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客家美食

三明客家美食

三明客家美食,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長校鎮傳統技藝,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長校位於清流縣西南部,其先民大部分由中原遷徙而來,幾百年來由麥作食譜轉換成稻作食譜中,融入了清流長校當地的物產和飲食習俗,繼而形成了長校客家美食。長校客家菜的烹飪方式以炒、燉、蒸為主,比較有特色的食品有大塊肉、烊豆腐、紅菇蛋包煮粉條、白斬雞、地瓜包、紅菇蒸蛋等。

2020年3月9日,三明客家美食(清流長校)入選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明客家美食
  • 批准時間:2020年3月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
  • 保護單位:清流縣長校鎮文化服務中心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長校位於清流縣西南部,西接長汀縣館前鎮,南連連城縣四堡鎮,在“兩地四縣六鄉鎮”交界處。長校的先民大部分由中原遷徙而來,幾百年來由麥作食譜轉換成稻作食譜中,融入了清流長校當地的物產和飲食習俗,繼而形成了長校客家美食。
長校美食離不開長校當地的物產,當先民無法品嘗到北方麥作食物時,便使用中原的飲食製作方法,將當地物產轉化為客家美食,其特點是粗、野、生等。
由於長期遷徙流離,所以長校人擅長製備菜乾,如梅菜乾、豆角乾、蘿蔔乾等耐吃耐留的食物。
客家人早期多聚族而居,也一同南遷,所以在飲食的形制方面既傳承了祖居地的傳統,比如用粉乾、粉皮代替了傳統的麵條,用地瓜包代替了傳統的水餃……同時又吸收了遷徙所經之地的飲食特色,還與居住的土著相融合,最後形成了客家飲食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蛋菇本來是贛東地區的美食,在長校也被完完整整地移植了過來。

工藝特徵

在長校人的食材中,常見的有豬、牛、雞、鴨、魚,豆腐、芋、淮山、大薯、青菜,梨菇、紅菇、香菇,苦菜等,而調味料則有姜、蔥、蒜、菖蒲、辣椒、八角、桂皮、香葉、胡椒、當歸、白芷、草果、豆蔻等。食用油則以豬油、茶籽油為主。
長校客家菜的烹飪方式以炒、燉、蒸為主。菜譜既有吳越地區的酸甜菜餚,也有巴蜀湖廣地區的辛辣食品,更有閩粵地區的醬醃風味。客家人崇尚祭祖、重視節令,一些普通的菜餚也會因人、因事、因時而有不同的吃法和不同的習俗,所以飲食文化多姿多彩。
草根湯是客家人的藥膳,這些草根一般都采自周邊的山野,一般有滋補強壯或清熱解毒的功效。長校人愛用一種叫做“青桿子”的根做藥膳,這個青桿子就是疏花衛矛。
客家人平日雖是粗茶淡飯,但好客,一般的宴席也要十六、十八道菜,每道菜的量還特別大,把客家人的純樸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塊肉、烊豆腐、紅菇蛋包煮粉條,長校客家美食比較有特色的還有:白斬雞、地瓜包、也叫三角包,以及紅菇蒸蛋、番鴨燉紅菇、青蒸魚、魚燜豆腐等。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江紅英,女,漢族,1967年12月生,2019年被評為清流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長校客家美食。
保護措施
三明客家美食(清流長校)項目保護單位為:清流縣長校鎮文化服務中心。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22年1月18至24日,由清流縣人民政府和三明市文旅局、三明市政府駐福州辦事處聯合舉辦的《一縣一全宴·清流全羊宴》宣傳推廣活動在福州三明大廈舉辦,旨在貫徹落實福建省委、省政府關於持續擴大內需和打造“閩菜館”的部署要求,以三明市和清流縣舉辦“中國綠都·全宴三明”、“尋味清流·美食嘉年華”特色美食烹飪大賽為契機,進一步發展閩菜文化,推動閩菜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