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事
五代十國
朱溫篡唐
朱溫既封
梁王,已先後兼併淮北、漢水中下游,東迄山東,西接關中,北與
燕南、晉南接壤,古稱中原之地均在其轄境之內。較之境外諸藩如
李克用、
李茂貞、
王建、
楊渥、
錢鏐、
劉仁恭等頗具優勢。其時
唐哀帝困居洛陽,全在
朱梁卵翼之下。唐
天佑四年(907)正月,哀帝遣御史大夫
薛貽矩至大梁(今河南開封)慰問。
薛貽矩見
朱全忠,自請用臣禮見,並獻禪代之謀。薛返洛陽復命,又向哀帝表明
朱溫有
受禪之意。哀帝即下詔,定於二月禪位。二月,
唐哀帝令文武百官往
朱溫元帥府勸進,湖南、嶺南藩鎮亦上箋功進。三月十三日,再令
薛貽矩赴大梁傳禪位之意。二十七日,哀帝正式降御札禪位於梁。命正副冊禮使張文蔚、蘇循,正副押傳國寶使
楊涉、
張策,押金寶使
薛貽矩、
趙光逢,帥百官備法駕詣大梁。唐朝至此徹底滅亡。這六個致送冊文、禮品和獻上
傳國璽的唐朝大臣,歐陽修撰《五代史》,還專門為他們立《六臣傳》以為臣鑒。
唐天佑四年(907)正月九日,淮南左、右牙指揮使張顥、徐溫以"兵諫"名義,帥
牙兵入使府庭院,撾殺
淮南節度使、弘農王
楊渥的親信數十人,控制淮南政權。
楊渥於天佑二年襲父位為淮南
節度使,居喪無禮,又縱親信"東院馬軍"凌蔑勛舊,引起部下不滿。張顥、
徐溫泣諫,楊渥非但不聽,還欲加害二人。張、徐二人不得已而發難,並翦除
楊渥的羽翼。自此以後,
楊渥成為傀儡,淮南軍政大權歸張、徐二人掌握。
盧龍
節度使劉仁恭割據一方,為人驕侈貪暴又惑於方術,於治所
幽州(今
北京城西南)城西
大安山之上盛飾館宇,僭制擬於帝王宮殿,日與方士練丹求長生不死。盡斂境內錢埋於
大安山,反命民間以粘土為錢。又禁止江南茶商入境,自己采山中草木為茶出賣。
劉仁恭之子守光與仁恭愛妾私通,遭仁恭杖責訓斥。後梁
開平元年(907)四月,梁將
李思安進攻
幽州,所過之處焚盪無存。四月初三,思安兵臨
幽州城下,
劉仁恭尚在
大安山,城中毫無防備。
劉守光自城外領兵入城拒守,擊退梁軍,遂自稱
節度使,盡殺平素所不喜歡的父親舊部,又命部將李山喜、
元行欽率兵攻打大安山。
劉仁恭兵敗被擒,守光囚之於
幽州。守光之兄義昌
節度使劉守文聞父為弟幽禁,自
滄州(今河北滄縣東南)發兵攻守光,弟兄雙方互有勝負。七月,
後梁從
劉守光之請,以守光為
盧龍節度使、同平章事。
劉守文孤立無援,天雄
節度使羅紹威致書勸其降梁。十一月,
劉守文降梁,梁帝
朱晃曰:“紹威一封信,勝我十萬兵!”乃加守文為中書令,遣使撫慰之。
後梁立國
唐天佑四年(907)四月初四,梁王
朱溫御大梁金祥殿,開始受百官稱臣,梁王所下文書稱教、令,自稱寡人。初五,箋、表等各類文書均去李唐
年號,只稱月、日。十六日,
朱溫(本名溫,唐賜名全忠)更名
朱晃。十八日,梁王服袞冕,即
皇帝位,是為
後梁太祖。二十二日大赦,改元“
開平”,
國號“大梁”,歷史家為與南朝
蕭梁區別,亦稱“
後梁”“
朱梁”。梁以
汴州為
開封府,稱東都,以唐代
東都洛陽為西都,廢唐西京長安,改稱大安府、置
