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商丘市地處
河南與
山東、
江蘇、安徽四省的結合部,資源稟賦較好、交通區位重要、發展前景廣闊,在
中原經濟區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為深入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和河南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支持商丘市在更大規模、更高水平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建設
中原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市,河南省人民政府特制定本方案。
方案
意義
商丘市是國家促進中部崛起地區規劃確定的“兩橫兩縱”經濟帶中沿隴海、沿京九經濟帶的交匯城市,是中原經濟區東向對接沿海發達地區的“橋頭堡”,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近年來,商丘市大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搶抓產業轉移機遇,加強產業集聚區等承接載體建設,突出主導產業培育,先後引進了一大批知名企業,已成為中原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前沿和優勢地區。但同時也存在承接模式有待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有待完善、要素支撐有待強化等突出矛盾和問題。支持商丘市建設中原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市,有利於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承接產業轉移的新模式,為中原經濟區科學承接產業轉移提供示範;有利於以承接促轉型,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為中原經濟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累經驗;有利於以開放促發展,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與最佳化配置,為傳統農區“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探索路子;有利於提升商丘市綜合競爭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強化中原經濟區東部戰略支撐。
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深入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以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為目標,著力突出承接重點,著力完善承接載體,著力提升承接質量,著力最佳化承接環境,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以承接促發展、促轉型,推動傳統農業大市向新興經濟強市轉變,努力把商丘市建設成為中原經濟區新興工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糧食核心區生產基地、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樞紐、豫魯蘇皖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
(二)基本原則
———產業為基,帶動全局。把承接產業轉移與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相結合,在承接中發展,在發展中提升,構建優勢突出、結構最佳化、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發揮新型工業化在“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集聚為要,完善載體。把承接產業轉移與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相結合,加強城市新區、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促進產業集聚,培育特色集群,構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集約高效的承接載體體系。
———就業為本,產城互動。把承接產業轉移與促進人口有序轉移相結合,通過產業集聚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完善城鎮功能提升承接產業能力,實現城鎮與產業良性互動,帶動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
———民生為重,和諧發展。把承接產業轉移與保障改善民生相結合,以承接促發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人民民眾共享承接產業轉移帶來的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繁榮穩定。
(三)主要目標
到2015年,經濟總量大幅增加,基礎設施、市場體系、體制機制等與沿海發達地區全面對接,實際利用外來資金規模快速增長;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建立,城鎮化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態環境更加良好,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對中原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示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
到2020年,經濟總量在全省位次明顯前移,對外開放高地基本形成,實際利用外來資金位居全省前列,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城鎮化水平持續提升,“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裕,社會文明和諧,對中原經濟區東部戰略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任務
(一)加強承接載體建設,構建特色主導、集群承接新格局。堅持特色主導、龍頭帶動、集群發展、集約高效,把城市新區、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促進要素集聚、最佳化配置,突出產業鏈招商和產業集群招商,做大做強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改造提升化工、有色等資源型產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裝備、新材料、現代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文化、旅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建設全國重要的製冷產業基地和中原經濟區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鋁精深加工基地、紡織服裝產業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冷鏈物流產業基地。
1.加快商丘新區建設。按照三次產業複合、經濟生態人居複合的要求,加強
商丘經濟技術開發區、
豫東綜合物流集聚區、商務中心區等功能區建設,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把商丘新區打造成為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現代化複合型新區、承接產業轉移核心區、現代石化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重點承接發展以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為主的新材料產業,以新型環保成套裝備、高壓電網監測設備及新型鋰離子電池為主的新興裝備製造業,以倉儲、配送、冷鏈物流為主的現代物流業,推進中石油商丘千萬噸煉油廠項目前期工作。支持商丘經濟技術開發區申建國家級開發區。
