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中文名《中國航空學報(英文版)》、簡稱《CJA》)創刊於1988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航空學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航空學報雜誌社編輯出版的英文綜合性學術刊物。

據2023年3月航空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CJA》第七屆編輯委員會有主編1位、副主編10位、國際編委38位、編委62位,第三屆青年編委會有編委80位。

據2023年3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該刊出版文獻量4050篇、總下載次數271516次、總被引次數24870次、(2022)複合影響因子2.236、(2022)綜合影響因子1.719;據2023年3月31日維普網顯示,該刊發文量2294篇、被引量11486次、影響因子1.46;據2023年3月31日萬方數據顯示,該刊文獻量3537篇、被引量24783次、下載量31882次、基金論文量1756篇、影響因子1.19,2020年影響因子1.1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航空學報(英文版)
  • 外文名: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 語種:英文
  • 類別:航空航天
  •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主辦單位:中國航空學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編輯單位:航空學報雜誌社
  • 創刊時間:1988年
  • 出版周期:月刊
  • 國內刊號:11-1732/V
  • 國際刊號:1000-9361
  • 郵發代號:80-675
  • 屬性:英文綜合性學術刊物、CA、INSPEC、SCI、JST、Pж(AJ)、EI、CSCD、WJCI、卓越期刊
  • 現任主編:孫曉峰
  • 編輯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7號
  • 主要獎項:Caj-cd規範獲獎期刊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欄目方向,人員編制,資源保障,辦刊成果,出版發行,影響因子,收錄情況,榮譽表彰,文化傳統,現任領導,社會評價,

辦刊歷史

1988年,《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創刊,為中文版《航空學報》選刊。
1996年,該刊開始改為直接從來稿中錄用文章,與中文刊不再重複。
2007年,該刊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同年起,與國際出版集團Elsevier合作出版,全文均發布於Science Direct數位化平台,同時被SCIE檢索收錄。
2010年1月起,該刊開始啟用國際投審稿系統ScholarOne。
2013年起,該刊與Elsevier出版集團合作在其ScienceDirect平台採用了Open Access與in Press相結合的國際先進出版模式。
2013年至2015年,該刊獲得中國科協期刊出版人才國際培訓項目資助。
2014年12月9日,該刊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為第一批學術期刊。
2016年12月9日,該刊入選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中國科技期刊登峰行動計畫。
2018年,該刊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19年1月24日,該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第二期項目A類;11月22日,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畫項目領軍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CJA》分為4個欄目: 流體力學與飛行力學、固體力學與飛行器總體設計、 電子電氣工程與控制、材料工程與機械製造,主要欄目有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自動控制、航空電子、發動機、材料、製造工藝及飛行器設計等。
  • 讀者對象
《CJA》的主要讀者對象是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大專院校航空航天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研究生。

