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金瓶梅詞話(明代長篇世情小說))

金瓶梅(明代長篇世情小說)

金瓶梅詞話(明代長篇世情小說)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瓶梅》,中國明代長篇白話世情小說,一般認為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其成書時間大約在明代隆慶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書名由書中三個女主人公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說題材由《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演化而來,通過對兼有官僚、惡霸、富商三種身份的市儈勢力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再現了當時社會民間生活的面貌,描繪了一個上至朝廷擅權專政的太師,下至地方官僚惡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幫閒所構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葉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

《金瓶梅》被列為明代“四大奇書”之首,問世後曾被改編為多種戲曲,後來又被多次改編成影視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瓶梅
  • 作品別名:金瓶梅詞話
  • 作者:蘭陵笑笑生
  • 創作年代明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題材人情小說
  • 初版時間: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
  • 字數:近100萬字(詞話本)
情節梗概,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其他人物,作品鑑賞,思想內容,藝術成就,作品評價,後世影響,文學地位,衍生作品,版本系統,漢文版本,譯文版本,作者考證,研究論著,

情節梗概

《金瓶梅》書敘宋徽宗,懂頌宙天下失政,百姓倒懸,天下騷重頸然,反了宋江、王慶、田虎、方臘。武松之兄武大繼室潘金蓮與西門慶成奸,藥死武大,時武松受知縣差去東京未歸。西門慶妻室早逝,繼娶清河左衛吳千戶之女吳月娘,又娶得富商遺孀孟玉樓,獲大筆財物。繼娶李瓶兒,又得橫財,家道更盛。西門慶所結十兄弟,為幫閒篾片,幫嫖貼食,每月輪流會茶擺酒,結夥宿妓嫖院。蔡京壽誕日近,西門慶差人上東京送上厚重壽禮。蔡京欣喜,僉押朝廷欽賜空名告身札付,填入西門慶名字,列金吾衛衣左所副千戶、山東等處提刑所理刑。蔡京假子、新狀元蔡蘊回籍省親,西門慶竭誠款待,贈蔡狀元白金百兩,安進士白金三十兩,另各有禮物。蔡京壽誕,西門慶親往東京拜賀,進賀金銀重禮計二十扛,蔡京大喜,認西門慶雅槳槓故為乾兒子,西門慶更是身份百倍。李瓶兒生子官哥兒連騙閥,西門慶對她日見親近,潘金蓮妒忌至甚,設計害死官哥兒。,西門慶已為蔡京門生心腹,因得升遷,轉正千戶掌刑。西門慶益發貪髒枉法、貪淫樂色,不期油盡燈枯,飲淫藥過量,髓竭脫陽而死。西門慶一家作鳥獸散,潘金蓮為武松所系,孟玉樓再嫁李衙內,龐春梅縱慾而死……昔日之殼嫌頸戰繁華煙消雲散,所余者唯吳月娘一人伴西門慶靈床悽惶度日。後吳月娘於兵亂中攜孝哥往濟南投奔雲離守,途遇普靜禪師點破,知孝哥乃西門慶轉生,遂允孝哥出家,法名明悟。月娘歸家七十而終。

作品目錄

第一回
西門慶熱結十兄弟 武二郎冷遇親哥嫂

第51回
打貓兒金蓮品玉 鬥葉子敬濟輸金
第二回
俏潘娘簾下勾情 老王婆茶坊說技
第52回
應伯爵山洞戲春嬌 潘金蓮花園調愛婿
第三回
定挨光王婆受賄 設圈套浪子私挑
第53回
潘金蓮驚散幽歡 吳月娘拜求子息
第四回
赴巫山潘氏歡幽 鬧茶坊鄆哥義憤
第54回
應伯爵隔花戲金釧任醫官垂帳診瓶兒
第五回
捉姦情鄆哥定計 飲鴆藥武大遭殃
第55回
西門慶兩番慶壽旦 苗員外一諾送歌童
第六回
何九受賄瞞天 王婆幫閒遇雨
第56回
西門慶捐金助朋友 常峙節得鈔傲妻兒
第七回
薛媒婆說娶孟三兒 楊姑娘氣罵張四舅
第57回
開緣簿千金喜舍 戲雕欄一笑回嗔
第八回
盼情郎佳人占鬼卦 燒夫靈和尚聽淫聲
第58回
潘金蓮打狗傷人 孟玉樓周貧磨鏡
第九回
西門慶偷娶潘金蓮武都頭誤打李皂隸
第59回
西門慶露陽驚愛月 李瓶兒睹物哭官哥
第十回
義士沖配孟州道 妻妾玩賞芙蓉亭
第60回
李瓶兒病纏死孽 西門慶官作生涯
第11回
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西門慶梳籠李桂姐
第61回
西門慶乘醉燒陰戶 李瓶兒帶病宴重陽
第12回
潘金蓮私仆受辱 劉理勝魘勝求財
第62回
潘道士法遣黃巾士 西門慶大哭李瓶兒
第13回
李瓶姐牆頭密約 迎櫻舟轎春兒隙底私窺
第63回
韓畫士傳真作遺愛 西門慶觀戲動深悲
第14回
花子虛因氣喪身 李瓶兒迎奸赴會
第64回
玉簫跪受三章約 書童私掛一帆風
第15回
佳人笑賞玩燈樓 狎客幫嫖麗春園
第65回
願同穴一時喪禮盛 守孤靈半夜口脂香
第16回
西門慶擇吉佳期應伯爵追歡喜慶
第66回
翟管家寄書致賻 黃真人發牒薦亡
第17回
宇給事劾倒楊提督 李瓶兒招贅蔣竹山
第67回
西門慶書房賞雪 李瓶兒夢訴幽情
第18回
賂相府西門脫禍 見嬌娘敬濟銷魂
第68回
應伯爵戲銜玉臂 玳安兒密訪蜂媒
第19回
草里蛇邏打蔣竹山 李瓶兒情感西門慶
第69回
招宣府初調林太太 麗春院驚走王三官
第20回
傻幫閒趨奉鬧華筵 痴子弟爭鋒毀花院
第70回
老太監引酌朝房 二提刑庭參太尉
第21回
吳月娘掃雪烹茶 應伯爵替花邀酒
第71回
李瓶兒何家託夢 提刑官引奏朝儀
第22回
蕙蓮兒偷期蒙愛 春梅姐正色閑邪
第72回
潘金蓮摳打如意兒 王三官義拜西門慶
第23回
睹棋枰瓶兒輸鈔 覷藏春潘氏潛蹤
第73回
潘金蓮不憤憶吹簫 西門慶新試白綾帶
第24回
敬濟元夜戲嬌姿 惠祥怒詈來旺婦
第74回
潘金蓮香腮偎玉 薛姑子佛口談經
第25回
吳月娘春晝鞦韆 來旺兒醉中謗仙
第75回
因抱恙玉姐含酸 為護短金蓮潑醋
第26回
來旺兒遞解徐州 宋蕙蓮含羞自縊
第76回
春梅嬌撒西門慶 畫童哭躲溫葵軒
第27回
李瓶兒私語翡翠軒 潘金蓮醉鬧葡萄架
第77回
西門慶踏雪訪愛月 賁四嫂帶水戰情郎
第28回
陳敬濟徼幸得金蓮 西門慶糊塗打鐵棍
第78回
林太太鴛幃再戰 如意兒莖露獨嘗
第29回
吳神仙冰鑑定終身 潘金蓮蘭湯邀午戰
第79回
西門慶貪慾喪命 吳月娘失偶生兒
第30回
蔡太師汗鞏鞏擅恩錫爵 西門慶生子加官
第80回
潘金蓮售色赴東床李嬌兒盜財歸麗院
第31回
琴童兒藏壺構釁 西門慶開宴為歡
第81回
韓道國拐財遠遁 湯來保欺主背恩
第32回
李桂姐趨炎認女 潘金蓮懷妒驚兒
第82回
陳敬濟弄一得雙 潘金蓮熱心冷麵
第33回
陳敬濟失鑰罰唱 韓道國縱婦爭鋒
第83回
秋菊含恨泄幽情 春梅寄柬諧佳會
第34回
獻芳樽內室乞恩 受私賄後庭說事
第84回
吳月娘大鬧碧霞宮曾靜師化緣雪澗洞
第35回
西門慶為男寵報仇 書童兒作女妝媚客
第85回
吳月娘識破姦情 春梅姐不垂別淚
第36回
翟管家寄書尋女子 蔡狀元留飲借盤纏
第86回
雪娥唆打陳敬濟 金蓮解渴王潮兒
第37回
馮媽媽說嫁韓愛姐 西門慶包占王六兒
第87回
王婆子貪財忘禍 武都頭殺嫂祭兄
第38回
王六兒棒槌打搗鬼 潘金蓮雪夜弄琵琶
第88回
陳敬濟感舊祭金蓮 龐大姐埋屍托張勝
第39回
寄法名官哥穿道服 散生日敬濟拜冤家
第89回
清明節寡婦上新墳 永福寺夫人逢故主
第40回
抱孩童瓶兒希寵 妝丫鬟金蓮市愛
第90回
來旺偷拐孫雪娥 雪娥受辱守備府
第41回
兩孩兒聯姻共笑嬉 二佳人憤深同氣苦
第91回
孟玉樓愛嫁李衙內李衙內怒打玉簪兒
第42回
逞豪華門前放煙火 賞元宵樓上醉花燈
第92回
陳敬濟被陷嚴州府 吳月娘大鬧授官廳
第43回
爭寵愛金蓮惹氣 賣富貴吳月攀親
第93回
王杏庵義恤貧兒 金道士孌淫少弟
第44回
避馬房侍女偷金 下象棋佳人消夜
第94回
大酒樓劉二撒潑 洒家店雪娥為娼
第45回
應伯爵勸當銅鑼 李瓶兒解衣銀姐
第95回
玳安兒竊玉成婚 吳典恩負心被辱
第46回
元夜遊行遇雪雨 妻妾戲笑卜龜兒
第96回
春梅姐游舊家池館楊光彥作當面豺狼
第47回
苗青貪財害主 西門枉法受贓
第97回
假弟妹暗續鸞膠 真夫婦明諧花燭
第48回
弄私情戲贈一枝桃 走捷徑探歸七件事
第98回
陳敬濟臨清逢舊識 韓愛姐翠館遇情郎
第49回
請巡按屈體求榮 遇胡僧現身施藥
第99回
劉二醉罵王六兒 張勝竊聽張敬濟
第50回
琴童潛聽燕鶯歡 玳安嬉遊蝴蝶巷
第100回
韓愛姐路遇二搗鬼 普靜師幻度孝哥兒

成書過程

關於《金瓶梅》的成書時間,長期流傳的是嘉靖(1522—1566)說。最早明確提出此說的是屠本畯的《山林經濟籍》。鄭振鐸在《談金瓶梅詞話》中對此說提出質疑,認為“如果把《金瓶梅詞話》產生的時代放在明萬曆間,當不會是很錯的”。接著,吳晗證明“《金瓶梅》成書時代大約是在萬曆十年到三十年(1582—1602)這二十年中”。黃霖認為《金瓶梅》當成書於萬曆二十年(1592)前後,是中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長篇小說。

