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年

814年,唐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九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814年
  • 嶲州地震:元和九年(八一四)三月八日
  • 復置宥州:唐高宗調露元年(六七九)
  • 岐陽公主出嫁:元和九年(八一四)七月二十三日
中國紀年,歷史大事,通鑑記載,

中國紀年

814年,唐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九年

歷史大事

嶲州地震
元和九年(八一四)三月八日,嶲州(今四川西昌)地震,晝夜餘震八十餘次,死百餘人。
復置宥州
唐高宗調露元年(六七九),於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鹽州(今陝西定邊)置魯、麗、含、塞、依、契六州,安置突厥降戶,名“六胡州”。開元十一年(七二三),突厥降戶叛亂,平定後,遷其人於河南、江淮諸州。二十六年,仍遷回原地,置宥州(今內蒙鄂克托南),以寬宥為名。寶應元年(七六二)後,宥州因戰亂而廢。元和九年(八一四)五月,宰相李吉甫奏請復置宥州,以防遏回紇,安撫党項。憲宗採納其建議,十四日,詔於經略軍城(今內蒙鄂克托東)置宥州,隸夏綏銀觀察使
岐陽公主出嫁
元和九年(八一四)七月二十三日,以司議郎杜悰為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娶岐陽公主。此前公主出嫁皆取貴戚勛臣之家。憲宗讚嘆宰相權德輿女婿、翰林學士獨孤郁卓有文才,命宰相為其長女岐陽公主選公卿士大夫子弟文雅可居請要官者為婿。諸家多不願,惟杜佑孫悰不辭。八月十九日,杜悰與岐陽公主成婚。
元和九年(八一四)閏八月十二日,淮西(今河南汝南)節度使吳少陽卒。吳少陽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初在魏博(今河北大名)軍中,與吳少誠父翔為友。貞元(七八五至八0四)中,少誠為淮西節度使,以金帛召少陽,署軍職,結為堂弟。後以少誠猜忌,請出任為申州(今河南信陽)刺史。元和四年,吳少誠卒,少陽發動兵變,擅為淮西留後。憲宗以用兵河朔,不暇征討,六年,授任節度使。招聚亡命之徒,蓄養馬騾,劫掠商賈及壽州(今安徽壽縣)茶山,恣意割據。
憲宗平定淮西
淮西(今河南汝南)自大曆十四年(七七九)李希烈節度使後,其繼任藩帥吳少誠吳少陽相繼割據。淮西僅轄申、光、蔡三州,在割據藩鎮中面積最小,且與河朔藩鎮不相連線,孤立無援,但其內部統治嚴酷,兵力兇悍,加之與河朔叛鎮互為聲援,唐廷幾次出兵征討,均以失敗告終。元和九年(八一四)九月,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卒,其子吳元濟匿喪不報,擅領軍務,以大將董重質為謀主,出兵四處抄掠,企圖擴大勢力範圍。憲宗聽取宰相李吉甫的建議,命宣武(今河南開封)、山南東(今湖北襄樊)等十六道兵馬討伐。戰爭初期,憲宗先後以嚴綬韓弘招討使都統,指揮諸軍進討。由於嚴、韓二人均非將帥之才,指揮不力,各道兵力缺乏統一的協調和配合,因而官軍雖然在兵力上居絕對優勢,但在戰場上卻互有勝負,處於膠著狀態。與淮西同時割據的淄青(今山東東平西北)、成德(今河北正定)兩鎮則拒抗朝命,出兵聲援吳元濟。淄青李師道還派人焚燒河陰(今河南鄭州西北)轉運院倉儲,遣刺客暗殺宰相武元衡,並企圖在東都(今河南洛陽)製造流血事件,擾亂朝廷後方,救援淮西。