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意見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意見的通知》是一份由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的意見
  • 索 引 號::015000185/2011-00051
  • 文號::青政辦[2011]61號
  • 主題分類::農業、林業、水利、漁業
  • 服務對象::機關、下級政府、各職能單位
  • 發布單位::省政府辦公廳
  • 發布日期::2011/4/1
關於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省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會議和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精神,努力推動生態立省戰略,促進我省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的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黨在牧區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牧民的生產積極性,草原畜牧業得到了很大發展。但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牧區人口的不斷增長和牲畜數量的無序增加,草畜矛盾越來越突出,草地生態持續惡化,草場生產力水平明顯下降,草地畜牧業發展舉步維艱。為有效協調畜牧業生產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實現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從2008年開始,省政府在牧區六州開展了生態畜牧業建設試點,在堅持黨在牧區基本經濟政策不變的基礎上,對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成功經驗,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態好轉、勞動力有序轉移、收入持續增加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新路子。實踐證明,在我省牧區只有發展生態畜牧業,才能促進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促進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增強草地畜牧業的發展活力;只有發展生態畜牧業,才能通過合作經濟組織有效協調發展生產與保護生態的關係,促進草畜平衡,保護草地生態;只有發展生態畜牧業,才能促進富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開闢新的增收渠道,實現牧民收入的持續增長。為此,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從加快促進牧區“四個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生態畜牧業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紮實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上水平、上台階。
二、生態畜牧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按照省委推動“四個發展”的總體要求,以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科學合理利用草地資源為基礎,以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為核心,以建立草畜平衡機制為手段,以組建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為切入點,以牧業增效、牧民增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堅持分流牧業人口與減畜相結合,逐步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建設,從體制機制上闖出一條青藏高原草地畜牧業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生態畜牧業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在保護好草原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畜牧業增效、牧民增收。為此,要將是否有利於促進草原生態好轉、是否有利於牧民增收作為衡量生態畜牧業建設的主要標準,貫穿於生態畜牧業建設的全過程,統籌安排,協調推進。
——堅持科學發展。堅持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和協調發展的理念,在不改變畜牧業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前提下,大力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調整經營機制,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草地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以合作經濟組織為載體。牧民合作經濟組織是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的基本載體。通過發展合作經濟組織,有效協調發展生產與保護生態的關係,加快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有序轉移富餘人口,實現人、草、畜平衡發展。同時,鼓勵發展聯戶、專業大戶經營等多種發展模式。
——堅持民眾自願。廣泛宣傳、動員,在廣大牧民民眾完全理解相關政策的基礎上,鼓勵牧民民眾自覺、自願地參與生態畜牧業建設,不搞行政命令。
——堅持政府引導。在充分尊重民眾意願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項目資金整合,提供服務指導和物質保障,努力壯大牧民合作經濟組織實力,穩步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
(三)建設目標
利用三年時間,在牧區六州30個縣883個純牧業行政村,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因地制宜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模式,建立科學的發展機制,使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得到轉變,草地規模經營得到較快發展。從2013年開始,再利用3年時間,依託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通過轉人減畜,完善配套設施,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實現畜牧業集約經營、勞動力有序轉移,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實現規範化、實體化發展。鼓勵合作經濟組織跨村、跨鄉、跨縣聯合,初步建立起草畜平衡的新型畜牧業生產模式。