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

西門慶
山東省東平府清河縣的舊家子弟,家族開一生藥鋪。不甚讀書,閒遊浪蕩,好拳棒,會賭博,結識了一群幫閒抹嘴不守本分的人,義拜了十兄弟。家下先頭渾家陳氏早逝,遺下一女西門大姐,嫁給陳敬濟為室。繼娶吳月娘填房,又娶了幾房妾。善於夤緣鑽營,巴結權貴,在縣裡包攬訟事,交通官吏,知縣知府都和他往來。為了滿足貪得無厭的享樂欲望,他乾盡傷天害理的事情。但由於有官府做靠山,特別是攀結上了當朝宰相蔡京並拜其為義父,這就使他不僅沒有遭到應有的懲罰,而且左右逢源,步步高升。最後因酒色過度,又加財祿慾念的消耗,遂至中病而亡。
《金瓶梅》人物關係簡圖《金瓶梅》人物關係簡圖
潘金蓮
清河縣南門外潘裁縫的女兒,排行六姐。父親早死,母親把她賣給王招宣府里學習彈唱,王招宣死後,又轉賣給張大戶做丫頭,張收房作妾而大婦不容,又把她嫁給了賣燒餅的武大郎,事實上還是張大戶的外室。武大郎既矮又醜,但他的弟弟武松,卻是一個打虎的漢子,金蓮愛慕不遂,便被西門慶勾搭上了;於是害死了武大,嫁給西門慶做了第五房妾。在西門家裡,私仆受辱,爭寵爭財,進一步地幫通瓶兒,懷嫉驚兒,計害惠蓮,收服如意,更培植了一個春梅做了自己膀臂。等西門死後,更私通西門慶女婿陳敬濟,結果,被趕出來,為武松報兄仇所殺。
李瓶兒
原為大名府梁中書妾, 李逵大鬧大名府時,她帶了大量珠寶與養娘走上東京投親,被花太監侄男花子虛娶為正室,住在清河縣。花子虛流蕩嫖院,她便勾搭上了西門慶。子虛因兄弟爭家財被捉進宮府,她拿出銀子找西門慶打點官府,又把箱籠由牆頭運過去,暫存西門慶家裡;子虛釋放,不久氣病身亡,她便決意嫁給西門慶。西門慶因京案連累,未能辦理婚事,她因請蔣竹山診病,便招蔣竹山倒插門。後來蔣為西門慶所害,她才又嫁給西門慶做了第六房妾。初到時,西門慶對她冷淡;等生了官哥,她深得寵愛;但官哥死後,她不久患了血崩重症而亡。
龐春梅
原為西門慶買來服侍吳月娘的丫頭。潘金蓮嫁到西門慶家後,春梅成了潘金蓮屋裡的丫頭,又被西門慶收了房。西門慶死後,因為碰了潘金蓮和陳敬濟的姦情,她也加入成為一夥;後來事敗被逐,毅然離宅,嫁給周守備做妾,並且生子,扶為正室。在周守備府,她聽見潘金蓮慘死,使人埋葬了她的屍體;又救了陳敬濟,假作姑表兄妹,續了舊情,替他娶妻葛翠屏。還曾以貴客的姿態,去過西門府上,憑弔過舊家池館。周守備(後升為山東統制)死後,她私通周義,因貪淫無度,生出骨蒸癆病症,最後死在周義身上。

其他人物

關係
姓名
西門慶家庭成員
陳氏、卓丟兒、吳月娘、李嬌兒、孟玉樓、孫雪娥、潘金蓮、李瓶兒、西門大姐、陳敬濟、官哥兒、孝哥兒
西門慶妻妾的親戚
吳月娘親屬
吳大舅(吳愷)、吳大妗子、吳二舅、吳二妗子、吳大姨、來定兒
孟玉樓親屬
楊宗錫、楊宗保、楊姑娘、張四舅(張龍)、孟大嫂、孟二嫂、孟銳、孟大姨、孟三妗子
潘金蓮親屬
潘姥姥
李瓶兒親屬
花太監、花子由(花大舅)、花子米(花二舅)、花子華
西門慶家奴僕
男僕
玳安、來旺(鄭旺)、來興、來保、來昭、平安、鋮安、來安、天福、春鴻、春燕、小張松、王經、琴童、棋童、書童、畫童
丫頭
玉簫、小玉、元宵、夏花、蘭香、小鸞、中秋、翠兒、龐春梅、秋菊、繡春、迎春
傭人
惠祥、惠秀、一丈青、惠元、惠蓮、張安、小鐵棍兒
西門慶商鋪夥計及家眷
傅銘、傅自新、賁四(賁第傳)、韓道國、錦兒、春香、甘潤、胡秀、王顯、榮海、劉包、韓回子、韓嫂子
西門慶結拜弟兄及家眷
應伯爵、杜氏、吳典恩、祝實念、孫天化、雲理守、范氏、常峙節、白賚光、花子虛、卜志道
西門慶結交的官員
京城官員
宇文虛、李邦彥、余尚書、崔守愚、劉娘娘、林真人
地方官員
周守備、夏提刑、張團練、荊忠、李達天、錢成、任廷貴、夏恭基、錢勞、侯蒙、龔其、何其高、陳四箴、季侃廷、馮廷鵠、汪伯彥、趙訥、韓文光、陳正匯、雷啟元、徐崧、胡師文、凌雲翼、張叔夜、王士奇、黃甲、葉遷、林蒼峰、蔡少塘、錢老爹、賀千戶、范千戶、何千戶
西門慶的外宅情婦
張惜春、林太太、王六兒、賁四娘子(葉五兒)
西門慶交往的妓女
李桂姐、鄭愛月、吳銀兒、李桂卿、鄭愛香、韓金釧、韓玉釧

作品鑑賞

思想內容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書”之首,是一部描寫市井人物的小說,被認為是第一部文人獨創的小說,所以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性意義,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分水嶺。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它還是第一部細緻的描述人物生活、對話及家庭瑣事的小說,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人認為,雖然由於小說中有性描寫,使它對市井之民構成了吸引;但只有對傳統文化有相當認知的人,才能夠真正讀懂、讀透它。
《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寫家庭生活為題材的現實主義巨著,它假託宋朝舊事,實際上展現的是晚明政治和社會的各種現象,是一個社會斷層的深入剖解。法國大百科全書稱《金瓶梅》“全書將西門慶的好色行為與整個社會歷史聯繫在一起”。
一、全書描寫了西門慶的一生及其家庭從發跡到敗落的興衰史,並以西門慶為中心,一方面輻射市井社會,一方面反映官場社會,展開了一個時代的廣闊圖景,徹底暴露出人間的骯髒與醜惡。西門慶一方面憑藉經濟實力交通權貴,行賄鑽營,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貪贓枉法,為所欲為,擴大非法經營,從而成為集財、權、勢於一身的地方一霸。作品還通過西門慶的社會活動,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權貴與豪紳富商狼狽為奸、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的現實,從客觀上表明了這個社會的無可救藥。
二、《金瓶梅》以相當多的篇幅描寫了西門慶及其妻妾的家庭活動,寫出了這個罪惡之家的林林總總,反映了正常人性慘遭扭曲和異化的過程。以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為代表的諸多女性,儘管出身、性格、遭遇不盡相同,但都被超常的情慾、物慾所支配。她們以扭曲的人性去對抗道德淪喪的夫權社會,又在人性的扭曲中走向墮落和毀滅。作品在原始欲望的文本表象下面,同時具備了對人性本質的拷問,善與惡的分界在這本書中有了另一種解釋。

藝術成就

作為中國第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金瓶梅》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重要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中國長篇小說的傳統模式,在藝術上較之此前的長篇小說有了多方面的開拓和創新,為中國古代小說的演進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一、創作題材,從描述英雄豪傑、神仙妖魔轉向家庭生活、平凡人物。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態人情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主要通過普通人物的人生際遇來表現社會的變遷,具有強烈的現實性、明確的時代性,這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漸趨成熟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重大發展,為此後的世情小說開闢了廣闊的題材世界,並使之成為此後小說的主流。
二、創作主旨,從立意歌頌理想變為著重暴露黑暗,從表現美轉為暴露醜。《金瓶梅》之前的長篇小說,在批評社會黑暗的同時,更多的是著力謳歌美好的理想,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而《金瓶梅》則實現了中國古代小說審美觀念的大轉變,極寫世情之惡、生活之醜,是一部徹底的暴露文學。它在表現醜的時候,常常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言行之間的矛盾,達到強烈的諷刺效果,這種寫法對此後的諷刺文學有極大的影響。
三、人物塑造,從單色調變為多色調,從平面化轉向立體化。《金瓶梅》的敘事重心從以往的以組織安排故事為主轉向以描寫人物為主,並且克服了先前小說中人物性格單一化、凝固化的傾向,注重多方面、多層次地刻劃人物性格,能細緻如微地揭示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在一些人物形象中出現了美醜並舉的矛盾組合,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複雜性和流動性,實現了小說藝術的重大突破。
四、敘事結構,從線性發展轉向網狀交織。此前的長篇小說基本上是由一個個故事連結而成,採用的是線性發展的結構形式。而《金瓶梅》則從生活的複雜性出發,發展為網狀結構。全書圍繞西門慶一家的盛衰史而開展,並以之為中心輻射到整個社會,使全書組成一個意脈相連、情節相通的生活之網,既千頭萬緒,又渾然一體。
五、語言藝術,從說書體語言發展為市井口語。此前長篇小說的語言深受“說話”伎藝影響,《三國演義》屬於半文半白的演義語體,至《水滸傳》《西遊記》白話語言日漸成熟,同時也向著規範化和雅馴化的方向發展,而《金瓶梅》卻代表了小說語言發展的另一方面,即遵循口語化、俚俗化的方向發展。它運用鮮活生動的市民口語,充滿著濃郁淋漓的市井氣息,尤其擅長用個性化的語言來刻畫人物,神情口吻無不畢肖。

作品評價

清初文藝理論家張竹坡稱《金瓶梅》為“第一奇書”。
清代劉廷璣在園雜誌·卷二》:“深切人情事務,無如《金瓶梅》,真稱奇書。欲要止淫,以淫說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而文心細如牛毛繭絲,凡寫一人,始終口吻酷肖到底。結構鋪張,針線縝密,一字不漏,又豈尋常筆墨可到!”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諸世情書中,《金瓶梅》最有名。”“《金瓶梅》作者能文”,“描寫世情,盡其情偽”,“作者之於世情,蓋誠極洞達,凡所形容,或條暢,或曲折,或刻露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並寫兩面,使之相形,變幻之情,隨在顯見,同時說部,無以上之。”
毛澤東:“《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揭露封建社會經濟生活的矛盾,揭露統治者和被壓迫者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寫得很細緻的。”
鄭振鐸:“如果淨除了一切穢褻的章節……仍不失為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
吳晗:“作者敢於雖性生活作無忌憚的大膽敘述,便使社會上一般假道學先生感覺到逼脅而予以擯棄。”

後世影響

文學地位

《金瓶梅》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從此,文人創作成為小說創作的主流。《金瓶梅》之前的長篇小說,莫不取材於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金瓶梅》擺脫了這一傳統,以現實社會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使中國小說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日臻成熟,為其後《紅樓夢》的出現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準備。
《金瓶梅》以家庭為中心,寫一家聯繫到天下、國家,反映現實社會,給《紅樓夢》寫貴族家庭的衰敗開了路;《金瓶梅》傾心於女性的世界,把人類的另一半推向舞台的中心,直接影響了《紅樓夢》的創作;《金瓶梅》善於運用生動鮮活的俗語、市語,人物各有各的聲口,這完全為《紅樓夢》所繼承;《金瓶梅》打破大團圓的傳統結局,如實描寫人生悲劇,《紅樓夢》也是如此。因此,有學者稱“《金瓶梅》是《紅樓夢》之祖”。
《金瓶梅》的誕生,標誌著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幾部小說取材於歷史故事與神話傳說而集體整理加工式小說創作模式的終結,開啟了文人直接取材於現實社會生活而進行獨立創作長篇小說的先河。歷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論著層出不窮。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倍受研究者之關注。
《金瓶梅》全書100回,數百個人物,結構大而不亂,主要人物潘金蓮、西門慶、陳經濟、吳月娘等都很有個性,裡面運用了大量方言、歇後語、諺語、詞曲,不少詞曲用得頗為精妙,又富含雜學知識,對後世小說創作影響很大。由於書中淫詞穢語很多,而被列為禁書。

