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事跡
率眾起事 保衛家園
唐乾符五年(878),
黃巢農民起義軍進入
江西,攻破虔州、
吉州、
饒州、
信州等地,素有
異志的彭玕乘此亂世以自衛鄉黨為名,與弟兄五人聚眾數千在
王嶺山中“破家粥產,冶鐵為兵,宰牛練楮為甲胃”,自為首領,建立偏禪,與約號令。因他“捕逐群盜有功,本州補玕為
永新制置使。”南宋初年,
吉水人
曾敏行曾登上赤石洞
王嶺,見嶺上“可置數萬人,倉稟府庫皆有遺址。”
初任刺史 掌管一方
加強守備 治州有道
彭玕為了加強
吉州的防守,於唐天祐元年(904)“乃廣城池,務農訓兵,禁約賭博”,有數名兵卒行竊,則“斬之於市,以令眾庶”。對於他修築的
吉州城防,史料中是這樣記載的:“周九里九十一步,東憑
贛江,西、南、北浚濠,濠深三丈五尺,長一千四百七十一丈二尺。門五:南興賢,西永豐,東迎恩、
廣豐,北
嘉禾。門有樓,城有戌舍”。
吉州自隋初設定以來,由於州郡交替,
治所幾經變遷,城池久廢,至彭玕方大規模築城,奠定了
吉安市的基礎。
楊吳入侵 投靠馬楚
數次參戰 首獲封王
相關評價
正面評價
1、據《
九國志》記載:“玕雅好儒學,精《左氏春秋》。當兵荒之歲,所在飢饒饉,玕延接文士,曾無虛日,治具勤厚,人多歸之。
廣陵筆工
李郁者善為詩什,玕嘗貽書於郁,以白金十兩市一筆;又令郁訪石本《五經》,卷以白金百兩為直。廣陵人相謂曰:‘玕以十金易一筆,百金酬一卷,況得士乎?’於是蕭謨等數人,鹹往依之。”
2、《新唐書》也這樣記載:“玕通《左氏春秋》,嘗募求《西京石經》,厚賜以金,揚州人至相語曰:‘十金易一筆,百金償一篇,況得士乎?’故士人多往依之。”
3、《廬陵縣誌》亦載:“玕通《左氏春秋》,嘗募求《西京石經》,耄期勤學不倦,子弟從受《二戴禮》及《春秋》者千餘人。”
負面評價
1、據宋·
龍袞《江南野史》卷六《彭玕傳》,彭玕氣量不甚寬宏,對下屬武將較為刻薄,這似乎也影響了他勢力的擴張。以下節錄自《江南野史》卷六《彭玕傳》:
彭玕者,籍為廬陵人,少好學,通經傳。唐梁之際,天下阻兵。遂以門藉率群胥。有大志常快快不樂於吏事。每日肆坦不從職務。時曹皆鄙之。一旦,吏酋李氏因私命儕屬燕飲,而玕不之召。自往赴之,見十數輩已會久之,李不具饌。玕知其忌已,遂去。偽遺其帽於席,行數里,乃復往,見其宴笑飲舀,玕乃含笑取帽而去,嘆曰:“大丈夫當取富貴列鼎俎,何必狎此鼠輩而聚飲啜乎”其婦聞之曰:“請以箱奩之資易酒饌以致報,何嘆恨之有。”玕從之。乃召李氏,主客皆至,酒酣,謂眾客曰:“玕不調,不能從事於諸君。請自此決退耕於農矣。”
與兄弟唱召義師,以自衛鄉黨為名。得勇力無賴五百餘人。玕乃建立偏裨,與約號令。聞於
郡縣,守宰未能禁......玕欲報李,使人誘之,博於其家。李未之知,遂圍之,盡誅其妻孥數十口。其偏裨將校袁大蟲等十數輩因私言曰:“使君今已位重,皆言吾等力成其功,而諸將並無分祿之地。”玕竊聞之,因雪寒,
伏甲於幕下,夜會諸將軍,宴樂酒醉,因盡殺之......玕夙將既先誅戮,無以禦敵,乃拋郡退保禾川。遂連馬氏,因盡掠百姓戶口幾千餘家入郴衡。
馬氏以玕為
郴州刺史,兄弟皆蒞縣邑,迨十年而玕死。因鄉酋龍寶光裂裳為旗,夜呼內外,曰:“有欲返
江南者請從此行。”凡得數百戶迨千餘人以歸。其副使發兵數百遮之,寶光乃帥
丁壯執大斧長刀臨水拒之,相與戰退追兵而還。今
王嶺鳳岡寨址存焉。及馬氏歸順江南,
余民皆至,惟玕之子孫恥而不返。初玕既入湖南,行密使掘其墳,上墳陵惟見大蛇長二丈許,目未開遂殺之,玕亦死。
2、《宋史·