朝廷內部,以武元衡裴度為首的主戰派和以李逢吉等人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激烈的爭論。元和十年六月,武元衡被刺身亡,裴度受傷,朝議譁然,李逢吉等屢請罷兵。在這關鍵時刻,憲宗平叛的決心沒有動搖,他毅然罷免李逢吉等人的職務,拜裴度為相,主持朝政。十一年十二月,憲宗任命李愬為唐隨鄧(今河南泌陽)節度使,增兵前線。同時,派程異赴江淮督征財賦;設定淮穎水運使,開通從揚州至郾城(今河南)的水運路線,保障了淮西前線官軍的軍需供給。十二年八月,憲宗以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命其赴前線行營督戰。裴度奏罷以宦官充任的監陣敕使,使軍將的指揮專一,不受干擾;同時加強諸軍的配合協調,開始扭轉戰局,接連取勝。是年十月,李愬乘淮西分兵抵抗官軍,內部空虛,率軍雪夜奇襲蔡州,活捉吳元濟。淮西之役歷經三年,終以勝利告終。
吳元濟擅領淮西軍務
元和九年(八一四)閏八月十二日,淮西(今河南汝南)節度使吳少陽卒,其子吳元濟時代理蔡州刺史,隱瞞父喪,以病上報朝廷,擅領淮西軍務。憲宗遣工部員外郎李君何赴淮西弔喪,元濟拒而不納,發兵四出,焚掠舞陽(今屬河南)等四縣,關東震駭。
李吉甫上言討伐淮西
淮西(今河南汝南)自大曆十四年(七七九)李希烈為節度使後實行割據。元和初,憲宗平定西川(今四川成都)劉辟叛亂,即欲用兵討伐。時李吉甫出任淮南(今江蘇揚州)節度使,奏請遷淮南於壽州(今安徽壽縣),以便用兵淮西。當時唐廷正出兵討伐成德(今河北正定),未暇顧及。九年(八一四)九月,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卒,其子吳元濟擅領軍務,發動叛亂。時淮西判官楊元卿正在長安奏事,盡以淮西虛實及破吳元濟之策告宰相李吉甫,吉甫遂上言討伐淮西。他認為,淮西與河朔不同,孤立一鎮,四鄰皆無黨援,國家常以數十萬大軍防遏,今日不取,後將難圖。憲宗遂決意用兵征討。
水真臘國朝貢
元和九年(八一四)九月十九日,水真臘國(今高棉和越南西南部)遣李摩那等入唐朝貢。
憲宗發兵討淮西
元和九年(八一四)十月十九日,以忠武節度副使李光顏為節度使(駐許昌)。二十一日,以淮西(今河南汝南)吳元濟叛亂,命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節度使嚴綬為申、光、蔡等州招撫使,內常侍崔潭峻為監軍,督諸道兵進討。
元和九年(八一四)十一月二十四日,太子太傅范希潮卒。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東)人。初為邠寧(今陝西彬縣)都虞候。建中四年(七八三),涇原兵變,德宗出奔奉天(今陝西乾縣),希朝護駕有功,拜御史中丞寧州(今甘肅寧縣)刺史。貞元六年(七九0),出任振武(今內蒙和林格爾北)節度使,在任十四年,奉公廉正,修置堡柵、党項等邊境,雜胡畏其嚴整而不敢犯邊。順宗朝(八0五),二王八司馬改革,謀奪宦官兵權,以其為左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節度使憲宗即位,任朔方(今寧夏靈武南)節度使,招誘突厥沙陀萬餘人。遷河東節度使。希朝號為名將,時以漢趙充國相比。
孟元陽卒