2.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發揮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主平台作用,按照“四集一轉”(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人口有序轉移)、產城互動的要求,促進城鎮與產業集聚區良性互動。最佳化分工,錯位發展,大力引進龍頭型、基地型企業,培育主導產業,吸引配套企業和關聯企業集群發展,促進主導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配套,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提升產業競爭力。梁園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發展鋁精深加工和醫藥產業。睢陽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發展紡織服裝和化工產業。永城市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發展鋁精深加工、煤化工和裝備製造業。民權縣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發展製冷和食品加工業,建設中原冷谷。夏邑縣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發展紡織服裝和農副產品加工業。虞城縣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發展紡織服裝和電子五金產業。柘城縣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發展超硬材料和醫藥產業。睢縣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發展紙及紙製品、服裝加工業。寧陵縣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發展家居用品製造和農資化工業。支持柘城等符合條件的產業集聚區設立高新技術開發區。
3.加快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完善城區經濟發展載體,突出商務商貿服務功能,加快推進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打造服務業招商引資承接載體。商丘市商務中心區重點加快商務寫字樓、星級酒店、科技文化藝術中心、會展中心、青少年文化宮等項目建設,吸引企業總部入駐,大力發展金融、研發、創意、高端商貿等產業,建設區域性高端服務業集聚中心。永城市、夏邑縣、睢縣等縣(市)商務中心區重點集聚金融、商務、物流、中介服務等服務業,完善商貿、休閒、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縣域商務綜合服務中心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梁園區重點依託火車站周邊區域和道北舊城區,規劃建設以商貿流通業為主的特色商業區。睢陽區重點依託歸德古城,規劃建設以文化休閒旅遊為主的特色商業區。民權縣重點打造葡萄酒風情街,規劃建設以休閒娛樂為主的特色商業區。虞城縣、寧陵縣、柘城縣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進一步挖掘內涵、突出特色,吸引服務業集聚發展,規劃建設特色商業區。
(二)推進新型城鎮化,構建產城互動、人口集聚新格局。按照“一核兩翼組團發展、四位一體統籌推進”的城鎮化格局,突出中心城區和商虞一體化的核心作用,做強永城市和民權縣東西兩翼,加快虞城縣、寧陵縣、民權縣、柘城縣四個城市組團發展,統籌推進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四級城鎮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城鎮承接產業轉移和人口集聚的能力。
1.推進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最佳化城市布局,加強舊城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古城開發,加快商丘新區建設,推動中心城區向東發展,2020年人口規模達到200萬人以上。加快建設虞城縣、寧陵縣、民權縣、柘城縣“四大組團”,虞城縣重點實施“西向發展”,推進商虞一體化進程,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城鎮建設等方面與商丘新區加強銜接,城區人口規模2020年達到30萬人以上;寧陵縣重點實施“北移東擴”,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城區、產業集聚區建設,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30萬以上;民權縣重點實施“東拓南擴”,加快東區開發和產業集聚區、鄭徐客運專線高鐵車站建設,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50萬人左右;柘城縣重點實施“重心北移、兩翼展開”,加快長江新城、容湖生態公園、千樹園開發建設,建設生態園林城市,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30萬以上。完善中心城區與組團之間的交通網路,加快繞城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建設,力爭半小時內中心城區通達各個組團。推動交通一體、產業連結、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加強供排水、供熱、供氣、垃圾污水處理、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向城市組團延伸。
2.加快永城市、夏邑縣、睢縣城區發展。永城市重點加快舊城區改造和新區建設,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50萬以上,成為與商丘中心城市分工協作、相互支撐和具有區域性影響力的大城市。夏邑縣圍繞“長壽之鄉”、“孔子祖籍”等特色資源,突出“人文、生態、和諧、宜居”理念,提升城市品位,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30萬以上。睢縣圍繞“中原水城”發展定位,實施“南改北拓”,改造湖泊生態景觀,修復人文景點,發展生態綠色經濟,2020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30萬以上。
3.加快小城鎮建設。選擇具有一定產業和人口規模、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建設30個以上中心鎮。突出鄉鎮特色,培育一批區位交通型、資源型、工業型、商貿型、旅遊型特色中心鎮。加強中心鎮區與專業園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銜接,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與農民就近就業轉移。
4.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按照“轉變農民生活方式、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布局集中、要素集聚、功能集合、資源集約”的原則,堅持規劃引領,試點先行,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完善村鎮體系規劃,高標準編制社區規劃,實現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體系規劃、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三規合一”,加快產業集聚區、城鄉結合部、小城鎮、特色鄉村、有條件的行政村等區域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率先實施100個試點項目,推進新型農村社區水、路、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向新型農村社區延伸,創新社區管理模式,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
(三)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構建優質高效、促進承接新格局。積極承接農業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龍頭企業,推進農業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發展,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快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大力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建設一批百畝方、千畝方和萬畝方,統籌推進水、電、路、氣、林等生產設施和平原村莊規劃布局,集中實施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大中型灌區配套和節水改造、農村土地整治、農業氣象自動化監測、田間電網等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到2020年,建成“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設施完善、農機裝備齊全、技術集成到位、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畝產超噸糧的高標準糧田800萬畝,糧食生產能力提高到72.5億公斤以上。