人員編制

據2023年3月航空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CJA》第七屆編輯委員會有國際編委38位、編委62位,第三屆青年編委會有編委80位。
第七屆編輯委員會(2020年)
姓名
單位,國家/地區
International 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Committee(國際編委)
Ruxandra Mihaela Botez
école de Technologie Supérieure, Canada
Earl H. Dowell
Duke University, USA
Alexandre I. Gavrilov
Bauman Moscow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Russia
Chris Gerada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K
Qingyou Han
Purdue University, USA
Mark Hans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SA
Mohamed Ichchou
école Centrale de Lyon, France
Masatake Kawada
The University of Tokushima, Japan
Kyung Chun Kim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Republic of Korea
Andrew H. Kemp
University of Leeds, Uk
Xiaorong Li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USA
Jie Liu
Carleton University, Canada
Jean-Charles Mare
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Appliquées, France
Christophe Macabiau
Ecole Nationale de l'Aviation Civile, France
Jarno Marttila
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nland
Andrew Y. C. 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Michael Pecht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Paolo Pennacchi
Politecnico di Milano, Italy
Sergio A. Pignari
Politecnico di Milano, Italy
Pizhong Qiao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USA
Fabrizio Scarpa
University of Bristol, UK
Mac Schwager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Yang Shi
University of Victoria, Canada
Hyo-Sang Shin
Cranfield University, UK
Chang Shu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Zhijian Wang
University of Kansas, USA
Dongsheng Wen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Germany
James Whidborne
Cranfield University, UK
Vigor Yang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Zhiyin Yang
University of Derby, UK
Ketao Zhang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UK
Rui Zha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Yu Zhang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A
Youmin Zhang
Concordia University, Canada
Zhoumin Zhang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Dan Zhao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ew Zealand
Zhenghong Zhu
York University, Canada
Enrico Zio
Politecnico di Milano, Italy
Editorial Committee Members(編委)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清華大學,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北京大學,中國
崔海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丁文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何雅玲(中國科學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胡衛東
國防科技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中國科學院,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康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山東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羅振兵
國防科技大學,中國
呂宏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四川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
大連理工大學,中國
大連理工大學,中國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清華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王立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空軍工程大學,中國
北京理工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浙江大學,中國
徐國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徐昆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易賢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張靖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華東理工大學,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趙天壽(中國科學院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第三屆青年編委會(2022)
鮑蕊
曹宏瑞
曹健
常軍濤
陳立明
陳瑋
陳銀超
陳玉麗
程暉
戴玉婷
丁國如
丁澤剛
董雷霆
杜娟
杜文博
馮立好
顧軍渭
管迎春
郭延寧
韓旺
侯磊
黃江濤
黃偉
惠俊鵬
李海旺
李立欣
李偉林
李文龍
李忠奎
梁哲
梁子璇
劉巍
劉祥龍
劉小川
劉宇
劉準釓
盧鎮波
羅佳奇
羅明
駱晨
寧曉琳
潘時龍
邱雷
屈峰
沈將華
史勇傑
司小勝
宋清華
宋文佳
孫大坤
孫明波
滕宏輝
王丁喜
王磊
王長國
王志鵬
韋常柱
文浩
吳琦
徐邁
許英傑
楊浩
楊希祥
易敏
余翔
張博
張超
張軍輝
張俊
張順琦
張威
張偉偉
張小明
張宇飛
趙旭東
鄭侃
周杰
朱明亮
朱祥維
左林玄

資源保障

截至2021年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館藏印刷型書刊資料已達298萬冊,航空航天等特色館藏資源逐步完善,航空航天類紙本館藏總量達4.4萬冊、科技報告超17萬篇,AIAA、ProQuest、美國四大科技報告等專業特色類電子資源持續保障,在航空航天特色文獻的保有量上處於同類高校的前列。資料庫子庫達到249個,電子期刊182萬冊,電子圖書765萬冊,電子學位論文1009萬篇,中文學術電子期刊已基本全面覆蓋。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CJA》所有稿件一律由相關專業的專家進行同行評審,並通過編委會終審後才能最終發表。
據2023年3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該刊出版文獻量為4050篇;
據2023年3月31日維普網顯示,該刊發文量為2294篇;
據2023年3月31日萬方數據顯示,該刊文獻量為3537篇,基金論文量為1756篇。