佑國軍。以
唐哀帝為
濟陰王,遷之於
曹州(今
山東省菏澤市),使甲士守之。明年二月鴆殺之,年十七,謚曰“唐哀皇帝”。梁立國後,太原
李克用、淮南楊渥、
鳳翔李茂貞仍稱天佑,西川王建則稱
天復,均不用梁
年號,其餘各鎮皆奉梁正朔,稱臣受封號。
後梁開平元年(907)四月,梁王
朱溫即帝位後,即行封賞。二十五日,以特殊恩典,不經郡王,而徑封武安
節度使馬殷為楚王。
後梁開平元年(907)四月,後梁立國,鳳翔
節度使李茂貞仍奉唐朔,但以自己轄地局蹙(今陝西
寶雞、岐山、鳳翔、麟遊、扶風、
眉縣、周至等地),兵力不強,雖知唐亡而不敢稱帝。遂開岐王府,置百官,自己稱王而妻稱皇后,所居之處稱宮殿,屬下所上文書稱箋、表,號令儀仗也多擬帝制。
後梁開平元年(907)五月,梁以唐權知
荊南留後高季昌為
節度使。高季昌(858—928,後唐時更名
高季興),字貽孫,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南)人。少為人家僮,後隨養主歸
朱全忠,冒姓朱氏。以軍功徙
潁州防禦使,複姓高氏。
荊南舊統荊、歸、硤、夔、忠、萬、澧、朗八州(今湘、鄂、川三省交界處),自唐末戰亂頻仍,除江陵之外,其餘各州均已為鄰道所據。高季昌到任之時,城邑殘毀,戶口凋零。後經安集流散,流民復歸,深為
朱溫讚賞,正式授以
節鉞,季昌也藉機發展,
荊南才逐漸成為獨立於各勢力集團之間的地方政權。
處州(今浙江
麗水西)刺史
盧約自唐中和元年(881)十一月據處州,
天佑二年(905)八月,派弟盧佶攻占溫州。
天佑四年三月,兩浙
節度使錢鏐命子傳璙、傳瓘討溫州。盧佶帥四十戰艦列於溫州東北海中以拒兩浙軍。錢傳瓘避其精銳,自
安國棄船上岸間道襲溫州,擒斬盧佶。繼而又移兵襲處州
盧約。五月,
盧約以處州降吳越。
盧約據處州近二十年,至是而亡,
錢鏐以
盧約為浙江安撫副使。
後梁開平元年(907)五月,淮南弘農王楊渥以鄂岳
觀察使劉存為西南面
招討使,率陳知新、劉威等領三萬水軍攻楚。楚王
馬殷以秦彥暉統三萬水軍沿湘江而下,以黃墦帥戰艦三百艘屯瀏陽口(今長沙西瀏陽河注入湘江處)。六月,大雨淮軍,退還越堤北,楚軍追擊,淮帥劉存因數度交戰不利,行詐降之計,被楚帥秦彥暉識破。於是,劉存、秦彥暉各帥軍隔水列陣,彥暉進擊,劉存逃遁。楚將黃墦自
瀏陽切斷水路,與彥暉合擊,大敗淮軍,俘獲劉存、陳知新。
馬殷釋二人縛,欲其降,二人大罵,遂斬之。淮將劉威率餘眾逃回淮南。秦彥暉乘勝收復
天佑三年(906)楚所失陷的岳州(今湖南嶽陽)。此役,淮軍裨將戰死百餘人,士卒傷亡數以萬計,楚獲準軍戰艦八百艘。
蜀王建稱帝
後梁開平元年(907)九月,
蜀王王建於成都即皇帝位,
國號"大蜀",史稱"前蜀"。王建(847—918)字光圖,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
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西)人。少時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生。後投許州
