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概況
中原地區經濟技術協調會(後更名
中原經濟區)成立於1985年9月,由當時的
河北省邯鄲市市長
白錄堂和
新鄉市市長劉仲軒倡議,並協商中原13市聯合成立的一龐大經濟區域。在平等自願基礎上歷經幾十年風雨,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強大。
中原經濟區聯絡處是經濟區的常設辦事機構。辦公地點設在
河北省邯鄲市。其主要任務是負責處理日常工作,牽頭籌備各種活動和會議,收集傳遞信息,組織協調包括各市聯合協作項目在內的多種事項的落實,搞好服務等。
於1985年中原13市聯合成立的又一龐大經濟區域,從該區域成立到2005年的生產總值就已經達到6190.87億元,比1985年翻了4翻多,年均增長16.1%。目前該區域已形成冶金、煤炭、機械、化工、電力電子電器、汽摩配製造、紡織、建材、醫藥、菸草等工業體系。強勁經濟發展,加快了中原經濟區的崛起,也將成為
環渤海經濟圈之後新的經濟隆起帶,成為帶動和促進全國發展中堅力量。
區域形成
中原經濟區(原名:中原地區經濟技術協調會)成立於1985年9月,是當時的邯鄲市
長白錄堂和新鄉市市長劉仲軒倡議並協商兄弟地、市同意,在平等自願基礎上成立的,歷經20年風雨,現經濟區有晉、冀、魯、豫四省接壤區十三市,包括山西省的長治市、晉城市;河北省的邯鄲市、邢台市;山東省的聊城市、菏澤市、臨清市;河南省的新鄉市、安陽市、焦作市、濮陽市、鶴壁市、濟源市組成的
跨省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目前,這一區域國土總[面積97444平方公里,總人口5601.6萬人,119個縣(市、區)。
“中原經濟區聯絡處”是經濟區唯一的常設辦事機構。按照章程規定,辦公地點設在邯鄲市,幹部由邯鄲市選派管理。其主要任務是負責處理日常工作,牽頭籌備各種活動和會議,收集傳遞信息,組織協調包括各市聯合協作項目在內的多種事項的落實,搞好服務等。
地區發展
近年來,經濟區各成員市之間的高速公路,
一級公路互通、銜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除原有的高速公路互通之外,今年又修通了邯(鄲)長(治)、長(治)晉(城)、晉(城)焦作、焦(作)新(鄉)、鶴(壁)濮(陽)、聊(城)邯(鄲)等高速公路,方便了往來,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2004年中原經濟區聯絡處協調各成員市,繪製了全國第二個、北方第一個區域交通旅遊圖。旅遊方面更是
好戲連台,合作緊密,近年來先後召開了中原經濟區旅遊暨景區、景點推介大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經濟區內景區、景點形成了紅色、綠色、古色旅遊等多個旅遊精品線路。中原經濟區旅遊聯誼會每年定期召開會議,共謀中原人游中原,中國人游中原,外國人游中原大計。
區位優勢
中原經濟區地[處
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區域,特有的]資源條件和交通優勢奠定了其承東啟西、
連南貫北的戰略地位,賦予了它吸引力較大、輻射力較強的特點。一是獨特的區位優勢。地處經濟較發達地區和資源豐富地區的結合部,增長潛力較大、成長力較強,是東、西、南、北經濟對流的中轉站和交匯點。它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重要基地之一,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它的物產和勞動力資源以及巨大的購買力市場,對東部沿海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它處於我國由東向西的技術梯度和由西向東的資源梯度交匯區,對我國東西部發展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同時它處於中原腹地,又是
革命老區,對全國的穩定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是描繪本區人民的勞動、愛情生活。這裡還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誕生地。有國家級
歷史文化名城邯鄲、安陽、聊城、鶴壁的
濬縣,同時安陽也是
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山河壯麗的太行風光、巧奪天工的人工天河
紅旗渠、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光輝燦爛的文物遺存,構成了豐富多彩的
旅遊資源。三是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一區域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形成了西有煤田、東有油田、西、北有鐵礦的主要礦產分布格局,為
區域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黃河、漳河、
衛河、汾河橫穿本區,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縱貫全境,在
華北地區水資源條件相對較好。適宜的氣候條件,肥沃坦蕩的
華北平原,為工農業發展和人民民眾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四是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依託豐富的資源條件,中原經濟區已經形成了具有綜合發展、相對均衡的工業體系。
經濟發展
中原經濟區,面積約29.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7億,占全國1//8強。
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6,其中夏糧占1/2,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特別重要。
中原經濟區位置居全國之中,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傳統文化積澱豐厚。但是,目前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2008年,人均GDP只有17000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3/4;人均
財政收入800餘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30%左右,比全國平均水平低約10個百分點;城鎮化率約35%,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3。
中原經濟區發展潛力巨大,能源原材料工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