劉沆傳》中也認為彭玕脅迫百姓數千家入湖南乃是不義之舉,記載如下:
劉沆,字沖之,
吉州永新人。祖
景洪,始,楊行密得
江西,衙將彭玕據州自稱太守,屬景洪以兵,欲脅眾附湖南,景洪偽許之。復以州歸行密,退居不仕。及
徐溫建國,以禮聘之,不起,官其子煦為殿直都虞候。父素,不仕,以財雄里中,喜賓客。景洪嘗告人曰:“我不從彭玕,幾活萬人,後世當有隆者。”因名所居北山曰後隆山。
值得注意的是,《新唐書》的作者
歐陽修是彭玕的老鄉,都是廬陵人,對彭玕的評介以正面為主,不能不說沒有“
為尊者諱”的可能;而《江南野史》的作者
龍袞是站在南唐的立場上撰寫該書的,而彭玕與南唐的前身
南吳乃是敵對關係,因此關於彭玕的評價也因角度不同而與歐陽修有異。至於“行密使掘其墳,上墳陵惟見大蛇長二丈許,目未開遂殺之,玕亦死”的記載也明顯與史實相悖,因為
楊行密卒於905年,而彭玕至少在907年還活動於
江西境內。
歷史影響
彭玕作為
吉州土著任吉州刺史近三十年,他禮賢下士,
崇文重教的作風為南唐以至宋代吉州(今
江西吉安)地區的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繁榮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歐陽修、
楊萬里、
文天祥等都是宋代的吉州籍大臣)。
中國民間於北宋時興起了私修族譜之風,由於彭玕在
五代十國的影響力,原
吉州地區的
彭姓有不少自認為他的後裔,以至近代彭姓家譜多有奉他為祖的。
子女後裔
雖然正史中並沒有彭玕子孫的確切記載,但在《資治通鑑》中可以找到涉及彭玕女兒的史料如下:
第二百六十七卷後梁紀二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中開平三年(己巳,909年)
......玕帥眾數千人奔楚,楚王殷表玕為
郴州刺史,為子希范娶其女。
第二百八十一卷後晉紀二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
天福三年(戊戌,938年)
冬,十月,......楚順賢夫人彭氏卒。彭夫人貌陋而治家有法,楚王希范憚之;既卒,希范始縱聲色,為長夜之飲,內外無別。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順賢夫人死後剛滿一年也即公元939年10月,她的堂弟彭彥晞(彭瑊之子)就發動叛亂,企圖與楚王
馬希范分庭抗禮,半年後雙方言和,立“
溪州銅柱”為誓,也由此以法律形式“奠定了湘渝鄂黔毗鄰地區少數民族
土司制度的基礎”。
其他
《太尉安定王玕公勅命》
皇帝總勅曰;彭玕文武韜略,才勇兼全,苦學進修,確係公輔之器。魁偉淵宏,直奮鷹掦之翮,特授鎮南軍左廂兵馬司,矧不事仇敵,旋授東南指揮使、工部尚書、吉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事兼江淮制置使。又爾督軍有功,檢校司判邵州兵馬使、功課稱最,進太保,爵開國侯,食邑五百戶,後加左龍韜上將軍武平興節度使,行軍司馬,進大傅開國侯,食邑千戶,累累功猷,忠義相承,其有裨於國家廊廟臣者。良有以也,今物議既定,相妨已深、折爵酹功,在所當宜,特加汝推忠佐理武德翊戴功臣,進太尉封安定王,食邑萬戶,子孫世襲,鳴呼!汝能克艱於今,,必能令終於將來,尚其敷爾忠貞,訓爾子孫,以光奕世。欽哉!
勅命後唐長興三壬辰〈932〉年十一月誥下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