忠武軍,從節度使
杜審權鎮壓
王仙芝起義。及
黃巢起義軍入長安,
唐僖宗遷成都,監軍
楊復光以忠武軍八千為八都,以建為一
都頭。中和四年(884)僖宗入蜀,王建與晉暉、
韓建等五人各率一都赴行在,號"隨駕五都",僖宗使十軍
觀軍容使田令收孜王建等為養子。
光啟元年(885)僖宗還長安,王建等人分典
神策軍。二年,僖宗幸興元,王建為清道斬斫使。後遭
楊復恭忌,出為
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一作利州)。大順二年(891),王建繼下閬州、利州之後,攻取成都,殺
田令孜、
陳敬瑄。至乾寧四年(891)建已據有東、西兩川,
天復三年(903),唐封王建為
蜀王。王建據蜀,割據一方,實獨立於中央政權之外。
天佑改元,蜀中因路絕而不知,仍行天復
年號。唐亡,王建於蜀中稱帝。史稱建雖出身行伍,但好與書生談論,粗曉其理。唐末戰亂,衣冠之族多避難於蜀,建皆能禮而用之,因此,蜀中典章文物多有唐代遺風。
梁武貞
節度使(今湖南澧縣,領澧、朗、漵等州)
雷彥恭自唐天佑(904--907)初襲父位,亦如其父
雷滿貪殘狡獪,常攻掠四方,深為荊、湖之患。梁開平元年(907)六月,
雷彥恭會同楚兵攻
荊南江陵,荊南
節度使高季昌斷其糧道,雷彥恭敗,楚亦撤兵。七月,
雷彥恭又出兵攻楚岳州(今湖南嶽陽)不克。至九月,
雷彥恭又轉攻荊南涔陽、公安,再次為高季昌所敗。其反覆於荊、楚之間,兩地深受其害。彥恭又轉而附於淮南楊氏,梁於九月二十二日削其官爵,命楚王
馬殷、荊南節度使高季昌討之。
梁赦逃亡士卒之罪
梁太祖
朱全忠為藩鎮時,用法苛嚴,將校如有戰死,所部士卒則一律斬首,稱“
跋隊斬”。因此一旦失去主將,士卒便大多逃亡不歸。為防士卒逃亡,朱全忠命軍士文面以記軍號,如有士卒思家逃歸鄉里,極易被途中關卡發覺,遞解回原部則不免一死,即使返鄉,鄰里也不敢收留。因此,逃亡士卒便聚集山澤為盜,大為州縣之患。開平元年(907)四月全忠稱帝,十一月二十九日,以征討未罷,調補為先,下詔赦免亡卒之罪,雖文面亦準其歸還鄉里,於是盜減十之七八。
遼國建立
契丹源於東胡後裔,與同樣說蒙古語的室韋、庫莫奚是同族異種。唐朝
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設定
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晚唐時
契丹迭刺部的首領
耶律阿保機於乘唐朝內亂統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後於907年2月27日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
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並且握有蒙古地區的產鹽區,在軍事與經濟方面都十分強盛。915年