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等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中原經濟區健康發展,有利於完善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拓展內需增長空間,提供人力資源保障能力,構築全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所以,建設中原經濟區,事關中原地區1.7億人民的福祉,也是中央特別關注的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影響的大事,正在引起越來越多方方面面有志之士的高度關注。
中原經濟區總
行政區劃面積9.7萬平方公里,2008年,中原經濟區區域總人口5630.9萬;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萬億
大關,達到10568.8億元,同比增長22.5%,人均GDP達到22362.8元,同比增長23.2%;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746.4億元,同比增長21.1%;地方
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25.7億元,同比增長16.4%,地方
一般預算支出1077.5億元,同比增長23.1%;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984.7億元,同比增長34.1%,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248.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1872.3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026.4億元,同比增長23.2%;出口創匯完成838157萬美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74.8元,同比增長15.2%;
農民人均純收入5047.9元,同比增長13.1%;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840.7億元,同比增長22.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821.5億元,同比增長6.1%。中原經濟區在1%的國土面積上創造了占全國3.5%的生產總值,養育了占全國4.2%的人口,完成了占全國3.3%的全社會
固定資產投資額,為促進全國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必要性可行性緊迫性 從大的背景認識構建中原經濟區的必要性。一是實現中原崛起的背景。“實現中原崛起”的
概念提出已近20年,要譜寫中原崛起新篇章,必須以大視角啟迪大智慧,以大思路謀劃大戰略。二是促進中部崛起的背景。促進中部崛起,要求加快重點地區發展,形成“兩橫兩縱”經濟帶。中原位於這一區域的交匯地帶,是中部人口最密集、優勢最突出、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建設中原經濟區,可以在中部構築具有強大集聚作用的增長極,促進中部崛起總體目標的實現。三是完善全國經濟布局的背景。近年來,國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進區域轉型、完善區域布局的指導性檔案和規劃。構建中原經濟區,有利於強化
內陸戰略支撐,完善全國經濟布局。
從區域經濟角度認識構建中原經濟區的
可能性。其一,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經濟區域。該區域聯繫密切、使命相近,為了協同發展,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先後成立了中原協作區、
淮海經濟協作區和黃河三角經濟協作區。其二,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域。該區域優勢明顯,功能特殊,但遠離珠三角、長三角、
環渤海等經濟高地,受其輻射和影響較小。因此,這個區域的產業門類比較齊全,自我配套能力較強。其三,這是一個承載重大使命的經濟區域。中原位於京廣、隴海蘭新兩大經濟帶主軸的交匯區域,構建中原經濟區,發揮其戰略腹地效應,可以為促進東中西互動、服務全國大局作出積極的貢獻。
從全國區域發展大局認識構建中原經濟區的緊迫性。這是一個發展相對滯後,欠發達特徵明顯的區域。與全國比,該區域具有“三低”的特徵,即人均水平低,產業層次低,城鎮化水平低;克服“三低”,亟須謀劃大戰略。破解該區域人往哪裡去,錢從哪裡來,民生怎么辦,糧食怎么保這“四難”問題,呼喚構築新平台。該區域是中華民族主要發祥地。實現中原歷史復興需要尋求一個總抓手。所以,構建中原經濟區,是大勢所趨,使命所在,十分必要,十分緊迫。
合作成果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是這一區域十三市自願參加、跨地區、開放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宗旨是堅持以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聯合協作,實行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繁榮,推進中原經濟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組織原則是“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統籌協調,共同發展”。
戰略定位
] 第一,全國“三化”協調發展
實驗區。保障國家糧食核心區建設,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
農業現代化,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真正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三化”協調推進、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其中,糧食核心區建設是基礎,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長遠利益,務必要拿出得力措施,確保糧食穩定增產。同時,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提高發展效益。新型城鎮化是切入點,對於擴大內需、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要緊緊抓住全區城鎮化率達到37%左右處於城鎮化快速擴張期的歷史機遇,以農村戶籍改革為抓手,以資源節約和城鄉和諧發展為核心,以提升
中原城市群整體發展實力為依
