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宋元祐三年(1088)間稱校溪,宋元符間屬折桂鄉四堡團。明、清間為四堡里長校鄉。民國20年(1931)2月成立蘇維埃政府。民國34年屬堡里鄉長校保。1950年稱長校鄉。1958年稱長校公社,1984年稱長校鄉。1990年,轄長鎖、江坊、茜坑、留坑、沙坪、河排、黃石坑、荷坑、黃坑、下射10個行政村,1992年撤鄉設鎮。
【郵編】365311【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423104:~001 121校溪社區 ~201 220留坑村 ~202 220江坊村 ~203 220茜坑村 ~204 220下謝村 ~205 121長校村 ~206 220沙坪村 ~207 220河排村 ~208 220黃坑村 ~209 220荷坑村 ~210 220黃石坑村
自然地理
長校鎮位於福建省
清流縣之南,地處閩西北
交通要衝,東鄰本縣鄧家、靈地,西與龍巖長汀接壤,南接古雕版印刷之鄉連城四堡,北毗本縣裡田。轄10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是清流縣的農業大鎮,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鎮。集鎮距清流縣城46公里,距國家“四A”級旅遊風景區連城冠豸山32公里,省道建文線穿越全境,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商業服務活躍,是三明市與龍巖市結合部的重要邊貿古鎮。長校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6°42′55″,北緯:25°57′。
清流縣轄鎮。位於縣境西南部,東南鄰靈地鎮,西南與連城縣四堡鄉、長汀縣館前鎮相連,西北接里田鄉,東北與田源鄉毗鄰。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長校村,距縣城46千米。主要山峰有鰲峰山1302米,貴人峰1027米,梁石山1010米。204省道公路過境。
氣候物產
長校鎮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無霜期229— 274天,年平均降雨量1770毫米。集鎮所在地海拔401米,境內地形起伏、溝壑縱橫、山脈連綿,是典型的內陸山區。境內複雜的地貌和懸殊的海拔形成了明顯多樣的小氣候,河谷、山間、盆地和山地氣候差別顯著,適宜多種作物生長。
經濟發展
近年來,長校鎮緊緊圍繞圍繞“抓基礎、強服務、增活力、促發展”的工作思路,著力抓好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和新經濟亮點的培育。形成了“真抓實幹、務實創新、熱情服務、奮發有為”的長校精神。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鎮10個行政已有9個村通水泥公路,境內擁有裝機5000千瓦時的縣屬竹青背發電廠和裝機分別為300千瓦時、445千瓦時的鎮屬崗背、沙坪兩個小電站,並均已與省網110KV變電站聯網,電力資源充足。程控電話、行動電話、閉路電視網覆蓋全鄉,文化、教育、健身、娛樂等較為發達。集鎮所在地建有日供水2880噸的優質自來水廠,全鎮90%的村也已通上自來水。同時,公民道德、誠信意識不斷增強,社會治安穩定,投資環境和投資政策不斷寬鬆,有力推動了全鎮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相比2008年,201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7879.6萬元,增長31% ,年遞增 15.5 %,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達7072萬元,增長41 %,年遞增20.5%;農業總產值達10807.6萬元,增長19 %,年遞增 9.5 %;鄉鎮企業總產值達 18648萬元,增長24 %,年遞增12%;鎮財收入200.2萬元,增長21%,年遞增10.5%;農民人均收入達 7026 元,比增31.9%。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201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0億元,比2016年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3億元,比增8%;鎮財收入457.60萬元,比增8.2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5元,比增9.20%。
兩年來的工作和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突出特色,生態農業加快發展