耶律阿保機出征室韋得勝回國,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
灤河邊建設了一座仿
幽州的城敦。916年3月17日
耶律阿保機建立
契丹國,即
遼太祖。遼在與中原和西部各國的交往中,融匯眾長,卓有成效地促進了
契丹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的迅速發展。遼在較短的時間內從部落氏族社會過渡形成奴隸制度社會,並在向
封建社會躍進的同時統治了中國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聯繫,為我國北部社會發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貢獻。
通鑑記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上開平元年(丁卯,公元九零七年)
春,正月,辛巳,梁王休兵於貝州。
淮南節度使兼侍中、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弘農郡王
楊渥既得江西,驕侈益甚,謂節度判官周隱曰:“君賣人國家,何面復相見!”遂殺之。由是將佐皆不自安。
黑雲都指揮使呂師周與副指揮使綦章將兵屯上高,師周與湖南戰,屢有功,渥忌之。師周懼,謀於綦章曰:“馬公寬厚,吾欲逃死焉,可乎?”章曰:“茲事君自圖之,吾舌可斷,不敢泄!”師周遂奔湖南,章縱其孥,使逸去。師周,揚州人也。
渥居喪,晝夜酣飲作樂,然十圍之燭以擊球,一燭費錢數萬。或單騎出遊,從者奔走道路,不知所之。左、右牙指揮使張顥、
徐溫泣諫,渥怒曰:“汝謂我不才,何不殺我自為之!”二人懼。渥選壯士,號“東院馬軍”,廣署親信為將吏;所署者恃勢驕橫,陵蔑勛舊。顥、溫潛謀作亂。渥父行密之世,有親軍數千,營於
牙城之內,渥遷出於外,以其地為射場,顥、溫由是無所憚。渥之鎮宣州也,命指揮使朱思勍、范思從、陳璠將親兵三千;及嗣位,召歸廣陵。顥、溫使三將從
秦裴擊江西,因戍
洪州,誣以謀叛,命別將
陳祐往誅之。祐間道兼行,六日至
洪州,微服懷短兵逕入
秦裴帳中,裴大驚,祐告之故,乃召思勍等飲酒,祐數思勍等罪,執而斬之。渥聞三將死,益忌顥、溫,欲誅之。丙戍,渥晨視事,顥、溫帥
牙兵二百,露刃直入庭中,渥曰:“爾思欲殺我邪?”對曰,“非敢然也,欲誅王左右亂政者耳!”因數渥所親信十餘人之罪,曳下,以鐵楇擊殺之,謂之“兵諫”。諸將不與之同者,顥、溫稍以法誅之,於是軍政悉歸二人,渥不能制。
初,梁王以河北諸鎮皆服,唯幽、滄未下,故大舉伐之,欲以堅諸鎮之心,既而潞州內叛,王燒營而還,威望大沮。恐中外因此離心,欲速受禪以鎮之。丁亥,王入館於魏,有疾,臥府中,
魏博節度使羅紹威恐王襲之,入見王曰:“今四方稱兵為王患者,皆以翼戴唐室為名,王不如早滅唐以絕人望。”王雖不許而心德之,乃亟歸。壬寅,至大梁。甲辰,唐昭宣帝遣
御史大夫薛貽矩至大梁勞王,貽矩請以臣禮見,王揖之升階,貽矩曰:“殿下功德在人,三靈改卜,皇帝方行舜、禹之事,臣安敢違!”乃北面拜舞
