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眾生戒,梵語sattva^rtha-kriya^-s/i^la。三聚淨戒之一。又作饒益有情戒、饒益眾生戒、接生戒、利眾生戒。即饒益眾生之戒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攝眾生戒
- 外文名:sattva^rtha-kriya^-s/i^la
- 含義:三聚淨戒之一
- 別稱:饒益有情戒、饒益眾生戒等
攝眾生戒,梵語sattva^rtha-kriya^-s/i^la。三聚淨戒之一。又作饒益有情戒、饒益眾生戒、接生戒、利眾生戒。即饒益眾生之戒法。
攝眾生戒,梵語sattva^rtha-kriya^-s/i^la。三聚淨戒之一。又作饒益有情戒、饒益眾生戒、接生戒、利眾生戒。即饒益眾生之戒法。...
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項應戒的言行細目,合併為五項時,稱五篇門。 大乘三聚淨戒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十重禁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
攝眾生戒在以慈悲利益眾生,是為應身之因。般若名相八十一科十重戒 又名十波羅夷,即梵網經中所說的十無盡藏戒,因此種戒的戒相雖只有十種,但是已經包含了法...
攝眾生戒 行願菩提心 饒益行戒 這是菩提心根本所決定。修學佛法者應普攝一切眾生,為入道因緣。此後,四重禁戒又發展成密教十重戒,在不同的經典里有不同...
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項應戒的言行細目,合併為五項時,稱五篇門。大乘三聚淨戒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十重禁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
簡介戒律、禪定與智慧,亦即三學。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為戒;收攝散亂的心意為定;觀察照了一切的事理為慧。佛教教義。學佛者必須修持的三種基本學業,...
指真言行者所應受持的四種重禁︰即不應舍正法戒、不應舍離菩提心戒、於一切法不應慳吝戒、勿於一切眾生作不饒益行戒。又稱四重禁戒、四重禁、四重戒。乃...
受菩薩三聚淨戒時,亦有通受別受之分,總括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而受之,是為通受;別就攝律儀戒,受七眾各別之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則是別受...
(三聚淨戒的(1)攝律儀戒、(2)攝善法戒、(3)攝眾生戒。亦即是止惡、行善、度化眾生。) 1994年出關後,就任正覺精舍第二任住持.以持戒為基,以天台為宗,以...
《纓絡經》是以十波羅夷為攝律儀戒,以八萬四千法門為攝善法戒,以慈悲喜舍化及一切眾生皆得安樂為攝眾生戒,在《瓔珞經》里稱此三聚淨戒是“三受門”,指出這...
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項應戒的言行細目,合併為五項時,稱五篇門。大乘三聚淨戒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十重禁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
肅肅焉癰癰焉經所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顯發三願真正十受。如一切色悉入空界者。其斯之謂歟法事雲畢七珍備舍。出居於城外。禪眾之精林四事供養。...
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項應戒的言行細目,合併為五項時,稱五篇門。大乘三聚淨戒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十重禁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