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年表
後唐建義軍
後唐
清泰三年(936)十月,後唐因征討河東之需,下詔括天下將吏及民間馬匹,又發民為兵,每七戶出一名征夫,自備器甲,稱“義軍”,以十一月為限集齊,共得二千多匹馬,五千人。由陳州
刺史郎萬金訓練。寥寥數千兵馬,於徵討無補,民間卻大為困擾。十一月,彰武
節度使(治延州,今陝西延安北)楊漢章準備率幾千步騎赴軍期時,當地豪強劉景岩即乘機利用楊漢章平素不得人心,
煽動眾人殺楊漢章自為留後。閏十一月,
丹州(今陝西宜川)亦作亂,逐刺史。
石敬瑭稱帝
後唐
清泰三年(936)、
契丹天顯十一年十月,契丹王
耶律德光冊原後唐河東節度使
石敬瑭為大晉皇帝,以自己的衣冠授與
石敬瑭。於
晉陽(今山西太原南)南
柳林築壇,
石敬瑭即帝位,並踐約割幽、薊、瀛、莫、涿、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入
契丹,並許每年向契丹輸送三十萬匹帛。十四日改
長興七年(因
石敬瑭反唐後,不承認末帝的正統地位,仍用明宗長興
年號)為
天福元年,所行用的法律制度均以
後唐明宗時之制。
石敬瑭所建之晉,史稱
後晉。後晉高祖
石敬瑭(892——942),
沙陀族,後唐明宗之婿。明宗入立,
石敬瑭先後為保義、宣武、天雄、河陽、河東
節度使。其以割地、稱臣、稱兒、輸帛換得
契丹的支援,滅後唐。但最終因吐谷渾部叛
契丹之事,受契丹責備憂鬱而卒。廟號高祖。
後晉滅後唐
後晉
天福元年(936)閏十一月,後晉高祖
石敬瑭借契丹之力破後唐征討大軍於晉安寨,繼之又於團
柏谷敗後唐援軍。直到此時,駐蹕於懷州(今河南沁陽)的唐末帝才知
石敬瑭稱帝,唐軍大敗,連忙返回洛陽。洛陽城中人心惶惶,居民紛紛外逃。雖然
末帝命人切斷洛陽北面河陽浮橋,但後唐河陽守將
萇從簡降晉,以船渡晉兵過黃河,後唐派出的後援軍隊也紛紛降後晉。二十六日,後唐末帝
李從珂與
曹太后、
皇后、淮王、宋審虔等攜傳國寶登玄武樓自焚而死。當晚
石敬瑭入洛陽,後唐亡國。
高麗統一朝鮮
後晉
天福元年(936),
高麗王王建出兵攻今朝鮮半島的新羅、百濟、統一今朝鮮半島。設二京、六府、九節度、一百二十郡。
史料記載
石敬瑭反,與唐大戰於晉陽
後唐
清泰三年(936)五月,後唐河東
節度使石敬瑭反,後唐以建雄節度使
張敬達為太原四面兵馬
都部署,義武
節度使楊光遠為副,率安國節度使
安審琦、保義節度使相里金等駐紮於
晉陽(今山西太原南)城南的晉安鄉。後唐軍先鋒
安審信、代北戍將
安重榮、虎北口戍將張萬迪等紛紛率部叛附河東。
石敬瑭見後唐大軍壓境,派掌書記
桑維翰草擬表,向契丹稱臣,並以父禮事契丹帝
耶律德光,以事成之後割盧龍及雁門以北之地入契丹的條件,爭取了契丹仲秋之後傾國相助的承諾。後唐得知契丹將出兵的訊息,欲促張敬達速戰,其時張敬達修築長圍攻晉陽,接命令後更是猛攻,但未奏效,又值當年秋季多雨,後唐軍所修長圍一直未能合龍,晉陽城中的糧食儲備也遭雨水浸泡。九月,
耶律德光率五萬鐵騎,號稱三十萬大軍南下,十五日到晉陽,列陣於
汾河之北的虎北口,與後唐騎兵
高行周、
符彥卿等交戰,後軍步兵則列陣於城西北山之下。契丹先以三千贏弱的騎兵誘唐軍追擊,從東北方向發伏兵將唐軍攔腰斷為二截,在南邊的唐軍騎兵大多返回營地,而北邊的步兵則大敗,損失近萬人。次日,河東兵與
契丹兵會合圍攻後唐晉安寨,於晉安寨之南設延綿百餘里、厚五十里的營地,將後唐軍圍的水泄不通。張敬達等雖然尚有五萬士兵,一萬戰馬,卻無法突破對方的銅牆鐵壁。兩天以後,後唐晉安寨與外界失去聯繫。後唐調天雄節度使
范延光、
盧龍節度使趙德鈞、耀州
防禦使潘環分別自
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
幽州(今北京)、
河西分三路由東、北、西分別救援晉安,阻擊契丹軍,另派彰聖都指揮使
符彥饒領洛陽
步騎兵駐守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以防河東,契丹南下。但契丹游騎到石會關(今山西平遙以東)尚未見後唐援軍蹤影。後唐末帝下詔親征,但離開洛陽不遠,剛行至河陽就遲疑不前,幾天后又往懷州(今河南沁陽)。至閏十一月,晉安寨被圍數月,高行周,符彥卿雖率騎兵突圍,但幾次均未成功,營中糧草殆盡,將士只能分食死馬。援軍遲遲不至,
楊光遠、
安審琦勸張敬達投降契丹,張敬達斷然拒絕。高行周暗中派人保護張敬達,反受責難。二十六日晨,楊光遠乘例行點卯,高、符二將未至之際,殺張敬達,率眾降契丹。寨中尚有五千馬匹,五萬副鎧仗。
後唐建義軍
石敬瑭河東稱帝
大事
(1)春,正月,吳
徐知誥始建大元帥府,以幕職分判吏、戶、禮、兵、刑、工部及鹽鐵。
(1)春季,正月,吳國徐知誥開始建立大元帥府,用他的幕僚分別執掌吏、戶、禮、兵、邢、工六部及鹽鐵。
(2)丁未,唐主立子重美為雍王。
(2)丁未(十七日),後唐
末帝李從珂冊立他的兒子李重美為雍王。
(3)癸丑,唐主以千春節置酒,晉國長公主上壽畢,辭歸
晉陽。帝醉,曰:“何不且留,遽歸,欲與石郎反邪!”
