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三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是三明市人民政府2003年5月16日發布的地方法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三明市人民政府
【發布文號】明政文〔2003〕58號
【生效日期】2003-05-16
【失效日期】
【檔案來源】
三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明政文〔2003〕5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最佳化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儘快把我市畜牧業發展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閩政[2003]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我市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通過推廣先進科學技術,完善服務體系,發揮我市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的比較優勢,重點發展肉牛、波爾山羊等草食動物,經過2-3年的努力,力爭建成較大規模的肉牛種源繁殖基地、波爾山羊良種供應基地和肉牛、肉羊養殖基地,使畜牧業成為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主導產之一。
總體目標是:到2005年,全市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5%以上,畜產品加工比例達到15%以上,畜產品基本達到無公害標準;到2010年,全市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以上,畜產品加工比例達到25%以上,畜產品質量衛生安全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二、加快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調整畜牧業結構,最佳化區域布局。
我市畜牧業要按照“突出發展草食動物,重點發展肉牛肉羊,穩步發展生豬和禽蛋生產,加快發展優質家禽”的要求,立足區位和資源條件比較優勢,做大做強具有三明區域特色的五個畜牧產業帶,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畜牧業區域布局。一是以明溪、寧化、尤溪為重點肉牛養殖產業帶;二是以尤溪、清流、大田等縣為重點肉羊養殖產業帶;三是以三元、梅列、沙縣、永安、將樂為重點生豬規模化養殖產業帶;四是以永安、寧化、尤溪、泰寧為重點優質雞養殖產業帶;五是以大田、建寧等周邊縣為重點肉兔養殖產業帶。各地要採取切實有效地措施,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進一步提高這些特色產業的規模和檔次,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養殖和專業飼養小區,把我市由糧食主產區進一步發展成為畜產品主產區。三明市區、永安、沙縣要發揮科技、人才、資金和市場優勢,加快畜牧業和畜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其他縣要利用山地、農田及牧草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肉牛、肉羊、肉兔等草食動物,開發優質、無公害畜禽產品,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
(二)積極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大力培植壯大畜牧龍頭企業。
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若干意見》(明政文[2002]137號)精神,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作為加快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突破口來抓。要集中力量加快培植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畜牧業龍頭企業。畜禽良種生產及繁育方面重點發展永安昌民、寧化農星、尤溪和順等11家龍頭企業;畜產品加工方面重點發展永安融燕、沙縣鴨業等龍頭企業;飼料加工及市場方面重點發展永安生豬產銷協會等龍頭企業。以此形成結構合理、功能齊全、布局科學、競爭力強的畜牧業龍頭企業群體,帶動畜牧業生產、加工和行銷上規模、上水平。同時,培育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畜牧業經紀人等中介組織和各種類型的專業大戶,充分重視和發揮行業協會的管理職能,不斷提高畜牧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重點發展肉牛、肉羊等我市畜牧業的特色品牌。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突出發展草食動物,做大做強肉牛、肉羊產業,實施種畜、基地、肉品加工、牧草種植聯動發展戰略,儘快形成我市畜牧業的特色品牌。力爭到2005年形成以明溪縣為中心的肉牛養殖基地、以寧化縣為重點的肉牛種源繁育基地,年飼養肉牛5萬頭,冷配黃牛8000胎次。確定明溪、寧化、清流和建寧等4個縣為肉牛養殖區,積極支持和鼓勵外資和當地資金加大對肉牛產業的投入。加快規模養殖場建設,倡導適度規模多點布局養殖,著力培植肉牛養殖重點戶。加大黃牛改良力度,提高繁殖母牛冷配率,培育一批雜交一代公牛和“冷配”盲區的母牛本交。寧化縣近期要建成投產液氮生產線,供應本縣及周邊縣的液氮需求,建成16個冷配站。明溪、清流、建寧應立即籌建冷配站,實現年內開展冷配業務。儘快在肉牛養殖區內建設肉牛屠宰加工廠,以“龍頭+基地+農戶”經營方式促進肉牛產業的發展。
