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23-2025年)

《上海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23-2025年)》是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0部門關於印發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畫的通知》(國中醫藥醫政發〔2022〕3號)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上海市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方案>的通知》(滬府辦〔2022〕26號)等檔案的有關要求,持續推進本市基層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現制定的方案。

2023年3月31日,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醫療保障局、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上海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23-202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23-2025年)
  • 發布單位: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醫療保障局、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

發布信息

各區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教育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文化旅遊局、醫保局、市場監管局: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0部門關於印發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畫的通知》(國中醫藥醫政發〔2022〕3號)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上海市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方案>的通知》(滬府辦〔2022〕26號)等檔案的有關要求,持續推進本市基層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市中醫藥管理局、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教委、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文化旅遊局、醫保局、藥品監管局聯合制定了《上海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23-2025年)》。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上海市財政局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 上海市醫療保障局
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
2023年3月31日

內容全文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0部門關於印發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畫的通知》(國中醫藥醫政發〔2022〕3號)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上海市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方案>的通知》(滬府辦〔2022〕26號)等檔案的有關要求,持續推進本市基層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現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為重要契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基層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著力發揚“海派中醫”特色優勢,健全基層中醫藥服務網路,全面提升基層中醫藥在治未病、醫療、康復、公共衛生、健康教育等領域的服務能力,為民眾提供便捷、優質中醫藥服務,為健康上海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以公立中醫醫院為龍頭,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科室為骨幹,中醫門診部、診所等為組成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路更加完善,中醫藥資源配置更加最佳化,中醫藥服務更加規範,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促進“治未病”理念與中醫藥特色技術方法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婦幼保健、疾病康復、老年護理、醫養結合等領域得到廣泛套用,基層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中醫藥全面融入區域社會發展和居民健康生活,對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進健康城市建設的貢獻度穩步上升。
具體目標是,到2025年,基層中醫藥實現八個“全覆蓋”:
——區級公立中醫醫院二級甲等及以上全覆蓋,100%的區級公立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水平;
——公立綜合醫院中醫科基本實現全覆蓋,95%的公立綜合醫院設定中醫科,配備中醫類別醫師提供中醫特色服務;
——二級及以上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基本實現全覆蓋,80%的二級及以上婦幼保健院設定中醫科,配備中醫類別醫師提供中醫特色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全覆蓋,10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範設定中醫館,在高質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中加強中醫藥內涵要求和“治未病”特色;
——家庭醫生團隊中醫藥服務全覆蓋,100%的家庭醫生團隊均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可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醫師,提供中醫藥服務;
