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主校歷史,併入學校,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建設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學校標識,文化生活,現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主校歷史
1941年創建湖南省立農業專科學校。
1947年省農、工、商三校合併成立克強學院。
1950年克強學院與有關學校合併成立省立修業農業專科學校。
1951年湖南大學農學院和省立修業農業專科學校合併成立湖南農學院。
1958年7月成立湖南林學院,校址在長沙南門外爛泥沖,原林業部長沙林校校址。
1917年秋,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成立。
1924年,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與其他學校合併成立廣東大學。
1926年,廣東大學改名為中山大學,同時設立農學院林學系。
1952年院系調整後,成立華南林學院。
1958年原華南農學院林學系劃出,成立廣東林學院,校址設在廣州北郊黃婆洞。
1962年廣東林學院並回華南農學院,改為林學系,校址設在廣東林學院原址。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前身之一是成立於1958年的本科院校湖南林學院,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成立的克強學院。該校的另一個前身是華南農學院林學系,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917年成立的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
1963年,在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同志的直接關懷下,湖南林學院遷往廣州與華南農學院林學系合併成立中南林學院,直屬國家林業部管理。陶鑄同志親自為學校選擇了校址,親筆勾畫了中南林學院的藍圖,親自為中南林學院題寫了校名。
1974年,學校從廣州搬遷到湖南漵浦縣並更名為湖南林學院。
1978年恢復中南林學院校名,1980年株洲新校址破土動工,1981年起學校相繼遷往株洲。
2000年11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湖南林業學校和湖南林業技工學校併入中南林學院,學校主校區遷往長沙市原湖南林學院校址。
2003年6月,省政府批准將湖南省農業機械研究所併入中南林學院。
2005年12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06年4月,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合併。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決定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本科一批招生;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3年12月6日,學校與英國
班戈大學聯合舉辦的湖南省第一家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班戈學院正式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批覆準予設立。
2014年1月,學校整體接收平江縣國有蘆頭林場,更名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蘆頭實驗林場,作為學校教學、科研、實習基地。
2016年01月19日,學校在圖書館報告廳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臨時會議,表決通過了《
長沙商貿旅遊職業技術學院老校區有償劃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議案。
併入學校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湖南甲科農業學堂。
1921年,改為湖南省立甲等農業學校。
1938年,學校遷往瀘溪浦市。
1941年,改為省立第四職業學校。
1950年8月,改名為湖南省立農專。
1953年4月,正式成立“長沙林校籌備委員會”。
1954年2月,湖南林業學校創辦。
1959年1月,成立湖南林學院。
1964年,因湖南林學院遷往廣州與華南農學院林學系合併成立中南林學院,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林校搬回長沙。
1988年4月,省林業技工學校遷入林校院內。
2000年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批覆省教育廳,
湖南林業技工學校與湖南林業學校一起併入中南林學院。
1983年搬遷至長沙市黃土嶺。
1988年4月,省林業技工學校遷入林校院內。
2000年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批覆省教育廳,湖南林業技工學校與湖南林業學校一起併入中南林學院。
1958年6月2日成立湖南省農業機械研究所;
1962年5月,省機械研究所從長沙市樹木嶺原所址搬遷合併到省農機所,該所又於1970年10月從省農機所分出搬遷至新所址;
1965年12月,省農機試驗鑑定站從長沙市馬坡嶺搬遷合併到省農機所,於1974年5月恢復重建省農機鑑定站,於1978年12月從省農機所搬遷至新站址辦公;
1971年,省農業機械化學校從長沙市馬坡嶺搬遷合併到省農機所,而1973年8月該校又搬回馬坡嶺原校址;
2003年6月11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湖南省農業機械研究所併入中南林學院。
1982年6月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組建湖南經濟幹部進修學院,其前身為湖南工交幹部學校;8月上旬,省經委與
岳陽市人民政府達成協定,學院正式在榮家灣掛牌辦公。
1983年8月28日,中共湖南省委決定將湖南省經濟幹部進修學院更名為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並將校址遷到長沙;最後選址長沙市原南區爛泥沖地區。
1985年1月,學院正式在長沙辦公。
2006年4月21日省政府辦公會議決定,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兩校組建新的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2015年新增兩個本科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新增專業自2015年起開始招生。截至2017年9月,該校本科專業增至79個,涵蓋理、工、農、文、經、法、管、教、藝等九大學科門類。
序號 | 學院名稱 | 專業名稱 | 層次 | 科類 | 學制 | 辦學地點 |
---|
1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 | 園藝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 | 林學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4 | 森林保護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 | 土地資源管理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6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生物技術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7 | 生物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8 | 生態學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9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10 | 材料化學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11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12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13 | 森林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14 | 木材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15 | 林產化工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16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物流與交通學院 | 交通運輸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17 | 物流管理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18 | 物流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19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機電與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0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1 | 汽車服務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2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3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4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 翻譯 | 本科 | 外語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5 | 朝鮮語(韓語) | 本科 | 外語文史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6 | 俄語 | 本科 | 外語文史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7 | 法語 | 本科 | 外語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8 | 日語 | 本科 | 外語文史 | 四年 | 長沙校區 |
