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圖書)

歷史哲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歷史哲學》是2005年2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莊國雄、馬擁軍孫承叔。本書是對歷史哲學這門比較特殊的交叉學科的介紹與研究。

基本介紹

釋義,內容簡介,目 錄,跋,二: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緒論,目錄,

釋義

什麼是真理?真理就是人們的自以為是。大真理就是更多人統一的自以為是。
什麼是哲學?哲學就是更新的真理。
什麼是歷史哲學?歷史哲學就是人們關於歷史的,更新的真理認識。
——摘自《中國幸福學》

內容簡介

緒論和第一章,著重分析了歷史哲學的學科性質、特點和地位,概述了歷史哲學的發展過程———包括西方歷史哲學和中國古代歷史哲學思想的演變。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別就歷史主體、歷史單位、歷史進步和歷史分期、歷史過程的必然性和規律性、歷史過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以及歷史認識等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敘述和評價了歷史哲學重要思想家的相關看法,並且試圖給出唯物史觀在這些問題上的觀點或研究思路。全書的最後,對歷史哲學的當代意義進行了討論,指出了它對於思考人類命運、歷史前景的重大意義。
歷史哲學就是人們關於歷史的,更新的真理認識。人類的存在,在時間中的展開,即為歷史。從最初的歷史意識到成熟的歷史觀以及系統的歷史哲學,人們一直關注著自己的歷史命運。對歷史和歷史學的哲學思考,歸根到底是對人的存在的思考。

目 錄

緒論 歷史哲學的學科性質和定位
第一節 歷史哲學概觀
一、歷史和歷史哲學
二、從歷史意識到歷史哲學
第二節 歷史哲學的視域
一、歷史本體論的學科基點
二、歷史哲學的學科定位
三、歷史本體論與歷史認識論的關係
第三節 歷史哲學和馬克思的歷史理論
一、馬克思主義對思辨歷史哲學的批判
二、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歷史哲學
三、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學習和研究歷史哲學的現實意義
第一章 歷史哲學思想簡史
第一節 西方歷史哲學思想的演進
一、歷史客觀主義
二、歷史主觀主義
三、史學辯證法
第二節 中國歷史哲學思想的演進
一、先秦時期
二、古代大一統時期
三、近代時期
四、向當代歷史哲學轉型的時期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的地位
一、歷史哲學思想的三種形態
二、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
第二章 歷史主體和現實的人
第一節 歷史主體問題的意義與歧見
一、歷史主體問題和哲學主題的轉換
二、主體與主體性問題的歷史哲學歧見
第二節 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歷史主體理論
一、現實的人是歷史的真正主體
二、現實的人是馬克思歷史哲學的邏輯起點
三、現實的人和人類歷史的三大自然前提
第三章 歷史單位和社會有機體
第一節 歷史研究的基本單位
一、歷史單位問題的提出
二、歷史單位問題的再思考
第二節 社會有機體———唯物史觀的歷史單位理論研究
一、社會有機體理論在馬克思歷史哲學中的地位
二、把握社會有機體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歷史進步和歷史分期
第一節 歷史過程的方向是進步的嗎
一、思辨歷史哲學的歷史進步論
二、歷史進步是客觀的、辯證的過程
第二節 歷史分期及其標準
一、歷史哲學的歷史分期理論
二、馬克思的歷史分期理論及其意義
第五章 歷史過程的必然性和規律性
第一節 歷史中是否存在必然性、規律性
一、思辨歷史哲學對歷史必然性、規律性的肯定
二、批判歷史哲學對歷史規律的否定
三、歷史規律存在問題的考辨
第二節 歷史規律的性質及特點
一、思辨歷史哲學對歷史必然性、歷史規律的性質問題的看法
二、歷史規律是人們的社會行動的規律
第六章 歷史過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第一節 歷史過程的統一性及其基礎
一、關於歷史統一性的“整體性”觀點和“共同性”觀點
二、關於歷史統一性基礎的歷史哲學觀點
三、馬克思關於歷史統一性及其基礎的觀點
第二節 歷史過程的多樣性以及與統一性的關係
一、歷史單位的特殊性和歷史道路的多樣性
二、文化影響與民族特性及歷史道路
三、歷史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關係
第七章 歷史認識
第一節 關於認識問題的爭論:從先驗哲學到歷史認識
一、康德對經驗論和唯理論的揚棄
二、從康德的先驗哲學到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三、馬克思的歷史認識論
第二節 關於歷史認識之爭:人文主義認識論還是科學主義認識論?
一、史學認識的本質
二、歷史學認識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三、檢驗史學認識是非的標準
第三節 歷史的真相與歷史認識的獨特性
二、歷史認識的特殊性
三、歷史認識與人類的自我意識
第八章 歷史哲學的當代意義
第一節 歷史哲學的意義
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與歷史意識
二、人類的自我意識與文明史
三、歷史意識與批判意識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的當代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屬於當代
二、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在當代的理論意義
三、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在當代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最早使用“歷史哲學”一詞的是法國哲學家伏爾泰,1765年出版了他的《歷史哲學》一書。在伏爾泰看來,“歷史哲學”就是尋求在其整體上理解歷史、理解支配歷史的那些原則及它可能隱含著的意義。伏爾泰認為,歷史研究不應該只是堆積歷史事實,它應該達到一種哲學的或理論的理解高度。