——社區中醫藥優質服務提供全覆蓋,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開設1箇中醫優勢專病(專科)門診,打造50個社區中醫特色診療服務品牌,建設一批中醫藥特色鮮明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
——基層中醫藥人員配備全覆蓋,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配備中醫類別醫師,並向村衛生室延伸中醫藥服務;
——基層中醫藥健康宣教全覆蓋,100%的區設定中醫健康宣教基地或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推動中醫藥健康知識普及和中醫藥健康素養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深化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1.發揮公立中醫醫院龍頭作用。100%的區級公立中醫醫院建設為二級甲等及以上中醫醫院,充分發揮其在區域內中醫藥服務龍頭作用,有效承擔區域居民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診療和急危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任務。有條件的區級公立綜合醫院和二級及以上婦幼保健院均應設定中醫科。
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戰略部署,以推動中醫優質資源向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和南匯五大新城導入為切入點,最佳化郊區中醫醫療資源布局,支持市中醫醫院嘉定院區建設,嘉定區中醫醫院、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青浦區中醫醫院改擴建;加快靜安、徐匯、金山、崇明、閔行、普陀、楊浦等區的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建設,提高郊區優質中醫藥資源可及性及全市中醫醫院床位配置水平,全市公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醫院床位數增長率不低於10%。探索區級中醫醫院建設中醫專科醫院。
2.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條件。在現有中醫館(中醫綜合服務區)全覆蓋的基礎上,加強中醫館內涵建設,將中醫藥服務全面融入高質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推動中醫綜合服務區與社區康復中心融合發展。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中醫藥場地、中醫藥診療服務設施和中醫文化角,開展“中醫閣”建設,3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規範設定中醫閣,依託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不少於150家中醫藥特色鮮明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居民提供“最後一公里”的中醫優質服務,打造居民家門口的中醫名片。
3.促進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品牌化、連鎖化發展。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具有特色優勢的中醫醫療機構,鼓勵連鎖經營和品牌化發展。支持公立醫院與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在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開展協定合作。保障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和政府辦中醫醫療機構在準入、執業、基本醫療保險、科研教學、醫務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同等權利。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以中醫特色為主的醫養結合機構,支持名老中醫舉辦診所,鼓勵有條件的中醫診所參與醫聯體建設和組建團隊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管理制度,形成政府引導、行業自律、社會參與、民眾監督的多方協同管理新模式。
專欄1 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區級中醫醫院建設:100%的區級公立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中醫醫院水平,充分發揮其區域中醫藥服務樞紐作用。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建設: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範設定中醫館,強化全專結合,3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完成服務內涵建設。
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中醫閣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中醫藥場地、中醫藥診療服務設施,3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設定“中醫閣”,建設一批中醫藥特色鮮明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
(二)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4.加強區級醫療機構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開展區級中醫醫院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建設,鼓勵創建市級和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加強區級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發熱門診、急診等臨床薄弱領域和科室建設,強化院感防控管理,提高區級中醫醫院對傳染病的篩查、預警和防控能力及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推進綜合醫院中西醫協同發展,鼓勵綜合、專科醫院創建中西醫結合旗艦科室,提升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和專科診療能力。
