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聚淨戒
- 性質:大乘菩薩一切戒律的三個分類
- 分類: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
- 釋義:佛教用語
三聚淨戒是總括大乘菩薩一切戒律的三個分類,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三聚淨戒這個名稱最初見於陳、隋之際天台家等有關著述,但其內容早已見諸譯籍。...
謂在三聚淨戒中,每一戒都互具互融,就以殺生戒來說,遠離殺生的惡行,就是攝律儀,為增長慈悲心,就是攝善法,為保護眾生,就是攝眾生。...
攝眾生戒,梵語sattva^rtha-kriya^-s/i^la。三聚淨戒之一。又作饒益有情戒、饒益眾生戒、接生戒、利眾生戒。即饒益眾生之戒法。...
大乘菩薩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聲聞所受持之戒律,稱小乘聲聞戒。菩薩戒之內容為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
“三聚淨戒”重在修一切善,利益眾生,所以又名“菩薩戒”。“菩薩戒”的弘傳始於後秦鳩摩羅什,而盛行於南朝梁、陳間。“菩薩戒”通行於僧俗,如梁武帝、陳文帝...
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淨戒、十重四十八輕戒等。小乘五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八戒為:在五戒外另加臥高廣大床、花鬘...
及善戒經中所說的三聚淨戒是,天台宗謂之圓頓戒,真言宗謂之三昧耶戒,禪宗謂之無相心地戒。詞條標籤: 宗教人物 , 宗教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2)本性戒,菩薩住種性位,本性仁賢,故身、語二業恆為清淨。(3) 串習戒,菩薩往昔餘生中,曾串修習三聚淨戒,由宿因力所住持故,於現在世一切惡法不樂現行,...
又稱達磨一心戒、達磨一乘戒、禪門大戒、禪門戒、佛祖正傳菩薩戒。即西天二十八祖次第相承遞傳之大乘菩薩戒。又曹洞宗以三歸依戒、三聚淨戒、十重禁戒等...
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項應戒的言行細目,合併為五項時,稱五篇門。 大乘三聚淨戒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十重禁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
此戒由於以利他為根基,故其戒體可直至未來際。即一度受此戒法,則永久不會喪失,直至成佛之極地。其戒境不限於三千世界,而是無邊法界。戒相為三聚淨戒,持與...
戒律一詞多指有條文規定的宗教徒必須遵守的生活準則。戒律的梵語是屍羅,S/ila譯曰戒。意思是防非止惡之義。梵語優婆羅叉Upalaks!a,譯曰律(淨影),梵語毗尼...
內容簡介 若諸菩薩欲學菩薩三聚淨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於無上正等菩提發弘願已。當審訪求同法菩薩。已發大願有智有力。於語表義能授能開。於如是等...
聚,集也。戒,禁戒也。此三種戒,能攝一切大乘諸戒,故名三聚淨戒。三聚淨戒是總括大乘菩薩一切戒律的三個分類,而菩薩戒本沒有特殊的戒相。...
貞觀二十二年十二月大慈恩寺落成後,唐太宗挑選了不少高僧坐鎮慈恩寺,為尼姑們受戒和授菩薩戒。(菩薩戒之內容為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等...
內容簡介 若諸菩薩欲學菩薩三聚淨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於無上正等菩提發弘願已。當審訪求同法菩薩。已發大願有智有力。於語表義能授能開。於如是等...
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淨戒、十重四十八輕戒等。小乘五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八戒為:在五戒外另加臥高廣大床、花鬘...
⑵本性戒,菩薩住種性位,本性仁賢,故身、語二業恆為清淨。⑶ 串習戒,菩薩往昔餘生中,曾串修習三聚淨戒,由宿因力所住持故,於現在世一切惡法不樂現行,深心...
4.此咒能使六道眾生得戒清淨,具足律儀的來接受我們的供養。5.誦此咒一遍,入道場與一切所修心法相應,所修一切善法皆悉滿足,三聚淨戒俱時圓滿。...
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為戒;收攝散亂的心意為定;觀察照了一切的事...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淨戒、十重四十八輕戒等。...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八大宗性、相、台、賢、禪、淨、律、密派。...又總攝菩薩戒為三聚,三聚是三類的意思,稱為三聚淨戒。一是攝律儀戒,是戒相...
?是故求解脫者,以身為爐,以法為火,以智慧為巧匠,以三聚淨戒、六波羅蜜以為模樣,鎔煉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無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