加快種羊基地建設,建立永安華澳波爾山羊種羊場,年提供波爾山羊純種1500隻;建立清流七星岩、清流溫郊和尤溪大仁坑等三個種羊場,年供種羊9000隻。利用南江黃羊胚胎移植1000隻。同時,以尤溪、清流、明溪等縣為重點,建立肉羊規模養殖產業帶,充分利用安居工程、集體移民後的閒置高山村落土地和豐富的山地資源條件,發展肉羊養殖小區,培植重點鄉鎮肉羊養殖區和養殖大戶。到2005年全市肉羊飼養量達52萬隻以上。
(四)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增強畜牧業發展後勁。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外引內聯,不斷吸引二、三產業資金投入畜牧業,加快畜牧業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對全市續建、在建項目要及時跟蹤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力爭儘快全面投產。同時,要重點做好投資百萬元以上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重點抓好市級監測中心、肉牛產業化基地、閩江流域沿岸畜牧業養殖污染治理等項目的籌建工作。各縣(市、區)要選準抓住畜牧業重點項目,集中力量攻堅克難。通過分解任務,細化責任,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五)堅持科技興牧,強化畜牧業四大支撐體系建設
加快畜牧業發展,必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強化四大支撐體系建設。
一是強化畜禽良種體系建設。市里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集中用於畜禽良種工程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重點完善種畜禽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地方優良品種的保護與開發,對列入省級畜禽保護品種的大田槐豬、尤溪戴雲山羊、沙縣閩北花豬、建寧武夷黑豬要建立種質資源保護場和保護區,力爭泰寧金湖烏鳳雞通過省級地方品種審定。積極鼓勵和支持適應我市的優良新品種的引進,提高良種生產和畜產品質量。擴大寧化、明溪等縣的黃牛改良冷配網點,推廣細管凍精;加快沙縣生豬良種繁育中心建設。要依法建立健全種畜禽質量監督體系,嚴格執行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規範種畜禽生產經營。
二是強化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實施動物疫病區域化控制戰略,將相關的動物疫病控制在國家規定標準以下。重點抓好永安、尤溪、泰寧、明溪、將樂、清流、建寧等縣的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建設,配齊監督執法設備。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動物防疫網路,提高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的技術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加強動物防疫和疫病監測工作,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到100%。全面實施動物免疫標識制度,2005年達到100%。加強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屠宰檢疫和產地檢疫達到100%,強化動物防疫監督,嚴防動物疫病傳入。重大動物疫病發生時,要按照應急控制預案的規定,及時採取強制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
三是強化畜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監控體系建設。要逐步建立我市畜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儘快完善畜產品質量衛生安全的強制性標準,使畜產品在飼養、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有統一的標準和技術規範。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畜產品,做好畜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和標識管理工作。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逐步形成不合格畜產品的召回、理賠和退出市場流通的機制,實現對畜產品從生產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確保畜產品安全。重點建設市級動物疫病診斷和動物產品安全監測中心,分步實施永安、沙縣、寧化、尤溪等重點縣級畜產品及獸藥飼料質量檢測體系建設。
四是強化科技研究與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大科研投入,圍繞畜禽品種、重大疫病防治、飼料添加劑、畜產品加工、規模養殖場環境控制與污染治理等重大技術問題,開展科研攻關,加強與科研院所的科研協作。加快畜牧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搞好科技示範場建設,積極鼓勵科技人員進行科技開發和服務。開展畜牧獸醫職業技能鑑定,從事畜牧生產的主要職業技術人員,實行執證上崗。要切實加強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按照“理順體制、穩定隊伍、鞏固防疫、加強檢疫”的原則,建立起分別承擔公益性執法職能和經營服務職能的基層畜牧獸醫體系,切實改善基層技術推廣隊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不得借改革之機,拍賣或平調原鄉鎮畜牧獸醫站資產。
(六)加快發展外向型畜牧業,增強畜產品國際競爭力。
