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介紹,中國業務,發展歷程,品牌文化,願 景,使 命,旗下主要車型,天籟,軒逸,奇駿,逍客,叉車事業,船舶事業,企業合作,企業榮譽,相關事件,召回事件,造假事件,接受調查,臨時股東大會,停止開發,評級下調,世界紀錄,無人駕駛,
品牌介紹
鮎川義介(1880-1967),日產創始人 日產汽車的歷史從1933年生產DATSUN(
達特桑 )小型貨車的工廠算起,已有70餘年。但
二戰 之前,日產汽車總體上講仍處在初步
發展階段 ,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產品品種,發展都非常緩慢。
1933年12月,日本產業公司、戶田鑄物
公司註冊 成立“汽車製造股份公司”,
鮎川義介 成為公司首任社長。1934年5月,“汽車製造股份公殃宙匪晚司”更名為“日產汽車公司”,同時,日本產業公司接收了戶田鑄物持有的“日產汽車公司”的全部股份。
1947年以後,日產汽車逐步走上快速發展軌道,一方面從國外引進吸收大量的汽車
技術開發 自己的產品,另一方面將自己生產的產品不斷輸往海外市場,並不斷在海外設廠實現槳白套本地化生產。可以說,1947年以後的40餘年,是日產狂飆突進的發習駝拘展時期。在這一時期,日產汽車不僅成為日本僅次於
豐田 和
本田 的第三大汽車製造商,而且也成為全球十大汽車製造商之一。
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產汽車開始尋求國外技術幫助提升自身產品技術。1 952年,日產汽車與英國
奧斯汀 (Austin)汽車進行
技術合作 ,開發出技術水平明顯提高的“DATSUN”210型轎車,該款車一經推出便在競爭激烈的澳大利亞拉力賽中勇奪桂冠,展示了與國外名車一比高低的決心。而且,由於“DATSUN”210的成功,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日產汽車開始醞釀向北美出口汽車的戰略。1957年,日產汽車在美國對“DATSUN”210進行了嚴格測試,同時開發出1.2升發動機的產品以增加其
出口競爭力 。
日產汽車最早生產的汽車其實就是原戶田鑄物汽車部大阪工廠生產的產品,是一款名為“DATSUN”的小型貨車,此後,日產汽車又利用自身的研發力量開發了同名為“DATSUN”的轎車。但少墓陵察1936年以前,日產汽車“DATSUN”的
年產量 ,從來沒有超過4000輛。1934年,日產汽車開始
橫濱 新工廠的建設,並在日本汽車企業中率先實現
流水線生產 ,1936年,橫濱工廠生產“DATSUN”6163輛,日產汽車生產規模首次超過5000輛。
“DATSUN”210之後,日產汽車又經過大量工作開發出一個全新的轎車產品——
藍鳥 310。1959年藍鳥1000、藍鳥1200同時在日本上市,並出現了持續旺銷的局面。可以說,詳盡的市場分析、精細的技術開發加上完善的
促銷手段 使藍鳥一舉成名。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日產汽車又開始研發新的轎車產品。1966年,日產汽車在
日本歷史 上首次公開徵集車名,從848萬應徵信中選定“SUNNY”作為新
開發產品 的名稱。日產汽車的這一舉動,不僅引起了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關注,而且還引發了日本國內私人購車的熱潮。
藍鳥 和陽光之後,在30多年的時光套姜疊中,日產汽故束車又相繼開發出多個系列、多個名稱的產品。日產汽車在全球範圍內共擁有轎車、越野車、
MPV (Multi-Purpose Vehicle)和商用車在內的30多個系列產品,其中轎車有
騏達 (TIIDA)、軒逸(SYLPHY)、
天籟 (
TEANA )、陽光和聲名卓著的Z系列等,越野車產品包括
途樂 、
奇駿 和
逍客 等,MPV有
貴士 (QUEST),商用車則有NV200、碧蓮以及
日產柴 的系列產品等。據了解,僅在轎車生產方面,日產汽車在日本國內共有
橫濱 、櫪木、九州、追濱、
座間 5家工廠,全球則在18個國家擁有27家工廠。而且包括中國在內,日產汽車還在全球擁有四個研發中心。日產汽車的全球產量在300萬輛以上。
2004年,日產汽車的全球銷售為338.8萬輛,如果以日產與
雷諾 的
合併報表 計算,以日產銷售為主體的雷諾-日產聯盟,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集團。
2013年11月01日,日產總裁兼首席陵采狼執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宣布了一次
管理層 改組,
