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區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深耕瀋河”戰略和現代服務業立區方針,深入貫徹“致力民生,崇尚務實”執政理念,緊緊圍繞“四大目標”、“六大任務”,搶抓新機遇,建設新瀋河,在新的起點上實現了新的
跨越。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2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53億元,是2007年的2.9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1.1億元,是2007年的2.7倍。地方稅收收入完成80億元,是2007年的3.1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5億元,是2007年的2倍。
——產業結構日趨合理。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完成714億元,是2007年的2.8倍,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3.7%。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完成404億元,是2007年的2.8倍,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7.4%。
——開放水平逐步提高。2012年,實際利用外資7.6億美元,是2007年的1.4倍。出口總額4億美元,是2007年的3.3倍。實際到位內資128億元,是2007年的4.4倍。
——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2012年,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07年減少2856噸,年消減率2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8.8平方米,是2007年的2.3倍,綠化覆蓋率達32.4%。
——民生民利持續改善。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50.3億元,是2007年的3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萬元,是2007年的2.2倍。區級財政對民生投入達15.3億元,是2007年的6.4倍。
過去的五年,是發展方式加速轉變、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堅持功能優先,引高端產業,上優質項目,促集群發展,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引進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等現代服務業企業1.3萬家。入區庫稅收超百萬元企業由2007年的130家增加到344家。現代服務業對財政收入貢獻率由2007年的38%提高到62%。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地方稅收收入、實際利用外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占全市的1/8、1/8、1/7、1/8和1/4。綜合實力居全省56個城區第二位,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心城區十強。我區被評為省經濟工作先進城區和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示範城區。
總部經濟日益壯大。引進中美大都會人壽保險等總部企業256家,法國安盛保險等世界(國內)500強及其投資企業100家。總部經濟對財政收入貢獻率由2007年的29.2%提高到45%。我區被確定為中國總部經濟發展實踐研究基地。
商貿業加快發展。引進卓越購物中心等商貿企業1203家,年納稅千萬元以上高端商貿企業6家,商貿業對財政收入貢獻率由2007年的5.7%提高到13.6%。全區老字號企業18家,占全市的41%。我區被評為中國商業名區。
文化產業快速提升。引進北方報業傳媒等文化企業685家,年納稅百萬元以上文化企業28家,文化產業對財政收入貢獻率由2007年的2.8%提高到5.1%。本山傳媒入選中國文化企業30強,瀋陽雜技團等3家文化企業被確定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過去的五年,是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金融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立足打造瀋陽形象標誌、東北振興亮點,積極推進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建成商務樓宇42棟,總投資380億元,建築面積265萬平方米。引進瀋陽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145家,亞聯財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類機構145家,瑞銀投資公司等金融服務類機構303家,瀋陽聯合產權交易所等金融要素市場4家。2012年,開發區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占全市的67.9%和74.7%。
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分別聘請中央政研室、美國科爾尼諮詢有限公司和英國阿特金斯公司,制定了《以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為主體加快建設東北區域金融中心戰略規劃》、《開發區發展戰略規劃和城市設計》。《開發區最佳化金融生態試驗專項方案》上報國家有關部委審批。
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影響力持續提升。創建國家最佳化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成功獲批,建設東北區域金融中心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立了瀋陽金融家俱樂部,積極推進銀企對接與合作。連續四年承辦了東北金融高層論壇。按照高標準、國際化的原則,推進開發區基礎設施和景觀建設。開發區被評為中國金融生態區和中國最具競爭力金融開發區。