5.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診療能力。海派中醫流派全面入駐社區,提供富有特色、簡便廉驗的中醫藥服務,社區成為中醫服務主陣地。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藥飲片、中醫非藥物療法診療能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診療人次數占總診療人次不低於35%,中藥飲片處方占總處方比例達到5%以上,中醫非藥物療法治療人次數占總診療人次數不低於10%。推動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套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醫療服務,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比武大賽。到2025年,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可提供不少於8類20項中醫醫療技術、開設中醫特色專病(專科),鼓勵在基層開設名中醫工作室(站),打造50個社區中醫特色診療服務品牌。
6.發展中醫治未病服務和中醫康復服務。依託上海市“治未病”發展研究中心開展市級治未病中心建設,加強區級中醫醫院治未病科規範化建設和科學管理。制訂慢病人群、亞健康人群及婦幼人群等系列中醫藥特色治未病服務技術包,聚焦老年人、白領、青少年等重點人群,普及傳統康復功法,強化對生命不同階段主要健康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的有效干預。加強中醫醫院老年病科與康復科建設,提高中醫康復和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到2025年,70%的中醫醫院設定老年病科,90%的中醫醫院設定康復科或中醫康復專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綜合服務區和康復中心融合發展,設定中醫康複診室和康復治療區。鼓勵中醫醫師按照《上海市中醫類別執業醫師開展康復服務執業管理規定》開展康復服務。
7.完善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做實家庭醫生團隊中醫藥服務提供,原則上,每個家庭醫生團隊均配置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可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醫師,提供中醫藥服務。最佳化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加強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範和技術規範的培訓和指導,圍繞兒童、老年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能力,提高中醫藥健康管理率,擴大目標人群覆蓋面。強化中醫藥在重大傳染病防治、嚴重精神障礙等疾病綜合干預措施的套用。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醫防融合中,最佳化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提高家庭醫生中醫藥服務的數量與質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到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75%和85%。
專欄2 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
區級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每個區級中醫醫院建成2箇中醫特色優勢專科,提升肺病、腦病、心病、骨傷、皮膚科、腫瘤等專科專病能力。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能力建設:中藥飲片處方占總處方比例不低於5%,中醫非藥物療法治療人次數占總診療人次數不低於10%;打造50個社區中醫特色診療服務品牌。
提升基層中醫藥康復能力:完善區級中醫醫院康復科設定,加強中醫康復技術培訓和推廣。
區級中醫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建設:加強區級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發熱門診等科室建設,提升區級中醫醫院傳染病等公共衛生應急的中醫藥救治能力。
(三)推進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8.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根據需求合理確定本科層次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持續開展中醫全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為基層培養一批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實施基層優秀人才提升計畫,對現有基層中醫藥人員通過基層中醫藥骨幹培訓、進修學習、崗位培訓、外出進修、跟師學習等方式,提高崗位技能和服務能力。面向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培養一批西學中人員,允許其按照《上海市非中醫類別執業醫師開展中醫診療活動執業管理辦法》等要求開展相應的中醫藥服務。建設基層中醫藥實踐推廣培訓基地,開展全科醫師和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加強社區非中醫類醫務人員中醫藥服務能力。鼓勵退休中醫醫師和中醫醫術確有專長醫師到基層執業服務。
9.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以上海市名中醫和中醫醫聯體建設為依託,持續加強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站)、海派中醫流派傳承工作站建設,開展海派名醫社區師帶徒工作。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配置和崗位標準,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流動途徑,持續引導優質中醫資源柔性流動,培養一批全專結合型基層中醫藥骨幹人才。鼓勵中醫臨床人才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到2025年,實現城鄉每萬居民有0.79名合格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執業的中醫類別醫師占同類機構醫師總數比例超過25%,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100%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
專欄3 基層中醫藥人才建設
開展中醫骨幹人員柔性流動:暢通區域中醫醫聯體內各單位間中醫藥人員流動及互認途徑,不斷壯大中醫藥特色專科專病服務人員隊伍及服務能級。
基層優秀人才提升計畫:實施基層優秀人才提升計畫,培養一批能看病、看好病的基層中醫藥骨幹人才,打造家門口“帶不走”的好中醫。
開展基層西醫學習中醫人才培養和培訓:建設基層中醫藥實踐推廣培訓基地,落實西學中規範性檔案,培養一批基層西學中人員。
(四)強化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套用
