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

潞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於上黨郡置潞州(州得名,因潞子之國)隋開皇初廢,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稱潞州。領上黨長子屯留潞城壺關黎城銅堤鄉縣襄垣涉縣

崇寧三年(1104年)為隆德府,金稱潞州,元初復稱隆德府,太宗三年(1231)停用府名,仍稱潞州。

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升潞州為潞安府,治所在上黨縣,即今山西省長治市(註:長治市市區前身為長治縣,明嘉靖七年增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潞州
  • 外文名:Luzhou
  • 性質:古州名
  • 起始朝代:北周
  • 類別:歷史
  • 地點:山西長治部分以及河北涉縣
歷史沿革,歷史故事,史書記載,

歷史沿革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於上黨郡置潞州,隋開皇初廢,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稱潞州。領上黨長子屯留潞城壺關黎城銅堤鄉縣襄垣涉縣
崇寧三年(1104年)為隆德府,金稱潞州,元初復稱隆德府,太宗三年(1231)停用府名,仍稱潞州。
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升潞州為潞安府,治所在上黨縣,即今山西省長治市(註:長治市前身為長治縣,明嘉靖七年增設)。

歷史故事

唐中宗景龍元年(707年),李隆基臨淄王衛尉少卿的身份兼任潞州別駕,時間長達4年之久。李氏治政潞州時,糧食連年豐稔,人民安居樂業,他又多方延攬人才,收取人心,史載“有德政,善僚屬,禮士大夫,愛百姓。”李氏在潞州修造了一座宏麗府第,後面建有“德鳳亭”(遺址在今長治市府上街),他常與潞州名士、幕僚、摯友在亭上賞景吟賦、評論國事,有識之士多歸附其下。
開元十一年(723年),李隆基以皇帝至尊身份巡幸潞州,隨駕者有張嘉貞張說張九齡等名臣。玄宗此行頗有“衣錦還鄉”之意,途中曾寫《早登太行山言志》詩,進入潞州後逗留數月,大擺酒席“宴父老”,改當年故居為“飛龍宮”,讓張說寫《上黨舊宮述聖頌》並樹碑勒石,又讓張九齡寫《聖應圖贊》,最後下旨免除潞州百姓5年租稅,赦免“大辟”(斬首、棄市、火焚、腰斬等極刑)以下所有罪犯。
開元十二年(724年),玄宗李隆基東遊泰山,返程途中又繞道潞州,體察民間疾苦,再次賞賜“父老”。
開元二十年(732年),李隆基第4次來到潞州,對年老者普遍“賜粟帛”,讓已經徵募即將開拔的潞州士兵歸里,再次免除潞州百姓3年租稅。