衍生作品

《金瓶梅》成書後,作者又接著寫了一部續書,定名為《玉嬌李》。後來沈德符在工部郎中丘志充那裡讀了首卷,其感受是“筆鋒恣橫酣暢,似尤勝《金瓶梅》”(《野獲編》)。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丘志充離京出守,此書不知下落。然而,丘志充兒子丘石常的好朋友丁耀亢又寫了一部《續金瓶梅》,流傳至今。《續金瓶梅》之後,有它的兩種刪改本:一種是刊於清順治康熙年間的《隔簾花影》,另一種是署名夢筆生編輯的《金屋夢》。
《金瓶梅》在清代,還被改編成戲曲。首先是戲劇家李斗於乾隆乙卯年(1795年)刊行的一部傳奇改編本《奇酸記》。其次是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刊行的一部彈詞《雅調南詞秘本繡像金瓶梅》。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著一些取材於《金瓶梅》的俗曲,如韓小窗就寫了《得鈔傲妻》《哭官哥》《不垂別淚》《春梅游舊家池館》等多篇作品。
《金瓶梅》後來還多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作品,如王引執導1955年首映的電影《金瓶梅》,毛勝執導1996年首映的電影《金瓶梅(新金瓶梅)》,錢文錡執導2008年首映的電影《金瓶梅》,以及龔玥菲主演2014年首映的靜態電影《新金瓶梅》等。

版本系統

漢文版本

《金瓶梅》有三個漢文版本系統。
張評本系統
張評本即《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清初張竹坡對崇禎本進行了評點,之後評點本大行其道,崇禎本便為張評本取代.
《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王汝梅、李昭恂、於鳳樹校點。齊魯書社1987年版,全二冊。此為張評甲本,刪節本,註明所刪字數,全書共刪10385字。
《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王汝梅校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全二冊,每回有校記注釋。刪節本,未寫明字數,刪節以“…”標示。此為張評乙本。
崇禎本系統
即明崇禎年間刻本,此書有200幅木刻插圖,全稱《新鐫繡像批評金瓶梅》,故又稱繡像本,是後來經過文人潤色加工過的,文字比較規範,文學性更強些,但早期的樸質風格受到了影響,有一些士大夫說教的色彩。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叢書本,據北大圖書館藏本影印。1988年8月版。4函36冊,每回插圖2幀,全書共200幀。正文頁20行,行22字,文中有圈點,行間有夾批並有眉批。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李漁全集》(第一版20冊)第12-14冊收錄。張兵、顧越點校,黃霖審定,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印量3500套。插圖100幅,附於卷首。有刪節,但未註明字數,刪文以“□”標出。(第二版12冊本《李漁全集》改為2冊收錄,此為崇禎本)
《金瓶梅》崇禎本會校足本,王汝梅會校,齊魯書社1989年6月版,是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署檔案批准,為學術研究需要而出版的。這是《金瓶梅》崇禎本問世以來第一次出版排印本,一字不刪,200幅插圖照原版影印。發行時有限制,原則上只售給各大圖書館和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研究員以上職稱的研究人員。
《金瓶梅會校本》,中華書局1998年3月版。全三冊,是對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5月版戴鴻森校本、崇禎本、張評甲本三書的會校,刪節處同原書。
《會校會評金瓶梅》足本,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劉輝、吳敢輯校,平裝5冊一函。朱墨套印,系以北京首都圖書館藏《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為底本,另據其他7種有代表性的說散本會校;而評語則收錄北京首都圖書館藏《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等7種說散本的評語,包括文龍的評語和張竹坡後人家藏本的墨評。附北京大學藏《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的刻印精美插圖200幅。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附吳晗《金瓶梅與王世貞》,星洲世界書局出版(潔本)。
詞話本系統
又稱萬曆本,即明萬曆年間刻本《金瓶梅詞話》,是早期版本,有民間說唱色彩,語言敘事都比較樸質,有原始風貌。
詞話本書影詞話本書影
詞話本刊本今存四種:國記憶體一種(1931年在山西介休縣發現,後入藏北平圖書館,由古佚小說刊行會據以影印104部。此詞話本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日本存三種。國記憶體藏本《新刻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二回缺二葉,日人長譯規矩也認為是詞話本原版。日本日光山輪王寺茲眼堂藏本第五回末葉有11行與日本德山毛利氏棲息堂藏本不同。棲息堂藏本第五回末葉有8行用《水滸傳》文字刻印配補。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詞話本殘存二十三回(實存七個整回和十六個殘回)對這四種現存詞話本,學者多認為為同版。
《新刻金瓶梅詞話》,1957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1933年10月“北京古佚小說刊行會”影印本重印,兩函21冊,200幅插圖合為一冊。有欣欣子序、廿公跋、東吳弄珠客序。不少學者認為這是最早刻本。
《金瓶梅詞話》,戴鴻森校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5月版,刪節本,全二冊。2000年再版,全二冊,為“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系列。
《金瓶梅詞話校注》,馮其庸顧問,白維國、卜健校注,嶽麓書社1995年8月版,全四冊一函。此書刪節約4000字,對詞話本進行了詳細的注釋,注文近100萬字,是對明代社會生活的全面展示,學術價值極高。
《金瓶梅詞話》,人民文學出版社據1957年影印本重印,1988年4月版。兩函21冊,圖1冊,線裝。
《金瓶梅詞話》,陶慕寧校注,寧宗一審定,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簡體橫排,精裝兩冊。
《金瓶梅詞話》,金學家梅節重校本,一百回,香港夢梅館1988年出版,1993年普及版。1998年出版三校本。1988年版附校記五千多條。1993年普及版200幅明版插圖,陳詔黃霖注釋,新式標點,無校記,附註釋、四冊。1998年三校本陳少卿鈔閱限印200部。

譯文版本

滿文譯本
1708年,附有滿文序言的《金瓶梅》滿文譯本出版,這是根據張竹坡評點本翻譯的,但做了一些刪改,其序言頗有學術價值。關於譯者其說不一,認為是和素徐元夢的說法最為著名,不過翻譯無疑是受到滿洲貴族支持的。
滿文本《金瓶梅》是根據康熙三十四年刊行的張批本翻譯的。譯本刪去每回前的總評、文中的眉批、旁批、讀法、閒話、張頤的序言,以及200幅插圖。譯書前有一篇滿文序言。全書40卷一百回,每卷多則三回,少則一、二回。其回目未採用張評本的簡目,而是基本上採用明崇禎本的回目。全書為滿文,只是在滿族人不甚清楚的人名、地名、官名以及成語、熟語、曲文名等旁附有漢文。
英文譯本
1982年,美國漢學家芮效衛(David Tod Roy)以萬曆本為源本,開始翻譯《金瓶梅》。1993年,《金瓶梅》譯本第一冊出版。2001年,第二冊出版。2013年,譯完《金瓶梅》最後一卷(第5卷)。英譯本5卷《金瓶梅》總共2500多頁,注釋多達4400多條。芮效衛的英譯本忠實原著,力圖最大限度地傳達原著的語言和文化信息,每卷中注釋所占的篇幅均高達三分之一。研究者認為,他的翻譯不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英文譯本,也為金學研究者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學術文獻。
英文譯本英文譯本
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漢英對照金瓶梅》,克萊門特·厄傑頓(Clement Egerton)翻譯,精裝五冊,收入國家級項目“大中華文庫”。此書是國內出版的第一個中英文對照版《金瓶梅》,楊牧之總序。