2.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和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柘城三櫻椒、虞城優質蘋果、寧陵無公害酥梨以及豫東花卉等一批特色高效農業生產基地,建設一批生豬、奶牛、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堅持基地支持、龍頭帶動、流通服務、特色高效,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在商丘市建立生產加工基地和區域性總部,促進中小企業依託龍頭企業集聚,重點培育面品、肉品、乳品、果蔬、油脂、飲品、花卉(苗木)、林產品、紡織、水產品等“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農業產業化集群。到2020年,形成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的集群10個、100億元以上的集群5個。
3.建立健全農業服務體系。積極發展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大力推廣龍頭企業主導、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合作組織和種養大戶聯動發展等新型組織模式,提高農業組織化水平。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大力實施糧食豐產工程,積極發展現代種業,加強農技推廣、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治等公共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秋糧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農業市場信息監測預警等套用系統,建立和完善市、縣、鄉三級農業信息服務平台。推進豫魯蘇皖人工影響天氣跨區作業基地項目前期工作。完善市場流通體系,提升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輻射帶動能力,建設一批產地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一批城鄉集貿市場。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高公共機構檢驗檢測能力,健全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
4.積極引導境內外資金髮展現代農業。積極引導外商投資從農產品加工領域向農業綜合開發領域延伸,從農業領域向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延伸。建立農業招商引資項目庫,重點引進農副產品深加工、畜牧養殖、花卉苗木繁育等基地型項目。鼓勵境內外投資者採取多種方式建設現代農業項目、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加強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積極引進現代農業先進技術,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水平。
(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構建節約集約、綠色承接新格局。把承接產業轉移和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相結合,嚴把承接產業轉移準入關,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進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促進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1.加強生態建設。加強防護林建設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實施農田林網、防沙治沙、廊道綠化、城市防護林、村鎮綠化等工程。加強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申甘林帶、濕地資源等保護。加強生態水網建設,新建潘口、日月湖水庫,加強引黃調蓄、水庫清淤擴容、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設,增強蓄水和防汛抗旱能力。加強城市河湖水系環境綜合整治,搞好沿河沿湖景觀綠化,改善人居環境。加強水源地保護,加快城鄉供水設施建設,增加引黃用水規模。
2.嚴格項目準入。把區域資源承載力和生態環境容量作為產業承接和布局的重要依據。按照區域生態功能定位,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承接項目備案或核准嚴格執行有關能耗、物耗、水耗、環保、土地等標準,確保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資源節約和污染物排放強度要求。落實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規定,統籌推動同類和關聯項目按照主導產業集中布局原則建設,嚴格限制符合條件的新建項目在產業集聚區外分散布局。
3.加強污染防治和環境監管。嚴格執行國家、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合理確定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完善減排指標監測和考核體系,加強化工、造紙等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加快淘汰落後工藝和產能,關閉污染嚴重、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和生產線。加強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成所有產業集聚區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實施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推行環境容量預算制度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預算管理制度。加強對產業轉移過程中環境的監測,加大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和城區空氣品質監測力度,強化核輻射、電磁輻射環境監管。
4.加強資源集約節約循環利用。加強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降耗,組織實施工業節能綜合改造、建築節能、低碳交通、公共機構節能、重大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示範、節能產品惠民、節能服務體系建設、節能能力建設等重點節能工程,全面完成省下達的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目標任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一批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和示範工程,重點打造有色、煤炭、化工、農業和再生資源等領域循環產業鏈,創建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城鎮、示範園區和示範企業。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點開展廢舊輪胎回收利用、垃圾處理裝備生產等技術裝備的研發與推廣。支持商丘市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加大重點行業節水技改力度,積極完善節水設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用)制度,加快中水回用,創建節水型城市,建設節水型社會。
