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現場會精神,對照省農業農村廳下發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的要求,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重要途徑,圍繞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新型
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以服務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為導向,堅持“政府主導、農民意願、立足產業、突出重點”的原則,以滿足農民需求為核心,提升培育質量效能為重點,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事”的高素質生產經營隊伍,為建設現代農業強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新典範新建區作出積極貢獻。
二、目標任務
(一)整區推進培育。2014年至2019年我區連續6年被省農業農村廳列為全國培育示範縣之一,因此,繼續在全區各鄉(鎮)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進一步發展、充實、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二)完善培育制度。學習借鑑豐城市、銅鼓縣等地方試點開展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建設,探索開發職業農民崗位、創新職業農民培育制度、建立職業農民保障制度等,構建以職業認證、教育培訓、定向扶持等為核心內容的職業農民制度體系框架,出台職業農民制度建設的政策性檔案,推動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通過規範管理引導農民走上職業化發展道路。積極探索在職業農民相對集中的鄉村(流湖、松湖、石崗、西山、石埠、象山、樵舍、大塘、聯圩、鐵河、昌邑等)建立農民講習所、
農民田間學校等培育陣地,實現職業農民培育常態化、服務精細化,讓廣大職業農民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培訓等各項便捷服務。
對符合條件者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並落實國家、地方政策予以傾斜扶持。
(三)健全培育體系。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由區農業農村局負責管理,建設以區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部分鄉(鎮)農業綜合站、農業院校為培育機構主體,以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家庭農場等為實訓基地,以農民田間學校、創業孵化基地等資源參與為補充的多元培育體系機制。按照“縣級申報、設區市審批、省級備案”的程式,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確定培訓機構。進一步建立健全培育機構遴選、使用、考核、清退等工作體制機制,明確培育機構的軟硬體條件,指導培育機構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加強培育機構規範化管理。
(四)突出培育重點。2019年繼續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畫,提高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綜合素質和能力,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啟動實施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帶頭人培養計畫,激發農村扶貧帶頭人創造活力,充分發揮扶貧帶頭人帶動農民及貧困戶創業的示範作用,幫助貧困戶實現永久脫貧。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對象重點遴選高中(中專)及以上學歷,具有農業行業專業知識和經營管理經驗的人員。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頭人培訓對象重點遴選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支持人選庫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特色產業帶頭人培訓對象重點遴選從事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生產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優先培訓種糧大戶、果菜茶種植大戶、畜牧養殖大戶、職業漁民、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以及農產品加工人才。培育對象年齡一般不超過60周歲,精準扶貧帶頭人培育對象不超過55周歲,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對象在25-55周歲之間,“農業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報系統”人員、“農業科技示範戶”、農村創業創新人才、女性職業農民可優先安排參訓。尤其是女性職業經理人2019年要加大培訓,提升女性培訓占比率。
三、總體安排
(一)大力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生力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優秀代表。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兩新”並行、“兩新”融合、一體化發展為導向,以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為目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往年的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管理要求進行規範管理。全區培育180人。其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160名(含產業精準扶貧帶頭人4名),專業服務型鄉村獸醫20名。
(二)大力培育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帶頭人。開展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帶頭人培養計畫,採取培育一批、示範帶動一批的方法,在全區培育一支創業能力強、技能水平高、示範作用大的精準扶貧帶頭人隊伍,將其納入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隊伍進行動態管理。讓其成為帶領全區貧困戶永久脫貧的生力軍。
(三)切實加強跟蹤服務。整合強農惠農政策向參訓農民傾斜。積極搭建交流平台,引導成立創業協會、專業協會或產業聯盟,組織開展產銷對接跨地域交流合作、創業創新項目路演、技能競賽等活動,服務農民抱團發展。建立完善跟蹤服務制度,鼓勵運用微信公眾號、手機、小程式等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服務,提升跟蹤服務效率。
四、實施內容
(一)調查摸底,鎖定培育對象
