯大學
西澳大學
格里菲斯大學
迪肯大學
巴拉瑞特大學
斯維本科技大學
澳大利亞聯邦學院
德國
亞琛工業大學
柏林工業大學
烏泊塔爾大學
下萊茵工業大學
柏林自由大學
達姆斯塔特工業大學
多特蒙德大學
奧爾登堡大學
弗萊堡礦業學院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
波恩大學
施維英集團
萊布尼茨生態空間發展規劃研究院
普魯士園林和古堡基金會
多特蒙德凱瑟水利研究所
魯爾集團
RWE公司
加拿大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魁北克大學(蒙特婁)
溫莎大學
圭爾夫大學
約克大學
滑鐵盧大學
阿爾伯塔大學
達爾豪斯大學
蒙特婁理工學院
麥克馬斯特大學
英國
克蘭菲爾德大學
帝國理工學院
女皇大學
曼徹斯特都會大學
英國皇家化學協會
維度景觀設計公司
俄羅斯
莫斯科國立礦業大學
聖彼得堡國立礦業大學
伊萬諾夫國立化工大學
日本
群馬大學
廣島工業大學
地域地盤環境研究所
熊本大學
大阪市立大學
韓國
慶星大學
韓國化學研究院
法國
法國礦業大學
-
波蘭
克拉科夫礦冶大學
西里西亞工業大學
伏羅茲瓦夫工業大學
波蘭煤炭研究院
波蘭Dryps公司
奧地利
雷歐本礦冶學院
-
越南
河內地礦大學
-
印度
印度礦業學院
-
挪威
挪威科技大學
-
丹麥
奧爾堡大學
-
新加坡
-
捷克
奧斯特拉法大學
-

社會評價

中國礦業大學是江蘇省四所省部共建部屬大學之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和河海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在各類大學排名榜中均名列前茅,2016年名列中國大學排行榜第42位。“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40位。2020年8月,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中國礦業大學首次躋身全球500強。
中國礦業大學
恐龍骨化石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十二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包括國家“863計畫”、“973計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畫、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2000餘項,其中在2022年獲批國家部委推薦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36項,1項成果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23年到賬科研經費12.6億元。
中國礦業大學
焦作路礦學堂
重大科研項目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
礦山安全生產物聯網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
嚴酷條件下礦用設備性能檢測及質量評價技術研究
礦山新型甲烷通風防塵安全儀器計量技術研究
“973計畫”項目
深部危險煤層無人採掘裝備關鍵基礎研究
西部煤炭高強度開採下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基礎研究
低品質煤大規模提質利用的基礎研究
煤礦突水機理與防治基礎理論研究
深部煤炭開發中煤與瓦斯共采理論
我國西部煤炭開採中的水資源保護基礎研究
“863計畫”項目
薄煤層開採關鍵技術與裝備
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
西部重點礦區土地退化因素調查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揭示煤與瓦斯突出機理與規律的模擬試驗儀器
資料來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擁有5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39個其他省部級科研平台。學校在深圳、北京、新疆等地分別設立深圳研究院、能源資源戰略發展研究院、西部能源研究院,在校內組建碳中和研究院、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等3個交叉學科直屬科研機構,與徐州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建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院、中國礦大-徐工礦業智慧型裝備技術研究院等6個對外合作科研平台。
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煤炭科技暨礦業安全博物館
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台
級別
科研平台
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
礦山網際網路套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地下空間智慧型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老工業基地資源利用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礦山智慧型採掘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煤基溫室氣體減排與資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煤加工與潔淨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智慧能源技術及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資源環境信息工程高校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土木工程環境災變與結構可靠性高校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礦山機電裝備高校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城市地下空間火災防護高校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資源清潔低碳加工利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江蘇省感知礦山物聯網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煤礦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礦山地震監測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高效儲能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智慧型礦山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碳資源精細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水下探測與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創新平台
江蘇省地下空間智慧型感知與無人系統創新平台
江蘇省北斗遙感協同監測與精準應急服務技術研發創新平台
其他部委實驗室(技術中心)
自然資源部國土環境與災害監測重點實驗室
礦山瓦斯粉塵災害技術基礎研究國家級專業中心實驗室
礦山水害防治技術基礎研究國家級專業中心實驗室
黃淮海煤礦區國土生態與土地利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研究基地)
澳大利亞研究中心(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
江蘇省能源經濟管理研究基地
國際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江蘇高校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江蘇省公共安全創新研究中心(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安全管理研究中心(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基地)
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直屬科研機構
碳中和研究院
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
能源資源戰略發展研究院
可持續能源研究院
對外合作科研平台
中國礦大-安徽理工衝擊地壓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院
中國礦大-徐工礦業智慧型裝備技術研究院
中國礦業大學-阿根廷薩爾塔天主教大學微生物採礦與土壤生態修復聯合研究中心
新能源發電與電動車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職業健康研究院
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
---
資料來源:備註:名單不全