元和九年(八一四)十二月十六日,右羽林統軍孟元陽卒。孟元陽,籍貫不詳。貞元(七八五至八0四)中,為陳許(今河南許昌)大將,掌西華(今屬河南)屯田,親率士卒耕作,軍食常足。十七年,節度使曲環卒,淮西吳少誠率兵侵掠,元陽堅守西華。後率兵討伐淮西,招討使韓全義兵敗逃歸,元陽與神策將蘇元策等仍屯溵水,破敵二千人。以功拜陳州(今河南淮陽)刺史。永貞元年(八0五),遷河陽(今河南沁陽)節度使。元和五年(八一0),拜尚書右僕射、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次年入朝,為右羽林統軍、左金吾大將軍等,卒於任。
元和九年(八一四)十二月二十三日,太子少保趙昌卒。趙昌,字洪祚,天水人。初為昭義節度幕僚,累遷虔州(今江西贛州)刺史。貞元七年(七九一),德宗以安南(今越南河內)群蠻騷亂,命昌為都護,昌鎮撫安南十年,一方遂安。十七年,以病入朝,拜國子祭酒。二十年,安南都護裴泰被部將驅逐,德宗復命昌赴任。元和元年(八0六),移為嶺南(今廣東廣州)節度使。三年,遷鎮荊南。歷工部尚書兼大理卿、華州(今陝西華縣)刺史。卒年八十五歲。
百丈禪師懷海卒
元和九年(八一四),百丈禪師懷海卒。懷海,俗姓王,長樂(今屬福建)人。少出家,受法於道一,隨侍多年。後主持新吳(今江西奉新)百丈山禪院,聚徒授法,四方奔走不息。懷海親事耕植,作息必與眾同,常謂一日不作,則一日不食。又以禪宗自曹溪以來,多居律寺說法住持,未有規度,乃創意別立禪居,不立佛殿,唯樹法堂。訂製清規,率眾參修。天下寺院仿而效行,世稱“百丈清規”。卒年九十五歲。
元和九年(八一四)十月三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趙公李吉甫卒。李吉甫,字弘憲,唐趙州贊皇縣人,生於唐肅宗乾元元年(七五八)。其父李棲筠代宗朝為御史大夫。其子李德裕,為文宗、武宗朝著名宰相。吉甫以門蔭入仕,德宗朝,為太常博士、駕部員外郎,頗為宰相李泌等推重。後出為忠州(今四川忠縣)等地刺史。憲宗即位,征為考功員外郎、知制誥,入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元和元年(八0六),參與策劃討平西川節度副使劉辟叛亂。二年,擢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策劃平定浙西(今江蘇鎮江)節度使李錡之亂,以功封贊皇縣侯,徙趙國公。三年,以牛僧孺等人直言對策,指陳時政,吉甫泣訴憲宗貶謫制科考官韋貫之等,頗遭非議,因自請出任淮南節度使。在任築富人、固本二塘,溉田數千頃。六年,復入為相,奏減冗官八百0八員、吏一千七百六十九員;廢京城僧人莊田、水皚免稅特權;奏請恢復夏州(今內蒙白城子)至天德(今內蒙烏拉特前旗東北)驛站十一所,重新設定久廢之宥州(今內蒙鄂托克旗南),加強了北方防禦。九年,奏請討伐長期割據的淮西鎮。李吉甫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和地理學家,著有《元和國計簿》十卷(已佚)、《百司舉要》一卷(已佚)、《六代略》三十卷(已佚)、《元和郡縣圖志》四十卷,宋以後有刻本傳世,為地理名著。
孟郊卒
元和九年(814),著名詩人孟郊卒。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生於玄宗天寶十載(751)。早年屢試不第,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歲時進士及第。曾為溧陽(今屬江蘇)尉。後辭官,五十六歲後作河南水陸轉運使從事、試協律郎等小官,貧寒至死。孟郊的詩很受韓愈推崇,當時已有“孟詩韓筆”的稱譽。他和韓愈並稱“韓孟”,代表著中唐詩壇上奇崛的一派;又與賈島齊名,並稱“郊島”,代表著中唐詩壇上苦吟的一派。其代表詩作有《遊子吟》、《寒地百姓呤》等,有《孟東野詩集》傳世。

