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網戒中心

臨沂網戒中心

山東臨沂網戒中心全稱為臨沂網癮戒治中心,隸屬於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是楊永信開辦的所謂治療網癮的機構。2009年暴利黑幕被曝光。數年間,該中心斂財8100萬。2009年7月8日,《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停止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臨床套用的通知》,被要求停止電擊,之後逐漸淡出媒體視野。

但是在2016年8月,一篇超過十萬閱讀量的文章在朋友圈傳播,將數年前曾以“電擊療法”戒網癮受到輿論關注的楊永信再次拉回公眾視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沂網戒中心
  • 全稱:臨沂網癮戒治中心
  • 隸屬: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
  • 性質:治療網癮的機構
中心簡介,楊永信簡介,電擊療法,外界評價,巨額利潤,缺乏監管,質疑治療資格,涉嫌違法,重要事件,媒體曝光,“盟友”反水,叫停電擊,官網被黑,涉嫌鑑定造假,紀實文學,內容簡介,外界評價,

中心簡介

楊永信簡介

楊永信是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臨沂市網路成癮戒治中心(簡稱臨沂網戒中心)主任,被稱為“全國戒網癮專家”。出生於1962年6月,臨沂市河東區人,本科學歷,學士學位。
1982年7月大專畢業於山東省沂水醫學專科學校臨床醫學專業,後獲濟寧醫學院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在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工。於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擔任主任的“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路成癮戒治中心”,2008年因中央電視台開始播出的劉明銀製作的7集電視紀錄片《戰網魔》成為一群無知家長心目中的救世主,並且使用用電擊“治療”,同時對“病人”進行各種精神洗腦,其網戒中心被稱為是新時代的“集中營”,而這種一邊“痛苦打擊”一邊給“光明出路”的做法,被認為頗似邪教,採用這樣極端的方式,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眾多網友對其行為反映強烈,甚至對其大加諷刺。網路上常見人稱呼其“羊叫獸”、“羊叔”、“電擊狂人楊永信”、“磁暴步兵楊永信”、“雷霆薩滿楊永信”、“十萬伏特楊永信”等等。
2009年起逐漸淡出媒體視野,但是在2016年8月,一篇超過十萬閱讀量的文章在朋友圈傳播,將數年前曾以“電擊療法”戒網癮受到輿論關注的楊永信再次拉回公眾視線。

電擊療法

曾在網戒中心接受過1個多月治療的高中學生張明(化名)透露,每個盟友都要受到家委會和班委會的監督,一旦在網戒中心“表現不好”,就會被“加圈”或“點現錢”。
“加圈”,是指在盟友名字後面畫一個圈,累計5個圈就要接受一次電擊。據張明介紹,可能被加圈的行為很多,甚至離院前高興,也會被記為“興奮”,不是“加圈”,就是“點現錢”。
“點現錢”是一種電擊療法。在“入院盟友必讀”上寫著:“在這個大家庭里,要杜絕一切社會上的不良習氣。我們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無信、承而不諾、耍小聰明、出爾反爾、執迷不悟’,違反任意一條就等於‘觸電’,要做物理治療,也稱‘醒腦治療’,俗稱‘點現錢’。”
還有一些則很抽象,需要家委和班委做裁決,諸如“嚴重心態問題”、“執行力不足”、“挑戰楊叔模式”以及“在點評課上帶有不接受情緒”。違反以上86條中的任何一條,都要接受電療。
2009年8月23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推出《網癮少年成了誰的搖錢樹?》採訪了一對母女,在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楊永信的網戒中心的4個月裡,女兒小雪曾12次被電擊。
回憶當初接受電療的情形,小雪心有餘悸:“一個儀器兩個電極棒,一個抵在太陽穴,一個在額頭上。”逐漸加大的電量產生劇烈的疼痛讓小雪難以忍受,但一掙扎,就上來七個人摁著她。隨著電療次數的不斷增加,小雪“心裏面一次比一次憎恨,憎恨的感覺越來越強”,“寧願一下突然死了,也不願再做電療”。
除了電療,每天200個體罰似的跪拜操也讓小雪難以忍受:“要五體投地連續做完,做到四五十個已經頂不住了,腰部疼痛不已。”後來的CT檢查結果發現,小雪的腰間盤突出了。
母親認為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想帶女兒出院,網戒中心不允許她們走,楊永信提出必須要接受電療1小時。最後母女倆趁外出貼膏藥之機逃掉,賬號里的4000多元治療費也不要了。小雪的母親還透露,當初除了每月6000元的治療費用,網戒中心還制定了各種“制度”,要求家長配合孩子治療,否則就要罰款。4個月下來,小雪的母親被罰了大概2000多元。
心靈扭曲
戒網癮少年割了兩次腕
藥療:大小便失禁,吃安眠藥才能睡著
心聲:我媽通過他們報復我,我想報復我媽“網癮戒除機構不光是採取電擊,還採取強制吃藥、暴力毆打等手段,讓孩子一次又一次受到傷害。”《經濟半小時》報導,甚至有的地方戒毒所也接收網癮少年。王小陽的父母就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寧波的一家戒毒所用藥物戒除網癮。
比起“電療”,打針吃藥看似輕鬆多了,但對於王小陽來說,這種治療的結果是“割過兩次腕”。“六個保全一個護士,就把我按在床上,屁股上打了一針,我當時就睡過去了,睡過去醒了以後就是兩天了。”“睡眠時間不能控制,(大小便)失禁,而且不能吃飯,導致我必須吃安眠藥才能睡著。”
強制的藥物治療,不但給王小陽帶來了二次傷害,而且,也對他的心靈造成了一種扭曲。“我潛意識裡感覺到,有些事情你要是做了,它就會報復你。因為我做的這些事情,我媽就通過他們來報復我,我就想通過我做的事情來報復我媽。”王小陽說。