29 | 英語 | 本科 | 外語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0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體育學院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本科 | 體育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1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音樂學院 | 音樂表演 | 本科 | 藝術文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2 | 舞蹈學 | 本科 | 藝術文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3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 自動化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4 | 通信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5 | 軟體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6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7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8 | 電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39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測繪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40 | 土木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41 | 工程力學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42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43 | 工程管理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44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商學院 | 人力資源管理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45 | 國際商務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46 | 農林經濟管理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47 | 市場行銷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48 | 會計學 | 本科 | 文理 | 五年 | 長沙校區 |
49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遊學院 | 旅遊管理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0 | 酒店管理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1 | 會展經濟與管理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2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環境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3 | 環境科學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4 | 環境生態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5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法學院 | 法學 | 本科 | 文史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6 | 行政管理 | 本科 | 文史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7 | 金融學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8 | 保險學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59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60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61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62 | 糧食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63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理學院 | 套用物理學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64 | 地理信息科學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65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66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 | 園林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67 | 風景園林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68 | 建築學 | 本科 | 理工 | 五年 | 長沙校區 |
69 | 城鄉規劃 | 本科 | 理工 | 五年 | 長沙校區 |
70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 | 本科 | 藝術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71 | 工業設計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72 | 環境設計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73 | 產品設計 | 專科 | 藝術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74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班戈學院(中外合作辦學) | 金融學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75 | 電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76 | 林學 | 本科 | 理工 | 四年 | 長沙校區 |
77 | 會計學 | 本科 | 文史 | 四年 | 長沙校區 |
78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國際教育實驗班)
| 物流管理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79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本科 | 文理 | 四年 | 長沙校區 |
80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北京教學點 | 園林技術 | 專科 | 文理 | 三年 | 北京教學點 |
81 | 電子商務 | 專科 | 文理 | 三年 | 北京教學點 |
82 | 會計 | 專科 | 文理 | 三年 | 北京教學點 |
83 | 藝術設計 | 專科 | 藝術文理 | 三年 | 北京教學點 |
84 | 酒店管理 | 專科 | 文理 | 三年 | 北京教學點 |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0月,該校共有專任教師1581人,其中,教授248人,副教授668人;博士生導師82人,碩士生導師535人。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國家“千人計畫”1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入選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0人;有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8人、省部級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重點培養對象22人、湖南省“芙蓉學者”特聘/講座教授7人、湖南省“百人計畫”7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3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7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霍英東教育基金獎”3人;國家創新研究團隊1個。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10月,該校擁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有2個國家特色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5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培育)學科、11個湖南省重點一級學科。
生物學、林業工程、林學、生態學、風景園林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生物學、林業工程、林學、生態學、風景園林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