1.開展調查摸底。從2019年7月1日起,區農業農村局在各鄉(鎮)開展摸底報名工作。根據產業分類,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農業企業骨幹、返鄉涉農創業者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原則上年齡不超過60周歲)為摸底對象,了解掌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的產業類型、產業規模、發展規劃、培訓需求等基本情況。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帶頭人重點從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年齡在18-60周歲之間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骨幹、村委班子成員、返鄉創業大學生、中高職畢業生、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和退伍軍人等中遴選。
2.建立培育對象庫。全區符合培育條件的對象,採取個人申請、農業企業和培訓機構聯合推薦或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站推薦等方式,登入中國新型職業農民網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申報系統”,或利用手機下載“雲上智農”,進行線上申報,建立培育對象庫。申報流程:註冊→登錄→選擇類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或現代青年農場主計畫)→填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對象申報表》或《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對象申報表》→保存→提交。申報時間截至2019年9月31日。
3.鎖定培育對象。區農業農村局(新建區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對本轄區(以填報的產業所在地為準)的申請人基本情況進行審核,建立個人檔案,納入培育對象資料庫統一管理,科學確定培育對象及年度培育規模。對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示範社骨幹、農業企業骨幹、農業科技示範戶,可優先安排培育。對農業產業扶貧帶頭人、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計畫的申報人基本情況進行審核後,報送至省農業農村廳審定,報農業部備案。
(二)規範培訓,確保培育質量
1.確定培育機構。按照“區級申報、設區市審批、省級備案”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遴選、確定培育機構和實訓基地,2019年新建區確定申報培育機構3個,實訓基地18個。新建區培育機構、實訓基地匯總等檔案在2019年8月30日前完成上報市農業農村局。
2.建設培育師資庫。按照統一建設、分級使用的原則,新建區根據需要遴選一批具有(或相當於)中、高級職稱的
專業技術人員和優秀土專家,納入全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師資庫,水稻、生豬、花生、油茶、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技術體系的首席專家、崗位專家優先列入師資庫。新建區原則上選派入庫師資開展教學培訓工作,並鼓勵優秀師資在全省範圍內授課;加強培訓師資庫建設。根據培訓需求不斷充實培訓師資庫,及時將生產能手、管理、經營能人、專家學者等補充入培訓師資庫。同時,對入庫師資實行考核和動態管理,及時清退不合格師資,提高師資水平。
3.科學選用教材。優先從農業部發布的國家規劃教材和省級區域教材、優秀的地方特色教材中,選用科學、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教材進行教學。
4.推行“一點兩線、全程分段”培訓。即以產業為立足點,以提升職業農民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為兩條主線,按照全程不少於一個產業周期,繼續探索“分段式”“模組式”“互動式”“拓展式”“模擬實戰式”等務實管用的培訓方式;靈活運用課堂教學、線上教學、實訓操作、實踐交流、座談研討等各種教學形式,開展線上線下融合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積極嘗試開展跨省市合作培訓,加大與發達地區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交流合作。
5.教育培訓方式。各培育機構要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培訓規範,對不同類型、不同產業明確培育目標,科學制定培訓計畫,對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方式、培訓教師、培訓地點、考試考核等做出具體安排,確保針對性、實用性和規範性。
(1)分級培訓
新建區培育機構重點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生產技能、經營管理、農業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手機運用、農民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內容,省級培育機構重點組織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產業扶貧帶頭人培訓。培訓結束後,進行“操作為主、理論為輔”的考試,合格者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
(2)培訓內容
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扶貧帶頭人),主要開展全產業鏈技能教育培訓,主要包括良種良法、病蟲害防治、農機農藝融合、農產品質量安全、儲藏保鮮等現代農業知識技能以及農業政策法規、市場行銷、現代農業管理與經營、職業農民素質提升、手機運用等知識。同時,對所有新型職業農民都要開展愛滋病防治、思想道德等知識培訓。
(3)培訓時間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扶貧帶頭人)累計培訓時間不少於120學時(15天),課堂培訓與實訓時間比例一般為2:3;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累計培訓不少於30學時(4天);農業職業經理人累計培訓不少於120學時;其中現代青年農場主連續培育2年,後續跟蹤服務1年。
(4)培訓形式
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成人學習特點和農業生產規律,根據農業生產周期、農時季節和關鍵技術,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訓,提高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要突出實踐技能操作,將培訓點(尤其是實踐課)設在村、場、農業示範基地,把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開展模組化、情景式、互動式教學。建立“一班一案”,指定班主任,每班不超過50人,培訓結束,由培育機構、培育對象、班主任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四方簽字確認。開展分類指導,聘任農技人員與新型職業農民一對一、一對多開展技術指導。積極鼓勵地方因地制宜,根據產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創新適合當地特點的培訓模式。
(5)實行全過程培育