於庭。王側身避之。貽矩還,言於帝曰:“元帥有受禪之意矣!”帝乃下詔,以二月禪位於梁,又遣宰相以書諭王;王辭。
河東兵猶屯長孑,欲窺澤州。王命保平節度使康懷貞悉發京兆,同華之兵屯晉州以備之。
二月,唐大臣共奏請昭宣帝遜位。壬子,詔宰相帥百官箋詣元帥府勸進,王遣使卻之。於是朝臣、籓鎮,乃至湖南、嶺南上箋勸進者相繼。
三月,癸未,王以亳州刺史
李思安為北路行軍都統,將兵擊
幽州。
庚寅,唐昭宣帝詔
薛貽矩再詣大梁諭禪位之意,又詔禮部尚書蘇循齎百官詣大梁。
鎮海、鎮東節度使吳王錢鏐遣其子傳鐐、傳瓘討盧佶於溫州。
甲辰,唐昭宣帝降御札禪位於梁。以攝中書令張文蔚為冊禮使,禮部尚書蘇循副之;攝侍中
楊涉為押傳國寶使,翰林學士
張策副之;御史大夫
薛貽矩為押金寶使,
尚書左丞趙光逢副之;帥百官備法駕詣大梁。楊涉子直史館凝式言於涉曰:“大人為唐宰相,而國家至此,不可謂之無過。況手持天子璽綬與人,雖保富貴,奈千載何!盍辭之!”涉大駭曰:“汝滅吾族!”神色為之不寧者數日。策,敦煌人。光逢,隱之子也。
盧龍節度使劉仁恭,驕侈貪暴,常慮
幽州城不固,築館於
大安山,曰:“此山四面懸絕,可以少制眾。”其棟宇壯麗,擬於帝者。選美女實其中。與方士煉丹藥,求不死。悉斂境內錢,瘞于山顛;令民間用堇泥為錢。又禁江南茶商無得入境,自采山中草木為茶,鬻之。
仁恭有愛妾羅氏,其子守光通焉。仁恭杖守光而斥之,不以為子數。
李思安引兵入其境,所過焚盪無餘。夏,四月,己酉,直抵
幽州城下。仁恭猶在
大安山。城中無備,幾至不守。守光自外引兵入,登城拒守;又出兵與思安戰,思安敗退。守光遂自稱節度使,命部將李小喜、
元行欽將兵攻大安山。仁恭遣兵拒戰,為小喜所敗。虜仁恭以歸,囚於別室。仁恭將佐及左右,凡守光素所惡者皆殺之。銀胡?錄都指揮使
王思同帥部兵三千,山後八安巡檢使
李承約帥部兵二千奔河東,守光弟守奇奔
契丹,未幾,亦奔河東,河東節度使晉王克用以承約為匡霸指揮使,思同為飛騰指揮使。思同母,仁恭之女也。
庚戌,梁王始御金祥殿,受百官稱臣,下書稱教令,自稱曰寡人。辛亥,令諸箋、表、簿、籍皆去唐
年號,但稱月、日。丙辰,張文蔚等至大梁。
盧佶聞錢傳鐐等將至,將水軍拒之於青澳。錢傳瓘曰:“佶之精兵盡在於此,不可與戰。”乃自安固舍舟,間道襲溫州。戊午,溫州潰,擒佶斬之。吳王鏐以都監使
吳璋為溫州制置使,命傳瓘等移兵討
盧約於
處州。
壬戌,梁王更名晃。王兄全昱聞王將即帝位,謂王曰:“朱三,爾可作天子乎!”
甲子,張文蔚、
楊涉乘輅自上源驛從
冊寶,諸司各備儀衛鹵簿前導,百官從其後,至金祥殿前陳之。王被兗冕,即皇帝位。張文蔚、蘇循奉冊升殿進讀,
楊涉、
張策、
薛貽矩、
趙光逢以次奉寶升殿,讀已,降,帥百官舞蹈稱賀。帝遂與
文蔚等宴於玄德殿。帝舉酒曰:“朕輔政未久,此皆諸公推戴之力。”
文蔚等皆慚懼,俯伏不能對,獨蘇循、
薛貽矩及刑部尚書張禕盛稱帝功德宜應天順人。帝復與宗戚飲博於宮中,酒酣,
朱全昱忽以投瓊擊盆中迸散,睨帝曰:“朱三,汝本碭山一民也,從