外界評價

巨額利潤

每個孩子收費2.7萬
記者按照臨沂網戒中心宣傳中所提到的已經治癒的3000名孩子為基數,以每個孩子每月6000元,按照每個療程四個半月計算,每個孩子的收費為2.7萬元,而這家網戒中心,這幾年僅收取的治療費用就達8100萬元!
該中心一個月的治療費用為6000元,而在這6000元的治療費中除了電擊,就是吃藥。更讓這些家長感到納悶的是醫院所用的這些藥,不告知藥物名稱,更沒有價格明細。

缺乏監管

數十億元產業沒有統一標準
  按照央視的統計,我國網癮青少年已經從當初的400萬增加到1300多萬,戒除網癮已經悄然成為了一個擁有300多家機構,經營達數十億元的產業。在這些機構中,即使最溫和的治療,也帶有軍訓的色彩,而“各種五花八門急功近利的戒癮方法粉墨登場,讓不少網癮少年在身體和心靈上又一次遭受傷害”。
網戒機構來歷不明、身份模糊,缺乏監管部門,網癮程度的鑑定、治療效果的鑑定、收費金額、治療方法都沒有統一標準。這些是造成目前暴力戒網癮,治療單位牟取巨額利潤的原因所在。

質疑治療資格

在法律層面上,醫院以及楊永信的網癮戒治機構是否有權收治網癮患者同樣存在爭議。由於網戒中心並沒有取得相應的資格批文,網戒中心能否獲得未成年人的監護權是個問題;對於成年“患者”,其法律問題則更難以規避。其次網戒中心的患者每天都需要服用一定劑量的抗焦慮和抗抑鬱藥,有人提出質疑,但高志峰、李寧、劉炳倫等人的研究均證實服用抗焦慮藥和抗抑鬱藥能有效緩解網路成癮的戒斷反應症狀和渴求上網的衝動或不安。
雖然衛生部專門召開的網癮診療專家討論會已將網癮納入精神病學的範疇,但是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網癮不能作為獨立的精神障礙診斷標準,楊永信的治療中心也因此同時遭到媒體的質疑。