過去的五年,是發展空間大幅拓展、項目建設突飛猛進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招商引資為龍頭,以項目建設為核心,努力做優發展空間。在全市行政區劃局部調整中,我區面積由19.65平方公里擴展至58平方公里,有效解決了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圍繞重點地區和重點產業,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先後出讓南塔129巷等41個地塊,占地面積145萬平方米,交易額215億元。引進嘉里中心等重點項目78個,總投資1020億元,建築面積830萬平方米。積極穩妥推進土地和房屋徵收,累計完成徵收面積218萬平方米。成功盤活太陽廣場等17棟45萬平方米存量樓宇。
東部經濟區建設全面啟動。按照打造瀋陽新都心、東北創智谷的戰略構想,制定了《瀋河東部拓展區城市設計》並上報市規委會審定。包裝招商地塊18個,梳理可開發用地288萬平方米。土地徵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研發和包裝等重點工作全面展開。
金廊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金廊瀋河段73萬平方米土地和房屋徵收全面完成,引進重點建設項目31個,總投資287億元,建築面積233萬平方米。天璽國際一期等18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總投資124億元,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瀋陽茂業城等10個項目實現封頂。
皇城商貿文博旅遊區建設紮實推進。依據南文北商發展定位,加快商旅文一體化進程。故宮、帥府等特色旅遊集聚區發展迅速,年接待遊客突破190萬人次。引進皇城恒隆廣場等商業項目7個。盾安新一城等3個項目竣工營業。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200億元。皇城商貿文博旅遊區被確定為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五愛商貿物流區更具活力。完成五愛市場三期改造。引進五愛美博城等重點項目9個。希爾頓逸林酒店等8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各類專業市場達9個,營業面積100萬平方米,交易額突破400億元。五愛市場被評為中國特色商業街,成為東北首家市場類國家4A級購物旅遊區。
南塔商貿物流區蓬勃發展。中國鞋城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引進五礦商業廣場等重點項目11個。瀋陽國際鞋城等4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各類專業市場達12個,物流企業121家,營業面積50萬平方米,交易額突破180億元。
過去的五年,是城區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日益最佳化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以迎奧運、迎全運為契機,不斷加大環境建設和整治力度,城區面貌明顯改觀。累計投入7.6億元,用於城區環境特別是東部地區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維修改造萬泉街等285條207萬平方米街巷路。新建了水晶城東路等14條12萬平方米配套路網。打造了迎賓街等17條精品街路。完成了青年公園等5個公園、民悅廣場等5個廣場、敬賓園等109塊綠地改造和景觀提升工程。
城市管理水平持續提升。累計投入19億元,用於市容環境建設和維護。在全市率先推行住宅小區地埋式垃圾箱收集管理模式。對全區110條一二級街路實施機械化掃保,對主要橋樑和街路實施專業化除運雪。整治違規占道市場36處,拆除各類違章建築8700餘處近11萬平方米。充分發揮數位化城管指揮中心作用,解決各類城市管理案件近15萬件。開展動靜態交通綜合整治,交通秩序進一步改善。
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累計投入18.6億元,完成了重點污染源等監測任務和241項生態建設工程。實施新北熱電鍋爐房脫硫等減排工程11項,完成污染治理項目176個。積極創建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生態品牌社區。我區被評為省級生態城區。
過去的五年,是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積極探索社會管理方式改革與創新,著力解決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累計投入5億元,完成416個老舊棄管小區改造和716棟棄管樓屋面防水工程。實現老舊棄管小區保障型物業管理全覆蓋。強力推進社區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壯大基層隊伍,提高工資待遇,推進民主自治,基層管理社會事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依託96125民生訴求熱線,辦理各類訴求1.6萬餘件。我區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和愛國擁軍模範單位,被確定為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累計投入5.6億元,提升社會保障能力。打造15分鐘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圈,開發就業崗位29.2萬個,實名制就業15.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幫助794名困難家庭大學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發放小額擔保貸款及廉租住房等補貼1.7億元,受益人群達3.2萬人。對6039戶低保戶進行救助。對2.9萬名關停並轉企業人員發放了獨生子女父母退休補助費。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5%和93%。抓實養老助殘工作,構建了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養老保險統籌征繳金額由2007年的7.9億元提高到12.9億元。建成社區老年人示範性日間照料站63個、“陽光之家”4所。成立慈善分會19家,累計救助5.8萬人次。