石敬瑭聞之,益懼。
(3)癸丑(二十三日),後唐末帝在自己的生日千春節置酒設宴,晉國長公主上壽祝賀完畢,告辭回晉陽。當時末帝已經醉了,說道:“為什麼不多留些時候,忙著趕回去想幫助石郎造反哪!”
石敬瑭聽說後,更加害怕。
(5)
石敬瑭盡收其貨之在洛陽及諸道者歸晉陽,託言以助軍費,人皆知其有異志。唐主夜與近臣從容語曰:“石郎於朕至親,無可疑者;但流言不釋,萬一失歡,何以解之?”皆不對。
(5)
石敬瑭把他在洛陽及諸道的財貨全部收攏送回到晉陽,託詞說是幫助軍費,人們都知道他是心懷異志。唐主在夜間同近臣從容平淡地說:“石郎是朕的至親,沒有什麼可猜疑的;但是流言總是不斷,萬一和他失掉和好,怎么辦為好?”眾臣都不回答。
(6)吳徐知誥以其子副都統景通為太尉、副元帥,都統判官
宋齊丘、行軍司馬徐為元帥府左·右司馬。
(6)吳國徐知誥任用他的兒子副都統徐景通為太尉、副元帥,都統判官
宋齊丘、行軍司馬徐為元帥府左、右司馬。
(8)靜江
節度使、同平章事馬希杲有善政,監軍裴仁煦譖之於楚王希范,言其收眾心,希范疑之。夏,四月,漢將孫德威侵蒙、桂二州,希范命其弟
武安節度副使希廣權知軍府事,自將步騎五千如
桂州。希杲懼,其母華夫人逆希范於全義嶺,謝曰:“希杲為治無狀,致寇戎入境,煩殿下親涉險阻,皆妾之罪也。願削封邑,灑掃掖庭,以贖希杲罪。”希范曰:“吾久不見希杲,聞其治行尤異,故來省之,無他也。”漢兵自
蒙州引去,徙希杲知
朗州。
(8)靜江
節度使、同平章事馬希杲有好的政聲,監軍裴仁煦向楚王
馬希范誹謗他,說他收買人心,馬希范對他產生懷疑。夏季,四月,南漢將領孫德威侵犯
蒙州和
桂州,
馬希范命令他的弟弟
武安節度副使
馬希廣暫時主持軍府事,自己帶領步兵、騎兵五千人赴
桂州。馬希杲害怕,他的母親華夫人到全義嶺遠迎
馬希范,謝罪說:“希杲治理政事不得法,招致敵兵入境,煩勞殿下親自跋涉險阻之地,都是我的罪過。我們願意削去封邑,去當灑掃庭院的人,用來贖償希杲的罪過。”
馬希范說:“我很久沒有見到希杲,聽說他治理成績優異,所以來看看,沒有別的意思。”南漢兵從
蒙州退走,便把馬希杲調遷到
朗州。
(9)荊南高從誨遣派使者送信給
徐知誥,勸他即皇帝之位。
(10)初,
石敬瑭欲嘗唐主之意,累表自陳羸疾,乞解兵柄,移他鎮;帝與執政議從其請,移鎮鄆州。房、
李崧、呂琦等皆力諫,以為不可,帝猶豫久之。
(10)過去,
石敬瑭想試探末帝的意圖,多次上表陳訴身體羸弱,請求解除他的兵權,調遷到別的鎮所;末帝與執政大臣商議後答應了他的請求,把他移鎮鄆州。房、
李崧、呂琦等人都極力諫勸,認為不能這樣做,末帝猶疑了很長時間。
(11)天雄
節度使劉延皓恃後族之勢,驕縱,奪人財產,減將士給賜,宴飲無度。捧聖都虞候張令昭因眾心怨怒,謀以
魏博應河東,癸丑未明,帥眾攻牙城,克之;延皓脫身走,亂兵大掠。令昭奏:“延皓失於撫御,以致軍亂;臣以撫安士卒,權領軍府,乞賜
旌節!”延皓至洛陽,唐主怒,命遠貶;皇后為之請,六月,庚申,止削延皓官爵,歸私第。
(11)天雄
節度使劉延皓依恃皇后家族的勢力,很驕縱,侵占別人的財產,扣減將士的賞賜,宴會飲酒沒有節制。捧聖都虞候張令昭因為眾心怨恨,企圖用魏博來回響河東造反,癸丑(二十五日)天未亮,率領兵眾攻打主將所居的牙城,攻了下來;
劉延皓脫自身逃去,亂兵大肆搶掠。張令昭上奏:“
劉延皓
撫給駕御不當,以致軍人作亂;臣為了要撫恤安慰士兵,暫時領管軍府,請求朝廷賜給
旌節!”