影響因子

根據美國SCI資料庫JCR(期刊引證報告)2011年6月29日發布的數據,該刊2010年影響因子由2009年的0.294上升至0.301。
根據美國SCI資料庫JCR(期刊引證報告)2012年6月29日發布的數據,該刊2011年影響因子由2010年的0.301上升至0.406,從Q4進入到Q3行列,影響因子增幅為38%,總被引頻次增幅為73%。
根據美國SCI資料庫JCR(期刊引證報告)2013年6月20日發布的數據,該刊2012年影響因子為0.438,較2011年增長7.88%,總被引頻次增幅則達56.8%,繼續保持了SCI航空航天類期刊排名Q3的成績,其五年影響因子已達0.584,他引率達91%。
根據美國SCI資料庫JCR(期刊引證報告)2014年7月29日發布的數據,該刊2013年影響因子達0.689,與2012年相比增幅達57.3%,被引頻次增幅達59.6%,影響因子位居SCI-Aerospace Engineering學科第10位,在亞洲地區排名第一,躍進Q2行列。據Elsevier SD平台數據顯示,該刊2013年總下載量達24萬次,是2012年總下載量的4倍。
根據美國SCI資料庫JCR(期刊引證報告)2015年6月19日發布的數據,該刊2014影響因子突破1,達1.070,與2013年相比增幅達55.3%,被引頻次增幅達70.36%,影響因子位居SCI-Aerospace Engineering學科第6位,在亞洲地區排名第一,躍入Q1區。據Elsevier ScienceDirect平台數據顯示,該刊2014年總下載量達48萬次,是2013年總下載量的4倍,其中國際下載量占70%以上。
根據美國SCI資料庫JCR(期刊引證報告)2017年6月14日發布的數據,該刊2016年影響因子達到1.307,與2015年相比漲幅達33.8%,總被引頻次增幅達58%,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均位居SCI-Aerospace Engineering學科第10位,在亞洲地區排名第一,穩步的保持在Q2區行列。據Elsevier Science Direct平台數據顯示,該刊2016年總下載量已近50萬次,其中國際下載量占70%以上。
據Elsevier Science Direct平台數據顯示,該刊2017年全球總下載量已達55萬次,其中國際下載量占70%以上。
2019年6月20日,Web of Science資料庫發布全球最新SCI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根據新發布的數據,與2017年相比,該刊2018年影響因子由1.614增至2.095(增幅29.8%),位居Q1區,排名第7;被引頻次由2138增至2846(增幅33.1%)。
《CJA》影響因子
發布時間
影響因子
排名
SCI分區
2021.06
4.061
4
Q1
2020.06
2.769
5
Q1
2019.06
2.095
7
Q1
2018.06
1.614
7
Q1
2017.06
1.307
10
Q2
2016.07
0.977
9
Q2
2015.07
1.070
6
Q1
2014.07
0.689
10
Q2
2013.06
0.438
18
Q3
2012.06
0.406
18
Q3
2011.06
0.301
21
Q4
2010.06
0.294
21
Q4
SCI:數據來源:科學引文索引(SCIE資料庫)
據2023年3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該刊總下載次數271516次、總被引次數24870次、(2022)複合影響因子2.236、(2022)綜合影響因子1.719。
據2023年3月31日維普網顯示,該刊被引量11486次、影響因子1.46、立即指數0.24、被引半衰期3.83、引用半衰期4.32、期刊他引率0.61、平均引文率42.14。
據2023年3月31日萬方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1.19、被引量24783次、下載量31882次。據2020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1.19。

收錄情況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美國)
Engineering Index(EI,美國)
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 Aerospace Database(IAA,美國)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AMR,美國)
Cambridge Science Abstracts(CSA,美國)
Chemical Abstract(CA,美國)
Elsevier ScienceDirect(荷蘭)
Scopus(荷蘭)
AJ(俄羅斯)
中國科技期刊核心期刊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中國知網
CA化學文摘(美)(2023)
INSPEC科學文摘(英)(2021)
SCI科學引文索引(美)(2023)
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22)
Pж(AJ)文摘雜誌(俄)(2020)
EI工程索引(美)(2023)
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21-2022年度)
WJCI 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報告(2021)來源期刊
文摘雜誌
化學文摘(網路版)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2011-2012)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2013-2014)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2015-2016)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2017-2018)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2019-2020)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2021-2022)
EBSCO學術資料庫(2020)
工程索引
哥白尼索引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
科學引文索引SCIE(2020)
Scopus資料庫(2020)
Web of Science資料庫(2020)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榮譽表彰

2015年12月,該刊當選“2015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8年1月17日,該刊獲得“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文化傳統

  • 辦刊宗旨
及時反映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交流中國國內外科技新成果,促進學術進步和人才成長,推動新理論、新技術的發展。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單位,國家/地區
《CJA》編輯部主任
李世秋
-
主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副主編
鄧小剛(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防科技大學,中國
房建成(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Shuzhi Sam Ge
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
韓傑才(中國科學院院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清華大學,中國
楊樹興(中國工程院院士)
西安現代控制技術研究所,中國
張軍(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理工大學,中國
張衛紅(中國科學院院士)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
蔡斐
航空學報雜誌社,中國

社會評價

“兩刊從創刊到成長再到輝煌,記錄了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也映射了一代代航空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奮鬥歷程。在航空人才的成長當中,兩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時任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評,2018年10月28日《航空知識》創刊60周年、《中國航空學報(英文版)》創刊30周年紀念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