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台(戲曲名稱)

《梁山伯與祝英台》因電影版的廣泛傳播而成為這一題材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山伯與祝英台
  • 外文名:The Butterfly Lovers Leon and Jo whose chinese names are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基本信息,戲曲目錄,

基本信息

1945年,袁雪芬范瑞娟出演《梁祝哀史》。
吳鳳花飾梁山伯 陳飛飾祝英台的《梁祝》吳鳳花飾梁山伯 陳飛飾祝英台的《梁祝》
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台、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
1952年該劇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
1953年,這個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劇《柳蔭記》也1952年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榮獲劇本獎,陳書舫獲演員一等獎,袁玉昆和劉成基獲演員二等獎。
京劇關於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馬彥祥根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和程硯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傳最廣。
《柳蔭記》由王瑤卿設計唱腔,杜近芳葉盛蘭在1953年首演。全劇分10場,重要場次有“英台別家”、“柳蔭結拜”、“書館談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莊訪友”、“祭墳化蝶”。此劇最大的特色在唱詞方面,典雅華麗,優美雋永,許多語句打破京劇傳統的七字、十字句,給人以清新脫俗的藝術美感,同時在唱腔設計上很是精緻,無論是曲調的選擇,還是板式的變換,即保持了傳統韻味,又出新求變。被公認為是建國初期戲曲推陳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劇大師程硯秋參考其它劇種的相關劇目編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劇《英台抗婚》,此劇是程硯秋解放後編演的唯一一部大戲,也是他一生中最後的作品。此劇劇情無變,包括“告別”、“結拜”、“書館”、“相送”、“驚聘”、“拒婚”、“祭墳”、“化蝶”等場次,後來,因覺前部結構較散,便從“驚聘”開始了。這齣戲的唱詞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創造。以唱詞看:“望爹爹退婚禮隨我願,使我嫁梁君,你是我親愛的老嚴親”,“卻為何你執意要把女兒我嫁與一個陌生生不識之人”……這樣幾乎等同於散文詩的句子竟然被大師“裝”進唱腔,且嚴絲合縫,感人至深,不能不讓人嘆服大師的功力。李世濟曾在建國10周年獻禮演出時上演此劇。
薌劇傳統劇目《山伯英台》由邵江海編劇,源出“錦歌”唱本。劇本保留了“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幾乎每一場都有大段獨唱或對唱。其中“英台哭靈二十四拜”最為突出,一百多句唱詞纏綿悱惻,曲牌使用了薌劇的所有哭調,一拜一調,連線緊密和諧,組成了類似曲牌聯綴體的成套唱腔。在“安童買菜宴山伯”、“樓台宴請十二盤”等出中,從菜名、菜譜到俗例、俗語都來自閩南特有的民情風俗。“討藥”一出,山伯相思病重,英台剪青絲、割褲帶寄贈,也屬閩南風俗。全劇情節不同於其他劇種。如英台無父而有母張氏,馬俊也同在杭城求學,無“十八相送’,而有遊春見景暗喻。“英台祭墓”一出著重表現英台奔喪哭靈。幕表戲尚有“山伯英台游地獄見證前身”、“還魂生子征番”等情節,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盡情傾吐了梁山伯愛、恨、戀、怨的複雜心情。1978年歲陳德根根據邵江海本、台灣歌仔戲和越劇演出本綜合整理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由漳州市薌劇團演出,在一個劇場曾連續上演三百場。1979年,錢天真洪彩蓮分別扮演祝英台、梁山伯,獲得福建省優秀青年演員的稱號。
另外,豫劇、評劇等幾乎所有的大小劇種都有該劇的整本或折子戲傳世。

戲曲目錄

1、全國《梁祝戲曲劇種現有目錄總匯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 曲譜梁山伯與祝英台 曲譜
越調:梁山伯下山、馬文才迎親
崑曲吹腔:訪友
△京劇:英台抗婚、送行、逼婚、園會、祭墳△京劇:驚聘
△定縣秧歌劇:金磚記
東北二人轉:梁山伯相思、拉鞠(拉君)
秦腔:雙蝴蝶、結拜、踏青、遠行
河北梆子:祭墳
河南梆子:梁山伯下山、祝九紅出嫁
△豫劇:樓台會
河南曲劇梁山伯上學、梁山伯送友
△五調腔:竇二毛添箱、祝英台哭墳
△晉劇:十八里相送
洪洞戲:梁山杯(伯)全本
△洪洞戲:梁山杯(伯)探朋
楚劇:東樓會
△楚劇:梁山伯訪友
△川劇: 柳蔭記、英台罵媒、祝莊訪友
滇劇:柳蔭記
呂劇:梁山伯下山
△淮劇:園會
△江淮劇:梁山伯
△揚劇:梁山伯下山
錫劇:十八里相送
△滬劇:藍橋十送
紹興文戲:梁山伯藕池
△寧波戲(四明戲):梁山伯祝英台回文送友
寧波灘簧:梁山伯與祝英台
睦劇:梁母求藥方
△贛劇:梁祝姻緣
粵劇:梁山伯與祝英台、樓台相會、山伯臨終
閩劇:相送
△宜黃腔:兩世緣
羅卷戲:梁山伯
△湘劇:同窗記
四股弦:大隔簾
△落子腔:紅羅山攻書、勸九紅
彩調劇:山伯臨終戀英台
△瓊劇:樓台會
梨園戲:四九弄
△迷糊:要嫁妝
△豫南花鼓:東樓會、西窗會、討藥引、討硯水
△豫劇:梁祝
△元戲文輯本:祝英台 △明傳奇《同窗記》 河梁分袂、山伯賽槐蔭分別、訪友△明徽池調《還魂記》英伯相別回家
潮劇十八相送、樓台會、梁山伯與祝英台
2、全國《梁祝》曲藝現有目錄總匯
彈詞開篇:梁山伯與祝英台
△彈詞: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八相送、送兄
△蓮花落:英台山伯
△揚州清曲:十八相送、英台弔孝、化蝶
淮北花鼓調:山伯訪友
山東琴書:梁祝下山
△湖南三棒鼓:山伯送友、訪友
湖北小曲:山伯訪友
△四川清音、長城調:山伯送行
木魚書:英台回鄉
△道情:英台下山
南音:牡丹記
△走書:祝九紅撲墓
△鼓詞:新刻梁山伯祝英台夫婦致書還魂團圓記
△木魚書:山伯訪友
△鼓詞:柳蔭記、還魂團圓記
△木魚書:牡丹記
△竹板歌:梁山伯與祝英台
△彈詞:雙蝴蝶、新編金蝴蝶傳
△彈詞:新編東調大雙蝴蝶
△寶卷:梁山伯
鼓子曲:祝英台上學、山伯訪友、英台拜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