作者考證

《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究竟是誰,一直眾說紛紜,為“金學”研究中的第一懸案。自清康熙間謝頤提出作者應是王世貞以來,各個研究者已提出了70餘位蘭陵笑笑生的“候選人”,如王世貞賈三近屠隆李開先徐渭王稚登趙南星李漁盧楠馮夢龍、丁純父子、湯顯祖李先芳沈德符李贄馮維敏謝榛賈夢龍薛應旗臧晉叔金聖歎田藝蘅、王采、唐寅李攀龍蕭鳴鳳、胡忠等,不一而足。其廣有影響者有以下幾種說法。
王世貞說
明刻本《山林經濟籍》與《萬曆野獲編》最早透露出王世貞作《金瓶梅》的信息。宋起鳳撰於康熙十二年的《稗說》與清初的《〈玉嬌梨〉緣起》均指實為王世貞。其後清人陳陳相因,推波助瀾,一時形成非王世貞莫屬的輿論。此說20世記30年代遭到魯迅、吳晗、鄭振鐸等人的嚴重打擊。1979年朱星發表《〈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誰》重倡此說,並列舉出十條理由:王世貞是“嘉靖間大名士”;他能寫小說,並有小說傳世;他有能力個人完成宏篇巨製;他有完成大作的足夠時間;他是大官僚,所以能寫出官場大場面;《金瓶梅》中的地名與王世貞經歷相符合;他崇信佛道,正是《金瓶梅》所宣揚;他好色醉酒,具有寫作《金瓶梅》的情懷;他祖籍江蘇省太倉市,曾在山東做官,具有運用江蘇太倉與山東方言的條件;他知識面廣,能寫出《金瓶梅》這樣的百科全書。
黃霖、徐朔方、趙景深等撰文商榷,此說重又混入諸說林立的迷茫之中。1987年至1990年,周鈞韜《金瓶梅新探》《金瓶梅探謎與藝術賞析》,連發三篇專為“王世貞說”翻案,在重申“王世貞說”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了“王世貞及其門人聯合創作說”。1999年,許建平《金學考論》用四個外證七個內證進一步申述“王世貞說”。2002年,霍現俊《〈金瓶梅〉發微》再次舉起此說大旗,從外證、內證兩方面,重新全面予以論證。許建平甚至認為“21世紀《金瓶梅》研究應從王世貞研究作為新的突破口和起點”。
最重要的一點是:李時珍曾經將自己編寫的《本草綱目》交給王世貞,以求王世貞給予修改意見,《本草綱目》中寫有一味世人從未了解的藥材,而之前為沒有人聽說過這味藥材的名字。在《金瓶梅》中出現了這味藥材,而書寫成之時,《本草綱目》還未問世。
賈三近說
這是20世紀新時期《金瓶梅》作者新人第一說。倡論者為張遠芬。其《金瓶梅新證》提出十條證據:蘭陵是山東嶧縣,賈三近是嶧縣人;他有資格被稱為“嘉靖間大名士”;小說的成書年代與賈三近的生活時代正相契合;他是正三品大官,其閱歷足可創作《金瓶梅》;小說中有大量嶧縣、北京、華北方言,賈三近分別在這些地區居住過;小說中有幾篇高水平奏章,賈三近正精於此道;小說中有些人物記載類似賈三近;小說多有戲曲描寫,賈三近有此生活積累;他曾十年在家閒居,有創作的時間保證;他寫過小說。
金瓶梅金瓶梅
屠隆說
黃霖首倡此說。他發表了一組八篇文章,提出七條依據:小說第56回的《哀頭巾詩》《祭頭巾文》,出自《開卷一笑》,作者即屠隆;小說有不少浙江方言,與屠隆籍貫相合;他祖籍武進,古稱蘭陵;他潛心佛道,與小說主旨一致;他以“淫縱”罷官,堅持寫作“淫雅雜陣”,其情慾觀正是小說的思想傾向;他具備創作《金瓶梅》的生活基礎與文學素養;他與劉承禧、王世貞關係密切,此兩人均有《金瓶梅》抄本全稿,當為屠隆所贈。
此說得到戴松岳的支持。戴松岳在《風流才子屠隆》認為,“學術界研究《金瓶梅》後普遍認為:此書作者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看穿世事、不滿現實甚至有點玩世不恭,並好敘男女情慾、熟悉小說戲曲乃至遊戲文學等,屠隆在眾作者的人選中最符合這些條件。”此外,國內目前發現的最早萬曆年間的版本為戴松岳的論點提供了實物佐證,也是最關鍵的論據,“萬曆年間的《金瓶梅》版本由欣欣子作序,蘭陵笑笑生著,作序者欣欣子是在明賢里寫下這篇序言的。而這個明賢里就是寧波城中的鑒橋頭乾溪里,經查家譜,欣欣子就是屠隆的族孫屠本畯。屠家最先是從常州遷徙至現在的寧波,常州當時又被稱為蘭陵,屠隆號笑笑先生,所以蘭陵笑笑生就是屠隆。”
李開先說
此說始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1962年版的一條腳註,是存疑的語氣,1979年重印時便把“李開先的可能性較大”一句刪除。據說這一條腳註系吳曉鈴所加。吳曉鈴1982年6月在美國發表《金瓶梅作者新考》講演時重申此說。徐朔方因為是“集體累積說”的創始人,所以他主張李開先是《金瓶梅》的寫定者。徐朔方的根據是:李開先符合《金瓶梅》作者的基本條件,如為山東人,歷任京官,創作有戲曲多種,其《詞謔》、《詩禪》表明他對市井文學的愛好和修養,乃“嘉靖八子”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嘉靖間大名士”等;《金瓶梅》本身證明了其與李開先關係密切,如第70回〔正宮·端正好〕套曲五支,出自李開先《寶劍記》第五十齣原文等;《金瓶梅》與《寶劍記》從內容到形式都有相似之處。
日本漢學家日下翠《金瓶梅作者考證》支持此說,並提出四點新見:李開先的院本集《一笑散》,其命名詞意與感覺均與“笑笑生”相似;李開先的生日是8月28日,西門慶的生日是7月28日;《寶劍記》使替身(侍女錦兒)死去,而主要人物(林沖之妻)繼續發展故事,這種手法與《金瓶梅》同出一轍;西門慶形象不統一,具有二重性格,原因是有李開先的“自我投影”。
後來卜鍵覓蹤章城,訪書南都,發現《李氏族譜》,著成《金瓶梅作者李開先考》一書,從《寶劍記》與《金瓶梅》、李開先與西門慶、清河寓意、蘭陵意旨等諸多內證,以及個人素質、作文風格、交遊類群等一些資質,集此說為大成。
徐渭說
最早透露這一信息的是明袁中道《游居柿錄》。1939年阿瑟·戴維·韋利(英)在英譯本《金瓶梅》的導言中首次提出,卻鬧了一個音近而誤、張冠李戴的笑話。不期60年後,潘承玉金瓶梅新證》卻完成了此說剝繭抽絲、瓜熟蒂落般較為全面的論證。
《金瓶梅新證》首先對小說中佛教、道教描寫的分析,把《金瓶梅》的作者定位為“一位生平跨嘉、隆、萬三朝,而主要活動在嘉靖朝的人物”。接著“指出小說作者同時又是資料豐贍的戲曲學者、技巧純熟的戲曲作家、素養全面的畫家與擅長套用文寫作的幕客”,“作者應該有邊關甚或禦敵的生活閱歷”,“具有較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和禦敵衛國意識”,“作者有強烈的方言俗語愛好”,“作者必有以上各方言區(按指紹興、山東、北京、蘇州、山西、福建、廣東等)的生活經驗”,“有著書藏名於謎的愛好”;並對《〈金瓶梅〉地理原型考》《〈金瓶梅〉中的紹興酒及其他紹興風物》《〈金瓶梅〉中的紹興民俗》《〈金瓶梅〉中的紹興方言》等考證,“證明小說作者必為紹興人”,然後逐一論證“徐渭符合《金瓶梅》作者的一切條件”。潘承玉還把小說諸謎如“廿公”“徐姓官員”“清河縣”“蘭陵”“笑笑生”等破解為“浙東紹興府山陰縣徐渭”,歸結到“紹興老儒說”。潘承玉還考索了《金瓶梅》的抄本,認為董其昌是流傳線索中的中心人物,而陶望齡是傳遞抄本的關鍵人物,而“陶望齡手上的《金瓶梅》來自徐渭,而且極可能就是徐渭的原稿”。
潘承玉還作有《金瓶梅文本與徐渭文字相關性比較》,“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徐渭文字是徐渭所寫,《詞話》也是徐渭所寫”。他進而論證“紹興士人與嚴嵩”“沈練與嚴嵩父子”“徐渭與沈練”的關係,在《緣何泄憤為誰冤》一節中,認為“徐渭因感於鄉風並激於沈練的死而寫《金瓶梅》,而他握以行文的這支筆,則同時飽蘸了他一生的全部不幸”。嚴格地說,潘承玉才是徐渭說的創立者。
王稚登說
魯歌、馬征提議。他們提出十三條根據:王稚登最先有《金瓶梅》抄本;他是古稱“蘭陵”的武進人;他對屠隆不滿,因選其《哀頭巾詩》《祭頭巾文》入小說,以示譏刺;小說中的詩歌曲與王稚登所輯《吳騷集》相似;王稚登《全德記》中某些內容、用語與《金瓶梅》相似;他的詩文與小說詩文一脈相通;他登熟悉小說中的一系列方言;他與小說均有中原正統觀;他符合“嘉靖間大名士”;他是王世貞的門客,故以小說為王世貞之父報仇;小說中王招室一家是王稚登家“豪族”醜類之再現;小說三次引用他感觸深刻的詩句“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小說反映的作者模樣正與他的情況若相符節。
蔡榮名說
浙江學者陳明達撰文指出,《金瓶梅》作者為明朝黃岩人氏蔡榮名。他的長篇論文《〈金瓶梅〉作者蔡榮名考》,以翔實的證據,考證出蔡榮名是《金瓶梅》真正的作者。他從八個方面考證:(一)書中大量獨特的黃岩方言證實只有黃岩人才能寫得出來。(二)蔡榮名的出身、經歷和秉性符合寫作《金瓶梅》的身份;《芙蓉亭詩鈔》更是提供了直接的證據。(三)王世貞鼎力相助蔡榮名完成寫作《金瓶梅》。王世貞詩“袖攜天台石,吐作弇山雲”。“兩年兩扣先生門,沾沾所見愜所聞”及蔡榮名《弇山行》證實,《金瓶梅》初稿是蔡榮名的,也是蔡榮名在弇山園兩年最後定稿的。(四)世貞“袖攜天台石”;欣欣子序“吾友笑笑生為此,爰馨平日所蘊者,著斯傳”;《金瓶梅》36回955頁:蔡道:“學生蔡蘊,賤號一泉,”“泉”,水源也,黃岩話“水、書”同音,均念“xu”。意思就是蔡蘊書源也。三者均指《金瓶梅》書稿出處,證實笑笑生就是蔡榮名。(五)“蘭陵笑笑生”出自王世貞詩“吾憐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中的“陶陶酒人”,蘭陵指代酒。“欣欣子”的“欣欣”出自王世貞詩“沾沾所見愜所聞”中的“沾沾”;(六)欣欣子書於明賢里之軒”。“欣欣”的第二個含義是“欣欣向榮”,所以,整個署名隱含“榮名閒里書之於軒”。(七)《金瓶梅》跋中的“鉅公”指張居正。王世貞與張居正是同年,要影射張居正,必須讓作者隱姓埋名,所以託名“蘭陵笑笑生”。(八)歷來許多學者不解的疑惑在蔡榮名身上都能找到答案。如“三七”“鳳城”“芙蓉亭”等的出處。
陳明達的研究成果引起海外漢學界和媒體的重視。美國、香港等報刊發表了陳明達的論文。
趙南星說
最先提出此說的乃清人宮偉謬,見《春雨草堂別集》卷七《續廷聞州世說》。趙南星是山東高邑人,明代萬曆進士,系東林黨重要人物。《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4期發表王勉《趙南星與明代俗文學兼論〈金瓶梅〉作者問題》一文,提出“《金瓶梅》很可能是趙南星在他一班朋友如吳昌期、徐新周、王義華等人協助下完成”的觀點。該文主要從《金瓶梅詞話》的“欣欣子序”和書前的“開場詞”入手,認為它們和趙南星有著密切的關係,進而主張趙南星在許多方面“都是很合適的人”。
李漁說
此說先見於清代康熙年間刊刻的《第一奇書》在茲堂刊本題“李笠翁先生著”。李笠翁,即李漁(1611—1679),浙江蘭溪人,清初文學家、戲曲理論家。因張竹坡批評的《第一奇書金瓶梅》中圖後下半頁有“回道人題”的字樣,正是李漁的化名。
盧楠說
此說見《金瓶梅》滿文譯本序。該書卷首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五月穀旦序:“此書乃明朝閒散儒生盧楠斥嚴嵩、嚴世蕃父子所著之說,不知確否?”盧楠,明代文學家,字少楩,大名濬縣人,太學生,明末廣五子之一。他是王世貞的高足,富有才華,極為熟悉濬縣、臨清一帶的社會風情、市民生活,具有創作《金瓶梅》的條件。王汝梅教授在《談滿文本金瓶梅序》一文中,申述了盧楠說,然無確證。
馮夢龍說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魏子云認為《金瓶梅詞話》中的《祭頭巾文》一文,在馮夢龍所編寫的《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的“凡例”中,有“金陵遊客”馮夢龍寫《頭巾賦》的記錄,所以,《開卷一笑》和馮夢龍的《古今談概》《古今笑林》《智囊補》等著作後,認為文句“不惟有其語態雷同處,且有引言慣用語”,可以“肯定《金瓶梅詞話》是馮夢龍參與的改寫本,連‘欣欣子’與‘東吳弄珠客’都是馮夢龍的化名”。陳昌恆則從考索馮夢龍的名號入手,得出“東吳弄珠客”“蘭陵笑笑生”“欣欣子”等都是馮夢龍的化名。三篇序跋,署名、尾語不同,但實為一文,倘排比研究,則構成一篇完整的《金瓶梅》研究論文。同時具體論證了馮氏創作《金瓶梅》的三個階段。
另有學者指出,“崇禎本”《金瓶梅詞話》亦宜出自馮夢龍之手。在《金瓶梅》的早期傳播和成書過程的研究中,馮夢龍的特殊作用,應值得注意。專家們認為《金瓶梅》不一定是世代累積型的一種集體創作,但並不否定曾經有人系統整理或最後修定,而且這個最後修定,也難以確定是一次或多次,多次是指在一次初步完成後,又經同時或不同時代的人對作品進行較大的或最後的修定、寫定。同時要解開《金瓶梅》作者之謎,還必須從三個框框裡跳出來才能比較科學地去探討:第一,“嘉靖間”;第二,“山東人”;第三,“大名士”。而現存萬曆本,即丁巳年(1617)刻本,應是初刻本,初刻即是新刻,也即是首刻,這與馮夢龍關係極大,最後修定者或寫定的非他莫屬。
丁純父子說
此說見於房文齋先生所著《金瓶梅傳奇——蘭陵笑笑生秘史》,東方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該書指認《金瓶梅》一書為丁純父子之作,蘭陵笑笑生就是丁純、丁惟寧父子。為《金瓶梅》寫跋的“廿公”寫道:“《金瓶梅》為世廟時一鉅公寓言,蓋有所刺也。然曲盡人間醜態,其亦先師不刪‘鄭衛’之旨乎,中間處處埋伏因果,作者亦大慈悲矣。”繼丁其偉、金亮鵬先生考證,“廿公”就是丁惟寧的第五子丁耀亢。“世廟時”,是指明世宗嘉靖朝。丁純在嘉靖年間鄉試中舉後,被授為直隸鉅鹿訓導。明清時代的諸城一帶,有以先人在何處做過官,便以其地冠稱某公的習俗。這裡的“鉅公”,正是丁耀亢對其祖父之尊稱。

