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有關單位:
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山區綜合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麗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麗政發〔2009〕3號)檔案精神,為進一步推進畜牧業快速發展,充分發揮畜牧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農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
檔案內容
一、充分認識加快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畜牧業發展水平是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加快畜牧業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是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畜牧產業關聯度高、拓展性強,大力發展畜牧業,可以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優勢,有效地轉化糧食和農副產品,帶動種植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農產品多次增值;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農業資源,促進農村經濟協調健康發展。近年來,我縣畜牧業得到較快發展,畜牧業在我縣農業乃至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也存在著支持保障體系不健全、抵禦疫病風險能力弱、生產方式落後、產業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緊緊抓住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推進畜牧業加快發展。
二、明確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立足畜牧業資源優勢,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轉變養殖方式為著力點,以發展現代畜牧業為方向,突出特色、最佳化布局,依靠科技、提高質量,培育品牌、開拓市場,加強畜牧業生產基地和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加快
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提升畜牧業市場競爭力,促進畜牧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基本原則。加快畜牧業發展,應遵循以下原則:
——市場導向原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適應市場多樣化、優質化的消費需求,立足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重點發展商品率高、市場需求量大的畜禽產品。
——突出重點原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優勢資源為依託。綜合考慮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市場條件等方面因素,優先扶持優勢產品、優勢產區,突出草食畜生產,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
——分類指導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山區重點發展肉牛和肉羊,半山區重點發展生豬、肉牛、肉羊和烏骨雞,河谷區重點發展瘦肉型生豬、肉鴨和烏骨雞生產。
——產業化經營原則。要著眼特色畜產品產業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建立產業體系,構建產業群體,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畜牧業產業帶(區)。
——依靠科技原則。堅持依靠科技進步,鼓勵科技創新,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畜牧業科技含量。
——優質高效原則。正確處理質量和數量的關係,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行清潔生產,著力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益和畜產品競爭力。
——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注重保護名特優畜禽資源,實行林草牧結合,加強天然草場、草山草坡的建設和保護。
(三)主要目標任務。到2012年,畜牧業生產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保障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程度明顯加快,畜牧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地位明顯提高,畜牧業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力爭到2012年,全縣畜牧業產值達到2.9億元,年均遞增8%以上,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6%以上;肉類總產量達到1.5萬噸左右,年均遞增5%以上;禽蛋產量達到900噸左右,年均遞增10%以上;人均占有肉奶蛋突破90公斤;規模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畜禽養殖大戶達到150戶,其中:年出欄肥豬50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10戶;畜禽良種覆蓋率提高10個百分點。畜禽產品達到無公害食品標準,力爭創建一批名牌產品,畜牧業收入在農民家庭收入中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
三、加快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
(一)加強畜產品基地建設。按照 “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環境友好”的原則,在穩定生豬存欄數,提高出欄率和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重點發展肉牛、肉羊等草食畜和家禽,突出優勢產品、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區,積極爭取標準化生豬基地縣、肉牛基地縣、肉羊基地縣和特色家禽基地縣建設項目。重點建設2個標準化生豬養殖示範小區、2個種草養畜示範小區、1個標準化肉鴨養殖示範小區。綜合利用資源、資金、技術等優勢,加快優勢畜產品基地建設,推動優勢產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帶和產業區。