——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得到有效轉變。以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為切入點,通過組織牧民成立合作經濟組織,使牧業村牧民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通過合作經濟組織供給牧民的生產資料占牧民總購買量的65%以上,銷售的畜產品占到牧民年銷售量的80%以上。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對草地、飼草料地、牲畜作價入股,按股分紅方式,建立起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的股份制、聯戶制或合作制的草地生態畜牧業生產經營模式,實現草地劃區輪牧、牲畜科學組群、勞動力按技能分工。
——畜牧業經濟成長方式得到有效轉變。在合作經濟組織的統一組織下,大力調整和最佳化畜牧業產業結構,使畜禽良種化程度明顯提高,本品種選育或良種改良覆蓋面達到85%以上;畜群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適齡母畜比例提高到65%以上,基本實現公羔當年育肥出欄、公犢適時育肥出欄;飼草料及作物秸稈科學調製利用水平和畜牧業綜合配套技術套用水平明顯提高。
——富餘勞動力得到有效分流。通過發展合作經濟組織,聚集生產要素,最佳化資源配置,統籌生產用工,在牧民通過草場、牲畜、飼草料地入股方式獲得穩定收入(分紅)的基礎上,由合作經濟組織牽頭髮展勞務經濟,興辦二、三產業,拓寬增收渠道。與遊牧民定居等工程相結合,引導富餘勞動力進城入鎮,定居創業。
——草畜平衡制度得到有效建立。與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相結合,由合作經濟組織統一組織,在科學合理核減超載牲畜、遏制超載過牧的同時,賦予草畜平衡更科學全面的內涵,包括對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飼草料生產加工調製、秸稈資源的開發、日糧配製、飼養標準、管理條件及水平等內容。要在綜合分析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制定草畜平衡制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草畜動態平衡。
——牧民增收多元化的能力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通過最佳化畜牧業產業結構,挖掘畜牧業發展潛力,使畜牧業綜合效益明顯提高,牧業實現持續增效;通過牧民分工分業,促進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使牧民收入渠道有效拓寬;通過建立比較完善的草原生態補償機制,落實畜牧業各項補貼政策,提高保障支持能力、增加財政轉移性收入,實現多元化增收。
三、加快建立新型畜牧業生產機制
(一)加快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牧區組織牧民成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提高牧民的組織化程度,才能形成正確協調生態保護與畜牧業發展關係的有效機制。必須嚴格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遴選會管理、善經營、有熱情的牧民、村幹部、大中專畢業生或企業家領辦合作經濟組織,鼓勵大中專院校、科研單位和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合作經濟組織聯營,建立健全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通過推行股份制、聯戶制、合作制以及大戶規模發展等經營模式,最佳化配置畜牧業資源,形成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發展的畜牧業生產新機制。
(二)強化合作經濟組織基礎設施建設。各地要在充分利用現有畜棚、圍欄等生產設施,強化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益的同時,積極發揮政府相關項目資金的拉動作用,以合作經濟組織為建設主體,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分類建設、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項目,加大投入,引導財力、物力、人力向合作經濟組織集聚,強化合作經濟組織基礎設施建設,發揮資源規模效益。
(三)建立草畜平衡生產模式。建立草畜平衡生產模式是生態畜牧業建設的核心。各地要與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相結合,立足當地實際,科學確定草場載畜量,指導和幫助合作經濟組織,採取劃區輪牧、公羔公犢育肥、種草養畜等多種辦法,加快牲畜周轉,將超載的牲畜核減下來,減輕天然草場壓力,實現草畜動態平衡。要結合實際,建立健全草畜平衡監督機制,強化對減畜工作的監督檢查,規範合作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行為,切實把草畜平衡貫穿於生態畜牧業發展全過程。
(四)切實解決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生態畜牧業的建設必將解放一大批富餘勞動力,安置好這部分人是發展生態畜牧業的關鍵。各地要切實解決好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一是通過延伸合作經濟組織產業發展的辦法,由合作經濟組織將勞動力組織起來從事牛羊育肥、農畜產品加工、民族工藝品生產、運輸等產業,吸納一部分勞動力。二是各級政府要強化對富餘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拓寬勞動力轉移輸出渠道。三是與遊牧民定居工程建設相結合,採取城鎮、集鎮、交通沿線定居等方式,在縣城和重點鄉鎮集中建設一批遊牧民定居點,引導有條件的牧民在原有草場承包關係不變,以股份方式從合作經濟組織取得牲畜、草場股份紅利的同時,進城入鎮轉移就業。
(五)提高生態畜牧業科技套用水平。各地要根據資源特點,配合畜牧業內部結構調整,精心組織畜牧科技研究推廣工作,不斷提升畜牧業生產的科技含量。要加大飼草種植技術推廣力度。充分利用現有耕地資源,加大飼草種植推廣力度,增加飼草產量,環湖牧區大力推廣規模種草,青南牧區擴大圈窩種草規模;要充分利用退耕還草地,推廣一年生牧草和多年生牧草免耕混播技術,提高可刈割牧草產量。要強化飼草料調製飼餵技術研究與推廣。根據當地飼草料及作物秸稈構成,研究適宜當地的飼草調製方式和飼草料搭配飼餵技術,積極開發和推廣秸稈青貯、氨化和微貯養畜技術,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轉化率。要研究適宜的組群放牧方式。根據畜種、畜群構成,草場類型、氣候特點、飼草料分布和勞動力技能等,研究適宜當地的牲畜組群方式、放牧方式,使畜牧業生產儘可能與自然條件、飼草料條件、設施條件相匹配,提高畜群產出率。要加強氂牛、藏羊的本品種選育和提純復壯,重視公畜鑑定工作,切實淘汰劣雜公畜,加強良種畜引進和改良工作。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整群置換方式,組織牧民通過出售低產畜、引進高產畜,組成選育群,全面提高牲畜個體生產性能。