學術合作

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成立於2009年10月。在中國礦業大學舉行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學校與莫斯科國立礦業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德國波鴻工業技術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日本群馬大學、越南河內地礦大學等礦業、能源、環境領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發起並簽署《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宣言》。聯盟成員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知識轉化為載體,在一次能源的綠色開採、潔淨高效利用、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廣泛國際合作。
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簡稱“中德中心”,成立於2008年9月。經德國前總理施洛德和中國前駐德大使盧秋田的積極倡導,中國礦業大學與德國Bochum工業大學、DMT、DBT等知名企業聯合成立“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施洛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譽主任,葛世榮校長擔任理事長。中德中心被譽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範”,旨在加強中德兩國在新能源、礦區生態環境、先進制造業、節能減排、煤礦安全開採技術與裝備等領域合作。
中國礦業大學
葛校長與中德中心名譽主任施洛德先生交流
中澳礦業研究中心成立於2011年4月。該中心是中國礦業大學與西澳大學、昆士蘭大學三校聯合共建的研究機構,中心在地質勘探、採礦與安全、選礦、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態環境修復、礦業經濟與環境法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並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訓、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品製造為一體的產、學、研、經相結合的國際化合作平台。
中國礦業大學
葛校長與國外大學簽署合作協定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7月。聯合研究中心旨在促進中美兩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開展聯合研究,首批優先領域有三個,即節能建築、清潔煤、清潔能源汽車。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15家單位為中方清潔煤技術聯盟團隊,美方團隊主要包括西維吉尼亞大學、懷俄明大學、肯塔基大學等18家單位。

學術資源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發表涉及礦業相關學科在國內處於研究前沿領域的論文,現已成為中國礦業(特別是煤炭)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中國礦業大學學報》被以下國際重要資料庫和檢索系統收錄:《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英國《煤文精選》(CH)、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英國《煤文摘》(Coal Abstracts)等;被以下國內重要資料庫和檢索系統收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CSTPCD)、《中國力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礦業文摘》《中國地質文摘》《電子科技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國土資源文摘》《全國報刊索引》《測繪文摘》《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等。
採礦與安全工程學報
《採礦與安全工程學報》是由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煤炭工業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聯合主辦的一級學術期刊,原名《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創辦於1984年。該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美國《工程索引》收錄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國內外多家資料庫或文摘收錄。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0版)》,《採礦與安全工程學報》的總被引頻次1270,影響因子1.060,他引率0.87,基金論文比0.90,位列全國礦業類期刊第3位。
中國礦業大學
校圖書閱覽室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礦業科學技術學報》)
創刊於1990年,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礦業大學主辦。IJMST已被以下國際重要資料庫和檢索系統收錄: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國《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俄羅斯《文摘雜誌》(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英國《煤文摘》(Coal Abstracts)、Scopus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等。
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內部
截至2022年11月30日,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紙質藏書累計251.18萬冊,電子圖書448萬種,中文資料庫91個,外文資料庫135個,中外文紙質期刊1066種,中外文電子期刊1895269冊。