托,以加快建設鄭汴都市區為突破口,建設和完善新型
城鎮體系,促進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健康發展。新型工業化是區域發展的持久動力,要集中精力推動工業化進程,做大做強骨幹工業企業,全面推進中小工業企業發展,在
特色產業集群上下功夫,在民營經濟和民營資本上尋求新突破。“三化”推進的難點在統籌協調,壓力在“三農”,潛力在城鎮化,動力在工業化,支撐點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三化”協調發展實驗區的成功經驗對全國具有典型意義。
第二,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繼續發揮該區煤炭、電力、電源、石油、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大型裝備製造、汽車、超硬材料等產業業已形成的工業優勢,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區投資持續升溫、開發建設條件日益成熟的良好趨勢,依託中心城鎮和
產業集聚區,進一步最佳化創新資源配置,引進更多優秀人才,激發青壯年人才的創新熱情,讓創新活力競相涌流,紮實推動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在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模的同時,提升優勢工業產品創新水平和競爭能力,鞏固和提高其全國能源原材料工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地位。
第三,全國重要的綜合性
交通樞紐。發揮地理位置居中的獨特優勢,進一步完善
鄭州亞洲最大鐵路編組站的基礎設施,提高調度能力,為全國鐵路貨運高效運轉貢獻力量。加快以鄭州為中心,連南貫北的客運專線建設步伐,強化鄭州
高鐵十字架的特殊地位。進一步改善鄭州公路運輸港的基礎條件,提高鄭州全國重要物流中心的地位。充分利用鄭州航空港業績增長迅速的機遇,加快開闢國際航線步伐,完善周邊配套機場基礎設施,強化航空港功能,為區域中高端生產要素配置創造條件[。
戰略對策
] 建設中原經濟區是個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戰略問題,需要全省上下
統一思想、齊心協力、鍥而不捨,持續推動。同時要堅持“四個重在”,破解“四大難題”,持續推進我省經濟社會
又好又快發展。雖然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保持較快增長,經濟運行總體向好,但在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下,面對國內外十分複雜的經濟環境,還有諸多矛盾和問題需要解決,需要在正確“診斷”的基礎上開出有針對性的“藥方”來,使
河南的經濟成長速度走在中部前列,趕上和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增強河南對周邊地區的吸引力、輻射力,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打好基礎。
建設中原經濟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下工夫。其一,要積極爭取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區域發展戰略。其二,要積極實施組合型
城市發展戰略,提升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和在全國乃至
全球城市體系中的等級地位。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堅決貫徹落實
胡錦濤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建設兩區(糧食生產核心區、產業集聚區)、發展兩群(特色產業集群、中原城市群)、加快兩轉(農民
向城鎮轉移、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走出一條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基礎上的“三化”協調發展路子。
建設中原經濟區,要切實保護大平原,建設國家大糧倉。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基本建設,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和
中低產田改造,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忽視糧食生產。既要保證
耕地面積總量動態平衡,又要大力整理工業用地和城建用地,實行工業聚集發展、城市緊湊發展、用地集約發展。有條件的地方要開展丘陵荒坡淺山灘涂整治,實行工業進山、城市靠山。[
市長聯席會章程
]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修訂[)
總則
第一章 性質和宗旨
] 第一條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是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區域十三市自願參加、跨地區、開放性的區域性經濟聯合組織。
第二條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的宗旨:堅持以
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聯合協作,實行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繁榮,推進中原經濟區
政治、
經濟、
文化和
社會建設全面發展。[
第二章 主要任務
] 第三條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的主要任務是:
1、交流各成員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情況和經濟經驗,相互借鑑,相互促進。
2、商討本區域發展中共同關心的問題,就有關問題做出相關的決議,並共同遵守和執行。
3、以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名義,向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方面反映情況,爭取項目和政策支持。
4、組織協調區域內外多行業、多形式、多層次、多方位的聯合協作。
5、組織各方面力量,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實現人際資源共享,加快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
