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軍(晚晴時期紳團武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軍,是晚清時期江西地區由士紳階層組織的紳團武裝。創建人為南昌士紳劉於潯、萬啟英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軍
  • 國籍:清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南昌縣梓溪鄉
十九世紀紳團武裝,簡介,發展歷程,現代醫學教授、主任醫師,

十九世紀紳團武裝

簡介

1853年,在揚州任職的劉於潯丁艱回籍,恰遇太平軍從湖南圍攻江西省城南昌,在清廷團練號召和地方官吏的協調下,劉於潯開始了在省城南昌創辦團練的活動,創立了官、紳兩團局。
同時,劉於潯亦在家鄉中洲(今江西南昌縣梓溪鄉)和好友萬啟英合作,創立中洲團練。隨著局勢的逐漸嚴峻,也為了增強南昌縣團練的整體性和組織性,劉於潯充分利用其在當地的威望和廣泛的私人關係聯絡附近的氏族領袖,積極興建以中洲局為中心的南昌縣團練聯盟的建立,在此過程中先後成立了南洲局、萬舍局、保全局、定安局四個紳團武裝,和中洲局一起並稱“五局勇”,在江西巡撫張芾的支持下,中洲局成為南昌縣的團練總局。
此後,“五局勇”在南昌縣的地方防禦和基層秩序管理方面承擔了主要的作用,並在隨後參加了“南昌保衛戰”,阻擊了太平軍在南昌城南的攻勢。
1855年春,曾國藩坐鎮南昌,在其倡導下,在“五局勇”的基礎上設立了“江軍水師”,後又增加陸軍,“江軍”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一支重要的地方紳團武裝,又經歷贛東北、新淦、豐城樟樹鎮撫州景德鎮等多次戰役,對撲滅江西地區的太平天國運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統軍劉於潯因在抗擊太平軍的戰役中軍功卓著,被清廷賞“花圖薩大巴圖魯”稱號,勇武稱為江西第一。

發展歷程

江軍主要活動在江西地區,其主要發展歷程為:
(1855-1857年) 江軍轉戰贛東北,前撲後堵
(1855-1856年)新淦爭奪戰
(1856年4月至10月)收復豐城、捍衛南昌
樟樹添陸師和再收新淦
(1858-1860)江軍駐紮贛東,嚴防閩浙太平軍反撲
1858年4月進剿撫州
1858年8月收復景德鎮
(1861-1864年)江軍留守省河,力保撫州
(1865-1868年)江軍在局勢漸穩中解散

現代醫學教授、主任醫師

江軍,1986年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醫療系。1998年獲博士學位。現為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泌尿外科腔道內鏡及ESWL學組委員。
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泌尿外科專業,注重科研與臨床相結合,尤其泌尿外科結石、腫瘤、創傷的診治及腔道泌尿外科手術。近年來先後開展可控性回、結腸膀胱、正位迴腸新膀胱術、前列腺癌根治術等新技術10餘項,大大提高了科室的醫療水平。近來開展的經皮膀胱頸懸吊術,經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後腹腔鏡腎上腺切除、後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後腹腔鏡腎蒂淋巴管剝脫術、後腹腔鏡腎腫瘤剜除術、後腹腔鏡腎下垂固定術、後腹腔鏡腎囊腫切除術以及經後腹腔聯合經尿道腎、輸尿管及膀胱袖套狀切除術治療腎盂癌,手輔式腎癌根治切除術,腎臟移植活體供腎取腎術,睪丸腫瘤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等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新技術。
《體衝擊波碎石機理及其對腎臟損傷的生物學效應研究》1995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九五”期間承擔課題3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目前承擔國家及軍隊“十五”指令課題分題,重慶市攻關課題1項。1998年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近年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20餘篇,國外參加會議並交流論文2次,副主編專著一部,參編專著4部。招收碩士研究生6人,協助培養博士2人,帶教軍內外進修生40餘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