學術會議

中國礦業大學多次成功舉辦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中國工程院冶金材料學部學術年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歷年舉辦重要學術會議有:
1985年至2009年,六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2004年,混凝土與結構新進展國際會議(ICACS);
2007年,第八屆國際“不連續變形分析及其在採礦和土木工程的套用”(ICADD-8)(北京校區);
2008年,第四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學會議暨2008北京二次離子質譜學國際研討會(北京校區);
2009年,亞洲城市環境學會第六屆國際會議(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sia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中國礦業大學
“光明使者”雕塑
2009年,亞洲太平洋國際煤層氣會議(2009 Asi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
2009年,第十屆中國MBA發展論壇;
2010年,第二屆中國能源科學家論壇;
2010年,第二十二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
2011年,第二屆中國測繪科學技術論壇。
2015年,第七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中國礦業大學
勵志園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一、校徽主體元素由圓環,地球,鐵錘、礦斧和鋼軌圖案組成,寓意礦大既繼承歷史薪火相傳,又面向未來不斷開拓。象徵著礦大在立足礦業和能源、保持特色的基礎上,向著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的目標不斷邁進。
二、圓環內上半部分是中文鄧體“中國礦業大學”,下半部分是其英文翻譯“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選用鄧體校名既標出了學校的名稱,又體現了礦大人要永遠感謝和牢記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該校的關懷與期望;中英文結合,表明該校積極參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開放辦學思想和實際行動。
中國礦業大學
CUMT校徽
三、中間鐵錘、礦斧和鋼軌圖案下方標出的“1909”數字,意在說明該校是1909年創辦的,是一所已有百年辦學歷史的高校。
四、整體色調為藍色,寓意學校辦學歷史悠久,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表明礦大人以“開發礦業、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為己任。
五、校徽整體設計既繼承傳統,又有時代特徵,並將學校的歷史傳統、辦學特色、辦學定位、發展方向有機融為一體,體現了歷代礦大人從“礦業救國”、“礦業報國”到“礦業興國”的崇高理想與不懈追求。
1988年5月,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校名。
中國礦業大學
1988年5月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校名
1999年6月,經校黨委審定討論,確定了中國礦業大學新校標。新校標由地球、火炬、園環三種造型和紅、黃、藍等多種顏色構成圖案,整體成圓形。圖案中間火炬造型配以地球,園環上半部分為藍色,下半部分為白色,分別標有學校的中、英文校名。校標象徵中國礦業大學以開採光明、造福人類為己任,表現了礦大人為祖國的強盛追求真理、奉獻才智的崇高信念,同時也寓意了礦大人通過致力於能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為世界擁有蔚藍色的天空作出貢獻的美好願望。
中國礦業大學
校標
中國礦業大學校旗:
印刷規格
圖片
材質:滌綸/棉布/絲綢或其他適用材料
製作工藝:絲網印刷
顏色:焦工藍
四色印刷色值:C:95% M:85% Y:40% K:5%
RGB色值:R:30 G:50 B:100
尺寸規格:比例均為3:2
1號旗:7200px*4800px
2號旗:6000px*4000px
3號旗:4800px*3200px
4號旗:3600px*2400px
5號旗:2400px*1600px
6號旗:750px*500px
7號旗:525px*350px
8號旗:375px*250px
校旗印刷

精神文化

崇德尚學
大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必須堅持以德為先、以學為本,自覺做到“尊德性而道問學”。我校以“崇德尚學”為校訓,遵循了黨的教育方針與根本要求,體現了大學教育的本質內涵與核心價值,包含著中華優秀文化的豐富意蘊,全校師生員工皆應信守奉行之。
勤奮 求實 進取 奉獻
好學力行、求是創新、艱苦奮鬥、自強不息
進入新世紀,學校把近百年奮鬥求索形成的“礦大精神”集中概括為十六個字,即“好學力行、求是創新、艱苦奮鬥、自強不息”。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校秉承“愛國愛煤”的傳統和“好學力行、求是創新、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全校師生從來沒有氣餒,憑著對煤炭科教事業的忠誠和信念,憑著發展中國煤炭工業、服務經濟建設的責任感,負重奮進、自加壓力、頑強拼搏、爭創一流,在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努力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辦學成就。
校慶紀念日為每年的6月1日。
《中國礦業大學校歌》
中國礦業大學校歌
太行之陽河水東,
莘莘學子救國重勞工。
源深流自遠,
物阜民用豐。
山蔥蔥,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校歌
資料來源: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歷任領導