黃巢為盜,天子用汝為四鎮節度使,富貴極矣!奈何一旦滅唐家三百年社稷,自稱帝王!行當族滅,奚以博為!”帝不懌而罷。乙丑,命有司告天地、宗廟、社稷。丁卯,遣使宣諭州、鎮。戊辰,大赦,
改元,
國號大梁。奉唐昭宣帝為濟陰王,皆如前代故事,唐中外舊臣官爵並如故。以汴州為開封府,命曰東都;以故東都為西都;廢故西京,以
京兆府為大安府,置佑國軍於大安府,更名
魏博曰
天雄軍。遷濟陰王於曹州,栫之以棘,使甲士守之。
以宣武掌書記、
太府卿敬翔知崇政院事,以備顧問,參謀議,
于禁中承上旨,宣於宰相而行之。宰相非進對時有所奏請及已受旨應復請者,皆具記事因崇政院以聞,得旨則復宣於宰相。翔為人沉深,有智略,在
幕府三十餘年,軍謀、民政,帝一以委之。翔盡心勤勞,晝夜不寐,自言惟馬上乃得休息,帝性暴戾難近,人莫能測,惟翔能識其意趣。或有所不可,翔未嘗顯言,但微示持疑;帝意已悟,多為之改易。禪代之際,翔謀居多。
追尊皇高祖考、妣以來皆為帝、後,皇考誠為烈祖文穆皇帝。妣王氏為
文惠皇后。
初,帝為四鎮
節度使,凡倉庫之籍,置建昌院以領之;至是,以養子宣武節度副使友文為開封尹、判院事,掌
凡國之金谷。友文本康氏之子也。
乙亥,下制削奪
李克用官爵。是時,惟河東、
鳳翔、淮南稱“
天祐”,西川稱“
天復”年號。餘皆稟梁正朔,稱臣奉貢。
蜀王與弘農王移檄諸道,雲欲與
岐王、晉王會兵興復唐室,卒無應者。
蜀王乃謀稱帝,下教諭統內吏民;又遺晉王書云:“請各帝一方,俟
朱溫既平,乃訪唐宗室立之,退歸籓服。”晉王復書不許,曰:“誓於此生靡敢失節。”
唐末之誅宦官也,詔書至河東,
晉王匿監軍
張承業於
斛律寺,斬罪人以應詔。至是,復以為監軍,待之加厚,承業亦為之竭力。
岐王治軍甚寬,待士卒簡易。有告部將苻昭反者,岐王直詣其家,悉去左右,熟寢經宿而還;由是眾心悅服。然御軍無紀律。及聞唐亡,以兵羸地蹙,不敢稱帝,但開岐王府,置百官,名其所居為宮殿,妻稱皇后,將吏上書稱箋表,鞭、扇、號令多擬帝者。
鎮海節度判官羅隱說吳王鏐興兵討梁,曰:“縱無成功,猶可退保杭、越,自為東帝;奈何交臂事賊,為終古之羞乎!”鏐始以隱為不遇於唐,必有怨心,及聞其言,雖不能用,心甚義之。
加武順軍節度使趙王王鎔寧太師,天雄節度使鄴王羅紹威守太傅,
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兼侍中。
契丹遣其臣袍笏梅老來通好,帝遣太府少卿高頎報之。初,
契丹有八部,部各有大人,相與約,推一人為王,建旗鼓以號令諸部,每三年則以次相代。鹹通末,有習爾者為王,土宇始大。其後欽德為王,乘中原多故,時入盜邊。及阿保機為王,尤雄勇,五姓奚及七姓室韋、達靼鹹役屬之。阿保機姓邪律氏,恃其強,不肯受代。久之,阿保機擊黃頭室韋還,七部劫之於境上,求如約。阿保機不得已,傳旗鼓,且曰:“我為王九年,得漢人多,請帥種落居古漢城,與漢人守之,別自為一部。”七部許之。漢城者,故後魏滑鹽縣也。地宜五穀,有鹽池之利。其後阿保機稍以兵擊滅七部,復並為一國。又北侵室韋、女真,西取突闕故地,擊奚,滅之,復立奚王而使