10.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平台建設。每區建設1個區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分中心,配備市級師資、區級師資、設施、設備,設定適宜技術示教和實訓場地,具備遠程培訓示教能力,加強中醫藥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全市社區完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學習中心建設。全面完善適宜技術推廣工作機制,各中心要落實適宜技術推廣責任制,按要求配置適宜技術推廣人員,負責區、街鎮、村居衛生機構適宜技術推廣,做到人員相對固定。到2025年,所有區均應設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分中心。
11.加大適宜技術推廣力度和考核力度。有計畫、有步驟持續開展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套用。市、區中醫藥主管部門建立中心考核和管理制度,完善中心設定、管理和考核標準。市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推廣10類60項以上中醫醫療技術,為每個區培訓至少15名區級師資,每人掌握8類以上中醫醫療技術;每個區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分中心5年內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廣10類45項以上中醫醫療技術;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範開展8類20項以上中醫醫療技術,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範熟練開展4類6項以上中醫醫療技術。在醫養結合機構積極推廣中醫醫療技術,鼓勵中醫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康復醫院、護理院、養老等機構合作,推廣套用中醫藥技術方法。推進中醫藥在青少年近視眼乾預中的使用。
專欄4 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
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建設:最佳化市、區兩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設定,提升培訓、實訓、實習能力,指導、規範、最佳化基層中醫藥服務提供。
推進中醫醫療機構與康復醫院、護理院、養老機構深入合作:鼓勵中醫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康復醫院、護理院、養老機構合作,推廣套用中醫藥技術方法。
青少年近視眼中醫藥干預:進一步完善青少年近視眼中醫藥干預方案,推廣中醫非藥物療法防治青少年近視眼服務,大力宣傳中醫藥保健知識與方法,持續促進青少年用眼習慣的改善及保護視力健康。
(五)加強基層中醫藥管理能力
12.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管理和質量監管。完善基層中醫藥管理架構,發揮上海社區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治未病中心、上海市中醫質控中心等中心作用,夯實基層中醫藥管理,督促基層機構嚴格執行中醫藥行業標準和技術規範、合理用藥、落實核心制度等,提升服務質量,保證醫療安全。繼續開展中醫藥普法培訓和衛生監督人員中醫藥知識、法律法規培訓。
13.加快基層中醫醫療服務信息化建設。全面推行電子病歷卡套用,實現居民就診信息電子化記錄和手機APP查詢。推進“網際網路+”醫療便民惠民服務,支持醫療機構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完善移動診療系統和遠程醫療體系,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網際網路”發展,開展面向居民的家庭醫生簽約、健康管理、健康照護、藥品配送等智慧型化服務。在社區引入中醫智慧型輔助決策套用和遠程會診網路系統。實現智慧健康驛站街鎮全覆蓋,完善居民健康賬戶。建立本市中醫藥服務監測統計制度,數位化賦能,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管理水平。做實“中藥安心達”數位化場景套用,套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具有“場景新、層級明、廣開放”特點的中藥飲片代煎配送服務套用場景。基於“上海中藥雲”平台,開展區域中藥審方,加強藥事管理,強化中藥飲片代煎配送及試點飲片全流程追溯。到2025年,實現區級中醫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信息互通和共享。
專欄5 中醫藥管理能力建設
建立中醫藥服務統計監測制度。建立本市中醫藥服務監測統計制度,數位化賦能,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管理水平。
“中藥安心達”套用:結合全市便捷就醫數位化場景建設,套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中藥飲片代煎配送服務套用場景,提升民眾的中醫就診體驗。
(六)深化基層中醫藥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設
14.廣泛推動中醫藥健康知識普及。推動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試點建設一批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學校,將中醫藥融入青少年科學素養與核心價值觀養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中醫藥進校園”範式。依託區級機構設定中醫健康宣教基地或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構築區域中醫藥文化科普的新“地標”。建立傳統功法實踐基地,聚焦重點人群,將傳統醫藥、中醫養生保健素養等作為健康教育重要內容加以推廣。開展社區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組中醫藥文化推廣,打造防、治、康、體、教、產“六位一體”的中醫藥特色街鎮。挖掘中醫藥優勢專病專科、技術、古籍、流派或非遺等元素,打造一批中醫藥文化品牌項目。充分利用網路化、智慧型化、數位化等方式,擴大中醫藥優質科普內容的覆蓋面,推動基層醫療機構通過電子屏、海報、宣傳欄等經常性展示科普內容。加強中醫藥科普專家隊伍建設,鼓勵中醫藥醫務人員、科研人員面向社會開展科普服務。
專欄6 廣泛推動中醫藥健康知識普及
“中醫藥進校園”範式打造:試點建設一批中醫藥特色示範學校,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中醫藥進校園”範式,推動各區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
中醫藥健康宣教基地建設:依託區級機構設定中醫健康宣教基地和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傳統功法實踐基地。
開展中醫藥文化品牌宣傳:挖掘中醫藥元素,打造一批中醫藥特色街鎮和中醫藥文化品牌項目,孵化創作中醫藥文化作品,開展系列文化傳播活動。
