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從啟蒙到後現代性》是2008年1月1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伯特·M·伯恩斯Robert Burns、休·雷蒙一皮卡德Hugh Rayment-Pickard。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哲學:從啟蒙到後現代性
- 作者:羅伯特·M·伯恩斯Robert Burns, 休·雷蒙一皮卡德Hugh Rayment-Pickard
- 原版名稱:Philosophy of History: From Enlightenment to Postmodernity
- 譯者:張羽佳
- ISBN:7303090134, 9787303090136
- 類別:哲學>歷史>現代
- 頁數:508頁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叢書名:後現代歷史哲學譯叢
- ASIN:B0017XNSYE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書本目錄,歷史哲學,
內容簡介
《歷史哲學:從啟蒙到後現代性》選輯了近250年來歷史哲學領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梳理了啟蒙主義、古典歷史主義、實證主義、超歷史、世俗歷史主義、解釋學、文化批評、敘述主義和後歷史等流派,對休謨、康德、赫爾德、黑格爾、狄爾泰、蘭克、尼采、海德格爾、福柯、羅蘭·巴爾特和海登·懷特等大家作了新的詮釋,對歷史與哲學的關係、哲學的發源及意涵、歷史哲學的原則等議題作了深入思考,並揭示了歷史哲學當前的發展趨勢,有助於史學專業的研究者理解哲學家們對歷史研究對象的認識,能夠把初學者迅速領入歷史哲學研究領域的門檻。
作者簡介
羅伯特·M·伯恩斯,執教於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歷史系,主要從事歷史哲學、啟蒙運動思想史、宗教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
休·雷蒙一皮卡德,執教於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歷史系,主要從事哲學史、歷史哲學等領域的研究,身兼牧師一職,並以德希達為題完成博士論文。
書本目錄
論歷史學的哲學化/3
一、哲學與歷史學:普遍性與特殊性/6
二、對哲學的一個定義:關於絕對預設的科學/16
三、唯實論與相對主義/25
四、大衛?休謨的現象經驗主義/34
五、康德的先驗主義/40
二、對哲學的一個定義:關於絕對預設的科學/16
三、唯實論與相對主義/25
四、大衛?休謨的現象經驗主義/34
五、康德的先驗主義/40
啟蒙主義/47
一、大衛.休謨(1711―177B)/62
1.人類本性的一致性/62
2.歷史方法:以神話故事為例/65
3.歷史的總體圖景/69
二、孔多塞(1743―1794)/70
1.基督教:啟蒙之敵/70
2.印刷術與公共觀點的產生/71
3.啟蒙與革命,/72
4.論未來/74
三、伊曼紐爾?康德(1724―1804)/78
1.什麼是啟蒙/78
2.歷史的進步/79
1.人類本性的一致性/62
2.歷史方法:以神話故事為例/65
3.歷史的總體圖景/69
二、孔多塞(1743―1794)/70
1.基督教:啟蒙之敵/70
2.印刷術與公共觀點的產生/71
3.啟蒙與革命,/72
4.論未來/74
三、伊曼紐爾?康德(1724―1804)/78
1.什麼是啟蒙/78
2.歷史的進步/79
古典歷史主義/85
一、約翰那.哥特弗萊德.赫爾德(1744―1808)/106
1.歷史學:關於人類差異性的解釋/106
2.不存在完美人類的單一理念門/107
3.文化相對主義與進步/108
4.為中世紀辯護/110
5.啟蒙的本質:機械主義/111
6.歷史學的真理/113
二、威廉.馮.洪堡(1767―1835)/115
1.語言的神秘性/115
2.歷史想像力/117
3.歷史的“觀念”/118
三、弗雷德里希.施萊爾馬赫(1768―1834)/120
1.猜測與比較的相互作用/120
2.解釋學循環/120
四、喬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1770―1831)/122
1.理性,統治世界的力量/122
2.世界歷史的辯證發展/123
3.理性/精神/自由/124
4.神義論:理性的狡計/125
5.世界歷史性的人物/126
6.國家/128
7.民族精神與宗教/129
五、蘭克(1795―1886)/130
1.普遍進步/130
2.歷史學與哲學/133
3.反對費希特與黑格爾/135
4.特殊性與普遍性/136
5.自由:普遍歷史中的多元主義/137
6.世界歷史的秘密:赫拉克利特式的通過分歧
而達成的統一/138
7.普遍進步:一種終極狀態/139
1.歷史學:關於人類差異性的解釋/106
2.不存在完美人類的單一理念門/107
3.文化相對主義與進步/108
4.為中世紀辯護/110
5.啟蒙的本質:機械主義/111
6.歷史學的真理/113
二、威廉.馮.洪堡(1767―1835)/115
1.語言的神秘性/115
2.歷史想像力/117
3.歷史的“觀念”/118
三、弗雷德里希.施萊爾馬赫(1768―1834)/120
1.猜測與比較的相互作用/120
2.解釋學循環/120
四、喬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1770―1831)/122
