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及常見疾病
皮膚T細胞淋巴瘤是全球範圍內預後較差的腫瘤之一,早期即可有皮膚破潰及斑塊形成,且易逐漸擴張和發展。最新研究顯示惡性T細胞控制炎症環境,抑制細胞免疫和抗腫瘤反應,同時形成促進其自身擴張的慢性炎症微環境。
1.原發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原發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cutaneousT-celllymphoma,CTCL)屬於結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種,為原發於皮膚的由T淋巴細胞克隆性增生造成的疾病,由一組臨床表現、組織學特徵及病程預後各不相同的疾病組成。CTCL常規診斷是以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檢查為基礎。但因其疾病具有多樣性及複雜性,特別是早期病例及罕見病例,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病理上常需要反覆的活組織檢查,有時要待病情進一步發展才能確診,導致CTCL與良性淋巴增殖性疾病或皮膚炎症性疾病難以鑑別。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原發於皮膚並以T淋巴細胞單克隆擴增為特徵,可累及淋巴結、骨髓和內臟器官。CTCL是原發性皮膚淋巴瘤中最常見的類型,蕈樣肉芽腫(MF)和Sézary綜合徵(SS)是皮膚T細胞淋巴瘤最主要的2種亞型。
2.腫瘤的炎症-微環境
腫瘤微環境是腫瘤存在並與其連續相互作用的細胞和分子環境。這種微環境是十分有趣的,因為它在調節腫瘤細胞存活和增殖,促進免疫逃逸以及治療抗性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在腫瘤微環境中,炎症細胞和促炎細胞因子有利於腫瘤生長和發展,並誘導機體免疫抑制,從而抑制機體抗腫瘤效應;另一方面,腫瘤易感性則與機體本身一些炎症細胞因子基因的多態性或缺失,或炎症因子抑制物被抑制的狀況相關。最新證據支持:惡性T細胞可以控制炎症環境,抑制細胞免疫和抗腫瘤反應,同時可以形成一種慢性炎症環境促進其自身的擴張。
3.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惡性炎症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是由於長期發炎的皮膚病變中存在惡性T細胞而被表征。CTCL病變可以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炎症,從早期惰性病變逐漸轉變為進行性的晚期疾病,這一過程伴隨著腫瘤相關炎症性質的顯著變化。這種轉變似乎不是一個現象,而是疾病進展的關鍵步驟。在T細胞介導的炎症中,由於T細胞的過度活化及炎症微環境中多種促炎因子的高表達,導致癌基因異常表達等,從而促進T細胞惡性轉化和腫瘤克隆的產生。但有關T細胞介導炎症與T細胞腫瘤發生的機制研究很少。眾所周知,機體抗腫瘤免疫的主要方式是細胞免疫,輔助性T細胞(Th)起重要的調節作用。近年來,Th1/Th2細胞亞群狀態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的研究熱點。
治療原則
除了ALCL、ALK陽性患者之外,PTCL採用CHOP方案獲得的總有效率(ORR)為60%~70%,但5年生存率(OS)僅為25%~35%,且無進展生存率(PFS)更低[2]。因此,以CHOP方案為基礎衍生出許多化療方案,但患者生存狀況改善甚微。對早期患者,放療聯合化療是首選。
普拉曲沙(pralatrexate)是首個獲批上市治療復發/難治性PTCL的藥物,為
葉酸拮抗劑,對還原型葉酸載體(RFC)具有高度親和性。前期臨床試驗已經證實了普拉曲沙的抗腫瘤活性,隨後開展了一項Ⅱ期研究,入組了48例淋巴瘤患者,ORR為31%,17%的患者達到CR。亞組分析,B細胞、T細胞淋巴瘤的ORR分別為10%、54%。8例CR患者均為T細胞淋巴瘤,PTCL中6例達PR,其中4例PET-CT為陰性。說明相對於B細胞,T細胞淋巴瘤對普拉曲沙的獲益更大。
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是一組原發於皮膚的T細胞淋巴瘤,可累及淋巴結、骨髓和內臟器官。蕈樣肉芽腫(mycosisfungoides,MF)和Sézary綜合徵(Sézarysyndrome,SS)是CTCL最常見的兩種亞型。對於早期局限性患者,多採用局部用藥或物理治療,進展期難治患者則多採用系統治療或聯合治療,局部用藥和物理治療在CTCL的治療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