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戒 讀音:jiè (來源:辭典修訂版)
動詞防備。《說文解字.廾部》:「戒,警也。」【組詞】:「戒備」。《荀子.儒效》:「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
動詞謹慎、慎重。【組詞】:「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動詞警告、勸導。【組詞】:「勸戒」。《紅樓夢.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錯處,你倒是或教導我,戒我下次,或罵我兩句,打我兩下,我都不灰心。」
動詞告訴、告知。《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賓。」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
動詞革除。【組詞】:「戒酒」、「戒賭」、「戒菸」、「戒毒」。
名詞宗教約束禁止某些行為的規條,或泛指禁止做的事。【組詞】:「十戒」、「破戒」、「戒律」。《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
名詞文體名。內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別人。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次則箴興於補闕,戒出於弼匡。」
名詞配戴於手指上的環狀飾品。【組詞】:「鑽戒」、「金戒」、「銀戒」。
詳細釋義
戒 拼音:jiè
部首:戈,部外筆畫:3,總筆畫:7
五筆86&98:AAK 倉頡:IT
筆順編號:1132534 四角號碼:534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212
〈動〉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兩隻手(即“廾”)。兩手持戈,表示戒備森嚴。本義:警戒,戒備)
同本義 [guard against]
戒,警也。——《說文》
豈不日戒。——《詩·小雅·採薇》
以三年之戒。——《禮記·曾子問》
基澆能戒之。——《左傳·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國語·吳語》
怵然為戒。——《莊子·養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又如:戒慎(戒備謹慎);戒書(用來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將破曉);戒守(警戒守衛);戒命(禁止某些行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詩(自我警戒的詩)。
通“誡”。告誡 [warn]
主人戒賓。——《儀禮·士冠禮》
三保戒團眾。——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戒勉(告誡勉勵);戒約(告誡約束);戒諭(告誡,訓導);戒朝(告誡無將明)。
留神,當心 [be careful;caution]。如:戒口(慎言);戒火(慎於用火);戒謹,戒慎。
預備;準備 [be ready]
既種既戒。——《詩·小雅·大田》
又如:戒裝(準備行裝);戒轄(準備車輛)。
登程,出發 [start]。如:戒行(登程,出發上路);戒途(出發,準備上路);戒程(登程,出發上路);戒道(登程,出發上路)。
戒除 [abstrain from;give up;stop]
戒奢以儉。——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先生(袁可立)已去國,能約車從,戒無為輪蹄煩中外。——明 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
又如:戒殺(戒除殺生);戒脫(戒掉);戒絕;戒詩(戒除做詩);戒菸;戒酒。
告請;約請 [invite]。如:戒期(定期);戒速(謂事先告知,再屆時邀請);戒食(約期共食,招宴)。
齋戒 [fast]
聖人以此齋戒。——《易·繫辭》
戒及宿之曰。——《周禮·太史》
七曰戒。——《禮記·禮器》
〈名〉
警戒之事 [warning]
君子有三戒。——《論語》
戒指的簡稱 [ring]。如:鑽戒(鑲鑽石的戒指)。
佛教的教規懲戒。梵語Sila的意譯。指必須遵守的各種準則,防非止惡的規範。 [Buddhist monastic discipline]。如:戒定慧(佛教用語。指持戒、禪定和智慧,為佛家三無漏說);戒體(佛教用語。受戒的比丘內有防非止惡的自治力,而且始終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淨)。
用於告戒的一種文體 [style]。如:戒書(漢代皇帝四種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
通“界”。界限,分界 [border;limit]
江河為南北兩戒。——《新唐書·天文志》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𢦬《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介。《說文》警也。《書·大禹謨》警戒無虞。
又諭也。《書·大禹謨》戒之用休。
又告也。《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注》告也。《聘禮》戒上介亦如之。《注》猶命也。
又《廣韻》愼也,具也。
又備也。《易·萃卦》戒不虞。《注》備不虞也。
又《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注》洗心曰齊,防患曰戒。《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
又守也。《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注》謂擊鼓行夜戒守也。
又《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為晨戒。
又通作誡。《易·繫辭》小懲而大誡。《前漢·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又與界同。《史記·天官書》星茀於河戒。
又《唐書·天文志》江河為南北兩戒。
又《韻補》葉居吏切,音記。《六韜》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
又葉紀力切,音亟。《詩·小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