研究論著

瓶外卮言》(姚靈犀著,天津書局1940年版):全書分研究論文和詞語解釋兩部分,是中國第一部《金瓶梅》研究專著,反映了20世紀上半期的研究水平。
金瓶梅考證(朱星著,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全書對《金瓶梅》的版本、作者等問題進行考述,是建國後出版的第一部《金瓶梅》研究專著,它的出版代表著一個新的研究時代的開始。
金瓶梅編年紀事(魏子云著,台灣巨流圖書公司1981年版):全書將《金瓶梅》故事按年月日進行編排,尋找線索以解決作者、撰寫時代等問題。魏子云為二十世紀最高產的《金瓶梅》研究專家,撰有將近二十部《金瓶梅》研究專著。
論〈金瓶梅〉吳晗等著,胡文彬張慶善選編,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年版):全書精選20世紀80年代以前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是國內影響較大的一部《金瓶梅》研究論文集。
金瓶梅資料彙編朱一玄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全書分本事、作者、版本、評論、影響等五個部分,輯錄有關金瓶梅的研究資料,是國內第一部金瓶梅資料彙編。
金瓶梅的世界(胡文彬編,北方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全書選收海外學者研究《金瓶梅》的論文20篇,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以外海外《金瓶梅》研究的情況。
金瓶梅新探(周鈞韜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金瓶梅詞典》(王利器主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全書收錄《金瓶梅》各類詞語4588條,進行解釋,為閱讀作品提供了很大便利。
金瓶梅研究中國《金瓶梅》學會編,江蘇古籍出版社版):這是國內唯一的一種《金瓶梅》研究期刊,不定期出版,至今已出到第八輯。代表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研究水平,反映了這一時期金瓶梅研究的繁盛景象。
金瓶梅探謎與藝術賞析周鈞韜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金瓶梅鑑賞(周鈞韜著, 南京出版社1990年版)。
金瓶梅素材來源(周鈞韜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全書對《金瓶梅》的創作素材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梳理和辨析,有助於對《金瓶梅》作者、創作情況、思想傾向、藝術特性等情況的了解。
我與金瓶梅——海峽兩岸學人自述(周鈞韜、魯歌主編,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全書收錄23篇《金瓶梅》研究專家所寫的自述,由此可見他們的治學經歷及幾十年間《金瓶梅》的研究狀況。
金瓶梅大辭典黃霖主編,巴蜀書社1991年版):全書為綜合性辭典,內容涉及《金瓶梅》的各個方面,對閱讀、欣賞和研究這部小說具有很大的幫助。
20世紀金瓶梅研究史長編吳敢著,文匯出版社2003年版):全書對20世紀海內外《金瓶梅》研究的狀況進行系統、全面的介紹,是一部內容翔實、資料豐富的《金瓶梅》研究史。
金瓶梅的藝術(孫述宇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版):全書收錄學術論文15篇,對《金瓶梅》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在研究領域上有所拓展,是一部較早從藝術角度研究《金瓶梅》的專著。
金瓶梅人物論孟超著,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版):寫於1948年,曾在香港《文匯報》連載。全書對作品中的27個主要人物進行分析,是一部研究《金瓶梅》人物形象的專著。
金瓶梅成書與版本研究(劉輝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全書收錄9篇學術論文的,對《金瓶梅》的成書過程、版本、評點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和考辨,並披露了不少新的資料。
金瓶梅考論(黃霖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全書收錄學術論文28篇,既有對作者、成書、版本的考述,又有對人物形象、藝術特性的探討,作者提出不少值得注意的觀點。
說不盡的金瓶梅寧宗一著,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全書從小說觀念、小說類型、審醜、性描寫等方面探討《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有不少新的見解。
〈金瓶梅〉與中國文化(田秉鍔著,江蘇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全書在中國文化發展演進的大背景下,探討《金瓶梅》與運河文化、酒文化、性文化等的關係,重在挖掘作品的文化內涵,拓展了研究空間。
金瓶梅藝術論周中明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全書從藝術構思、諷刺、白描藝術、人物塑造、心理描寫、語言藝術、結構布局等方面對《金瓶梅》的藝術成就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金瓶梅〉六十題陳詔著,上海書店1993年版):全書從小處入手,分六十個專題,內容涉及《金瓶梅》的各個方面。全書篇幅短小,筆調生動,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世情與世相(尹恭弘著,華文出版社1997年版):全書將作品放在晚明的時代文化背景下,對其與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性文化、政治文化、家庭文化、倫理文化、市井文化的關係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秋水堂論金瓶梅》(田曉菲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直接面對原著,對作品逐回進行十分精細的解讀,角度別致,新意疊出。
日本研究金瓶梅論文集(黃霖、王國安選編,齊魯書社1989年版)。
金瓶梅西方論文集徐朔方選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成書過程

關於《金瓶梅》的成書時間,長期流傳的是嘉靖(1522—1566)說。最早明確提出此說的是屠本畯的《山林經濟籍》。鄭振鐸在《談金瓶梅詞話》中對此說提出質疑,認為“如果把《金瓶梅詞話》產生的時代放在明萬曆間,當不會是很錯的”。接著,吳晗證明“《金瓶梅》成書時代大約是在萬曆十年到三十年(1582—1602)這二十年中”。黃霖認為《金瓶梅》當成書於萬曆二十年(1592)前後,是中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長篇小說。

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

西門慶
山東省東平府清河縣的舊家子弟,家族開一生藥鋪。不甚讀書,閒遊浪蕩,好拳棒,會賭博,結識了一群幫閒抹嘴不守本分的人,義拜了十兄弟。家下先頭渾家陳氏早逝,遺下一女西門大姐,嫁給陳敬濟為室。繼娶吳月娘填房,又娶了幾房妾。善於夤緣鑽營,巴結權貴,在縣裡包攬訟事,交通官吏,知縣知府都和他往來。為了滿足貪得無厭的享樂欲望,他乾盡傷天害理的事情。但由於有官府做靠山,特別是攀結上了當朝宰相蔡京並拜其為義父,這就使他不僅沒有遭到應有的懲罰,而且左右逢源,步步高升。最後因酒色過度,又加財祿慾念的消耗,遂至中病而亡。
《金瓶梅》人物關係簡圖《金瓶梅》人物關係簡圖
潘金蓮
清河縣南門外潘裁縫的女兒,排行六姐。父親早死,母親把她賣給王招宣府里學習彈唱,王招宣死後,又轉賣給張大戶做丫頭,張收房作妾而大婦不容,又把她嫁給了賣燒餅的武大郎,事實上還是張大戶的外室。武大郎既矮又醜,但他的弟弟武松,卻是一個打虎的漢子,金蓮愛慕不遂,便被西門慶勾搭上了;於是害死了武大,嫁給西門慶做了第五房妾。在西門家裡,私仆受辱,爭寵爭財,進一步地幫通瓶兒,懷嫉驚兒,計害惠蓮,收服如意,更培植了一個春梅做了自己膀臂。等西門死後,更私通西門慶女婿陳敬濟,結果,被趕出來,為武松報兄仇所殺。
李瓶兒
原為大名府梁中書妾, 李逵大鬧大名府時,她帶了大量珠寶與養娘走上東京投親,被花太監侄男花子虛娶為正室,住在清河縣。花子虛流蕩嫖院,她便勾搭上了西門慶。子虛因兄弟爭家財被捉進宮府,她拿出銀子找西門慶打點官府,又把箱籠由牆頭運過去,暫存西門慶家裡;子虛釋放,不久氣病身亡,她便決意嫁給西門慶。西門慶因京案連累,未能辦理婚事,她因請蔣竹山診病,便招蔣竹山倒插門。後來蔣為西門慶所害,她才又嫁給西門慶做了第六房妾。初到時,西門慶對她冷淡;等生了官哥,她深得寵愛;但官哥死後,她不久患了血崩重症而亡。
龐春梅
原為西門慶買來服侍吳月娘的丫頭。潘金蓮嫁到西門慶家後,春梅成了潘金蓮屋裡的丫頭,又被西門慶收了房。西門慶死後,因為碰了潘金蓮和陳敬濟的姦情,她也加入成為一夥;後來事敗被逐,毅然離宅,嫁給周守備做妾,並且生子,扶為正室。在周守備府,她聽見潘金蓮慘死,使人埋葬了她的屍體;又救了陳敬濟,假作姑表兄妹,續了舊情,替他娶妻葛翠屏。還曾以貴客的姿態,去過西門府上,憑弔過舊家池館。周守備(後升為山東統制)死後,她私通周義,因貪淫無度,生出骨蒸癆病症,最後死在周義身上。

其他人物

關係
姓名
西門慶家庭成員
陳氏、卓丟兒、吳月娘、李嬌兒、孟玉樓、孫雪娥、潘金蓮、李瓶兒、西門大姐、陳敬濟、官哥兒、孝哥兒
西門慶妻妾的親戚
吳月娘親屬
吳大舅(吳愷)、吳大妗子、吳二舅、吳二妗子、吳大姨、來定兒
孟玉樓親屬
楊宗錫、楊宗保、楊姑娘、張四舅(張龍)、孟大嫂、孟二嫂、孟銳、孟大姨、孟三妗子
潘金蓮親屬
潘姥姥
李瓶兒親屬
花太監、花子由(花大舅)、花子米(花二舅)、花子華
西門慶家奴僕
男僕
玳安、來旺(鄭旺)、來興、來保、來昭、平安、鋮安、來安、天福、春鴻、春燕、小張松、王經、琴童、棋童、書童、畫童
丫頭
玉簫、小玉、元宵、夏花、蘭香、小鸞、中秋、翠兒、龐春梅、秋菊、繡春、迎春
傭人
惠祥、惠秀、一丈青、惠元、惠蓮、張安、小鐵棍兒
西門慶商鋪夥計及家眷
傅銘、傅自新、賁四(賁第傳)、韓道國、錦兒、春香、甘潤、胡秀、王顯、榮海、劉包、韓回子、韓嫂子
西門慶結拜弟兄及家眷
應伯爵、杜氏、吳典恩、祝實念、孫天化、雲理守、范氏、常峙節、白賚光、花子虛、卜志道
西門慶結交的官員
京城官員
宇文虛、李邦彥、余尚書、崔守愚、劉娘娘、林真人
地方官員
周守備、夏提刑、張團練、荊忠、李達天、錢成、任廷貴、夏恭基、錢勞、侯蒙、龔其、何其高、陳四箴、季侃廷、馮廷鵠、汪伯彥、趙訥、韓文光、陳正匯、雷啟元、徐崧、胡師文、凌雲翼、張叔夜、王士奇、黃甲、葉遷、林蒼峰、蔡少塘、錢老爹、賀千戶、范千戶、何千戶
西門慶的外宅情婦
張惜春、林太太、王六兒、賁四娘子(葉五兒)
西門慶交往的妓女
李桂姐、鄭愛月、吳銀兒、李桂卿、鄭愛香、韓金釧、韓玉釧