契丹監其兵,東北諸夷皆畏服之。是歲,阿保機帥眾三十萬寇雲州,晉王與之連和,面會東城,約為兄弟,延之帳中,縱酒,握手盡歡,約以今冬共擊梁。或勸晉王:“因其來,可擒也,”王曰:“仇敵未滅而失信夷狄,自亡之道也。”阿保機留旬日乃去,晉王贈以金繒數萬。阿保機留馬三千匹,雜畜萬計以酬之。阿保機既歸而背盟,更附於梁,晉王由是而恨之。
己卯,以河南尹兼河陽節度使
張全義為魏王;鎮海、鎮東節度使吳王錢鏐為
吳越王;加清海節度使
劉隱、威武節度使
王審知兼侍中,乃以隱為大
彭王。
癸未,以權知
荊南留後高季昌為節度使。
荊南舊統八州,乾符以來,寇亂相繼,諸州皆為鄰道所據,獨餘江陵。季昌到官,城邑殘毀,戶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復業。
乙酉,立皇兄全昱為廣王,子友文為博王,友珪為
郢王,友璋為
福王,友貞為均王,友雍為賀王,友徽為建王。
辛卯,以東都舊第為建昌宮,改判建昌院事為建昌宮使。
壬辰,命保平節度使康懷貞將兵八萬會魏博兵攻潞州。
禮部尚書蘇循及其子起居郎楷自謂有功於梁,當不次擢用;循朝夕望為相,帝薄其為人,
敬翔及殿中監李振亦鄙之。翔言於帝曰:“蘇循,唐之鴟梟,賣國求利,不可以立於惟新之朝。”戊戍,詔循及刑部尚書
張禕等十五人並勒致仕,楷斥歸田裡。循父子乃之河中依
朱友謙。
弘農王以鄂岳
觀察使劉存為西南面都招討使,岳州刺史陳知新為岳州團練使,廬州觀察使劉威為應援使,別將許玄應為監軍,將水軍三萬以擊楚。楚王
馬殷甚懼,靜江軍使楊定真賀曰:“我軍勝矣!”殷問其故,定真曰:“夫戰懼則勝,驕則敗。今淮南兵直趨吾城,是驕而輕敵也;而王有懼色,吾是以知其必勝也。”殷命在城都指揮使秦彥暉將水軍三萬浮江而下,水軍副指揮使黃璠帥戰艦三百屯瀏陽口。六月,存等遇大雨,引兵還至越堤北,彥暉追之。存數戰不利,乃遺殷書詐降。彥暉使謂殷曰:“此必詐也,勿受!”存與彥暉夾水而陣,存遙呼曰:“殺降不祥,公獨不為子孫計耶!”彥暉曰:“賊入吾境而不擊,奚顧子孫!”鼓譟而進。存等走,黃璠自
瀏陽引兵絕江,與彥暉合擊,大破之,執存及知新,裨將死者百餘人,士卒死者以萬數,獲戰艦八百艘。威以餘眾遁歸,彥暉遂拔岳州。殷釋存、知新之縛,慰諭之。二人皆罵曰:“丈夫以死報主,肯事賊乎!”遂斬之。許玄應,弘農王之腹心也,常預政事,張顥、
徐溫因其敗,收斬之。
康懷貞至潞州,晉昭義節度使
李嗣昭、副使
李嗣弼閉城拒守。懷貞晝夜攻之,半月不克,乃築壘穿蚰蜓塹而守之,內外斷絕。晉王以蕃、漢都指揮使
周德威為行營都指揮使,帥馬軍都指揮使
李嗣本、馬步都虞候
李存璋、先鋒指揮使
史建瑭、鐵林都指揮使
安元信、橫衝指揮使
李嗣源、騎將
安金全救潞州。嗣弼,克修之子;嗣本,本姓張;建瑭,敬思之子;金全,代北人也。
甲寅,以平盧節度使韓建守司徒、同平章事。
武貞
節度使雷彥恭會楚兵攻江陵,
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引兵屯公安,絕其糧道;彥恭敗,楚兵亦走。
劉守光既囚其父,自稱盧龍留後,遣使請命。秋,七月,甲午,以守光為盧龍節度使、同平章事。
靜海節度使曲裕卒,丙申,以其子權知留後顥為節度使。