通鑑記載

憲宗昭文章武犬至至神孝皇帝中之上元和九年(甲午,公元八一四年)
春,正月,甲戌,王鍔遣兵五千餘張煦於善羊柵。乙亥,煦入單于都擴府,誅亂者蘇國珍等二百五十三人。二月,丁丑,貶李進賢為通州刺史。甲午,駱朝寬坐縱亂者,杖之八十,奪色,配役定陵。
李絳屢以足疾辭位。癸卯,罷為禮部尚書。初,上欲相絳,先出葉突承璀為淮南監軍,至是,上召還承璀,先罷絳相。甲辰,承璀至京師,復以為弓箭庫使、左神策中尉
李吉甫奏:“國家舊置六胡州於靈、鹽之境,開元中廢之,更置宥州以領降戶,天寶中,宥州寄理於經略軍,寶應以來,因循遂廢。今請復之,以備回鶻,撫党項。”上從之,夏,五月,庚申,復置宥州,理經略軍,取鄜城神策屯兵九千以實之。先是,回鶻屢請婚,朝廷以公主出降,其費甚廣,故未之許。禮部尚書李絳上言,以為:“回鶻凶強,不可無備;淮西窮蹙,事要經營。今江、淮大縣,歲所入賦有二十萬緡者,足以備降主之費,陛下何愛一縣之賦,不以羈縻勁虜!回鶻若得許婚,必喜而無猜,然後可以修城塹,蓄甲兵,邊備既完,得專意淮西,功必萬全。今既未降公主而虛弱西城;磧路無備,更修天德以疑虜心。萬一北邊有警,則淮西遺醜復延歲月之命矣!倘虜騎南牧,國家非步兵三萬,騎五千,則不足以抗禦!借使一歲而勝之,其費豈特降主之比哉!”上不聽。
乙丑,桂王綸薨。
六月,壬寅,以河中節度使張弘靖刑部尚書,同平章事。弘靖,延賞之子也。
翰林學士獨孤郁權德輿之婿也。上嘆郁之才美曰:“德輿得婿郁,我反不及邪!”先是尚主皆取貴戚及勛臣之家,上始命宰相選公卿、大夫子弟文雅可居清貫者,諸家多不願,惟杜佑孫司議郎悰不辭。秋,七月,戊辰,以悰為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尚岐陽公主。公主,上長女,郭妃所生也。八月,癸巳,成婚。公主有賢行,杜氏大族,尊行不翅數十人,公主卑委怡順,一同家人禮度,二十餘年,人未嘗以絲髮間指為貴驕。始至,則與悰謀曰:“上所賜奴婢,卒不肯窮屈,奏請納之,悉自市寒賤可制指者。”自是閨門落然不聞人聲。
閏月,丙辰,彰義節度使吳少陽薨。少陽在蔡州,陰聚亡命,牧養馬騾,時抄掠壽州茶山以實其軍,其子攝蔡州刺史元濟,匿喪,以病聞,自領軍務。
上自平蜀,即欲取淮西。淮南節度使李吉甫上言:“少陽軍中上下攜離,請徙理壽州以經營之。”會朝廷方討王承宗,未暇也。及吉甫入相,田弘正魏博歸附。吉甫以為汝州扞蔽東都,河陽宿兵,本以制魏博,今弘正歸附。則河陽為內鎮,不應屯重兵以示猜阻。辛酉,以河陽節度使烏重胤為汝州刺史,充河陽、懷、汝節度使,徙理汝州。己巳,弘正檢校右僕射,賜其軍錢二十萬緡,弘正曰:“吾未若移河陽軍之為喜也。”九月,庚辰,以洺州刺史李光顏陳州刺史,充忠武都知兵馬使。以泗州刺史令狐通為壽州防禦使。通,彰之子也。丙戌,以山南東道節度使袁滋荊南節度使,以荊南節度使嚴綬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吳少陽判官蘇兆、楊元卿、大將侯惟清皆勸少陽入朝。元濟惡之,殺兆,囚惟清。元卿先奏事在長安,具以淮西虛實及取元濟之策告李吉甫,請討之。時元濟猶匿喪,元卿勸吉甫,凡蔡使入奏者,所在止之。少陽死近四十日,不為輟朝,但易環蔡諸鎮將帥,益兵為備。元濟殺元卿妻及四男以圬射堋。淮西宿將董重質吳少誠少婿也,元濟以為謀主。
戊戌,加河東節度使王鍔同平章事。
李吉甫言於上曰:“淮西非如河北,四無黨援,國家常宿數十萬兵以備之,勞費不可支也。失今不取,後難圖矣。”上將討之,張弘靖請先為少陽輟朝、贈官,遣使吊贈,待其有不順之跡,然後加兵,上從之,遣工部員外郎李君何弔祭。元濟不迎敕使,發兵四出,屠舞陽,焚葉,掠魯山、襄城,關東震駭,君何不得入而還。
冬,十月,丙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趙公李吉甫薨。
壬戌,以忠武節度副使李光顏為節度使。甲子,以嚴綬為申、光、蔡招撫使,督諸道兵招討吳元濟,乙丑,命內常侍知省事崔潭峻監其軍。戊辰,以尚書左丞呂元膺為東都留守。
党項寇振武。
十二月,戊辰,以尚書右丞韋貫之同平章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