(二)創新畜牧業養殖模式。按照“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的要求,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和養殖場,提高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水平。轉變草食畜飼養方式,推進規模化經營,積極發展牛羊舍飼養殖,變分散飼養為集中飼養。加強草食畜養殖小區(場)的青貯窖、飼草飼料基地、糞污處理和疫病防疫等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人畜混居、畜禽混養的落後狀況,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逐步形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高效安全的現代畜牧業養殖主體,增強畜牧業持續發展能力,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的步伐。
(三)促進畜牧業科技進步。加快畜禽良種、優質牧草、疫病防控和生態保護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強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抓好畜禽品種改良、牧草生產、農作物秸稈利用、動物疫病診斷防治、集約化飼養、標準化養殖、林草牧結合示範等技術和模式的推廣。安排一定資金加大畜牧業科技推廣、培訓力度,組織實施“畜牧科技入戶”工程,提高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和飼養者的素質,加快畜牧業科技成果轉化。
(四)加快畜牧產業化進程。畜牧產業化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按照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的原則,積極發展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增強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落實扶持政策,大力培育畜產品加工、畜禽良種繁育、飼料加工等龍頭企業,加快建設畜產品批發市場和流通中介組織,發展訂單畜牧業。建立和完善加工企業與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養殖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大對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政策、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斷提高畜牧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四、建立和完善畜牧業保障支撐體系
(一)健全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根據當前我縣動物防疫工作的總體形勢,按照《國務院關於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建立健全畜牧獸醫行政管理、執法監督和技術支撐機構體系,明確職能,理順關係。強化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村級動物防疫員人數由現在的60人增加到190人,使動物免疫、疫病監測無盲區。對村級動物防疫員實行年度目標考核、評聘管理,具體管理辦法另行下發。
(二)建立經費保障制度。獸醫行政、執法監督、技術支撐機構和鄉鎮畜牧獸醫站應實行全額預算管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法收取的防疫、檢疫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項用於動物防疫檢疫工作;村級動物防疫員工作津貼全額納入縣級財政預算,每人每月的工作津貼不低於270元;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儲備物資費、防控工作經費、疫苗配套經費、疫苗貯運費、防疫反應及死亡補償費、動物疫病監測經費、培訓經費、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經費等動物防疫經費,根據全縣上年畜禽存欄量和動物防疫工作實際需要納入縣財政預算;各鄉鎮也要按照本轄區上年畜禽存欄量和動物防疫工作實際需要將動物防疫經費納入鄉鎮財政預算。
(三)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原則,加強動物防疫、檢疫和動物衛生監督。以省際間公路通道、畜禽交易市場為重點,抓好以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為重點的疫病防治,堅決防止畜禽疫病傳入和流行。
1.實行強制免疫。嚴格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業務部門保免疫質量”的要求,對列入國家強制動物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和雞新城疫五大疫病實行強制免疫,並列入年度綜合考核內容,確保免疫密度達到100%,有效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對拒不接受或不按規定的動物免疫程式實施畜禽免疫的養殖場(戶),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的規定嚴肅處理,確保每年動物免疫工作按質、按量完成。
2.加強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工作,有效防止動物疫病傳播。積極推進產地檢疫,養殖場(大戶)出縣境動物的產地檢疫率要達到100%;全面開展屠宰檢疫,做到有宰必檢、有疫必處;嚴把出證關、動物標識關,嚴格公路動物防疫監督,通過運輸環節的監督促進產地檢疫的開展;加強市場交易環節的管理,對畜禽交易市場、鮮肉市場、農貿市場,縣、鄉動物檢疫員和動物監督員要加強動物防疫監督檢查,依法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3.加強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預報體系建設。建立縣、鄉、村、組、戶五級動物疫病監測網路;完善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建設,配齊儀器設備,保證工作經費,全面提高動物疫病預警預報能力;定期開展動物流行病學調查和血清學檢測,提高監測密度,做好動物疫情監測統計、分析、預警和上報;凡經檢測免疫抗體水平達不到要求的鄉鎮,要及時加強免疫,確保畜禽處於有效的免疫保護狀態。