涉嫌違法

中央電視台於 2009年05月12日的報導中披露,楊永信的網戒中心中,互稱“盟友”的被治療者們,年齡從13歲到30多歲,絕大部分都是被家長們哄騙或強迫送進網戒中心接受治療,媒體表示此種做法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
在出院“盟友”的透露下,臨沂網戒中心實際上用的是一套結合了電擊、捆綁、限制人身自由、個人崇拜和洗腦等方法的“療法”。
接受治療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被強制送來的,他們被稱為“盟友”,每個盟友的房間都有該網戒中心的權力架構圖,頂端是“網戒中心主任”楊永信(中心稱其“楊叔”),再下面有兩個機構“家長同盟委員會”和“同盟班會”。
“家委會”和“班會”負責監督盟友,一旦某盟友“表現不好”,就會被“加圈”或“點現錢”。“加圈”指在盟友名字後畫一個圈,而累計5個圈就要接受一次電擊。
“點現錢”是電擊療法,在“入院盟友必讀”上寫著:“在這個大家庭里,要杜絕一切社會上的不良習氣。我們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無信、承而不諾、耍小聰明、出爾反爾、執迷不悟",違反任意一條就等於"觸電",要做物理治療,也稱"醒腦治療",俗稱"點現錢"。”
會被“點現錢”的行為共有86條,具體的如“7:30~17:30在小室掛衣服”、“點評課堂內私自調座位”、“忽悠家長想回家”、“吃朱古力”、“空腹吃藥”、“盟友未經許可坐楊叔椅子”和“上廁所鎖門”等,抽象須裁決的如“嚴重心態問題”、“執行力不足”、“挑戰楊叔模式”和“在點評課上帶有不接受情緒”等。
違反這86條中的任何一條,都要接受“相當疼”的電擊治療。

重要事件

媒體曝光

最初,出現在主流媒體的報導多對楊永信表示讚揚,有的媒體發行紀錄片《戰網魔》和同名書籍進行宣傳,以及其他電視台及報刊報刊也刊發相應紀性報導。
但2009年4月起,媒體開始對楊的治療方式提出質疑。在其論壇被黑後,有媒體進行追蹤調查,其中信息時報刊登了《戒癮過程如在集中營受刑》等文章,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郭建龍得出的結論是,楊永信“其實就是摧毀孩子的抵抗心和自信心,讓其產生恐懼感,然後暫時屈服”,認為楊永信的手法類似傳銷。
2009年5月初《廣州日報》刊登文章《比網癮更可怕的是什麼》稱,《戰網魔》中的“網癮少女”武旭影其實已二十多歲,現在已經是心理學碩士,而無論從什麼角度,武都沒有所謂的“網癮”。若楊永信的中心是戒治網癮的,那他的中心根本沒有接受武旭影的邏輯基礎。文章質疑楊永信到底是在戒網癮還是在戒“不聽話”,並感嘆幫父母使孩子“聽話”的商機之巨大;2009年5月7日,中國青年報記者白雪、王燁捷在經濟特稿專欄發表了《一個網戒中心的生態系統》《戒網專家”電擊治療惹爭議》等文章,把楊永信和他所創建的臨沂網戒中心拉到了媒體的聚光燈下,一時間在媒體和網路上引起了強烈爭議。
對此,臨沂網戒中心“家委會”的家長們也發文反擊,聲稱此文嚴重失實,很多家長認為一般大眾根本無法理解網癮對他們家庭造成的傷害,他們通過簽訂協定認可了楊永信電擊和藥物治療的方式,甚至有家長主動要求對其孩子進行電擊治療。

“盟友”反水

網友們除了批“網癮測試”不科學之外,更有媒體披露網路成癮戒治中心有如“集中營”般,在裡面接受治療的時候苦不堪言。一匿名網友在4月初發表文章《集中營還是戒網所》,文章中提到,在該中心一般的治療療程有4個月,每個月的收費6000元。接受治療的人均以“盟友”相稱,除了交納固定的費用外,如果盟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各種違反治療中心紀律的問題,都會按照標準罰錢。“逃跑1次直接罰款2000”作者在文中說。另外,據文章介紹,盟友治療的第一步便是接受“治療的痛苦程度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醒腦電休克治療”,部分盟友是因為不堪這類痛苦的治療才“虔誠地跪在母親面前,說了一堆我錯了我以後改之類的話”。在日後的日子裡,作者表示他們的自由受到極大的限制,“留下以後在前5天,所有行動都必須有人陪同,防止逃跑,5天后才可以單獨做事。但是僅限於病房附近,去不同的樓層也要多人陪同”。

