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玉嬌梨》作者不詳,文章內容主要描寫青年男女戀愛婚姻的過程中又對社會現狀、風俗人情等。
《玉嬌梨》又名《雙美奇緣》,主要寫青年才子蘇友白與宦家小姐白紅玉(又名無嬌),盧夢梨為了愛情經歷了種種磨難,最終大團圓的愛情故事,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兩個女主人公性格鮮明,各有特色;蘇友白為求佳人,不惜一切,也顯示出獨特的膽識和純真的性格。
情節中夾著奸臣
楊廷昭為子求婚不遂而生的陷害,蘇友白的誤會,小人張矽如的插足等等,最後終於“功名遇合”,才子佳人如願。書中的才子蘇友白曾宣稱:“有才無色,算不得佳人;有色無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與我蘇友白無一段脈脈相關之情,亦算不得我蘇友白的佳人。”為了尋找那才、色、情兼具的佳人,他鬥爭過,作出過被革了前程的犧牲。書中女主人公之一的盧夢梨也曾說過:“不知絕色佳人或制於父母,或誤於媒妁,不能一當風流才婿而飲恨深閨者不少。”表現了對理學在婚姻問題上干預青年的不滿和憂慮,她以嫁妹妹的名義而自托終身,也是一種對幸福愛情的勇敢的追求。他們有一種追求個性解放,不受禮法拘束的新觀念。
作品目錄
第一回 | 小才女代父題詩 |
第二回 | 老御史為兒謀婦 |
第三回 | 白太常難途托嬌女 |
第四回 | 吳翰林花下遇才人 |
第五回 | 窮秀才辭婚富貴女 |
第六回 | 醜郎君強作詞賦人 |
第七回 | 暗更名才子遺珠 |
第八回 | 悄窺郎侍兒識貨 |
第九回 | 百花亭撇李尋桃 |
第十回 | 一片石送鴻迎燕 |
第十一回 | 有騰那背地求人 |
第十二回 | 沒奈何當場出醜 |
第十三回 | 蘇秀才窮途賣賦 |
第十四回 | 盧夢梨後園贈金 |
第十五回 | 秋試春闈雙得意 |
第十六回 | 花姨月姊兩談心 |
第十七回 | 勢位逼倉卒去官 |
第十八回 | 山水游偶然得婿 |
第十九回 | 錯中錯各不遂心 |
第二十回 | 錦上錦大家如願 |
版本歷程
《中國小說史略》說“無撰人名氏”,北京圖書館所藏諸本,或署荻岸散人,或署荑荻散人編次。
本書初刻年代不詳。北京圖書館原存清
乾隆年間刻本《(新刻天花藏批評)玉嬌梨》,四卷二十回,有圖,系青雲樓藏板,惜乎今已無存。點校以清聚盛堂本為底本,參校清聚錦堂本。
創作背景
關於《玉嬌梨》、《平山冷燕》創作出版的時間,學術界一般認為在明末清初,但尚未有足夠材料加以證明。
現今所見《平山冷燕》單行本及《玉嬌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的大多有一篇內容相同的序,在“合刻本”中題為“合刻天花藏才子書序”(以下簡稱“合刻序”),而大連圖書館所藏《平山冷燕》刊本則署為“平山冷燕序”,在《天花藏批評平山冷燕四才子書藏本》中又題為“四才子書序”。弄清這篇序言的最初歸屬,是搞清楚《玉嬌梨》、《平山冷燕》版本情況及出版時間的關鍵。
這篇序言中有一句話頗為費解:“豈必俟諸後世?將見一出而天下皆子云矣。天下皆子云,則著書不愧子云可知已”。這句話是根據《玉嬌梨》小說正文的篇頭詩而說的。詩云:“更有子云千載後,生生死死謝知音”。
“子云”是西漢揚雄的字,“子云千載”是個典故,作“後世知音”解。如果根據這句篇頭詩以及“子云千載”這個典故去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難道小說一定要等後世知音們來閱讀嗎?(我們)將看到此書一出版,天下人都是它的知音。如果天下人都是小說的知音,就可以知道寫小說的人不愧是揚子云一樣的才子了。
既然這篇多種版本都出現的序言必須根據《玉嬌梨》小說正文的篇頭詩的意思才能讀懂,那么,這篇序言最多只能作為《玉嬌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的序言,甚至更可能是《玉嬌梨》的序,而“平山冷燕序”則可能是搬用了“合刻序”。