開展對培訓對象的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加工及銷售等環節培訓和後續跟蹤服務等,為培育對象提供良好成長環境和創業發展條件。在課堂培訓、參觀交流或生產實踐培訓的基礎上,採取現代化、信息化培育手段為農民提供靈活便捷、智慧型高效的線上教育培訓。發揮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作用,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信息化平台,傳授學員掌握雲上智農的網路學習,開展網路遠程教學,實現線上學習、線上信息技術諮詢、全程跟蹤管理;建立網路書屋,共享教學資源信息;做好後續跟蹤服務,健全經常性的指導培訓機制,幫助農民及時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
(三)積極探索,創新培育機制
1.積極探索構建“專門機構+多方資源+市場主體”的培育體系。區農業農村局結合“百縣百園”建設,把現代農業園區列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在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掛牌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新型職業農民實訓基地”;結合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在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掛牌成立“新型職業農民田間學校”,形成以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等為專門機構,以農業職業院校、農技推廣機構、農業科研院所、田間學校等公益性培訓機構為多方資源,以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社會力量為市場主體的培育體系。
2.積極探索構建“農民培訓+職業教育”的職業農民培養層次。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探索職業農民學歷提升教育和新生代職業農民(後繼農民)定向培養,加強中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農業職業培訓,推進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相銜接,構建多層次培育職業農民的立交橋,推進新型農民的職業化進程。
3.加強認定管理、跟蹤服務和政策扶持。繼續做好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頒證等工作,建好新型職業農民信息庫,及時掌握新型職業農民動態。鼓勵農業職業經理人、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參加職業技能鑑定。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延伸服務水平,積極搭建交流平台,引導成立專業協會或產業聯盟,組織開展產銷對接、跨地域交流合作、創業創新項目路演、技能競賽等活動,服務新型職業農民抱團發展。提升跟蹤服務能力,鼓勵各地運用微信公眾號、小程式、手機等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服務,提升跟蹤服務效率。
鼓勵將現有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補貼、土地流轉、產業扶持、示範社評選、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稅收、農業科技服務、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向培育對象傾斜,待條件成熟時,要爭取讓新型職業農民與城鎮職工享受同等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待遇。建立必憑新型職業農民證書才能享受慧農項目、農業扶持政策等的門檻制度,加快建立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遴選、激勵和保障機制。
五、資金使用
(一)資金分配。2019年中央財政安排新建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補助資金主要用於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扶貧帶頭人)、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和現代青年家庭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新建區的培育計畫根據鄉鎮產業規模、鄉鎮農業人口規模、培育需求及歷年農民培訓開展情況綜合確定各鄉鎮農民人數。按照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兼顧種植、畜牧、漁業、農機等行業發展需要,確定的培育類型,合理分配。
(二)補助標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實行每人2700 元補助標準、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每人1000元補助標準,現代青年農場主、職業經理人培育實行每人3000元補助標準。
(三)使用範圍。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主要用於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跟蹤服務等全過程培育環節。嚴禁直接以現金形式分發給參訓農民。具體如下:
1.教材支出,主要指文字教材、教輔資料和聲像教材等方面的支出。
2.師資支出,主要指用於授課教師(含實訓指導老師和班級輔導員)的課時費、課件製作費、交通費、食宿費(或誤餐費)、師資培訓等方面的支出。
3.學員支出,主要指用於學員食宿、交通、實習、參觀交流、學習用品、實訓材料(耗材)費、考試考核等方面支出。
4.信息化支出,主要指用於線上教育培訓、線上信息技術支持及信息器材購置等方面支出。
5.其他費用支出,主要用於職業農民培育對象遴選、場租、宣傳、檔案整理、資料印刷、跟蹤服務及認定管理等方面相關支出。
(四)配套資金。區本級財政需安排配套經費用於主管部門到現場督查、培育檔案材料檢查、考核認定等工作支出。
六、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單位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統籌抓好培育的各項工作,推動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規範管理和扶持政策的落實。制定細化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主要內容、進度安排,完善保障措施、監督考核等運行機制。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已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目標,要深刻認識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支撐作用,切實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納入新建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建立常態化協商機制,充分調動不同行業、單位和部門的積極性,合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二)明確職責要求。區農業農村局牽頭組織落實本區培育工作,主要負責申報培育需求、制定工作方案、認定並考核培育機構、督導審核培育質量及進度、報送工作進展、組建師資隊伍、審核管理資金、建立完備台賬、