劉延皓逃回洛陽,末帝發怒,下令把他貶到遠方,皇后為他說情,六月,庚申(初三),只是削去劉延皓的官爵,讓他回自己的宅第。
(12)辛酉,吳
太保、同平章事徐景遷以疾罷,以其弟景遂代為
門下侍郎、參政事。
(12)辛酉(初四),
吳國太保、同平章事徐景遷因為患病罷官,任用他的弟弟徐景遂代替他做
門下侍郎、參政事。
(13)癸亥(初六),後唐末帝任用張令昭為右
千牛衛將軍,暫時主持
天雄軍府事。張令昭因為調發人馬沒有會集,暫且接受新的任命。不久,又有詔書命令他調任
齊州防禦使,張令昭託詞說被士兵所留滯,實際上是等待觀察河東起兵之成敗。後唐末帝派遣使者告諭他,張令昭把使者殺了。甲戌(十七日),
末帝任命宣武
節度使兼
中書令范延光為天雄四面行營
招討使、主持魏博行府事,任命
張敬達充當太原四面招討使,任用
楊光遠為副使。丙子(十九日),任命西京留守李周為
天雄軍四面行營副
招討使。
(14)
石敬瑭之子右衛上將軍重殷、皇城副使重裔聞敬瑭舉兵,匿於民間井中。弟沂州都指揮使敬德殺其妻女而逃,尋捕得,死獄中,從弟彰聖都指揮使敬威自殺。秋,七月,戊子,獲重殷、重裔,誅之,並族所匿之家。
(14)
石敬瑭的兒子右衛上將軍石重殷、皇城副使石重裔聽說
石敬瑭起兵造反,躲藏在民間市井中。
石敬瑭的弟弟沂州都指揮使石敬德殺了自己的妻子、女兒而後逃走,不久,被捕獲,死於獄中。叔伯弟弟彰聖都指揮使石敬威自殺。秋季,七月,戊子(初二),抓獲了石重殷和石重裔,誅殺了他們,並把藏匿他們的人家全族殺害。
(16)
雲州步軍指揮使桑遷奏
應州節度使尹暉逐雲州
節度使沙彥,收其兵應河東。丁酉,彥表遷謀叛應河東,引兵圍子城。彥犯圍走出西山,據雷公口,明日,收兵入城擊亂兵,遷敗走,軍城復安。是日,
尹暉執遷送洛陽,斬之。
(16)雲州步軍指揮使桑遷上奏:
應州節度使尹暉驅逐雲州
節度使沙彥,接收了他的兵馬,回響河東造反。丁酉(十一日),沙彥上表奏稱桑遷謀反回響河東,並且率領兵馬包圍了子城。沙彥突破包圍走出西山,占據雷公口,第二天,收集兵士入城襲擊亂兵,桑遷敗走,軍城恢復安定。這一天,
尹暉抓住桑遷把他押送洛陽,朝廷把他斬了。
(17)丁未,
范延光拔魏州,斬張令昭。詔悉誅其黨七指揮。
(17)丁未(二十一日),
范延光攻取了魏州,斬殺了張令昭。朝廷下詔:把他的黨羽七個指揮都誅除了。
(18)
張敬達發懷州彰聖軍戍虎北口,其指揮使張萬迪將五百騎奔河東,丙辰,詔盡誅其家。
(18)
張敬達發動懷州彰聖軍戍守在虎北口,該軍指揮使張萬迪帶領五百騎投奔河東,丙辰(三十日),朝廷下詔:把他的家屬全部誅殺。
(19)
石敬瑭遣間使求救於
契丹,令
桑維翰草表稱臣於
契丹主,且請以父禮事之,約事捷之日,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
劉知遠諫曰:“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敬瑭不從。表至
契丹,
契丹主大喜,白其母曰:“兒比夢石郎遣使來,今果然,此天意也。”乃為復書,許俟仲秋傾國赴援。
(19)
石敬瑭派使者從僻路求救於
契丹,讓
桑維翰草寫表章向
契丹主稱臣,並且請求用對待父親的禮節來侍奉他,約定事情成功之日,劃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給
契丹。
劉知遠勸諫他說:“稱臣就可以了,用父親的禮節對待他就太過份了。用豐厚的金銀財寶賄賂他,自然是足以促使他發兵,不必許諾割給他土田,恐怕那樣以後要成中國的大患,後悔就來不及了。”
石敬瑭不聽。表章送到
契丹,契丹國主
耶律德光非常高興,告訴他的母親述律太后說:“孩兒最近夢見石郎派遣使者來,現在果然來了,這真是天意啊。”便向
石敬瑭寫了回信,答應等到仲秋時節,發動全國人馬來支援他。