各地要抓住我國加入WTO的契機,擴大我市畜牧業的對外開放,加大畜牧業的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不斷拓展多渠道、多層次畜牧業合作領域與方式,逐步推進我市畜牧業與國際接軌的進程,增強畜產品國際競爭力。重點在永安、沙縣等地建設生豬出口加工企業和出口示範小區,要充分利用WTO有關規則,對外向型畜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等環節給予扶持。要鼓勵畜牧養殖業及加工銷售企業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七)加快飼料和獸藥產業發展步伐,促進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
堅持飼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推廣和生產無污染、無殘留的安全、優質飼料產品。積極發展優質牧草種植,改“糧―經”二元種植結構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要求被列為草食動物產業帶的縣要按1.5畝飼養1頭牛或5頭羊或100隻兔標準落實牧草種植面積,同時,要抓好牧草種植示範推廣工作。加強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環節的監督管理,加大檢驗檢測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以及使用國家禁用的獸藥、飼料添加劑等違法行為。
(八)加強污染防治,積極推進畜禽生態養殖。
各地要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要把環境保護和維護生態平衡放在重要位置,決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發展畜牧業,不能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路子;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禁止在地方政府劃定的禁建區內建設畜禽養殖場;禁養區外畜禽養殖場要按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規範,加強污染防治工作,污染物排放要達到排放標準。要按照“往山區轉移,往山上轉移”的原則,大力發展山地畜牧業,推行農牧結合,牧沼果、牧菌菜、牧沼菜等多位一體的生態養殖模式,提倡用畜禽糞便製作有機肥,發展綠色有機農業。
三、營造加快畜牧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各地要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把畜牧業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制定加快畜牧業發展的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及時協調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切實加大對畜牧業投入,地方畜禽品種保護、按規定補助的疫苗經費、動物疫病監測、獸藥飼料及畜產品質量檢測、重大疫病處置等專項經費要納入財政支農支出預算,各地依法收取的檢疫費全部用於動物防疫事業,不得截留和挪用;同時,要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力量投資發展畜牧業。
各有關部門都要關心和支持畜牧業發展,搞好優質服務,為畜牧業發展營造的良好外部環境。計畫部門要優先扶持優勢畜禽生產、動物保護、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項目,配合、支持畜牧部門建立畜牧業項目庫。國土部門對非固化畜禽養殖場用地按農用地管理,畜禽養殖場(戶)可以通過租賃、承包、入股、聯營等方式取得農用地土地使用權。電力部門對畜產品加工企業和養殖大戶,其生產用電按農業用電價格給予優惠。林業部門從快辦理畜禽養殖場的林地徵用和林木砍伐及自用材審批手續。科技部門優先安排畜牧業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優勢產業發展的項目。環保部門要合理制定畜禽養殖場環境治理規劃,加強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農業綜合開發部門要大力扶持發展生態飼養模式,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要向畜牧業傾斜,促進畜牧業向環保發展型轉變。外經部門和市駐外機構要主動做好畜牧產業項目的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工作。台辦、僑辦、協作辦要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引進項目、資金與技術,為發展畜牧產業服務。工商部門對新辦的畜牧企業,登記辦照要優先並簡化手續,從低收費。要重點選擇一批畜產品和加工企業,幫扶註冊商標。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加強畜牧系列產品的標準化工作,做好名牌農產品的推薦、申報工作。各商業銀行要加大對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戶生產經營的信貸業務,大力推行小額信貸,滿足農戶種養業生產資金需要。保險部門要增加畜牧業險種,探索開展畜禽調運、生產及其它災害性的保險業務。各級農業、畜牧部門是培育畜牧大產業的職能部門,要實行農業工作重心的戰略性轉移,抽調精幹的畜牧和種植業等專業人員,切實擔負起產業規劃編制和項目組織實施,優質牧草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畜禽良種的引進繁育,動物胚胎的移植技術、牧草栽培和畜禽養殖技術培訓,牧草病蟲和畜禽疫病防治技術,以及相關項目的組織實施等職能工作。
二○○三年五月十六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