(五)加強區域合作,構建互利共贏、開放承接新格局。創新承接思路,拓寬承接領域,深化與沿海地區、周邊地區、省內其他城市以及其他經濟聯繫緊密地區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1.完善開放平台。依託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機構,加強與連雲港、青島等沿海港口的合作,推動公路、鐵路、航空、海運多式聯運發展,完善快速大通關機制,打造內陸“無水港”。支持商丘市建設綜合保稅區。規劃建設IT(電子信息)產業園,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
2.創新合作機制。大力開展“以商招商”工作,充分發揮各類行業協會、商會在產業轉移中的橋樑和紐帶作用。鼓勵企業通過戰略投資、技術引進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創新園區管理模式和運營機制,加強與沿海地區政府、開發園區、戰略投資者的合作,探索以委託管理、聯合開發、投資合作等方式共建產業園區。創新“飛地經濟”發展模式,建立利益分享機制,由合作方協商議定合作方式,明確各自責任、義務和經營期限,探索在數據統計、稅收分成等方面建立共享機制,實現互利共贏。
3.加強交流對接。加強與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等沿海發達地區的合作,強化承接產業和項目配套服務,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形成與沿海地區優勢互補、互動發展的格局。深化與隴海蘭新、淮海經濟協作區等區域的合作,加強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物流、旅遊、生態建設、污染防治等領域合作,推動科技要素、人力資源、市場、政府服務等對接,建設一體化區域市場。推動與中原經濟區其他城市互動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對接,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格局,促進中原經濟區協調發展。
保障
(一)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增創區位交通新優勢。進一步加大高速公路、地方鐵路、民航、水運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對外開放力度,促進多元化投資,加快構建鐵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內河航運四位一體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強化承接產業轉移的交通區位支撐。
1.加快鐵路建設。加快
商丘高鐵站(商丘高鐵客運樞紐站)建設,結合
鄭徐高鐵、
商杭高鐵建設,加快中心火車站和南北站房建設,建設火車站北廣場。加快商丘貨運樞紐站建設,建設
隴海鐵路與
京九鐵路西北連線線,實施隴海鐵路客貨分流,擴大商丘北站編組規模。開工建設邢商永地方準軌鐵路。推進商周鐵路前期工作。
2.完善公路網路。加快連霍高速商丘段拓寬改造、濟祁高速永城段、商登高速商丘段等項目建設。推進濮陽到陽新高速公路商丘段等項目前期工作。實施310、105國道以及210、211、324、325等省道改造。加快公路客運、貨運場站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加快農村公路升級改造步伐,實現農村公路網路化。
3.發展航空和內河航運。按照4D支線民航機場標準,加快
商丘機場建設,基本建成商丘航空港。加快沱澮河航運開發一期工程建設,推進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二)提高勞動力素質,增創人力資源新優勢。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按照重點承接的產業發展方向,引導學校合理調整專業,加強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積極引進高層次優秀人才,努力建設人力資源強市,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1.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整最佳化城鄉中國小校布局。支持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推進校企合作和辦學模式改革,支持建設一批省級示範院校和特色院校。
2.加強技能培訓。結合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針對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需求,引導培訓機構與用工企業對接,實行訂單式專業化技能培訓。加大陽光工程、雨露計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失業再就業等各類培訓補貼資金傾斜力度,增強城鄉勞動者就業能力。依託睢縣富士康實訓基地,建設示範性國家級高級技能培訓基地、省級示範性就業訓練中心和區域性公共實訓鑑定基地。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創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人才和農村科技服務人才。
3.引進高層次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和引進機制,為高層次人才工作和生活創造便利條件。制定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加大博士、博士後等人才引進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博士後工作站和博士後研發基地,出站博士後留商丘市及所轄縣(市、區)工作的,可享受副縣級待遇,不受編制限制。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完善市場交易、信息發布、協調溝通機制,定期發布產業集聚區高層次人才需求目錄。
(三)強化社會服務,增創發展環境新優勢。堅持著力民生、著力民心,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讓人民民眾共享發展成果,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良好社會環境。
1.推動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做好大運河的保護、申遺工作,提高商文化、火文化、根文化、漢梁文化的影響力;以歸德古城、芒碭山等六大專業文化園區建設為重點,發展壯大文化產業,辦好“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採用出讓開發權、許可權、冠名權、商標權等方式開展無形資源融資,鼓勵境內外機構投資文化產業。加強與境內外旅遊企業的合資合作,組建大型旅遊企業集團,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品牌,吸引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參與旅遊資源開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城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全科醫生臨床培養、衛生監督、農村急救、疾病預防控制等設施建設。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籌資標準和保障水平,實現居民健康“一卡通”。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完善財政補償機制。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完善慢性病、精神疾病、職業病和地方病防治服務網路。強化醫療人才隊伍建設,增強醫療衛生保障能力。
2.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堅持就業優先原則,重點扶持就業容量大的現代服務業、創新型科技企業和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支持全民創業,以創業促就業。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婦女兒童事業、老齡事業、殘疾人事業。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幫助困難民眾以較低成本改善住房條件。