(21)癸亥,應州言契丹三千騎攻城。
(21)癸亥(初七),應州奏報:契丹三千騎兵進攻州城。
(22)
張敬達築長圍以攻
晉陽。
石敬瑭以
劉知遠為馬步都指揮使,
安重榮、張萬迪降兵皆隸焉。知遠用法無私,撫之如一,由是人無貳心。敬瑭親乘城,坐臥矢石下,知遠曰:“觀敬達輩高壘深塹,欲為持久之計,無他奇策,不足慮也。願明公四出間使,經略外事。守城至易,知遠獨能辦之。”敬瑭執知遠手,撫其背而賞之。
(22)
張敬達設定了很長的包圍工事來攻打
晉陽。
石敬瑭任用
劉知遠為馬步都指揮使,把
安重榮、張萬迪的降兵都隸屬於他。
劉知遠以法辦事,沒有私弊,對軍民撫恤一視同仁,因此人都沒有二心。
石敬瑭親自登城視察部屬兵卒,坐臥在敵人的矢石投射之下。
劉知遠說:“察看
張敬達這些人築設高壘深溝,想作持久打算,他們沒有其他好的辦法,是不足為慮的。請您向各方派出走僻路的使者,經辦對外事務。守城的事很容易,我知遠一個人就能獨力辦理。”
石敬瑭拉著
劉知遠的手,撫拍他的肩背而稱讚他。
(24)唐主使
端明殿學士呂琦至河東行營犒軍,
楊光遠謂琦曰:“願附奏陛下,幸寬宵旰。賊若無援,旦夕當平;若引
契丹,當縱之令入,可一戰破也。”帝甚悅。帝聞
契丹許石敬瑭以仲秋赴援,屢督
張敬達急攻晉陽,不能下。每有營構,多值風雨,長圍復為水潦所壞,竟不能合。
晉陽城中日窘,糧儲浸乏。
(24)後唐主派出端明殿學士呂琦到河東行營犒勞軍隊,
楊光遠對呂琦說:“請您附帶奏告陛下,請主上稍微減少晝夜操勞。賊兵如果沒有援兵,用不多天就可以平定;如果他勾結
契丹來犯,自當放他進來,一次戰鬥就能把他打敗。”末帝聞奏很是高興。末帝聽說契丹答應
石敬瑭在仲秋時節發兵來支援他,幾次督促
張敬達緊急攻打
晉陽,但不能攻下。每當有所建設構築工事,往往遇到風雨天氣,很長的包圍工事又被水浸所破壞,竟然接合不攏。
晉陽城中日益窘迫,糧食儲備因浸泡而缺乏。
(25)九月,契丹主將五萬騎,號三十萬,自揚武谷而南,旌旗不絕五十餘里。代州刺史
張朗、忻州刺史丁審琦嬰城自守,虜騎過城下,亦不誘脅。審琦,州人也。
(25)九月,契丹主
耶律德光統領五萬騎兵,號稱三十萬,從
代州揚武谷向南進發,旌旗連綿不斷達五十餘里。代州刺史
張朗、忻州刺史丁審琦繞城自守,敵人騎兵經過城下時,也不誘降挾脅他。丁審琦是州人。
(26)冬,十月,壬戌,詔大括天下將吏及民間馬;又發民為兵,每七戶出征夫一人,自備鎧仗,謂之“義軍”,期以十一月俱集,命陳州刺史郎萬金教以戰陳,用
張延朗之謀也。凡得馬二千餘匹,征夫五千人,實無益於用,而民間大擾。
(26)冬季,十月,壬戌(初七),下詔普遍蒐集天下將吏以及民間的馬,又發動百姓當兵,每七戶出一個征夫,自己準備鎧甲兵器,稱作“義軍”,定期在十一月全部集中,命令陳州刺史郎萬金訓練他們的戰陣知識和技能,這是採用
張延朗的謀劃。結果只得到馬二千餘匹,征夫五千人,實在沒有多大用處,但民間卻因此受到很大騷擾。
(27)初,
趙德鈞陰蓄異志,欲因亂取中原,自請救晉安寨;唐主命自飛狐踵
契丹後,鈔其部落,德鈞請將銀鞍契丹直三千騎,由土門路西入,帝許之。
趙州刺史、北面行營都指揮使劉在明先將兵戍易州,德鈞過易州,命在明以其眾自隨。在明,幽州人也。德鈞至鎮州,以董溫琪領招討副使,邀與偕行,又表稱兵少,須合澤潞兵;乃自吳兒谷趣潞州,癸酉,至亂柳。時
范延光受詔將部兵二萬屯遼州,德鈞又請與魏博軍合;延光知德鈞合諸軍,志取難測,表稱魏博兵已入賊境,無容南行數百里與德鈞合,乃止。
(27)起初,
趙德鈞暗中懷有異志,想要乘著動亂奪取中原,自己請求去救援晉安寨,末帝命他從飛狐道出代州,繞到
契丹之後,抄襲其部落,
趙德鈞請求把他在
幽州用契丹降卒設定的銀鞍契丹直三千騎兵,從土門路向西進軍,末帝準許了他。趙州刺史、北面行營都指揮使劉在明原來領兵戍守在
易州,趙德鈞軍過易州,命令劉在明帶著自己的兵從跟隨他行進。劉在明是
幽州人。