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累計投入7.8億元,加快打造教育強區。全面啟動集團化辦學,兼併重組12所學校。新建教育教學場館39棟,新增教育用地3萬平方米、教學用房11.3萬平方米。安裝校園視頻監控點位1057個,設定校園警務室62個,平安校園建設處於全市領先地位。在全市率先通過省基礎教育強區評估驗收。我區被評為全國教研工作先進區和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紮實推進。累計投入8172萬元,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完成南運河、五里河健身帶改造,新建和改造街道文體活動中心40處,文化廣場面積達23萬平方米,社區文體活動室面積達3萬平方米。構建“一區一品”社區文化模式,打造了社區系列文化活動品牌。我區被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區和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累計投入3.9億元,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完成2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和3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規範化建設。為全區 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近30萬人次,為90歲以上老年人配備了家庭醫生。全面享受惠民醫療服務的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達3.3萬人次。在全市率先實行了社區衛生服務收支兩條線管理,通過省級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評估驗收,獲瀋陽市突出貢獻獎。我區被評為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區、全國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區。
社會局面保持和諧穩定。累計投入4821萬元,用於信訪穩定及安全體系建設。搭建三級民生訴求網路平台,建立領導信訪包案、接訪和下訪機制。解決信訪積案1312件,化解上三級交辦重點信訪積案643件。推進“平安瀋河”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摧毀涉黑涉惡犯罪團伙26個,破獲侵財犯罪案件6500餘起,刑事警情大幅下降。安裝視頻監控點位3992個,實現社區警務室和視頻監控平台全覆蓋,“老百姓身邊派出所”建設經驗在央視專題報導。深入推進食品藥品、消防安全、安全生產等領域專項整治。我區被評為省級平安區,躋身全國安全社區行列。
過去的五年,是改革創新成效突出、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改革創新、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區人大的依法監督、區政協的民主監督、新聞媒體和人民民眾的社會監督,探索建立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統一交辦、分級負責、分層督辦、答覆反饋等運行機制。共辦理省市區人大代表建議913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9.9%。辦理政協提案716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9.9%。完善了重大事項報告和協商制度,向區人大專題報告和匯報工作60次,接受人大和政協視察50次。“五五”普法工作圓滿完成。
行政效能日益增強。調整完善重點商貿區建設管理體制,成立了五愛、南塔和東部經濟區管委會。整合專業力量,調整工作布局,建立了科學的招商運行體系。創新工作載體,構築了規範統一的綜合治稅工作體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開闢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規範了18個部門的77個審批事項,審批效率大幅提高。推行區級領導“兩包四聯繫”工作體系,保證了重點工作有效推進。
政府服務方式不斷創新。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成立了社會管理服務指揮中心。將全區15個街道109個社區劃分為429個格線,構建四級社會管理服務組織體系,經驗在全省推廣。全面啟動區街事權改革。試行機關幹部交流選聘、擬提拔幹部下派鍛鍊和在社區工作者中公開招聘事業雇員制度。建立了基礎數據服務管理系統,三級公共服務平台逐步完善,“一站式”服務水平大幅提高。建立了流動人口和特殊群體服務管理機制。
廉潔政府建設成效顯著。建立“督考合一”的監督考評機制,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深入開展“創建人民滿意視窗”活動,對行政職權進行清理規範,行風政風建設居全市領先水平。開通了政務公開信息網,網上公開信息1.7萬餘條,保障了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實施公務用車改革,全區公務用車減少65.7%,節支率17.8%。
此外,涉農、審計、檔案、兵役、人防、民族、宗教、紅十字會和婦女兒童等工作也取得了新進步。
收穫伴隨著艱辛,發展凝結著智慧。回首五年的歷程,我們用前瞻的眼光、改革的氣魄、創業的激情、紮實的工作,書寫了瀋河發展的新篇章,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成績令人欣喜,經驗彌足珍貴。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只有做到六個“始終堅持”,才能推進瀋河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審時度勢,與時俱進,認真謀劃符合瀋河實際的發展道路,不斷豐富和完善具有瀋河特色的工作指導體系,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始終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把握時代特徵,緊跟發展趨勢,更新發展理念,大膽革除阻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弊端,追求卓越,敢為人先。始終堅持項目的龍頭地位,把項目作為推進發展的核心之舉,依託項目轉方式、擴總量、促招商、抓徵收、惠民生、樹形象,贏得城區發展的主動權。始終堅持致力民生、以人為本,真投入,解民憂,滿腔熱情地為老百姓辦好事,乾實事,讓瀋河人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切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終堅持轉變職能、依法行政,把法治、效能、服務、廉潔作為政府自身建設的根本要求,提升施政能力和水平,最佳化發展環境,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民眾檢驗的一流業績。始終堅持團結協作,求真務實,大力弘揚“以人和興瀋河”的光榮傳統,廣泛團結各方力量,踐行事無巨細、事必躬親、事不過夜的工作作風,確保好的思路有好的貫徹,好的部署有好的成效,好的事業有好的保障。