二:圖書信息

【作 者】:(德國)黑格爾(Hegel,G.E.F)◇ 著;王造時◇譯
《歷史哲學》《歷史哲學》
【出 版 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3-1
【字 數】: 420000
【頁 數】: 514
【開 本】: 16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6784754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歷史 >> 史學理論
【定價】:45.00

內容簡介

本書彙輯著名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在柏林大學的多次演講記錄,由其高足愛華德·乾斯教授整理而成。自問世以來,學術界公認為進入和研究黑格爾哲學系統的入門書籍;又因原為對應一般大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而表述,故體例格式不必謹嚴深奧的高頭講章,照搬《哲學的傳記史》作者魯維斯所言,此書乃其“生平所讀這類著作中最愉快的一部”,而占據全書篇幅甚多的例證解釋,對於研究哲學不深的讀者也是很熟悉的。
黑格爾黑格爾
其另一個重要價值,就是用一個截然新穎的觀點來論列“歷史”上各種主要事實,從而使人可能比較順利地把握住黑格爾哲學的主導概念,再由此帶動對該系統各個方面的深入認知。王造時先生的譯述,復以平實雅正、忠實本義而著聞。名著名譯,洵為一切從事哲學和哲學史研究者必備經典。

緒論

這次演講的題目叫做“哲學的世界歷史”。那就是說,並不是從世界歷史作出一些普遍的觀察,再從世界歷史的內容舉例來闡明這一些觀察,而是世界歷史的本身。為了對於本講的性質從開始就能有一種明白的觀念起見,我們必須先行檢查關於研究歷史的其他各種方法。觀察歷史的方法,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一)原始的歷史。
(二)反省的歷史。
(三)哲學的歷史。
(一)關於第一種歷史,只要舉出一兩位著名的歷史家,便可以給人一個確定的典型。例如希羅多德、修昔的底斯和其他同樣的歷史家們。他們的敘述大部分是他們親眼所看見的行動、事變和情況,而且他們跟這些行動、事變和情況的精神,有著休戚與共的關係。他們簡單地把他們周圍的種種演變,移到了精神觀念的領域裡去,這樣外在的現象便演成了內在的觀念。詩人以同樣的方式,運用他感覺中的資料造成他的觀念。當然,這些原始的歷史家也利用別人的報告和敘述,因為一個人決不能耳聞目見一切的事情。不過他們只把這些資料當作是一種組合的元素,這和詩人受賜於已經成立的語言文字的遺產,又是同樣的情形。歷史著作家把飄忽的片段聯繫在一起,然後把它們寶藏在泥摩息尼神廟之中,使它們不朽。各種稗史、民歌、傳說都不能列在這種原始的歷史裡面。這些稗史、民歌、傳說所表現的歷史的意識還在朦朧的狀態,所以它們屬於觀念朦朧的民族。這裡我們要研究的民族,是已經知道他們是什麼,和他們在做什麼的民族。當真看見的和可以當真看見的現實,是有堅實的基礎的,而產生這些稗史和詩歌的那個飄忽模糊的成分,它是沒有堅實的基礎的,等到各民族的個性發達成熟,這些稗史和詩歌在歷史上的權威就不能存在了。

目錄

重印說明
英譯者序言
乾斯博士為原書第一版所作的序言
查理·黑格爾博士為原書第二版所作的序言
緒論
第一部 東方世界
第一篇 中國
第二篇 印度
第二篇(續) 印度-佛教
第三篇 波斯
第二部 希臘世界
第一篇 希臘精神的元素
第二篇 美的個性形態
第三篇 希臘精神的衰落
第三部 羅馬世界
第一篇 從羅馬開國到第二次普尼克戰爭
第二篇 從第二次普尼克戰爭到皇帝當政時期
第三篇
第一章 皇帝專政時期
第二章 基督教
第三章 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第四部 日爾曼世界
第一篇 基督教日爾曼世界的元素
第二篇 中古時代
第三篇 現代
附錄一 重要詞語對照表
附錄二 人名對照表
附錄三 地名對照表
附錄四 引用書名對照表
附錄五 其他固有名詞對照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