趙德鈞到了鎮州,任用董溫琪為招討副使,也邀他一起行動。又上表朝廷說自己兵少,須同澤潞的兵力會合;便從吳兒谷向
潞州進發,癸酉(十八日),到達亂柳。當時
范延光領受詔命統領所屬兵士二萬人屯駐於
遼州,趙德鈞又請求與魏博軍會合;范延光知道趙德鈞合攏諸軍,意圖難於測料,便上表朝廷聲稱魏博兵已經入了賊境,不能再向南行軍數百里與趙德鈞會合,便停止下來。
(29)十一月,以
趙德鈞為諸道行營都統,依前東北面行營
招討使。以
趙延壽為河東道南面行營招討使,以
翰林學士張礪為判官。庚寅,以
范延光為河東道東南面行營招討使,以宣武
節度使、同平章事李周副之。辛卯,以
劉延朗為河東道南面行營招討副使。
趙延壽遇
趙德鈞於西湯,悉以兵屬德鈞。唐主遣呂琦賜德鈞敕告,且犒軍。德鈞志在並范延光軍,逗留不進,詔書屢趣之,德鈞乃引兵北屯團柏谷口。
(29)十一月,後唐朝廷任命
趙德鈞為諸道行營都統、依舊任東北面行營招討使。任用
趙延壽為河東道南面行營
招討使,任用翰林學士張礪為判官。庚寅(初五),任用
范延光為河東道東南面行營
招討使,任用宣武
節度使、同平章事李周為副使。辛卯(初六),任用
劉延朗為河東道南面行營招討副使。
趙延壽在西湯遇到
趙德鈞,把所統兵馬全部歸屬於趙德鈞。末帝派呂琦賜給
趙德鈞敕告,並且犒賞了軍隊。
趙德鈞的意圖是要兼併
范延光的軍隊,逗留不肯前進,朝廷屢次下達詔書催促他,趙德鈞便引領部隊向北屯紮在團柏谷口。
(30)癸巳,吳主詔齊王知誥置百官,以金陵府為西都。
(30)癸巳(初八)吳主楊溥下詔,使齊王
徐知誥設定百官,以金陵府為西都。
(31)前坊州刺史劉景岩,延州人也,多財而喜俠,交結豪傑,家有丁夫兵仗,人服其強,勢傾州縣。彰武節度使楊漢章無政,失夷、夏心,會括馬及義軍,漢章帥步騎數千人將赴軍期,閱之於野。景岩潛使人撓之曰:“契丹強盛,汝曹有去無歸。”眾懼,殺漢章,奉景岩為留後。唐主不獲已,丁酉,以景岩為彰武留後。
(31)前坊州刺史劉景岩是
延州人,家財富有而且喜愛俠義,交結豪傑,家裡設定丁夫兵仗,人們都懾服他的勢力強大,整個州縣無人能比。彰武節度使楊漢章治理無當,喪失夷、夏人心,正趕上蒐集馬匹和義軍,楊漢章率領步兵、騎兵數千人即將按期開赴集合,正在野外進行檢閱。劉景岩暗中使人阻撓破壞此事說:“
契丹強盛,你們這些人有去無回。”兵眾害怕,殺了楊漢章,擁護劉景岩為留後。末帝不得已,丁酉(十二日),任命劉景岩為彰武留後。
(32)契丹主謂
石敬瑭曰:“吾三千里赴難,必有成功。觀汝器貌識量,真中原之主也。吾欲立汝為天子。”敬瑭辭讓者數四,將吏復勸進,乃許之。
契丹主作冊書,命敬瑭為大晉皇帝,自解衣冠授之,築壇於
柳林,是日,即皇帝位。割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以與
契丹,仍許歲輸帛三十萬匹。己亥,制改
長興七年為
天福元年,大赦;
敕命法制,皆遵明宗之舊。以節度判官
趙瑩為翰林學士承旨、
戶部侍郎、知河東軍府事,
掌書記桑維翰為翰林學士、
禮部侍郎、權知
樞密使事,觀察判官薛融為
侍御史知雜事,節度推官白水
竇貞固為翰林學士,軍城都巡檢使
劉知遠為
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客將
景延廣為步軍都指揮使。延廣,陝州人也。立
晉國長公主為皇后。
(32)
契丹主對石敬瑭說:“我從三千里以外來幫助你解決危難,必然會成功。觀察你的器宇容貌和見識氣量,真的是箇中原的國主啊。我想扶立你做天子。”
石敬瑭推辭遜讓了好幾次,將吏又反覆勸他進大位,於是便答應了。
契丹主製作冊封的文書,命令
石敬瑭為大晉皇帝,自己解下衣服冠冕親授給他,在
柳林搭築壇台,就在這一天,即了皇帝之位。並割讓了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個州給予