歷任校董
歷任校(院)長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田程
1909.3~1915.6
王法歧
1915.6~1918.10
杜鴻賓
福中礦務學校校長
1918.10~1919.2
許源
1919.2~1920.4
程世濟
福中礦務專門學校校長
1920.4~1920.9
周振先
福中礦務專門學校校長
1920.9~1920.11
李鶴
1920.11~1923.7
凌濤
福中礦務大學校長
1923.7~1923.11
張仲魯
福中礦務大學校長
1923.11~1926.7
李善堂
福中礦務大學校長
1926.7~1928.11
朱端
福中礦務大學校長
1928.11~1931.3
張仲魯
1931.4~1933.7
張清漣
焦作工學院院長
1933.7~1938.7
焦作工學院院長
1946.8~1950.4
陳郁
1951.8~1954
吳子牧
1955~1961
中國礦業學院、北京礦業學院副院長
1950~1955
陳一凡
北京礦業學院副院長
1955~1961
北京礦業學院院長
1961~1970
1970~1978
劉子光
中國礦業學院院長
1978~1982
彭世濟
中國礦業學院副院長
1980~1982
中國礦業學院院長
1982~1988
中國礦業大學校長
1988~1993
郭育光
中國礦業大學校長
1993~1998
謝和平
中國礦業大學校長
1998~2003
王悅漢
中國礦業大學校長
2003~2007
葛世榮
中國礦業大學校長
2007~2018
宋學鋒
中國礦業大學校長
2018~
喬建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校長
2003~2009
歷任副校(院)長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朱獻民
焦作工學院代理副院長
1950.3~1951.2
鐘子云
中國(北京)礦業學院副院長
1952~1955
袁青
中國(北京)礦業學院副院長
1952~1954
何杰
北京礦業學院副院長
1956~1979
周蘭田
北京礦業學院副院長
1957~1958
王榮祥
北京礦業學院副院長
1957~1964
魏明
北京礦業學院副院長
1961~1963
鄺壽堃
北京(四川、中國)礦業學院副院長
1961~1980
霍明
北京礦業學院副院長
1961~1966
王勃勤
四川(中國)礦業學院副院長
1978~1982
王定衡
中國礦業學院副院長
1980~1982
黨士英
中國礦業學院副院長
1980~1982
汪泰葵
中國礦業學院副院長
1980~1982
邢凱
中國礦業學院副院長
1978~1984
黃志正
中國礦業學院(大學)副校長
1982~1992
吳震春
中國礦業學院副院長
1982~1988
徐安順
中國礦業學院副院長
1982~1984
沈通生
中國礦業學院(大學)副校長
1984~1997
郭育光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1988~1990
陳石麟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1988~2003
張廷恩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1988~1993
王悅漢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1993~2003
謝和平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1993~1997
柯文進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1994~2003
王鳳余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1995~2002
葛世榮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1997~2007
楊庚宇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1997~2001
周建國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05~2007
馮克莊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副校長
1998~2002
於利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副校長
1998~2002
喬建永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1997.11~1998.3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副校長
1998~2003
安里千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副校長
1998~2008
趙躍民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02~2019
宋學鋒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02~2015
王建平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02~2011
繆協興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03~2017
劉炯天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07~2013
秦勇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07~2017
趙建嶺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11~2024
李 強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13~
周國慶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15~2022
卞正富
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間 援疆幹部(副校級)
2014~2017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17~
周福寶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19~2022
張吉雄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22~
葉繼紅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22~
黃軍利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24~
王忠賓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24~
楊仁樹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副校長
2003~2008
孫繼平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副校長
2003~
范迅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副校長
2008~
姜耀東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副校長
2008~
王忠強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副校長
2008~
歷任校(院)黨委書記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吳子牧
中國礦業學院黨總支書記
1951~1954
袁青
中國(北京)礦業學院黨總支書記
1952~1953
魏明
北京礦業學院黨委書記
1954~1956
北京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1956~1961
吳子牧
北京礦業學院黨委書記
1956~1961
楊長春
北京礦業學院黨委書記
1961~1963
張學文
北京(四川、中國)礦業學院黨委書記
1963~1982
魏同
中國礦業學院黨委書記
1982~1984
邢凱
中國礦業學院(大學)黨委書記
1984~1990
郭育光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書記
1990~1995
羅承選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書記
1995~2010
鄒放鳴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書記
2010~2017
劉波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書記
2017~
張保軍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黨委書記
2002~2008
楊仁樹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黨委書記
2008~2014
歷任黨委副校(院)級領導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朱獻民
中國礦業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1951~1952
陳一凡
北京(四川)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1956~1978
王榮祥
北京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1956~1964
李光遠
北京(四川)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1961~1978
趙正之
四川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未到任)
1972~1977
李玉琴
四川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1977~1978
劉子光
中國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1978~1982
蘇楓
中國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1979~1982
李文舉
中國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1980~1982
邢凱
中國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1980~1984
郭福善
中國礦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1982~1987
郭育光
中國礦業學院(大學)黨委副書記
1984~1990
羅承選
中國礦業學院(大學)黨委副書記
1987~1995
金學林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1988~1991
吳漢章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1992~1998
徐建培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1995~1997
劉鈺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1996~2002
謝和平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黨委副書記
1998~2003
柯文進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黨委副書記
1998~2003
田維義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黨委副書記
1998~2002
陳石麟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1998~2002
鄒放鳴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1998~2010
張愛淑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2002~2011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2011~2014
王建平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2011~2015
曹德欣
中國礦業大學紀委書記(副校級)
2002~2006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2006~2011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2011~2019
周建國
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期間援疆幹部(副校級)
2002~2005
才慶祥
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間援疆幹部(副校級)
2011~2014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2014~2018
蔡世華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2014~
付恆升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2018~2021
王增國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2019~2023
李江濤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2022~
田豐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2022~
范迅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黨委副書記
2003~2008
朱書全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黨委副書記
2008~