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林業工程、林學、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法學、工商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生態學、風景園林學、設計學
森林培育、木材科學與技術
生態學、木材科學與技術、林產化學加工工程、森林保護學
林業工程、機械工程、風景園林學、
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林學、土木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生態學、設計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10月,該校設有76個本科專業,其中,7個國家管理專業、1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湖南省特色專業和15個省部級優勢專業;有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5門省級精品課程。
國家管理專業點:林學、環境科學、森林工程、木材科學與工程、藝術設計、園林、旅遊管理
國家級特色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工業設計、食品科學與工程、土地資源管理、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生態學
湖南省特色專業:木材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環境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工業設計、食品科學與工程、土地資源管理、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林產化工、旅遊管理、市場行銷、林學、園林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森林植物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林業技術試驗中心、林業生物質材料加工工程中心、現代物流實驗中心、力學實驗中心
省級基礎課示範性實驗室:物理實驗室、測量實驗室等
類型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批准時間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批准時間 |
---|
國家精品課程 | 木材學 | | 2008 | 大學英語 | | 2009 |
湖南省精品課程 | 工程力學 | | 2006 | 大學英語 | | 2008 |
木材學 | | 2008 | 林業遙感 | | 2006 |
普通生態學 | | 2006 | 體育 | | 2007 |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 2007 | 經濟林栽培學 | | 2007 |
材料力學 | | 2008 | 電路分析基礎 | | 2009 |
供應鏈管理 | | 2009 | 食品原料學 | | 2009 |
基礎英語 | 張沉香 | 2009 | 植物組織培養 | | 2010 |
旅遊景區管理 | | 2010 | | | |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0月,該校擁有擁有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檢測中心)及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林業局長沙國家科技特派員培訓基地、3個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5個省級重點(工程、高校)實驗室、5個省級工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級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1個湖南省工業設計中心、1個湖南綠色發展研究院、4個湖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心)、3個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另外學校還建有生態研究所、昆蟲資源研究所、套用生物技術研究所、生物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林產工業研究所、生物質材料研究所、物流與供應鏈研究所、工程技術研究所、物流與交通運輸研究中心、汽車技術研究所、材料成形技術研究所,糧油加工機械研究所、家具企業產品策劃研究所、陶藝與公共藝術工作室、住宅室內空間藝術研究所、現代家具工程技術研究所、流變力學與材料工程研究所、橋樑工程研究所、結構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風能機電與結構工程研究所、數理研究所、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套用化學研究所、土地資源利用與評估研究所等63個校級科研機構。
國家工程實驗室:南方林業生態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稻米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湖南會同杉木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經濟林培育與保護實驗室
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與研究中心:經濟林育種與栽培實驗室、國家林業局生物乙醇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經濟林育種與栽培實驗室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城市森林生態實驗室、糧油深加工與品質控制實驗室、昆蟲系統進化與綜合管理實驗室、土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實驗室、亞熱帶森林生態實驗室、林業生物技術實驗室、生物質複合材料實驗室
湖南省工程(工業)研究(設計)中心:湖南省家具家飾工業設計中心、湖南省竹業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竹木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工程實驗室:創新型企業風險管理與控制技術湖南省工程實驗室
湖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南省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湖南省農林經濟管理研究中心
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林業信息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建設成果
“十二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2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達1億元,其中國家科技支撐(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重大專項等國家級科研項目238項,省部級項目115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全國創新爭先獎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7項,其中一等獎10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3項,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三等獎1項。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軟體著作權總計150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46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800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20餘部。學校辦有《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經濟林研究》《家具與室內裝飾》等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其中,《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入選“第四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經濟林研究》影響因子排名全國園藝類、林學類期刊第一。
學術資源
截至2014年2月,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圖書館館藏有文獻資源總量256.21萬冊(件)。其中印刷型圖書181.24萬冊,電子圖書74.97萬冊,中外文資料庫20餘個,各種非印刷資料5100件。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原名《中南林學院學報》,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主辦的以林為特色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該刊1981年創刊,2010變更為月刊,月底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為ISSN 1673-923X,國內刊號為CN43-1470/S。該刊是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全國優秀高校學報,湖南省一級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該刊入編了國內所有的期刊資料庫。2017年,《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躍升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主辦的社會科學學術理論期刊。將開設的欄目主要有:生態文明研究、生態旅遊、農林經濟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政治學研究、哲學研究、法學論壇、公共管理、金融與財務、國際貿易、語言文學、歷史研究、新聞出版、圖書館管理、高教研究、學術爭鳴等等。是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擴展版)、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收錄期刊。