1.理性,統治世界的力量/122
2.世界歷史的辯證發展/123
3.理性/精神/自由/124
4.神義論:理性的狡計/125
5.世界歷史性的人物/126
6.國家/128
7.民族精神與宗教/129
五、蘭克(1795―1886)/130
1.普遍進步/130
2.歷史學與哲學/133
3.反對費希特與黑格爾/135
4.特殊性與普遍性/136
5.自由:普遍歷史中的多元主義/137
6.世界歷史的秘密:赫拉克利特式的通過分歧
而達成的統一/138
7.普遍進步:一種終極狀態/139
實證主義/141
一、奧古斯特.孔德(1798―1857)/153
1.三階段法則/153
2.基礎科學的層次:百科全書之梯/155
3.社會物理學或社會學:社會靜力學與社會動力學/156
4.對內省心理學的拒絕/160
5.解釋學循環:不可或缺的理論/161
6.歷史學:原則性工具與實證主義政治科學的基礎/162
7.論未來/165
二、約翰.斯圖亞特.密爾(1806―1873)/166
1.內省心理學是關於人類本性之科學的基礎/166
2.行為學:關於性格形成的科學/167
3.方法論的個人主義/169
4.合意/169
5.假想或抽象科學/169
6.論進步/171
7.伯克勒論統計學:一個批評/173
8.歷史上的個體/174
三、亨利.托馬斯.伯克勒(1821~1862)/175
1.歷史學家的任務:發現固定不變的普遍法則/175
2.歷史學家的方法:統計法/176
3.精神法則與進步/177
4.英國歷史是世界歷史之鑰/180
1.三階段法則/153
2.基礎科學的層次:百科全書之梯/155
3.社會物理學或社會學:社會靜力學與社會動力學/156
4.對內省心理學的拒絕/160
5.解釋學循環:不可或缺的理論/161
6.歷史學:原則性工具與實證主義政治科學的基礎/162
7.論未來/165
二、約翰.斯圖亞特.密爾(1806―1873)/166
1.內省心理學是關於人類本性之科學的基礎/166
2.行為學:關於性格形成的科學/167
3.方法論的個人主義/169
4.合意/169
5.假想或抽象科學/169
6.論進步/171
7.伯克勒論統計學:一個批評/173
8.歷史上的個體/174
三、亨利.托馬斯.伯克勒(1821~1862)/175
1.歷史學家的任務:發現固定不變的普遍法則/175
2.歷史學家的方法:統計法/176
3.精神法則與進步/177
4.英國歷史是世界歷史之鑰/180
超歷史/184
一、阿瑟.叔本華(1788―1860)/198
1.歷史學不是科學/198
2.人類漫長而深沉的迷夢/200
二、克爾愷郭爾(1813―1855)/201
1.個體存在與世界歷史/201
2.由激情而獲得的時間性認同/202
3.歷史知識僅僅是近似的知識/204
4.世界歷史的宮殿與個人存在的陋室/205
三、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205
1.歷史、非歷史與超歷史/205
......
1.歷史學不是科學/198
2.人類漫長而深沉的迷夢/200
二、克爾愷郭爾(1813―1855)/201
1.個體存在與世界歷史/201
2.由激情而獲得的時間性認同/202
3.歷史知識僅僅是近似的知識/204
4.世界歷史的宮殿與個人存在的陋室/205
三、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205
1.歷史、非歷史與超歷史/205
......
歷史哲學
從20世紀初開始,思辨的歷史哲學逐漸被分析的或批判的歷史哲學所代替。分析的歷史哲學認為要理解歷史,首先就要分析並通曉歷史理解的性質。於是,歷史哲學的重點就從解釋歷史事實的性質,轉移到解釋歷史知識的性質上;從探索歷史是在怎樣運動的,轉移到人們是怎樣認識歷史運動的。英國哲學家F.H.布拉德雷的《批判歷史學的前程》,通常被認為是分析的歷史哲學的開端。該書討論了歷史客觀性的可能性問題,作者既反對當時實證主義的樂觀主義,也反對懷疑主義。此後,歷史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異同問題,成為歷史哲學家討論的焦點。生命哲學的創始人W.狄爾泰強調歷史學與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區別。德國的W.文德爾班、H.李凱爾特等新康德主義者,繼續發揮並強調歷史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不同之處,認為歷史學中有其不可離棄的價值體系。反對者指責這一論點割裂了歷史和自然。義大利的新黑格爾主義者B.克羅齊和英國的R.G.柯林伍德提出,歷史學是一門特殊的科學,自然科學是從外部考察自然界,歷史學所研究的人類經驗和思想必須從其內部考察。一切人類的歷史活動都滲透著人們的思想,所以歷史學的任務就是要對這些過去的思想進行反思。克羅齊認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柯林伍德則認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歷史學就是重演過去的思想。分析學派中的大多數人強調,思想是歷史連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而傾向於否認歷史的客觀規律,或否認歷史可以預言。英國批判理性主義的創始人K.R.波普爾認為,一切思辨的歷史理論都是偽科學,知識的進步是不能預言的,而知識又極大地作用於歷史,所以歷史不可預言。波普爾指責思辨的歷史哲學缺乏為嚴謹的科學推論所必需的兩個條件,即概念上的確切性和觀察上的可驗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