校園環境

截至2024年5月,中國礦業大學校址分南湖校區和文昌校區,總占地面積4413畝,校舍建築面積130餘萬平方米,校圖書館藏書226萬冊,數字圖書89萬冊。南湖校區作為本科生基地,是一個集信息化、園林化、生態化的現代化大學校園。它位於徐州市南郊,北臨三環南路,與小南湖隔路相鄰,東臨新茶路,與雲龍湖公園、泉山風景區相接,西至拉犁山腳下。這裡有山有水,具有典型的水鄉環境特色,總占地面積2858畝,南北長約1700米,東西寬約1200米,呈不規則長方形。北區主要為10多個學院實驗樓、專業實驗室、電子實驗中心、CAD實驗中心、培訓中心等;南區主要為公共教學樓及院系教學行政辦公樓。
中國礦業大學學生生活區位於南湖校區西面,西達拉犁山麓,與教學區隔水相望。區內建築呈指狀分布,使拉犁山的景色也滲入其中,並與校內生態交往帶融為一體。由碧水、綠島、廣場形成的生態共享區,位於教學區和學生生活區的中間,其地形、地貌及水系採用江南園林的構思,形成了一泓蜿蜒曲折的水面,岸邊有大量親水平台與廣場,為師生們課餘活動的主要場所。每隔一定距離便有跨河而建的步行橋聯繫東西兩岸,把中央生態區分隔成了一系列明朗或曲折延綿的空間。
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省徐州市
中國礦業大學體育運動區分南北兩個區。南體育區是主要的運動區域,布置在南湖校區的西南角,這裡設有游泳館、體育館、體育中心(主體育場)等,並有入口與城市道路相連,便於向社會開放,實現資源共享;北體育區在兩宿舍區中間,方便學生使用。體育場地包括:3個400米標準田徑場、30個籃球場、4個排球場、10個網球場、45個羽毛球場等。
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花海

