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第一次全國性的戲曲會演。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舉辦,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這次會演的目的主要是繼承戲曲遺產,交流戲改經驗,進一步貫徹“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戲曲方針,推動戲曲藝術的革新發展。參加會演的有京劇、評劇、豫劇、越劇、滬劇、淮劇、晉劇等23個劇種37個劇團。1600多名演員參加了演出和互相觀摩,共演出82個劇目,其中傳統劇目63個,歷史劇11個,現代戲8個。大會進行了評獎活動,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等9個劇目獲劇本獎;評劇《小女婿》、京劇《雁盪山》、《三岔口》、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4個劇目獲演出一等獎;滬劇《羅漢錢》等18個劇目獲演出二等獎;秦腔《一家人》等6個劇目獲演出三等獎;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袁雪芬、常香玉、王瑤卿、蓋叫天獲榮譽獎;34人獲一等演員獎;41人獲二等演員獎;王銀柱等45人獲三等演員獎;於連泉等46人獲獎狀。參加會演的許多優秀劇目在大會結束後在全國演出,產生了強烈反響。這次觀摩大會,在50年代曾對新中國的文藝事業和宣傳事業產生過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