各位代表,五年的奮鬥歷歷在目,五年的變化有目共睹。所有為瀋河發展付出辛勞和智慧的人們,所有關心幫助瀋河發展的人們,都會對這一段不平凡的歷程感到分外親切、分外溫暖,都會對今天的發展成果倍感自豪、倍加珍惜!這些成績的取得,歸功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歸功於歷屆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歸功於全區人民的團結一心、艱苦奮鬥,歸功於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第十六屆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區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瀋河發展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瀋河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面對日趨激烈的城區競爭,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鞏固現有優勢還需付出更大努力。二是社會轉型過程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三是人民民眾對改善民生有了越來越多的新期盼,更好地尊重民意、滿足民需仍需不斷探索創新。四是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執政能力還面臨著新的考驗。我們必須深刻認識並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任務和2013年重點工作
今後五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快瀋河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儘管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復甦面臨重大挑戰,但我國經濟企穩向好的勢頭日趨明顯,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逐步增強,特別是經過歷屆區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們擁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強大的比較優勢、充沛的項目資源、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過硬的幹部隊伍,只要我們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俯下身子,埋頭苦幹,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在建設新瀋河、實現新跨越的實踐中續寫新的篇章。
基於此,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緊緊圍繞實現“四大目標”、完成“六大任務”,全面踐行“致力民生,崇尚務實”執政理念,堅持現代服務業立區方針,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依據上述指導思想,今後五年政府主抓的基本任務是:
——建設實力瀋河。深入實施五年倍增計畫,加快打造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金廊)、皇城、五愛、南塔和東部五大功能區,構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多元支撐、協調共進的發展格局。到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地方稅收收入“雙過百億”,地區生產總值、服務業增加值“雙過千億”。到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0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0億元,地方稅收收入16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翻一番,綜合實力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進入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心城區第一集團前列。
——建設活力瀋河。著力實施功能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工作格局。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大部制和街區綜合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行政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最佳化管理層級和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轉變。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著力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民主自治制度。建立有效調動各方積極性和創造力的激勵機制,讓建設新瀋河的激情充分涌流,讓實現新跨越的潛力充分釋放。
——建設文化瀋河。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積澱,全麵塑造城區特色文化品牌,分步推進皇城、慈恩寺等重要景觀節點恢復重建和特色街區改造。大力發展文博旅遊、休閒娛樂、傳媒信息、文化創意等重點行業,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使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同步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以上,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
——建設美麗瀋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新建道路、綠地、廣場和公園500萬平方米。抓好重點地區、主要街路及河流景觀化建設。改善動靜態交通狀況,打造路暢人安的交通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環境保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綠化覆蓋率,城區生態指數全面達標,努力創建天藍、水碧、居安、行暢的生態文明城區。