叫停電擊

 衛生部7月中旬發出通知稱,“電擊治療網癮”技術的安全性尚不確切,暫不宜套用於臨床,因此要求停止該療法的臨床套用。衛生部還要求山東省衛生廳停止轄區內電刺激治療網癮技術的臨床套用。
楊永信曾稱,他獨創的“醒腦療法”是用1~5毫安的電流通過腦部,這種刺激治療網癮,會造成疼痛,但非常安全。據國家有關部門認證,臨沂第四人民醫院網癮戒治中心所使用的這台DX-2A型電休克治療儀為非法產品。由於治療方法劇烈,對於心肺功能較差、患有嚴重肝腎疾病、老年人和兒童,以及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一定要慎用,否則會有造成認知損傷的危險。
山東臨沂網戒中心暴利黑幕曝光,幾年斂財8100萬,遭受過“電療”的戒網癮少年說:“心裏面一次比一次憎恨”。
我國網癮青少年已經有1300多萬人,戒除網癮已經悄然成為了一門擁有300多家機構,規模達數十億元的產業。在缺乏有效監管的這一灰色地帶,不少機構利用家長病急亂投醫的心理牟取暴利,各種急功近利的戒癮方法讓不少網癮少年在身體和心靈上又一次遭受到傷害。
心有餘悸
母親放棄治療費帶女逃走
電擊:一掙扎就上來七個人摁著她

官網被黑

因為使用電擊的方式治療網癮,楊永信也被網友稱之為“磁爆步兵”,而前不久其相關事跡被報導後更是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目前楊永信的網戒中心已經停止招人,同時也暫停了對學生的電擊治療。雖然如此,但是現在仍有不少網友對楊永信此前的教學方法意見很大,而且還有部分技術人員以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臨沂網戒中心
楊永信及其網戒中心所在的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現在官網已經被黑,在搜尋引擎搜尋“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時會提醒“頁面無法正常訪問”。據貼吧網友爆料,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官網在10月初就已被黑,從百度快照存留的信息來看,一位自稱是網癮少年的網友篡改了醫院官網的相關檔案。

涉嫌鑑定造假

臨沂網戒中心層對一名無病少年三次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並對其進行強行抓捕和電擊治療,“患者”卻是在自行中斷“治療”後,經過全國知名的精神病診治醫院北醫六院2016年10月的診斷,證明並無這種徵象。才得知自己沒病的。他認為自己的父母一度被該網戒中心洗腦,並對此事提起訴訟。
全國知名的精神病診治醫院北醫六院今年10月的診斷結果顯示,周書並無此徵象。
為此,18歲的周書已經將200多天的時間,搭進這家網戒中心的“治療”,“父母也一度被‘洗腦’了,不相信我。”他告訴南都記者,對此,他將就此事對網戒中心提起訴訟。

紀實文學

內容簡介

中央電視台資深編導劉明銀針對楊永信的臨沂網戒中心撰寫的紀實文學《戰網魔》認為:網癮是近幾年湧現出來的一種新型疾病,發展迅速,網路遊戲會像無形的病毒一樣吞噬人的大腦和意識,使人的性格變得殘暴,眼神變得像遊戲中的怪物一樣兇狠。同時,在被楊永信收治的染上”網癮“的少年違法犯罪屢見不鮮,除了普通的偷竊、搶劫和嫖娼,還包括聚集2000人鬥毆、販毒,組織賣淫等惡性刑事犯罪。這些少年並未進入相應的監獄、少管所、戒毒所進行管教,也未經過法律程式進行案件審理,而是在楊永信所領導的臨沂網戒中心的教育下表示心革面重新做人。臨沂網戒中心在單方面認可其“痊癒”之後並未將此類重大刑事犯罪人員移交司法機關,而是直接批准出院走上社會。
作者劉明銀在該書中以第一人稱自述的方式對此類包庇、窩藏刑事犯罪人員的行為以及其他非法拘禁、違規使用電擊治療等虐待行為大加讚揚。

外界評價

媒體評價
該書經2008年6月28日《中國作家》雜誌社、作家出版社、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主辦的專題研討會評定,認為其向讀者和觀眾展示了絕對的真實性,把網路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危害和盤托出,不迴避矛盾,不粉飾太平,表現出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讓絕望中的家長和網癮患者看到了希望。
涉嫌造謠
2016年,有出院“盟友“走訪了””劉明銀所撰寫的以楊永信為主角的《戰網魔》一書中描寫的23個人物中的15位。結果實際情況與書里所寫完全南轅北轍。書里寫盟友對楊叔感恩戴德,事實上盟友恨之入骨;書里寫盟友都是因為網癮成患才去接受治療,事實上許多孩子只是家庭矛盾的犧牲品。其中包括一個家委會成員對著媒體展示的,聲稱是自己兒子網癮犯了以後砍的刀疤,實際上是十幾年前跟人打架留下的舊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