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6、組織本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方面的研究和論證,協調本區域
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7、各成員市之間,實行合格產品無條件準入制,建設“綠色通道”,推進區域性乃至全國性大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章 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
] 第四條 組織原則: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統籌協調,共同發展。
第五條 議事規則:民主協商,凡有關重大事項由市長聯席會協商研究決定。
第六條 各成員市市長均為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主席,年度執行主席方城市的市長為執行主席。
第七條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執行主席方實行輪換制,排列順序以城市首字筆劃為序,每年輪換一次。執行主席方應主動謀劃、全面負責,牽頭組織全年度工作,並指導市長聯席會辦公室工作;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辦公室所在城市邯鄲市為常任副主席方,負責協助執行主席方做好市長聯席會日常工作,更多履行對區域合作工作的協調、服務職能。
第八條 執行主席方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積極發揮在年度行業協作網路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每年主動牽頭組織至少一次行業協作網路活動,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實質性工作協作,並及時向市長聯席會及其辦公室反饋活動情況。
第九條 各成員市有關市長聯席會日常性工作,由各市政府秘書長牽頭協調,並明確有關職能部門具體承辦。
第十條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是經濟區的最高組織形式和決策機構。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每年召開一次市長會議,由執行主席方承辦,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事項進行決策;每半年召開一次政府秘書長會議,對市長聯席會所定事項進行協調落實;每季度召開一次承辦市長聯席會工作職能部門負責人會議,交流、溝通工作落實情況。
第十一條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設秘書長一名,由常任副主席方邯鄲市承辦市長聯席會工作
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擔任。秘書長領導辦公室日常工作,組織協調各成員市貫徹落實市長聯席會各項決議、決定。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常設辦事機構,名稱為“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辦公室”。辦公室設主任一名,由市長聯席會秘書長兼任;副主任若干名,由常任副主席方邯鄲市承辦市長聯席會工作職能部門的領導成員常任、執行主席方承辦市長聯席會工作職能部門的主要領導輪流擔任。辦公地點設在邯鄲市,辦公室的年度工作歸屬執行主席方領導,人員由邯鄲市選派管理。其它各成員市承辦市長聯席會工作職能部門掛“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市辦公室”牌子。
第十二條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辦公室的主要任務:
2、會同執行主席方有關部門牽頭籌備、組織有關會議和活動。
3、組織、協調各市聯合協作項目的落實,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搞好服務。
4、研究提出本區域內外聯合協作辦法、意見。
5、加強本區域內的聯絡工作,搞好接待服務。
6、收集、傳遞
信息,組織、協調市長聯席會網站“中原經濟區網”建設和主流平面媒體《今日中原》畫報的出版發行。
7、完成市長聯席會、執行主席方及各成員市交辦的其它任務。[
第四章 成員市的權力和義務
] 第十三條 權力:
1、參加市長聯席會組織的各項活動。
3、對市長聯席會的工作提出意見或建議。
4、獲取有關信息資料。
第十四條 義務:
1、遵守本章程,執行有關決議。
2、接受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委託,完成相關的工作任務。
3、維護各成員市的合法權益。
4、為市長聯席會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第五章 附則
] 第十五條 本章程經中原經濟區第十九屆市長聯席會審議通過生效。[
章程附屬檔案
]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執行主席方輪值時間表:
根據章程第七條“執行主席方實行輪換制,排列順序以城市首字筆化為序,每年輪換一次”之規定,2009年—2021年輪值時間表排列如下:
2016年——濮陽市
2021年——臨清市[
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辦公室前身為“中原經濟區聯絡處”,於1985年11月7日成立於河南新鄉市,它是中原經濟區的常設辦事機構,編制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是參照
公務員序列的局級部門,辦公地點設在河北省
邯鄲市,幹部由邯鄲市選派管理。
市長聯席會辦公室設辦公室主任一名(由市長聯席會秘書長兼任)和副主任若干名。
市長聯席會辦公室的業務年度工作歸當屆執行主席方領導, 其主要任務是:
(1)根據經濟區章程和有關決議,負責處理中原經濟區的日常工作。
(2)在執行主席方的領導下,會同各成員市有關部門籌備、組織有關會議和活動。
(3)組織、協調各市聯合協作項目的落實,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搞好服務。
(4)研究提出本區域內、外聯合協作辦法、意見,加強本區域內的聯絡工作。
(5)收集、傳遞信息,搞好接待服務。
(6)落實中原經濟區市長年會工作任務和各成員市交辦的其它工作。
市長聯席會
按照章程規定,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設執行主席方和常任副主席方,執行主席方實行輪換制,每年一輪換,負責牽頭組織經濟區年度工作,並承辦年度市長聯席會議;中原經濟區市長聯席會辦公室所在城市邯鄲市為常任副主席方,更多履行對區域合作工作的協調、服務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