契丹,仍然答應每年運輸帛三十萬匹給他們。己亥(十四日),後晉高祖皇帝
石敬瑭下制令,更改
長興七年為
天福元年,實行大赦;
敕命各種法制都遵守明宗時的舊規。任用節度判官
趙瑩為
翰林學士承旨、
戶部侍郎、知河東軍府事,
桑維翰為翰林學士、
禮部侍郎、權知
樞密使事,觀察判官薛融為
侍御史知雜事,節度推官白水人
竇貞固為翰林學士,軍城都巡檢使
劉知遠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客籍將 景延廣為步軍都指揮使。景延廣是
陝州人。立晉國長公主為皇后。
(33)龍敏對前鄭州
防禦使李懿說:“您是國主的近親,現在社稷如此危難,蹺足之間就可以滅亡,您難道唯獨沒有憂慮嗎?”李懿為他分析
趙德鈞必能打敗敵軍的形勢。龍敏說:“我是燕地人,知道
趙德鈞的為人,他膽小而又無謀略,只是對於守城稍有長處而已。何況他現在內蓄奸謀,這樣的人怎么能依恃呢?在下有個冒昧的計策,只怕朝廷不肯那樣乾。現在隨從聖駕的兵尚有萬餘人,馬近五千匹,如果選出精銳騎兵一千人,讓我和郎萬金指揮他們,從介休山路出發,趁著夜間衝破賊陣而進入晉安寨,只要能有一半人進去,事情就好辦了。
張敬達等現在陷於重圍之中,不知道朝廷的信息,如果他們知道大軍近在團柏,那就即使有鐵的屏障也可以衝破,何況虜騎的陣列啊!”李懿把這個意見報告了後唐主,後唐主說:“龍敏的志向極為壯烈,現在用這個辦法可惜晚了。”
(34)丹州義軍作亂,逐刺史康承詢,承詢奔州。
(34)丹州的義軍作亂,驅逐了刺史康承詢,康承詢投奔州。
(35)晉安寨被圍數月,
高行周、
符彥卿數引騎兵出戰,眾寡不敵,皆無功,芻糧俱竭,削柿淘糞以飼馬,
馬相啖,尾鬣皆禿,死則將士分食之,援兵竟不至。
張敬達性剛,時謂之“張生鐵”,
楊光遠、
安審琦勸敬達降於
契丹,敬達曰:“吾受明宗及今上厚恩,為元帥而敗軍,其罪已大,況降敵乎!今援兵旦暮至,且當俟之。必若力盡勢窮,則諸軍斬我首,攜之出降,自求多福,未為晚也。”光遠目審琦欲殺敬達,審琦未忍。
高行周知光遠欲圖敬達,常引壯騎尾而衛之,敬達不知其故,謂人曰:“行周每踵余後,何意也?”行周乃不敢隨之。諸將每旦集於招討使營,甲子,
高行周、
符彥卿未至,光遠乘其無備,斬敬達首,帥諸將上表降於
契丹。
契丹主素聞諸將名,皆慰勞,賜以裘帽,因戲之曰:“汝輩亦大惡漢,不用鹽酪啖戰馬萬匹!”光遠等大慚。契丹主嘉
張敬達之忠,命收葬而祭之,謂其下及晉諸將曰:“汝曹為人臣,當效敬達也。”時晉安寨馬猶近五千,鎧仗五萬,
契丹悉取以歸其國,悉以唐之將卒授帝,語之曰:“勉事而主。”
馬軍都指揮使康思立憤惋而死。
(35)晉安寨被圍了幾個月,
高行周、
符彥卿多次率領騎兵出戰,由於寡不敵眾,都不能成功。糧食和草料都用完了,只好削木屑淘馬糞中草筋來餵馬,馬互相啖咬,尾巴和頸鬃都禿了,死了就由將士分而食之,援兵竟還不來。
張敬達性情剛強,當時人叫他“張生鐵”。
楊光遠、
安審琦勸說
張敬達向
契丹投降,張敬達說:“我受明宗和當今皇上的厚恩,當了元帥而打敗仗,罪過已經很大,何況向敵人投降呢!現在援兵早晚是要到來,暫且等待吧。如果一旦力盡勢窮,那就請諸軍斬了我的頭,拿著去投降,以求保全自己而獲多福,那時也還不晚。”
楊光遠向
安審琦使眼色要殺掉
張敬達,安審琦不忍下手。高行周知道
楊光遠要暗算張敬達,常常帶領精壯騎兵尾隨張敬達來護衛他,張敬達不知其中緣故,對別人說:“行周常常跟在我的腳後,是什麼用意?”高行周才不敢再尾隨他。諸將每天早晨會集在
招討使的營房中,甲子(初九),
高行周、
符彥卿尚未到達,
楊光遠乘著
張敬達沒有防備,斬了他的頭,率領諸將上表向
契丹投降。契丹主
耶律德光平素就說諸將的名聲,都加以慰勞,賜給皮帽,因而開玩笑說:“你們各位是非常可恨的惡漢,用不著我準備加鹽的乳酷來餵你們上萬匹的戰馬了!”