兩年來,我們在穩定糧食麵積的基礎上,積極扶持“兩葉一花”,著力培育龍頭、壯大基地、打造品牌,生態農業加快發展。特別是2010年,實施以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為重點的特色農業發展攻堅戰,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一是烤菸生產持續發展。我鎮始終把菸葉種植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烤菸生產持續發展,2009年菸葉種植面積從2008年的4300畝增加到4500畝;菸葉收購從2008年的58.26萬斤增加到59.7萬公斤;菸農收入從953.6萬元增加到1128.1萬元。2010年在頻繁遭受凍害、洪災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我鎮完成烤菸收購88.3萬斤,完成任務數位居全縣第三。二是茶葉發展實現新跨越。兩年來我鎮加大茶葉種植推廣力度,茶葉發展一年上一個台階,2009年全鎮茶葉面積達1015畝,茶葉加工廠發展到三家,年加工乾茶29800公斤;2010年茶葉種植面積達1350畝,茶葉加工廠發展到五家,年加工乾茶32000公斤。三是花卉種植實現新突破。2009年,我鎮加大對外出返鄉創業人員的幫扶力度,在資金、用地等方面的給予扶持,我鎮下謝村外出務工人員回鄉種植非洲菊11畝,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2010年,我鎮著力打造以下謝村為主的花卉專業村,在原有種植花卉11畝的基礎上,新增種植40畝。同時,加大對花農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地租上給予資金上的扶持,充分調動花農種植的積極性。四是規模養殖躍上新台階。通過資金、技術上的扶持,逐步形成荷坑村養羊,沙坪村養兔養蛋鴨,長校、河排村養豬,留坑、長校村養雞的規模圈養格局。2010年實現肉類總產量1123噸,產值2246萬元,比2008年的1516萬元,增長48.3%,養殖業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二)突出品位,集鎮建設不斷推進
兩年來,我們加大資金投入,促進集鎮美化。特別是2010年,實施了以政府大院危樓群改造為重點的集鎮美化攻堅戰,集鎮投入進一步加大,集鎮環境在加大投入中不斷美化,集鎮建設在加大投入中不斷推進。2009年以來,先後投資300餘萬元,相繼完成了集鎮主街道一期、二期的改造,高桿照明燈、垃圾焚燒爐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項目的完成改善了集鎮生活環境,促進了集鎮美化。為進一步推進集鎮美化,2010年,進行政府辦公大樓、宿舍樓改造。目前,政府辦公綜合樓主體已完成四層,今年國慶前將投入使用,該項目完成後將進一步美化集鎮環境,完善集鎮設施,增強集鎮輻射功能,提升集鎮品位,積聚集鎮人氣。
(三)突出品牌,旅遊開發有序推進
兩年來我們主動融入縣“一峽一湖一洞二泉三山四景”旅遊開發格局,持續推動我鎮旅遊發展,特別是2010年實施了以客家文化城建設為重點的靈台山旅遊開發攻堅戰,旅遊開發加快推進。一是強化品牌爭創。按照省級4A級風景旅遊區標準,全力打造“中國佛教名山”、“客家聖山”,靈台山客家文化城建設項目被列入全省客家文化十大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二是強化景區建設。目前,占地16000平方米的大佛廣場及532級的朝拜台階加快建設;定光寺大雄寶殿、天王殿和素菜館裝修即將完成;廣場偏殿建設有序推進;長1.8公里,寬6.5米,投資230萬元的上山路已全面竣工並通車;總投資3000萬元由江西銅青製品工藝有限公司承建的定光大佛已安裝完畢。三是營造發展氛圍。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我鎮今後重要發展方向,加大我鎮旅遊發展宣傳力度,努力營造旅遊發展氛圍。同時,積極參加第六屆海峽旅遊博覽會,推介我鎮旅遊產品,促進我鎮旅遊開發。
在景區建設帶動下靈台山景區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大批遊客,2009年以來,共接待遊客20萬人次以上,景區人氣更加旺盛,有力推動我鎮運輸業、酒店業、娛樂業等旅遊休閒產業發展。
人文歷史
長校鎮歷史悠久。自唐武年間,中原漢人經過不斷輾轉,擇居此地肇基立業,繁衍生息,歷經千年,串綴成客家文化的華彩珠鏈,同時也形成了熱情好客、勤勞善良的客家風情。境內山清水碧,景色宜人,有創建於唐代的瑀公廟、千年古杉和擁有閩西北最大的寺廟群並被列入客家旅遊專線景點的佛教旅遊聖地—靈台山風景區。人文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綺旎,是集旅遊觀光、休閒朝聖和經商辦廠的理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