校區情況

截至2024年5月,中國礦業大學分為南湖校區和文昌校區兩個校區。

南湖校區

南湖校區位於徐州市大學路1號。

文昌校區

文昌校區位於徐州市金山東路1號。

知名校友

中共中央委員
姓名
職務
專業年級
王森浩
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
採礦工程專業1952級
韓英
中共中央委員、共青團中央書記、全國政協委員
採礦工程專業1958級
於洪恩
中共中央委員、煤炭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採礦工程專業1958級
汪嘯風
中共中央委員、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國務院三峽辦主任
機械工程專業1964級
柴松岳
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經委副主任、浙江省省長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85級
陳郁
中共中央委員、廣東省委書記、省長
---
省部級幹部
姓名
職務
專業年級
吳子牧
北京市委常委、大學工作部部長
---
張仲魯
全國煤礦管理總局副局長、全國政協委員
---
鐘子云
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全國人大代表、中顧委委員
---
張寶明
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全國政協常委
煤炭管理幹部學院1986級
范維唐
煤炭工業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1956年採礦工程專業進修
姜增偉
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
壽嘉華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企業管理專業碩1987級
付建華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
採礦工程專業碩1982級
趙鐵錘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
管理工程專業碩1993級
彭建勛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副局長
煤炭管理幹部學院1984級
孫升林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
地質工程專業1978級
候慎建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
地球物理勘探專業1982級
周敬東
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全國政協委員
機械工程專業1962級
張洽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採礦工程專業1953級
陶鎧
光明日報社社長、副總編輯
電氣工程專業1959級
李潤五
北京市副市長、市委委員
機械工程專業1960級
金生官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電氣工程專業1965級
李國芳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工業設計專業1964級
尚勇
江西省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礦山工程力學專業博1982級
毛志君
海南省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採礦工程專業1954級
郭開朗
湖南省副省長、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
管理工程專業碩1994級
謝廣祥
安徽省副省長、致公黨中央常委
採礦工程專業博2001級
陳雪楓
河南省副省長
採礦工程專業1978級
張國榮
河南省政協副主席
採礦工程專業1955級
張漢英
河南省政協副主席
地質工程專業1957級
武三松
山西省政協副主席
採礦工程專業1956級
靳承序
山西省政協副主席
採礦工程專業1956級
王信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電力傳動及自動化專業博1994級
路耀華
國務院派駐國家電網公司監事會主席
採礦工程專業碩1989級
王金華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董事長
工程碩士班1993級
劉彩英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
機電專業1969屆
張仕和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
採礦工程專業1979級
解宏緒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
煤炭管理幹部學院1980級
王虹橋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
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1982級
田會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
企業管理專業博2004屆
梁鐵山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
北京研究生部控制工程專業碩1993級
劉峰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
北京校區博2004級
張文學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
北京校區工程力學專業2008屆
兩院院士
姓名
職務
張伯聲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
師昌緒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陳清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會長
范維唐
中國工程院院士、煤炭工業部副部長
謝和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傅恆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校長、著名材料及冶金專家
高景德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主席團委員及技術科學部常委、副主任、清華大學校長
宋振騏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礦山壓力及岩層控制學家
湯德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山機電工程專家
鮮學福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山安全技術專家
張沛霖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冶金學家
李恆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與金屬物理學家
陳秉聰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教育家
劉廣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地質礦產部科技高級諮詢中心顧問
何杰
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
沈樹忠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86年和1989年分別獲中國礦業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王華明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顧大釗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成員、總經理助理,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康紅普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武強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2011年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金智新
現任山西焦煤集團公司副董事長、黨委常委、總經理,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凌文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孟建民
現任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葛世榮
現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資料來源:
著名專家學者
姓名
職務
張文奇
著名金屬腐蝕防護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沈季良
著名礦井建設專家、中國煤炭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
李棲鳳
著名礦井建設專家
柴化周
著名礦井建設專家
楊力生
著名通風安全專家
張守范
著名礦物學專家
谷鐵耕
著名採礦專家
張仰均
著名選礦專家
席聚奎
著名熱處理專家
吳京
著名煤礦基本建設及採煤機械化專家
許道生
著名冶金學家
袁慧灼
著名冶金學家
陳澤浦
著名稀土金屬學家
靳錫庚
著名石油勘探專家
袁耀庭
著名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
趙國堂
著名鐵道工程專家,鐵道部副總工程師
譚國富
著名經濟學家(數學專業1978級)
屈金星
著名文化策劃人、詩人
薛剛
著名策劃人、辭賦作家
資料來源:
高校領導
姓名
職務
專業年級
張仲魯
河南大學校長、南京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總務長
---
高景德
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主席團委員、技術科學部常委及副主任
西北工學院1941級
傅恆志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焦作工學院1946級
謝和平
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礦山工程力學專業博1984級
劉炯天
鄭州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選礦工程專業碩1986級,北京研究生部礦物加工專業博1995級
柯文進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
力學師資班1978級
李進堯
北京人文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採礦工程專業1954級
譚書敏
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採礦工程專業1978級
鄒友峰
河南理工大學校長
工程測量專業1990級
焦留成
河南師範大學校長
電力電子專業博1998級
徐建培
青島大學黨委書記
地質工程專業1978級
劉全順
山東工商學院院長
北京校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2006屆
盧壽慈
武漢鋼鐵學院院長
礦山機電專業1951級
孟祥才
徐州醫學院黨委書記
礦山機電專業1961級
韓寶平
徐州工程學院院長
地質工程專業博1994級
楊庚宇
華北科技學院院長
工程力學專業博1994級
朱士中
常熟理工學院院長
工程力學專業1980級
劉文鍇
河南工程學院院長
北京研究生部工程測量專業碩1986級
劉大錳
石河子大學副校長
北京研究生部地質工程專業博1991級
朱川曲
湖南科技大學副校長
工程力學專業博2004級
李宗柯
江蘇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
郭福善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

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
2023年6月12日
入選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名單
2022年2月
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