史書記載

潞州,上黨大都督府。開元戶六元四千二百七十六。鄉一百三十三。元和戶一萬七千八百。鄉一百二十。今為昭義節度使理所。
禹貢冀州之域。殷時為黎國。春秋時屬晉,又兼有潞子之國。潞子嬰兒,為晉所滅。戰國時屬韓,別為都,以其遠韓近趙,至趙孝成王時,馮亭以上黨降趙,復為趙地。秦為上黨郡地。後漢末,董卓作亂,移理壺關城,即今州理是也。
周武帝建德七年,於襄垣縣置潞州,上黨郡屬焉。隋開皇十年罷郡,自襄垣縣復移潞州於壺關,即今州是也。州得名,因潞子之國。武德元年,又於襄垣縣置韓州,貞觀十七年廢。開元十七年,以玄宗歷試嘗在此州,置大都督府
州境:東西二百九十三里。南北三百三十六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三百三十里。南至東都四百七十里。北至儀州三百一十里。東北至?州四百五十里。東取穴陘嶺路至相州三百五十里。西至晉州三百九十里。西南至澤州一百九十里。西北至沁州二百一十里。
貢、賦:開元貢:人參,墨。賦:麻,布。
管縣十:上黨,長子,屯留,潞城,壺關,黎城,銅?,武鄉,襄垣,涉。
上黨縣,望。郭下。開元戶一萬一千三百八十三。鄉二十二。本漢壺關縣也,隋開皇中分壺關置上黨縣,屬潞州。《釋名》曰:“黨,所也,在於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
雞鳴山,一曰火山,在縣東南七十六里。
濁漳水,在縣西南二十二里。
州城,漢壺關縣也。《上黨記》曰:“曹公之圍壺關,起土山於城西北角,穿地道於城西,內築界城以遮之。”
五龍祠,在縣東南二十里五龍山上。慕容永所立,以祭五方神。
馮亭墓,在縣西五里。
長子縣,緊。東北至州五十二里。開元戶二萬二百六十六。鄉三十三。漢舊縣,本春秋時地名,《左傳》曰“晉人執衛行人石買於長子”,是也。慕容永僭號於此,稱西燕,為慕容垂所滅。隋開皇九年,移寄氏縣理此,屬潞州,十八年改寄氏為長子縣。
發鳩山,在縣西南六十五里。濁漳水出焉。
羊頭山,在縣東五十六里。後漢安帝時,羌寇河東,以任尚為御史,擊破於羊頭山,謂此也。
神農城,《後魏風土記》曰:“神農城在羊頭山上,山下有神農泉,即神農得嘉?之所。”
武訖嶺,在縣西四十五里。《風土記》曰:“秦、趙戰於長平,趙軍敗退,秦將白起逐至此,名曰武訖嶺。”
(屯)留縣,上。東南至州六十四里。開元戶八千一百六十六。鄉十七。本晉邑,《春秋》曰“晉人執衛行人孫蒯於純留”,是也。漢以為縣,屬上黨郡
高齊省,隋開皇中重置,屬潞州。
絳水出縣西南方山,去縣八十四里。
潞城縣,上。南至州四十里。開元戶七千四百六十四。鄉十六。本漢潞縣,屬上黨郡,即春秋時赤狄潞子嬰兒國也,晉滅之。後魏太武帝改潞縣為刈陵縣,屬襄垣郡。隋開皇十六年,於此置潞城縣,屬潞州。
黃阜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劉聰將綦毋劌敗晉將崔恕於黃阜。
漳水,一名潞水,在縣北。闞る曰:“潞水在縣北,為冀州浸,即漳水也。”
王猛慕容評相御於潞川,評鬻水與軍人絹匹水二石,則此無他大川可以為浸,所有唯漳水耳,故土俗尚謂濁漳為潞水也。
武王塢,在縣西北四十里。塢東有後魏天柱大將軍爾朱榮碑,文曰:“建義元年,東討逆賊,鎮豎葛榮,軍次上黨。武王祠東有二狡兔從賊方而來,天柱彎弓祝之曰:‘中則擒葛榮,不中則否。’應弦而殪,遂擒榮。”
壺關縣,上。西北至州三十里。本漢縣也,屬上黨郡。山形似壺,於此置關,故名壺關。隋開皇十六年,分壺關置上黨縣,大業二年省壺關併入上黨武德四年重置。
羊腸坂,在縣東南一百六里。沾水出焉。
漢壺關三老令狐茂墓,在縣東九里。上書明戾太子冤者。
曹公壘,在縣東南一百二里。曹操攻高幹所築。
黎城縣,中。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古黎國、《春秋》曰“晉荀林父滅潞,立黎侯而還”,今縣東十八里黎侯城是也。漢為潞縣之地,後魏太武改潞縣為刈陵縣,隋開皇十八年改刈陵為黎城縣。武德初屬韓州,貞觀十七年廢韓州,屬潞州。
壺關,在縣東二十五里。《春秋》齊國夏伐晉,取八邑,有盂口,盂口即壺口也,聲相近,故有二名。
清漳水,在縣東北五十里。
濁漳水,在縣西北五十六里。
馮奉世墓及馮昭儀墓,在縣東二里。
銅?縣,上。東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晉大夫羊舌赤邑,時號赤曰“銅?伯華”。
漢以為縣,屬上黨郡。隋開皇十六年改屬沁州,大業二年省沁州復屬潞州。武德六年屬韓州,貞觀十七年廢韓州復隸潞州。
石梯山,在縣西三十里。
閼與城,在縣西北二十里。《史記》曰:“秦昭襄王攻趙閼與,趙奢曰:‘其道遠險狹,譬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遂破秦軍,解閼與之圍。”
晉銅?宮,在縣東十五里。子產曰:“今銅?之宮數里。”
梁城,在縣東北三十里。下臨深壑,東西北三面阻氵?,廣袤二里,俗謂之斷梁城。
叔向墓,在縣東十八里。
鄉縣,中。東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漢涅氏地,屬上黨郡。晉始為武鄉縣,屬樂平郡。石氏分上黨武鄉郡,縣屬焉。隋開皇初廢郡,縣屬潞州。晉縣原有“武”字,後草創失其舊名。
禿頂山,在縣西北九十三里。
石臼嶺,在縣北六十五里。
護甲水,在縣西北八十里。
襄垣縣,上。南至州九十三里。本漢舊縣,屬上黨郡,趙襄子所築,因以為名。後魏孝莊帝改屬襄垣郡。後周建德六年,於襄垣城置韓州,縣屬焉。貞觀十七年廢州,縣屬潞州。
鹿台山,在縣南二十里。
涅水,在縣西北六十里。
濁漳水,在縣南二十一里。
魏武初遷鄴,於此置關,周建德六年廢。
涉縣,上。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漢舊縣,屬魏郡,因涉河水為名。晉屬廣平郡,後省。隋開皇十年,於故涉城重置涉縣,屬?慈州,十六年改屬韓州。貞觀十七年廢韓州,縣屬潞州。
清漳水,一名涉河,在縣南一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