管理信息系統、宣傳培育典型;實行動態管理、落實扶持政策,按要求選送學員到符合條件的培育機構和實訓基地進行培育等工作。培育機構對培育質量負責,負責制定培訓計畫、選編培訓教材、選聘培訓老師、組織培訓實訓、建立培育檔案、後續跟蹤服務,按規定使用和管理補助資金,自覺接受相關檢查督導。培育機構對培育對象採用“操作為主、理論為輔”的方式進行結業考核,經由培育機構、培育對象、班主任和區農業主管部門四方簽字確認,對考核合格者頒發培訓結業證書。
(三)強化示範。為了發揮新型職業農民典型、基地、師資、課程的示範作用,進一步探索規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以點帶面,我們開始遴選評出1所示範性培訓機構和2個示範性實訓基地、2個名師、2門精品課程、4個新型職業農民典型,各培訓機構及基地要及時總結挖掘示範典型,在每年的12月10號前報送至區農業農村局科教信息站。
(四)加強資金監管。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建立監管機制。根據全過程培育的要求細化項目資金使用,嚴格資金使用範圍;採取預撥制和報賬制相結合方式,及時足額撥付補助資金;實行專賬核算、專款專用,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補助資金安全、有效。區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資金專項檢查和年度審計,出具檢查報告,相關職能部門要嚴格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凡在工作職責範圍內組織、參加農民培育相關授課、認定、評審、考核等活動的,一律不準收取任何形式的勞務費用,不得收受任何禮品、禮金、有價證券等。
(五)實行績效管理。從2016年開始,國家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度納入糧食省長負責制考核,納入市、縣農業科學發展考核指標。2019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繼續納入糧食省長負責制考核,納入科學發展考核。為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順利實施,江西全省繼續將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納入市、縣農業現代化考核指標。新建區同樣繼續將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納入鄉鎮農業現代化考核指標。為加強規範管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實行分級管理、分層負責、逐級督導檢查,全面推行績效管理,重點考核培育任務完成、學員滿意度、學員庫和師資庫建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等情況。以培育對象滿意度為核心指標,對培訓教師、實訓基地、培訓班組織和培訓效果等實行線上全程考核,區農業科教管理部門、培訓機構管理人員和信息操作員要熟練操作管理系統和,保障工作有序開展。績效考評結果作為考核評分依據和下年度資金安排的重要因素,同時鼓勵各鄉(鎮)培訓機構探索由第三方進行培育效果評價的模式。
(六)注重總結宣傳。區農業部門要積極探索,認真總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政策、模式和做法,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多渠道宣傳發動。要廣泛報導新型職業農民典型,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社會認知度,營造有利於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良好氛圍。每個培育機構每月至少向區農業農村局報送一篇培育先進典型等信息。區農業農村局每月至少要向市農業農村局、省農業農村廳報送一篇培育工作簡報、先進典型等信息,以便在江西農業信息網、中國新型職業農民網和微信公眾號進行推介。各培育機構在2019年12月20日前將本年度在培育工程實施中的做法、成效、典型及問題要形成總結報告報區農業農村局科教信息站。聯繫人:夏迎秋。區農業農村局要及時總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的做法、成效、典型及問題,形成總結,紙質版和電子版形式於2020年1月10日前報送市農業農村局。
印發的通知
南昌市新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2019年新建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有關部門,區直各有關單位:
《2019年新建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9年7月23日
解讀
一、出台背景及目的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於印發全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贛農廳辦函〔2019〕60號)檔案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堅持“政府主導、農民意願、立足產業、突出重點”的原則,以服務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促進農民職業化為導向,全面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新建區綠色生態農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主要內容
(一)整區推進培育。
新建區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五年被省農業廳列為全國培育示範縣之一,2019年繼續在全區各鄉(鎮)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進一步充實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二)完善培育制度。
完善新型職業農民“三位一體”培育制度,通過教育培訓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水平,通過規範管理引導農民走上職業化發展道路,通過政策支持增強職業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對符合條件者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並落實國家、地方政策予以傾斜扶持。
(三)健全培育體系。
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由區農業農村局負責管理,建設以區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部分鄉(鎮)農業綜合站、農業院校為培育機構主體,以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為實訓基地,以農民田間學校、創業孵化基地等資源參與為補充的多元培育體系機制。
(四)突出培育重點。
2019年啟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畫,提高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綜合素質和能力,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繼續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畫,激發農村青年創造活力,充分發揮青年農場主帶動農民創業的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