事實上,《平山冷燕》的確是搬用了“合刻序”。這點可以從《平山冷燕》小說的署名情況看出破綻。現今所能見到的《平山冷燕》的最早刊本,是大連圖書館所藏刊本(以下稱“大連本”)。這個刊本沒有署名。一般小說都會署名,即便是作者不願暴露自己的身份,也會註明自己的筆名。只有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小說才不題撰人:第一,刊本是古本,不能查知作者的名字。第二,精刊且有自序的刊本,由於序言中已署名,故而正文就不再署名。第三,粗製濫造的版本一般不署名。而我們所看到的“大連本”,從版式上看是精刊本,並且不題是古本,卻不題撰人,因此它的不題撰人的情況不屬於上述情況的任何一種。於是,我們推測它很可能是從《玉嬌梨》、《平山冷燕》合刻本分離出來單刻的,因為合刻本《平山冷燕》沒有署名,所以,單刻本也就不能署名了。還有一條內證,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一書指出,雍正庚戌(1730年)間的《玉嬌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玉嬌梨卷題有“荑荻散人編次”字樣,而平山冷燕則沒有刻撰人或編次人的姓名。該版本是現今所見《玉嬌梨》、《平山冷燕》的最早合刻本。所以,《平山冷燕》在其初刻單行本時,並沒有署名。
既然《平山冷燕》單刻本是從《玉嬌梨》、《平山冷燕》合刻本分離出來單刻的,從資料上來看,並沒有比“合刻本”更早的《平山冷燕》單刻本子,所以,可以擬定《平山冷燕》的出現是在“合刻本”出現之際,即1658年前後。也由於《平山冷燕》的單刻本是“合刻本”分離出來的,“合刻序”寫於順治戊戌年(1658),則《平山冷燕》單刻本的初刊時間最早也是在順治戊戌年(1658)後。
在確定了“合刻序”的歸屬及《平山冷燕》單刻本的初刊時間後,關於《玉嬌梨》的版本的情況就能順藤摸瓜地搞清楚了。有一條新材料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極有幫助。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玉嬌梨》,封面題署“新鐫繡像圈點秘本玉嬌梨”,這個版本除了有一篇題名為“素政堂主人”所作的內容完全不同於“合刻序”(“合刻序”尾署“天花藏主人題於素政堂”)的“玉嬌梨敘”之外,還有一篇交代小說來歷的“緣起”。
這篇“緣起”交代,《玉嬌梨》小說因為完成得晚,所以一直拖延耽擱,世人沒有見過這部小說,更不知小說還有所謂“秘本”這個名字。這篇“緣起”還說,因為兵火的緣故,這部小說被迫拿出來刊刻。《玉嬌梨》寫的是江南生活,學術界已公認其作者為江南人,而江南明清之際發生的兵火,應該是指明末清初之際江南所遭兵燹,而所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兩件大事都發生在順治乙酉(1645年),比“合刻序”撰寫時間順治戊戌(1658年)要早13年。
所以,《玉嬌梨》小說的創作時間比“合刻序”的完成時間要早。
由此可知,《玉嬌梨》小說實際上有兩篇序言,比較這兩篇序言的內容,日本內閣文庫本的“玉嬌梨敘”及其“緣起”都明言,小說為王世貞門客所寫,並受到了王世貞的讚賞,而“合刻序”則含蓄地表明自己是作者。再對照《玉嬌梨》小說正文篇頭詩中的詩句:“更有子云千載後,生生死死謝知音”,我們可以推斷:《玉嬌梨》小說創作出來後,作者並不知道小說的影響會如何,只期望後世的知音來賞鑒。因為不自信,所以借
王世貞作幌子。但從現今所留下來的《玉嬌梨》小說的版本眾多的情況可以想見,這部小說在出版後相當暢銷,作者覺得不需要王世貞作幌子,希望自己拿回小說的著作權,所以就不要了原來的“玉嬌梨敘”及其“緣起”。(這個推測也有一條內證:大連圖書館所藏《玉嬌梨》小說版本,是現今國內所見《玉嬌梨》小說的最早本子,封面題署與日本內閣文庫本一樣:“新鐫繡像圈點秘本玉嬌梨”,卻沒有繡像,也沒有敘言及緣起),另外寫了一篇“合刻序”以聲明小說的作者是自己。因為目的在於拿回《玉嬌梨》小說的著作權,所以,“合刻序”的內容主要針對“玉嬌梨”小說而言。據此推斷,“合刻本”以及“合刻序”的出現應該距離《玉嬌梨》的刊行時間不會太久,否則等人們已經習慣了《玉嬌梨》的作者是王世貞的門客這一說法,作者再聲明小說是自己做的,人們就很難接受了。這樣,再根據“合刻序”的寫作時間順治十五年(1658),《玉嬌梨》小說的“緣起”里提到的“近緣兵火”說法,則小說的成書與刊行很可能是在順治十幾年。
綜上,《玉嬌梨》小說的成書、刊行時間應是在順治十幾年;《平山冷燕》的成書時間比《玉嬌梨》晚,但又在順治十五年前,其單刻本初刊時間至早也是順治十五年(1658)之後。學術界基本公認《玉嬌梨》、《平山冷燕》是才子佳人小說流派的開山之作,既然這兩部開山之作都出現在清初,所以,才子佳人小說流派也應該出現在清初,而不是人們常常含混地以為的明末清初。