(六)著力打造高原特色畜牧業品牌。要立足我省草地畜牧業氂牛、藏羊資源優勢,組織力量傾力打造“世界氂牛之都”、“中國藏羊之府”;支持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結合當地畜牧業及其他優勢資源,研發特色產品,並進行商標註冊;採取政府搭台、合作經濟組織唱戲的方式,通過舉辦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產品展示會、推介會等形式,為合作經濟組織提供信息服務,建立行銷網路,拓寬市場銷售渠道。
四、健全政策保障體系
(一)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各級稅務部門要認真落實好《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81號)精神,對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合作社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免徵增值稅;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農業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購銷契約,免徵印花稅;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合作社購進的免稅農業產品,按13%的扣除率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二)實行更加優惠的工商登記政策。各級工商部門要大力支持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在指導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規範合作經濟組織運行的同時,認真落實國家對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辦理工商登記的相關優惠政策,為合作經濟組織工商登記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三)鼓勵合作經濟組織創辦經濟實體。各地要在加快當地中心城鎮建設、不斷擴大城鎮容量的同時,統籌規劃,採取優惠政策,引導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參與集貿市場建設,實現產銷對接。安排專項資金,通過貼息方式,引導合作經濟組織向畜產品加工、運輸、市場配送等領域擴展,創辦經濟實體。要建立良好的招商引資引智環境,吸引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與合作經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開展畜產品加工,促進畜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四)強化對合作經濟組織的指導和服務。各地要充分發揮農牧業經營管理站的職能,拓展農經站業務範圍,重點向鄉鎮一級延伸,通過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事務所等形式,引導、規範合作經濟組織開展資產、財務、內部控制等管理工作,指導合作經濟組織成員開展草場、牲畜、飼草料地作價入股或聯合經營工作,幫助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各項基礎檔案。要強化科技推廣、市場信息、牲畜防疫等社會化服務,促進合作經濟組織規範運行、健康發展。
五、強化組織管理
(一)切實加強對生態畜牧業建設工作的領導。各州政府和各級農牧部門必須強化責任意識,切實加強領導,將生態畜牧業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細化目標,分解任務,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各州和相關縣要成立生態畜牧業建設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和負責人的工作職責。要抽調業務能力強的人員組成工作組,進村駐點,指導村兩委做好宣傳動員、組建合作經濟組織、牲畜草場入股、運行機制建立等工作,全程跟蹤指導。要善於總結試點經驗,用典型示範和先進引路的辦法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牧區縣、鄉政府要將主要精力放在生態畜牧業建設上,特別是政府一把手要高度重視,親自抓好落實。
(二)實行目標考核雙軌責任制。發展生態畜牧業是對牧區畜牧業生產體系和管理機制的一次重大變革,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本省實際著眼長遠發展作出的戰略決策。開展生態畜牧業建設,各級政府是責任主體,農牧部門具體負責指導建設工作。為切實將生態畜牧業建設納入各級政府重要議程,生態畜牧業實行目標考核雙軌責任制。各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生態畜牧業建設負總責,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對生態畜牧業建設目標完成、牧民宣傳動員、合作經濟組織組建和運行、資源整合及利用、項目整合及配套、優惠政策落實等工作負責。各級農牧部門負責指導本地區開展生態畜牧業建設工作,對各地建設模式的確立、以草定畜方案制定、畜牧業資源整合方案確定、畜牧業生產結構調整方案制定、人員培訓等負責,並負責指導各合作社完成章程制定、制度擬定、登記註冊等工作。每年年終前省政府對各州目標責任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各地和有關單位的生態畜牧業工作經費從今年起與考核結果掛鈎,實行以獎代補。
(三)各部門合力推進建設。各地一定要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作用,形成合力,推進建設。財政部門負責整合相關畜牧業建設項目重點支持生態畜牧業建設,監督資金使用,確保資金安全;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制定相關建設規劃和建設計畫,根據生態畜牧業建設村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以合作經濟組織為建設主體,整合相關基本建設資金扶持生態畜牧業建設;扶貧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扶貧項目,積極培育生態畜牧業建設村後續產業,加大資金投入和整合力度,通過整村推進產業建設促進富餘勞動力轉移;水利、交通、電力部門要針對合作經濟組織生產,配套相關基礎設施;住房城鄉建設和農牧部門要結合新牧區建設和遊牧民定居工程,引導牧民向城鎮、集鎮聚居,配套完善聚居區基礎設施,促進富餘勞動力轉移。
(四)抓好培訓和宣傳動員工作。各級政府要認真開展對縣、鄉、村幹部的培訓工作,使他們準確掌握生態畜牧業建設的原則要求、技術路徑及相關政策,在吃透政策的基礎上正確指導生態畜牧業建設,切實防止因執行政策出現偏差而使牧民民眾產生誤解。要深入基層和牧戶,認真宣傳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政策措施、生產經營方式、運行體制機制等相關知識,耐心講解,消除民眾思想顧慮,提高民眾建設生態畜牧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組織人員,深入牧戶開展深入細緻的動員工作,使牧民民眾真正樹立起生態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使廣大農牧民民眾了解生態畜牧業建設、支持生態畜牧業建設、參與生態畜牧業建設,充分發揮民眾參與和政府引導兩個積極性,保證生態畜牧業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