楊光遠等大為羞慚。契丹主嘉許
張敬達的忠義,命令收屍安葬,並進行祭典,對他的下屬及
晉國諸將說:“你們做人臣的,應該仿效張敬達啊!”當時晉安寨尚有馬近五千匹,鎧甲兵杖五萬,契丹全部取走送歸本國,而把後唐的將卒全部交給後晉高祖
石敬瑭,並對大家說:“勉力效忠你們的主上。”
馬軍都指揮使康思立憤恨惋傷而死。
帝以晉安已降,遣使諭諸州,代州刺史
張朗斬其使;呂琦奉唐主詔勞北軍,至
忻州,遇晉使,亦斬之,謂刺史丁審琦曰:“虜過城下而不顧,其心可見,還日必無全理,不若早帥兵民自五台奔鎮州。”將行,審琦悔之,閉牙城不從。州兵欲攻之,琦曰:“家國如此,何為復相屠滅!”乃帥州兵趣鎮州,審琦遂降契丹。
後晉高祖
石敬瑭因為晉安已經投降,派使者諭告諸州,代州刺史
張朗殺了來使;呂琦奉後唐主的詔書慰勞雁門關以北諸軍,到了忻州,遇到晉國使者,也把使者殺了。呂琦對忻州刺史丁審琦說:“胡虜經過城下時都不回頭看。他們的心跡可以看清,還朝之日必定不能保全自己,不如早日率領軍民從五台奔赴鎮州。”將要出發,丁審琦又後悔了,關閉牙城不跟呂琦走。州兵要攻打他,呂琦說:“國與家到了這種地步,為什麼還要相互殘殺!”於是率領兵將奔向鎮州,丁審琦便向
契丹投降了。
(37)帝與
契丹主將引兵而南,欲留一子守河東,咨於契丹主,契丹主令帝盡出諸子,自擇之。帝兄子重貴,父敬儒早卒,帝養以為子,貌類帝而短小,契丹主指之曰:“此大目者可也。”乃以重貴為北京留守、太原尹、河東
節度使。契丹以其將高謨翰為前鋒,與降卒偕進。丁卯,至團柏,與唐兵戰,
趙德鈞、趙延壽先遁,
符彥饒、張彥琦、
劉延朗、劉在明繼之,士卒大潰,相騰踐死者萬計。
(37)後晉高祖與
契丹主將要領兵向南進軍,想留下他的一個兒子戍守河東,徵求契丹主的意見。
契丹主讓後晉高祖把他的兒子都叫出來,由他自己選擇。後晉高祖哥哥的兒子
石重貴,其父石敬儒早亡,後晉高祖養育他做自己的兒子,相貌與後晉高祖相像而身材短小,
契丹主指著他說:“這個大眼睛的可以。”因而任用
石重貴為北京留守、太原尹、河東節度使。
契丹用他的將領高謨翰做前鋒,同降兵一起相偕而進。丁卯(十二日),到達團柏,與
唐兵交戰,趙德鈞、
趙延壽先逃跑,
符彥饒、張彥琦、
劉延朗、劉在明也跟著逃跑,士兵大亂潰逃,相互踐踏而死的萬計。
(38)
符彥饒、張彥琪至河陽,密言於唐主曰:“今
胡兵大下,河水復淺,人心已離,此不可守。”丁丑,唐主命河陽
節度使萇從簡與趙州刺史劉在明守河陽南城,遂斷浮梁,歸洛陽。遣宦者秦繼、皇城使李彥紳殺
昭信節度使李贊華於其第。
(38)
符彥饒、張彥琪到達河陽,秘密地向唐末帝說:“現在
胡兵大舉南下,黃河的水又很淺,人心已經離散,此地不能固守。”丁丑(二十二日),後唐末帝命令河陽
節度使萇從簡與趙州刺史劉在明戍守河陽南城,便把渡河浮橋斷毀,回到洛陽。派遣宦官秦繼、皇城使李彥紳在
昭信節度使
李贊華的府邸將他殺死。
(39)己卯,帝至河陽,
萇從簡迎降,舟輯已具。彰聖軍執劉在明以降,帝釋之,使復其所。
(39)己卯(二十四日),後晉高祖到達河陽,萇從簡迎接投降,渡河舟楫已經準備好了。彰聖軍拘執了劉在明,也來投降,後晉高祖把他釋放了,讓他復職返回鎮所。
(40)唐主命
馬軍都指揮使宋審虔、步軍都指揮使
符彥饒、河陽節度使張彥琪、
宣徽南院使
劉延朗將千餘騎至白馬阪行戰地,有五十餘騎奔於
北軍。諸將謂審虔曰:“何地不可戰,誰肯立於此?”乃還。庚辰,唐主又與四將議復向河陽,而將校皆已飛狀迎帝。帝慮唐主西奔,遣契丹千騎扼澠池。
(40)後唐末帝命令
馬軍都指揮使宋審虔、步軍都指揮使
符彥饒、河陽
節度使張彥琪、
宣徽南院使
劉延朗帶領千餘騎兵到達白司馬阪準備進行戰鬥的地方,有五十多騎兵投奔到北方的後晉軍隊。諸將對宋審虔說:“哪個地方不能戰鬥,誰還肯停留在這裡?”便帶兵回來了。庚辰(二十五日),後唐末帝又同宋、符、張、劉四將商討再向河陽進攻,而此時將校都已經馳送降書給
晉高祖了。後晉高祖擔心後唐末帝向西逃奔,派遣契丹一千騎兵扼阻在澠池。
(41)十二月,乙酉朔,帝如河陽,餞太相溫及契丹兵歸國。