作品鑑賞

思想內容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書”之首,是一部描寫市井人物的小說,被認為是第一部文人獨創的小說,所以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性意義,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分水嶺。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它還是第一部細緻的描述人物生活、對話及家庭瑣事的小說,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人認為,雖然由於小說中有性描寫,使它對市井之民構成了吸引;但只有對傳統文化有相當認知的人,才能夠真正讀懂、讀透它。
《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寫家庭生活為題材的現實主義巨著,它假託宋朝舊事,實際上展現的是晚明政治和社會的各種現象,是一個社會斷層的深入剖解。法國大百科全書稱《金瓶梅》“全書將西門慶的好色行為與整個社會歷史聯繫在一起”。
一、全書描寫了西門慶的一生及其家庭從發跡到敗落的興衰史,並以西門慶為中心,一方面輻射市井社會,一方面反映官場社會,展開了一個時代的廣闊圖景,徹底暴露出人間的骯髒與醜惡。西門慶一方面憑藉經濟實力交通權貴,行賄鑽營,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貪贓枉法,為所欲為,擴大非法經營,從而成為集財、權、勢於一身的地方一霸。作品還通過西門慶的社會活動,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權貴與豪紳富商狼狽為奸、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的現實,從客觀上表明了這個社會的無可救藥。
二、《金瓶梅》以相當多的篇幅描寫了西門慶及其妻妾的家庭活動,寫出了這個罪惡之家的林林總總,反映了正常人性慘遭扭曲和異化的過程。以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為代表的諸多女性,儘管出身、性格、遭遇不盡相同,但都被超常的情慾、物慾所支配。她們以扭曲的人性去對抗道德淪喪的夫權社會,又在人性的扭曲中走向墮落和毀滅。作品在原始欲望的文本表象下面,同時具備了對人性本質的拷問,善與惡的分界在這本書中有了另一種解釋。

藝術成就

作為中國第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金瓶梅》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重要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中國長篇小說的傳統模式,在藝術上較之此前的長篇小說有了多方面的開拓和創新,為中國古代小說的演進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一、創作題材,從描述英雄豪傑、神仙妖魔轉向家庭生活、平凡人物。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態人情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主要通過普通人物的人生際遇來表現社會的變遷,具有強烈的現實性、明確的時代性,這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漸趨成熟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重大發展,為此後的世情小說開闢了廣闊的題材世界,並使之成為此後小說的主流。
二、創作主旨,從立意歌頌理想變為著重暴露黑暗,從表現美轉為暴露醜。《金瓶梅》之前的長篇小說,在批評社會黑暗的同時,更多的是著力謳歌美好的理想,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而《金瓶梅》則實現了中國古代小說審美觀念的大轉變,極寫世情之惡、生活之醜,是一部徹底的暴露文學。它在表現醜的時候,常常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言行之間的矛盾,達到強烈的諷刺效果,這種寫法對此後的諷刺文學有極大的影響。
三、人物塑造,從單色調變為多色調,從平面化轉向立體化。《金瓶梅》的敘事重心從以往的以組織安排故事為主轉向以描寫人物為主,並且克服了先前小說中人物性格單一化、凝固化的傾向,注重多方面、多層次地刻劃人物性格,能細緻如微地揭示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在一些人物形象中出現了美醜並舉的矛盾組合,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複雜性和流動性,實現了小說藝術的重大突破。
四、敘事結構,從線性發展轉向網狀交織。此前的長篇小說基本上是由一個個故事連結而成,採用的是線性發展的結構形式。而《金瓶梅》則從生活的複雜性出發,發展為網狀結構。全書圍繞西門慶一家的盛衰史而開展,並以之為中心輻射到整個社會,使全書組成一個意脈相連、情節相通的生活之網,既千頭萬緒,又渾然一體。
五、語言藝術,從說書體語言發展為市井口語。此前長篇小說的語言深受“說話”伎藝影響,《三國演義》屬於半文半白的演義語體,至《水滸傳》《西遊記》白話語言日漸成熟,同時也向著規範化和雅馴化的方向發展,而《金瓶梅》卻代表了小說語言發展的另一方面,即遵循口語化、俚俗化的方向發展。它運用鮮活生動的市民口語,充滿著濃郁淋漓的市井氣息,尤其擅長用個性化的語言來刻畫人物,神情口吻無不畢肖。

作品評價

清初文藝理論家張竹坡稱《金瓶梅》為“第一奇書”。
清代劉廷璣在園雜誌·卷二》:“深切人情事務,無如《金瓶梅》,真稱奇書。欲要止淫,以淫說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而文心細如牛毛繭絲,凡寫一人,始終口吻酷肖到底。結構鋪張,針線縝密,一字不漏,又豈尋常筆墨可到!”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諸世情書中,《金瓶梅》最有名。”“《金瓶梅》作者能文”,“描寫世情,盡其情偽”,“作者之於世情,蓋誠極洞達,凡所形容,或條暢,或曲折,或刻露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並寫兩面,使之相形,變幻之情,隨在顯見,同時說部,無以上之。”
毛澤東:“《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揭露封建社會經濟生活的矛盾,揭露統治者和被壓迫者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寫得很細緻的。”
鄭振鐸:“如果淨除了一切穢褻的章節……仍不失為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
吳晗:“作者敢於雖性生活作無忌憚的大膽敘述,便使社會上一般假道學先生感覺到逼脅而予以擯棄。”

後世影響

文學地位

《金瓶梅》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從此,文人創作成為小說創作的主流。《金瓶梅》之前的長篇小說,莫不取材於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金瓶梅》擺脫了這一傳統,以現實社會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使中國小說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日臻成熟,為其後《紅樓夢》的出現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準備。
《金瓶梅》以家庭為中心,寫一家聯繫到天下、國家,反映現實社會,給《紅樓夢》寫貴族家庭的衰敗開了路;《金瓶梅》傾心於女性的世界,把人類的另一半推向舞台的中心,直接影響了《紅樓夢》的創作;《金瓶梅》善於運用生動鮮活的俗語、市語,人物各有各的聲口,這完全為《紅樓夢》所繼承;《金瓶梅》打破大團圓的傳統結局,如實描寫人生悲劇,《紅樓夢》也是如此。因此,有學者稱“《金瓶梅》是《紅樓夢》之祖”。
《金瓶梅》的誕生,標誌著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幾部小說取材於歷史故事與神話傳說而集體整理加工式小說創作模式的終結,開啟了文人直接取材於現實社會生活而進行獨立創作長篇小說的先河。歷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論著層出不窮。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倍受研究者之關注。
《金瓶梅》全書100回,數百個人物,結構大而不亂,主要人物潘金蓮、西門慶、陳經濟、吳月娘等都很有個性,裡面運用了大量方言、歇後語、諺語、詞曲,不少詞曲用得頗為精妙,又富含雜學知識,對後世小說創作影響很大。由於書中淫詞穢語很多,而被列為禁書。

衍生作品

《金瓶梅》成書後,作者又接著寫了一部續書,定名為《玉嬌李》。後來沈德符在工部郎中丘志充那裡讀了首卷,其感受是“筆鋒恣橫酣暢,似尤勝《金瓶梅》”(《野獲編》)。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丘志充離京出守,此書不知下落。然而,丘志充兒子丘石常的好朋友丁耀亢又寫了一部《續金瓶梅》,流傳至今。《續金瓶梅》之後,有它的兩種刪改本:一種是刊於清順治康熙年間的《隔簾花影》,另一種是署名夢筆生編輯的《金屋夢》。
《金瓶梅》在清代,還被改編成戲曲。首先是戲劇家李斗於乾隆乙卯年(1795年)刊行的一部傳奇改編本《奇酸記》。其次是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刊行的一部彈詞《雅調南詞秘本繡像金瓶梅》。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著一些取材於《金瓶梅》的俗曲,如韓小窗就寫了《得鈔傲妻》《哭官哥》《不垂別淚》《春梅游舊家池館》等多篇作品。
《金瓶梅》後來還多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作品,如王引執導1955年首映的電影《金瓶梅》,毛勝執導1996年首映的電影《金瓶梅(新金瓶梅)》,錢文錡執導2008年首映的電影《金瓶梅》,以及龔玥菲主演2014年首映的靜態電影《新金瓶梅》等。

版本系統

漢文版本

《金瓶梅》有三個漢文版本系統。
張評本系統
張評本即《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清初張竹坡對崇禎本進行了評點,之後評點本大行其道,崇禎本便為張評本取代.
《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王汝梅、李昭恂、於鳳樹校點。齊魯書社1987年版,全二冊。此為張評甲本,刪節本,註明所刪字數,全書共刪10385字。
《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王汝梅校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全二冊,每回有校記注釋。刪節本,未寫明字數,刪節以“…”標示。此為張評乙本。
崇禎本系統
即明崇禎年間刻本,此書有200幅木刻插圖,全稱《新鐫繡像批評金瓶梅》,故又稱繡像本,是後來經過文人潤色加工過的,文字比較規範,文學性更強些,但早期的樸質風格受到了影響,有一些士大夫說教的色彩。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叢書本,據北大圖書館藏本影印。1988年8月版。4函36冊,每回插圖2幀,全書共200幀。正文頁20行,行22字,文中有圈點,行間有夾批並有眉批。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李漁全集》(第一版20冊)第12-14冊收錄。張兵、顧越點校,黃霖審定,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印量3500套。插圖100幅,附於卷首。有刪節,但未註明字數,刪文以“□”標出。(第二版12冊本《李漁全集》改為2冊收錄,此為崇禎本)
《金瓶梅》崇禎本會校足本,王汝梅會校,齊魯書社1989年6月版,是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署檔案批准,為學術研究需要而出版的。這是《金瓶梅》崇禎本問世以來第一次出版排印本,一字不刪,200幅插圖照原版影印。發行時有限制,原則上只售給各大圖書館和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研究員以上職稱的研究人員。
《金瓶梅會校本》,中華書局1998年3月版。全三冊,是對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5月版戴鴻森校本、崇禎本、張評甲本三書的會校,刪節處同原書。
《會校會評金瓶梅》足本,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劉輝、吳敢輯校,平裝5冊一函。朱墨套印,系以北京首都圖書館藏《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為底本,另據其他7種有代表性的說散本會校;而評語則收錄北京首都圖書館藏《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等7種說散本的評語,包括文龍的評語和張竹坡後人家藏本的墨評。附北京大學藏《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的刻印精美插圖200幅。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附吳晗《金瓶梅與王世貞》,星洲世界書局出版(潔本)。
詞話本系統
又稱萬曆本,即明萬曆年間刻本《金瓶梅詞話》,是早期版本,有民間說唱色彩,語言敘事都比較樸質,有原始風貌。
詞話本書影詞話本書影
詞話本刊本今存四種:國記憶體一種(1931年在山西介休縣發現,後入藏北平圖書館,由古佚小說刊行會據以影印104部。此詞話本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日本存三種。國記憶體藏本《新刻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二回缺二葉,日人長譯規矩也認為是詞話本原版。日本日光山輪王寺茲眼堂藏本第五回末葉有11行與日本德山毛利氏棲息堂藏本不同。棲息堂藏本第五回末葉有8行用《水滸傳》文字刻印配補。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詞話本殘存二十三回(實存七個整回和十六個殘回)對這四種現存詞話本,學者多認為為同版。
《新刻金瓶梅詞話》,1957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1933年10月“北京古佚小說刊行會”影印本重印,兩函21冊,200幅插圖合為一冊。有欣欣子序、廿公跋、東吳弄珠客序。不少學者認為這是最早刻本。
《金瓶梅詞話》,戴鴻森校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5月版,刪節本,全二冊。2000年再版,全二冊,為“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系列。
《金瓶梅詞話校注》,馮其庸顧問,白維國、卜健校注,嶽麓書社1995年8月版,全四冊一函。此書刪節約4000字,對詞話本進行了詳細的注釋,注文近100萬字,是對明代社會生活的全面展示,學術價值極高。
《金瓶梅詞話》,人民文學出版社據1957年影印本重印,1988年4月版。兩函21冊,圖1冊,線裝。
《金瓶梅詞話》,陶慕寧校注,寧宗一審定,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簡體橫排,精裝兩冊。
《金瓶梅詞話》,金學家梅節重校本,一百回,香港夢梅館1988年出版,1993年普及版。1998年出版三校本。1988年版附校記五千多條。1993年普及版200幅明版插圖,陳詔黃霖注釋,新式標點,無校記,附註釋、四冊。1998年三校本陳少卿鈔閱限印200部。