營運長 志賀俊之(Toshiyuki Shiga)將出任副董事長,不再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改為監督對外事務。日產將不再設立營運長一職,原營運長的職責今後將由另外三位高管共同承擔。日產首席競爭官西川廣人(Hiroto Saikawa)將取代志賀俊之成為公司的第二號人物,負責的領域包括研發、採購、生產和供應鏈。時任執行副總裁安迪-帕爾默(Andy Palmer)將出任首席策劃官,這是一個新設立的職位,負責管理全球銷售。另一位執行副總裁特雷弗-曼恩(Trevor Mann)將出任首席績效官,負責管理區域運營。
2019年9月9日,日產汽車發布聲明稱日產董事會召開了例行會議,西川廣人表示他願意辭去CEO一職。2019年10月8日,日產汽車正式宣布原日產汽車
執行委員會 成員、高級副總裁、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
內田誠 升任社長兼CEO。
中國業務 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4年2月,是日產駐北京的
全資子公司 ,與日產汽車公司總部一起管理在華投資。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一直負責日產汽車在中國的
公共關係 、
品牌管理 和智慧財產權等工作。同時,在為日產的全球運營、購買和出口有競爭力的
中國製造 的零部件等領域,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也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日產全新
品牌主張 ——“Shift_the way you move技術日產,人·車·生活”,闡釋了日產汽車致力於滿足
消費者需求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日產汽車更為消費者提供貼心、舒適和全新的駕駛樂趣。
此外,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還參與市場調查工作,如中國市場的設計趨勢調查等。Nissan 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歷史悠久。1973 年向中國出口第一輛 Nissan 公爵轎車。1993 年成立了合資企業
鄭州日產 ,現生產
皮卡 和
帕拉丁 。1994 年日產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主要經營進口車業務。2003年6月,日產與
東風 合資成立了中國最大的汽車合資企業: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 。旗下成立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 專門負責乘用車業務。2004年日產汽車駐北京的全資子公司——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與日產汽車公司總部一起管理在華投資。日產汽車在華業務隨著
中國經濟 的快速發展蒸蒸日上。2009年,包括進口車、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在內,日產汽車在華銷量達到75.6萬輛,同時,東風日產的
新工廠 開始建設,將於2012年建成投產。屆時東風日產的總產能將達70萬台。
為了更好地應對各個地區的不同問題,日產於2013年末宣布將其區域部門的數量從如今的三個增至六個,將中國市場設為一個“自治區”,將原來的美洲區劃分為
北美洲 和
南美洲 兩個區域。
2022年4月8日,受
新冠疫情 、跨行業原材料短缺等外部因素的嚴重影響,日產汽車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2022年1-3月銷量為298,863台,
同比下降 15.2%。
發展歷程 日本國內
汽車銷售 每年在600萬輛左右。但在日本汽車企業中,光
豐田汽車 一家的
產銷量 每年就在600萬輛以上。由於
國內市場 受到限制,數十年來,日本汽車企業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出口海外市場和在海外市場生產銷售的數量,遠遠大於在日本本土生產和銷售的數量。日產汽車,也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就制定了出口為主的戰略。2004年,日產全球銷售汽車338.8萬輛,但其在國內的銷售量僅在110萬輛左右,出口海外的產品以及在海外現地生產的產品,占去了其2/3以上的份額。