人物形象
關於才子佳人的形象特徵,郭昌鶴在三十年代初發表的《佳人才子小說研究》一文中曾作過比較全面的概括。郭昌鶴認為,在才子佳人小說中,模範的才子需要具備以下六個特徵:文弱美貌;極超等的天資,長於詩文及武藝;好色而風流;多妻;生於江蘇或浙江;是達官貴人的獨養子。模範的佳人需要具備以下七個特徵:貌美;超等的天分,長於詩詞,博學,足智多謀;性情幽柔貞順;不妒;生於浙江及江蘇;是達官貴人的獨養之女;多半沒有母親。
蘇友白
蘇友白是
金陵人,御史蘇淵的侄子,父母雙亡。他生性豪爽,人物秀美風流,且又穎悟過人,詩歌詞賦俱通,十七歲上進學作了秀才。小說稱讚他“美如冠玉,潤比明珠。山川秀氣,直萃其躬;錦繡文心,有如其面。宛衛階之清癯,儼潘安之妙麗。並無紈絝行藏,自是風流人物。”
白紅玉
白紅玉也是金陵人,父親是
太常寺正卿,母親已亡過。她姿色非常,眉如春柳,眼湛秋波,“更兼性情聰慧,到八九歲時,便學得女工針黹件件過人”, “果然是山川秀氣所鐘,天地陰陽不爽,有百分姿色,自有百分聰明。到得十四五歲時,便知書能文,竟已成一個女學士”,“於詩詞一道,尤其所長。”
盧夢梨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山西盧副使之女。盧夢梨“恐異日失身非偶,故行權改做男裝”,與蘇友白相見,贈金、許盟,象祝英台一樣口稱為自己的妹妹“許婚”,實際上是自己私訂終身。女扮男裝的盧夢梨在蘇友白眼中“慮事精詳”,為了爭取到自己的美滿婚姻,盧夢梨先是以兄代妹傳遞意願,表明願意“以小星而待君子,亦無不可”,說服蘇友白答應“兩存”“雙棲”,又“借避禍之機,勸家母來此相依”,與表姐“謀之”“許妹共事”一夫,還一起商量如何說服自己的舅舅、表姐的父親同意她們表姐妹倆“一碗雙匙”同嫁一夫。應該說,下了很大的決心,動了不少腦筋,也採取了不少行動,而且在規矩、程式上都是可行的。
點評鑑賞
文學史上對於才子佳人小說這一概念,向來都較含混,其模式也較固定,主人公在經歷各種挫折後,總會有個大團圓的結局。雖然《玉嬌梨》也是如此,但在青年男女戀愛婚姻的過程中又對社會現狀、風俗人情等有所描寫。深入地研究其內在意蘊,會發現其中有許多積極的意義。
美好的才子佳人形象
1.專情的才子
多數才子佳人小說中,都把才子寫得很專情,他們把愛情放在首位,寧要婚姻也不要功名。《玉嬌梨》中蘇友白就認為“若不娶一個絕色佳人為婦……就做一個才子,也是枉然”他還抱著“若今生不得此女為婦,情願一世孤單”的決心,叔父給了他一個進京求功名的好機會,他卻想的是:“倘或因此訪得一個佳人,也可完我心愿。”在投奔叔父的途中,蘇友白聽說了白小姐的才氣便留在錦石村,睹其風采,遂把見叔父的事拋在腦後。
2.知性的佳人
《玉嬌梨》女主角白紅玉“生的姿色非常,真是眉如春柳,眼湛秋波,更兼性情聰慧,有百分姿色,自有百分聰明”。她不但有迷人的外貌,還有過人的智慧。小說中寫她“知書能文,竟已成一個女學士”,“白公因有了這等一個女兒,便也不思量生子”。小說第一回《小才女代父題詩》寫白紅玉替父親作詩,害怕父親得罪小人而惹上麻煩,又用“長安險地,幸勿以詩酒賈禍”小帖提醒父親,從這一情節,便可見其膽識與遠見。
詩歌在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作用
詩歌已經深深地融入到才子佳人小說中,它是小說的有機成分,對於敘事有著重要意義。詩歌在小說中有時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幫助讀者理解小說內容,使小說富有詩歌意境,使情節富有浪漫性。
《玉嬌梨》的第一回紅玉為了幫父親解圍,就替父寫了一首詩,楊御史“見了白小姐的詩句,便思量著要求兒子為妻”,白太玄喜歡用詩來挑女婿,當他發現楊御史的兒子不會作詩後,便拒絕這門親事,因此得罪楊,被迫去塞外,詩為白家引出了禍端。作者又在第八回中借蘇友白說“做辭賦乃文人的家常便飯”, 才子佳人中的詩歌不是為了炫耀文人的才華,也不只是抒情,“每一首詩都是小說情節設定中有意味的形式。”它的出現是為了使小說情節更加完整。它時而加快小說情節的發展,時而舒緩故事情節,使得小說有急有緩,內容更加飽滿。
曲折的故事情節
小說要吸引讀者,要靠曲折的情節,元以來,戲曲發展迅速,小說作者也常借用戲曲的創作方法,
李漁在《