譯文版本

滿文譯本
1708年,附有滿文序言的《金瓶梅》滿文譯本出版,這是根據張竹坡評點本翻譯的,但做了一些刪改,其序言頗有學術價值。關於譯者其說不一,認為是和素徐元夢的說法最為著名,不過翻譯無疑是受到滿洲貴族支持的。
滿文本《金瓶梅》是根據康熙三十四年刊行的張批本翻譯的。譯本刪去每回前的總評、文中的眉批、旁批、讀法、閒話、張頤的序言,以及200幅插圖。譯書前有一篇滿文序言。全書40卷一百回,每卷多則三回,少則一、二回。其回目未採用張評本的簡目,而是基本上採用明崇禎本的回目。全書為滿文,只是在滿族人不甚清楚的人名、地名、官名以及成語、熟語、曲文名等旁附有漢文。
英文譯本
1982年,美國漢學家芮效衛(David Tod Roy)以萬曆本為源本,開始翻譯《金瓶梅》。1993年,《金瓶梅》譯本第一冊出版。2001年,第二冊出版。2013年,譯完《金瓶梅》最後一卷(第5卷)。英譯本5卷《金瓶梅》總共2500多頁,注釋多達4400多條。芮效衛的英譯本忠實原著,力圖最大限度地傳達原著的語言和文化信息,每卷中注釋所占的篇幅均高達三分之一。研究者認為,他的翻譯不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英文譯本,也為金學研究者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學術文獻。
英文譯本英文譯本
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漢英對照金瓶梅》,克萊門特·厄傑頓(Clement Egerton)翻譯,精裝五冊,收入國家級項目“大中華文庫”。此書是國內出版的第一個中英文對照版《金瓶梅》,楊牧之總序。

作者考證

《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究竟是誰,一直眾說紛紜,為“金學”研究中的第一懸案。自清康熙間謝頤提出作者應是王世貞以來,各個研究者已提出了70餘位蘭陵笑笑生的“候選人”,如王世貞賈三近屠隆李開先徐渭王稚登趙南星李漁盧楠馮夢龍、丁純父子、湯顯祖李先芳沈德符李贄馮維敏謝榛賈夢龍薛應旗臧晉叔金聖歎田藝蘅、王采、唐寅李攀龍蕭鳴鳳、胡忠等,不一而足。其廣有影響者有以下幾種說法。
王世貞說
明刻本《山林經濟籍》與《萬曆野獲編》最早透露出王世貞作《金瓶梅》的信息。宋起鳳撰於康熙十二年的《稗說》與清初的《〈玉嬌梨〉緣起》均指實為王世貞。其後清人陳陳相因,推波助瀾,一時形成非王世貞莫屬的輿論。此說20世記30年代遭到魯迅、吳晗、鄭振鐸等人的嚴重打擊。1979年朱星發表《〈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誰》重倡此說,並列舉出十條理由:王世貞是“嘉靖間大名士”;他能寫小說,並有小說傳世;他有能力個人完成宏篇巨製;他有完成大作的足夠時間;他是大官僚,所以能寫出官場大場面;《金瓶梅》中的地名與王世貞經歷相符合;他崇信佛道,正是《金瓶梅》所宣揚;他好色醉酒,具有寫作《金瓶梅》的情懷;他祖籍江蘇省太倉市,曾在山東做官,具有運用江蘇太倉與山東方言的條件;他知識面廣,能寫出《金瓶梅》這樣的百科全書。
黃霖、徐朔方、趙景深等撰文商榷,此說重又混入諸說林立的迷茫之中。1987年至1990年,周鈞韜《金瓶梅新探》《金瓶梅探謎與藝術賞析》,連發三篇專為“王世貞說”翻案,在重申“王世貞說”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了“王世貞及其門人聯合創作說”。1999年,許建平《金學考論》用四個外證七個內證進一步申述“王世貞說”。2002年,霍現俊《〈金瓶梅〉發微》再次舉起此說大旗,從外證、內證兩方面,重新全面予以論證。許建平甚至認為“21世紀《金瓶梅》研究應從王世貞研究作為新的突破口和起點”。
最重要的一點是:李時珍曾經將自己編寫的《本草綱目》交給王世貞,以求王世貞給予修改意見,《本草綱目》中寫有一味世人從未了解的藥材,而之前為沒有人聽說過這味藥材的名字。在《金瓶梅》中出現了這味藥材,而書寫成之時,《本草綱目》還未問世。
賈三近說
這是20世紀新時期《金瓶梅》作者新人第一說。倡論者為張遠芬。其《金瓶梅新證》提出十條證據:蘭陵是山東嶧縣,賈三近是嶧縣人;他有資格被稱為“嘉靖間大名士”;小說的成書年代與賈三近的生活時代正相契合;他是正三品大官,其閱歷足可創作《金瓶梅》;小說中有大量嶧縣、北京、華北方言,賈三近分別在這些地區居住過;小說中有幾篇高水平奏章,賈三近正精於此道;小說中有些人物記載類似賈三近;小說多有戲曲描寫,賈三近有此生活積累;他曾十年在家閒居,有創作的時間保證;他寫過小說。
金瓶梅金瓶梅
屠隆說
黃霖首倡此說。他發表了一組八篇文章,提出七條依據:小說第56回的《哀頭巾詩》《祭頭巾文》,出自《開卷一笑》,作者即屠隆;小說有不少浙江方言,與屠隆籍貫相合;他祖籍武進,古稱蘭陵;他潛心佛道,與小說主旨一致;他以“淫縱”罷官,堅持寫作“淫雅雜陣”,其情慾觀正是小說的思想傾向;他具備創作《金瓶梅》的生活基礎與文學素養;他與劉承禧、王世貞關係密切,此兩人均有《金瓶梅》抄本全稿,當為屠隆所贈。
此說得到戴松岳的支持。戴松岳在《風流才子屠隆》認為,“學術界研究《金瓶梅》後普遍認為:此書作者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看穿世事、不滿現實甚至有點玩世不恭,並好敘男女情慾、熟悉小說戲曲乃至遊戲文學等,屠隆在眾作者的人選中最符合這些條件。”此外,國內目前發現的最早萬曆年間的版本為戴松岳的論點提供了實物佐證,也是最關鍵的論據,“萬曆年間的《金瓶梅》版本由欣欣子作序,蘭陵笑笑生著,作序者欣欣子是在明賢里寫下這篇序言的。而這個明賢里就是寧波城中的鑒橋頭乾溪里,經查家譜,欣欣子就是屠隆的族孫屠本畯。屠家最先是從常州遷徙至現在的寧波,常州當時又被稱為蘭陵,屠隆號笑笑先生,所以蘭陵笑笑生就是屠隆。”
李開先說
此說始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1962年版的一條腳註,是存疑的語氣,1979年重印時便把“李開先的可能性較大”一句刪除。據說這一條腳註系吳曉鈴所加。吳曉鈴1982年6月在美國發表《金瓶梅作者新考》講演時重申此說。徐朔方因為是“集體累積說”的創始人,所以他主張李開先是《金瓶梅》的寫定者。徐朔方的根據是:李開先符合《金瓶梅》作者的基本條件,如為山東人,歷任京官,創作有戲曲多種,其《詞謔》、《詩禪》表明他對市井文學的愛好和修養,乃“嘉靖八子”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嘉靖間大名士”等;《金瓶梅》本身證明了其與李開先關係密切,如第70回〔正宮·端正好〕套曲五支,出自李開先《寶劍記》第五十齣原文等;《金瓶梅》與《寶劍記》從內容到形式都有相似之處。
日本漢學家日下翠《金瓶梅作者考證》支持此說,並提出四點新見:李開先的院本集《一笑散》,其命名詞意與感覺均與“笑笑生”相似;李開先的生日是8月28日,西門慶的生日是7月28日;《寶劍記》使替身(侍女錦兒)死去,而主要人物(林沖之妻)繼續發展故事,這種手法與《金瓶梅》同出一轍;西門慶形象不統一,具有二重性格,原因是有李開先的“自我投影”。
後來卜鍵覓蹤章城,訪書南都,發現《李氏族譜》,著成《金瓶梅作者李開先考》一書,從《寶劍記》與《金瓶梅》、李開先與西門慶、清河寓意、蘭陵意旨等諸多內證,以及個人素質、作文風格、交遊類群等一些資質,集此說為大成。
徐渭說
最早透露這一信息的是明袁中道《游居柿錄》。1939年阿瑟·戴維·韋利(英)在英譯本《金瓶梅》的導言中首次提出,卻鬧了一個音近而誤、張冠李戴的笑話。不期60年後,潘承玉金瓶梅新證》卻完成了此說剝繭抽絲、瓜熟蒂落般較為全面的論證。
《金瓶梅新證》首先對小說中佛教、道教描寫的分析,把《金瓶梅》的作者定位為“一位生平跨嘉、隆、萬三朝,而主要活動在嘉靖朝的人物”。接著“指出小說作者同時又是資料豐贍的戲曲學者、技巧純熟的戲曲作家、素養全面的畫家與擅長套用文寫作的幕客”,“作者應該有邊關甚或禦敵的生活閱歷”,“具有較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和禦敵衛國意識”,“作者有強烈的方言俗語愛好”,“作者必有以上各方言區(按指紹興、山東、北京、蘇州、山西、福建、廣東等)的生活經驗”,“有著書藏名於謎的愛好”;並對《〈金瓶梅〉地理原型考》《〈金瓶梅〉中的紹興酒及其他紹興風物》《〈金瓶梅〉中的紹興民俗》《〈金瓶梅〉中的紹興方言》等考證,“證明小說作者必為紹興人”,然後逐一論證“徐渭符合《金瓶梅》作者的一切條件”。潘承玉還把小說諸謎如“廿公”“徐姓官員”“清河縣”“蘭陵”“笑笑生”等破解為“浙東紹興府山陰縣徐渭”,歸結到“紹興老儒說”。潘承玉還考索了《金瓶梅》的抄本,認為董其昌是流傳線索中的中心人物,而陶望齡是傳遞抄本的關鍵人物,而“陶望齡手上的《金瓶梅》來自徐渭,而且極可能就是徐渭的原稿”。
潘承玉還作有《金瓶梅文本與徐渭文字相關性比較》,“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徐渭文字是徐渭所寫,《詞話》也是徐渭所寫”。他進而論證“紹興士人與嚴嵩”“沈練與嚴嵩父子”“徐渭與沈練”的關係,在《緣何泄憤為誰冤》一節中,認為“徐渭因感於鄉風並激於沈練的死而寫《金瓶梅》,而他握以行文的這支筆,則同時飽蘸了他一生的全部不幸”。嚴格地說,潘承玉才是徐渭說的創立者。
王稚登說
魯歌、馬征提議。他們提出十三條根據:王稚登最先有《金瓶梅》抄本;他是古稱“蘭陵”的武進人;他對屠隆不滿,因選其《哀頭巾詩》《祭頭巾文》入小說,以示譏刺;小說中的詩歌曲與王稚登所輯《吳騷集》相似;王稚登《全德記》中某些內容、用語與《金瓶梅》相似;他的詩文與小說詩文一脈相通;他登熟悉小說中的一系列方言;他與小說均有中原正統觀;他符合“嘉靖間大名士”;他是王世貞的門客,故以小說為王世貞之父報仇;小說中王招室一家是王稚登家“豪族”醜類之再現;小說三次引用他感觸深刻的詩句“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小說反映的作者模樣正與他的情況若相符節。
蔡榮名說
浙江學者陳明達撰文指出,《金瓶梅》作者為明朝黃岩人氏蔡榮名。他的長篇論文《〈金瓶梅〉作者蔡榮名考》,以翔實的證據,考證出蔡榮名是《金瓶梅》真正的作者。他從八個方面考證:(一)書中大量獨特的黃岩方言證實只有黃岩人才能寫得出來。(二)蔡榮名的出身、經歷和秉性符合寫作《金瓶梅》的身份;《芙蓉亭詩鈔》更是提供了直接的證據。(三)王世貞鼎力相助蔡榮名完成寫作《金瓶梅》。王世貞詩“袖攜天台石,吐作弇山雲”。“兩年兩扣先生門,沾沾所見愜所聞”及蔡榮名《弇山行》證實,《金瓶梅》初稿是蔡榮名的,也是蔡榮名在弇山園兩年最後定稿的。(四)世貞“袖攜天台石”;欣欣子序“吾友笑笑生為此,爰馨平日所蘊者,著斯傳”;《金瓶梅》36回955頁:蔡道:“學生蔡蘊,賤號一泉,”“泉”,水源也,黃岩話“水、書”同音,均念“xu”。意思就是蔡蘊書源也。三者均指《金瓶梅》書稿出處,證實笑笑生就是蔡榮名。(五)“蘭陵笑笑生”出自王世貞詩“吾憐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中的“陶陶酒人”,蘭陵指代酒。“欣欣子”的“欣欣”出自王世貞詩“沾沾所見愜所聞”中的“沾沾”;(六)欣欣子書於明賢里之軒”。“欣欣”的第二個含義是“欣欣向榮”,所以,整個署名隱含“榮名閒里書之於軒”。(七)《金瓶梅》跋中的“鉅公”指張居正。王世貞與張居正是同年,要影射張居正,必須讓作者隱姓埋名,所以託名“蘭陵笑笑生”。(八)歷來許多學者不解的疑惑在蔡榮名身上都能找到答案。如“三七”“鳳城”“芙蓉亭”等的出處。
陳明達的研究成果引起海外漢學界和媒體的重視。美國、香港等報刊發表了陳明達的論文。
趙南星說
最先提出此說的乃清人宮偉謬,見《春雨草堂別集》卷七《續廷聞州世說》。趙南星是山東高邑人,明代萬曆進士,系東林黨重要人物。《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4期發表王勉《趙南星與明代俗文學兼論〈金瓶梅〉作者問題》一文,提出“《金瓶梅》很可能是趙南星在他一班朋友如吳昌期、徐新周、王義華等人協助下完成”的觀點。該文主要從《金瓶梅詞話》的“欣欣子序”和書前的“開場詞”入手,認為它們和趙南星有著密切的關係,進而主張趙南星在許多方面“都是很合適的人”。
李漁說
此說先見於清代康熙年間刊刻的《第一奇書》在茲堂刊本題“李笠翁先生著”。李笠翁,即李漁(1611—1679),浙江蘭溪人,清初文學家、戲曲理論家。因張竹坡批評的《第一奇書金瓶梅》中圖後下半頁有“回道人題”的字樣,正是李漁的化名。
盧楠說
此說見《金瓶梅》滿文譯本序。該書卷首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五月穀旦序:“此書乃明朝閒散儒生盧楠斥嚴嵩、嚴世蕃父子所著之說,不知確否?”盧楠,明代文學家,字少楩,大名濬縣人,太學生,明末廣五子之一。他是王世貞的高足,富有才華,極為熟悉濬縣、臨清一帶的社會風情、市民生活,具有創作《金瓶梅》的條件。王汝梅教授在《談滿文本金瓶梅序》一文中,申述了盧楠說,然無確證。
馮夢龍說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魏子云認為《金瓶梅詞話》中的《祭頭巾文》一文,在馮夢龍所編寫的《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的“凡例”中,有“金陵遊客”馮夢龍寫《頭巾賦》的記錄,所以,《開卷一笑》和馮夢龍的《古今談概》《古今笑林》《智囊補》等著作後,認為文句“不惟有其語態雷同處,且有引言慣用語”,可以“肯定《金瓶梅詞話》是馮夢龍參與的改寫本,連‘欣欣子’與‘東吳弄珠客’都是馮夢龍的化名”。陳昌恆則從考索馮夢龍的名號入手,得出“東吳弄珠客”“蘭陵笑笑生”“欣欣子”等都是馮夢龍的化名。三篇序跋,署名、尾語不同,但實為一文,倘排比研究,則構成一篇完整的《金瓶梅》研究論文。同時具體論證了馮氏創作《金瓶梅》的三個階段。
另有學者指出,“崇禎本”《金瓶梅詞話》亦宜出自馮夢龍之手。在《金瓶梅》的早期傳播和成書過程的研究中,馮夢龍的特殊作用,應值得注意。專家們認為《金瓶梅》不一定是世代累積型的一種集體創作,但並不否定曾經有人系統整理或最後修定,而且這個最後修定,也難以確定是一次或多次,多次是指在一次初步完成後,又經同時或不同時代的人對作品進行較大的或最後的修定、寫定。同時要解開《金瓶梅》作者之謎,還必須從三個框框裡跳出來才能比較科學地去探討:第一,“嘉靖間”;第二,“山東人”;第三,“大名士”。而現存萬曆本,即丁巳年(1617)刻本,應是初刻本,初刻即是新刻,也即是首刻,這與馮夢龍關係極大,最後修定者或寫定的非他莫屬。
丁純父子說
此說見於房文齋先生所著《金瓶梅傳奇——蘭陵笑笑生秘史》,東方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該書指認《金瓶梅》一書為丁純父子之作,蘭陵笑笑生就是丁純、丁惟寧父子。為《金瓶梅》寫跋的“廿公”寫道:“《金瓶梅》為世廟時一鉅公寓言,蓋有所刺也。然曲盡人間醜態,其亦先師不刪‘鄭衛’之旨乎,中間處處埋伏因果,作者亦大慈悲矣。”繼丁其偉、金亮鵬先生考證,“廿公”就是丁惟寧的第五子丁耀亢。“世廟時”,是指明世宗嘉靖朝。丁純在嘉靖年間鄉試中舉後,被授為直隸鉅鹿訓導。明清時代的諸城一帶,有以先人在何處做過官,便以其地冠稱某公的習俗。這裡的“鉅公”,正是丁耀亢對其祖父之尊稱。