(41)十二月,乙酉朔(初一),後晉高祖來到河陽,設宴給太相溫和契丹兵餞行,送他們回國。
(42)追廢唐主為庶人。
(42)追廢后唐末帝為平民百姓。
(44)曹州刺史
鄭阮貪暴,指揮使石重立因亂殺之,族其家。
(44)曹州刺史
鄭阮貪婪暴虐,指揮使石重立乘著變亂,把他殺了,並族滅了他的家屬。
(45)辛卯(初七),高祖作用後唐中書侍郎姚為
刑部尚書。
(46)初,朔方節度使
張希崇為政有威信,民夷愛之,興屯田以省漕運;在鎮五年,求內徙,唐潞王以為靜難節度使。帝與契丹修好,恐其復取靈武,癸巳,復以希宗為朔方
節度使。
(46)以前,朔方節度使
張希崇治理政務有威信,民眾喜歡愛戴他,他興辦屯田就地取糧,從而省減了漕運,在鎮所五年,要求往內地調遷,後唐潞王李從珂任用為靜難節度使。後晉高祖與契丹修好,擔心契丹再次攻取靈武,癸巳(初九),仍然作用
張希崇為朔方節度使。
(47)初,
成德節度使董溫琪貪暴,積貨臣萬,以牙內都虞候平山
秘瓊為腹心。溫琪與趙德鈞俱沒於
契丹,瓊盡殺溫琪家人,瘞於一坎,而取其貨,自稱留後,表稱軍亂。
(47)當初,
成德節度使董溫琪貪焚暴虐,積蓄的財貨竟達巨萬,他把牙內都虞候平山人
秘瓊當作心腹。董溫琪與
趙德鈞一起死於契丹。
秘瓊把董溫琪的家屬殺了,埋葬在一個墳坑裡,而把他的家財都奪取了,自稱留後,上表稱言軍隊動亂。
(48)同州的小校門鐸殺了節度使楊漢賓,焚燒並掠搶了州城。
(49)後晉高祖下詔封贈李贊華為燕王,派使者護送他的喪葬回契丹。
(50)代州刺史
張朗帶領他的兵眾入京朝見後晉高祖。
(51)庚子,以唐中書侍郎
盧文紀為
吏部尚書。以
皇城使晉陽周為大將軍、充
三司使;辭曰:“臣自知才不稱職,寧以避事見棄,猶勝冒寵獲辜。”帝許之。
(51)庚子(十六日),後晉高祖任用後唐
中書侍郎盧文紀為
吏部尚書。任用皇城使晉陽人周為大將軍、充任
三司使;周辭謝說:“臣自知才幹不能稱職,寧可因為躲避事責而被陛下見棄,也還是比冒恃陛下的寵愛而獲罪要好。”後晉高祖準許了他。
(52)後晉高祖聽說平盧節度使
房知溫去世,遣派天平節度使
王建立領兵巡撫青州。
(53)改興唐府曰廣晉府。
(53)更改興唐府叫廣晉府。
(54)安遠節度使
盧文進聞帝為契丹所立,自以本契丹叛將,辛丑,棄鎮奔吳。所過鎮戍,召其主將,告之故,皆拜辭而退。
(54)安遠
節度使盧文進聽說後晉高祖是由
契丹扶立的,自己本是契丹的叛將,辛丑(十七日),放棄了鎮所投奔
吳國。所過鎮戍之地,召喚其主將,告訴他們緣故,都拜辭而退。
(55)
徐知誥以鎮南節度使·太尉兼
中書令李德誠、德勝節度使兼中書令周本位隆重,欲使之帥眾推戴,本曰:“我受先生大恩,自
徐溫父子用事,恨不能救楊氏之危,又使我為此,可乎!”其子弘祚強之,不得已與德誠帥諸將詣江都表吳主,陳知誥功德,請行冊命;又詣金陵勸進。
宋齊丘謂德誠之子建勛曰:“尊公,太祖元勛,今日掃地矣。”於是吳宮多妖,吳主曰:“吳祚其終乎!”左右曰:“此乃天意,非人事也。”
(55)
吳國的徐知誥因為鎮南
節度使、太尉兼中書令
李德誠、德勝節度使兼中書令
周本的地位高聲望大,想讓他們率領眾將吏推戴自己當皇帝。
周本說:“我受先王大恩,自從
徐溫父子擅權用事,恨自己不能挽救楊氏的危難,現在又讓我幹這種事,可以嗎?”他的兒子周弘祚強迫他乾,不得已與
李德誠率領諸將到江都上表吳主楊溥,陳述
徐知誥的功德,請吳主施行冊命;又到金陵向徐知誥勸進。
宋齊丘對
李德誠的兒子
李建勛說:“令尊是太祖的元勛,今天名聲掃地了。”這個時候,吳宮發生許多妖異的事情,吳主說:“
吳國的福祚大概將要完了!”左右的人說:“這是天意,不是人事所能改變的啊!”
(56)
高麗王建用兵擊破新羅、百濟,於是東夷諸國皆附之,有二京,六府,九節度,百二十郡。
(56)
高麗王王建發兵擊破新羅、百濟,從此東夷諸國都歸附於他,擁有二京、六府、九節度,一百二十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