20世紀50年代後,日產汽車逐步把出口業務作為
企業發展 的支柱。1958年日產汽車的出口不足3000輛,但到1963年,日產汽車出口已達4.5萬輛。1966年,日產汽車還在堅持擴大出口的基礎上,提出了擴大出口方式的新思路——不單純擴大出口,而是根據不同
市場環境 ,著眼於提高競爭力,並採取與出口市場相適應的
經營策略 。在市場開拓上,日產主要針對
已開發國家 ,50年代後期進入美國市場,60年代初期進入
歐洲市場 。
1960年,日產汽車在美國開辦美國日產汽車銷售公司,
專門進口 和銷售小轎車、卡車及其零件;1965年,日產汽車又在
加拿大 開辦日產汽車公司銷售小轎車和卡車。而在堅持將日本生產的產品出口海外市場的同時,日產汽車在出口的方式上也採取了新的方式,那就是實現產品的海外
現地 生產。
1959年,日產汽車在中國
台灣 的台灣裕隆公司開始其海外工廠生產的歷史。1966年,日產汽車又分別在
墨西哥 、
澳大利亞 興建生產轎車和卡車的子公司。80年代開始,日產汽車開始在美國建立現地生產廠家,先是組建了
小型卡車 生產企業,後又成立了轎車製造企業。幾乎同時期開始,日產在歐洲的現地
生產戰略 也正式啟動。1983年,
西班牙 日產Motor Iberica公司開始生產
日產途樂 。90年代以來,日產汽車又開始在中國的現地生產,先後組建了鄭州日產和東風日產汽車有限公司。
2022年4月,日產汽車官方公布了其在
固態電池 研發方面的最新訊息,包括電池性能以及製造過程中的重點工藝。近期日產汽車與多家單位合作完成了基於
硫化物 固態
電解質 的全固態電池1kWh/L級電極的充放電性能實測。在測試中,電池可以在25℃下能在15分鐘時間內從15%充電到80%,並能安全通過
針刺 測試。
2021年年底,日產汽車在總部發布了“日產汽車 2030 願景 ”計畫。計畫中提到,日產未來5年將投入2萬億日元(約合1128億
人民幣 )加快電動技術轉型,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計畫到2028財年推出搭載獨創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型,並規劃在2024財年在日本
橫濱 建造試點工廠。此外,日產汽車預計到2028財年全固態電池(ASSB)能夠將
電池組 的成本降至75美元/kWh 。通過不斷創新,未來將成本進一步降低至65美元/kWh (
千瓦時 ) ,以實現電動車型和燃油車型的
成本平價 。
2022年4月25日訊息,日產汽車決定停產面向
新興市場 國家的低價格汽車品牌“Datsun”。
2022年6月24日,2023款
北美 版
途樂 正式在國內開啟預售,
預售價 為人民幣80萬元起。
2022年8月,受到供應鏈緊張的影響,日產汽車在日本國內暫停了一款純電動汽車和一款跑車的銷售。
2022年12月2日,據日本新聞網(JNN)報導,
雷諾汽車公司 及其日本合作夥伴日產汽車將放棄在12月7日宣布達成重塑聯盟關係的新協定,雙方正努力消除分歧。
2022年12月5日,日產汽車官網發布2022年11月和1-11月中國區業績。日產汽車中國區11月銷量為47,983台,同比下降52.5%。
2023年2月6日,日產汽車中國區發布1月
銷售業績 。日產汽車中國區1月銷量47521台;日產中國乘用車事業板塊(包括日產、
啟辰 和
英菲尼迪 品牌)45623台;輕型商用車事業板塊(鄭州日產)1898台。
2023年6月30日,日產汽車公司表示,已決定在新的管理架構下,不填補阿什瓦尼·古普塔 (Ashwani Gupta) 空出的營運長(COO)職位。
2023年7月5日,日產汽車公司公布了2023年6月中國區業績。日產汽車中國區2023年6月銷量為69,139台,環比增長4.6%,同比下降28.0%。2023年1-6月,日產汽車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銷量為358,509台,同比下降24.4%。
2023年9月27日,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宣布解除與日產汽車、三菱汽車的共同採購契約。
品牌文化
GT-R R35,現役日產旗艦 這句簡單、但每一位日產汽車公司的員工都非常熟悉的話語,傳遞出一個強有力的真理。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比人更加強大,因為是人給了它生命。公司不能創造產品、不能提供服務、也不能解決問題,但人可以。
世界在變,日產汽車必須適應這個變化的世界。我們對日產汽車自身的力量進行了開發,旨在向我們的客戶提供他們需要的解決方案和能夠在當前或未來數年為他們帶來價值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