研究論著

瓶外卮言》(姚靈犀著,天津書局1940年版):全書分研究論文和詞語解釋兩部分,是中國第一部《金瓶梅》研究專著,反映了20世紀上半期的研究水平。
金瓶梅考證(朱星著,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全書對《金瓶梅》的版本、作者等問題進行考述,是建國後出版的第一部《金瓶梅》研究專著,它的出版代表著一個新的研究時代的開始。
金瓶梅編年紀事(魏子云著,台灣巨流圖書公司1981年版):全書將《金瓶梅》故事按年月日進行編排,尋找線索以解決作者、撰寫時代等問題。魏子云為二十世紀最高產的《金瓶梅》研究專家,撰有將近二十部《金瓶梅》研究專著。
論〈金瓶梅〉吳晗等著,胡文彬張慶善選編,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年版):全書精選20世紀80年代以前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是國內影響較大的一部《金瓶梅》研究論文集。
金瓶梅資料彙編朱一玄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全書分本事、作者、版本、評論、影響等五個部分,輯錄有關金瓶梅的研究資料,是國內第一部金瓶梅資料彙編。
金瓶梅的世界(胡文彬編,北方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全書選收海外學者研究《金瓶梅》的論文20篇,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以外海外《金瓶梅》研究的情況。
金瓶梅新探(周鈞韜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金瓶梅詞典》(王利器主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全書收錄《金瓶梅》各類詞語4588條,進行解釋,為閱讀作品提供了很大便利。
金瓶梅研究中國《金瓶梅》學會編,江蘇古籍出版社版):這是國內唯一的一種《金瓶梅》研究期刊,不定期出版,至今已出到第八輯。代表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研究水平,反映了這一時期金瓶梅研究的繁盛景象。
金瓶梅探謎與藝術賞析周鈞韜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金瓶梅鑑賞(周鈞韜著, 南京出版社1990年版)。
金瓶梅素材來源(周鈞韜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全書對《金瓶梅》的創作素材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梳理和辨析,有助於對《金瓶梅》作者、創作情況、思想傾向、藝術特性等情況的了解。
我與金瓶梅——海峽兩岸學人自述(周鈞韜、魯歌主編,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全書收錄23篇《金瓶梅》研究專家所寫的自述,由此可見他們的治學經歷及幾十年間《金瓶梅》的研究狀況。
金瓶梅大辭典黃霖主編,巴蜀書社1991年版):全書為綜合性辭典,內容涉及《金瓶梅》的各個方面,對閱讀、欣賞和研究這部小說具有很大的幫助。
20世紀金瓶梅研究史長編吳敢著,文匯出版社2003年版):全書對20世紀海內外《金瓶梅》研究的狀況進行系統、全面的介紹,是一部內容翔實、資料豐富的《金瓶梅》研究史。
金瓶梅的藝術(孫述宇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版):全書收錄學術論文15篇,對《金瓶梅》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在研究領域上有所拓展,是一部較早從藝術角度研究《金瓶梅》的專著。
金瓶梅人物論孟超著,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版):寫於1948年,曾在香港《文匯報》連載。全書對作品中的27個主要人物進行分析,是一部研究《金瓶梅》人物形象的專著。
金瓶梅成書與版本研究(劉輝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全書收錄9篇學術論文的,對《金瓶梅》的成書過程、版本、評點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和考辨,並披露了不少新的資料。
金瓶梅考論(黃霖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全書收錄學術論文28篇,既有對作者、成書、版本的考述,又有對人物形象、藝術特性的探討,作者提出不少值得注意的觀點。
說不盡的金瓶梅寧宗一著,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全書從小說觀念、小說類型、審醜、性描寫等方面探討《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有不少新的見解。
〈金瓶梅〉與中國文化(田秉鍔著,江蘇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全書在中國文化發展演進的大背景下,探討《金瓶梅》與運河文化、酒文化、性文化等的關係,重在挖掘作品的文化內涵,拓展了研究空間。
金瓶梅藝術論周中明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全書從藝術構思、諷刺、白描藝術、人物塑造、心理描寫、語言藝術、結構布局等方面對《金瓶梅》的藝術成就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金瓶梅〉六十題陳詔著,上海書店1993年版):全書從小處入手,分六十個專題,內容涉及《金瓶梅》的各個方面。全書篇幅短小,筆調生動,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世情與世相(尹恭弘著,華文出版社1997年版):全書將作品放在晚明的時代文化背景下,對其與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性文化、政治文化、家庭文化、倫理文化、市井文化的關係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秋水堂論金瓶梅》(田曉菲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直接面對原著,對作品逐回進行十分精細的解讀,角度別致,新意疊出。
日本研究金瓶梅論文集(黃霖、王國安選編,齊魯書社1989年版)。
金瓶梅西方論文集徐朔方選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