——建設幸福瀋河。加大公共財政對民生的投入力度,推進勞動就業、社會救助、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助殘、住房保障、安全穩定等民生建設,著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學有優教、勞有豐酬、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區人民。
各位代表,2013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之年。全區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80億元,同比增長12%。服務業增加值完成846億元,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14億元,增長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3億元,增長13%。地方稅收收入完成92億元,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80億元,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6.9億美元。出口總額4.4億美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57億元,增長15%。實際到位內資160億元,增長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55元,增長12.5%。為實現上述目標,2013年要重點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最佳化稅源結構。積極涵養骨幹稅源,鼓勵重點企業稅收集中匯繳,力爭骨幹稅源對財政收入貢獻率提高2個百分點。完善綜合治稅工作體系,構建稅源企業穩控幫扶機制,做好格線化涉稅信息採集轉化和異地納稅企業清理。加強非稅收入調度,確保及時足額入庫。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嚴格落實項目包保責任制,確保瀋陽茂業城等12個項目如期竣工投入使用,夏宮城市廣場等17個項目達到形象進度,瀋陽國際金融中心等5個項目早日開工建設,金廊21-1號地等4個項目儘快招商落地,力爭大發廣場等30萬平方米存量樓宇全面啟動。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稅源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出口採購中心。做好落地企業的後續跟蹤服務,培育扶持企業發展壯大。確保引進現代服務業企業1760家以上,領軍企業55家以上。
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完善和調整重點發展規劃及相關政策措施,設立1000萬元現代服務業發展資金,吸引一批高端現代服務業企業落戶瀋河。大力發展物流業,努力構建物流採購、分撥和信息中心。以五愛市場、中國鞋城等商業資源為依託,培育電子商務業,做優“五愛購”等電子商務品牌。引進一批高端總部企業落戶瀋河,推進瀋陽全球商品採購中心等交易平台建設。確保引進總部企業72家以上,世界(國內)500強及其投資企業20家以上。
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儘快啟動寶能文化中心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推進盛京皇城等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加快東三省總督府等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性開發。積極打造和提升瀚墨軒巷樂器街等特色文化街區。確保引進文化企業220家以上。
(二)加快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建設
紮實推進金融生態試驗。推動專項方案報批和實施工作,爭取國家和省市政策支持。進一步明確責任歸屬,分解指標任務,全力組織專項方案實施。積極爭取市級管理許可權,健全鼓勵金融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抓好規劃及載體建設。適時啟動開發區擴區工作,將金廊瀋河段南運河以北區域劃入開發區。按照國際金融中心標準,制定總體規劃方案。加快商務地產項目包裝,高起點、高標準打造金融城和金融大廈。加快樓宇載體建設,確保新地中心等6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新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等4個項目早日開工建設。
加快金融機構聚集。搭建金融創新交流平台,強化宣傳推介。借勢全省金融提速計畫,積極組建金融租賃、融資擔保、產業基金等新型機構,培育金融控股集團和金融要素市場,整建制引進金融、商務和商貿文化等高端現代服務業企業及中介服務機構。確保引進金融機構44家以上。
提升區域環境水平。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和淨化工程,重點打造惠工街等10條景觀街路,改造惠工廣場等15塊綠地景觀。實施道路改造工程,強化交通管理,積極推進市府廣場和北站交通樞紐改造,全力打造立體交通路網,新建立體停車場2處,新增停車泊位1000個左右,進一步提升開發區環境形象。
(三)做優重點功能區
加速東部經濟區建設。完善東部區域城市設計,加快推進土地和房屋徵收及基礎設施建設,整理土地150萬平方米。啟動馬宋路等2條道路、智樂公園等2個公園建設改造。加快項目包裝及引進步伐,培育發展低碳經濟、生命科學、文化科技等重點產業,推進東陵路、長青街等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打造新的經濟成長極。
加快皇城商貿文博旅遊區改造。完成“一軸兩路”改造升級,加快西中街規劃建設,力爭啟動城牆遺址公園和歷史建築恢復重建等工程。加大鐘廠等4個地塊招商力度,促進豫瓏城等2個項目開工建設,確保利福廣場等2個項目竣工營業。
做優五愛商貿物流區。大力發展商貿、現代物流和旅遊產業。啟動五愛大世界、立體停車場項目建設。加速推進五愛服裝城和針紡城改造進程。加快五愛網上商城建設,促進傳統交易向現代交易方式轉變。
做強南塔商貿物流區。努力打造管理信息化、商務電子化、運營市場化、服務專業化的瀋陽第三商圈。加快星匯雲錦等2個項目建設,確保群升瀋陽新天地二期項目竣工營業。積極培育本地物流企業,儘快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物流企業聯合體。
(四)打造一流城區環境
加強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整修和改造東濱河路等166條街路。改造提升萬柳塘等4個公園景觀。對青年大街等68處樓體及全運場館周邊區域進行美化亮化。升級皇城市政基礎設施,形成與皇城風格匹配的景觀環境。完成21個垃圾中轉站配套建設,城區居民生活垃圾集中運輸率達100%。
提高城區環境管理水平。以迎全運為契機,加強市容環境執法監管,做好違規戶外廣告牌匾拆除等專項執法工作,完成8個行政執法勤務區標準化建設。在全區11條重點街路實行循環灑水和吸塵式機械化清掃作業。做好全運場館周邊環境規範整治。