建設中醫藥科普專家隊伍:持續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專家梯隊建設,加強中醫藥傳播人才培養,組織開展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的中醫藥科普巡講、健康講座。
(七)穩步推進基層中醫藥改革
15.推進“區域+專科”四大中醫醫聯體建設。在中醫醫聯體建設中充分發揮上級醫院技術支撐,通過學術傳承、專科專病共建、臨床帶教、教學查房、進修培訓、技術推廣、聯合科研、項目協作等方式,帶動提升基層中醫服務能力與水平。在做實做深優質中醫資源下沉的基礎上,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推動社區優質資源擴容;推進“631”中醫優勢病種推廣工作。以區級醫療機構為核心,打造市級專科專病資源全要素下沉的“一區一品牌”重點基地,開展中醫專科專病聯盟建設,持續推進中醫專科專病聯盟建設和運行。
16.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區。按照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市(縣)管理辦法、建設標準和創建程式,在全市16個區多輪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複評審工作的基礎上,以評促建,按照新標準新要求,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區,推動全市基層中醫藥工作實現新發展。
17.加大醫保對基層中醫藥服務的政策支持。建立符合基層中醫藥診療特點的醫保支付模式。推進以價值為導向的中醫藥醫保多元支付方式改革,落實《上海市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試點一批中醫特色明顯、治療路徑清晰、費用明確的優勢病種,實施按病種付費改革,形成動態評估、測算機制,實行基於中西醫同病同效的按療效價值的付費模式,發揮支付方式對區內中醫醫院的正向引導作用。積極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按規定納入醫保範圍。完善新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試行期管理機制,加快中醫藥新技術、新項目的審批立項,鼓勵中醫機構技術創新,開展可追溯飲片的優質優價試點,引導中醫醫療機構的特色定位和內涵發展。
18.完善基層中醫藥發展政策機制。抓住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機遇,強化各級政府對中醫藥事業資金投入機制,探索創新地方中醫藥發展成效評價機制,形成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按有關檔案落實“兩個允許”,建立有利於中醫藥服務供給提升的績效分配機制,激發中醫藥人員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動力。基層醫療機構聘用衛生技術人員應包括一定比例中醫藥人員。
專欄7 穩步推進基層中醫藥改革
中醫醫聯體“631”中醫優勢病種推廣:在市級三級醫院推廣不少於6箇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規範,二級中醫醫院推廣不少於3箇中醫優勢病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不少於1箇中醫特色專病門診,帶動提升基層中醫服務能力與水平。
打造“一區一品牌”重點基地:打造市級專科專病資源全要素下沉的“一區一品牌”重點基地,深化中醫專科專病聯盟建設。
推進中醫藥醫保多元支付方式改革:試點一批中醫特色明顯、治療路徑清晰、費用明確的優勢病種,發揮支付方式對區內中醫醫院的正向引導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要廣泛調動各方面資源力量,統籌協調衛生健康(中醫藥)、發展改革、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文化和旅遊、醫療保障、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單位),形成推動基層中醫藥發展的整體合力。
(二)強調政策落實
研究落實政府投入與補償政策,研究落實醫保對中醫藥服務的鼓勵政策,完善吸引穩定基層中醫藥人才的激勵政策,鼓勵和規範中藥飲片與中藥製劑使用。
(三)明確責任分工
在市、區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合力推進實施方案落實。
——衛生健康行政和中醫藥主管部門將實施方案納入衛生健康各項管理評價指標,指定專人負責工作任務的落實和組織協調工作,分解細化目標任務,統籌規劃、醫改、基層衛生、醫政、婦幼健康、公共衛生、應急、宣傳等領域,抓好中醫藥建設任務的落實。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相關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支持中醫醫院改善硬體設施條件。
——教育部門負責支持符合條件的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設定中醫藥專業,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共同推進“中醫藥進校園”建設。
——財政部門要圍繞提升工程行動計畫明確的重點任務和建設項目,按規定落實政府投入政策。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落實職稱評聘、人才招聘、薪酬待遇相關政策。
——文化和旅遊部門要指導支持中醫藥文化作品和產品製作、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及場館建設、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
——醫療保障部門要將符合條件的中藥(含中藥飲片、中藥製劑)和中醫診療項目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範圍,推進以價值為導向的中醫藥醫保多元支付方式改革。
——藥品監管部門會同中醫藥主管部門負責加強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監督管理、最佳化完善醫療機構中藥製劑調劑使用的政策措施,保證中藥質量,確保用藥安全。
(四)強化考核督導
各地要將實施方案重點指標納入本區、本部門年度責任目標考核,圍繞實施方案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以及考核評價指標進行“對賬盤點”,加強督促檢查,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區為契機,以評促建。
(五)營造良好氛圍
加強正面宣傳和典型宣傳,增強社會對中醫藥工作的普遍認知,大力宣傳中醫藥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改革發展成效,動員各部門、社會各界、廣大民眾參與和支持,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的良好氛圍。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