3.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最佳化政策環境,對有關政策進行清理,對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不利於承接產業轉移的及時修改、廢止或撤銷。最佳化政務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行政機關辦事效率。推進依法行政,規範政府行為,提高行政機關工作透明度。建立完善公共信息、公共試驗、公共檢測、技術創新等服務平台,規範發展技術評估、檢測認證、產權交易、成果轉化等中介機構,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不斷創新招商方式,把以政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結合,“請進來”招商與“走出去”招商相結合,大活動招商與經常性招商相結合,傳統優勢招商與創新優勢招商相結合,提高招商活動實效。完善重點客商跟蹤制度,跟蹤落實已簽約項目,密切與已落地企業的聯繫,推動在更大規模和更廣範圍開展戰略合作,放大二次招商效應。
(四)深化改革創新,增創要素保障新優勢。把加強改革創新作為增強要素保障能力的根本之策,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努力突破資金、土地等要素瓶頸制約,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重點能源項目建設,增強承接產業轉移保障能力。
1.拓寬融資渠道。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吸引境內外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和各種基金、金融中介組織等在商丘市設立分支機構,並對分支機構業務授權給予適當傾斜。適當放寬商丘市中小企業貸款審批許可權、個人業務審批許可權。鼓勵商丘市商業銀行、華商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引進合規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壯大地方金融機構實力。積極引進境內外商業銀行在商丘市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和農村農業發展提供金融服務。整合各類資產,擴充資本金,做強做實政府投融資平台。加強與保險機構總部對接溝通,積極引進保險資金用於地方經濟發展。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增資擴股。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積極利用銀行間市場,擴大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各類融資工具。探索建立公益性基礎設施和商業性基礎設施開發相結合的“公商協同、以商補公”長效機制,運用PPP(公私合作關係)、BOT(建設—經營—移交)、TOT(移交—經營—移交)、BT(建設—移交)等模式,引進境內外資本參與城市新區建設、舊城改造、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城鄉公共運輸、生態環保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綜合運用捆綁開發、設立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債務重組、項目代建、融資租賃等模式,擴大基礎設施和城鄉建設融資規模。
2.加強土地開發利用。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健全農村土地整治機制,吸引金融機構、企業、個人等社會資金參與農村土地整治,擴大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範圍,將新型農村社區全部納入綜合整治試點範圍。充分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拆舊城區騰出的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用於產業集聚區建設。探索開展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人地掛鈎政策試點。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提高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用地比例,提高單位面積投資強度、產業集聚區建築密度和容積率,鼓勵建設多層標準廠房,建立低效用地項目退出機制。對主導產業高度集聚、發展速度較快的產業集聚區,給予年度建設用地計畫指標獎勵。國家和省重點項目建設用地計畫由省統一配置。
3.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大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投入保障機制,支持國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骨幹企業等在商丘市設立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孵化中心、博士後流動站等創新載體,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條延伸,提升核心競爭力。支持圍繞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建設共性技術研發、中試基地及公共技術平台。加快發展科技型企業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轉移中心、專利孵化園區。推進關鍵技術自主創新,重點在製冷、煤化工、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積極培育更多的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對在商丘市設立的國家級研發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給予適當獎勵,對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公共科研開發推廣服務平台建設給予補助。對獲得國家級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整體轉移給予一定補貼。
4.強化能源供應保障。鞏固擴大商丘市永夏煤田煤炭生產規模,加快柘城煤田勘探開發步伐,規劃建設豫東煤炭儲運基地。加快商丘市2×35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電網升級改造,建設現代化堅強智慧型電網。加快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豫東支線項目建設,建設管網、氣站等配套工程。積極發展太陽能、生物柴油等新能源。
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商丘市要建立健全方案實施組織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建立高規格的實施機構,研究決定重大事項,負責組織編制和實施重點工作方案,制定年度行動計畫,完善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重大問題及時向省政府報告。
(二)加強政策支持。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能,對商丘市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市給予引導和扶持,進一步細化支持政策,支持商丘市在相關領域先行先試。省財政加大對商丘市的轉移支付力度,幫助商丘市財政提高基本保障能力。對省確定的商丘市成長型中小企業、新區和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設施及重點企業污染治理項目,在安排有關專項資金時加大支持力度。
(三)實施項目帶動。以項目建設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加強項目謀劃儲備,謀劃儲備一批前景廣闊、對區域發展大局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充實完善項目儲備庫。完善協調推進項目的體制機制,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四)完善體制機制。建立承接產業轉移、考核、獎懲機制,將承接產業轉移目標納入商丘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目標管理體系。完善重大項目聯審聯批省市聯合推進機制,建立產業轉移項目前期接洽、協調推進、投產運營機制。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有利於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