持續最佳化城區生態環境。紮實開展綠色生態標兵創建活動,打造10個環保特色品牌社區。加快輝山明渠等3條河流污染治理。開展環保專項執法活動,有效打擊違法排污、噪聲擾民等環境違法行為。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危險廢物處置率達100%。
(五)推進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啟動行政管理、功能區和街區綜合管理體制改革,精簡機構,壓縮編制,提高效能,加快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完善社會管理服務指揮中心平台,健全執法聯動和應急保障機制,深化“一站式”服務模式,有效解決民生訴求。
加強和諧社區建設。鞏固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成果,紮實推進“暖房子”工程,啟動棄管小區上水管線改造。做好老舊小區綠化及樹木補植,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完善保障型物業長效管理機制,提升物業管理水平。深入推進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打造15個民主自治示範社區。按照每百戶居民20平方米以上標準,推進社區公共用房建設。加大藝術惠民投入,加強民眾文體活動團隊建設。按照“一區一品”要求,開展特色社區創建活動,力爭40%的社區成為文化特色社區,構建人民民眾精神家園。
提高社會保障能力。開發就業崗位7萬個,幫助困難家庭大學畢業生實現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加大醫療和養老保險征繳力度,實現應保盡保。強化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完善具有瀋河特色的社會綜合救助管理模式。推進岸英國小南地塊等舊城區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條件。搞好設計,落實資金,加快產權調換房建設。做好廉租房分配及廉租補貼、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審核發放工作。推進養老中心建設,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建設5家高標準日間照料站。 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推廣信訪工作“全社會調解”模式,構建新型調解工作體系。暢通民意訴求表達渠道,完善領導信訪包案、接訪和下訪長效機制,抓好熱點問題和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發揮公安機關維穩主力軍作用,加強動態治安形勢下防範體系建設。深化警務體制改革,紮實推進“老百姓身邊派出所”建設,拓展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加大動靜態交通整治力度,改善交通環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消防安全、安全生產等專項執法檢查,積極開展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杜絕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 (六)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鞏固省基礎教育強區創建成果,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確保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評估驗收。推進高中標準化建設,確保所有高中成為市標準化普通高中。加快文萃國小等23個校舍項目建設和改造進程。推動數位化校園建設,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體質,做好預防近視工作。探索創建學前教育集團,提高公辦幼稚園覆蓋率。
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抓好全運場館配套設施建設,做好相關體育賽事籌備及保障工作。做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確保順利通過文化部評估驗收。加快市民活動中心和基層文體活動陣地建設,基層文體活動中心面積均達到500平方米以上。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動,營造良好的全運氛圍。做好戶外健身器材安裝和維修養護工作。 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健全食品衛生安全監管及應急處理機制,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醫療安全保障工作。按照“一中心一特色”要求,努力打造11個社區衛生服務特色品牌,建設東部地區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新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深入開展家庭病床服務和社區家庭醫生包戶服務。更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施設備,強化隊伍建設,持續提升服務水平。
(七)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最佳化發展環境。落實聯合審批等10項快速審批服務制度,探索批管分離工作模式。做好市區重點建設項目的審批協調服務。加強對各部門責任崗位、服務視窗和審批事項辦理的全程監督,確保陽光操作、高效運行。
提高行政效能。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完善社會管理服務指揮中心民意訴求反饋系統,加強行政權力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健全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同步的績效管理考評體系。加強廉政建設,強化行政效能監察,規範特邀監督員工作制度,深入開展政務公開和民主評議行風政風活動。清理規範行政權力,大力壓縮行政職權項目。嚴格控制財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新的宏偉目標激勵著我們,新的歷史征程召喚著我們,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73萬瀋河人民,以更加開闊的眼界、更加非凡的氣魄、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紮實的工作,再創新業績,再鑄新輝煌!