《經濟林研究》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該刊於1983年由國家科技部批准創刊。該刊是我國唯一的反映國內外經濟林科學與技術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綜合性科技期刊。該刊為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為ISSN 1003-8981,國內刊號為CN 43-1117/S。主要刊登經濟林、果樹和觀賞園藝等學科栽培、育種、育苗(包括常規育苗和快速繁殖育苗)、生物科學與技術、產品加工利用與貯藏、資源開發與利用、生產經營與管理、發展戰略以及與經濟林、果樹和觀賞園藝有關的土壤學、植物學、生態學、生理生化、昆蟲學、病理學等方面的論文,設有綜述、述評、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實用技術、發展戰略等欄目。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始建於1958年,其前身為湖南林學院。1963年,在時任
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同志的直接倡導下,從長沙遷往廣州白雲山,與華南農學院林學系合併成立中南林學院,直屬林業部管理。陶鑄同志親自選址、定位、題寫校名,並審定了建校藍圖和發展規劃。
求是求新樹木樹人
校訓釋義“求是求新,樹木樹人”,集中體現了中南林精神,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和根本任務。
“求是”所體現的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探索規律的精神,是辦好一所大學的精髓和最高境界,是師生員工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求新”所體現的求索創新精神,是一所大學的活力所在,是學校出人才、出成果、上台階的重要保證。
“樹木”代表了學校要為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產學研相結合,服務於林業建設主戰場。“樹人”代表了學校的中心任務。
“求是求新,樹木樹人”,既有學校定位、辦學特色的凝練和概括,又體現出學校所承載的歷史責任的厚重和大氣。
1、樹木、數字“1”的造型。樹,象徵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並與學校的校名和性質相吻合。數字“1”象徵學校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進取、銳意創新,並在各個學科專業領域爭取第一、努力創辦中國乃至
世界一流大學的歷史使命,體現了“求是求新”的敬業精神;
2、生長的樹枝、翻開的書本以及層層疊疊的樹木。表明了學校作為高等林業院校的特徵,並肩負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職責。層層疊疊的樹木也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人才輩出、桃李遍天下的象徵,體現了“樹木樹人”的大學精神;
3、將英文校名中的兩個字母“C、S”融合在“中”字的造型中。體現了學校的國際文化交流,以及文化的互動與共融性,同時又形成圍繞著樹(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飄舞的彩帶,寓意一切工作的開展不斷推動著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4、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創始於1958年,體現在標誌上,是對歷史的一種緬懷,更是一種繼承,一種繼往開來的使命;
5、創始年兩邊的星形起到襯托標誌核心因素的作用,象徵著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團結一致,共創輝煌,為建設高水平大學而奮鬥。
6、標誌內部的兩個色塊使標誌立體感增強,同時也象徵學校的兩個校區。
文化生活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共有各類學生社團組織100餘個,社團總人數近8000人。學校成立了學生社團聯合會,具體負責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管理。學校每年都舉辦了全校性學生社團建設月活動,參與的學生達兩萬多人次。綠源環保協會和三農學會先後於2005年和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社團,三農學會還被評為全省“十佳社團”。
該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高水平運動隊學校”,有田徑隊、男子排球隊、男子籃球隊、男子足球隊和健美操隊。校學生會是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會員單位和湖南省學生聯合會副主席單位。從2000年開始,該校每年都開展“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學校每年撥專款35萬元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專項基金,並組織學校骨幹教師指導工作。
該校每年都要組織學校大型實踐總隊和多支服務分隊深入到10多個省市的農村、城鎮、草原、湖泊、江河及企事業單位開展社會實踐服務活動。另外該校還成立了學生藝術團,擁有包括文藝特長生和非文藝特長生在內約300餘人的大學生文藝愛好者。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 趙運林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
黨委副書記 | |
副校長 | |
紀委書記 | 何學飛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嚴曙光、劉元、陳冬林、王忠偉、吳義強 |
黨委委員 | 張合平 |
正校級督導 | |
知名校友
祝光耀:1998年至2002年任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02年至2006年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機關黨委書記;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先後兼任和擔任中央紀委派駐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紀檢組長。2002年當選黨的十六大代表,並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現任
中國生態研究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法定代表人)
劉裕春:男,1977年—1981年就讀於中南林學院林學專業,學士學位。現任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院長,高級工程師。曾先後被國家林業局和中國地理學會聘任為西部生態環境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和第七屆沙漠分會副主任委員。被國家林業局授予首屆梁希林業新聞獎。
黃誠:1976級校友,
郴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吳義強: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優秀教師、湖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湖南省高校學科帶頭人、湖南省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帶頭人、木材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
中國林學會生物質材料科學分會理事、中國林學會木材科學分會常務理事、全國林業生物質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洪家宜:1982級校友,林學專業畢業,
國家林業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總工程師
譚中文:1970級校友,
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兼任廣東省第八屆政協委員、中國林學會及森林生態分會理事和廣東省生態學會、廣東林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彭長輝:“三元生態系統模型”的創始人、加拿大首席科學家、
魁北克大學的生態學博士、終身教授。
李保國:經濟林學科博士,榮譽: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時代楷模” ,“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2016年6月12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習近平近日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6月12日,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李世宏: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態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畢業、理學博士。2015年3月任國家旅遊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16年8月兼任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執行會長。2018年3月,任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