八月,丙午,賜河南尹張全義名宗奭。
辛亥,以吳越王鏐兼
淮南節度使,楚王殷兼武昌節度使,各充本道招討制置使。
晉周德威壁於
高河,康懷貞遣親騎
都頭秦武將兵擊之,武敗。
丁已,帝以亳州刺史
李思安代懷貞為潞州行營都統,黜懷貞為行營都虞候。思安將河北兵西上,至
潞州城下,更築重城,內以防奔突,外以拒援兵,謂之夾寨。調山東民饋軍糧,德威日以輕騎抄之,思安乃自東南山口築甬道,屬於夾寨。德威與諸將互往攻之,排牆填塹,一晝夜間數十發,梁兵疲於奔命。夾寨中出芻牧者,德威輒抄之,於是梁兵閉壁不出。
九月,
雷彥恭攻涔陽、公安,高季昌擊敗之。彥恭貪殘類其父,專以焚掠為事,荊、湖間常被其患;又附於淮南。丙申,詔削彥恭官爵,命季昌與楚王殷討之。
蜀王會將佐議稱帝,皆曰:“大王雖忠於唐,唐已亡矣,此所謂‘天與不取’者也。”
馮涓獨獻議,請,以
蜀王稱制,曰:“朝興則未爽稱臣,賊在則不同為惡。”王不從,涓杜門不出。王用安撫副使、掌書記韋莊之謀,帥吏民哭三日;己亥,即皇帝位,國號大蜀。辛丑,以前
東川節度使兼侍中王宗佶為中書令,韋莊為左散騎常侍、判
中書門下事,閬州
防禦使唐道襲為內樞密使。莊,見素之孫也。蜀主雖目不知書,好與書生談論,粗曉其理。是時唐衣冠之族多避亂在蜀,蜀主禮而用之,使修舉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遺風。蜀主長子校書郎宗仁幼以疾廢,立其次子秘書少監宗懿為遂王。
冬,十月,高季昌遣其將倪可福會楚將秦彥暉攻朗州,
雷彥恭遣使乞降於淮南,且告急。弘農王遣將泠業將水軍屯平江,李饒將步騎屯瀏陽以救之,楚王殷遣岳州刺史許德勛將兵拒之。泠業進屯朗口,德勛使善游者五十人,以木枝葉覆其首,持長刀浮江而下,夜犯其營,且舉火,業軍中驚擾。德以大軍進擊,大破之,追至
鹿角鎮,擒業;又破瀏陽寨,擒李饒;掠上高、唐年而歸。斬業、饒於長沙市。
十一月,甲申,夾馬指揮使尹皓攻晉江豬嶺寨,拔之。
義昌節度使
劉守文聞其弟守光幽其父,集將吏大哭曰:“不意吾家生此梟獍!吾生不如死,誓與諸君討之!”乃發兵擊守光,互有勝負。
天雄節度使鄴王紹威謂其下曰:“守光以窘急歸國,守文孤立無援,滄州可不戰服也。”乃遺守文書,諭以禍福。守文亦恐梁乘虛襲其後,戊子,遣使請降,以子
延祐為質。帝拊手曰:“紹威折簡,勝十萬兵!”加守文中書令,撫納之。
初,帝在籓鎮,用法嚴,將校有戰沒者,所部兵悉斬之,謂之
跋隊斬。士卒失主將者,多亡逸不敢歸。帝乃命凡軍士皆文其面以記軍號。軍士或思鄉里逃去,關津輒執之送所屬,無不死者,其鄉里亦不敢容。由是亡者皆聚山澤為盜,大為州縣之患。壬寅,詔赦其罪,自今雖文面亦聽還鄉里。盜減什七八。
淮南右都押牙米志誠等將兵渡淮襲潁州,克其外郭。刺史張實據子城拒守。
晉王命
李存璋攻晉州,以分上黨兵勢。十二月,壬戌,詔河中、陝州發兵救之。
甲子,詔發步騎五千救潁州,米志誠等引去。
丁卯,晉兵寇洺州。
淮南兵攻信州,刺史危仔倡求救於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