《政府工作報告》中相關詞語解釋
1、四大目標、六大任務:中國共產黨瀋河區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確定的未來五年的工作目標及任務。四大目標,即打造商務之區、文化之區、生態之區、首善之區。六大任務,即做優發展空間,做大金融中心,做活文化產業,做強商貿優勢,做好生態環境,做實民生工程。
2、加快打造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金廊)、皇城、五愛、南塔和東部五大功能區:未來五年,以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金廊)、皇城、五愛、南塔和東部經濟區為主體,大力發展金融商貿、文博旅遊、物流和科技等現代服務業,力爭2個功能區成為全國旗幟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高城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金廊):推進最佳化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加快“一個基地、三大體系、八個中心”建設。新建商務樓宇200萬平方米以上。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占全市的75%和80%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0%以上。金廊區域發展文化傳媒、高檔商務、高級休閒、商業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以上,現代服務業企業占駐區企業的比重達95%以上。基本建成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和國家級示範中央商務區。
皇城商貿文博旅遊區:推進皇城地區整體改造,加快商旅文一體化建設。大力引進高端商貿文化旅遊企業,促進傳統業態提檔升級,實現年交易額500億元以上,打造國家歷史文化名區。
五愛商貿物流區:完善功能,提升業態,加快商品批發和物流集散中心建設,提高市場國際化水平,打造品牌培育基地,實現年交易額700億元以上,建成服務東北、輻射東北亞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南塔商貿物流區:整合資源,調整結構,加快發展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形成錯位經營、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實現年交易額350億元以上,建成瀋陽第三商圈。
東部經濟區:以東塔機場搬遷為契機,加快實施空間規劃與產業規劃,區域產業發展水平、商貿總部規模、科技研發能力、文化生態環境位居東北前列,企業總量和主導產業稅收貢獻率實現重大突破,建成“立足瀋陽,輻射東北”的低碳生態和科技商貿示範區,瀋陽新都心、東北創智谷初具規模和形象。
3、一個基地、三大體系、八個中心:是依託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打造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確定的發展目標。
一個基地:即構建東北地區總部基地。
三大體系:即培育發展多元化的金融組織體系、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多功能的金融服務體系。
八個中心:即構建東北地區資金聚集中心、資金清算中心、金融市場業務中心、金融產品創新中心、金融人才聚集中心、金融監管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高檔商貿中心。
4、最佳化金融生態試驗:金融生態環境是金融生存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基礎條件的總和,包括法律、社會信用體系、會計與審計準則、中介服務體系及銀企關係等內容。最佳化金融生態是打造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的核心內容。此項工作於2009年初正式啟動,並被市委、市政府納入瀋陽經濟區申報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框架方案申報並獲批,正式進入國家層面推進階段。
5、瀋陽新都心,東北創智谷:即新劃入的瀋河東部經濟區發展建設規劃確定的功能定位。瀋陽新都心,主要指區域內二環路以西地區。重點發展總部、商貿和文化產業,建設東北亞國際總部中心、尖端時尚商業走廊和市民文化公園,逐步形成國際化的工作休閒區。東北創智谷,主要指區域內二環路以東地區。重點發展科技研發、生態觀光等主導產業,逐步建成東北地區產業研發、生態觀光中心。
6、一軸兩路:即皇城規劃設計中的北通天街景觀軸,瀋陽路、中街路。加快盛京皇城一軸兩路建設,是皇城改造的核心內容之一。
7、老百姓身邊派出所:為深化警務改革,加強社區警務建設,更好地滿足百姓的安全需求,區委、區政府組織開展的打造“老百姓身邊派出所”活動。主要包括建設社區警務新模式、涉穩重點人包保、民事糾紛調處、綜合信息採集等工作內容。
8、兩包四聯繫:為全面貫徹落實“致力民生、崇尚務實”執政理念,區委、區政府制定並完善了由區級領導牽頭的“兩包四聯繫”工作抓實體系。“兩包”即包街道、包重大項目。“四聯繫”即聯繫企業、聯繫社區、聯繫學校、聯繫“四老一戶”。
9、信訪工作全社會調解:以及時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和不斷滿足民生利益需求為導向,組織民眾積極參與調解身邊不和諧的事,全面化解區域內人民內部矛盾,最大範圍地把人民民眾組織好,最大程度地把民眾意願反映好,最大限度地把民眾訴求解決好,最大力度地把民眾權益保障好的一種自下而上的全社會調解組織格局,被曾維書記概括為“全社會調解法”。
10、暖房子工程:就是通過提高房子的禦寒保溫能力來保證室溫達標,主要是對牆體維護結構進行改造,包括外牆保溫、樓梯間門窗更換以及樓梯間保溫等,是市委、市政府2011年以來推進的重點工作。