閒情偶寄》里總結說:“古人呼劇本為傳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經人見而傳人,是以得名。可見非奇不傳。”《玉嬌梨》也不例外地借用了戲曲中的情節設計,小說中白紅玉衷情於蘇友白,蘇卻把她當作了醜女,拒絕答應,紅玉以詩挑夫君時,蘇友白來了,碰上兩假才子張軌和蘇有德,他們從中作梗,使才子佳人錯過,正因為有這樣的錯過,蘇友白才會進京赴考,才會遇到盧夢梨,遇到另一段姻緣。小說主人公的愛情才會在層出不窮的曲折中發生,使情節環環相扣,撲朔迷離,更具閱讀性。
才子佳人小說表現的進步思想
自由的婚戀觀。小說體現了作者婚姻自由觀念,盧夢梨女扮男裝為自己尋求才子的情節,蘇友白一心尋有才色的佳人來看都表現了這樣的觀念。作者借蘇友白說道:“即有才有色,而與我蘇友白無一般脈脈相關之情,算不得我蘇友白的佳人。”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小說中的婚姻並沒有按照當時社會上“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思想來發展,而是具有近代婚姻自由的思想。
女性的自主意識。小說中的女子們,並不是男子的依附品,她們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識,幫助父親解決煩惱,為自己尋找真愛,而不是等著父母來為自己解決婚姻大事。她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挑選丈夫,最典型的就是盧夢梨,她看中蘇友白,便女扮男裝與其私定終身。事後,白玉紅也稱她道:“可謂美人中之俠士也。”白太玄也大讚:“不意他小小年紀,到有許多作用……此乃極快之事,有何不可!”從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和對話來看,作者對女子的這種自主選擇婚姻,追求幸福的行為,是極為讚賞的。表現了對女性的一種尊重,她們可以像男子一樣,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尋找適合自己的婚姻。也從側面反映了作者對男女平等在一定程度上的贊同。
林辰先曾說:“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才子佳人小說處於作家自創小說的學步階段,因而它的藝術質量還比較粗疏稚嫩。”無論從敘事結構和思想性來說,《玉嬌梨》都無法與《紅樓夢》等相提並論,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文人的婚姻愛情觀,對男女地位的看法,對自身以及女性的要求。從小說史的發展來看,才子佳人小說的模式,創造了一個美好的理想世界,同時也有一定的現實性,它並不完全等同於現實世界,它在片面性上又多了一層詩意色彩。它是中國古代敘事文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成就與影響
小說以顯揚女子才能為主題,對後期小說較有影響。曾先後被譯為法,英,德文,在國外也有較大影響。1821年(清
道光年元年)這部小說就被譯成了法文,緊接著又出現了英文和德文
譯本。德國
大哲學家黑格爾在其《歷史哲學》中也提到了《玉嬌梨》,可見其影響的深入。
法國第一代漢學家弗萊雷(Nicolas Freret)的第一篇漢學著作就是關於《玉嬌梨》的介紹和研究。法國第一位漢學教授阿貝爾 雷慕沙(Abel Rémusat,1788-1832)於1826年將黃嘉略(
弗萊雷的老師)未完成的《玉嬌梨》譯完並在巴黎正式出版,為此還寫了一個長達數萬言的“序言”,對中國小說的產生、發展和主要內容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並根據西方的理解作了分類,這是法國漢學家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第一篇重要論文。
作者簡介
這部小說的作者至今是個謎。書上原題“荑荻散人編次”,又作“荑荻山人”“荻岸散人”等。另一部與《玉嬌梨》齊名的小說《平山冷燕》的作者也是此公。有人說他是清代
秀水人張勻,還有人認為他就是清代著名的小說家天花藏的主人,但都證據不足,無從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