4.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動物疫病防控設施。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健全機構、穩定隊伍、落實經費、創新機制的要求,加強鄉鎮畜牧獸醫站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員隊伍建沒,規範建設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健全動物防疫網路。
(四)加快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作為促進畜牧業結構調整,提高畜產品質量的重要基礎來抓。加強和完善畜禽良種的育種、繁育、推廣體系建設,配備技術人員,裝備改良設施,提高改良服務水平和能力。加快畜禽良種繁育,積極推廣牛凍精改良,肉羊雜交改良、生豬人工授精等畜禽良種技術。建立種質資源保護場(區),建立健全種畜禽質量監督體系,規範種畜禽生產、經營活動。
(五)構建飼料生產體系。大力開發適宜養殖的飼料品種,積極推廣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提高飼料利用率和配合飼料入戶率。加快優質飼料生產基地和種草養畜基地建設,推行“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實施好石漠化草地治理工程,完善退耕還林(草)政策措施,鼓勵農戶開發荒山荒坡種草養畜;大力推廣人工種草、林間種草等技術;大力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推廣秸稈青貯、氨化技術,不斷增加飼料供應能力,逐步建立起與畜牧業發展相適應的飼料生產體系。
(六)完善畜牧業市場體系。加強畜禽良種供應市場建設,促進良種經營的規範化。把畜產品產地批發市場作為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加以建設,促進產銷銜接;切實加強獸藥監管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加快畜產品產地認證,做好畜產品品牌培育,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鮮活畜產品貨暢其流;加強畜牧業信息網路建設,及時提供國內外市場畜禽產品、飼料、獸藥的供求數量和價格信息、科技信息,為生產經營者決策提供準確、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
五、進一步完善對畜牧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措施
(一)加大對畜牧業的財政扶持力度。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直有關部門要加大對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動物疫病防控體系、飼草飼料生產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積極爭取標準化養殖小區(場)、現代畜牧業示範點、特色畜禽產品基地、優質飼草基地、畜禽良種引進和繁育、特色種質資源保護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大動物疫病防治等項目,進一步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按照突出重點、填齊補缺的原則,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重點扶持畜牧業養殖小區(場)、專業村、專業戶、良種引進繁育推廣和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積極落實好國家生豬、奶牛良種補貼政策,並逐步將良種補貼範圍擴大到肉牛、肉羊和家禽。在安排扶貧、農業綜合開發、人畜飲水等專項資金時,對畜牧業發展給予傾斜支持。
(二)加大對畜牧業的金融支持。運用貼息和擔保補助等方式,引導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畜牧業的貸款。縣農村信用聯社要進一步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制度,支持農戶發展畜禽養殖業。引導、鼓勵和支持保險公司大力開發畜牧業保險市場,發展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畜牧業保險,認真落實能繁母豬政策性保險補貼政策,逐步開展生豬等牲畜保險。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願”的原則,建立畜牧業政策性保險制度,重點扶持規模養殖場(戶)和養殖小區,增強畜牧業抵禦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有效保障畜牧業安全。各級財政對農戶參保給予保費補貼。
(三)落實好稅收優惠政策。清理畜禽養殖和屠宰加工環節的不合理收費。對銷售單一大宗飼料或配合飼料、濃縮飼料、複合預混料的企業以及畜牧生產者銷售的自產畜產品免徵增值稅;對從事畜禽飼養、畜牧業項目和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等服務業項目的所得按規定免徵企業所得稅;對直接用於畜牧業的生產用地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國家現行的其他稅收優惠政策,減輕養殖戶負擔,降低生產成本。
(四)合理安排畜牧業生產用地和用電。鼓勵合理利用荒山、荒地發展畜禽養殖。將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納入規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的畜禽養殖場(小區)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在畜禽養殖小區(場)用地範圍內需要新建永久性建(構)築物,其用地比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涉及農用地轉用的,依照土地法規的相關規定辦理。養殖企業以及能區分養殖用電的養殖戶,其養殖用電或自產自用飼料等加工生產用電,按農業用電收費。
六、積極營造加快畜牧業發展的環境
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將發展畜牧業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加大推進力度。並廣泛宣傳,積極引導,營造有利於畜牧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要層層分解落實畜牧業發展的目標任務,進一步加大考核獎勵力度,充分調動各級加快畜牧業發展的積極性。發改、農業、林業、財政等部門要積極幫助畜牧企業做好項目申報工作,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扶持。金融部門要加大對畜牧業及相關產業的信貸支持。其他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積極為畜牧業加快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為提高我縣畜牧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